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朗诵指导
《再别康桥》朗读指导

《再别康桥》朗读指导《再别康桥》朗读指导节奏:轻柔,和谐语调:舒缓,低沉感情:惆怅,惜别重读:【】轻读:()(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做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
)(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只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离别的笙萧;)(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补充: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 /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注:/表示时间停顿较短;∥表示时间停顿略长;⌒表示语气延长;~表示颤音;△表示末尾一字是韵脚;_表示是重音,其中有语法重音、强调重音、感情重音,不再一一标出。
诵读技巧点拨:康桥,即著名的英国剑桥大学所在地,作者曾留学于此。
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作者把自己的复杂情感熔铸到景色描绘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创造了优美的意境,在语言中亦具有抑扬顿挫、委婉悦耳的音乐美。
《再别康桥》朗读稿件

书恒朗读只教真功夫练习稿件一、朗读准备1、开嗓练习提:提颧肌,练习要领①嘴角上扬②鼻孔微张③软腭微挺打:打开牙关,练习要领①下牙床不动②上牙床后仰挺:挺软腭半打哈欠,练习要领①舌头后缩②喉头下降松:松下吧,练习要领①摇头②看天提打挺松集中练习:打嘟噜练习口诀:提打挺松是前提,舌头就像一张纸,中间快速来出气建议:发不出来用提打挺松代替2、磁性声音核心一:口腔、鼻腔共鸣en\eng\ha前音、中音、后音对比练习口诀:前音说话最省劲,中音说话最好听,后音用来唱美声!练习eng音的舌头位置和发声力度错误练习:压喉、干呕核心二:口腔、鼻腔气泡音尾音修饰口诀:啊音轻发舌后移,气泡单发成颗粒,口腔闭合鼻出气误导:气泡音说话好听、胸腔、头腔共鸣、丹田发声、丹田气3、字正腔圆、抑扬顿挫三核心字头接字尾字尾接字头、挑音、拖音二、朗读技巧1、朗诵稿件:——120字\min朗读三认知:①朗读是朗读的朗读者的阅历②音画平行③字正腔圆、抑扬顿挫、以情带声以声带情朗读技巧:①停顿:解决偷气换气的问题原则:停顿不能太碎、不能改变原有的意思、②重音:解决抑扬顿挫的问题原则:重音重读、重音轻读、重音长度③重复:解决抒发感情的问题④气托声:解决阅历的问题⑤松紧度:解决情绪的问题⑥角色互换:解决身历其境的问题⑦和声:解决群诵的问题配乐技巧:前奏、节奏、音高、留白、音乐追人、人追音乐2、播音稿件——240字\min3、解说稿件——200字\min4、故事稿件——180字\min三、普通话纠正1、普通话不好的九大原因:①h—f不分发火、话费、化肥、会飞②zcs位置不对形成大舌头做早操、公司、早上、私自③n—l不分奶酪、老年、流年、蓝鸟④平翘舌不分老师、食指、池州、日志⑤w音位置不对哇哈哈、晚上、无影、千万⑥前后鼻音不分群众、琼州、风向、分享⑦尖团音坚牵掀(jian qian xian) 读为(zian cian sian)⑧调值不对嫉妒、绯闻、压轴、氛围⑨语流音变一不啊、三声、儿化、轻声、四声、形容词ABB格式2、一二三四声调值五度标注:我们按照声乐五线谱的音高,把一二三四声的调值高度标注在五线谱上称之为调值五度标注法一声55、二声35、三声214、四声513、普通话难点语流音变:是指在我们在说话的语流中,由于受到相邻音节的影响,这个字的声调或者读音会发生语音的变化,并且在字典里是查询不到的,我们称之为语流音变。
再别康桥的朗读技巧赏析

再别康桥的朗读技巧赏析
《再别康桥》是中国现代诗人徐志摩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下面是对该诗的朗读技巧的赏析:
1. 把握节奏:在朗读《再别康桥》时,要特别注意把握好诗歌的节奏感。
诗中的韵律较为明显,可以通过轻重缓急的声音变化来突出诗句的韵律之美。
2. 适度停顿:在朗读时,适度的停顿可以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思想。
可以在逗点处稍作停顿,使诗句的意义更加清晰。
3. 情感表达:《再别康桥》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歌,朗读时可以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和情感的表达来突出诗中的感情。
例如,在描写离别之际的部分,可以用较为悲伤、哀怨的语调来表达。
4. 语气变化:在朗读过程中,要注重语气的变化。
诗中有时抒情,有时又较为冷静客观,可以通过语气的转换来传达出不同的情绪和意境。
5. 语速控制:朗读速度要适中,不宜过快或过慢。
过快的语速可能会导致诗句不清晰,过慢则可能会使听众失去兴趣。
保持稳定、流畅的语速有助于更好地传达诗歌的美感。
记住,朗读是一种表演艺术,要注重情感的表达和声音的处理,让听众更好地感受到诗歌的美妙。
再别康桥朗诵技巧

