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野中的微博文学
传播学视域下出版社新浪微博利用情况分析的开题报告

传播学视域下出版社新浪微博利用情况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新浪微博作为中国最大的微博平台之一,已经成为传播信息、获取新闻、交流社交等领域的重要媒介。
不仅如此,各大出版社也已经开始在新浪微博上开设官方认证账号,利用其强大的传播效应和广泛的用户群体,发布图书信息、文化活动等内容。
然而在这些出版社官方微博中,关于它们在这个平台的利用状况却鲜有研究。
因此,研究它们在新浪微博上如何进行信息传播,对宣传新书或文化活动等方面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若干家出版社在新浪微博上的利用情况,对它们的微博官方账号的运营情况、内容特点进行调查和分析,总结其在新浪微博上的传播效果,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若干家出版社在新浪微博上的官方账号进行内容统计和分析,并对这些出版社的微博粉丝进行问卷调查。
具体步骤为:1. 选择研究对象:在新浪微博上粉丝数较多的几家出版社进行调查,包括中信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等。
2. 收集数据:对这些出版社微博上的内容进行系统收集和分析。
包括微博的内容主题、发布频率、互动情况等方面,初步了解这些出版社在新浪微博上的运营情况。
3. 问卷调查:对这些出版社微博的粉丝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于这些出版社在新浪微博上的活动、互动等进行反馈,以及他们的购书和关注出版社微博的原因等信息。
4. 数据分析:对以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
四、拟论文结构本文将根据选题和研究目的,设计如下章节结构:第一章:绪论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二章:文献综述2.1 微博介绍2.2 微博在出版传播中的应用2.3 国内外微博实证研究2.4 研究框架及假设第三章:研究方法3.1 研究对象及数据来源3.2 数据采集与处理3.3 研究方法介绍第四章:研究结果与分析4.1 出版社微博的运营情况4.2 出版社微博粉丝的特征分析4.3 出版社微博的传播效果第五章:优化建议5.1 提高微博的互动性5.2 宣传策略与内容的改进5.3 出版社微博的互联网化建设第六章:结论与展望6.1 研究结论6.2 研究局限与展望参考文献附录:出版社微博案例。
浅谈大众传媒之微博文化

浅谈大众传媒之微博文化引言:“局长开房门”:常州溧阳卫生系统一局长把微博当QQ玩,微博谈开房。
男主角“为了你5123”戴着眼镜,斯文模样。
而女主角“Y珍爱一生Y”,年轻漂亮。
据微博反应,女方有家庭孩子,他们约会在酒店。
而从对话看,男主角一句“正向市长汇报工作”,暴露出他为政府官员。
“郭美美事件”:新浪认证郭美美Baby,自称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在微博炫富。
中国红十字会和新浪微博小秘书出声明为此辟谣!而后,郭美美被网友人肉,拉出内幕,引起公众对红十字会的信任危机……近期,这两个话题可谓是在微博上传的沸沸扬扬,而这两件事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发生在一个新兴的大众传播媒介——微博上。
那么,接下来我就浅谈一下大众传媒之微博文化。
一、拟用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1.理论来源自由理论:自由主义理论是西方新闻学的基本理念之一,其最早的哲学根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
现代自由主义理论奠定于17世纪,18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逐渐成为西方工业国家新闻学的主流理念。
在对人性的看法上,它认为人是有理智的动物,人本身就是目的,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个人。
每个人作为思想的有机体,能够认识周围的世界,有能力作出促进社会利益的决定。
真理若不受约束,便能战胜一切。
因此,个人的意见必须得到充分尊重。
在价值尺度上,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地方,就在于他们有思想和记忆,根据经验能够作出正确判断。
因此,每个人通过自由交流信息寻求自己的幸福、取得成功是最终的目的,也应是社会、国家的目标。
社会责任理论:由于传媒自由主义理论自身的缺陷及传媒滥用自由带来的负面社会影响,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问题早在19世纪中叶就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至1947年,以罗伯特.哈钦斯为主席的新闻自由委员会发表报告《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新闻界》,标志着西方传媒社会责任理论的提出。
社会责任理论认为,自由是伴随着义务的,报刊应对社会承担责任,并以社会责任作为报刊业务政策的基础。
