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概念设计

课程设计概念设计
课程设计概念设计

课程设计概念设计

荆楚理工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3000吨/年乙酸乙酯项目概念设计。

教研室主任:许维秀指导教师:危想平

2019年11月

乙酸乙酯车间工艺设计

一、设计任务

1.设计任务:乙酸乙酯项目概念设计

2.产品名称:乙酸乙酯

3、设计规模:3000吨/年乙酸乙酯

4、开工时间:7000小时/年

3、原料组成:冰醋酸100%、乙醇95%、硫酸93%

4、全装置总收率,损耗分配和设备类型自定

5.产品用途:作为制造乙酰胺、乙酰乙酸酯、甲基庚烯酮、其他有机化合物、合成香料、合成药物等的原料;用于乙醇脱水、乙酸浓缩、萃取有机酸;作为溶剂广泛应用于各

种工业中;食品工业中作为芳香剂等。

二、概述

1.乙酸乙酯性质及用途

乙酸乙酯又名乙酸乙酯,乙酸醚,英文名称Ethyl Acetate或 Acetic Ether

Vinegar naphtha.乙酸乙酯是具有水果及果酒芳香的无色透明液体,其沸点为77℃,熔点为-83.6℃,密度为0.901g/cm3,溶于乙醇、氯仿、乙醚和苯等有机溶剂。

乙酸乙酯的重要用途是工业溶剂,它是许多树脂的高效溶剂,广泛应用于油墨、人造革、胶粘剂的生产中,也是清漆的组份。它还用于乙基纤维素、人造革、油毡、着色纸、

人造珍珠的粘合剂、医用药品、有机酸的提取剂以及菠萝、香蕉、草莓等水果香料和威士忌、奶油等香料。此外,还用于木材纸浆加工等产业部门。对于用很多天然有机物的加工,例如樟脑、脂肪、抗生素、某些树脂等,常使用乙酸乙酯和乙醚配制成共萃取剂,它还可

用作纺织工业和金属清洗剂。

2.乙酸乙酯发展状况

(1)国内发展状况

为了改进硫酸法的缺点,国内陆续开展了新型催化剂的研究,如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全氟磺酸树脂﹑HZSM-5等各种分子筛﹑铌酸﹑ZrO2-SO42-等各种超强酸,但均未用于

工业生产。

国内还开展了乙醇一步法制取乙酸乙酯的新工艺研究,其中有清华大学开发的乙醇脱

氢歧化酯化法,化学工业部西南化工研究院开发的乙醇脱氢法和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

研究所的乙醇氧化酯化法。

中国科学研究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对乙醇氧化酯化反应催化剂进行了研究,认为采

用Sb2O4-MoO3复合催化剂可提高活性和选择性。化学工业部西南化工研究院等联合开发

的乙醇脱氢一步合成乙酸乙酯的新工艺,已通过单管试验连续运行1000小时,取得了满

意的结果。现正在进行工业开发工作。

近来关于磷改性HZSM-5沸石分子筛上乙酸和乙醇酯化反应的研究表明,用HZSM-5及

磷改性HZSM-5作为乙酸和乙醇酯化反应的催化剂,乙醇转化率变化不大,但酯化反应选

择性明显提高。

使用H3PMo12O40?19H2O代替乙醇-乙酸酯化反应中的硫酸催化剂,可获得的产率为

91.48%,但是关于催化剂的剂量、反应时间和乙醇/乙酸的质量比对产品产量的研究

还在进行之中。

(2)国外发展状况

由于使用硫酸作为酯化反应的催化剂存在硫酸腐蚀性强、副反应多等缺点,近年各国

均在致力于固体酸酯化催化剂的研究和开发,但这些催化剂由于价格较贵、活性下降快等

原因,至今工业应用不多。据报道,美Davy Vekee公司和UCC公司联合开发的乙醇脱氢

制乙酸乙酯新工艺已工业化。

据报道,国外开发了一种使用Pd/silicoturgstic双效催化剂使用乙烯和氧气一步生

成乙酸乙酯的新工艺。低于180℃和在25%的乙烯转化率的条件下,乙酸乙酯的选择性为46%。催化剂中的Pd为氧化中心silicoturgstic酸提供酸性中心。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更多的乙酸乙酯的生产方法不断被开发,我国应不断吸收借鉴

国外的先进技术,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乙酸乙酯的生产状况。

三. 乙酸乙酯的生产方案及流程

1.酯化法

酯化工艺是在硫酸催化剂存在下,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脱水反应生成乙酸乙酯的工艺。

乙酸、过量乙醇与少量的硫酸混合后经预热进入酯化反应塔。酯化反应塔塔顶的反应

混合物一部分回流,一部分在80℃左右进入分离塔。进入分离塔的反应混合物中一般含有约70%的乙醇、20%的酯和10%的水(乙酸完全消耗掉)。塔顶蒸出含有83%乙酸乙酯、9%

乙醇和8%水分的塔顶三元恒沸物,送人比例混合器,与等体积的水混合,混合后在倾析器倾析,分成含少量乙醇和酯的较重的水层,返回分离塔的下部,经分离塔分离,酯重新以三元恒

沸物的形式分出,而蓄集的含水乙醇则送回醋化反应塔的下部,经气化后再参与酯化反应。

含约93%的乙酸乙酯、5%水和2%乙醇的倾析器上层混合物进人干燥塔,将乙酸乙酯分离出来。

2.乙醇脱氢歧化法

该法不用乙酸,直接用乙醇氧化一步合成乙酸乙酯,其催化剂主要是Pd/C和架Ni,

Cu-Co-Zn-Al混合氧化物及Mo-Sb二元氧化物等催化剂,这些体系对乙醇的氧化有一定的

活性,但其催化性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95%乙醇从储槽出来,经泵加压至0.3~0.4MPa,进入原料预热器,与反应产物热交换被加热至130℃,部分气化,再进入乙醇汽化器,用水蒸气或导热油加热至160℃~170℃,达到完全气化,然后进入原料过热器,与反应产物换热,被加热至230℃,再进入脱硫加

热器,用导热油加热到反应温度240~270℃,然后进入脱氢反应器,脱氢反应为吸热反应,要用导热油加热以维持恒温反应。从脱氢反应器出来的物料进入原料过热器,被冷却至180℃,再进入加氢反应器将酮和醛加氢为醇,以便后续分离。然后进入原料预热器,被

