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版2019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测试 (新版)新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生物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同步练习 有答案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选择题1.声波引起耳的相应结构产生振动的传导顺序,一般是()A.外耳→中耳→内耳B.咽鼓管→鼓室→内耳C.鼓膜→听小骨→外耳道D.前庭→耳蜗→半规管2.当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往往乘客张开口或咀嚼口香糖,主要是为了保护()A.鼓膜B.咽鼓管C.耳蜗D.听小骨3.某跳水运动员从游泳池中出來后,由于皮肤上水分的蒸发,他的身体会打寒颤.此时,该运动员的体温与耗氧量的变化依次是()A.降低、增加B.升高、减少C.不变、增加D.升高、增加4.“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对光线起主要折射作用、感光作用和最终产生视觉的结构分别是()A.玻璃体、瞳孔、大脑B.角膜、视网膜、大脑C.晶状体、视网膜、大脑D.虹膜、玻璃体、视网膜5.如图为耳的结构示意图,接受声波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A.①B.②C.③D.④6.近年来,患近视眼的中学生越来越多,小明是其中的一个,那么近视眼的成像位置及矫正办法分别是()A.成像在视网膜前方,应配戴凹透镜B.成像在视网膜前方,应配戴凸透镜C.成像在视网膜后方,应配戴凹透镜D.成像在视网膜后方,应配戴凸透镜7.当悦耳的上课铃声响起,你会迅速走进教室做上课准备.下列有关耳的知识,你不认同的是()A.把声波信息转变成神经冲动的结构是耳蜗B.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C.声波经鼓膜转变为振动后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D.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膜8.下列人体感觉与相应感受器匹配错误的一组是()A.听觉﹣前庭和半规管B.视觉﹣视网膜C.味觉﹣味蕾D.嗅觉﹣嗅黏膜9.燃放爆竹和礼花时,在一旁观看,最好张开嘴、或闭嘴、堵耳,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A.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B.防止听觉中枢受损伤C.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D.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10.医生对某患者的耳进行检查时发现,此人不能听到医生的说话声,但能听到医生手指在此人头部的敲击声,则推断此人最有可能损伤的结构是()A.鼓膜B.耳蜗C.听神经D.听觉中枢11.当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嘴或者闭嘴同时堵住耳,目的是为了保护耳的()A.耳郭B.半规管C.鼓膜D.内耳12.当悦耳的上课铃声响起时,你会迅速进入教室做好上课准备.产生听觉的部位是()A.大脑B.耳蜗C.听小骨D.鼓膜13.视觉让你能够看到周围的事物,感知美好的世界.人的视觉形成于()A.角膜B.晶状体C.视网膜D.大脑特定区域14.正常人能够看清楚较近或较远的物体,主要是因为()A.视网膜可以前后调节B.晶状体的凸度可以调节C.玻璃体的大小可以调节D.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15.听觉形成过程中,首先接受声波和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依次是()A.耳蜗、前庭B.鼓膜、耳蜗C.鼓膜、听小骨D.听小骨、耳蜗二非选择题1. 据调查我国的近视眼发病率高居世界第二位,近几年来,近视逐渐低龄化,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这引起了人们对学生用眼卫生的高度关注,如图是近视眼成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眼球成像过程中,起主要调节作用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测试新版

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的感知一、单选题1.眼和耳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B. 近视眼可以佩戴凸透镜加以矫正C. 人的听觉是在耳蜗内形成的D. 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迅速张开口【答案】D2.结合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1是视觉反射弧中的感受器B. 2通过调节能使人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C. 3在视觉形成过程中没有任何作用D. 物像形成于4上时,就形成了视觉【答案】B3.人在坐车时不靠视觉也能判断车速的快慢和尤其左右转弯,与此有关的感受器位于()A. 耳蜗和前庭内B. 前庭和半规管内C. 半规管和鼓膜内D. 鼓室和耳蜗内【答案】B4.甲、乙、丙三个容器内依次装有冷水、温水、热水。
把左手伸进甲盆,右手伸进丙盆。
过一会儿,同时拿出左、右手伸进乙盆,双手的感觉是()A. 两手都感到热B. 左手感到热,右手感到冷C. 左手感到冷,右手感到热D. 两手都感到冷【答案】B【解析】甲乙丙三个容器里依次装有冷水、温水和热水,先把左手放入冷水中,感觉冷水的冷热程度,左手很冷;再把右手放入热水中,感觉热水的冷热程度,右手很热。
同时拿出左右手并伸进乙盆温水中,温差很大,左手感觉热、右手感觉冷。
5.下列不属于近视眼的特点的是()。
