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8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8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中的“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学生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并学会如何将数据以条形统计图的形式呈现出来。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知道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是数据集中所有数据之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2.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生活中如何计算平均身高、平均体重等。
3. 使学生能够将数据以条形统计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并能够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教学难点:1. 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2. 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及信息的提取。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条形统计图示例、计算器。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平均数的例子,如平均身高、平均体重等,引导学生思考平均数的概念和作用。
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平均数的概念,解释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是数据集中所有数据之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2. 教师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计算平均数,并让学生跟随计算。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平均数,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三、课堂练习1. 教师给出一些数据,让学生计算平均数,并检查学生的计算结果。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数据以条形统计图的形式呈现出来。
四、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板书设计:1. 8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2. 正文:- 平均数的概念-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数据,如家庭成员的身高、体重等,计算平均数,并绘制条形统计图。
2. 让学生思考,平均数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并举例说明。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平均数的知识,并能够将数据以条形统计图的形式呈现出来。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优质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优质教案3篇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优质教案一一、教学内容:《认识平均数》教学设计领导签字二、教学目标:1、集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平均数、求平均数以及讨论平均数意义的过程。
2、初步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体会用“平均成绩”说明问题的公平性三、教学重点:使学生体会用“平均成绩”比较哪个组成绩好的公平性,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学会计算平均数。
四、教学难点:体会平均数的作用,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时数1板书设计认识平均数六、教学过程:(一)炫我两分钟口算练习,56040= 24060= 4207= 15030= 549=,9606= 888= 764= 855= 8109=(30+50+80)4 (80+80+80+80+85)5=设计意图:炫我两分钟的内容要围绕着“目标原则”,即尽量设计成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本课重点内容为计算平均数,通过对简单的加法、除法的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为这节课计算平均数打下基础。
(二)尝试小研究课前尝试小研究1、1号笔筒有( )支铅笔2号笔筒有( )支铅笔3号笔筒有( )支铅笔4号笔筒有( )支铅笔5号笔筒有( )支铅笔2、上图中一共有( )支铅笔。
要使每个笔筒放的铅笔同样多,每个笔筒应放( )支铅笔,动手分一分。
3、列算式为:(三)课上尝试小研究1、读上面的统计表,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2、上面两个组哪个组的成绩好?3、你能算出每个组的平均成绩吗?设计意图:整个小研究的设计体现了低起点、多层次、深思考、求精炼的原则,课前尝试小研究的设计意在从学生旧有知识,且与本课密切相关的逐渐渡到新知的尝试研究,充分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为学生的解决尝试新知铺路搭桥。
而课上尝试小研究通过计算平均数,加深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展示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感受平均数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
1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
条形统计图的使用方法
3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的结合使用
LITLE THE HERE
LITLE THE HERE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平均数是统计学中最常用的统计量之一,它表示一组
1
数据的集中趋势
条形统计图则是一种直观的图形表示方法,可以清晰
2
地展示各个类别的数据情况
LITLE THE HERE
LITLE THE HERE
条形统计图的使用方法
选择一个合适的图 形软件或工具:例
如Microsoft Excel或Google
Sheets等
在表格中输入数据: 例如A类别的数据是 30人,B类别的数据 是20人,以此类推
选择所有的数据: 然后点击"插入"菜 单中的"条形图"选
项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 选择"簇状条形图",
然后点击"确定"
条形统计图会自动生 成:每个类别的数据 都会用一条条形来表 示。通过观察条形的 长度和高度,我们可 以清晰地了解每个类 别的数据分布情况
LITLE THE HERE
LITLE THE HERE
PA使用
下面我们将介绍如何使用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来分析
3
数据
LITLE THE HERE
LITLE THE HERE
PART 1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平均数是所有数的 和除以数的个数,
计算公式为
01
例如,假设我们有 5个数据:3,4,5, 6,7,我们可以使 用上述公式来计算
它们的平均数 04
四年级下数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知识点总结归纳

四年级下数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平均数
1.定义:平均数是所有数的和除以数的个数。
2.计算方法:
•直接相加法:将所有数值相加,然后除以数值的数量。
•移多补少法:将多的数值移到较少的数值上,使所有数值相等。
1.平均数的性质:
•平均数大于或等于最小值,小于或等于最大值。
•当所有数值相等时,平均数等于所有数值中的任何一个。
•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平均水平”。
1.平均数的应用:
•比较不同类别的数据大小和它们之间的对比关系。
•表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用平均数来估算平均水平。
二、条形统计图
1.定义: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的长短来表示相互独立的统计指标数值大小和它们
之间的对比关系。
2.制作方法:
•确定统计指标和数据。
•确定直条的分类和间隔。
•绘制直条并标注数据。
•写上标题和时间。
1.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可以直观地看出各类别的数据大小和它们之间的对比关系。
•可以比较不同类别的数据,便于分析和比较。
•可以表示出数据的分布情况。
1.条形统计图的局限性:
•不容易表示数据的变化趋势。
•容易受到直条间隔的影响,可能导致误导。
•如果数据量很大,制作会比较困难和繁琐。
1.条形统计图的应用:
•展示不同类别数据的数量和对比关系。
•比较不同时间段或不同地区的同类数据。
