城乡统筹规划实施的二元土地困境_基于产权创新的破解之道_田莉

合集下载

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考与建议作者:董迎夏小林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0年第07期当前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都与解决三农问题相关,统筹城乡发展更彰显重要战略意义。

自中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走过了7个年头。

至今,认识得到深化,问题基本摆开,事项逐渐明朗,对策不断充实,从大政方针原则到具体政策措施,已经比较明确、完整。

但从多年来推行城乡分割发展转变到“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势必会遇到因历史惯性而产生的阻力。

因而,同时需要充分的观念转变、相应的实施准备、适当的工具配合。

政府在确保切实推进的过程中,既要正确评估实际能力予以保证,又要防范可能出现的不当做法导致扭曲变形。

就此,我们提出值得关注的一些问题。

一、理顺城乡关系的路径选择(一)破解二元结构:需要拆除背后的制度支撑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同,中国虽然也属于二元经济结构的社会,但现实情况不仅是经济成长中遇到的一般问题,更有不公平的体制机制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由当时特殊的政治经济条件决定了特殊的工业化道路,即采取计划经济的机制,以行政手段将城乡人为分开,集中资源致力于实现国家工业化。

由于农业被剥夺了资本积累机会、削弱了技术进步能力、窒息了发展后劲,农业生产率停滞于落后状态。

所以,就国际一般而言的二元经济结构演进规律衡量,新中国成立之后30年间,我国的传统农业并没有伴随国家初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步得以改变。

国际上的一般经验显示,发展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城乡不平等,表现为先分化、后趋同的趋势。

但是,这一国际普遍规律也不对应中国的情况——在经历了较长时段的高速经济增长后的今天,不平等却仍在加剧。

回望中国30年经济体制改革路径,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轨迹:改革分别在城市、农村两个领域展开。

农村先行的改革成果明显,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剩余农产品、资本和劳动力资源,又以“乡镇企业”的形式就地发展工业,促进了国家工业化进程;但因城乡阻隔,没有机会转化为提升自身社会地位的体制优势。

城乡统筹发展与土地制度创新的思考

城乡统筹发展与土地制度创新的思考
内涵
城乡统筹发展是一种全局性的发展战略,旨在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 题,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它强调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平等、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注 重发挥城市和乡村的优势和潜力,形成互补、互动的发展格局。
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性
促进经济增长
城乡统筹发展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扩大市 场空间,推动经济增长。
定义
土地制度创新是指通过改革和完善原有土地制度,以适应经 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
目标
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保障农民权益 ,实现可持续发展。
土地制度创新的重要性
01
02
03
促进经济增长
通过创新土地制度,提高 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土地 供给,有助于促进经济增 长。
保障农民权益
创新土地制度,赋予农民 更多土地权益,有助于保 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经 济发展。
04
我国城乡统筹发展与土 地制度创新的实践与问 题
我国城乡统筹发展与土地制度创新的实践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允许农民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 促进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宅基地制度改革
开展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 置实现形式,盘活农村宅基地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保障粮食安全
城乡统筹发展有利于加强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 建设,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缩小城乡差距
通过统筹规划、资源共享、产业协作等方式,可以缩小城 乡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差距,提高 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
推动绿色发展
城乡统筹发展可以促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推动绿色低碳 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城乡统筹规划实施的二元土地困境_基于产权创新的破解之道_田莉

城乡统筹规划实施的二元土地困境_基于产权创新的破解之道_田莉

扩大 的许 多因素至今仍 然存在 ,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 后的
“乡村偏 向 ” 下的城 乡统筹规划误区 走 向 “城 市偏 向 ” 另一 个极 端 的是过分强 调城 乡一 体 的
“乡村偏 向 ” 误 区 。针对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盲 目 的迁村并点带来
的一 系列社会问题 , 认为城 乡统筹应该让更多 的农 民 “留 ” 在
区 , 其 实施也 由于缺乏相应 的制度支撑 , 而 陷人规 划编制与实施脱节的困境 。 对城
乡统筹发展内涵的认知 , 有利于深化人们对城 乡统筹规划 的理解 。如黄伯勇
为 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是城 乡统筹发展 的前提 效载体 深化农村改革是城 乡统筹发展 的关键 。 张京祥 〔

