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评定标准规定综合指数

合集下载

健康素养体质指数计算公式

健康素养体质指数计算公式

健康素养体质指数计算公式健康素养体质指数(Health Literacy Physical Fitness Index,简称HL-PFI)是一种综合评价个体健康素养和体质水平的指标,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指导个体进行健康管理和促进健康的行为。

HL-PFI的计算公式包括多个方面的指标,涵盖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营养健康等多个方面,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HL-PFI的计算公式及其各项指标。

一、身体健康指标。

1.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

BMI是衡量身体肥胖程度的指标,通常情况下,BMI在18.5-23.9之间属于正常范围,超过24属于超重,超过28属于肥胖。

2. 腰围(WHR)=腰围(cm)/臀围(cm)。

腰围臀围比值是评价脂肪分布的指标,男性正常范围为0.85-0.9,女性为0.7-0.8。

3. 血压(BP)=舒张压mmHg/收缩压mmHg。

血压是评价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指标,正常成年人的血压范围为90-140/60-90mmHg。

二、心理健康指标。

1. 抑郁自评量表(SDS)。

SDS是评估个体抑郁程度的常用量表,总分≥50为抑郁。

2. 焦虑自评量表(SAS)。

SAS是评估个体焦虑程度的常用量表,总分≥50为焦虑。

三、营养健康指标。

1. 膳食均衡指数(DQI)。

DQI是评价个体膳食结构是否合理的指标,总分≥80为膳食均衡。

2. 血脂指标(TC、TG、HDL-C、LDL-C)。

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评价血脂水平的指标,正常范围分别为3.1-5.7mmol/L、0.56-1.7mmol/L、1.04-2.08mmol/L、2.07-3.37mmol/L。

根据以上指标,可以计算出健康素养体质指数(HL-PFI)的数值,公式如下:HL-PFI=(BMI得分+腰围得分+血压得分+SDS得分+SAS得分+DQI得分+TC得分+TG得分+HDL-C得分+LDL-C得分)/10。

体质指数判定标准

体质指数判定标准

体质指数判定标准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简称BMI)是一个用来评估人体体重与身高的指标,它是以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来计算的。

BMI的计算公式为:BMI = 体重(kg)/ 身高(m)^2。

BMI的判定标准是广泛应用于全球的,下面是有关BMI判定的参考内容:1.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BMI分类标准:- BMI < 18.5:体重过低,属于偏瘦的范畴。

- 18.5 ≤ BMI < 24.9:体重正常,属于健康的范畴。

- 25.0 ≤ BMI < 29.9:超重,属于轻度肥胖的范畴。

- 30.0 ≤ BMI < 34.9:肥胖1级,属于中度肥胖的范畴。

- 35.0 ≤ BMI < 39.9:肥胖2级,属于重度肥胖的范畴。

- BMI ≥ 40.0:肥胖3级,属于极重度肥胖的范畴。

2. 中国成人体质指数判定标准(2013版):- BMI < 18.5:体重过低。

- 18.5 ≤ BMI < 24.0:体重正常。

- 24.0 ≤ BMI < 28.0:超重。

- BMI ≥ 28.0:肥胖。

3. 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质指数判定标准(2010版):根据年龄、性别和BMI值三个方面进行评定。

4. 日本及亚洲地区体质指数判定标准(Japan Society for theStudy of Obesity):- BMI < 18.5:体重过低。

- 18.5 ≤ BMI < 22.9:体重正常。

- 23.0 ≤ BMI < 24.9:超重。

- 25.0 ≤ BMI < 29.9:肥胖。

BMI作为一种计算方法和评估指标,能够初步判断一个人的体重状况。

然而,BMI并不能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身体脂肪比例、肌肉量和骨骼密度等因素,因此,在客观评估个人体重状况时,还应结合其他指标如腰围、体脂肪含量等综合判定。

此外,BMI也受到一些特殊人群的局限,如运动员、孕妇、老年人等,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所有人群。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学生)的评价指标和得分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学生)的评价指标和得分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学生)的评价指标和得分
《标准》的学年总分由标准分与附加分之和构成,满分为120分。

标准分由各单项指标得分与权重乘积之和组成,满分为100分。

附加分根据实测成绩确定,即对成绩超过100分的加分指标进行加分,满分为20分;大学的加分指标为男生引体向上和1000米跑,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和800米跑,各指标加分幅度均为10分。

根据学生学年总分评定等级:90.0分及以上为优秀,80.0~89.9分为良好,60.0~79.9分为及格,59.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