《2024年传播学视野下的微博研究》范文

《传播学视野下的微博研究》篇一一、引言在信息时代,社交媒体成为了人们获取、交流和分享信息的重要平台。
微博作为中国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政治、经济、文化到日常生活,微博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成为了信息传播和社交互动的重要载体。
因此,从传播学的视野对微博进行研究,对于理解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和社交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二、微博的传播学特性1. 传播速度与广度微博的传播速度极快,信息可以迅速传播到全球各地。
同时,其传播广度也十分惊人,无论是政治热点、社会事件还是娱乐新闻,都能在微博上迅速传播并引发广泛讨论。
2. 交互性与去中心化微博的交互性极强,用户可以轻松地发布、评论、转发和分享信息。
同时,微博的传播模式也呈现出去中心化的特点,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
3. 信息多样性微博上的信息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
这种信息多样性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观点视角。
三、微博在传播学中的应用研究1. 政治传播与舆论引导微博在政治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机构和政治人物通过微博发布政策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引导舆论等。
同时,微博也成为了民间舆论的重要发源地,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2. 商业营销与品牌传播企业通过微博进行商业营销和品牌传播,通过发布产品信息、互动营销、KOL合作等方式,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微博的数据分析功能也为企业提供了精准营销的可能。
3. 社会问题讨论与民意表达微博上的社会问题讨论和民意表达是社会监督的重要方式。
通过微博,人们可以迅速了解社会热点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
四、微博研究的前沿与挑战1. 前沿方向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微博研究的前沿方向包括:人工智能与微博传播、情感计算与微博舆论、跨文化视角下的微博传播等。
这些研究方向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微博的传播机制和影响。
2. 挑战与问题尽管微博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2024年传播学视野下的微博研究》范文

《传播学视野下的微博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微博这一社交媒体平台日益成为公众获取信息、交流观点的重要渠道。
作为传播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微博的研究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从传播学视野出发,对微博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传播特点、影响机制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微博的传播特点1. 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微博具有信息传播的即时性特点,使得用户可以迅速获取并分享最新信息。
这种即时性不仅体现在新闻事件的快速传播,还表现在用户之间的互动交流。
2. 传播方式的裂变式微博的传播方式呈现出裂变式特点,一条微博可以通过用户的转发、评论等方式迅速传播,形成病毒式传播效果。
这种传播方式使得信息能够迅速扩散,但同时也可能导致信息失真。
3. 多元化的传播内容微博的传播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用户可以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
这种多元化的传播内容使得微博成为一个信息丰富的平台。
三、微博的影响机制1. 舆论引导与形成微博在舆论引导与形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关注热点话题、引导舆论走向,微博可以影响公众的认知和态度。
同时,微博上的意见领袖和网红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他们的观点和态度往往能引发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2. 社会关系的构建与维护微博在构建和维护社会关系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关注、转发、评论等方式,用户可以建立和维系社会关系,形成社交网络。
