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九年级化学物质的溶解物质的溶解过程基础题含解析新版湘教版

合集下载

2017_2018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六物质的溶解第二单元物质的溶解性基础题(pdf,含解析)(新版)湘教版

2017_2018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六物质的溶解第二单元物质的溶解性基础题(pdf,含解析)(新版)湘教版

2017-2018学年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六第二单元基础题(pdf有答案)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下列不易加快冰糖溶解的方法是()A.加水B.加热C.搅拌D.把冰糖粉碎2.学习化学的目的是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列说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A.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其原因是增大了蔗糖的溶解度B.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都要严禁烟火C.去除油污时洗涤剂起到的是乳化作用D.敞口放置的酒精没有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酒精的着火点3.汶上县第一实验中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食盐、蔗糖和淀粉溶解性比较的实验时,你认为他们做这个实验不需要控制的条件是()A.溶质颗粒大小B.溶剂的温度C.溶剂的种类D.溶剂的质量4.t℃时,根据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物质的质量绘制成下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gB.M点与G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是:M>GC.W点与Z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是:W<ZD.无法判断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相同温度、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中所含的溶质多B.当温度、压强、溶质质量不变时,不饱和溶液不可能变为饱和溶液C.当温度、压强、溶质质量不变时,饱和溶液不可能变为不饱和溶液D.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6.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食盐水里加入少量的硝酸钾晶体,则()①硝酸钾晶体不溶,②硝酸钾晶体溶解,③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不变,④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减小,⑤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增大.A.①③B.②③C.②④D.②⑤7.下述方法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的是()①加水;②加硝酸钾;③蒸发水;④冷却;⑤加热但保持溶液质量不变;⑥加饱和硝酸钾溶液.A.①②⑤B.①⑤⑥C.②③④D.②④⑥8.如图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当他们的溶液接近饱和时,采用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升高温度三种办法,均可以变成饱和溶液是()A.a B.b C.c D.ab9.要将80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变成20%的溶液,可采用的方法为()A.将溶剂蒸发掉原溶剂质量的一半B.将溶剂蒸发掉原溶液质量的一半C.将溶质质量增加1倍D.将溶质质量增加2倍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B.过滤操作可以将硬水转化为软水C.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都要验纯D.湿衣服晾干说明微粒是不断运动的11.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并作出判断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一定温度下,某溶液达到饱和,该溶液一定是浓溶液B.某硝酸钾饱和溶液,温度升高时,若溶液质量不变,则溶液组成不变C.恒温蒸发某饱和溶液,有晶体析出,过滤后的滤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不相同D.物质的溶解性跟溶剂和溶质的性质有关,物质溶解度大小也只与这些因素有关12.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C.溶液中的溶剂只能是水D.溶质溶解的过程,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13.2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10gX,4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20gY,则X、Y 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A.X<Y B.X>Y C.X=Y D.无法比较14.已知t℃时,盐M(不含结晶水,相对分子质量为126)的溶解度为S克.在一定量的M的水溶液中加入a g M后,恰好为t℃时的饱和溶液.若用M•7H2O 代替M,欲使原溶液在t℃时恰好饱和,则需加入M•7H2O的质量(克)为()A.2a B.(2+)C.D.(1+)15.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时,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硝酸钾31.6克B.20℃时,68.4克水最多溶解31.6克硝酸钾C.20℃时,100克水最多溶解31.6克硝酸钾D.100克水溶解31.6克硝酸钾固体可以形成其饱和溶液16.将60℃的饱和硝酸铵溶液降温至20℃,没有变化的是()A.溶质质量B.溶剂质量C.溶液质量D.溶质的质量分数17.将NaNO3和KCl两种饱和溶液混合后无晶体析出,在加热蒸发时开始有晶体析出,此晶体是()A.NaClB.KNO3C.KCl D.NaNO318.室温下,饱和食盐水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有少量固体析出,这是因为()A.氯化钠的溶解度减小B.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C.溶剂质量减小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19.如表是溶液的形成的实验记录.分析该记录,得到的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溶质碘高锰酸钾溶剂水汽油酒精水汽油溶解性不溶易溶可溶易溶不溶A.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B.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洗掉C.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D.溶液都是无色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20.探究物质的溶解性,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A.溶质的种类B.溶剂的质量C.溶剂的温度D.溶剂的种类二.填空题(共10小题)21.把硝酸钾加入到一杯冷水中,欲使硝酸钾快速溶解的方法有:;.22.小英在做饭时,发现很多因素都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率.从你能想到的可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中,写出其中两项,并预测此因素对食盐溶解速率的影响:因素①,你的预测;因素②,你的预测.23.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相等质量的水,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向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20g、15g、10g、5g某物质,充分溶解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请完成下列问题:(1)在A、B、C、D四个烧杯中,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中盛的一定不是饱和溶液.(2)四个烧杯中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3)若固体是KNO3,对盛有一定是饱和溶液的烧杯加热,随着温度升高,先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4)在一定温度下,往A、B中加入相同质量的水,B中固体刚好溶解,A中固体能否全部溶解?.24.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一定温度下,向质量均为50g的4份水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KNO3固体,搅拌至充分溶解,(如有不溶的KNO3固体用过滤的方法除去),得到溶液.加入KNO3固体的质量与所得溶液的质量如下表:实验编号a b c d45505560加入KNO3固体的质量所得溶液的质量95100105105(1)实验a、b、c、d中,有未被溶解的KNO3固体的实验是(填写实验编号);(2)实验a、b、c、d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3)取实验b所得溶液,若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0%,在不改变温度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的操作是.25.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问题:当B物质的溶液接近饱和时,采用三种方法:①,②③,均可使其变为饱和溶液.26.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液,可采用的方法有、、等.27.化学中有许多概念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如图反映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以及稀溶液的关系.(1)从图可以看出,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是.(2)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图中区域(选填“Ⅰ”、“Ⅱ”、“Ⅲ”、“Ⅳ”);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若要使它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或.28.饱和溶液是浓溶液,如熟石灰的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是稀溶液,如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填“一定”、“不一定”)29.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20℃时一定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三者质量最简比为.30.t℃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50克食盐,则食盐在t℃时的溶解度是.2017-2018学年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六第二单元基础题(pdf有答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下列不易加快冰糖溶解的方法是()A.加水B.加热C.搅拌D.把冰糖粉碎【解答】解:A、增加水的量,实际上是影响溶解溶质的量的多少,与溶解速率无关,故选项正确。

