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激发学生创新精神教学 怎样激发学生作文课的写作热情

合集下载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论文: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论文: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论文: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是要打破学生固有的思维习惯,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能够运用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构思作文。

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一、搜集写作材料,积累作文素材在小学阶段,学生最苦恼的事就是写作文,写作文时不是无话可写,就是有话却写不出来。

针对这一问题,我就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教给学生写“读书摘要”的方法,要求学生处处留心,时时观察,搜集广博的社会生活素材,筑起自己的材料“成品库”。

在搜集材料后,再给学生以交流的机会,如:写作课前五分钟讲演;好的诗句、文章片断、名言警句朗读比赛等。

通过以上活动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学生的作文素材,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创设写作氛围,激发写作兴趣兴趣是一个人从事某种事业时特有的稳定的心理状态。

只有当人们对一个事物产生兴趣时,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创设写作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如:在写以《春景》为题的作文时,我就带着学生走出校园,走进春意浓浓的田野,让学生去看“景”,去捕捉春天的影子,倾听春天的声音,以奏响充满生机勃勃气息的春曲……返回校园时,同学们兴致极高,纷纷讲述自己的发现,有些同学感叹:祖国真美!有个同学还说,自己将来要做一名美的设计师,要把祖国装扮得更美。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的思维得到了放飞,自由驰骋,想象力、创造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还有,在写以《可爱的大公鸡》为题的作文时,我首先在黑板上画了一只大公鸡——仰脖子,拍翅膀,正在啼叫。

然后问同学们:“你们能说说大公鸡的模样吗?”这下,同学们可兴奋了,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了。

讨论五六分钟左右,我就让学生即兴讲演。

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要求讲演,课堂气氛活跃极了。

最后,我在黑板上写出作文题——《可爱的大公鸡》,同学们都高兴地鼓起掌来。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论文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论文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摘要: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同时还能培养qq学生严谨的思维。

因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此,本文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途径,做以下论述。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创新精神;培养途径一、创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创新是一个国家前进的不竭动力,同时也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根本所在。

高中生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后备军,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而要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及时的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首先,教师应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深入学生群体,正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教学。

其次,教师在创新教学理念的过程中,除了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外,还应结合社会的实际发展状况以及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语文的重要性,同时能够将语文知识活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培养学生的批判、求新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批判与创新是相对的,而教师要想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必须认可学生的不同意见。

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其思维能力以及认可能力较强,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主动性较强,然而受以往教学模式的影响,针对教师的错误观念,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不敢对其进行批评,甚至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认为“老师说的都是对的”。

换而言之,即有批判才会有创新。

例如:一位高中老师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姥”读音中,读成了“lǎo”,学生发现后,及时的举手发言,将老师“lǎo”的错误读音更正为“mǔ”。

这时,针对学生的指正,教师除了要虚心接受外,还应借助这一机会,针对这一现象进行肯定,同时能够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勇于批判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联想力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在日常学习中不断的积累、发掘。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激发学生创新精神教学 重视学生主体地位,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激发学生创新精神教学 重视学生主体地位,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

重视学生主体地位,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新课标》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课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做课堂活动的主人。

要真正地贯彻《新课标》的创新观念,让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意识,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教师就必须走进新的教学领域,尝试新的方法,根据课文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让语文课的形式多样起来,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

一、质疑式课型。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疑是思维的开端,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教师应当重视课堂提问,优化课堂提问,使教师提问与学生质疑相结合,互为补充,实践课堂对话理论,点燃思维的火花,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让学生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

在探究学习中,让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要创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敢于肯定学生的见识,坚持多肯定、多表扬的原则,让每个学生敢于发言,真正地调动起每个人的积极性。

比如,在《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中,让同学们评价信陵君这个人,大多数学生都对其持以肯定态度,认为信陵君是一个侠义之人,他身上急人之困,礼贤下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同时,教参上也做了这样的解读。

但是,却有几个学生对信陵君持以否定态度,认为信陵君是一个叛徒,一个不忠于君王、不对国家负责、孤注一掷的野心家。

他们的理由也比较充分,比如:盗窃兵符,矫杀大将晋鄙,夺得军权;二是率十万大军救赵,国内空虚,倘若楚国入侵,魏必亡于一旦;三是畏罪自疚,留于赵国。

这样的观点闪烁着理性的光芒,体现了学生们求异思维的火花,完全是符合《新课标》精神的。

对于教参、教本观点敢于否定,的确是一种创见,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是肯定呢,还是维护教参权威呢?经过思考,我大胆肯定了学生的意见,这个观点也的确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学生们在宽松的氛围下都似乎思维活跃了,大家都分别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课堂上也变得更加活跃起来。

