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指数正常人群多代谢异常与代谢综合征(1)(精)

合集下载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metablic syndrome,MS)是一类以高血糖、肥胖、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等集簇存在为标志的临床综合征。

其临床重要性在于与之相关的高危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

中心性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是被公认的重要致病因素。

目前关于MS及其各个组分的发病机理复杂,尚没有被充分认识。

可能机制有糖脂代谢和胰岛素生物效应、作用途径及信号转导异常,以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调控异常、神经体液调节异常、炎症反应或氧化应激等。

代谢综合征目前包括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指南、2001年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专家组第三次报告(Third Report of the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 Expert Panel 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Cholesterol in Adults,NCEP-ATPⅢ)指南、2004年中国糖尿病学会指南、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指南、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及2007年欧洲心脏病学学术大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指南所制定的标准。

中医无代谢综合征病名,可根据其临床表现肥胖、眩晕、心悸等,归入中医学肥气、腹满、消渴、眩晕、胸痹、痰饮、郁证等病症范畴讨论。

本诊疗规范主要应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

1 病因病机1.1 西医认识1.病因(1)肥胖: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一个重要特征,包括全身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是代谢综合征发病的始动因子。

脂肪组织是一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可分泌大量促炎或炎症因子,主要分泌有瘦素、脂联素、抵抗素、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a,TNF-a)、白介素(interleukin,IL)等,均与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有密切关系。

代谢综合征PPT演示课件

代谢综合征PPT演示课件

血脂异常
定义
血脂异常是指血液中脂质 (如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水平异常,包括高血脂和 低血脂。
症状
通常无症状,但长期血脂 异常可能导致动脉硬化、 冠心病等疾病。
影响
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如 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肥胖
定义
影响
肥胖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导致体 重超过正常范围。
增加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 多种疾病风险。
药物治疗
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 ,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以降低血糖水平。
3
定期监测
定期监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及时发现 并处理血糖异常,防止糖尿病的发生。
肾脏保护策略实施
01
控制血糖和血压
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整等方式,将血糖和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减
轻肾脏负担。
02
减少蛋白尿
调节血脂
合理饮食、药物治疗等手段,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 ,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戒烟限酒
戒烟和限制饮酒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健康,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糖尿病前期干预手段
1 2
生活方式干预
通过饮食调整、增加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措施, 控制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
发病机制
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涉及遗传 、环境、生活方式等多个因素, 其中胰岛素抵抗和中心性肥胖被 认为是核心环节。
流行病学及危害程度
流行病学
代谢综合征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 不同国家和地区患病率存在差异,与 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 密切相关。
危害程度
代谢综合征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严重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显著增加 患者死亡率和残疾率。

出现代谢综合征警惕ED

出现代谢综合征警惕ED

出现代谢综合征:警惕ED作者:姜辉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10年第02期老李是我高中同学,高中毕业后他学了机械,现在已经是厂里的一把手了。

他平时工作压力很大,再加上迎来送往的应酬多,大家见面机会很少。

这天,他突然愁眉苦脸地来找我,一进门就跟我说最近出现了勃起功能障碍(ED),妻子老说他有了外遇。

迫不得已,他来到医院。

我仔细分析了他的检查结果和病情后,判断他是患上了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与ED相互依赖代谢综合征(MS)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以胰岛素抵抗和肥胖为基础改变的一组疾病。

确切地说,患者身上同时或先后出现肥胖,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以及冠心病等相互并存、互为因果的一组疾病叫做代谢综合征。

近年来医学界达成共识:ED和代谢综合征之间是互相依赖的,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一方面代谢综合征和ED的发生有着共同的病因,如向心性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等,这些疾病也都是ED的危险因素。

国外的一项研究发现,64%的ED患者至少患有一种属于代谢综合征的并发疾病,有两种以上疾病的达36%。

另一方面,代谢综合征又可以增加ED的发病率、加重ED 病情。

研究表明,ED的严重程度与代谢综合征的并发疾病成正相关。

代谢综合征会让性功能突然下降性功能障碍、不育、生殖道感染、前列腺疾病是悬在男性头上的“四把刀”。

随着人年龄的增加,性能力会随之下降。

不光性能力,免疫力、记忆力、思维能力、运动能力等也都要随之下降。

如果逐年呈缓坡式下降,这属于正常的生理变化,但如果突然呈陡坡式下降,就要当心是否有其他的疾病了。

有很多原因都会导致性功能突然下降,如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情绪不好等,代谢综合征也与之相关,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都会对男性性功能产生影响。