同时,微博上的群体认同和情感共鸣也有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
四、微博存在的问题及挑战1. 信息真实性问题由于微博的裂变式传播方式和用户素质的差异,微博上存在大量的虚假信息和谣言。
这给公众获取真实信息带来了挑战,也影响了微博的公信力。
2. 信息安全问题微博用户在享受便捷的社交服务的同时,也面临着信息安全风险。
用户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可能被泄露,给用户带来损失。
因此,微博需要加强信息安全保护措施。
3. 商业利益与内容质量的矛盾为了吸引用户和增加收益,一些微博平台可能过度追求商业利益,忽视内容质量。
传播学视域中的微博研究_杨晓茹

受者之间没有明确不变的界限,地位平等。基于上述“微博” 传播模式,有两个问题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
虽然“微博”是“博客”的一种类型,也可以认为是“博
1、谁能成为受关注的“博主”?从传播层级的概念上说,
客”的衍生品,但是由于两者使用的传播媒介不一样,“博 传播学的两级流动传播和多级流动传播曾经深入人心,但
在。③虽然人人都可以成为“博主”,发布信息,但是在信息爆 媒体形式。移动的介质使得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发布或者收
炸的时代,谁的信息可以成为注意力信息呢?从 A到 N,选 看任何信息成为可能。
择谁作为追随者呢?又怎样吸引更多的追随者呢?笔者认为
5、 “背对脸”式信息交互。“微博”的信息交互是一种“背
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个是处于信息源的上端,会成为 对脸”式的交互。与博客上面对面的表演不同,微型博客上
大量用户原创内容的爆发式增长。②
的传播介质。在“微博”传播过程中“,微博”使用者通过手机
国际上最知名的“微博”网站是 Twi t t er ,眼下也是最受 或者电脑将信息上传到网站,其跟随者可以通过网络在第
用户欢迎的网站之一,目前 Twi t t er 的独立访问用户已达 一时间收到“博主”的信息,同时发表自己的评论。“微博”这
兴起的一类开放互联网社交服务。与传统“博客”不同的是,
写“微博”不需要长篇大论,每次最多只能发送 1 40 个字符,
只要能起到表达心情,发布信息的作用就可以了。“微博”
主通过手机或电脑上传文字或者图片,他的“跟随者”(f ol-
lower s)就能及时查看该信息并发表评论。在“微博”的世界
里,人人都可以成为“博主”,人人也都是“跟随者”。与“博
以网络和手机为主要传播介质的新媒体实现了多种媒介传 了监管难的问题,从其传播模式中我们可以发现它缺少“把
传播学视域下微博的解析与调控

寻找 着 言论 的 自由 , 但在 虚 拟 与现实 之 间应 当把握 住 一个 度 , 化我 们 的网络虚 拟空 间 。 绿
( ) 二 大众 的监 管
互认 知 , 时也 促 进 了信 息 间 以及 受 者 、 者 间 的 同 传
互动 。
三、 微博 面临 的挑 战
目前对 于微博 的监 控 主要 靠 三 个方 面 , 一是 系
我 。而在 虚拟 的空 间里 我们 塑 造 自己的虚 拟身 份 ,
微博 作 为 多面镜 交 互反 射 、 辐射 从 而 引起传 者
与 受众 的共 鸣 , 引发 受 众 的认 同和 互 动 , 们 可 以 我 视之 为是传 播过 程 中的“ 众 ” 博使人 们 能够充 镜 。微 分 地 了解 、 解 和评 价 自己 , 现 了 自我认 知 和相 理 实
式— —大 众 传 播 , 众 广 泛 , 受 其影 响大 , 用 强 大 。 作
高地和争取舆论认同的战场。 这是 因为微博容易聚 焦社会公众关心 、 关注 的事件 , 为信息传播开辟 了
更 为广 泛 的交流 渠 道 ,在组 织协 调 社会 性 活动 , 获 得 受众 的支持 等方 面可 以发挥非 常重 要 的作 用 。 微 博参 与社 会 各种 活 动 , 弥补 了现 有 媒介 的缺
传承 社会文 化 的重 要工 具 。
二 、 博— — “ 众” 自我 表达 与互动 微 镜 的
上 降低 传 统媒 体 的吸 引力 , 其 “ 体 霸权 ” 使 媒 的地 位
受 到挑 战 。 ( ) 二 对媒体 管理层 的挑 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微博不仅在其传播的融合性与及 时效性上对 传 统媒 体 带来 挑 战 , 而且 就其 可 以 冲破 传统 媒体 管
《2024年传播学视野下的微博研究》范文

《传播学视野下的微博研究》篇一一、引言微博作为社交媒体的重要代表,已成为现代社会信息传播、舆论形成和社交互动的重要平台。
其独特的传播模式和广泛的用户基础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本文旨在从传播学视野出发,对微博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传播特性、影响机制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
二、微博的传播特性1. 短小精悍的信息传播微博的信息传播以短文本为主,这既满足了用户在快节奏社会中的信息需求,也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高效。