体重指数(BMI)单项评分表(单位:千克/米2

1
2
3
大学男生加分标准
大学女生加分标准
注:1000米跑、800米跑均为低优指标,学生成绩低于单项评分100分后,以减少的秒数所对应的分数进行加分。

学生达到《标准》良好等级及以上者,方可参加复旦大学奖学金、优秀学生等评选。

对于达到优秀者,颁发复旦大学“健康之星”奖状。

一、二年级达到优秀者,下学期课外体育活动全免。

4。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指标及评分标准说明.pdf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指标及评分标准说明.pdf

大三 大四 (男)
大一 大二 (女)
大三 大四 (女)
100
3'17"
3'15"
3'18" 3'16"
优秀
95
3'22"
3'20"
3'24" 3'22"
90
3'27"
3'25"
3'30" 3'28"
良好
85
3'34"
3'32"
3'37" 3'35"
80
3'42"
3'40"
3'44" 3'42"
78
3'47"
附件 2: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指标及评分标准说明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以下简称《标准》 )是国家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 性指导文件和教育质量基本标准,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学校工作和衡量各 地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适用于全 日制普通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具体在 高校中的测试指标、权重及标准如下: 一、单项指标与权重
及格
不及格
表 5 立定跳远单项评分表(单位:厘米)
单项 得分
大一 大二 (男)
大三 大四 (男)
大一 大二 (女)
100
273
275
207
95
268
270
201

体质评定标准综合指数

体质评定标准综合指数

----
0.15 0.16 0.26 0.27 \1 \1 \2 \2
0.22 \1
0.55 0.57 0.60 0.52 0.49 0.55
\6 \6 \6 \6 \4
\4
指标数合计 8
8
8
9
7
6
• 指标权重值•.
• 指标个数
形态 约20%
20%
机能 约20% 20%
素质 约60%
60%
体质综合指数三大类指标权重的百分比
•.
幼儿
测试指标
身高 体重 10米折返跑 立定跳远 网球掷远 双脚连续跳 坐位体前屈 走平衡木
评价指标
身高标准体重 10米折返跑 立定跳远 网球掷远 双脚连续跳 坐位体前屈 走平衡木
•.
成年人(20-39岁)
测试指标
评价指标
身高
身高标准体重
体重
肺活量
肺活量
2000年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2005年 100.75 100.41 100.92 101.17 100.12
2010年 2015年 2020年 2025年
•.
105
104
103
102
101
2005年全国平均水平100.75
100
2000年全国平均水平100.00
闭眼单脚站立(秒) 3~5
2848~3464 46.2~52.0 37.0~43.5
13~19 24.9~32.3 1.8~8.9 0.60~0.50
6~17
3465~3984 52.1~58.0 43.6~49.2
20~27 32.4~38.4 9.0~14.1 0.49~0.44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资料测试指标与评分标准说明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资料测试指标与评分标准说明

附件2: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指标及评分标准说明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国家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性指导文件和教育质量基本标准,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学校工作和衡量各地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适用于全日制普通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

具体在高校中的测试指标、权重及标准如下:
本标准的学年总分由标准分与附加分之和构成,满分为120分。

标准分由各单项指标得分与权重乘积之和组成,满分为100分。

附加分根据实测成绩确定,即对成绩超过100分的加分指标进行加分,满分为20分;大学的加分指标为男生引体向上和1000米跑,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和800米跑,各指标加分幅度均为10分。

二、评分表
(一)单项指标评分表
表1体重指数(BMI)单项评分表(单位:千克/米2)
表5立定跳远单项评分表(单位:厘米)
减少的秒数所对应的分数进行加分。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指标与评分标准说明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指标与评分标准说明

附件二: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检测指标及评分标准说明
《全国学生身体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全国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指导性文件和教育质量基本标准。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适用于全日制普通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

高校具体考试指标、权重和标准如下:
一、单项指标和权重
本标准学年总分由标准分和附加分之和组成,满分为120分。

标准分由各项指标得分与权重的乘积之和组成,满分为100分。

加分根据实测结果确定,即满分100分以上加分,满分20分;大学的加分项是男生引体向上和跑步,女生1分钟1000米仰卧起坐和800米跑步。

奖励积分为 10 分。

2.计分表
(1) 各项指标评分表
表1 体重指数(BMI)单项评分表(单位:kg / m2 )
表2 肺活量单项评分表(单位:ml)
表350米跑步单项得分表(单位:秒)
表4 坐姿前屈单项评分表(单位:cm)
表5 立定跳远单项成绩表(单位:厘米)
表6 男生引体向上和女生一分钟仰卧起坐得分表(单位:次)
表7 男子1000米耐力跑和女子800米耐力跑个人成绩表(单位:分·秒)
(2) 加分计分表
表 8 男孩引体向上和女孩仰卧起坐得分(单位:次)
表91000米男女800米计分表(单位:分·秒)。