再别康桥朗诵技巧《再别康桥》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创作的一首抒情诗,流传广泛,广受欢迎。
这首诗以细腻的语言、深情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告别和无尽的惆怅之情。
在朗诵这首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技巧和情感的表达,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些朗诵技巧。
一、体态的把握在朗诵《再别康桥》时,演讲者要有一个良好的体态,高抬头,昂首挺胸,保持坚定的目光,将自己完全融入到诗歌中。
在表达中保持稳定而流畅的声音很重要。
同时,控制好自己的呼吸,要在适当的时机停顿,用自然的节奏去表达诗歌的情感。
二、情感的表达朗诵是一种带有感情投入的表达方式,通过音色、语速和声音的起伏等来表达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表达。
在朗诵《再别康桥》时,演讲者应该注意情感的变化与传达。
诗中有诗人不舍、苦涩、无奈和对往事的告别等情感,这些情感需要通过语音来表现出来。
例如,在表达对康桥的告别时,可以通过增加音调的起伏和变化来表达出无尽的惆怅之情。
三、语音的控制在朗诵中,语音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
要注意音量的大小适中,既不要太大而显示出拗口的状况,也不要太小使人听不清楚。
同时,对于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发音要准确地把控好,不要出现模糊、断断续续的现象。
通过语音的掌握,使诗歌有韵律感,让听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四、情景再现朗诵是一种声音再现的方式,演讲者要通过声音的表达,将诗歌中描绘的情景再现在听众眼前。
在朗诵《再别康桥》时,要将诗歌中描述的康桥风光、日出和花朵的鲜亮色彩及诗人深情含蓄的告别,通过声音的表达,使听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感受到诗歌的美。
五、注重细节在朗诵《再别康桥》时,应该注重细节的塑造,通过语调的起伏、重音的把握等手段,更好地展示出诗歌的表达意图。
如在诗歌的最后几句中,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突出表达出诗人离别康桥的深深的无奈之情,使听众能够充分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体验。
同时,在朗诵时要注意对语义的理解和解析,将诗歌的意境尽可能真实地体现出来。
总之,朗诵《再别康桥》需要演讲者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并能将这些情感通过语音的表达形式传递给听众。
人教版本-语文-高一-人教必修一第2课《再别康桥》教案

人教必修一第2课《再别康桥》教案【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并尝试背诵。
2、体会作者浓郁的思想感情,分析本诗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作者浓郁的思想感情,分析本诗的意境美。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康桥,可以说是徐志摩的精神之乡。
那么当他离开康桥时,作者是怎样诉说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再别康桥》吧!一、初读——正音,感知诗歌的建筑美做注音题。
两生板演,(2分钟),订正,点讲,齐读字音,不会的难点写在积累本上。
1、正音:漫溯(su )、朔月(shuo )、斑斓( lan )长篙(gāo)、蒿莱(hāo)、嵩山(song )、枯槁(gāo)记载(zǎi)、一年半载(zǎi)、载歌载舞(zài )、下载(zài )河畔(pàn)、挑衅(xìn )大家自由朗读一遍,一注意读准字音,二注意建筑美在具体的句子和每节的排列形式。
1分钟后,提问。
2通过诵读,我们基本熟悉了这首诗歌,那么我们看看诗的外形,分析一下它在外部结构形式上又有什么特点:共七节,每节两句四行,字数相近(每句字数6—8字,大致相等)、错落排列(单行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匀称,给人以美感,而这便是建筑美。
二、范读——听录音,感知诗歌的音乐美。
1、指导朗诵:①《再别康桥》是一首意境优美的诗歌,听录音的范读,仔细感受它的意境。
②徐志摩作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诗歌也具有音乐美的特点,要认真感受他的断句、韵脚、节奏。
2提示:注意音乐美往往体现在有韵脚、韵律节奏、音步(几字一节)。
本首诗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叠音词和叠韵词的使用。
诗中使用的叠音词有“轻轻”“悄悄”“油油”,叠韵词有“荡漾”“招摇”“斑斓”。
这些词的反复使用,使得诗歌语言语调轻盈,音韵和谐,节奏舒缓,读起来朗朗上口。
有关《再别康桥》的教案(通用9篇)