老李的问题就是代谢综合征引起的。

ED是他身体发出的一个警报,提示他的健康已经出现了问题,需要他赶紧加以调整和治疗。

有研究认为ED是代谢综合征的前兆,因此ED也为早期干预并降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风险提供了依据。

最新发布:2023年ISH代谢综合征全文指南

最新发布:2023年ISH代谢综合征全文指南

最新发布:2023年ISH代谢综合征全文指南1. 引言ISH代谢综合征全文指南是由国际高血压学会(ISH)组织专家编写,旨在为全球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提供关于代谢综合征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最新证据和推荐。

本指南将帮助医生更好地管理代谢综合征患者,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 代谢综合征的定义和诊断标准2.1 定义代谢综合征是一种由多种代谢紊乱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包括肥胖、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胰岛素抵抗等。

2.2 诊断标准根据ISH指南,代谢综合征的诊断需满足以下任意两项:1. 肥胖:体重指数(BMI)≥25kg/m²,或腰围≥90cm(男性)/80cm(女性)。

2. 高血糖:空腹血糖≥5.6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或已确诊为糖尿病。

3. 高血压:血压≥130/80mmHg,或已确诊为高血压。

4. 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mmol/L(男性)/1.3mmol/L(女性),或甘油三酯≥1.7mmol/L,或已确诊为血脂异常。

3. 代谢综合征的风险评估和管理3.1 风险评估ISH指南建议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以确定疾病严重程度和治疗策略。

评估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血压、血脂、血糖、吸烟史等。

3.2 管理策略1.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健康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

2.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心血管风险程度,选择合适的降压、降糖、调脂药物。

3. 综合管理:针对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4. 代谢综合征的治疗目标4.1 血压控制目标ISH指南建议将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压降至130/80mmHg以下。

4.2 血糖控制目标空腹血糖控制在3.9-5.6mmol/L范围内,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7.8-11.1mmol/L范围内。

4.3 血脂控制目标HDL-C水平男性≥1.0mmol/L,女性≥1.3mmol/L;甘油三酯≤1.7mmol/L。

代谢综合症诊断标准

代谢综合症诊断标准

代谢综合症诊断标准代谢综合症(Metabolic Syndrome,简称MetS)是一组代谢性疾病的综合症候群,其特点是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和异常血脂。

代谢综合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对代谢综合症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规范代谢综合症的诊断和治疗,国际上制定了一系列的诊断标准,下面将详细介绍代谢综合症的诊断标准。

首先,代谢综合症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腹部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异常血脂和胰岛素抵抗。

腹部肥胖是代谢综合症的主要表现之一,其诊断标准是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

其次,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收缩压≥130mmHg和(或)舒张压≥85mmHg。

高血糖的诊断标准是空腹血糖≥6.1mmol/L或者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7.8mmol/L。

异常血脂的诊断标准是甘油三酯≥1.7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4mmol/L(男性)/<1.29mmol/L(女性)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6mmol/L。

最后,胰岛素抵抗的诊断标准是胰岛素敏感性指数≤2.7。

其次,代谢综合症的诊断需要满足上述多个方面的标准,通常采用国际标准和亚洲标准进行诊断。

国际标准将上述各项指标中的任意三项作为诊断代谢综合症的标准,而亚洲标准则将腰围作为必备指标,即腰围≥90cm为男性,≥80cm为女性。

此外,代谢综合症的诊断还需要排除其他疾病的影响,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再次,代谢综合症的诊断标准在临床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代谢综合症的诊断标准是基于人群的研究结果得出的,对于个体患者可能存在一定的不适用性。

其次,代谢综合症的诊断标准是静态的,不能反映患者的动态变化,因此在临床实践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生化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最后,代谢综合症的诊断标准仅仅是一个诊断工具,临床医生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全面情况进行综合判断,不能仅仅依靠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代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及防治