A.晶状体的曲度过大B.眼球的前后径过短C.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D.眼球的前后径过长【答案】B6.下列结构中,属于内耳的是()A. 前庭B. 听小骨C. 鼓膜D. 耳廓【答案】A7.2016年全国爱眼日的主题是“关爱青少年眼健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人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B. 角膜、虹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是光线进入眼睛的通路C. 近视眼患者的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可以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D. 调节晶状体曲度大小的是睫状体,分布有感光细胞的是脉络膜【答案】C8.不同的人种,眼睛的颜色会有不同,有的呈黑色,有的呈蓝色,这是因为()A. 虹膜的颜色不同B. 巩膜的颜色不同C. 视网膜的颜色不同D. 脉胳膜的颜色不同【答案】A9.眼球中下列哪个结构含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A.视网膜 B.角膜 C.巩膜 D.脉络膜【答案】A10.感受光的刺激的是()。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每课检测及解析——4.6.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每课检测及解析——4.6.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选择题1.图示“排球正面双手垫球”击球后,排球会逐渐升高然后又回落到手臂上,在此过程中受试者的眼睛始终会盯着排球。
此过程中晶状体的变化情况是()A.曲度先变小再变大B.曲度由小变大C.曲度由大变小D.曲度先变大再变小【答案】A【解析】解:人体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完成的,人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视远物时,正好相反。
所以击球后,排球会逐渐升高又回落到手臂上,这一过程中,受试者眼球中晶状体的变化是曲度先变小再变大。
故选:A。
2.市道路铺设盲道、新闻播报中加配手语翻译等措施体现了全社会对残疾人士的关爱。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盲道地砖表面的突起,可以刺激盲人足底皮肤的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B.盲人对盲道刺激作出反应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听力障碍者通过手语获得信息并作出的反应是条件反射D.手语翻译者做出的手势可在听力障碍者的眼球中形成视觉【答案】D【解析】解:A、盲道地砖表面的突起,可刺激盲人足底皮肤中的感受器产生兴奋,将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中的躯体感觉中枢,再由躯体运运动中枢发出指令来完成行走动作,A正确;B、盲人对盲道刺激作出反应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正确;C、条件反射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听力障碍者通过手语获得信息并作出反应,这是条件反射,C正确;D、手语翻译者做出的手势可在听力障碍者的视网膜上形成物像,最终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D错误;故选:D。
3.下列关于眼睛使用和保护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B.用电脑和手机长时间地阅读电子书籍C.连续用眼1小时后,休息一下,远眺几分钟D.坚持做眼保健操,有利于预防近视【答案】B【解析】解:A、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造成近视。
七年级生物下册 4.6.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第六章第1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A卷一、选择题(10题,每空2分,共20分)1、某同学不注意用眼卫生,沉迷于电子游戏,不但会影响学习,还会因长时间近距离注视屏幕导致眼球中某个结构凸度增大而形成近视眼。
这结构是()A.晶状体B.视网膜C.睫状体D.玻璃体答案:A2、飞机升降时,空中小姐要求旅客咀嚼食物,这种做法主要是让旅客()A 保护耳蜗内听觉感受器B 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C 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D 避免听觉中枢受损伤答案:B2、外界物体在眼球中成像的部位是()A.巩膜 B.脉络膜 c.视网膜 D虹膜答案:C3、揉眼睛、抠鼻孔、掏耳道是某些人的“习惯动作”,评价这些习惯,说法正确的是()A.这些习惯对人的健康都是有益处的B.有的人揉眼后眼球发红,说明他的角膜血管充血了C用手指抠自己的鼻孔时一定会擦伤自己的嗅黏膜D.掏外耳道过深过猛有可能损坏鼓膜答案:D4、下列关于眼睛使用和保护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可以在摇晃的车船上阅读书籍B.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C.连续用眼l小时后,远眺几分钟 D.坚持做眼保健操,有利于预防近视答案:A5、觉形成过程中,外界物体产生的光线,形成物像、最终产生视觉的场所依次为()A.角膜、大脑的视觉中枢 B.视网膜、视网膜C.视网膜、大脑的视觉中枢 D.大脑的视觉中枢、大脑的视觉中枢答案:C6、用手掌托住耳廓后边,会感到前方传来的声音变大,这说明耳廓能够()A.产生声波B.传递声波C.收集声波D.感受声波答案:C7、听觉是人类获取信息的第二大途径,耳是人体的重要感觉器官,耳的结构中相当于反射弧中感受器的是()A 鼓膜B 听小骨C 耳蜗D 半规管答案:C8、近年来,患近视眼的中学生越来越多,小明是其中的一个,那么近视眼的成像位置及矫正办法分别是()A.成像在视网膜前方,应配戴凹透镜B.成像在视网膜前方,应配戴凸透镜C.成像在视网膜后方,应配戴凹透镜D.成像在视网膜后方,应配戴凸透镜【解析】选A.本题考查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措施。