冷却至60℃,再进入产物冷凝器,被水冷却至30℃,从冷凝器出来的液体,进入反应产

物储罐,然后进入分离工段,氢气则从上部进入水洗器,以回收氢气中带走的易挥发物料,然后放空或到氧气用户。

该工艺的特点是产品收率高,对设备腐蚀性小,产品成本较酯化法低,不产含酸废水,有利于大规模生产,若副产的氢气能有效合理的利用,该工艺是比较经济的方法。

3.乙醛缩合法

由乙醛生产乙酸乙酯包括催化剂制备、反应、分离和精馏4大部分,工艺流程见图3 。在氯化铝和少量的氯化锌存在下将铝粉加人盛有乙醇和乙酸乙酯混合物的溶液中溶解得到

乙氧基铝溶液。催化剂制备装置与主体装置分开,制备反

应过程产生的含氢废气经冷回收冷凝物后排放,制备得到的催化剂溶液搅拌均匀后备用。乙醛和催化剂溶液连续进人反应塔,控制反应物的比例,使进料在混合时就有约98% 的乙醛转化为目的产物,1.5%的乙醛在此后的搅拌条件下转化。通过间接盐水冷却维持反应

温度在0 ℃ ,反应混合物在反应塔内的停留时间约1h后进入分离装置。

分离装置中粗乙酸乙酯从塔顶蒸出,塔底残渣用水处理得到乙醇和氢氧化铝,将乙醇与

蒸出组分一起送人精馏塔,在此回收未反应的乙醛并将其返回反应塔,乙醇和乙酸乙酯恒沸

物用于制备乙氧基铝催化剂溶液。如有必要,乙酸乙酯还可进一步进行干燥。

4.乙烯、乙酸直接加成法

在酸性催化剂存在下,羧酸与烯烃发生酯化反应可生成相应的醋类。罗纳· 普朗克公

司在80 年代进行了开发,但由于工程放大问题未解决,一直未实现工业化。日本昭和电工

公司开发的乙烯与乙酸一步反应制取乙酸乙酯工艺终于在90年代实现了工业化。

反应原料中乙烯:乙酸:水:氮体积组成为80:6.7:3:10.3。反应系统由3个串联反应塔组成,反应塔中装填磷钨钥酸催化剂(担载于球状二氧化硅上) 。反应塔设置了中

间冷却,反应温度维持在140-180 ℃ ,反应塔压力控制在0.44-1MPa。

反应在担载于金属载体上的杂多酸或杂多酸盐催化下于气相或液相中进行。在水蒸气

存在条件下,乙烯将发生水合反应生成乙醇,然后生成的乙醇又继续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

成乙酸乙酯产物。而且,逆向的乙酸乙酯水解生成乙醇或乙酸的反应也可能发生。该工艺

乙酸的单程转化率为66%,以乙烯计,乙酸乙酯的选择性约为94%.

5.确定工艺方案及流程

从产量分析,生产任务要求是3000吨,产量不是太大,乙烯、乙酸直接合成法有利

于大规模生产,而且该法对设备要求很高,设备造价高,因此不采用该工艺。从经济上考虑,乙醇脱氢歧化法对催化剂要求高,采用该工艺不经济。最后从技术成熟方面考虑,虽

然乙醇脱氢歧化法在国外生产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且可

以进行大规模的生产,但在国内实施尚有困难,另外,该法总生产能力比酯化法要低,综合考虑采用酯化法。

在国内,乙酸乙酯的生产大都采用酯化法,生产乙酸乙酯的厂家主要有上海试剂一厂,苏州溶剂厂,北京化工三厂,天津有机化工一厂,吉化公司,徐州溶剂厂,杭州长征化工厂,贵州有机化工溶剂分厂,沈阳市溶剂厂,大连酿酒厂,沈阳石油化工二厂,哈尔滨化

工四厂﹑六厂﹑七厂等。

四.工艺计算

4.1. 物料衡算

4.1.1设计任务

(1)设计项目:乙酸和乙醇在催化剂浓硫酸存在下生产乙酸乙酯(假定乙酸转化率

为70%)

(2)产品名称:乙酸乙酯

(3)产品规格:纯度99%

(4)年生产能力:折算为100%乙酸乙酯3000吨/年

CAD课程设计思路、内容与步骤(doc 7页)

CAD课程设计思路、内容与步骤(doc 7页)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中文版AutoCAD2009基础教程 设计题目:包装CAD课程设计 专业:包装工程班级:0601 学生姓名: 学号: 起迄日期: 2009年06月8日~2009年06月13日

1.

2.设计过程和方法。 进行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手册、图册、标准和规范等)以及使用经验数据、进行经验估算和处理数据的能力1、4课程设计的意义 做为包装工程的学生,需要了解怎么使用一些绘图软件去制一些包装容 器 展开图和立体图,以便更好的去绘制和设计一些新的包装容器,更好的完成本门学课。通过cad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我能够基本了解怎么使用cad快速去绘制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熟练的掌握了cad的一些基本命令。通过最后cad 的课程设计,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加深对cad的了解和更加熟练的去使用cad,有利于我们对擦得的掌握,是对我们一个学期cad学习的一个总结和考核。只有通过cad的课程设计,才能把cad总个领会贯通。通过解决在课程设计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可以使我们更好在以后的工作与学习过程中更好更快的使用cad去解决一些问题。 2、设计思路 包装cad课程设计,是综合实训课程,课程建设的目的是通过最后一课程设 计,能够使我们熟练的掌握怎么样使用cad来绘制一些包装容器的展开图与立体图。这次课程设计的主要做的是机械零部件的三视图、机械零部件立体图形、瓶类包装容器的立体样式图、电子产品包装盒的展开图与立体图、电子产品包装内衬的立体图与三视图、装配图。 3 、设计内容及步骤 3、1 液晶显示器瓦楞纸箱的外盒内衬装配图的绘制 1、液晶显示器包装瓦楞纸盒展开图和立体图的绘制: 液晶显示器的外包装使用的是瓦楞纸箱,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确定瓦楞纸箱的宽高,箱型和尺寸的选取将依据下列条件: a根据销售型纸箱还是运输型纸箱来确定纸箱的箱型。 b确定纸箱的尺寸: c内装物的特性(尺寸、重量、重心、排列组合方式等等);