代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及防治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又称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nsulin resistance metabolic syndrome,IRMS),是多种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危险因素的集聚。

中心性肥胖、高胰岛素血症、高低密度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血压等统称为代谢综合征。

随着膳食结构的改变,生活节奏变快,代谢综合征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探讨代谢综合征病因病机,对防治本病及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1 代谢综合征概况 1.1 概念代谢综合征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和代谢紊乱,包括肥胖、高胰岛素血症和高血糖、血脂异常、高血压4项,后来又将其扩大包括高尿酸血症、血液凝固及纤维蛋白溶解异常、微量蛋白尿、内皮功能异常及炎症前状态等多个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使原本孤立的几个疾病成为同一病理机制的不同表现。

代谢综合征概念的产生符合中医整体辨证观,为中西医结合提供了更广阔的合作平台。

1.2 诊断标准 2005年4月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根据WHO(1999)和2002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指南(NCEP-ATPⅢ)颁布了国际学术界第一个MS的全球统一定义:该定义以中心性肥胖为核心,把腰围作为中心性肥胖的诊断标准,华人及东南亚:男>90 mm,女>80 mm;日本:男>85 mm,女>90 mm;欧洲:男>94 mm,女>80 mm;美国:男>102 mm,女>88 mm。

同时合并以下四项中之两项:(1)三酰甘油水平>1.7 mmol/L,或已经接受相应治疗;(2)HDL-L水平降低:男<0.9 mmol/L,女<1.1 mmol/L,或已经接受相应治疗;(3)血压升高:收缩压≥130 mmHg,舒张压≥85 mmHg,或已经接受相应治疗或此前已诊断高血压;(4)空腹血糖升高≥5.6 mmol/L,已经接受相应治疗或此前已诊断为2型糖尿病,或空腹血糖≥5.6 mmol/L,则强烈推荐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但OGTT并非诊断MS必需指标。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多种代谢成分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包括:(1)腹部肥胖或超重,(2)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高甘油三酯(TG)血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下,(3)高血压及(4)胰岛素抗性及/或葡萄糖耐量异常。

有些标准中还包括微量白蛋白尿、高尿酸血症及促炎症状态(C-反应蛋白CRP)增高及促血栓状态(纤维蛋白原增高和纤溶酶原抑制物—1,PAI—1)增高。

这些成分聚集出现在同一个体中,使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大为增加。

1988年Reaven注意到脂质异常、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常汇集一起,提出了“X-综合征,X—Syndrome”的概念,并把胰岛素抗性作为X综合征的主要特点。

鉴于本综合征与多种代谢相关疾病有密切的联系,1997年Zimmet等主张将其命名为代谢综合征.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对代谢综合征进行工作定义,随后6年来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指南Ⅲ(NCEP ATP Ⅲ)、欧洲胰岛素抵抗工作组(EGIR)和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AACE)等基于不同的出发点和适用目的,对代谢综合征的定义各有不同,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也提出了中国人的工作定义即CDS标准(见附表1~3)。

这些定义各有特点及其实际意义,如WHO的定义精确,诊断率高,但是需测定胰岛素抵抗指数(IR)及确定背景人群,临床应用中有一定难度,ATP Ⅲ定义简单易行、经济实用.WHO和EGIR的定义偏重于基础研究,NCEP ATP Ⅲ和AACE的定义偏重于临床应用。