新农 村建设是城 乡统筹发展的有 指出 , 城 乡统筹规
属性 , 传统 的城镇时 镇体 系规划显 然无法 达到这一 目标 。 从
“城市规划 ” 到 “城乡规划 ” 的转变 , 应更多地关 注乡村 的发展
路径 , 为乡村地 区产业 、 社会和环境的发展提出指引 。
其原因 , 改革开放 以来 , “ 三农 ” 长期积累下来的结构问题 、 体
制 问题 、 机制 问题没有从 根本上得到解决 , 造成我 国城 乡差距
只能称 为 “伪市民 ” , 会带来潜在的 、 巨大的社会危机 。 乡村 内生发展机制 和农 民可持续发展能力缺乏
年 , 土地股 份合 作制率先 在广 东南海 、 顺 德等地 产 生 。鉴于土地家庭 承包 经营带来 的土地规模小 、 家家户户分散 经 营与农业产业化经 营所要求 的土地有序 流转 、 集约经营不相 适应 , 严重 阻碍 了农业 产业化经营水平 的提高 农村集体资产 产权 的不清晰 , 使农 民难以对集体 资产 的管理进行监督 , 对发 展集体经济不关心 , 造 成村级集体经济发 展严重滞后 , 与农村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极不 和谐 农村城市化 进程需要 大量 的承包 土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 , 但 由于征用土地 补偿标准过低 , 土地 承包户对此产生 了极大的抵 触情绪 等问题 , 南海 区政府从 年开始 , 利用大量本地 和外地资金在 当地投 资设厂的机遇 , 认 可集体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 的前提下 , 将集 体土, 可 以渗透到其他 的各种法定规划的编制之中 , 而非 一种 固化 的规划类 型 。 如果没有相关制度与法规 的支撑 , 只能流于空中楼 阁 。 严 金 明等 认为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是统筹城 乡发展 的关键 。 如何协调 国家与集 体两种不 同的土地所有制 , 是解决城 乡二元经济社 会结 构的关键 问题 。 统筹城 乡发 展的根本出路在于通过各类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的有效整合 。

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研究

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研究

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研究摘要:城乡统筹发展是我国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如何合理的统筹城乡发展,是中国实现城市化与经济转型的重要任务。

根据我国现在的状况和制度,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改革现行的土地制度,以适应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我国现阶段的土地政策仍存在农村土地流转不畅、农村与城市土地制度“二元性”、强制征地与补偿措施不公平和土地收益分配制度不合理等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

文章对现行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对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具体办法与政策措施进行了较深入的探究,本研究成果对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较高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关键词: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土地制度;土地流转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3-0212-02一、引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思路,作为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改变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提供了新的视角,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我国农村、农业和农民长期处于较低地位,工农两大产业部门发展极不对称。

在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急剧扩大的情况下,城乡统筹发展的提出具有空前的意义,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城乡统筹发展也是我国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农村土地制度为农地集体所有下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

其特点为:集体所有但所有权主体界定模糊;土地使用权不完整,农民利益得不到保障;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不完善,土地流转困难;土地细碎化经营,不能实现节约化规模化生产,影响生产效率;现行农村土地制度阻碍了土地要素的自由流动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的特征,阻碍了城乡统筹发展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的建立,不利于城乡一体化建设。

因此,必须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产出效率,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城乡统筹论文城乡二元结构论文:中国统筹城乡体制机制体系创新的基本实践

城乡统筹论文城乡二元结构论文:中国统筹城乡体制机制体系创新的基本实践

城乡统筹论文城乡二元结构论文:中国统筹城乡体制机制体系创新的基本实践摘要:从统筹城乡规划、户籍一体化改革、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城乡生产要素配置、加大对弱质农业的直接扶持五个方面阐述了统筹城乡发展。

