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微博和微信的异同
新浪微博与微信朋友圈的信息传播差异研究

新浪微博与微信朋友圈的信息传播差异研究-新闻学新浪微博与微信朋友圈的信息传播差异研究闫旭【摘要】社交网络上的信息传播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在社交网络平台上,传播者为普通受众提供新鲜及时的内容,普通受众则从中进行价值判断与选择,不停地传递着不同价值的内容,不同价值的信息流动使得社交网络平台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但是,不同的社交平台上信息流动的内容和话题存在着明显差异,内容不同是社交网络平台之间存在着差异化的外在表现。
而在这些差异化的背后,其实是网络社交平台之间人际社会关系差异化的体现。
关键词社交网络新浪微博腾讯微信人际关系谣言渠道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与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微博和微信朋友圈正在逐步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变化的重要媒介工具。
正如麦克卢汉所说:“媒介即信息”,越来越多的独家报道、现场视频、专家解读等信息出现在了微博和微信朋友圈,这两者的社交属性开始弱化,新闻舆论场属性开始增强,特别是当遭遇突发事件,受众对于事件信息的需求旺盛,不同立场观点的强烈碰撞,进一步加速了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之间的信息流动。
但是,由于这两大社交平台存在着本质上的功能差异,造成了当中信息传播内容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本文就以突发事件“马航MH370”空难为例,浅析新浪微博与微信朋友圈之间的信息传播差异。
2014 年3 月8 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一架载有239 人的航班在飞往北京的途中失去联系。
该航班原定于北京时间6:30抵达首都机场,但至今为止仍然下落不明。
一时间,消息谣言四起,各种前后矛盾的新闻出现在各大网络平台之上。
现通过梳理时间轴,来对比分析一下微信朋友圈与微博之间信息流动的特点和区别(微博以@微天下发布消息为基准,微信以受访用户朋友圈为基准,受访用户背景身份为某新闻网站记者)。
案例选取的起始时间定为3 月8 日上午8:20,结束时间为3 月9 日上午8:00。
(见表1)通过消息传播时间线的对比,我们能够清楚的看到微博与微信朋友圈之间信息流动转发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效果研究——以微博、微信为例

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效果研究——以微博、微信为例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新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
而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平台上的传播效果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以微博和微信为例,探讨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平台上的传播效果。
一、微博微博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交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了传统媒体开拓新市场和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
在微博上,传统媒体可以通过转载、配图、热门话题等形式,将自身的新闻推送给更广泛的受众。
那么,传统媒体在微博上的传播效果如何呢?1、影响力微博作为社交媒体平台,用户数量众多,信息流通速度快,因此,传统媒体在微博上的影响力相对于传统媒体自身平台上的影响力要大得多。
传统媒体在微博上发布的新闻,可以迅速地传播和扩散,更多的人们可以了解到传统媒体的新闻内容,从而提高传统媒体的影响力。
2、互动性微博作为一种社交媒体平台,用户之间可以进行互动。
传统媒体在微博上的传播,不同于在自身平台上的推广,可以更加接近用户,也更加互动。
用户在阅读传统媒体在微博上发布的新闻时,可以进行评论、点赞等互动操作,从而让传统媒体与用户之间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
3、品牌价值传统媒体在微博上的传播,不仅可以扩大其对用户的影响力,同时还可以提升其品牌价值。
通过在微博上发布新闻,传统媒体可以展示其活跃的新闻产品线,树立其品牌形象,提升其品牌价值。