2017_2018学年九年级化学物质的溶解第三单元物质的溶解性的改变难度偏大尖子生题含解析新湘教版

2017_2018学年九年级化学物质的溶解第三单元物质的溶解性的改变难度偏大尖子生题含解析新湘教版

2017-2018学年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六第三单元难度偏大尖子生题(pdf有答案)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下列关于水和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净化天然水常用的方法有:静置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C.溶液有溶质和溶剂组成,所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D.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2.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静置片刻,再升温至30℃,现象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1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B.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等于乙物质C.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明显3.硝酸铵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溶解度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510152025溶解度/g130140160190220 A.硝酸铵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B.5℃时,将140g硝酸铵溶于100g水可配制240g的饱和溶液C.25℃的硝酸铵饱和溶液冷却至10℃有结晶现象D.25℃时,硝酸铵饱和溶液中含有220g溶质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固体溶质的溶解度C .食物腐烂是氧气剧烈氧化的结果D .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5.一定会影响物质溶解度的是()A .温度B .压强C .溶剂的量D .溶质的质量6.现有一杯20℃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能改变硝酸钾溶解度的操作是()A .加硝酸钾B .充分搅拌C .恒温蒸发水D .升高温度7.KCl 与KNO 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数据如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1020304050KCl30g33g 35g 38g 41g KNO 321g31g45g65g88gA .KNO 3的溶解度大于KCl 的溶解度B .两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之间C .在30℃时,5gKN03加入到10g 水中可得到33.3%的KN03溶液D .在50℃时,两物质各10g 分别加入20g 水中,充分溶解,均没有固体剩余8.如图为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中考化学考点全解 考点十七 溶解度(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试题

中考化学考点全解 考点十七 溶解度(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试题

考点十七: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正确理解溶解度概念的要素: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内因是溶质和溶剂的性质,而外因就是温度。

如果温度改变,则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也会改变,因此只有指明温度时,溶解度才有意义。

②标准:“在100g溶剂里”,需强调和注意的是:此处100g是溶剂的质量,而不是溶液的质量。

③状态:“达到饱和状态”,溶解度是在同一条件下某种物质溶解能力大小的标准,只有达到该条件下溶解的最大值,才可知其溶解度,因此必须要求“达到饱和状态”。

④单位:溶解度是所溶解的质量,常用单位为克(g)。

易错考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b.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c.可以知道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d.可以选择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或提纯的方法;e.确定如何制得某温度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方法等。