文章分析了统筹城乡体制机制的系统改革思路,归纳出我国城乡统筹体制机制创新体系的主要方面。

最后,提出统筹城乡体制机制创新中应特别注意的四个关键性问题。

关键词:城乡统筹;城乡二元结构;生产要素配置在经济转轨时期,城乡统筹被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国家战略高度,其实国内对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起步较早。

改革开放伊始,各地就已陆续展开对城乡统筹的初步摸索。

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城乡统筹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城乡边缘区;90年代中期以后,人们开始尝试建立较完整的城乡统筹理论框架和实践体系。

自重庆、成都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统筹城乡发展得到的重视与日俱增。

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统筹城乡的体制机制创新也日趋成熟。

一、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方面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制度背景的特殊性——即经济二元结构与经济体制二元结构并存——使城乡统筹更为复杂。

通过多年的探索,大家的目光都不约而同的聚焦在少数几个关键环节和热点上。

1、立足城乡联系,统筹城乡规划。

我国城乡间有着极其复杂的联系,既包括农村与小城镇的各种联系,也包括大城市与小城市的各种城乡关联。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要把这些联系统筹起来考虑。

各级政府不得不思考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统筹布局第一二三产业,促进城乡之间的优势互补。

规划工作的本质是在特定社会条件下,应对特定社会需求所做出的一种制度安排。

国外城乡规划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从“关注物质空间”到“关注社会经济”再到“作为公共政策”的转变过程。

相对而言,我国城乡规划借鉴城市发展也走过了一条从“纯粹的物质工程设计的技术工具”向“独立的行政职能”进而转向“综合空间政策”的发展道路。

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_8

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_8

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发布时间:2022-12-15T07:02:26.546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16期作者:叶剑熙[导读]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保障。

叶剑熙佛山市三水区淼通排水工程有限公司摘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保障。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二元”结构显现出的问题越来越多,尤其是土地问题更加突出,农地转用、农地征用以及城市扩张等造成农村土地被占用,城乡发展矛盾逐步显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乡统筹发展被提升到了突出位置,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土地作为城乡统筹发展中的最关键的要素,将土地问题纳入城乡统筹发展中通盘考虑,做好土地资源管理与利用工作,可有效解决农村人口迁移、耕地资源保护、建设用地存量挖潜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城乡规划;土地管理;解决途径引言根据我国国家新农村建设发展的目标,不难发现,新农村的建设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和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

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还需要发展土地经济,所以需要把农村土地资源管理提上发展的日程。

土地资源管理可以有效地分配土地,并且处理优质资源问题,减少用地矛盾,让经济获得发展。

1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1.1土地资源管理措施不到位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对应的管理措施不到位,虽然在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我国城市化建设也正在不断地推进中。

但是对于部分城市来说,其自身在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未能够正确进行规划和布局,其更加倾向于借助别人的经验来进行布局,这也就导致布局出现了不合理以及不科学的情况。

实际上应当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来进行规划布局,若是未能够对城市中所包含的公共设施服务区、生活区以及商业区等进行合理布局,那么整体土地的使用率自然就会大大降低。

城乡统筹规划实施的二元土地困境基于产权创新的破解之道下

城乡统筹规划实施的二元土地困境基于产权创新的破解之道下

城乡统筹规划实施的二元土地困境:基于产权创新的破解之道(下)2013年04月11日09:44 来源:《城市规划学刊》2013年第1期作者:田莉字号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3.1.3 对城乡发展的影响顺德农村的工业化进程和集体土地的资本化密切相关。

集体和农民利用自己的土地创办企业,降低了创业门槛,为农村乃至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自下而上的土地股份制创新对减少城乡差距发挥了积极作用。

与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平均水平的扩大化相比,顺德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日益减小的趋势,并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99年和2009年,顺德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别为2.9和2.4②,而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2.65和3.33。

然而,自下而上、缺乏引导控制的工业化模式,在降低农村工业化的门槛和投入成本、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也使乡镇企业在布局上过于分散,阻碍了乡镇企业规模化发展和提升。