•分析数据的分布情况,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举例:调查家庭成员的身高,计算平均身高,并制作条形统计图展示调查结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通过举例、练习、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核心知识,突破学习难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了解一组数据平均值的情况?”(如购物时比较价格、统计成绩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平均数的奥秘。
2.逻辑推理与数学抽象:在探讨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抽象出数学概念,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3.数学建模与问题解决:学会运用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构建数学模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数学表达与交流: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解释数据,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提高表达与沟通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和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条形统计图的解读,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与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相关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单元知识点归纳8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8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一、平均数1.平均数的意义: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做平均数。
2.平均数的应用:它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进行比较的一个标准。
尤其在两组数据个数不相等的情况下,用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3.求平均数的方法。
(1)移多补少法:在总数不变的前提下,从多的数中拿出一部分分给少的数,使它们变成相同的数,这个相同的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2)公式法:总数÷份数=平均数注意:解决平均数问题,只要紧紧抓住平均数的数量关系式,找出题中总数量和对应的总份数即可。
不是几个数相加就除以几。
............4.解决平均数问题要灵活运用计算公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二、复式条形统计图1.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与单式条形统计图基本相同,只是在每组数中有两个数据,需要用两种不同的直条来表示,同时要注明图例。
2.看复式条形统计图时,可以运用横向、纵向、综合对比等不同的方法观察,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并且可以根据获取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只是形式上不同,其他都相同。
当数据的种类不多,但每类数据又比较大时,用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比较方便。
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用于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化都会引起这组数据平均数的变化。
画复式条形统计图时一定要标明图例。
注意绘制统计图时直条的宽度是相同的,直条间的间隔是相等的。
确定纵轴单位长度所代表的数量时,要根据已知数据中最大数和最小数综合考虑。
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平均数:1.求平均数的方法:(1)数据较少:移多补少法.(2)常用方法:先合后分计算:总数÷份数=平均数12.平均数能清楚地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条形统计图: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以后就得到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
四年级下-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知识集结知识元平均数知识讲解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平均数的意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1.平均数的意义: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做平均数,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2.平均数的求法:(1)公式法: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2)与重量有关的平均数:单价=总价÷数量例题精讲平均数例1.小阳期中考试时语文和数学的平均分数是96分,数学比语文多8分。
语文是_____分,数学是_____分。
例2.'期中考试结束后,统计出甲、乙两人的平均分数是360分,乙、丙两人的平均分数是310分,丙、甲两人的平均分数是330分,求甲、乙丙三人各得多少分?'例3.'期中考试有几名同学因参加艺术节比赛而缺考,四(1)班只有45人参加考试,平均分数88分。
后来缺考的这几名同学参加了补考,这几名同学的平均分是78分,这时全班的平均分为87分。
求这次缺考的有几人?'例4.'四名同学一分钟跳绳情况如下表。
(1)估计刘芳的成绩排在第__________名。
(2)算一算,刘芳一分钟跳绳多少个?并填在表格中。
(3)如果刘芳想得第一名,她一分钟至少要()跳个。
这时,他们四人平均每人跳多少个?'例5.'凡凡今年8岁,张老师和李老师今年年龄的和是73岁。
多少年后,他们三人的平均年龄是34岁?'复试条形统计图知识讲解复式条形统计图一、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1.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数据组成的条形统计图就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2.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大小3.复式条形统计图要画两种以上的直条,为了区别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或者线条来表示,这就是图例.4.在单式条形统计图只能展示一种数据的情况,而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反映出不同量的变化过程,直观、生动、一目了然,便于比较.二、能根据数据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1.写出统计图的标题,标题写在图的正上方,在标题右下方标明日期.2.根据几组数据的多少和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3.画出互相垂直的横轴和纵轴,在纵轴上用一定的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将纵轴自下而上截成根据题目确定的相等的小段,每小段分点旁注明数量,起点标0.4.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图例表示不同的数量,把图例标在标题的右下方.5.先确定直条的高度,高度确定后立刻标上数字,然后画上边框涂上与图例一样的颜色.三、能根据统计图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条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随处能见到它们的身影.我们利用统计图不仅可以简洁直观地反映所收集的数据,还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这样就能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和决策,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困难.例题精讲复试条形统计图例1.'先把统计表填写完整,再回答问题。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9
拓展研究 统计一下你这次期中考试各科的成绩,计算出平均分。
统计表表示数据简单; 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直观、形象,可以直观的 看出数据的多少,便于比较数据的大小。
2021/10/10
10
三、根据统计表绘制一格代表多个单位的 条形统计图
(1)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94-2)×5-94×4=84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21/10/10
16
3
亮亮把自己家一个星期丢弃塑料袋的情况作了统计。 算一算,平均每天丢弃几个塑料袋?