这些定义的差别造成了学术交流和临床研究的混淆(特别是在比较不同研究资料时),因此有必要建立统一的代谢综合征定义。

基于上述原因,2005年4月14日,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在综合了来自世界六大洲糖尿病学、心血管病学、血脂学、公共卫生、流行病学、遗传学、营养和代谢病学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颁布了新的代谢综合征工作定义,这是国际学术界第一个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全球统一定义。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
• 关于MS的某一因素(如糖代谢异常、肥胖、脂代谢异常等)在精神分裂症人群中发病率增高的报告则是不计其数 • 2000年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调查发现,15.1%的患者伴有糖尿病,其中男性13.7%,女性18.0%,远高于
中国普通人群2.1%的发生率
分裂症患者高代谢综合征 的易感因素
• CATIE 发现40.9%的患者达到了MS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患病率为36.0%,女性 为51.6%,女性明显高于男性
• 美国健康与营养协会调查资料(NHANES)显示,普通人群中 MS 男性患病率为 19.7%,女性为25.1% – McEvoy JP, et al. Prevalence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baseline results from the clinical antipsychotic trials of intervention effectiveness (CATIE) schizophrenia trial and comparison with national estimates from NHANES III. Schizophr Res, 2005, 80(1): 19-32
• 有研究报道分裂症患者MS的患病率为63%,而年龄匹配的正常人群为25% – Kato MM, et al. Prevalence of metabolic syndrome in Hispanic and nonHispanic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Prim Care Companion J Clin Psychiat, 2004, 6(2): 74-7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质指数正常人群多代谢异常与代谢综合征(1)目的了解体质指数(BMI)正常人群多代谢异常与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情况。

方法以江苏省多代谢异常和代谢综合征防治队列研究的调查人群为研究对象,符合纳入标准的对象共4251名(男2003名,女2248名)。

采用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3次会议报告(NCEP-ATPⅢ)亚裔标准诊断MS,依据BMI 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后,分性别计算各组MS患病率及OR值。

结果 4251名对象的MS患病率为1266%(男性769%,女性1708%,P<0001)。

男性随BMI升高MS患病率由258%增至1254%,女性MS患病率由633%增至3050%,趋势检验P<0001。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为2071~2499kg/m2相对于BMI为1850~2070kg/m2的男性患MS的OR值(BMI)分别为223(2071~2216kg/m2),330(2217~2349kg/m2),619(2350~2499kg/m2);女性OR值分别为193,397,777。

去除腰围重新定义MS进入模型计算OR值,得出男性为227,346,517;女性为139,236,259,所有OR值都调整了年龄、吸烟、饮酒、居住地、文化水平、婚姻状况、人均收入水平和总胆固醇,趋势检验P<0001。

结论体质指数正常人群中多代谢异常和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同样较高;腰围与代谢综合征的关联可能比体质指数更密切。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肥胖;体质指数;腰围Multi-metabolic disorders and metabolic syndrome in people with normal body mass index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evalence of multi-metabolic disorders and metabolic syndrome in people with normal body mass index(BMI).Methods Subjects were recruited from the project of the multiple metabolic disorders and metabolic syndrome prevention cohort study in Jiangsu province,in which 4251(male 2003,female 2248) were selected into this study according to the including criteria.The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 Adult Treatment PanelⅢ Asian criteria was used to define the metabolic syndrome,and the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4 groups to compute the prevalence and or of metabolic syndrome with BMI.Results The total prevalence of metabolic syndrome was 12.66%(male 7.69%,female 17.08%) in 4251subjects.With the BMI raised,the prevalence in male increased from 2.58% to 12.54%,and from 6.33% to 30.50% in female,P<0.001 in trend test.Th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after controlling the factors of age,smoke,alcohol,habitation,education,marriage,incomeand total cholesterol,showed the or for the metabolic syndrome was 2.23 in men with BMI 20.71~22.16kg/m2,3.30 for men with BMI 22.17~23.49kg/m2 and 6.19 for men with BMI 23.50~24.99kg/m2 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men with BMI 18.50~20.70kg/m2.The corresponding ORs in women were 1.93,3.97 and 7.77.Do the same after Removing WC.The ORs for men was 2.27,3.46 and 5.17,the ORs for women was 1.39,2.36 and 2.59,P value for trend test was P<0.001.Conclusion There was also a high prevalence of multi-metabolic disorders and metabolic syndromein people with normal body mass index,WC may has a stronger relationship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than BMI.Key words: metabolic syndrome;obesity;body mass index;waist circumference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多种定义中,WHO标准〔1〕是建立在胰岛素抵抗的基础上,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3次会议报告(NECP-ATPⅢ)〔2〕和国际糖尿病联盟(IDF)〔3〕等标准则以腹型肥胖(腰围)为主条件。