由于缺乏统一协调的规划控制,致使工业零散分布于各个自然村内,“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出现了大量违章、低效用地,导致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也使珠三角的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3.2 以成都为代表的强制性土地制度变迁及其影响3.2.1 产生背景及发展概况成都市自2003年开始实施以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为主要内容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新模式进行了探索。

2008年颁布《关于加强耕地保护进一步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和房屋产权制度的意见(试行)》,正式启动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改革的核心是“还权赋能”,创建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的制度基础和建立合理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并成立了农村产权交易所负责土地流转的相关交易。

截止2011年,成都市已完成全市256个乡镇(街办)、4267个村(社区)、3万多个村民小组、172余万农户的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全市土地基本“应确尽确”,并全部纳入数据库③。

纵观成都市近10年来的经验,在推进城乡统筹过程中,解决了耕地保护、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等重大问题,对我国的城乡统筹发展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

中国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的问题与改革策略研究

中国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的问题与改革策略研究

中国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的问题与改革策略研究◎罗锡莲 马爱丽 摘 要:传统城乡二元制度对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与农业经济发展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如今我国将逐渐摆脱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模式,新型城镇化、农村经济结构的逐步完善都对土地资源、土地权利改革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为此,当前必须要准确把握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的本质与症结所在,从多方面入手进行改革,解决问题,促进发展。

关键词:二元土地制度;土地权利;土地市场;征收改革开放的40年,受益于城市土地国有政策我国城镇化进程得以持续进行,但随着工业用地、城市建设用地储量的逐步减少,我国既有土地政策逐渐无法满足实际发展需求。

在新时代如何进一步深化传统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确保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维持农业用地总量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为此,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城乡土地制度特征,分析了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总结了对应的改革策略。

一、我国现行土地制度的法理基础与土地权利特征1.现行土地制度法律基础我国《宪法》对土地所有权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城市中的所有土地均为国有,农村与城郊除法律规定为国有的土地之外,包括耕地、宅基地、自留地等均为集体所有,但对于因为土地被征用而失去了使用权的个人与集体,应给与适当的经济补偿。

另外,我国《土地管理法》也明确规定:我国的基本土地制度为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土地的所有权属于国家,任何单位与个人不得转让、出售,但可以通过承包等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

现阶段我国城乡土地制度正是以《宪法》与《土地管理法》为法律基础而发展起来的,这最终导致我国城乡土地制度存在鲜明的二元分离格局。

正是由于城乡土地在所有权、征用、使用权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我国对于城乡土地资源的使用与配置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在城市一级土地市场形成了政府垄断,这种垄断行为最终导致城乡土地权益二元化格外突出。

