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微博和微信的异同
新浪微博与微信朋友圈信息传播特点分析

新浪微博与微信朋友圈信息传播特点分析作者:毛基任来源:《采写编》2015年第02期自2009年新浪微博诞生以来,微博在中国的发展已有逾5年的历史,140的字数限制,信息不受限制地及时更新与发布使得微博迅速成为人们重要的信息来源之一,同时也成为了社会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政府、企业、公众人物都使用微博来进行营销或舆论引导。
随着其他社交应用的发展,微博渐渐转型为社会化媒体,其作为社交媒体的优势明显。
微信则是腾讯开发的一款及时通信应用,2012年4月19日微信4.0版本更新时推出了朋友圈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朋友圈发表文字和图片,分享音乐或文章等。
朋友圈的出现使得微信不再仅仅是一个社交工具,同时也成为了一个信息发布的平台,越来越多的信息通过朋友圈进行传播,朋友圈也成了信息发布和流通的重要渠道。
由于功能定位以及社交关系的构成不同,新浪微博与微信朋友圈虽然同时作为当前网络中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但其信息传播方式以及内容等都有明显的区别,本文试图就信息在微博以及朋友圈中的微观传播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它们各自的特点。
一、信息在新浪微博中的传播分析新浪微博作为一个开放式的信息发布平台,一条信息发布后,任何关注信息发布者的用户均可看到。
一条信息在发布后接收者可以通过评论、点赞的行为给信息发布者以反馈,任何人对微博的评论,点赞的行为,其他在此之后浏览此条微博的用户均可看到这些信息。
依据新浪微博上信息传播的这些特点,笔者构建了如下的新浪微博作为信息传播平台的微观信息传播简要结构:其中1表示信息源,2表示信息的直接(一级)接收者,3表示通过直接者的转发接收信息的(二级)接收者,4表示通过二次转发接收信息的(三级)接收者(以此类推,省略其他级)。
据图我们可以发现,在新浪微博上的信息传播有以下特点:1.信息在传播源和任意接收者在理论上均存在互动的可能,一条信息发布后,无论是一级接收者还是通过其他用户转发的接收者均可使用点赞或者评论的形式给信息发布者以反馈。
危机事件语境下两微舆论传播的特点比较

危机事件语境下两微舆论传播的特点比较危机事件是指突发的、具有严重影响和危害性的事件,可能会导致公众的恐慌和不安。
在危机事件发生时,各种传播媒介和平台都会迅速传播相关信息,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
两微舆论传播在危机事件的传播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危机事件语境下两微舆论传播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
危机事件语境下两微舆论传播的特点之一是速度快。
随着互联网和手机技术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快。
在危机事件发生后,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信息传播速度极快,可以实现实时更新和即时传播。
相比传统媒体,两微舆论传播能够更快速地将信息传递给大众,使公众能够更迅速地了解危机事件的情况。
危机事件语境下两微舆论传播的特点是大众参与度高。
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上,用户可以自由发表观点和评论,互动交流。
在危机事件发生后,公众对事件的讨论和评论在两微平台上变得尤为活跃,大众的参与度明显提高。
这种大众参与度不仅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还能够反映出公众的情绪和态度,有助于政府和相关机构更好地了解公众的需求和意见。
危机事件语境下两微舆论传播的特点是信息真实性需要关注。
在危机事件发生后,社交媒体上涌现出大量的信息和言论。
其中既有官方发布的信息,也有公众自发传播的信息。
由于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参与度的增加,一些不真实的信息、谣言和负面评论也在两微舆论中传播扩散。
在危机事件语境下,需要对两微舆论传播的信息真实性进行关注和甄别,及时澄清谣言,防止不良影响的扩散。
第四,危机事件语境下两微舆论传播的特点是舆情影响力明显。
在两微舆论传播中,公众的观点和评论可以通过转发、评论等方式快速传播,形成信息瀑布效应,对公众舆论产生较大影响。
在危机事件语境下,两微舆论传播可以引发公众情绪波动,对事件的发展和处理产生一定影响。
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及时关注社交媒体上的舆论动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和引导舆论,避免舆情扩大化和失控。