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在专业核心课程设计、建设和教学实施过程中,贯彻以下教育理念: 终身学习的教育观:现代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四项基础能力: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改变以“教”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转为以“学”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学生的学习权,使“教学”向“学习”转换;把学生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 多元智能的学生观:高职学生具有形象思维的智能结构特点,适宜以实践知识为学习起点的培养模式;在教学中,因材施教,按学生的特点,发掘学潜能,发展个性,学习实践知识和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要让学生再遭遇智慧关闭的经历,多让学生体验智慧开启和增强自信的经历,要把我们的教育从制造失败者的教育变成塑造成功者的教育。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生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建构获得的。灌输式教学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剥夺了学生建构知识和理解自身的机会;学生通过探究和主动学习,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专兼职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能主动地建构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 能力本位的质量观: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完成综合性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学习,学生在个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构专业系统化知识,完成从初学者到高素质技术技能专门人才的职业能力发展。学生不仅要获得专业的职业技能、职业资格和必备的专业知识,更要获得自我发展的内化的职业能力,有能力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得新的发展。 过程导向的课程观:课程以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工作过程完整”而不是“学科完整”的学习过程。从职业工作出发选择课程内容,并按照职业能力从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课程内容首先强调获取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性知识,解决“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策略)的问题,然后是适度够用的陈述性知识(理论知识)。 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强调“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教师是课程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协调人,学生是行动主体,教学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完整“行动”过程,在教学中专兼职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制订和实施计划、检查评价成果”,建构真正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课程设计概念设计

课程设计概念设计 荆楚理工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3000吨/年乙酸乙酯项目概念设计。 教研室主任:许维秀指导教师:危想平 2019年11月 乙酸乙酯车间工艺设计 一、设计任务 1.设计任务:乙酸乙酯项目概念设计 2.产品名称:乙酸乙酯 3、设计规模:3000吨/年乙酸乙酯 4、开工时间:7000小时/年 3、原料组成:冰醋酸100%、乙醇95%、硫酸93% 4、全装置总收率,损耗分配和设备类型自定 5.产品用途:作为制造乙酰胺、乙酰乙酸酯、甲基庚烯酮、其他有机化合物、合成香料、合成药物等的原料;用于乙醇脱水、乙酸浓缩、萃取有机酸;作为溶剂广泛应用于各 种工业中;食品工业中作为芳香剂等。 二、概述 1.乙酸乙酯性质及用途 乙酸乙酯又名乙酸乙酯,乙酸醚,英文名称Ethyl Acetate或 Acetic Ether Vinegar naphtha.乙酸乙酯是具有水果及果酒芳香的无色透明液体,其沸点为77℃,熔点为-83.6℃,密度为0.901g/cm3,溶于乙醇、氯仿、乙醚和苯等有机溶剂。 乙酸乙酯的重要用途是工业溶剂,它是许多树脂的高效溶剂,广泛应用于油墨、人造革、胶粘剂的生产中,也是清漆的组份。它还用于乙基纤维素、人造革、油毡、着色纸、 人造珍珠的粘合剂、医用药品、有机酸的提取剂以及菠萝、香蕉、草莓等水果香料和威士忌、奶油等香料。此外,还用于木材纸浆加工等产业部门。对于用很多天然有机物的加工,例如樟脑、脂肪、抗生素、某些树脂等,常使用乙酸乙酯和乙醚配制成共萃取剂,它还可 用作纺织工业和金属清洗剂。 2.乙酸乙酯发展状况

(1)国内发展状况 为了改进硫酸法的缺点,国内陆续开展了新型催化剂的研究,如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全氟磺酸树脂﹑HZSM-5等各种分子筛﹑铌酸﹑ZrO2-SO42-等各种超强酸,但均未用于 工业生产。 国内还开展了乙醇一步法制取乙酸乙酯的新工艺研究,其中有清华大学开发的乙醇脱 氢歧化酯化法,化学工业部西南化工研究院开发的乙醇脱氢法和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 研究所的乙醇氧化酯化法。 中国科学研究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对乙醇氧化酯化反应催化剂进行了研究,认为采 用Sb2O4-MoO3复合催化剂可提高活性和选择性。化学工业部西南化工研究院等联合开发 的乙醇脱氢一步合成乙酸乙酯的新工艺,已通过单管试验连续运行1000小时,取得了满 意的结果。现正在进行工业开发工作。 近来关于磷改性HZSM-5沸石分子筛上乙酸和乙醇酯化反应的研究表明,用HZSM-5及 磷改性HZSM-5作为乙酸和乙醇酯化反应的催化剂,乙醇转化率变化不大,但酯化反应选 择性明显提高。 使用H3PMo12O40?19H2O代替乙醇-乙酸酯化反应中的硫酸催化剂,可获得的产率为 91.48%,但是关于催化剂的剂量、反应时间和乙醇/乙酸的质量比对产品产量的研究 还在进行之中。 (2)国外发展状况 由于使用硫酸作为酯化反应的催化剂存在硫酸腐蚀性强、副反应多等缺点,近年各国 均在致力于固体酸酯化催化剂的研究和开发,但这些催化剂由于价格较贵、活性下降快等 原因,至今工业应用不多。据报道,美Davy Vekee公司和UCC公司联合开发的乙醇脱氢 制乙酸乙酯新工艺已工业化。 据报道,国外开发了一种使用Pd/silicoturgstic双效催化剂使用乙烯和氧气一步生 成乙酸乙酯的新工艺。低于180℃和在25%的乙烯转化率的条件下,乙酸乙酯的选择性为46%。催化剂中的Pd为氧化中心silicoturgstic酸提供酸性中心。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更多的乙酸乙酯的生产方法不断被开发,我国应不断吸收借鉴 国外的先进技术,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乙酸乙酯的生产状况。 三. 乙酸乙酯的生产方案及流程 1.酯化法 酯化工艺是在硫酸催化剂存在下,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脱水反应生成乙酸乙酯的工艺。