同时,随着传统媒体在微博上互动频繁,传统媒体也可以通过积累用户的信任和亲近感,增强品牌忠诚度。
二、微信微信作为一种跨平台社交媒体引用,已经成为了传统媒体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
在微信上,传统媒体可以通过图文、语音、视频等形式,将自身的新闻推送给更广泛的受众。
那么,传统媒体在微信上的传播效果如何呢?1、针对性微信作为一种用户化的社交媒体平台,用户之间的信息传播更加精准和针对性。
传统媒体在微信上的传播,可以更加针对用户需求,更好地服务用户。
通过定向推送,传统媒体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阅读需求,提高用户黏性和传播效果。
微博和微信的异同

成员间的意见、态度等相似程度很高,
微博则是社会化的信息网络,任何人都 可以看到你的信息。
“信息关系”是这个网络的纽带,它拥 有文字、图片、语音等媒体交往功能, 这些功能使得微博有了成为营销平台的 前提条件,导致微博的影响范围则更广。
DIFFERENT POINTS
LOGO TWO 不同点
(二)平台属性:内部沟通平台和营销平台
例如: 南京传媒学院的各个院群、班群……的微信群
聊和南京传媒学院的官方微博,微信群聊里的 成员都是由于“熟人关系”而聚集在一个群里, 他们的意见、态度等相似程度很高,群聊的存 在是为了加强成员之间的联系、方便成员之间 的交流; 而官微则不同,它的粉丝是依靠“信息关系” 联系起来的,官微代表了学校,承担着代表学 校、让大众了解;宣传学校、吸引生源;联系 校友、方便交流的责任,它的粉丝也许是南京 传媒学院的在校学生,也许是往届毕业生,也 许是学生家长,也许是路人……只要对南京传 媒学院感兴趣,都可能是官微的粉丝。
DIFFERENT POINTS
LOGO TWO 不同点
(三)传播属性
01闭环传播和开放化传播
微信是精准的信息推送,所形成的是闭环交流;微博则是面向所有粉丝广 泛覆盖,传播是开放性的。
02人群属性
微信是精准的人群覆盖,关注者多为高粘性的用户; 微博则是基于兴趣的关注,粘性则普通偏低。
03时间同步性
微信对过去式的信息查阅调用度较低,对短期数据的调用量较高,更强调实时同步性;微博则对过去式的信 息查询调阅数据要求度较高,对短期数据的调用量较低。
04营销重点
微信更多的强调与用户的互动深度;而微博则 强调更多的转发,更多的粉丝覆盖。
微信和微博的对比分析

实现多人语音和视频聊天。微信使用户可 以与好友进行形式更丰富多样、更直接、 真实的联系,而且除了少量的流量外,微 信本身并不产生任何费用,因此广受用户 欢迎。相对而言,微博主要依靠的是“名 人微博”和“精英化”的运行模式 [2]。微 博主要通过“明星效应”,从而在相对短 的时间内吸引大量用户、聚集大量人气, 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在这种模式下, 虽然用户可以关注自己喜欢的名人微博, 并通过点赞、 评论和转发的形式与其交流, 甚至还可以给自己喜欢的明星发私信,但 自己的评论和转发必须是在博主没有关闭 该功能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而自己的评论 和私信并不一定能得到博主的及时反馈, 所以这样的交流是不对等、不及时,甚至 是无效的。 2.3 传播机制 微博侧重于大众传播,传播对象是 不确定的陌生人,且传播的内容多以公 共性话题为主,其所传递的信息是公开 的,社会性传播效果强,但是其海量的 信息资源使人眼花缭乱。公众对微博的 主要期待之一就是获得新闻。虽然有些 新闻确实是微博在第一时间发出来的, 但很多假新闻也随之而来,所以很多时 候微博的消息真假难辨。而随着各种新 媒体的快速发展,如各种新闻客户端, 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更专业。相 对而言, 微信是一种人际传播、 群体传播, 侧重于人际交流。微信创造了一个几乎 没有陌生人的世界,使虚拟和现实社交 圈彼此交融,人们之间的沟通更加现实 和亲密化。微信的便利性和即时性拉近 (下转第 12 页)
THE FOCUS
聚焦
摘 要:当前,微信和微博已经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虽然微信出现的时间比微博晚,但却超越微博成为拥有用户 量最多的社交媒体。本文主要从硬件方面、沟通方式、传播机制及自我满足感四个方面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 关键词:微信;微博;社交媒体;用户规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微信的传播模式研究微博对比的视角

微信的传播模式研究——微博对比的视角兰欢欢(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2011级本科广电班,陕西汉中723001)指导教师王玉珠[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乐于利用网络平台获取信息资讯、结交新朋友。