教研论文:如何激发高中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研论文:如何激发高中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研论文:如何激发高中学生的写作兴趣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高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少地涉及到写作。

这不仅导致了学生写作能力的下降,也使得他们失去了表达自己思想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教学方法和技巧来激发高中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导言写作是一项重要的语言技能,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高中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认为它是一项枯燥无味的任务。

因此,教师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他们享受写作的过程并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方法和技巧1. 设计有趣的写作任务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和富有创造性的写作任务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例如,可以让学生写一篇有关他们的梦想或者未来计划的文章,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主题,如科幻、恐怖、悬疑等,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乐趣。

2. 提供充足的写作素材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和动力通常来源于他们所选择的写作主题。

因此,教师可以提供充足的写作素材,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写作。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搜集相关素材,让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

3. 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奖励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奖励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和表扬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来提高他们的写作动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写作比赛,给予优秀作品一些奖励,激励学生更加投入到写作中。

4. 创造良好的写作环境一个良好的写作环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写作空间,提供必要的写作工具和资源。

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帮助他们克服写作困难,提高写作效率。

结论通过以上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可以有效地激发高中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同时,学生也可以从写作中获得乐趣,培养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激发学生的写作创意语文教学中的写作启发方法

激发学生的写作创意语文教学中的写作启发方法

激发学生的写作创意语文教学中的写作启发方法写作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创意则是写作教学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写作创意的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一、阅读启发法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优秀的作品,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丰富词汇、培养写作技巧。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推荐一些经典的作家和作品,让学生广泛阅读文学名著、报纸杂志等。

通过阅读启发,学生可以借鉴优秀作品中的结构、情感表达等,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意。

二、情境引导法给学生创造具体的情境,可以有效地引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创意。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接触到真实而有趣的事物,以此作为写作的素材。

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张富有想象力的图片,要求学生基于这个图片进行写作,描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三、话题拓展法教师可以通过话题的拓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

比如,以一个简单的话题出发,让学生展开思维,自由发挥。

例如,给学生提供一个话题“我的童年”,让他们描述自己小时候的各种经历和感受,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记忆、展示自己的创意。

四、思维导图法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的思维工具,适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创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来构思自己的写作内容。

首先,学生可以将主题写在中心,然后从主题发散出各种相关的内容,再将这些内容进行组织和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写作思路。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整理思绪,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

五、写作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进行写作小组合作,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意,并且提供相互的思想碰撞和反馈。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在每个小组中,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在互相激发的过程中,引发创意的涌现。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互相批评和修改作文,提供指导,让学生不断改进,提高写作水平。

总之,激发学生的写作创意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通过阅读启发、情境引导、话题拓展、思维导图和写作小组合作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意,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中学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创新

中学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创新

中学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创新写作是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创新呢?本文将从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技巧和激发写作创意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培养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是开展写作教学的首要任务。

以下是几个方法。

1. 提供多样的写作素材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教师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写作素材,如图片、歌曲、视频等。

学生可以根据这些素材进行联想、触发自己的写作灵感,培养他们对写作的兴趣。

2. 构建轻松的写作氛围创设轻松活跃的写作氛围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到快乐和自由,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培养他们对写作的热爱。

二、提高写作技巧写作技巧是学生在进行写作创新时必不可少的工具。

以下是几个提升学生写作技巧的方法。

1. 教授写作结构与规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结构和规范,如议论文、说明文、叙事文等。

通过详细的写作指导,让学生了解每种文体的写作特点和要素,培养他们的写作技巧。

2. 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修辞技巧,也是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运用合适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三、激发写作创意写作创意是写作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也是体现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几个激发学生写作创意的方法。

1. 提供多样的写作题材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写作题材,如自然景色、校园生活、未来世界等。

多样的题材可以激发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写作中找到自己的独特角度。

2. 引导学生进行多方位思考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方位思考。

例如,请学生设想自己是某种生物,写出对应的描写;或者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色、时间、空间等进行展开,以拓宽他们的思维边界,激发他们的写作创意。