2.城乡二元土地制度下对居民土地权利特征目前阶段我国土地政策都将土地所有权归于国家与集体,这就导致土地权利对城镇化的负面影响受到了有效控制,这也是我国城镇化进程能得以全面推进的重要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 乡统筹规划 旨在协调城 乡发展 , 缩 小城 乡差 异 " 然 而 ,
在部 分地 区 , 受到城市建设扩 张的利益动机驱使 , 城乡统筹规 划被 变相演绎 为 / 圈地运动 0 的工具 "为促进农村建设用地 的 集约利用 , 国家推行 了城 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政策 , 这一政 策在部分地 区被错误解读 为核算村庄迁并能整理 出多少城镇建 设用地指标 (李兵第 , 20 1 1)挤于是 , 在城镇建设用地新增指标 日益短 缺 的情 况下 , 部分 地方政 府通过一 刀切 的 /宅 基地换 房 0 ! /迁村 并点 0 等对农 民进行 粗暴简单 安置 , 而 周顾农 民 /被上楼 0 后 的就业 ! 生活等 问题 , 激化 了城乡矛盾 , 反而背离
乡差距 不仅 体现在 收人 分配 上 , 在社会 保障 ! 就业 制度 ! 教 育 ! 金融等方面也普遍存在 , 如果把这些 因素也考 虑进来 , 城 乡居民的收人差距可能会超过 4 : 1 , 远远高于国际经验值气 究
进农村地 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 则不得而知 " 事实上 , 城乡统
筹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发展的 目标和思路 , 带有 强烈的公共政策
2. 1.1
城 乡统 筹规划 成为城镇建 设 / 要指 标 0 和农 民 / 被上
楼 0 的工具
离 和对立 " 新 中 国成立后 , 国家采取 了 /工 业先导 ! 城市 偏 向 0 的发展战 略和 /挖 乡补城 ! 以农哺工 0 的资 金积累模式 , 将重点放在发 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和建设城市上 , 同时强制性 地建 立 了一 套城 乡隔离 的户籍制度 "据 朱庆芳 (1986 ) 统计 , 95 1 2 一 97 1 8 年 , 国家通过工农业 产品 /剪刀差 0 从农 业中隐蔽 性地抽走了 5823. 4 亿元 的巨额资金 , 加上农业为 国家缴纳 的税 7 收 104 4 . 8 亿元 , 两项合计 为 6868.1 3 2 亿元 , 约 占农业所创造产 值的1 8 . 5% "
工业 ! 乡村一 农业 0 的分工 , 但城乡之间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 ,
反而逐 渐拉 大 " 以城 乡居民的收人差距 为例 , 19 7 8 年我 国城 乡 居 民人 均纯 收 人之 比是 2 .5 7 : 1, 到 200 2 年 这个 比例扩 大到
3.n : 1 , 到 2009 年这个 比例进一步扩大到 3 . 3 : 1 (图 l) 城
the P ersP eeti ve o f
Keyw o r ds: ur b a n 一 u ral eo ord i r n at ed
Sh un de , C hen gd u
pl an ning , d o ub l e一 t rae k la n d
Pr o Per y t
ri g hts ,
田 莉
城乡 统筹规划实施的二元土地困 境: 基于产权创新的破解之道