单片机课程设计题目汇总(全)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题目汇总 说明:为便于同学提前探讨开发思路,特将本课程设计的可选题目发给大家。 每个同学可以在以下题目中选一题要求:课程设计考核内容包括:源程序;设计报告文档基于单片机的电子时钟设计设计内容:1、用LCD液晶作为显示设备(30分) 2、可以分别设定小时,分钟和秒,复位后时间为:00: 00:00 (30 分) 3、能实现日期的设置,年、月、日(30分) 4、其他创新内容(10分)如:闹钟功能;显示星期;整点音乐报时等。 图示: 2010-04-09 MON 11:06:42 基于单片机的交通灯显示系统(一) 设计内容:1、东西方向、南北方向均有红、黄、绿三种信号灯;(30 分) 2、带紧急制动按钮,按钮按下,所有方向亮红灯;再次按下,恢复正常显 示(20分) 3、夜间模式按钮按下,所有方向显示黄灯闪烁(20分) 4、实时提醒绿灯亮的剩余时间(30分)图示: 基于单片机的交通灯显示系统(二) 设计内容:1、东西干道和南北干道的通行分左行、右行、直行,其中左行、右行固定15秒;直行固定30秒(40分) 2、信号灯分绿灯(3种)、红灯、黄灯,每次绿灯换红灯时,黄灯亮3秒 钟。(30分) 3、东西干道和南北干道交替控制,每次干道绿灯交替时,有 3 秒钟所有干道的交通灯都是黄灯闪烁3秒钟,提示已经进入路口的车辆迅速通过。(30分)

4、其他创新内容。(10分) 图示: 四、基于单片机的波形发生器设计 设计内容:1、设计一款能产生3种以上波形的波形发生器(30分) 2、设计波形选择按钮(采用3个独立按键)(10分) 3、点阵显示波形图案(20分) 4、能同时输出两种波形(30分) 5、显示频率(10分) 图示: 五、基于单片机的LED点阵广告牌设计 设计内容:1、能显示不同字符、图形的LED点阵广告牌(30分) 2、用独立按键控制不同字符的切换效果(如闪烁、静止、平移)(30 分) 3、可通过串口从电脑下载更新需要显示的字符(30分) 4、其他创新功能(10分) 图示:略 六、基于单片机的篮球计分器设计 设计内容:1、设计LCD显示篮球比分牌(30分) 2、通过加分按钮可以给A队或B队加分(20分) 3、设计对调功能,A队和B队分数互换,意味着中场交换场地。(20 分) 4、显示比赛倒计时功能(20分) 5、创新内容:如显示第几小节(10分) 显示: A 083: B 079 4th Period 10:25

创造学基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及格式模板

创造学基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 及格式模板 一、课程设计内容 自行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题目通过专利检索完成创新性设计。 二、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网 ? https://www.360docs.net/doc/0310406770.html,/sipo/zljs/ ?要求:按照专利检索网中公开的专利申请书格式书写; ?不同的是:需要对该项目国内专利现状进行综述(很重要); ?不得抄袭,雷同者均为0分; ? A4纸打印(包括图表)、格式规范。 ?课件及课程设计要求下载地址:创新实验学院网站资料下载栏 目https://www.360docs.net/doc/0310406770.html, ?课程设计需上交纸质材料和电子版。 ?上交时间: 纸质材料第16周周一(12月12日)晚上6:00交到本教室, 电子版文件名:张三+学号,或压缩文件,发给 fengl@https://www.360docs.net/doc/0310406770.html,。 三、模版 创造学基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模板——试电笔(见下页)。

创造学基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 作品名称: 姓名: 所在院系: 专业: 学号: 身份证号: 电话: E--mail:

作品名称一:试电笔 1.发明说明书 1.1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指示电压存在的试电装置,尤其是能识别安全和危险电压的试电笔。 1.2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试电笔构造是由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金属弹簧和手触电极串联而成。将测试触头与被测物接触,人手接触手触电极,当被测物相对大的具有较高电压时,氖管启辉,表示被测物带电。但是,很多电器的金属外壳不带有对人体有危险的触电电压,仅表示分布电容和/或正常的电阻感应产生电势,使氖管启辉。一般试电笔不能区分有危险的触电电压和无危险的感应电势,给检测漏电造成困难,容易造成错误判断。 1.3 国内同类专利综述 经检索,与本项目类似且已获得国家专利的项目有项,其中张三发明的XXX采用XXX, 有什么特点和先进之处,存在什么问题(提不出问题可不写),李四发明的XXX采用XXX,…… 1.4 发明内容: 1.4.1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的试电笔不能区分有危险的触电电压和无危险的感应电势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试电笔,该试电笔不仅能测出被测物是否带电,而且

教学思路与设计理念

教学思路与设计理念 【教学思路】 先引导学生理解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接着,借助插图,由扶到放,让学生通过朗读、演示、讨论等多种形式,理解讲小鱼、老黄牛、燕子尾巴作用的词句并了解它们尾巴的功能。最后,诱导学生瞻前顾后,弄懂壁虎尾巴能帮助爬行和保护自己的功能,以及可以再生的特点。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课文的情感,从而与故事的主人公产生心灵的共鸣。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它是一篇童话,主要讲了一件小壁虎借尾巴的事,按着小壁虎挣断尾巴、借尾巴、又长出新尾巴的过程来写的,向孩子们介绍了各种动物尾巴的作用。 本课是以连环画形式的呈现,课文中没有生字注音。本节课的阅读是给以后学生无拼音阅读打下基础。因此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很重要。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加之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再加上画面的提示,在阅读过程中应该会比较快的掌握。 【学生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正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及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的总体构想上,我采用情境教学法,运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激发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认识到小鱼、老黄牛、燕子尾巴的作用,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功能,课文浅显易懂,线索明了,人物对话角色鲜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培养良好语感的最佳范例。 【教法分析】 本课的教学以“突出一个特色,遵循四个原则,落实两个结合”为指导思想设计教法、学法、以及教学程序。 “一个特色”培养学生自读会读。遵循哪四个原则呢? 1.“三为主”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 2.直观性原则,充分利用直观形象、激发兴趣、创设情景。 3.文道统一原则,在学习课文时,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 4.课内外联系原则,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向课外阅读、观察、研究这一应用上延伸,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在目标上落实两个结合,即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把握科普童话教学特点,又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结合起来。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本课的教法主要用导学法即“讲——扶——放”、直观法、朗读式教学法。学法是自读、读中思考、读中讨论、举—反三,贯彻“自读、会读”这一