七年级生物下册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课三练提能培优(新版)新人教版

4.6.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课三练提能培优知识点一眼和视觉1.矿难发生后,长时间处于黑暗中的矿工被救助上井时,都用毛巾蒙上眼睛,以保护视网膜免受光的伤害。
眼球的结构中,控制进入眼球内光线多少的结构是( ) A.瞳孔 B.睫状体 C.晶状体 D.玻璃体【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光线强弱与瞳孔大小的关系。
【解析】选A。
本题考查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光线的多少。
光线强,瞳孔变小,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减少;光线弱,瞳孔变大,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增多。
矿难中长时间处于黑暗中的矿工,瞳孔放大,被救助上井后,外界光线强,瞳孔来不及缩小,进入眼球内的光线过多过强,会严重伤害眼睛,严重时会引起视网膜脱落而失明。
2.(2017·常德质检)决定眼球颜色的结构是( )A.视网膜B.角膜C.虹膜D.瞳孔【解析】选C。
虹膜有色素,眼球的不同颜色是由虹膜的不同色素体现的。
3.同学们在上课时,一会儿看桌上的书,一会儿抬头看前面的黑板,物像都能落在视网膜上,并看得很清楚,这主要是因为( )A.瞳孔可以缩小或放大B.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C.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调节D.眼球的前后径能随意调节【解析】选B。
晶状体透明,有弹性,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
通过晶状体的调节,可以让远近不同的物像准确地落在视网膜上。
4.“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司机看见黄灯亮时就会慢慢刹车。
“黄灯”的光线进入眼球的先后顺序是( )A.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B.瞳孔→角膜→玻璃体→晶状体→视网膜C.角膜→瞳孔→玻璃体→晶状体→视网膜D.瞳孔→角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解析】选A。
外界光线进入眼球后经过的结构依次为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并在视网膜上成像,最终通过视神经到达大脑的特定区域形成视觉。
5.春暖花开的日子,人们观赏姹紫嫣红的景色依靠( )A.眼球B.眼球和大脑C.大脑D.视网膜【解析】选B。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生物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同步练习 有答案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选择题1.在晚上,遇突然停电时,你会感觉眼前一片漆黑,过一会又隐约能看见一些东西,此过程你的瞳孔变化为( )A.不变B.由大变小C.由小变大D.无法判断2.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下列哪些结构到达视网膜( ) A.瞳孔、角膜、晶状体、玻璃体B.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C.瞳孔、角膜、玻璃体、晶状体D.角膜、瞳孔、玻璃体、晶状体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你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下列哪项是听觉形成的过程( )①外界声波②外耳道③鼓膜④听小骨⑤耳蜗⑥听觉神经⑦听觉中枢A.①②③④⑥⑤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④⑥⑦⑤D.①②④③⑤⑥⑦4.如图所示,著名作家海伦·凯勒失去了听觉和视觉,但她通过阅读盲文学习了大量的知识,她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是( )A.触觉B.味觉C.嗅觉D.心灵感应5.听觉的形成部位是( )A.鼓膜B.大脑的特定区域C.半规管D.听觉神经6.你是耳机一族(如图所示)吗?长期使用耳机可能会损伤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使听力下降。
这些感觉细胞( )A.能形成听觉B.能够收集声波C.位于耳蜗内D.构成传入神经7.内耳由以下哪些结构组成( )A.听小骨、鼓膜、听神经B.半规管、前庭、耳蜗C.耳蜗、鼓膜、听神经D.半规管、前庭、鼓室8.光线从外界进入眼内,正确的途径是( )A.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B.巩膜→脉络膜→视网膜C.角膜→虹膜→巩膜→玻璃体→视网膜D.巩膜→瞳孔→角膜→视网膜9.下图中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正确的分别是( )A.甲和丙B.甲和丁C.乙和丙D.乙和丁10.人体产生视觉的部位是( )A.角膜B.晶状体C.大脑D.视网膜11.如图表示人眼瞳孔的不同状态,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黑色部分表示瞳孔,是位于虹膜中央的小孔B.反射光线从瞳孔进入,透过晶状体,刺激视网膜产生视觉C.刚走进黑暗的电影院时,瞳孔状态如图乙D.瞳孔状态由图乙变化到图甲,说明光线在增强12.沉迷于上网或电子游戏不仅影响学业,而且会导致眼球的某个结构曲度过大且不能恢复而形成近视。