危机事件语境下两微舆论传播的特点主要包括速度快、大众参与度高、信息真实性需要关注和舆情影响力明显。
微博与微信的传播效果比较研究

微博与微信的传播效果比较研究作者:陈琰辉陆文喜来源:《采写编》2016年第05期信息时代,社会发展异常迅猛。
越来越多的主流媒体,纷纷投入到了融合媒体的传播大军当中,新媒体平台更是如此。
目前我国使用最为广泛的新媒体莫过于微博和微信,为了进一步保障社会稳定,并让更多的民众了解新媒体、深入新媒体,近几年,我国各地的传统媒体机构相继开通了自己的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为的就是能够在第一时间传播信息,让更多的受众尽快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
本文通过对武汉市武昌区的路人关于微信微博的使用习惯和阅读习惯进行问卷调查,以求了解和分析微博、微信作为新媒体平台其受众概况及阅读行为,并结合两种新媒体的传播效果分析,为传统媒体更好地使用新媒体平台来实现媒介融合提供思路和参考。
一、新媒体微博与新媒体微信的出现2009年8月“新浪微博”的出现使微博进入了中文上网主流人群的视野。
微博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
而且由于早期的微博使用者在一系列的公共事件,特别是在重大事故中通过微博传递了及时有效的信息,使得相关的救助工作能够及时开展,有效避免了伤亡,因而产生了非常大的社会影响力。
随后,微博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逐渐被放大和巩固,形成了较为稳固的用户群体。
后来因为微博天生的草根性(人人可参与性),对特定话题都感兴趣的陌生人提供了互动平台,因此微博如今成为了网络事件的重要发源地和舆论平台。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博的传播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人人都可以随时通过自己的已联网手机来实时发布信息,并及时进行互动交流。
微博的广泛普及使得互联网用户对网络媒体的阅读习惯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微博客的出现使最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呈现在微博用户面前,越来越多的人放弃新闻门户网站,而直接在微博上阅读新闻。
而且正如喻国明教授的看法,微博对于发言人的身份要求是各种传播形式当中最低的,而它对内容本身的价值、趣味、关联的重要性的要求是权重最高的,是各种传播形态当中最看重内容本身的传播平台。
微博与微信营销的对比分析PPT课件

第一天,300瓶可口可乐,1小时被抢光。 第二天,500瓶可口可乐,30分钟被抢光。 第三天,500瓶可口可乐,5分钟被抢光。 接下来几天,都是在1分钟内秒杀完毕。
在微博上定制一瓶属于你的可口可乐,O2O 模式让社交推广活动形成一种长尾效应。
微信
• 微信是一款社交工具,把现实版的交往放 到了网络世界,放到移动终端,微信为用 户提供网络版的社交工具。微信是一个社 交平台,用户之间有着较强的关系,微信 可以帮助用户降低相互间的社交成本,从 根本来说,微信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社交 工具。
微信营销的现状问题
• 微信安全问题 • 微信产生信息的真实性 • 微信营销受地域限制,不能很好广泛传播 • 微信发展速度太快
微信营销的SWOT分析
• S:强大的后备支持力 • W:用户体验需要下功夫 • O:新传播时代的来临 • T:虎视眈眈的移动运营商
微信营销成功案例
• 达影院——微信渠道日均出票8000张
微博与微信营销的对比分析
小组成员:李欣 徐利糖 卢旖旎 梁莹莹
目录
一、微博及微博营销 二、微信及微信营销 三、微信营销与微博营销的对比 四、对微博和微信营销的建议
微博
•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 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 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 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 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谢谢大家
功能_特点_社会效应——微博与微信的比较研究

功能·特点·社会效应——微博与微信的比较研究【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革新与web2.0时代的到来,由信息传播和媒介互动生成的社交方式日益推陈出新。
毋庸置疑,拥有5.5亿网民,新浪微博用户达5.3亿,腾讯微信用户超4亿的中国正全面迎来微媒体时代。
而微博、微信虽然均属于微媒体,但这两类社交应用的特点、功能以及社会效应存在明显差异,在日常的生活中表现出其独特的作用和价值。
【关键字】微博、微信、功能、特点、社会效应2013年6月16日,中国微博大会在乌镇举行。