TRIZ创新方法课程设计报告

TRIZ创新方法课程设计报告创新案例——自动吸尘器

1.1TRIZ概述 TRIZ就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俄语缩写,是由前苏联发明家阿奇舒勒在1946年创立的,因而阿奇舒勒被尊称为TRIZ理论之父。TRIZ理论被公认为是使人聪明的理论。 TRIZ有9大组成部分,核心是技术进化原理。按这一原理,技术系统一直处于进化之中,解决矛盾是其进化的推动力。TRIZ理论也可大致分为3个组成部分:TRIZ的理论基础、分析工具和知识数据库。其中,TRIZ的理论基础对于产品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分析工具是TRIZ用来解决矛盾的具体方法或模式,它们使TRIZ理论能够得以在实际中应用,其中包括矛盾矩阵、物-场分析、ARIZ发明问题解决算法等;而知识数据库则是TRIZ理论解决矛盾的精髓,其中包括矛盾矩阵(39个工程参数和40条发明原理)、76个标准解决方法等等。 学习、研究、应用、推广TRIZ理论可以大大缩短发明创造的进程,提升产品的创新水平。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TRIZ理论已经成为一套解决新产品开发实际问题的成熟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1.2问题领域以及现状 优雅完美的居室,必须悉心打理,才可保持舒适整洁,有条不紊。吸尘器理想的设计与卓越的科技,令家居清洁工作倍添轻松、快捷,并满足您对每一项清洁要求。它以先进的吸尘鸽、多用途的附件、超强劲的吸力,吸尽每一角落的尘埃,清理难接触的墙角落、天花板、沙发底下到橱柜之间的缝隙,无微不至,令全屋显得干净无暇。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式下,人们对生活有了更新的追求。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剧,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因此,越来越多的新产品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取代了越来越多的人力劳动。吸尘器将要成为我国每一个家庭的必需品,它给许多忙碌的人们带来了无穷的便利。吸尘器是一种利用风机和电动机的装置清除室内灰尘的一种家用电器。长期以来,吸尘器都跳不出需要人为管理和充电的使用模式,所以要找准设计定位,自主创新,运用TRIZ(Theory of lnventive Problem solving)理论指导吸尘器的创新设计,设计出符合消费者需求并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吸尘器产品。 2.1初始问题情境描述 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功能多样、自动吸尘、自动获取能量、无需管理、造型简约、美观、具有装饰效果的吸尘器比较容易受到消费者的亲睐。功能多样、造型简约、美观、具有装饰效果比较容易做到,问题是如何做到自动吸尘、自动获取能量、无需管理。因此可以推出概念化如机器人一样获取太阳能或电磁场能周期性自动吸尘器。

课程设计定义

课程定义一. 课程定义: (广义)课程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是指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由一系列不同类别的学科或学术领域以及与之相应的各种间接经验组成的课程二.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第一,从目的上讲,学科课程主要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种族经验的精华;活动课程则主要让学生获得包括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内的个体教育经验。第二,从编排方式上讲,学科课程重视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活动课程则强调各种有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第三,从教学方式上讲,学科课程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去认识人类种族经验;而活动课课程主要以学生自主的交往为主获取直接经验。第四,在评价方面,学科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活动课程则重视过程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核心课程”既指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部分学科或学科内容,也指对学生有直接意义的学习内容。社会问题课程是核心课程的重要表现形式优点:第一,强调内容的统一性和实用性,以及对学生和社会的适用性;第二,课程内容主要来自周围的社会生活和人类不断出现的问题,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具有相当强烈的内在动机;第三,通过积极的方式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缺陷:第一,课程的范围和顺序没有明确地规定,学习的内容可能是零乱的、琐碎的和肤浅的;第二,学习单元可能被

搞得支离破碎,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统一性受到影响;第三,由于缺乏有组织的内容,文化遗产不可能得到充分体现,而且还可能背离家长对课程的期望和高等院校对课程的要求。国家课程也称“国家统一课程”,它是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地方课程是在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校本课程是由学生所在的学校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必修课程是指同一学年的所有学生必须修习的公共课程,是为保证所有学生的基本学力而开发的课程。选修课程:是指依据不同学生的发展方向,容许个人选择的课程,是为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二者关系:首先,从课程价值观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结到“公平发展”与“个性发展”之关系的层面;其次,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具有等价性,即二者拥有同等的价值;再次,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二者有机统一,成为个性化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 三.课程设计的层次:1.宏观层面的课程设计(主要解决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问题,包括课程设计的价值取向、课程的根本目的、课程的主要任务、课程的主要结构等等。),2.中观层面的课程设计(以宏观的课程设计为前提和基础,它的主要任务是将宏观的课程设计具体化为各门课程的大纲或标准,并且以教科书或其它形式的教材为物质载体表现出来。),3.微观层面的课程设

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演示教学

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基本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应用为目标、实践为主线、能力为中心、企业指导、参与课程的开发。在进行本课程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如下教学理念: ①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②工学交替的实施; 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 ④教、学、做一体化的场地; ⑤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⑥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融入到课堂等教学理念,进行了本课程的教学设计。 1、以就业为导向 本课程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了学生就业的需求,因此在课程设计中突出了在能力培养上,注重环境的建设。根据本专业特点的要求,利用校内外实习基地,坚持边学边做,反复训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突出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通”与“专”两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2、以应用为目标 围绕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对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重组。与传统学科型课程不同,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设计采用的是倒推法,即从企业上岗标准出发,来构建课程模块,设计教学活动。 3、以实践为主线 简化不必要的理论,坚持实践为重、理论够用的原则进行课程建设。课程教学中首先遵循理论来自于实践的原则,采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制作高水平的教学课件,插入大量的案例教学,把真实的情境搬进课堂,教学举例选用外贸单位的实例,以增强知识点的实践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以能力为中心 坚持以能力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来设计课堂教学,在学生就业岗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来确立能力目标,将能力培养贯穿于课程教学之中,实现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力培养型教学模式的转变。突破原课程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重点是以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活动设计,融教、学、做于一体,边干边学,工学交替,在干中学,学中干。 5、以任务驱动、项目驱动、角色扮演、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手—脑—心”全方位的学习。 6、注重现代教学资源建设和使用,提高教学质量 注重教学内容先进与实用。教学技术上将“平面教学”与“立体化教学”技术有效应用,即教师课堂上“平面”讲授基础理论的同时,多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短片、图片和难点演示等“立体化”教学手段将生产现场逼真地播放给学生观看。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