例题分析例题1:为了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老师演示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是碘或高锰酸钾分别放入水或汽油中.(1)观察①②两支试管的现象,可以得出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之一是_____.(2)观察②④两支试管的现象,可以得出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之一是______.(3)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还有______.答案:(1)与溶剂的种类有关;(2)与溶质的种类有关;(3)温度.解析:【解答】(1)碘几乎不溶于水,但易溶于汽油,所以影响碘的溶解性的因素是溶剂不同,所以与溶剂的种类有关;(2)碘易溶于汽油,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而溶质的种类不同,所以影响溶解性的因素还与溶质的种类有关;(3)升高温度,分子运动速度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加快,所以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还有温度.【分析】: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溶剂的性质(内因)有关,也与温度,压强(外因)有关。

初中化学湘教版九年级上册专题5 初探溶液奥秘单元3 物质的溶解-章节测试习题

初中化学湘教版九年级上册专题5 初探溶液奥秘单元3 物质的溶解-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B.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C.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D.硝酸铵溶解在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解答】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液的特点是均一、稳定、混合物。

溶液并不一定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面粉不溶于水,与水形成的是悬浊液;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一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但还能溶解其他溶质;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故选D。

2.【答题】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食用油加入水中,振荡后可形成溶液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C.稀硫酸能够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D.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少量氯化钠固体,固体不溶解【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答】A、食用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A错;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故B错;C、稀硫酸能够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故C正确;D、硝酸钾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硝酸钾,但可以溶解其他可溶性物质,如氯化钠,故D错。

选C。

3.【答题】粗食盐中常含有少量MgCl2,工业上常把粗盐晶体粉碎后用饱和食盐水来浸洗,再滤出食盐。

以下对于工业上的这种做法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浸洗粗食盐前后,食盐水中NaCl的质量不变B.浸洗前后,被浸洗的食盐中MgCl2的含量不会改变C.浸洗用的饱和食盐水可以无限次地使用下去D.粗盐粉碎颗粒的大小不影响浸洗前后食盐中MgCl2的含量【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答】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初中化学湘教版九年级上册专题5 初探溶液奥秘单元3 物质的溶解-章节测试习题(2)

初中化学湘教版九年级上册专题5 初探溶液奥秘单元3 物质的溶解-章节测试习题(2)

章节测试题1.【答题】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b>cB.t1℃时,20g a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70g a的饱和溶液C.t1℃时,a、c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所含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D.t2℃时,将75g的a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15g晶体【答案】AD【分析】明确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是解题关键,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故A正确;B、t1℃时,a的溶解度为20g,则20g a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60g a的饱和溶液,仍有10ga未溶解,故B错误;C、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在此温度下a和c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但饱和溶液的质量不一定相等,所含的溶质质量也不一定相等,故C错误;D、t2℃时,a的溶解度为50g,t2℃75g的a饱和溶液中含有25ga和50g水,降温到t1℃,此温度下a的溶解度为20g,50g水能溶解10ga,析出a晶体的质量为25g-10g=15g,故D正确。

故选AD。

2.【答题】现有M、N两物质在室温下的饱和溶液,升温后,M溶液有晶体析出,而N溶液还可以再溶解N晶体,则能正确表示M、N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A.B.C.D.【答案】B【分析】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升高时这些物质的饱和溶液就会变成不饱和溶液;而有极少数的物质它们的溶解度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如果给它们的饱和溶液升高时,它们的溶解度就会减小,它们的饱和溶液就会有晶体析出。

九年级化学下册-物质的溶解性(二)(解析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物质的溶解性(二)(解析版)

6.3.2物质的溶解性(二)1.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2.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3.会利用溶解度曲线,查溶解度、比溶解度大小、看溶解度变化趋势;4.了解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学会解释身边常见的相关现象;5.通过溶解度的学习,让学生关注与溶解度有关的日常现象。

一、固体的溶解度1.概念:固体物质溶解度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理解溶解度概念的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 溶剂③状态:饱和状态④单位:g 3.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因素:内因溶剂种类、溶质种类;外因是温度。

4.溶解度(S)和溶解性5.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绘制成不同物质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1“陡升型”: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如KNO 3;2“缓升型”: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

如NaCl ;3“下降型”: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如Ca(OH)2二、气体的溶解度1.定义:气体的溶解度是指气体物质在一定压强、一定温度下一体积水最多溶解气体的体积分数来表示。