七年级生物下册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测试 (新版)新人教版

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的感知一、单选题1.眼和耳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B. 近视眼可以佩戴凸透镜加以矫正C. 人的听觉是在耳蜗内形成的D. 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迅速张开口【答案】D2.结合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1是视觉反射弧中的感受器B. 2通过调节能使人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C. 3在视觉形成过程中没有任何作用D. 物像形成于4上时,就形成了视觉【答案】B3.人在坐车时不靠视觉也能判断车速的快慢和尤其左右转弯,与此有关的感受器位于()A. 耳蜗和前庭内B. 前庭和半规管内C. 半规管和鼓膜内D. 鼓室和耳蜗内【答案】B4.甲、乙、丙三个容器内依次装有冷水、温水、热水。
把左手伸进甲盆,右手伸进丙盆。
过一会儿,同时拿出左、右手伸进乙盆,双手的感觉是()A. 两手都感到热B. 左手感到热,右手感到冷C. 左手感到冷,右手感到热D. 两手都感到冷【答案】B【解析】甲乙丙三个容器里依次装有冷水、温水和热水,先把左手放入冷水中,感觉冷水的冷热程度,左手很冷;再把右手放入热水中,感觉热水的冷热程度,右手很热。
同时拿出左右手并伸进乙盆温水中,温差很大,左手感觉热、右手感觉冷。
5.下列不属于近视眼的特点的是()。
A.晶状体的曲度过大B.眼球的前后径过短C.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D.眼球的前后径过长【答案】B6.下列结构中,属于内耳的是()A. 前庭B. 听小骨C. 鼓膜D. 耳廓【答案】A7.2016年全国爱眼日的主题是“关爱青少年眼健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人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B. 角膜、虹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是光线进入眼睛的通路C. 近视眼患者的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可以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D. 调节晶状体曲度大小的是睫状体,分布有感光细胞的是脉络膜【答案】C8.不同的人种,眼睛的颜色会有不同,有的呈黑色,有的呈蓝色,这是因为()A. 虹膜的颜色不同B. 巩膜的颜色不同C. 视网膜的颜色不同D. 脉胳膜的颜色不同【答案】A9.眼球中下列哪个结构含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A.视网膜 B.角膜 C.巩膜 D.脉络膜【答案】A10.感受光的刺激的是()。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6.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同步练习(附答案)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基础演练1.人的视觉是在哪个部位形成的()A. 晶状体B. 玻璃体C.视网膜D. 大脑某区域2.眼球中具有折光作用的结构是()A. 角膜B. 晶状体C. 巩膜D.虹膜3.眼球内具有感光细胞的结构是()A.角膜B. 巩膜C. 脉络膜D.视网膜4.人走进黑暗的电影院后,瞳孔会()A.不变B.扩大C.缩小D.不知道5.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图像和形成视觉的部位是()A.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大脑皮层视觉中枢B.视网膜、视网膜C.大脑皮层视觉中枢、视网膜D.视网膜、大脑皮层视觉中枢6. 据统计,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已高达36.7%。
预防近视,珍爱双眼,注意用眼卫生,青少年要从我做起。
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若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就容易造成近视,下图中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分别是。
(2)课间休息,进行远眺,是预防近视的有效措施,在由近及远的远眺过程中,下图结构[1]发生的变化是。
(3)你能看到远处的物体,是因为它的物像落在[ ] 上,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9]的传导在形成视觉。
(4)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夜晚看书时突然停电,瞬间眼前一片乌黑,什么都看不到;片刻后才逐渐看见周围的物体。
这种变化是因为眼球的[ ] 变大。
二、拔高过关7.外界物体发射过来的光线,依次经过()到达视网膜。
A.瞳孔、角膜、晶状体、玻璃体B.瞳孔、角膜、玻璃体、晶状体C.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D.角膜、瞳孔、玻璃体、晶状体8. 关爱眼睛,远离近视。