大会发布了《2012—2013年微博发展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新浪微博注册用户达到5.36亿。
另一方面,微信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仅仅两年时间,注册用户已然超过4亿。
可以说,这两类社交新媒体不仅拓展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
传播学者麦克卢汉说:“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与运用,都宣告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正是微媒体的蓬勃发展,人们全面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微传播时代。
一、微博与微信的功能比较就功能而言,微博与微信本身的定位就不一致。
微博倾向于“自媒体”性质,而微信则是一款可以实现用户即时互通的社交工具。
(一)微博的功能1、信息传播功能微博能够实现用户掌握信息发布的自主权,在整个传播过程中,他们不仅可以获取海量的即时信息,并且能够评论、转发、收藏他人推送的信息,实现讯息的反馈。
可以说微博消解了传者与受众之间的界限,实现了传播者与受传者的转移与融合。
2、人际交往功能在微博平台,用户可以通过关注亲朋好友了解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并对其进行评价或者转发从而达到人际交往与互动。
另外,关注陌生人或者被粉丝关注还可以扩大交际圈。
3、营销功能许多企业通过注册公共账号,成为“蓝V”。
通过在微博平台上发布品牌、商品以及促销活动信息的方式与消费者进行互动。
而微博其实也提供了一种让消费者更贴近、更了解品牌的机会。
从传播学角度谈微博的传播.doc

从传播学角度谈微博的传播微博概述‚微博‛又称为‚微型博客‛或‚一句话博客‛,也被网友昵称为‚围脖‛,它是即时信息的一个变种。
微博传播的内容精而简,虽然最多只能发表140个字,但是传播内容却相当丰富。
同时,微博网站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支持API 技术,由此实现了网络和手机的短信连接以及与其他社会媒体的超级链接。
[1]微博是极具时代代表性的一种实时讯息系统,和传统博客一样,微博用户同样可以发表自己的言论、心情和体会。
在匆忙的生活中,人们可能并没有充足的时间和心情去洋洋洒洒地发表一篇博客,但却可以随手抒发自己的感慨以及所见所闻。
微博这种只言片语的‚语录体‛即时表述方式,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习惯,让大家都成为这个时代的关注者和记录者。
而新技术的运用使得用户更容易对访问者的留言进行回复,从而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微博起源于美国,它的开山鼻祖是Abvious公司于XX 年推出的Twit ter服务,由博客技术的先驱埃文〃威廉姆斯创建。
Twitter网站的宗旨是为用户提供一种相互交流的途径,正如埃文〃威廉姆斯自己所说的:‚微博好比是一堵墙,所有用户都可以在这堵墙上随意涂鸦,这些涂鸦所有人都可以看见。
‛[2]从XX年年末开始,‚微博‛这个词语开始逐渐进入中国广大网民的视线。
第一个提供微型博客服务网站的是类似于Twitt er的饭否网站,由人人网的创始人王兴于XX年5月建立。
后来陆续出现了叽歪、嘀咕等网站。
新浪微博于XX年8月14日开始内测,国内大部分知名的影视明星、文化名人、企业高管等均在新浪开通了微博。
新浪微博成功利用明星效应吸引人气,仅在数月的时间里就成为目前中国用户数最多的微博产品。
截至XX年10月底,其用户数量已达5000万。
当前,国内的微博网站发展速度和数量是本相当惊人的,微博用户也从草根阶层发展到包括明星、企业,甚至政府机构在内的庞大群体,一种简单而快捷的全新沟通方式正在‚潜入‛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生活。
市场营销学作业——对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营销的看法

市场营销学作业——对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营销的看法App、微博、微信构成新媒体营销“三驾马车”,相比较于传统的互联网,具有以下几个更为明显的优势:1、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
从传播途径来看,微博微信能引起人们的广泛传播和欢迎,证明它满足了人们对信息获取的需求,比如思想需求、心理要求、审美或者其他方面的利益需求等。
从表现手法上看,发表微信、微博的方式方法非常便捷,受到的限制极少,大大多数人都可以通过微信、微博分享身边发生的新鲜事物或者关注焦点,并抒发自我情感以及对社会事件的看法。
随时关注、发送微博微信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种生活习惯。
因此,简单的交流形式迅速转化为快速、高效的传播模式。