2.影响气体的溶解度因素:内因溶剂种类、溶质种类;外因是温度、压强。

3.在一定压强下,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温度越低气体的溶解度越大;在一定温度下,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压强越小气体的溶解度越小。

溶解性易溶物质可溶物质微溶物质难溶物质20℃溶解度(g)S≥10g1g≤S<10g0.01g≤S<1gS<0.01g►问题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典例1】(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2022-2023上学期期末)下列对于“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的认识正确的是A.20℃时,100g 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含有36g 氯化钠B.20℃时,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36%C.20℃时,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9:25D.20℃时,饱和氯化钠溶液中下部溶液的浓度要更大一些【答案】C【详解】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含义是:20℃时,100g 水中溶解36g 氯化钠达到饱和状态,即136g 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36g 的氯化钠,错误;B、根据溶解度的含义,20℃时,136g 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36g 氯化钠,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g100%36%36g+100g⨯<,错误;C、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含义是:20℃时,100g 水中溶解36g 氯化钠达到饱和状态,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质量比=36g:100g=9:25,正确;D、溶液具有均一性,20℃时,饱和氯化钠溶液各部分溶液的浓度相同,错误。

最新精选仁爱湘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专题六 物质的溶解单元1 物质的溶解过程习题精选第四十七篇

最新精选仁爱湘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专题六 物质的溶解单元1 物质的溶解过程习题精选第四十七篇

最新精选仁爱湘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专题六物质的溶解单元1 物质的溶解过程习题精选第四十七篇第1题【单选题】两个烧杯中分别盛装X、Y的饱和溶液,两只试管中分别装有NaOH和NH4NO3固体,向两只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水,现象如图所示,结合图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的溶解度曲线为b曲线B、降温可使X的饱和溶液变浑浊C、X的饱和溶液从t2 ℃降温到t1 ℃,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D、t3 ℃时,X、Y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X>Y【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生理盐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生理盐水的溶剂是水B、各部分一样,体现了溶液成份的均一性C、生理盐水的溶质是氯化钠D、水分子是保持NaCl性质的最小微粒【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B、蔗糖C、酒精D、花生油【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如图为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100g甲溶液中含甲物质的质量为25gB、20℃时,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C、将甲物质从50℃降温到30℃时一定有晶体析出D、将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从50℃降温至20℃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均为25%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B、t2℃时,c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小C、将t1℃时a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溶质质量分数变大D、大量b中混入少量a,一般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获得较纯净的b【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5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B、50℃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2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采用降温结晶方法D、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的NaCl溶液含义的解释错误的是( )A、100g水中溶解了10g NaClB、每100g NaCl溶液中含有10g NaClC、NaCl与溶液质量之比是1:10D、将10g NaCl溶于90g水中所得溶液【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铝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B、盐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C、浓硫酸具有较强腐蚀性D、溶液具有均一性【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列图像能反映所对应叙述关系的是( )A、表示一定量的木炭还原氧化铜,剩余固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B、表示t℃时向饱和硝酸钠溶液中加入硝酸钠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与加入量的关系C、表示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溶液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D、表示向盐酸和氯化铜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沉淀质量与加入量的关系【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溶液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初中化学湘教版九年级上册专题5 初探溶液奥秘单元3 物质的溶解-章节测试习题(3)

初中化学湘教版九年级上册专题5 初探溶液奥秘单元3 物质的溶解-章节测试习题(3)

章节测试题1.【答题】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1)在______℃时,甲、乙溶解度相等。

(2)甲中混有少量乙,若要提纯甲可采取的结晶方法是______。

(3)t2℃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

(4)将t3℃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固体甲的质量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大于乙。

【答案】t3;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1:4;不一定【分析】本题考查溶解度曲线的含义。

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解答】(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3℃时,甲、乙溶解度相等,故答案为t3;(2)甲中混有少量乙,若要提纯甲可采取的结晶方法是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因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比较大。

故答案为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3)t2℃时,丙的溶解度是25g,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25g:100g=1:4;故答案为1:4;(4)将t3℃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固体甲的质量不一定大于乙,因为没有指明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故答案为不一定。