下面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人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B.角膜、虹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是光线进入眼睛的通路C.近视眼患者的物像成在视网膜前方,可以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D.调节晶状体曲度大小的是睫状体,分布有感光细胞的是脉络膜9.有人乘车、乘船时会晕车、晕船,这与哪个结构有关?()A. 鼓膜B. 耳蜗C. 前庭与半规管D.与听觉有关的神经或听觉中枢受损10.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应微微张开口,其目的是()A.进行深呼吸以适应气压变化B.使鼓膜内外气压平衡,以防鼓膜受损C.减缓紧张的情绪D.避免出现呕吐11. 下列各组中,依次表示听觉形成的正常途径的是()①声波;②听神经;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④鼓膜;⑤听小骨;⑥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的感知一、单选题1.眼和耳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B. 近视眼可以佩戴凸透镜加以矫正C. 人的听觉是在耳蜗内形成的D. 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迅速张开口【答案】D2.结合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1是视觉反射弧中的感受器B. 2通过调节能使人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C. 3在视觉形成过程中没有任何作用D. 物像形成于4上时,就形成了视觉【答案】B3.人在坐车时不靠视觉也能判断车速的快慢和尤其左右转弯,与此有关的感受器位于()A. 耳蜗和前庭内B. 前庭和半规管内C. 半规管和鼓膜内D. 鼓室和耳蜗内【答案】B4.甲、乙、丙三个容器内依次装有冷水、温水、热水。
把左手伸进甲盆,右手伸进丙盆。
过一会儿,同时拿出左、右手伸进乙盆,双手的感觉是()A. 两手都感到热B. 左手感到热,右手感到冷C. 左手感到冷,右手感到热D. 两手都感到冷【答案】B【解析】甲乙丙三个容器里依次装有冷水、温水和热水,先把左手放入冷水中,感觉冷水的冷热程度,左手很冷;再把右手放入热水中,感觉热水的冷热程度,右手很热。
同时拿出左右手并伸进乙盆温水中,温差很大,左手感觉热、右手感觉冷。
5.下列不属于近视眼的特点的是()。
A.晶状体的曲度过大B.眼球的前后径过短C.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D.眼球的前后径过长【答案】B6.下列结构中,属于内耳的是()A. 前庭B. 听小骨C. 鼓膜D. 耳廓【答案】A7.2016年全国爱眼日的主题是“关爱青少年眼健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人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B. 角膜、虹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是光线进入眼睛的通路C. 近视眼患者的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可以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D. 调节晶状体曲度大小的是睫状体,分布有感光细胞的是脉络膜【答案】C8.不同的人种,眼睛的颜色会有不同,有的呈黑色,有的呈蓝色,这是因为()A. 虹膜的颜色不同B. 巩膜的颜色不同C. 视网膜的颜色不同D. 脉胳膜的颜色不同【答案】A9.眼球中下列哪个结构含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A.视网膜 B.角膜 C.巩膜 D.脉络膜【答案】A10.感受光的刺激的是()。
A. 角膜B. 虹膜C. 视网膜D. 巩膜【答案】C二、综合题11.预防近视,珍爱双眼,注意用眼卫生,青少年要从我做起。
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若长时间近距离看书会使[ ]________平滑肌长时间处于收缩状态,致使晶状体的曲度________造成的。
远处物体形成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___方,称近视眼,可配带________镜纠正。
(2)课间休息,进行远眺,是预防近视的有效措施,在由近及远的远眺过程中,图中结构[ ]________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
(3)你能看到远处的物体,是因为它的物像落在[ ]________上,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________的传导在________形成视觉。
(4)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夜晚看书时突然停电,瞬间眼前一片乌黑,什么都看不到;片刻后才逐渐看见周围的物体。
这种变化是因为眼球的[ ]________变大。
而瞳孔的大小由________调节,光线由强变弱时瞳孔的变化是________。
【答案】 2 晶状体过大(变凸)前凹透 2晶状体曲度由大变小 8视网膜视觉神经大脑皮层(视觉中枢) 3瞳孔虹膜由小变大【解析】观图可知:1是角膜,2是晶状体,3是瞳孔,4是虹膜,5是睫状体,6是巩膜,7是脉络膜,8是视网膜,9是玻璃体。
(1)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双凸透镜状)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
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眼球壁的最内层)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
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近视眼的成因图:,近视眼的矫正图:(2)正常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通过晶状体的调节作用,都能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汇聚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