算一算:平均每天丢弃几个塑料袋?
(1+3+2+3+2+6+4)÷7=3(个)
2021/10/10
4
3、进一步认识平均数
平均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有时 和已知数据中的数相同,但它不是那组数据中的具 体数,而是一个“虚拟”的数。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 个重要概念,在统计中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 的一般水平或平均水平。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 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 常用到,如平均身高、平均成绩、平均产量等。
2021/10/10
11
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到每天到阅览室读书的人数。 这个统计图和前面学的统计图有些不同, 统计图一格表示5 人,前面学过的统计图一格表示1人。 这个统计图可以表示更大的数量,如有必要一格还可以表示 10人、20人、50人…… 可以算出星期一到星期五共有多少人到阅览室读书,平均每 天到阅览室读书的人数。
158>157,50>49 红星小学队员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都高于银河小学队队员。
平均数的意义: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1平均数
1.填空题。
(1)为了表示得更清楚,可以把数目填在()表中。
(2)甲18岁,乙24岁,甲乙的平均年龄是()岁。
(3)每班平均有42人,3个班共有多少人?
(4)幼儿园把360朵花平均分给每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4朵,幼儿园共有()个小朋友。
(5)(5+9+8+6)÷4=()
(6)a、b、c分别表示三个数,那么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
(7)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a,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b,那么这六个数的和是()。
二、解决问题
1.四年级学生参加学校大合唱,其中一班男生6人,女生10人;二班男生和女生都是5人;三班男生2人,女生4人;四班男生3人,女生5人。
把各班参加大合唱的人数,填入下面统计表。
班别一班二班三班四班合计
人数
(1)哪个班参加的人数多?
(2)哪个班参加的人数正好是哪个班的2倍?
2、小明4次语文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9分,第5次测验得了94分,求5次测验的平均成绩?
3.求平均数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在应用平均数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必须灵活应用。
如:有三个修路队,甲队有20人,每天可修200米,乙队有17人,每天修路 136米,丙队有17人,每天可修路204米。
(提出问题并解答)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统计(2)21 (3)126 (4)90 (5)7 (6)(a+b+c)÷3 (7)(a+b)×3
二、解决问题
1、(1)四(一)班参加的人数最多。
(2)四(一)班人数正好是四(四)班的2倍。
2、90分
3、 (1) 我们可以求三个队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200+136+204 = 540 (米)
540÷3 = 180 (米)
(2) 我们也可以求三个队平均每人每天修路多少米。
200+136+204 = 540 (米) 20+17+17 = 54 (人)540÷54 = 10 (米)
8.2复式条形统计图
一、填空题。
(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用直条的﹙﹚表示数量的多少,直条越﹙﹚表示数量越多,直条越﹙﹚表示数量越少,直条长度﹙﹚,数量就相等。
(2)有﹙﹚种或﹙﹚种以上的数据组成的条形统计图就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
﹙3﹚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
﹙﹚
﹙4﹚复式条形统计图要画两种以上的直条,为了区别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或者线条来表示,这就是﹙﹚。
二、判一判。
﹙1﹚单式条形统计图中要标出图例。
﹙﹚
﹙2﹚单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只用一种直条来表示,而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同时表示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数量。
﹙﹚
﹙3﹚复式条形统计图用不同颜色的直条来表示几组数据是为了使统计图看起来美观,漂亮。
﹙4﹚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图例颜色可以相同。
﹙﹚
三、解决问题.
1.育才小学四年级两个班回收易拉罐情况如下表。
完成下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答案:
一、(1)长短高短相等(2)两种两种(3)多少大小(4)图例二.×√××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