作文教学论文:作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作文做到创新

作文教学论文:作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作文做到创新

作文教学论文:作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作文
做到创新
正文:
Hey,说到作文,大家可能都会觉得头疼,但其实,写出一篇有创意的作文并不难。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怎么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首先,得让学生放开胆子想。

别老是拘泥于那些老掉牙的套路,鼓励他们天马行空,想些新奇的点子。

就像是给他们的想象力装上翅膀,让他们自由飞翔。

接下来,咱们得教会学生怎么去观察生活。

生活处处有素材,只要细心观察,就能发现不少有趣的东西。

比如,街角的小猫、公园里的老树,这些都是作文的好材料。

再来,就是引导学生多读书。

书里的世界可大了,能给他们带来不少灵感。

读多了,自然就有东西写了,而且还能学到不少写作技巧。

还有,就是要鼓励学生多写多练。

写作这东西,不练是不行的。

写得多了,自然就能摸到门道,找到自己的风格。

最后,别忘了给学生一些正面的反馈。

写得好的地方要表扬,需要改进的地方也要指出来,但得用鼓励的方式,这样他们才会更有动力去改进。

总之,创新作文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会他们观察生活,
多读书,勤练习,再加上正面的反馈,这样学生们的作文水平肯定能上一个新台阶。

咱们作为老师,就是要引导他们,让他们在写作的世界里自由翱翔。

创新作文教学 激发写作兴趣

创新作文教学 激发写作兴趣

创新作文批语激发写作兴趣石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这一教学却往往使学生难以产生兴趣,甚至感到头疼。

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是各不相同的。

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除了钻研作文教学方法,在作文课堂教学方法上下工夫外,在批改学生作文这一环节上也要下大力气。

写批语是批改学生作文的重要方法,因此也是提高学生作文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批语写好了,对于提高学生作文质量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写作文批语这方面我总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认识和做法。

一、鼓励学生每一个微小的成功在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有被承认、肯定的渴望。

学生在学习中重要的心理特征是希望老师能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得到鼓励。

语文老师给学生写在作文后面富有鼓励性的评语,恰是满足学生这种渴望的途径。

因此,写作文批语一定要多给鼓励性的语言,即使只是一个词语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形象,一个标点用得正确,也要给予表扬。

比如“一根针样的嫩黄色的芽终于钻出了地面和我相见了”一句,我在这句话旁写的批语是:“生动、细致又传神,佳句!”如此评语,虽是只言片语,但学生从中感受到的是老师的信任、尊重,以及鼓励。

激发的是兴趣,收获的是进步,同时激起了学生再创作的欲望。

二、让幽默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位德国学者曾说过:“用幽默的方法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

”作文批语适当来点幽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一学生在作文中不能正确运用“的、地、得”三字,“的”字通用全篇,我写的批语是:“‘的、地、得’是三兄弟,他们各有各的工作,而现在你却把兄弟三人的工作都交给大哥‘的’一个人去做,不但把他累坏了,而且工作也没有做好,另外两兄弟也在为你不重用他们而生你的气呢!以后你可得吸取教训,给他们合理分工,让他们各尽所能,共同帮你写好作文。

”这些批语寄于幽默的言语中,风趣之中见真情,幽默之中生力量,学生不但乐于接受并且改正,而且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也正是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所说:“教育最主要的第一位助手便是幽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激发学生作文课的写作热情
作文课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怎样使学生兴趣为文,这是中学语文科写作课一直探讨的重要问题。

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一定要激发作者的真情,才能让学生写出文、理、情并茂的文章。

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尽可能多的情感教育,就能丰富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其情感的积淀,从而达到积多于内而后能发于外,直至流之于笔端的良好效果。

在作文教学中,常常见到“情感的伪化”:一副老气横秋的“庄肃严正”,一番虚情假意的“浅吟轻唱”,一套空话连篇的“文字泡沫”,全然不见少年出乎自然的纯真和本该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独特体验,字里行间“神圣”得再也找不回一个真实的自我。

这些陈词滥调的背后,是学生对作文兴趣的消退,真情失落业已成为作文教学中的痼疾!对此,我曾苦苦思索:如何调动学生作文时的真情?
新的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这应该是明智之举和疗疾之药。