短文本的传播方式有助于用户快速捕捉信息,同时也能保证信息的实时更新和传播速度。
2. 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微博不仅支持文字传播,还支持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的传播。
这使得微博在信息传播中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和吸引力,也使得用户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和分享信息。
3. 强大的社交互动性微博的社交互动性是其重要的传播特性之一。
用户可以通过关注、转发、评论等方式与其他用户进行互动,形成社交网络。
这种互动性有助于信息的快速传播和扩散,同时也能够增强用户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三、微博的影响机制1. 舆论形成与扩散微博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对舆论的形成和扩散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分析微博上的话题、情感和观点等,可以了解社会舆论的动态和趋势。
同时,微博的传播特性也使得舆论的扩散更加迅速和广泛。
2. 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在微博中,意见领袖的影响力不可忽视。
他们通过发布权威、有价值的信息,影响其他用户的观点和行为。
意见领袖的存在使得微博在信息传播中具有更强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3. 营销与品牌建设微博也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营销和品牌建设的平台。
通过微博的传播特性,企业和个人可以快速推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微博的社交互动性也有助于企业和个人与用户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提高用户忠诚度和满意度。
四、微博在社会中的作用1. 信息共享与知识传播微博为社会提供了信息共享和知识传播的平台。
用户可以通过微博获取各种信息和知识,了解社会动态和趋势。
从传播学角度浅析微博语言的局限性

从传播学角度浅析微博语言的局限性摘要微博是网络化环境下产生的一种全新并流行的传播方式,但目前该传播方式存在许多明显的缺陷和局限性。
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阐述了微博的语言特点,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微博语言的局限性。
关键词微博;传播学角度;语言;局限性微博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社交网络平台,可以使你成为听众也可以变成信息发布者。
由于和普通大众的生活紧密相关,微博已经成为网络媒体的新宠。
微博之名其实源于它的特征,那就是有140个字的输入限制,这就导致微博发布的内容也是零言碎语,在语言的编排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1 微博的语言特点1.1 语句短小,结构简单微博语言因其字数的限制,呈现出语句短小,结构简单,语言支离破碎的特征。
微博的句子结构简单,句法要求宽松,例如潘石屹在2010年5月9日的微博“北京雨后天晴”。
易建联在2010年6月12日的微博“good luck!不过这造势有点像是去要少林寺的意思……”这种不完整的、简单的甚至于中英混合的句子,在微博中十分常见。
1.2 加入特殊符号和网络流行语另外,微博是允许一些拼写错误的,这些错误往往是因为发布者为了节省时间,发现错误也不去改正,或者因为网络的原因来不及改正造成的。
在网络交流中,形体语言是不能使用的,但在微博上可以使用一些特殊的符号,来表现或突出要表达的意思或情感。
例如2009年11月4日赵薇的微博“我决定带着电脑去上班,走了0(∩ ∩)0哈!”,郭敬明在2010年5月27日的微博“为什么我删了还能看得到?啊?啊?……啊啊啊啊啊!!……啊?……还能继续转发?……啊?还能评论……?!我靠啊。
……吃了不懂高科技的亏……杯具啊!!我要关机。
”其中,大量的标点符号,增加了作者惊讶,不能理解的心情,同时“杯具=悲剧”这两个字因为故意写错,迎合了许多人追逐网络潮流的心理,得以迅速的通过微博窜红网络,这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网络流行语。
1.3 字数受限,内容过于微小微博的字数不能超过140字,正是这样一个硬性的规定,极大地影响着民众的表达,使民众的表达意愿,在没有完整表现出来时,就被迫停止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5 期
浙
江
传
媒
学 院 学
报
Vo 1 . 2 0 No . 5
Oc t o b e r 2 01 3
2 0 1 3年 l 0月
J o u na r l o f Z h  ̄i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e d i a a n d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s