视近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大;视远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小。
定时远眺是预防近视眼的有效措施,在这由近及远的过程中,物体离眼由近及远,因此晶状体的曲度由大变小,睫状肌由收缩变为舒张。
(3)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4)夜晚看书时突然停电,瞬间眼前一片乌黑,什么都看不到。
这时人体的3瞳孔会慢慢放大,使更多的光线进入眼内,然后才能看清物体。
12.人眼的正常视力大于1.0,为了探究眼轴(眼的前后径)长度和视力的关系,医学人员对不同近视程度的志愿者152人,依次检查了眼轴长度和视力,记录如下表。
请回答问题:(1)由表可知,随着眼轴长度的增加,视力______。
(2)图A~D为近视成因示意图。
如图A所示,正常情况下,人注视物体时,光线经过眼球的折射和调节,会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______,引起感光细胞产生兴奋,并沿着______传递到大脑皮层的______,形成视觉。
(3)如图B所示,近距离用眼时,光线的焦点落在视网膜______。
如图C所示,为了适应这一变化,青少年身体发育过程中______增加,难以恢复原状。
如图D所示,当正常用眼时,平行光线的焦点落在视网膜的______,形成真性近视。
(4)综上所述,为了预防近视,请你为青少年在用眼习惯上提出合理化建议:______。
【答案】变弱倒像视神经视觉中枢后方眼轴长度前方用眼距离不要过近【解析】考点: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分析:人的眼球包括眼球壁和内容物,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
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解答:(1)由表可知,当眼轴长度≤26.99mm的时候,平均视力为1.02,眼轴长度在27.00~28.49之间的时候,平均视力为0.96,当眼轴长度≥30.00的时候,平均视力是0.46,这些数据说明随着眼轴长度的增加,视力逐渐减弱。
(2)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倒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3)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4)建议青少年做到三个一是:一尺、一拳、一寸,即读书写字时,眼睛和桌面要保持一尺的距离;身体和课桌之间保持一个小拳头的间隔;握笔时手和笔尖要保持一寸的距离。
总之,预防近视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故答案为:(1). 变弱 (2). 倒像 (3). 视神经 (4). 视觉中枢 (5). 后方 (6). 眼轴长度(7). 前方 (8). 用眼距离不要过近13.下图为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过程示意图。
请分析作答:(1)眼睛被喻为“心灵的窗户”,图中[ ]______就是窗户上那层明亮的玻璃。
(2)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 ]________的折射在[ ]________上形成物像。
(3)青少年如果用眼不当极易造成近视,可配戴________透镜加以矫正。
(4)李慧同学阅读莫言作品时,随故事情节潸然泪下。
在此过程中,文字先在眼内成像并产生神经冲动通过[ ]________传递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视觉。
这种反射属于________(填“简单”或“复杂”)反射。
(5)通过调节瞳孔大小我们能看清楚明、暗处的物体。
那么瞳孔相当于显微镜的(____)A.目镜 B.物镜 C.光圈 D.反光镜【答案】 1角膜 2晶状体 3视网膜凹 4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复杂 C【解析】观图可知:1角膜,2晶状体,3视网膜,4视神经。
(1)眼球壁的外膜由角膜和巩膜组成,角膜是无色透明的。
因此相当于窗户上那明亮的玻璃是1角膜。
(2)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1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2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3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4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因此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的折射,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
(3)青少年如果用眼不当,会造成近视,成像落在视网膜前方,可以配戴使光线发散的凹透镜加以矫正。
(4)李慧同学阅读莫言作品时,随故事情节潸然泪下.在此过程中,故事书中的文字先在眼内视网膜上成像,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一区域视觉中枢,产生视觉。
他在看书时,激动地流出眼泪这一反射是出生后才有的,通过学习得到的,有大脑皮层的参与,因此属于复杂反射。
(5)瞳孔能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显微镜的光圈有大有小,光线强时用大光圈,光线弱时用小光圈,因此瞳孔的作用和显微镜的光圈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