微信和微博下文笔者浅要分析微信和微博的兴起及原因,进而分析微信传播模式与微博的传播模式内容及差别。
[关键词]微信;微博;传播模式;模式对比伴随着新浪微博平台的迅猛崛起,其他网站相继退出了自己的微博平台。
而且电子数字信息时代,手机普及、上网方便,微博用户数量不断增加,且微博也不断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
微信、微博的信息传播工具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网络生活的方式,所以研究微信的传播模式具有重要价值。
一、微信和微博的发展概况随着计算机网路不断普及,人们越来越多的开始关注网络媒体社交,人们从开始的以博客为主要形式的社交方式逐步转向了沟通更加灵活的微博与微信,随之微信作为网络社交的新宠儿获得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1.微信的发展概况(1)微信的发展微信作为一种新型的即时通讯软件,正在以快速发展的趋势风靡全国,成为国内最受欢迎的互联网APP软件之一。
微信在腾讯公司的培育下,于2011年1月21日正式与网友见面。
微信用户可以利用手机、网页等工具链接网络通信,利用微信软件可以轻松方便地发送视频、语音、图片文字等,利用搜索系统添加好友,还可以通过朋友圈与好友分享有用、有趣、有意义的内容。
并且微信借助腾讯QQ庞大的用户群,快速增加自身的用户数量,让其跻身进入最受欢迎的即时通讯软件行列中。
同时微信利用三年的时间创造出漂亮的业绩,用户数量突破3亿大关,其用户的月度浏览时间突破4.4亿小时。
并且微信已超过新浪微博成为国内社交软件榜首,成为首个跨国际的APP,并获得海外用户的追捧。
微信在世界互联网交流APP中创造了新的历史记录,并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2)微信快速壮大的原因首先是用户群大。
腾讯微信依赖QQ巨大的用户群体,联通智能手机通讯录,以及搜索、扫描、摇一摇等功能方式增加微信用户群的数量。
微信与微博平台的短视频传播对比研究

62 传播力研究 2021年06期传播力研究 RESEARCH ON TRANSMISSION COMPETENCE收稿日期:2021-2-15作者简介:白斌(1979—),男,汉族,山西大同人,主任记者,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新媒体或融合报道,新闻业务或传播学研究。
互联网发展不断完善,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普及并应用,让中国的网民数量日益增多,而移动社交已经成为网民的生活常态。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移动社交用户规模为8.62亿,到了2020年用户规模已经突破十亿。
而在诸多的移动社交平台中,微信和微博稳以亿级月活量位居移动社交行业第一梯队。
来自于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20年1月微信的月活量分别达到10亿,而微博月活跃用户达5.23亿,庞大的数据证明微博和微信的头部地位难以撼动。
微博和微信正在成为公众间不可或缺的社交平台和获取信息的媒介工具,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和颠覆着人们的信息消费和交流互动习惯。
从文字、图片到视频,互联网上的信息呈现方式在不断更迭,可视化特性越来越明显,形式越来越多样。
拥有庞大受众基础的微博和微信就成为公众短视频消费的重要平台。
与文字和图片相比,短视频由于时长短,形式多样,制作便捷,贴合受众碎片化阅读习惯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受众的青睐,已经成为公众信息消费的重要渠道。
一、短视频与普通视频的不同点(一)互动性更强与普通视频相比,短视频的互动性更强,视频制作者和观看者之间可以自由地进行互动交流,观看者可以对感兴趣的视频进行留言,上传者则可以及时回复,这样不仅增强了二者之间的社交黏性,也在一定成为上为短视频和平台宣传进行了造势。
(二)草根性更明显如今,随着各种视频制作软件功能的多样化和简洁化,让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能够得心应手地成为视频生产者,只要你的内容足够精彩,就可以成为受到诸多网友喜爱的“草根明星”。
短视频更加强调受众的主体地位和受众对媒介内容的选择权,具有更加明显的草根性特点。
(三)娱乐性更明显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现代受众对于信息消费的娱乐性追逐更加明显,他们希望通过看娱乐节目来排解生活压力。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微博和微信的异同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微博和微信的异同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微博和微信的异同汉语121 周凯 1232026如今,中国已经悄然进入了微时代,各种微事物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微博、微信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博得了众多网络用户的追捧,同时也备受商家的青睐。