一
、
“ 玩具一 镜子一 艺术" 的媒介 演进 与微博 文 学
被 誉为 “ 数 字时代 麦克卢汉 ” 的保 罗 ・ 莱 文森 曾提 出 :任何 技术 刚 开始 时都 具 有玩 具 的功 能 ,其 次才开 发 出镜子 即工具 的功能 ,最后演变 为艺术 。 _ l 简 言之 ,多数媒 介 的演化 都有 从玩具 到镜 子再 到 艺 术的过程 。微博 显然遵 循 着 这 样 的 发 展 路 径 。2 0 0 6年 , 当美 国 人 埃 文 ・ 威 廉 姆 斯 策 划 了 其命 名 为 T w i t t e r 的 网站 ,用醒 目的字体在 网站首 页打上 “ Wh a t a r e y o u d o i n g ? ” 四个 大字 ,标志 着微 博①的诞生 。
致 内容 被技术压 制 ,成 为技术 的表达 。譬 如很 多博 主开 博最 初仅 仅 发些 符 号类 的 表情 来传 达 即 时的 心 情 ,互 相关注也 只是为 了期待微 博 独有 的 “ @功 能 ” 所带 来 的粉 丝效应 ,作 为一 个新 奇 的玩 意 ,人 们
① 微博 ,即微博客 ( M i c r o B l o g ) 的简称 ,是一个基 于用户关系 的信息分 享 、传播 以及获 取平 台 ,用户可 以通过 WE B 、WA P
文学 的属 性,发掘其在 文本呈现 、文学传播 、接 受模 式等 方面 的特 质 ,是研 究这 一文 学样 式不 可或 缺 的
环节。
关键 词 :微 博文学 ;新媒 介 ;病毒 式传 播 ;多元文本
作者简介 :方颖艳 ,女,硕士 。( 杭州 学军小学 ,浙江 杭 州 ,3 1 0 0 0 0 )
威廉姆 斯原意是 想创设 一个让所 有用 户在 限定 的 1 4 0字 以内记 录 自己当下 的见 闻供他 人评 论 的交 流 平
台 ,却 不料成为 了博客 和短信 的补救性媒 介 。微博 “  ̄l l o w ” 的主动关 注功 能 ,规 避 了博 客 “ 被 动” 关
注 、网站无 目的浏览 的弱点 .其 1 4 0 字 的 限定 要求博 主锤炼语 言 .改变 了博客创作 和评论 的冗 长性与 滞
王 国维在 《 宋元戏 曲史序》 论 及 “ 凡 一代有一代 之文学 ” ,此言 可作多种 理解 ,既表现 为文学 的 内
容 所折射 的时代 印迹 ,也包 括创作 理念 、审 美追 求所 带 有 的时 代特 点 ,还表 现 为某 种 文体 在某 个 时代 所 铸就 的高峰 ,所 谓 “ 楚之 骚 ,汉 之赋 ,六 代 之 骈语 ,唐 之 诗 ,宋 之 词 ,元之 曲” 。而从 另 一 个 角度 看 ,承 载和传播文 学 的不 同媒 介 载体 也成 就 了不 同 时代 的不 同文 学 ,尤其 当今媒 介 化 的时 代 ,传媒 不
“ 能够整合虚 拟的朋友 .理 想 的信息 平台 。对写微 博的人来 说 ,还 是个人 的对称 的镜像 。每个 人希望 看
到现实生活 中的另一个 我 ,而微博 的记 录功 能能 够塑 造一个 镜像 式 的 自我 。 ” _ 2 它 像一 面镜 子 ,每一 个 参 与其 中的博主都 能透 过微博看 到一 个真 实 的 自我 。微博 的传 播速 度 比 以往 的任 何媒 介都 快 ,加之 它
以及各种 客户端组建个人 社区。
浙 江
对 它充满 了好奇 ,其娱乐 消遣 的玩 具 意味尤 为 明显 。试 水微 博 的热 潮之 后 ,随着人 们对 新 技术 特征 的
了解和把握 .人们 开 始 意识 到 它 作 为社 交 平 台 、信 息 平 台所 具 有 的连 接 和 反 映现 实 的 镜 子功 能 。它
传 播 学 视 野 中 的微 博 文 学
方 颖艳
摘
樊
葵
要 :微 博 文 学 是 现代 传 媒 技 术 与 文 学联 姻 的产 物 , 凭 借 多终 端 传 播 的 新 技 术 , 以 其 独 特 的 文 本 叙
述 方 式 和 迅 捷 的 传 播 特 质 ,成 为 诸 多 网络 文 学 中的 新 品 类 。 将 微 博 文 学 纳 入 传 播 学 的 视 野 , 关 注 其 新 媒 体
后 性 ,其 点对 面的病毒式 传播补救 了短 信点 对点 传 播 的狭窄 性 。此 外 ,博主 通过 互联 网 、手机 、I M 软
件和外 部 A P I 接 口等多终端 发布 ,铸 就 了集 成化 和 开放 化 的双 向优 势 。诚 如莱 文森 所 言 ,每 一项 新 技
术 的出现之初 ,人们 的乐趣往往 存 在于新 奇 的技 术 流程 中,即关 注其 玩 具 的特 性 而搁 置 内容 ,从 而 导
樊 葵 ,女 ,副教授 ,硕士 生导师。( 杭 州师 范大 学 人文 学院 ,浙江 杭 州,3 1 0 0 1 2 )
中 图 分 类 号 :1 2 0 7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章 编号 :1 0 0 8 - 6 5 5 2( 2 0 1 3 )0 5 — 0 0 2 9 - 0 6
仅 是文学创 生与 发展的物质 载体 ,更深 人 到文学 的 内部 影 响文 学 的整 体 面貌 。微博 文学 正 是现 代传 媒
与文学联 姻的衍 生品 ,凭借 多终端 传播 的新技 术 ,以其 独特 的文本 叙 述方 式 和迅 捷 的传 播特 质 ,成 为
诸 多网络 文学 中的新 品类 。作 为文 学与 传播 技术 联 姻 的产 物 ,将 微 博 文学 纳入 传 播学 的视 野 ,发 掘其 在文本 呈现 、文 学传播 、接 受模式 等方 面的特质 ,是研 究这一 文学样式 不可或 缺的环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