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评分标准

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评分标准

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评分标准
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评分标准是依据《中小学生学籍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66号)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GB/T 2828-2012)》进行设计的。

根据这个标准,学生的体质健康评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体重指数:评估学生是否超重或肥胖,以BMI(身体质量指数)为基准,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性别计算出体重指数,判断是否正常。

2. 身高:测量学生的身高,评估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

3. 肺活量:测量学生的肺活量,评估其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状况。

4. 肌肉耐力:通过测试学生的某种特定肌肉的耐力,评估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身体力量。

5. 灵敏度:测试学生的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评估其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的健康状况。

6. 柔韧度:测试学生的关节活动范围,评估其肌肉、骨骼和关节的健康状况。

7. 心肺耐力:通过测试学生的有氧耐力,评估其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健康状况。

根据以上指标,学生会被评定为优秀、良好、及格或不及格等级,以反映其体质健康水平。

学校或教育机构通常会根据学生的评分结果,制定相应的体育锻炼计划和教育措施,以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年份体质综合指数
年份 总体 男性 女性 城镇 乡村
2000年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2005年 100.75 100.41 100.92 101.17 100.12
2010年 2015年 2020年 2025年
疑问2
各省(区、市)体质综合指数不同年代与本省可以比较吗? 可以比较。将会在第2个国民体质综合指数报告年,即第3次国 民体质监测中实现。 例如:某省2005年国民体质综合指数为100.60,若2010年为 101.6,则比2005年提高了(100.60-101.6)/100.60,即接近1%。
20~27 32.4~38.4 9.0~14.1 0.49~0.44
18~41
3985~4634 58.1~67.6 49.3~56.3
28~40 38.5~45.8 14.2~20.1 0.43~0.39
42~98
>4634 >67.6 >56.3 >40 >45.8 >20.1 <0.39 >98
类权
0.25 0.20 0.55
各人群指标分类权重
指标\年龄 3-6 7-12 13-19 20-39 40-59 60-69
形态 机能 素质
0.45 0.28 0.24 0.22 0.24 0.25
\2 \1 \1 \1 \1
\1
----
0.15 0.16 0.26 0.27 \1 \1 \2 \2
疑问3
开发本省(区、市)的体质综合指数将面临什么问题? 无法与全国以及其它省(区、市)进行比较。
疑问4
国民体质综合指数模型可以满足各省(区、市)不同监测地市 的体质综合指数计算需求吗?
可以。数据须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1.数据完备(含学生)。 2.若扩大监测地市范围,即超出国家监测点的范围.则计算的出 的省(区、市)的体质综合指数与公报中公布的数值有差异。但 任一监测单位(地、市、区、县等)的体质综合指数仍可计算。
反映人口总体综合体质水平的无量纲动 态相对数,用以描述群体的体质水平。
每 5 年为一个报告期,以体质监测为信息源,
一般在监测年的第二年报告。
国民体质综合指数 指标系统及权重
指标来源:国民体质监测的主要指标 方 法:主成分分析和专家调查相结合
成年人甲组指标及权重20-39岁
指标
指标权
类权
身高标准体重 肺活量 台阶指数 握力 纵跳
0.0119 0.0126 0.0140 0.0136 0.0780 0.0970 0.1050 0.0900 0.0670 0.0705 0.0522 0.0382 0.0344 0.0287 1.0000
25-29岁比65-69岁权重 大 3倍
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
各省(区、市)人口数权重(节选)
不同年份体质综合指数
年份 总体 男性 女性 城镇 乡村
2000年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2005年 100.75 100.41 100.92 101.17 100.12
2010年 2015年 2020年 2025年
105 104 103 102 101 100 99 98 97 96 95
1. 身高 2. 体重 3. 肺活量 4. 台阶指数 5. 握力 6. 俯卧撑(男)/仰卧起坐(女) 7. 纵跳 8. 坐位体前屈 9. 选择反应时 10. 闭眼单脚站立
评价指标
1. 身高标准体重 2. 肺活量 3. 台阶指数 4. 握力 5. 俯卧撑(男)/仰卧起坐(女) 6. 纵跳 7. 坐位体前屈 8. 选择反应时 9. 闭眼单脚站立
闭眼单脚站立(秒) 3~5
2848~3464 46.2~52.0 37.0~43.5
13~19 24.9~32.3 1.8~8.9 0.60~0.50
6~17
3465~3984 52.1~58.0 43.6~49.2
20~27 32.4~38.4 9.0~14.1 0.49~0.44
18~41
3985~4634 58.1~67.6 49.3~56.3
指标加权 省(区、市)加权 年龄加权
各年龄组人口数权重
年龄
总人数
占总人口比例
3岁 4岁 5岁 6岁 20-24岁 25-29岁
30-34岁
35-39岁 40-44岁 45-49岁 50-54岁 55-59岁
60-64岁
65-69岁 合计
14454335 15224282 16933559 16470140 94573174 117602265 127314298 109147295 81242945 85521045 63304200 46370375 41703848 34780460 1212901223
0.22 \1
0.55 0.57 0.60 0.52 0.49 0.55
\6
\6
Hale Waihona Puke \6\6\4
\4
指标数合计 8
8
8
9
7
6
• 指标权重值
• 指标个数
形态 约20%
20%
机能 约20% 20%
素质 约60%
60%
体质综合指数三大类指标权重的百分比
国民体质综合指数 如何加权?
国民体质综合指数的三种加权
测试指标
1. 身高 2. 体重 3. 肺活量 4. 握力 5. 坐位体前屈 6. 选择反应时 7. 闭眼单脚站立
评价指标
1. 身高标准体重 2. 肺活量 3. 握力 4. 坐位体前屈 5. 选择反应时 6. 闭眼单脚站立
现状标准(State Standard) 理想标准(optimal Standard)
指数计算示意图
国民体质综合指数
身体形态综合指数
身体机能综合指数
身体素质综合指数