关键词: 积累情感素养
一、重视日记训练,打磨学生的情感积淀。

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产生新和力和积极的情感。

日记,顾名思义就是每天的记事,是学生对客观存在的记载,是个体情感和体验的书面表述,是学生作文的素材积累。

通过记日记,学生就对日常生活有了理性的认识和分析,其心灵处于一种有目的且又无压力的轻松状态,一个宽广让人自由驰骋的写作的氛围,让学生的思想得到自由真实的表达。

只要心灵之窗打开了,教师就可以用潜移默化的方式诱发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较为稳定的情感素质,形成体验——积累——打磨——升华——再体验——再积累——再打磨——再升华的良性循环,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并有意识地用丰富的感情去唤起、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这是“双赢”的: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心理,接近学生,培养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学生个体方式的成长的愉快和满足,会在积沉下来,在作文不时表露。

二、每天一则写作训练,增强学生的写作技巧
生活是万花筒,悠久的文明,灿烂的文化,丰满的伟人形象,无不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产生多方面、多层次的情感体验。

身边的人和事就是写作的素材。

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历史长河里流淌至今依旧熠熠发光的金子,是一个民族情感的长廊:如明月、霜露、白发、杜鹃等融合的乡愁,如阳光、春天、莺啼、燕语等组成的希望,如梅、兰、菊、竹等体现的气节……这些传统的氤氲、美妙的意境对于积累学生情感作用很大。

社会的英雄人物,心目中的学习楷模:如历史上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意气豪迈又浓郁冷峭的陆游、身经乱世仍关心天下寒士的杜甫;现实生活上的雷锋,抗震救灾的人民解放军,身边的优秀人才等等。

通过学习认识,而通过写作训练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

让历史文化来影响学生的认知规律,很多教师觉得这样会让作文教学失去“主心骨”,会让学生在历史的淹没、文化的阴影中失去自己的声音,实践证明:不会。

十七八岁的青年,
正是思想活跃的时候,个性的张显、生命的活力注定他们不会历史洪流中流失,而往往能撷取一瓢或与之交流、畅谈。

因为在对待这些内容的时候,他们不是简单的抄袭、搬用、套用,而是在引用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是在历史雄浑的历史文化支撑下找自己的路,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如有的学生为了弄清《诗经》中黄河的清浊,翻找史料,如学生将赋比兴的写作手法与现代的表达手法进行区别……历史折射出的光辉经过学生敏感的心灵过滤,散发出的文学底蕴深沉而有内涵。

三、精心创设条件,多途径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尽可能多的情感教育,就能丰富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其情感的积淀,从而达到积多于内而后能发于外,直至流之于笔端的良好效果。

首先,利用教材进行情感教育。

高一语文教材中就包含有丰富的情感个案: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烛之武表现出的超然的人格魅力令人折服;如《离骚》中屈原的爱国情怀让人叹惋;《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激昂豪迈催人奋进;
其次,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在实践中进行情感教育。

四川省汶川大地震的影视图片,可以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美好;父母接送孩子上学的事迹,可以让学生感受亲情的可贵;美妙的花草树木可以勾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社会中黑暗的面如偷、抢、赌等,可以使学生理解什么是正义,激发他们对光明的渴望。

学生通过这些进行讨论和写作,就是对生命、对社会、对人类的关注和理解。

四、教师的引导能促进学生思维扩展
老师就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教学经验,提示学生思维切入一些平易的事例,然后引导学生“如何选材”。

谈到如何把握文体,如何缩小范围等,为学生作文思路展开而启示。

学生能“切问而近思”的人并不多,平凡而真实的生活感受,经过老师浓缩提炼,正值有穿透力和心灵辐射的效果,运用起来就能克服写作中常见的抒情议论空洞疲软,获得自然贴切的效果,而这些感受对于学生却是一种别样的感受。

这能促进学生感情的激发,思维的扩展。

就像开渠引水一样,学生的写作热情就会汩汩而出,此时,你还担心没有真情吗?只要学生能抓住向他们袭来的,由一个小人物、一桩小事情、一幅画而产生的真情实感,抓住像一根扎到心头的长针,像一阵卷向奔涌而来怒潮,让学生用最真切、最简练的文学,指出心尖上的那一霎惊惶。

真情在作文中渗透,作文在真情中升华。

只要教者有心,在语文课堂里,以作文教学为载体,真情教育得到的将是实实在在的落实。

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得到责任感、爱国情、爱父母、爱他人等情感锤炼,最终成就了一颗颗善良的心。

我就是这样去做,在高一年级作文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的进行训练的,学生通过训练,基本形成了稳定的情感,激发了练习定、写作文的兴趣,从而大大地促进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