以下将从传播学角度来谈谈微博和微信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
“微博”又称为“微型博客”或“一句话博客”,也被网友昵称为“围脖”,它是即时信息的一个变种。
微博传播的内容精而简,虽然最多只能发表140个字,但是传播内容却相当丰富。
同时,微博网站以互联网Web2.0技术为依托,支持API技术,由此实现了网络和手机的短信连接以及与其他社会媒体的超级链接。
微博是极具时代代表性的一种实时讯息系统,和传统博客一样,微博用户同样可以发表自己的言论、心情和体会。
在匆忙的生活中,人们可能并没有充足的时间和心情去洋洋洒洒地发表一篇博客,但却可以随手抒发自己的感慨以及所见所闻。
微博这种只言片语的“语录体”即时表述方式,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习惯,让大家都成为这个时代的关注者和记录者。
而新技术的运用使得用户更容易对访问者的留言进行回复,从而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微信是由腾讯公司进行推出的,是一款新型的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用户可以通过微信进行图片传送、视频传送以及文字的输送等等。
微信软件的本身是免费的,其任何功能的使用都是完全的免费,在其上网时所产生的流量是由网络的运营商进行费用的收取。
微信正式的推出时间是2011年1月份,它具有很多相当实用的功能,满足了年轻人免费发送图片、即时通讯、零资费等等的爱好。
微信的特点有以下几点:支持语音短信的发送,支持图片和视频的发送,也包括表情的发送和文字的发送;可以通过微信查看周围再使用微信的人;可以支持多人的共同聊天;支持邮箱、语音记事本、微博、QQ同步助手、漂流瓶等插件功能。
微信可以使用手机号码进行注册,也可以用QQ号进行直接的登录,在用QQ号登录时会要求设置成为昵称或者是微信号。
微博与微信的优缺点详比

微博与微信的优缺点详比微博(一)优点微博是一个载体,虽然微博的活跃度下降了一些,但是关键在于微博具备扩散传播的爆发力,其具备扩散传播的爆发力,能够引爆品牌。
1、从服务角度:把微博当做企业的“首席聆听官”,监控微博上正面负面的声音,并及时处理,避免摊上大事儿。
2、从传播角度:把微博当做企业的“传教士”,推送消费者成为企业的活广告,实现广告的零成本扩散,让广告裂变传播,不再衰减。
3、从研发角度:把微博当做企业的“首席客户官”,寻找你真正的品牌粉丝,他们真的爱你的产品和品牌,让他们给出产品改进意见,这个是革命性的价值。
(二)缺点1、众多僵尸粉2、信息过于碎片化3、信噪比过高做好微博互动,粉丝的要求很简单,官微互动一下便是天大的惊喜,互动可以拉近官方和粉丝的距离,增加好感。
微博适用于需要高曝光率、需要时时刻刻吐槽、对于热点及其关注的用户。
微博更像一个展销平台。
微信(一)优点微信的优点相对来讲具有:1、目标人群更精准,每个粉丝均为主动关注;2、成本低廉,信息发送无需费用;3、互动性更强,无论技术特性及维护要求均需注重互动。
4、亲和力更强,与消费者联系更为紧密。
微信公众号:微信营销的核心是互动和粉丝活跃度,而非粉丝数量。
公众号的重点得做好互动,抓活跃的粉丝。
微信私人号营销:微信私人号特点主要有①、每个账号可以加1000个好友,都是具体地区的好友,这样营销就更加有针对性了。
②、私人号可以进行社交性分享营销,通过分享链接到朋友圈以及加上评论。
(二)缺点1、需要有足够的的粉丝才能达到传播效果2、信息海量,容易被淹没3、传播力有限。
一条微博文字有限,其信息仅限于在信息所在的平台进行传播微信基于关系需要忠诚、基于信任需要权威、基于完整需要系统,企业的微信公众号首先要做好的就是服务工作。
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微博和微信的异同
汉语121 周凯 1232026
如今,中国已经悄然进入了微时代,各种微事物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微博、微信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博得了众多网络用户的追捧,同时也备受商家的青睐。
以下将从传播学角度来谈谈微博和微信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
“微博”又称为“微型博客”或“一句话博客”,也被网友昵称为“围脖”,它是即时信息的一个变种。
微博传播的内容精而简,虽然最多只能发表140个字,但是传播内容却相当丰富。
同时,微博网站以互联网Web2.0技术为依托,支持API技术,由此实现了网络和手机的短信连接以及与其他社会媒体的超级链接。