创新思维课程设计方案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课程设计方案 课程设计方案 专业名称:艺术设计任课教师:唐凡斯 课程名称:创新思维 任课班级:11艺术一、二、三、四班计划课时理论课时实训课时周课时4816324选用教材 (教材名称主 编、出版社) 《让思维再创新》曾国平重庆大学出版社班级学号姓名总成绩 学科主题:(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实训内容) 本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不但要求学生要深刻领会相应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还要求学生能亲自动手,根据所学的市场营销、市场营销策划、三大构成、平面设计等先修课程,提高设计技能。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课时实训内容课时 绪论了解创新思维分组 并培养团队精神2 第一章创新思维概述2101个创想8 第二章创新思维方法 第一节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第二节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 2 第三节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 第四节水平思维与垂直思维 2 第五节灵感、顿悟2 第三章创新思维技法2思维导图6 第五章创新思维与广告创 意(第一节广告及广告创意 的概述)2 第二节创新思维方法与广告 创意2系列平面广告创 意18 小计1632合计48

参考书目(或网站): 《创新思维方法》王慧莲赵欣华伊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现代广告学》何修猛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广告创意表现》胡川妮主编中国任命大学出版社 《头脑创意新风暴:旋转思维训练——创新,从改变思维开始》张玉彩著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业目录所占百分比 30% 101个创想 20% 创意思维导图 50% 系列平面广告创意 备注 试题详单成 绩 101个创想 【实训目标】 让学生体会创意的过程,发现思维局限。 【实训内容与要求】 1.以实物(比如说西瓜)为特定的元素进行联想。 2.尽可能多的联想,多观察多学习,期望获得更多的启发。 【成果与检测】 1.联想数目达到101个。 2.用彩色笔修饰,达到整体美观整洁。 3.用8开素描纸完成。 创意思维导图 【实训目标】 1.检验创新思维方法与技巧的学习程度。 2.熟悉创新思维导图与头脑风暴法

自考课程设计概论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产品的设计可以划分为手工艺设计和( C )两大类型。 A、展示设计 B、平面设计 C、工业设计 D、造型设计 2、从较为常见的角度,设计可以分为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和( B )三大领域。 A、展示设计 B、环境设计 C、包装设计 D、室设计 3、被后世称为“现代设计之父”的是( B ) A、约翰·拉斯金 B、威廉·莫里斯 C、韦伯 D、福克纳 4、( C )是指以构成人类生存空间为目的的设计,是对生活和工作环境所必需的各种条件进行综合规划设计的过程。 A、环境设计 B、平面设计 C、包装设计 D、展示设计 5、设计的组成因素分为功能因素、形式因素、技术因素和( A ) A、经济因素 B、智能因素 C、制度因素 D、观念因素 6、技术因素因其所处的地位和表现形态不同,可以分为生产技术、产品技术和( B )。 A、制作技术 B、操作技术 C、检验技术 D、评价技术 7、手工艺设计依据设计风格可分为民间工艺、特种工艺和( B )三种形式 A、金属工艺 B、现代手工艺 C、艺工艺 D、刺绣工艺 8、( D )是物的结构、材料、技术所表现的合目的和合规律性的功能的统一。 A、生产过程美 B、社会美 C、艺术美 D、功能美 9、对设计物进行社会的社会的审美评价,其方式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种是个人审美评价,一种是社会舆论评价,一种是( A )。 A、权威性评价 B、集体审美评价 C、综合审美评价 D、合理性评价 10、园林设计家计成所著的( A )一书是明清园林建筑理论的重要成果。 A.《园治》 B.《天工开物》 C.《考工记》 D.《建筑十书》 11、中国明式硬木家具,利用本色的木质肌理成为一种天然的装饰。从装饰的现象看,这是一种( D )装饰。 A.被动性 B.主动性 C.技巧性 D.智慧性 12、德国工业联盟是在吸取英国( A )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的。 A、工艺美术运动 B、新艺术运动 C、现代艺术运动 D、工业革命运动 13、现代室设计最根本的是要解决( C )和通风的问题。 A.装饰 B.结构 C.采光 D.家具

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

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 本课程采用的是以外贸单证员岗位职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工作过程为主导,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课程规划设计,课证结合,融“教学做”为一体的工学结合课程建设模式。 课程的设计体现了开放性、职业性和实践性三个特点。开放性,体现在课程应由校内专任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合作进行课程建设;职业性,体现在课程培养目标设立以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实践性,体现在课程内容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工作过程为主导。 课程着眼于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关注学生终身学习与可持续性发展。课程依据“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审证开证、制作和办理单证、审单交单和单证归档等四个工作项目设置。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外贸单证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外贸单证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外贸单证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了外贸单证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校内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本课程的设计基本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应用为目标、实践为主线、能力为中心、企业指导、参与课程的开发。在进行本课程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如下教学理念: ①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②工学交替的实施; 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 ④教、学、做一体化的场地;

创新创业教育 大作业 课程设计 专利

创造学基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 作品名称:潜水汽车 姓名: *** 所在院系: ********** 专业: ************ 学号: ************ 电话: ************ E—mail: ************ 申请专利:是□否□