2、无可替代的便捷性与及时性。
随着3G、4G网络和WEB2.0技术的不断发展,无论企业个人,只要有介质(手机、平板电脑、台式电脑等),都可以无限畅聊微博微信。
微博微信事实上因其便捷性和及时性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新媒体传播平台。
公司企业也可以通过微信微博快速发布产品相关信息,完成不同层次的营销目标。
3、传播效果更加明显化和丰富化。
企业运用新媒体的网络传播模式,创造企业的品牌价值,并以增强盈利能力为主要目的。
在企业品牌的传播中,方式方法也要不断发展、不断创新,才能加强消费者的品牌认知、认同,并最终催化为购买意愿。
从传统的销售模式我们可以看出,评估产品品牌价值和传播效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大量人工去收集分析数据,才能最终确定。
而在新媒体的形势下,传播效果可以更加明显化,企业可以更加直观的判断品牌营销效果,通过分析管理微博微信的相关数据,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快速调整方案策略,达到预期的传播目的,完成多样化、全方位的营销和品牌传播。
而不管是新型营销渠道还是传统营销渠道,渠道提供的仅仅是一种方式和机会,如何对渠道进行科学合理合法高校的利用,需要单位和个人加以甄别和筛选,充分运用新型媒体的优势进行正面高校的传播,抵制非法手段和内容。
总的来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App、微博、微信构成新媒体营销“三驾马车”,对信息的传播和推广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善加利用会产生很好的营销效果。
危机事件语境下两微舆论传播的特点比较

危机事件语境下两微舆论传播的特点比较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信息传播日益便捷和迅速,而微博和微信这两大社交媒体平台则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表达观点的主要渠道之一。
在面临危机事件时,两微舆论传播的特点和影响也愈发显著。
危机事件的迅速传播和舆论造势往往给公众带来恐慌和焦虑,同时也对相关组织和个人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对于危机事件语境下的两微舆论传播,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其特点、影响因素、应对策略以及改进建议,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领域的挑战。
在本文中,将就此展开深入探讨,希望能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2. 正文2.1 危机事件语境下的两微舆论传播特点1. 信息传播速度快:在危机事件发生后,两微平台上的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可以迅速传播给大量用户。
这使得危机的影响范围迅速扩大,同时也给企业和组织提供了及时发布信息的机会。
2. 舆论情绪波动大:在危机事件中,用户在两微平台上表达情绪的波动较大,可能出现情绪激烈的言论和言论。
这对企业和组织来说是一种挑战,需要及时应对并引导舆论情绪。
3. 民众参与度高:危机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事件的关注和热议,导致两微平台上的讨论和争论愈发激烈。
企业和组织需要认真倾听用户意见,及时回应问题,以减少负面影响。
4. 舆论传播双向互动:在两微平台上,用户和品牌之间的互动是双向的,在危机事件中,用户可以直接向企业和组织提出问题和意见,这对于企业和组织及时了解用户需求、回应用户关切至关重要。
5. 信息真实性难以保证:在危机事件中,谣言和不实信息可能会在两微平台上传播,造成不良影响。
企业和组织应该及时发布官方信息,减少虚假信息的传播。
危机事件下的两微舆论传播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舆论情绪波动大、民众参与度高、舆论传播双向互动以及信息真实性难以保证等特点。
企业和组织在处理危机事件时需要充分认识并应对这些特点,以更有效地管理舆论传播。
2.2 两微舆论传播的影响因素1. 用户参与度:用户的参与度对两微舆论传播具有重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微博和微信的异同
汉语121 周凯 1232026
如今,中国已经悄然进入了微时代,各种微事物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微博、微信成为
市场的主流产品,博得了众多网络用户的追捧,同时也备受商家的青睐。以下将从传播学角
度来谈谈微博和微信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
“微博”又称为“微型博客”或“一句话博客”,也被网友昵称为“围脖”,它是即时信