身高
身 高 标 准 体 重 x ij/ x i

机能、素质指标略
转换之一 身高标准体重
虚拟体重值 = 1- abs(体重值-标准体重中间值)/标准体重中间值)
使得每一个指标均表现为数值越大越好!
模型对数据的基本要求
总 体 100.41 100.92 101.17 100.12 100.75
幼儿体质综合指数
指数类型 男性
女性
城镇
乡村
全国
身体形态 99.94 身体素质 103.50 总 体 101.90
100.05 103.85 102.14
99.97 104.12 102.25
100.05 103.32 101.85
i 为第i个指标 j 为第j个人群分组 Pj 为年龄人口数结构权重 Hm 为地域人口数结构权重 Ki 为各指标权重 xi为基期单指标平均值 xij为报告期单指标平均值
基本计算单元
基期单指标平均数 ▪ 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 ▪ 将对比定位于单指标。 ▪ 指标体系中单指标加权 ▪ 年龄、地域人口数结构加权
100.00 103.59 101.97
省(区、市)国民体质综合指数(节选)
省(区、市) 男性
女性
城镇
乡村
总体
北 京 102.00 104.69 106.02 98.06 103.43
天津
99.92 101.02 100.18 101.80 100.64
河 北 99.22 98.71 98.91 100.04 99.16
俯卧撑(次)
7~12
纵跳(厘米)
19.9~24.8
坐位体前屈(厘米) -3.5~1.7
选择反应时(秒) 0.69~0.61
闭眼单脚站立(秒) 3~5
2848~3464 46.2~52.0 37.0~43.5
13~19 24.9~32.3 1.8~8.9 0.60~0.50
6~17
3465~3984 52.1~58.0 43.6~49.2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89971789 91236854 59508870 63274173 85225007 43854538 7559035 82348296 35247695 42360089 2616329 35365072 25124282 4822963
国民体质综合指数
《体质测定标准》
蔡睿
以往如何判定国民体质总体水平?
综合评级---分级评分
1.忽略同级内的水平差异! 2.忽略不同指标间的变化幅度差异!
测定项目
20~24岁成年人单项指标评分表(男性)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肺活量(毫升) 2369~2847
台阶指数
42.1~46.1
握力(千克)
29.6~36.9
0.22
0.22
0.10
0.26
0.16
0.09
0.52
0.08
俯卧撑(男)/一分钟仰卧起坐(女)
坐位体前屈 选择反应时 闭眼单腿站立
0.08 0.09 0.09 0.09
老年人指标及权重 60-69岁
指标
身高标准体重 肺活量 握力 坐位体前屈 选者反应时 闭眼单脚站立
指标权
0.25 0.20 0.13 0.14 0.15 0.13
成年人(40-59岁)
测试指标
1. 身高 2. 体重 3. 肺活量 4. 台阶指数 5. 握力 6. 坐位体前屈 7. 选择反应时 8. 闭眼单脚站立
评价指标
1. 身高标准体重 2. 肺活量 3. 台阶指数 4. 握力 5. 坐位体前屈 6. 选择反应时 7. 闭眼单脚站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