潜水汽车 1.发明说明书 1.1 所属技术领域 该汽车是一种多用途的交通工具,既可以在地面上行驶,也可以在水面之下潜行。 1.2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对于现代人并不陌生,人们对汽车也是早已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生活中的汽车是用内燃机(极少数用电动机)做动力,主要在公路或马路上行驶的交通工具,但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数量与日俱增,充斥着整个世界,给陆地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正是由于这种压力以及人们对新事物的青睐,才导致了潜水汽车的产生。 1.3 国内同类专利综述 经检索,在国内暂时未找到同类的专利。 1.4 发明内容: 1.4.1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汽车在水下的动力驱动和所用的能源、车头潜浮方向控制、行驶状态的转换、汽车的如何沉入水中、驾驶员和乘客的呼吸。 1.4.2 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是:车身装备在尾部的一套双驱动装置。在水中行进时,车尾的左右二个螺旋桨推进器和二个在前部的强大喷气式推进器,将让汽车在水中有足够的动力潜进。由于在水下没有供燃料燃烧的氧气,汽车由电动机做动力(而在陆地上正常行驶时采用的是普通的内燃机做动力)。车头潜浮方向控制,则由叶子板两侧的弯管状水中推进器负责。至于行驶状态的转换,只要按动这款水陆两用车的一个按钮,汽车便可以潜到水下深处。由于该车没有像潜水艇那样的蓄水仓,即其原理跟潜水艇一样:不进水无法下潜,所以该车为敞蓬,可使水快速进入车内,以便下沉入水。车内有两具水中呼吸器,将为车内乘客和驾驶员提供所需的空气,解决了他们在水中潜行时没有空气可呼吸的问题。 1.4.3 有益效果 该车的有益效果是,(在生活中普及的情况下)在沿海以及内陆水域面积较大

职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

职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 摘要 高职院校在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下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做了各种有益尝试,仍存有一些问题。本文总结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的不同模式,提出了新形势下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设计思路,并以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方案与实施提出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环节。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途径,合理、优化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有力保障。 1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中的问题 我国高职院校在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下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做了各种有益尝试,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仍然面临很多困境。 1.1课程培养目标不明确有些高职院校不考虑自身条件,一味照搬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没有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需求,不能体现出本土化的高职特色,导致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效果不理想。 1.2课程教学内容不系统创业课程未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创业课程内容陈旧粗略,缺乏具有创业实践水平培养的实训类教材,导致学生学习的创业知识更多来自于亲自实践,创业人才培养缺乏系统性。

1.3师资力量有待强化缺乏跨学科专业、兼具创业经验的的复合型、双师型教师团队,导致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知识单一,方式陈旧,难以 适合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对创新人才的要求。 1.4实践技能培养不到位因创业大赛,学生社团等实践活动参与学 生有限、实习实训条件的局限性、校企合作在各类高职院校落实水准 不同,导致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偏重创业知识的灌输,实践活动展开难 免流于形式,学生希望展开更多校外活动、实战演练,培养综合性创 业水平。 1.5评价与激励等制度不健全因为课程评价固守分数评价、激励机 制乏力、且未形成地方政府、学校、企业合力,不利于调动教师学生 积极性、创造性。 2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的探索 积极构建系统性的差异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有针对性地培养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高职院校学生,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 的改革先阵。总体来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表现出 以下几种模式: 2.1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嵌入式模式将“创业常识”、“创业实 践”“创业指导”等加入到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中,以此突出创业教 育的特点,促动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实践课程与隐形课程相结合, 形成必修课、选修课相统一的创业课程结构体系。 2.2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功能模块化模式王爱萍在《高职院校创业教 育体系探讨》中谈到,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十分丰富,构建 创业教育内容体系理应遵循知识、素质、水平三位一体的原则,而且 理应保证内容的职业性、针对性与实践性,突出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 特点。 2.3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分层次模式王若明、陈光在《虚实结合创业 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中指出对于创业意识的培养理应采取大众化

中山大学创新思维训练课程设计

创新思维训练课程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王竹立 (中山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广东广州510275) 创新,如今成了中国最震耳欲聋的名词了。不仅企业要自主创新,学校要创新教育,政府要创新体制,连社会也要转变成创新型社会,国家要打造成创新型国家。创新,甚至上升至关系到民族发展进步的高度。为什么需要创新?这个问题对很多人来说好像已经不证自明了。理由很简单,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创新可以使国家摆脱科技落后的局面,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科技,不再处处受制于人,不再被人剥削;对企业和个人来说,创新可以使你拥有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永远处于不败之地;而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创新可以让更多的人受惠。 要创新,首先必须有创新思维。创新思维能力是可以通过有目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提高的。中山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在2010年夏季学期中,为校内外研究生开设了一门《创新思维训练》公选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受师生们的好评。 一、创新思维训练的课程设计 (一)设计原则 灵感和创意往往像火花一闪,倏忽而来,倏忽而逝,很难把握。如何激发创造力是创新思维训练的核心与终极目标,既没有固定模式,也缺少可供借鉴的成熟经验。我们在对创新思维训练课程中遵循下列几个原则: 1. 创新性原则既然是创新思维课程,那么课程的设计首先就应该体现出创新,这样才对学生有说服力。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连自己都表现得墨守成规、缺乏创意,如何能让学生信服?学生如果不信服老师,教学效果如何会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刻意求新求异,每堂课都有所变化、有所创新,让学生不觉得重复厌倦,常常有意外的惊喜,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2. 灵活性原则我们深信,教学既是科学,更是艺术。笔者曾提出教学设计“宏观重科学、微观重艺术”的原则[1],课堂教学属于微观教学层面,艺术性更大于科学性。如果我们一味按照事前的设计进行教学,必定会出现预期与实际脱节的情况,教学效果会大受影响。所以,我们在事前只做大体设计,留下了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在课堂教学中会根据课堂气氛、教学效果、现场灵感等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只要最终完成总体目标就行了。 3. 实践性原则我们认为,创新思维训练课程重在“训练”二字,学生选这门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理论知识的学习固然必要,但更重要的是思维方法的学习与训练。课程的主要目标不是让同学们记住多少创新思维的定义和理论,知道多少创新天才们的发明创造故事,而是通过有效的练习,开发他们的思维,转变心智模式,让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和领悟到创新思维的无穷魅力。在内容的选择方面,我们既重视创新思维原理的学习,更重视实际的练习,原理的学习更多地融入到思维训练活动之中。 (二)目标设计 在上述原则的指导下,经过课前的分析讨论,我们将课程目标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树立意识-培养习惯-理解原理-掌握方法-完成实践。下面这个图就是教学目标的详解。