息的一个变种。微博传播的内容精而简,虽然最多只能发表140个字,但是传播内容却相当
丰富。同时,微博网站以互联网Web2.0技术为依托,支持API技术,由此实现了网络和手
机的短信连接以及与其他社会媒体的超级链接。
微博是极具时代代表性的一种实时讯息系统,和传统博客一样,微博用户同样可以发表
自己的言论、心情和体会。在匆忙的生活中,人们可能并没有充足的时间和心情去洋洋洒洒
地发表一篇博客,但却可以随手抒发自己的感慨以及所见所闻。微博这种只言片语的“语录
体”即时表述方式,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习惯,让大家都成为这个时代的关注者和
记录者。而新技术的运用使得用户更容易对访问者的留言进行回复,从而形成良好的互动关
系。
微信是由腾讯公司进行推出的,是一款新型的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用户可以通过微信
进行图片传送、视频传送以及文字的输送等等。微信软件的本身是免费的,其任何功能的使
用都是完全的免费,在其上网时所产生的流量是由网络的运营商进行费用的收取。微信正式
的推出时间是2011年1月份,它具有很多相当实用的功能,满足了年轻人免费发送图片、
即时通讯、零资费等等的爱好。
微信的特点有以下几点:支持语音短信的发送,支持图片和视频的发送,也包括表情的
发送和文字的发送;可以通过微信查看周围再使用微信的人;可以支持多人的共同聊天;支
持邮箱、语音记事本、微博、QQ同步助手、漂流瓶等插件功能。微信可以使用手机号码进
行注册,也可以用QQ号进行直接的登录,在用QQ号登录时会要求设置成为昵称或者是微信
号。另一方面微信和QQ是相互的独立的,即便是我们用QQ号进行登录,在运用微信的时候,
我们的QQ号不会被泄露给任何人。
微信与微博的差异:
1. 平台属性:社会化关系网络与社会化信息网络
微信是社会化关系网络,用户关系是构建网络的纽带。微博是社会化信息网络,信息是
构建网络的纽带。
2. 用户关系:对等双向 VS 非对等多向度错落
微信是对等的双向关系,微博是非对等的多向度错落关系。微信上,用户之间是对话关
系,微博上,用户之间是关注关系。微信普通用户之间,需要互加好友,这构成了对等关系。
微信群是多对多,仍然是对等的。而微博普通用户之间则不需要互加好友,双方的关系并非
对等,而是多向度错落、一对多。而微博微群,做不起来的原因,与微博用户关系属性有很
大关系。
3. 信息内容:私密闭环交流 VS 公开扩散传播
微信是私密空间内的闭环交流,而微博是开放的扩散传播。一个向内,一个向外;一个
私密,一个公开;一个注重交流,一个注重传播
4. 时间同步性:同时与差时
微信用户主要是双方同时在线聊天,某种程度而言,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移动QQ增强
变异版。而微博则是差时浏览信息,用户各自发布自己的微博,粉丝查看信息并非同步,而
是刷新查看所关注对象此前发布的信息。这种同时与差时也决定了微信与微博的功能与内容
之差。
.
;.
微博的优点在于它的传播特性,从最近所有的大事件我们可以发现,微博已经成为传播
最快的媒体。只要是利于传播的信息,便可以在微博上迅速发酵传播,从而到达每个角落。
从这个角度来看,微信将是无法比拟的,微博媒体属性强,微信的更注重的是私密社交,不
利于信息广泛传播。因此像类似京东商城的话题炒作更适合在微博上开展,在微信上我不知
道怎么能够炒作起来。
微信、微博的关系:
强关系
微博里的强关系大多是因为内容,事件,利益而保持;微信里的强关系大多是因为沉淀,
互动,交往而保持。
微博里的强关系解除简单,单方行动即可,并且关系链的深度影响较小;微信里的强关
系解除复杂,单方解除后因为相关关系链并不会解除。
微博里的强关系维护成本较低;微信里的强关系维护成本较高。
微博里的强关系一定每天发生着相互的故事。每月若无互动,任何一方都可能被清理;
微信里的强关系可能每月只用一次,或是更长时间。天天沟通的反而是新关系,不是强关系。
弱关系
微博里的弱关系是单向性的;微信里的弱关系是双向性的。
微博里的弱关系解除后还有可能受到传播;微信里的弱关系解除后一般不再有传播。
微博里的弱关系维持成本较高,一日不微,落粉三千;微信里的弱关系维持成本较低,
一月不信,关注依然。
微博关系是基于过去的,你的关注一定是他过去做了什么;微信关系是基于未来的,你
的保留一定是希望未来发生什么。
微信、微博的传播:
微博对有价值的信息的传播会被再加工并会被主动传播,不受制于关系的强弱;微信对
有价值的信息,传播者会从强关系到弱关系的顺序传播,越有价值的信息自会被传播者传播
的范围会更小。
微博对有传播性特征的信息,无论强弱关系,传播者都积极主动并快速传播,甚至会推
动传播或是挖互掘信源继续传播并会有新关系的形成;微信对有传播性特征的信息,会首先
传播到强关系,然后再分享到弱关系。因为只能加工而无法挖掘,信源会去到最有需要的强
关系那里,并去到最有可能知道信源的真实性的关系中互动以寻找答案。
微博的传播图是放射状的;微信的传播图是圆圈加点线状的。
微博的有效传播量与传播范围,与传播者的意愿度不相关;微信的有效传播量与传播范
围,与传播者的意愿度相关。
微博上有争议的和不确定的内容信息,会在质疑中继续传播;微信上有争议的和不确定
的内容,会被中止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