2.【综合题文】下表是Ca(OH)2和NaOH的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3.【答题】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20℃时,要使接近饱和的该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通常可采用三种方法,它们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蒸发溶剂、升高温度、增加溶质【分析】本题考查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解答】20℃时,要使接近饱和的该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通常可采用三种方法,它们分别是蒸发溶剂、升高温度、增加溶质,因为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降低温度会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4.【综合题文】溶解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5.【答题】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t1℃时,100g水中溶解20g甲,溶液刚好饱和;那么,50g水中溶解______g 乙,溶液达到饱和;(2)t2℃时,比较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______;(3)t1℃时,若要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写出一种即可);(4)若要从甲中含有少量乙的混合溶液中提纯甲,可用的方法是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六第一单元基础题(pdf有答案)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去污的方法有多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用汽油除去油污是利用溶解性B.洗涤剂常用来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溶解油污C.用醋酸除去水垢是物理变化D.乳化作用就是将乳浊液变为溶液2.家用洗涤剂可洗去油污,汽油也可除去油污,两种的原理是()A.前者为溶解作用,后者为乳化作B.前者为乳化作用,后者为溶解作用C.都是溶解作用D.都是乳化作用3.分别将下列物质加入到足量水中,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A.NaClB.CuSO4C.CaCO3D.FeCl34.以下有关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实验室中常用水作溶剂配制溶液B.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C.水(H2O)和过氧化氢(H2O2)分子中都含有氢气分子D.常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水5.水是常用的()A.溶质B.溶剂C.溶液D.单质6.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B.电解水时加入氢氧化钠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C.肥皂水能区分硬水和软水D.海水中加入明矾可以使其变成淡水7.溶液、浊液在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农业上把一些不溶于水的药物配成溶液,喷洒使用B.在溶液里进行的化学反应,通常是比较快的C.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属于乳化作用D.食物里的营养成分经消化变为溶液,易被人体吸收8.下列厨房用品加到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蔗糖B.白醋C.面粉D.食盐9.厨房中现有下列四种物质,取少量分别放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白糖B.面粉C.食盐D.白酒10.下列物质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中,溶质与所加入物质是同一种物质的是()A.生石灰B.胆矾(CuSO4•5H2O)C.二氧化碳D.氯化钠11.现有100g20%的蔗糖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溶液含溶质20gB.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4C.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1:5D.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5:412.医疗上用的碘酒中,溶质是()A.水B.碘酒C.碘D.酒精13.如图所示装置,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固体,完全溶解后,U形管内红墨水液面发生了变化,右面液面减低,左边液面升高,加入的物质是()A.食盐固体B.硝酸铵C.氢氧化钠D.生石灰14.如图所示,导管内有一段红墨水,试管中盛有适量的冷水,容器的气密性良好.现往试管中加入下列某种物质,红墨水不会移动的是()A.NaOH固体B.食盐C.浓H2SO4D.硝酸铵固体15.物质在水中溶解是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着热量变化.因此,不同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温度有所不同.下列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A.NH4NO3固体B.NaOH固体C.NaCl固体D.浓硫酸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泥土分散到水中形成溶液B.医用生理盐水的溶质是葡萄糖C.牛奶属于悬浊液D.家用洗涤精去油污属于乳化现象17.下列生活用品在水中振荡后,能形成溶液的是()A.钡餐B.食盐C.面粉D.植物油18.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牛奶B.蔗糖C.面粉D.食用油19.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C.溶液都有良好的导电性D.洗洁精能将油污溶解于水中从而将其洗净20.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去污原理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用酒精除去附着在试管内壁的碘C.用洗涤剂洗去餐具上的油脂D.用热水洗去附着在烧杯底部的硝酸钾二.填空题(共10小题)21.汽油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这是由于汽油能油污,形成;用加了洗涤剂的水也能洗去油污,这是由于洗涤剂有作用,两者去污的原理(填:“相同”或“不相同”);2%的碘酒中的溶质是,溶剂是;食盐水溶液的溶质是,溶剂是.22.小兵同学不小心将油污沾到了衣服上,通过对溶液的学习后,他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都能将油污除去.这两种方法分别是:①利用了乳化原理,可以用来洗;②利用溶解原理,可以用来洗.23.最常用的溶剂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24.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1)医用葡萄糖注射液中的溶剂是.(2)炒菜时锅里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灭.其灭火原理是.(3)用加了洗涤剂的水清洗油腻的餐具,是利用洗涤剂的(填“乳化”或“溶解”)功能.(4)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物,时间长了还会使衣物变硬.日常生活中用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25.请你各举出一个实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1)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实例:;(2)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实例:;(3)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实例:.26.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判断理由.(1)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就是溶液.(2)盐水是溶液,糖水是溶液,混合在一起,既有糖又有盐则不是溶液了.(3)溶液中只含有溶质分子、溶剂分子.27.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