工科专业创新创业课程设计【最新】

工科专业创新创业课程设计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工科专业;课程设计 一、教学内容 《创新创业专业教育选修课》的关键点在于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各教学环节中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创新教学基础平台、创业模拟实训平台以及创业实战综合平台三个平台的搭建,对每一部分的专题进行详细讲解,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切实提升工科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教学体系:确立“一个中心、两条主线”基本理念及“134”教学体系 按照石河子大学本科生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要求,并且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确立了“一个中心、两条主线”的基本教学体系,“一个中心”是指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为中心,“两条主线”是指以创新思维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为主线,两条主线交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程基本理念体现了知识传授、素质养成、能力培养的一体化。为了充分体现上述教学理念,课程标准按以下思路进行设

计,即以多种实践形式为基础,构建“134”教学体系。“1”指一个目标,即培养具有良好的核心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3”指三种渠道,即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仿真模拟教学;“4”指四大教学模式,即创新思维理论知识、小组讨论实践、实验操作和创新创业类比赛技术指导。“134”教学体系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体现了将做中学与学中做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化思维为方法、化激情为动力、化目标为行动”,重在促进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三、教学方法 不同学科背景下,创新创业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相结合、经验传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把知识传授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1.课程体系规范化,课程设置体现“范型过渡”的原则,设计真实的学习情境。通过运用模拟、现场教学等方式,努力将相关教学过程情境化,把通识类创业课程和专业化创业课程结合,采取分层次设置,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学生更真实地学习知识、了解原理、掌握规律,同时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灵活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整合优化专业教学内容,充实前沿理论、新技术、新工艺,同时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并把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实验、实习、毕业设计或论文等环节。

课程设计报告与开发

任务导向式课程设计与开发方法培训 解决任何问题的核心是:学习成长改变 学习: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也就是学力 成长:当你的成长速度跟不上爱人时,婚姻就出现问题 当你的成长速度跟不上学生时,教育就出现问题 当你的成长速度跟不上老板时,工作就出现问题 当你的成长速度跟不上下级时,管理就出现问题 当你的成长速度跟不上市场时,公司就出现问题 改变:改变才是最伟大的历练。 情商和平台:一根绳子可以卖五块,但绑在螃蟹上就值五十块,这就是平台。想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往前冲。 进入课程: 小组讨论: 问题:任务完成过程中的知识点如何体现? 开发目标 信息化 标准定位 到底对学生有没有帮助? 一、课程开发是什么? 开发一门课,包含什么 为什么有这么多问题出现?

1.没有统一的方法论。 2.每一个任课教师永远站在局部,不知专业标准是什么。 3.其实课程开发的能力是教育部对每一个教师的要求。 二、为什么是企业的人来分享职业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 1.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是高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向与市场需求变化不同步二是毕业生毕业找不工作,企业找不到人 2.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无法支撑整个经济的转型, 3.面对新机遇,我们能做些什么 三个对接: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 行为的改变是达成业务结果的fcwt 三、基于行为改变的课程设计开发模型--MADDIE Management课程开发项目管理 Analyses需求分析 design课程架构设计 deveiopment课程内容开发 Evaluation课程评估

提问:MADDIE 课程设计开发方法论的好处是什么? 一是提高课程质量;二是减轻开发难度;三是缩短开发周期;四是降低教学难度。 小结:概念;意义和好处。 四、课程开发项目管理 提问:在课程开发项目启动阶段,你曾经遇到哪些问题? 做好统筹规划, 做好三件核心事:A 需求分析、D 课程架构设计、D 课程内容开发。 课程开发项目管理 团队、时间和预算是三个要素 (一)课程开发计划 团队、时间和预算 团队: 1.需要什么角色的人(项目经理、教学设计者、业务内容专家、图形美化师、文档开发者、种子讲师);

人机交互课程设计大纲

四川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 《人机交互》课程设计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类别:选修 课程名称:人机交互课程性质:实践 学时:1周开课学期:6 学分:1 先行课程:网站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方向)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主要达到以下目的: 1、加深对交互界面设计、软件工程、程序设计语言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 用水平。 2、掌握交互界面设计的基本方法,熟悉界面设计的步骤。 3、通过设计人机交互界面应用课题,进一步熟悉界面设计工具的操作技术, 提高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交互界面的概念设计和逻辑设计。采用VB,DELPHI,VS2005,Dreamwear,等设计工具完成界面建立工作。 2.根据所学的界面设计步骤、程序设计以及软件工程的知识,对设计交互界面系统,进行可用性评估。 3.学会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自信心与团队责任心、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按规定和要求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 课题一、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界面设计 1.课程设计目的 (1)掌握界面设计的概念设计和逻辑设计。选用一种开发工具,完成该系统的界面设计工作。 (2)学会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自信心与团队责任心、培养

学生的主动性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课程设计要求 1)分析系统的功能,画出系统的功能结构图;系统流程图。 2)对象建模分析:通过系统的用例图反映用户的实际交互需求。 3)视图抽象设计:分析系统可能包括的功能视图,分析每一个视图可能的 交互操作和需要的信息。 4)概要设计:对抽象的视图设计做进一步的具体设计,产生视图的概要设 计。 5)视图的关联设计:将不同交互视图之间的联系和状态转换关系整理清楚。 画出各视图之间的关联关系图。 6)视图的全面设计:确定各个视图的具体内容和大致布局,并在每个视图 上明确体现与其他视图的关系,保证系统的整体性和和谐性,然后借助 具体的开发工具进行界面的实际设计。 课题二、网上投稿管理系统界面设计 1.课程设计目的 (1)掌握界面设计的概念设计和逻辑设计。选用一种开发工具,完成该系统的界面设计工作。 (2)学会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自信心与团队责任心、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课程设计要求 1)分析系统的功能,画出系统的功能结构图;系统流程图。 2)对象建模分析:通过系统的用例图反映用户的实际交互需求。 3)视图抽象设计:分析系统可能包括的功能视图,分析每一个视图可能的 交互操作和需要的信息。 4)概要设计:对抽象的视图设计做进一步的具体设计,产生视图的概要设 计。 5)视图的关联设计:将不同交互视图之间的联系和状态转换关系整理清楚。 画出各视图之间的关联关系图。 6)视图的全面设计:确定各个视图的具体内容和大致布局,并在每个视图 上明确体现与其他视图的关系,保证系统的整体性和和谐性,然后借助 具体的开发工具进行界面的实际设计。 教师采取同组异质的策略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成员为一个团队。每个小组设置项目经理1人,由项目经理负责组内成员的分工。按照软件工程的方法和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