微博是极具时代代表性的一种实时讯息系统,和传统博客一样,微博用户同样可以发表自己的言论、心情和体会。
在匆忙的生活中,人们可能并没有充足的时间和心情去洋洋洒洒地发表一篇博客,但却可以随手抒发自己的感慨以及所见所闻。
微博这种只言片语的“语录体”即时表述方式,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习惯,让大家都成为这个时代的关注者和记录者。
而新技术的运用使得用户更容易对访问者的留言进行回复,从而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微信是由腾讯公司进行推出的,是一款新型的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用户可以通过微信进行图片传送、视频传送以及文字的输送等等。
微信软件的本身是免费的,其任何功能的使用都是完全的免费,在其上网时所产生的流量是由网络的运营商进行费用的收取。
微信正式的推出时间是2011年1月份,它具有很多相当实用的功能,满足了年轻人免费发送图片、即时通讯、零资费等等的爱好。
微信的特点有以下几点:支持语音短信的发送,支持图片和视频的发送,也包括表情的发送和文字的发送;可以通过微信查看周围再使用微信的人;可以支持多人的共同聊天;支持邮箱、语音记事本、微博、QQ同步助手、漂流瓶等插件功能。
微信可以使用手机号码进行注册,也可以用QQ号进行直接的登录,在用QQ号登录时会要求设置成为昵称或者是微信号。
另一方面微信和QQ是相互的独立的,即便是我们用QQ号进行登录,在运用微信的时候,我们的QQ号不会被泄露给任何人。
微信与微博的差异:
1. 平台属性:社会化关系网络与社会化信息网络
微信是社会化关系网络,用户关系是构建网络的纽带。
微博是社会化信息网络,信息是构建网络的纽带。
2. 用户关系:对等双向 VS 非对等多向度错落
微信是对等的双向关系,微博是非对等的多向度错落关系。
微信上,用户之间是对话关系,微博上,用户之间是关注关系。
微信普通用户之间,需要互加好友,这构成了对等关系。
微信群是多对多,仍然是对等的。
而微博普通用户之间则不需要互加好友,双方的关系并非对等,而是多向度错落、一对多。
而微博微群,做不起来的原因,与微博用户关系属性有很大关系。
3. 信息内容:私密闭环交流 VS 公开扩散传播
微信是私密空间内的闭环交流,而微博是开放的扩散传播。
一个向内,一个向外;一个私密,一个公开;一个注重交流,一个注重传播
4. 时间同步性:同时与差时
微信用户主要是双方同时在线聊天,某种程度而言,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移动QQ增强变异版。
而微博则是差时浏览信息,用户各自发布自己的微博,粉丝查看信息并非同步,而是刷新查看所关注对象此前发布的信息。
这种同时与差时也决定了微信与微博的功能与内容之差。
微博的优点在于它的传播特性,从最近所有的大事件我们可以发现,微博已经成为传播最快的媒体。
只要是利于传播的信息,便可以在微博上迅速发酵传播,从而到达每个角落。
从这个角度来看,微信将是无法比拟的,微博媒体属性强,微信的更注重的是私密社交,不利于信息广泛传播。
因此像类似京东商城的话题炒作更适合在微博上开展,在微信上我不知道怎么能够炒作起来。
微信、微博的关系:
强关系
微博里的强关系大多是因为内容,事件,利益而保持;微信里的强关系大多是因为沉淀,互动,交往而保持。
微博里的强关系解除简单,单方行动即可,并且关系链的深度影响较小;微信里的强关系解除复杂,单方解除后因为相关关系链并不会解除。
微博里的强关系维护成本较低;微信里的强关系维护成本较高。
微博里的强关系一定每天发生着相互的故事。
每月若无互动,任何一方都可能被清理;微信里的强关系可能每月只用一次,或是更长时间。
天天沟通的反而是新关系,不是强关系。
弱关系
微博里的弱关系是单向性的;微信里的弱关系是双向性的。
微博里的弱关系解除后还有可能受到传播;微信里的弱关系解除后一般不再有传播。
微博里的弱关系维持成本较高,一日不微,落粉三千;微信里的弱关系维持成本较低,一月不信,关注依然。
微博关系是基于过去的,你的关注一定是他过去做了什么;微信关系是基于未来的,你的保留一定是希望未来发生什么。
微信、微博的传播:
微博对有价值的信息的传播会被再加工并会被主动传播,不受制于关系的强弱;微信对有价值的信息,传播者会从强关系到弱关系的顺序传播,越有价值的信息自会被传播者传播的范围会更小。
微博对有传播性特征的信息,无论强弱关系,传播者都积极主动并快速传播,甚至会推动传播或是挖互掘信源继续传播并会有新关系的形成;微信对有传播性特征的信息,会首先传播到强关系,然后再分享到弱关系。
因为只能加工而无法挖掘,信源会去到最有需要的强关系那里,并去到最有可能知道信源的真实性的关系中互动以寻找答案。
微博的传播图是放射状的;微信的传播图是圆圈加点线状的。
微博的有效传播量与传播范围,与传播者的意愿度不相关;微信的有效传播量与传播范围,与传播者的意愿度相关。
微博上有争议的和不确定的内容信息,会在质疑中继续传播;微信上有争议的和不确定的内容,会被中止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