各MS定义对肥胖采用的标准不一,其中WHO标准和中国糖尿病学会(CDS)〔4〕均选择了体质指数(BMI)作为指标。

但有研究发现,一些人BMI 虽然只是轻度超重,但几乎所有的代谢指标均出现异常,使其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5〕;且在临床诊断或人群筛选时,与肥胖患者相比,会因为个体BMI正常而忽视其可能存在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MS危险性,因而未能注意到潜在的健康威胁。

因此,我们根据WHO肥胖诊断标准〔6〕选择BMI正常(1852~250kg/m2)的个体为研究对象,探讨该人群的多代谢异常和代谢综合征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江苏省多代谢异常和代谢综合征防治研究是一个正在进行中的队列研究,根据基线调查〔7〕的身高、体重资料计算BMI,排除孕妇、BMI<1850kg/m2或≥250kg/m2以及缺失身高、体重资料的对象,共有4251(男2003名,女2248名)被纳入研究对象(BMI1850~2499kg/m2)。

12 调查内容包括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吸烟、饮酒情况、高血压及糖尿病家族史等并采集血样。

按照江苏省多代谢异常和代谢综合征综合防治研究统一设计调查表进行调查。

13 人体测量与血样分析人体测量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腰围(WC),并计算BMI(体重/身高2);采用水银血压计测量血压,间隔30s测量3次取平均值为血压结果。

研究对象求空腹12h以上抽静脉血,标本及时离心并低温保存。

实验室检查均在日立7020全自动生化仪上完成,检测血糖(GLU)、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等。

14 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根据2001年NCEP-ATPⅢ亚裔标准诊断代谢综合征〔2〕。

15 统计分析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属于正态分布的用±s表示;运用χ2检验作线性趋势检验。

将BMI分为4组(Q1~Q4),分别计算各组MS患病率;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BMI与MS的关系,以第1组BMI(1850~2070kg/m2)为对照估计其他各组的OR值,并作趋势检验。

进入模型的其他变量包括年龄和总胆固醇,按照实际数讲行调整;吸烟、饮酒、居住地、文化水平、婚姻状况、人均收入水平以分类变量进行调整。

2结果21 一般情况 4251名(男2003名,女2248名)研究对象的BMI范围值为1850~2499kg/m2(男为2197kg/m2,女为2215kg/m2,P=066),见表1。

作者:刘仕俊,郭志荣,胡晓抒,武鸣,康国栋,陈冯梅,周慧【关键词】,代谢综合征;肥胖;体质指数;腰围摘目的了本篇论文是由3COME文档频道的网友为您在网络上收集整理饼投稿至本站的,论文版权属原作者,请不用于商业用途或者抄袭,仅供参考学习之用,否者后果自负,如果此文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表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略)22 不同BMI组别男女MS患病率 4251名研究对象MS患病率为1266%(男性为769%,女性为1708%,P<0001)。

将BMI分为4组,男性第1组(1550~2070kg/m2)MS患病率为258%,第2组(2071~2216kg/m2)为538%,第3组(2217~2349kg/m2)为854%,第4组(2350~2499kg/m2)为1524%;女性依次为633%,1038%,1937%,3050%,趋势检验P<0001。

男性与女性比较,各个组MS患病率均低于女性。

23 不同BMI组别MS组分的患病率(标准差) 将BMI分为4组(Q1~Q4),伴有MS组分异常(高腰围、高血压、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的个体随BMI增加而增加;其中高腰围和低、高密度脂蛋白的患病率均表观出女性高于男性;高血糖患病率未呈现随BMI升高的趋势,趋势检验P>005,见表2。

24 BMI四分后男女各组MS患病危险比将BMI四分,以分类变量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

将第1组(Q1)作为参照组,调整年龄、吸烟、饮酒、居住地、文化水平、婚姻状况、人均收入水平、总胆固醇后,分男女计算其他组(Q2、Q3、Q4)MS的OR值。

结果显示,随BMI的升高,各组OR值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去除腰围(WC)后,根据NCEP-ATPⅢ剩下的4个组分重新定义MS(合并3或4项异常),按照原方法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第3、4组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各组OR值大小较原先都有所下降,且女性较男性明显,见表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