城乡统筹规划实施的二元土地 困境 : 基于产权创新的破解之 道田 莉


针对 目前我 国城 乡 统 筹规 划 中
Di i em m a
of D oubl e一 trae k
Land
S ys t em
i n
U rba n 一 ru ra l C o o r d ina te d i n La nd P ro P e r ty R i g h ts
作者简介 田 莉 , 同济 大学城 市规划 系 , 高 密度人居环
境 生态 与节 能教 育部 重 . 点实验 室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L ,t i an262@ 126 龙 onl
*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委项 目 (批准号 : 5110 8325 ; 5 12 228 13; 5 11783 15 )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 业 务 费 专项 资金 0 ( 批 准 号 : 0 1 0 2 1 9 1 1 7 ) 和 国家 / 十 二 五 0 科 技 支 撑 课 题 (批 准 号 :
urb an一 u ral eo o r r di n at ed Pl an i n g of C h i-
n a. It ex arni n es tw o m o dels of eo l leetl v e la n d ref o l . m : th e S hu nd e m o de l eh araeterized b y the ind ueed i n sti u ti t o na l ehan ge an d t h e C hen gd u m o d el eh araeter i zed b y the eo m Pu l sor y i n sti u ti t o nal eh ang e In add i ti on, t h e PaP er al so an al y zes the inf l uon u rba n 一 u al eo or r d i na e t d d e v el o Pm en t . It eon el u de s w i h t Pl ann i ng f r om i m -
Pl a n-
存在的误 区和实施的制度 困境 , 首先对建 国以来我 国城 乡差异的 变化进行 回顾 , 结
合集体土地产权 变迁的 两种模 式: 以诱致
ni ng l m Pl e m e n tati on : A n ExPl o rati o n of R e f o rm
下! A N 七i
性土地制度 变迁为特 色的顺德模 式和以强 制性土地制度变迁为特 色的成都模式 , 研 究了土地产权对城 乡统筹发展 的影响 ; 最
20 12B A J22B O3 ) 联合资助
18
20 13 年 第z 期 总第206期
笔者首先对建 国以来 我国城乡差异的变化进行回顾 , 分析 目前城乡统筹规划 的误 区和实施 困境 , 结合集体土地产权 变迁
的两种模式 : 以诱致性土地 制度变迁为特色的顺德模 式和以强
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 , 城乡改革不配套 ! 发展不平衡 的问题更
乡村发展 "很多规划师对城 乡统筹规划 片面理解 为 /城 乡公共
服务设施均一化 0, 认为要在现有农村居 民点上大量增加公共服
务设施 , 过 于迁就零星分散 的农村居 民点 , 造成资金投放 的巨
夔呈参霎妻呈爹墓参参参夔 爹蓦轰鬓蒸蒸蓦 龚蒸蓦羹蓦
- 今- 城乡居 的高效利用 "事 实上 , 中国快
了城 乡统筹规划的初衷 "
2., . 2 城 乡统筹规划未突破传统的村镇体 系规划
城 乡统筹规划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 , 无成熟 的体 例和内容
可供借鉴 "就以往大多数城乡统筹规划而 言, 宛 如村 镇体 系规
划 的 / 翻版 0 , 仍 属 / 新瓶装 旧酒 0 , 大多是 对镇村进行 分级 , 界定所谓 / 中心 乡镇件寸 0 ! / 一般 乡镇肺 寸0, 然后据此进行公共 服务设施的配置和迁村并点的整合 , 是否通过规划可 以有效促
后 , 基 于集体土地产权创新的角度 , 汁城
A b str a e t: T h i s P aP er b eg i ns w i th t h e o ver v i ew P ari , y t an d l ists the m i sun derst an ding i n
of t h e ev oluti o n of ur b an一 u ral d i r s-
加突出 "
制性土地制度变迁为特色 的成都模式 , 研究了其对城乡统 筹发 展的影响 , 指 出只有通过集 体土地的产权创新 , 还权赋能 , 才 能赋予乡村发展长期 的可 持续的动力 , 并以此对城 乡统筹规划 的新思路进行了探讨 "
2
2. ,
城 乡统 筹规划的误 区与实施 困境
/ 城市偏 向 0 下的城 乡统筹规划误区
属性 , 传统 的城镇时 镇体 系规划显 然无法 达到这一 目标 " 从
/ 城市规划 0 到 / 城乡规划 0 的转变 , 应更多地关 注乡村 的发展
路径 , 为乡村地 区产业 ! 社会和环境的发展提出指引 "
其原因 , 改革开放 以来 , /三农 0 长期积累下来的结构问题 ! 体
制 问题 ! 机制 问题没有从 根本上得到解决 , 造成我 国城 乡差距
扩大 的许 多因素至今仍 然存在 ,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 后的
2. 2
/ 乡村偏 向 0 下的城 乡统筹规划误区 走 向 / 城 市偏 向 0 另一 个极 端 的是过分强 调城 乡一 体 的
/ 乡村偏 向 0 误 区 "针对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盲 目 的迁村并点带来
的一 系列社会问题 , 认为城 乡统筹应该让更多 的农 民 / 留 0 在
由于长期 以来 /城 市偏 向论 0 和 /城 市 中心论 0 的影 响 , 规划 师对农村 的认知远不及城市 , 以城市模式规划农村难免水 土不服 (汪光熹 , 20 1 1) "就 目 前的实践而言 , 主要存 在以下两
个方面的误 区:
建国 以来 我 国城 乡差 异的变化
我 国城乡关系在 194 9 年新 中国成立 以前 , 主要表现形态是 城市与乡村 的差异 和非均衡 , 突 出表现为城市与 乡村的二元分
速城镇化进程还远未结束 , 乡村地 区的格 局必然还要经历一个 大规模 的重组过程 , 集 中 ! 集 聚 ! 集约 发展仍然是我 国城 乡空 间发展必须坚持的主题模式 (张京祥 , 20 10 ) " 由于城乡发展条
图,
Fl g .1
改 革 开放 以 来 我 国城 乡居 民收 入变 化
乡统筹规划的新思路进行 了探讨 " 关键 词 城 乡统 筹规 划 ; 二 元 土地 产 权 ; 顺德 ; 成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