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

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填入下列空格。

溶质的质量(填“变大”、“变小”、“不变”,下同);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28.将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填在相应的短线上:氯化钠溶液中分散着的溶质微粒是,糖水溶液中分散着的微粒是,悬浊液中分散着的是小颗粒,乳浊液中分散着的是小颗粒,乳浊液中分散着的是.29.下列物质溶解于水时,溶液的温度无明显变化的是A、氢氧化钠固体B、硝酸铵晶体C、蔗糖D、.30.将氯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铵分别溶于水,水温升高的是,水温降低的是.2017-2018学年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六第一单元基础题(pdf有答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去污的方法有多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用汽油除去油污是利用溶解性B.洗涤剂常用来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溶解油污C.用醋酸除去水垢是物理变化D.乳化作用就是将乳浊液变为溶液【解答】解:A、用汽油洗去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B、洗洁精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而不是因为洗涤剂能溶解油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钙能与醋酸反应,有新物质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D、洗洁精、洗衣粉等这样的能使乳浊液变成稳定的混合物(而不是变为溶液)的物质称为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2.家用洗涤剂可洗去油污,汽油也可除去油污,两种的原理是()A.前者为溶解作用,后者为乳化作B.前者为乳化作用,后者为溶解作用C.都是溶解作用D.都是乳化作用【解答】解:用汽油或洗涤剂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二者的原理不相同。

汽油作溶剂,溶解了油污,形成了溶液;洗涤剂不能完全溶解油污,但起到乳化作用,将原来的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液滴而不集成大的油珠。

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

故选:B。

3.分别将下列物质加入到足量水中,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A.NaClB.CuSO4C.CaCO3D.FeCl3【解答】解: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液体;碳酸钙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溶液;氯化钠溶液是无色的。

故选:A。

4.以下有关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实验室中常用水作溶剂配制溶液B.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C.水(H2O)和过氧化氢(H2O2)分子中都含有氢气分子D.常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水【解答】解:A、水是常用的溶剂,实验室中常用水作溶剂配制溶液,故正确;B、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C、分子由原子构成,故说法错误;D、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是常用净化水的方法,故正确。

故选:C。

5.水是常用的()A.溶质B.溶剂C.溶液D.单质【解答】解: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由于水可以溶解很多的物质,所以水是常见的溶剂。

故选:B。

6.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B.电解水时加入氢氧化钠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C.肥皂水能区分硬水和软水D.海水中加入明矾可以使其变成淡水【解答】解:A、水可以溶解多种物质,是一种常用的溶剂,说法正确;B、电解水时加入氢氧化钠或一些稀硫酸,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说法正确;C、肥皂水加入水中,若泡沫丰富是软水,若浮渣较多,是硬水,故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说法正确;D、明矾溶于水可形成胶状物,可以吸附一些杂质,但无法除去水中的氯化钠,所以无法使其变成淡水,说法错误;故选:D。

7.溶液、浊液在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农业上把一些不溶于水的药物配成溶液,喷洒使用B.在溶液里进行的化学反应,通常是比较快的C.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属于乳化作用D.食物里的营养成分经消化变为溶液,易被人体吸收【解答】解:A、不溶于水的农药和水混合配成的是悬浊液,所以农业上常把一些不溶于水的农药配成悬浊液来喷洒使用,故A错误;B、在溶液里反应物接触的更加充分,所以在溶液里进行的化学反应比固体间的反应要快,故B正确;C、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属于乳化作用,故C正确;D、食物里的营养成分经消化后变成溶液,易被人体吸收,故D正确。

故选:A。

8.下列厨房用品加到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蔗糖B.白醋C.面粉D.食盐【解答】解:A、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B、白醋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C、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

故选项正确。

D、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故选:C。

9.厨房中现有下列四种物质,取少量分别放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白糖B.面粉C.食盐D.白酒【解答】解:A、白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B、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B正确;C、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D、白酒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错。

故选:B。

10.下列物质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中,溶质与所加入物质是同一种物质的是()A.生石灰B.胆矾(CuSO4•5H2O)C.二氧化碳D.氯化钠【解答】解:A.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氧化钙溶于足量的水所形成的溶液溶质是氢氧化钙;故不选;B.胆矾是五水合硫酸铜,溶于足量的水所形成的溶液溶质是硫酸铜;故不选;C.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二氧化碳溶于足量的水所形成的溶液溶质是碳酸;故不选;D.氯化钠溶于足量的水所形成的溶液溶质是氯化钠;故选;故选: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