有关《再别康桥》的教案(通用9篇)I. 教案简介本教案是针对中学生阅读和分析《再别康桥》这首诗歌的教学设计。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人徐志摩的情感和意境,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II. 教学目标1.了解徐志摩的背景和写作背景;2.细读诗歌《再别康桥》,理解诗歌的情感和意境;3.学会分析诗歌的词句、意象和结构;4.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诗歌欣赏能力;III. 教学内容1. 徐志摩的背景和写作背景•介绍徐志摩的生平和成就;•解释背景:徐志摩留学英国期间的情感和经历;•分析《再别康桥》这首诗歌的创作动机和意义;2. 诗歌《再别康桥》的细读•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再别康桥》;•指导学生分析和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分析诗歌中的词句、意象和结构;•引导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和寓意;3. 诗歌分析活动•小组活动:学生分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分析和讨论,分享给全班;•分析诗歌的词句、意象和结构;•比较不同诗歌之间的风格和主题;4. 创作活动•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可以以《再别康桥》为灵感;•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互相评价和点评;IV. 教学方法1.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和分析活动;2.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帮助理清诗歌中的情节和结构;3.独立阅读:鼓励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4.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思考和发表意见的能力;V. 教学资源1.电子版《再别康桥》原文;2.徐志摩的简介和相关资料;3.诗歌分析模板和指导材料;4.思维导图工具;5.学生创作的诗歌范例;VI. 教学评估方式1.学生小组的诗歌分析和讨论成果;2.学生对《再别康桥》的阅读和理解;3.学生创作的诗歌作品;VII. 教学延伸1.继续学习徐志摩的其他诗歌作品,进行分析和欣赏;2.探索其他诗人的作品,进行诗歌分析和创作;3.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或文学活动,提升自己的朗诵和表达能力;VIII. 参考文献1.徐志摩. (1928). 再别康桥.2.李昂. (2018). <>创作背景辨析.《世纪》, 27(03), 195-196.以上是本教案的相关信息和教学设计,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改进。
徐志摩《再别康桥》朗诵及赏析

徐志摩《再别康桥》朗诵及赏析徐志摩《再别康桥》朗诵及赏析再别康桥作者: 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徐志摩(1896—1931),笔名南湖、云中鹤。
浙江海宁人。
1921年前后开始写诗,被誉为新月诗派的台柱。
1918—1922年先后曾留学于美国克拉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
1922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23年新月社在北京成立,徐志摩是发起人之一。
1926年他与闻一多等主持《晨报》的《诗镌》。
在《诗镌》上,徐志摩与他的新月派诗人一起,做着他们的新诗实验。
1927年春与胡适、梁实秋、闻一多等创办《新月》月刊,并主持编务工作。
《新月》的创刊,把新月诗派的创作推向高峰。
1931年11月19日,从上海飞往北平的途中,因飞机在济南开山一带失事,年仅35岁的徐志摩不幸身亡。
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的那段日子,尤其深深地影响了徐志摩的一生,他称剑桥(也即“康桥”)为自己的“精神故乡”。
剑桥所体现的英式文明,令徐志摩陶醉,逐渐形成他心中梦寐以求的“康桥理想”。
1922年徐志摩回国。
军阀统治下中国现实的黑暗,令他心中的理想渐渐破灭。
1928年秋天,他再度游历英国,《再别康桥》写于从英国回来的1928年11月6日的轮船上。
《再别康桥》基本解读“康桥”是徐志摩精神的故乡,与康桥匆匆作别,那种心情自然是依依难舍的。
以悄然的惜别,抒写无尽的眷恋之意,是这首诗的特点。
夕阳下的康河,波光潋滟;河畔的金柳,似蒙着轻纱的新娘,那璀璨的艳影,令诗人的心湖荡漾;软泥上的青荇在水底里招摇,让人心醉——诗人宁愿做一根水草,永远植根于康河的柔波里;榆荫下的清潭,天上的彩虹,人间的梦,一切的一切,揉碎在浮藻之间。
再别康桥朗诵指导教案

再别康桥朗诵指导教案再别康桥朗诵指导教案再别康桥朗诵指导教案1教学目标1、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在诵读中体会作者对康桥的情感。
2、体会诗歌中的意象美。
教学过程一、导标明学(见上)二、导入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写出了离别之情的深厚,“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写出了离别之情的悲壮,“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写出了离别的洒脱,“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写出了离别之情的苦涩。
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首离别诗《再别康桥》。
三、导航预学1、作者介绍(请学生介绍)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
1918—1920年,他先后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
作品有《志摩的诗》《猛虎集》等。
2、了解背景康桥,即剑桥,英国剑桥大学的所在地。
徐志摩留学英国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
这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
1925年和1928年,他出国途径英格兰,两次重返母校。
本诗是他1928年故地重游以后,在归国的轮船上写的。
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
3、欣赏剑桥大学图片。
4、扫清障碍(在书中标注好齐读两遍。
形近字讲解一下)青荇(xìng)长篙(gāo)(蒿、嵩)漫溯(sù)(朔)笙(shēng)箫满载(zài)斑斓(lán)5、自由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初步把握诗歌的韵律,加点字是韵脚。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别康桥朗诵指导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女)再别康桥(朗诵) (平淡、正常的语音、语速读,较长停顿后再读第一节)
徐志摩
(男)轻轻的/
(
女)我/
(男)那/河畔的金柳,是/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女)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诵读速度逐渐加快
(男)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
/做一条水草! 语调持续提高 (女)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男)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语速要慢 夏虫/
(男)悄悄的 我走了 正如我 悄悄的来
(男)我//一片/云彩。
(女)我挥一挥衣袖
(注: / 短暂停顿 语气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