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测量术语(详细)

合集下载

人体测量

人体测量

2.人体尺寸设计应用的方法与步骤
► (1)确定所设计产品的类型 ► (2)选择人体尺寸百分位数 ► (3)确定功能修正量 ► (4)确定心理修正量 ► (5)产品功能尺寸的设定
①最小功能尺寸=人体尺寸百分位数+功能修正量 最小功能尺寸=人体尺寸百分位数+ ②最佳功能尺寸=人体尺寸百分位数+功能修正量+心理 最佳功能尺寸=人体尺寸百分位数+ 功能修正量+ 修正量
身高一般 是不穿鞋测 量的,故在 使用时应给 予适当补偿
可用于确定 在剧院、礼 立姿 堂、会议室 等处人的视 眼高 线,用于布 置广告和其 他展品,用 于确定屏风 和开敞式大 办公室内隔 断的高度
百分位选择将取决于关键 因素的变化。例如:如果设 计中的间题是决定隔断或 屏风的高度,以保证隔断 后面人的秘密性要求,那 么隔离高度就与较高人的 眼睛高度有关(第95百分位 或更高)。其逻辑是假如高 个子人不能越过隔断看过 去,那么矮个子人也一定 不能。反之,假如设计目 的是允许人看到隔断里 面,则逻辑是相反的,隔 断高度应考虑较矮人的眼 睛高度(第5百分位或更低)
均 值
标 准 差
均值的计算公式为:
M=
∑X
K =1
N
k
样 本
统计学中,把从总体取出的许多个 体的全部称为“样本”。各种人体尺寸手 册中的数据就是来自这些样本,因此, 设计人员必须了解样本的特点及其表达 的总体。
N
∑为相加,N为测量次 数, XK为各测量 值,M为均值。
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为:
S=
∑ (X
头部测点
测 点
(16个) 躯干和四肢 部位测点 (22个)
测 量 项 目
头部测量项目 (12项)

人体测量名词解释

人体测量名词解释

人体测量名词解释
人体测量名词解释
1.身高:指人站立时,从头顶到脚跟的长度,又称身高体重比。

2.腰围:是指人的腰部周长,用来衡量人的体型,分为双腰围和腹围。

3.胸围:指从胸骨上端到下颌的距离,可以用来衡量一个人的体型。

4.臂围:指从肩中央到肘部的距离,常用来测量人体的腕部肌肉发育程度。

5.腿长:指从膝盖点到足踝的距离,常用来测量人体的腿部肌肉发育程度。

6.身体质量指数(BMI):通过测量某人的身高和体重,计算出的一种定量指标,用以描述人的肥胖程度。

7.体脂率:指人体脂肪的含量,可以测量一个人的肥胖程度。

常用人体尺度

常用人体尺度
常用人体尺寸的测量 重点介绍立姿和站姿,包括身高、眼 睛高度、挺直坐高等,共20几项室内设 计常用的人体尺寸的测量。
1 .身高: 是指人身体直立、眼睛 向前平视时从地面到头 顶的垂直距离。
2.眼睛高度:
是指人身体直立、眼 睛向前平视时从地面 到内眼角的垂直距离。
3.肘部高度: 是指从地面到人的前臂与侧向手握距离:
是指人直立,右手侧向 伸平握住横杆,一直伸 展到没有感到不舒服或 拉得过紧的位置,这时, 从人体中线到横杆外侧 面的水平距离。
20.向前手握距离:
是指人肩膀靠墙直 立,手臂向前平伸, 食指与拇指尖接触, 这时从墙倒拇指梢 的水平距离。
4.挺直坐高:
是指人挺直坐着时,座 椅表面到头顶的垂直距 离。
5.正常坐高:
是指人放松坐着时,从座 椅表面到头顶的垂直距离。
6.坐着时的眼睛高度:
是指人的内眼角到座椅表 面的垂直距离。
7 .肩高:
是指从座椅表面到脖子与 肩峰之间的肩中部位置的 垂直距离。
8.肩宽:
是指两个三角肌外侧的最大水 平距离。
9.两肘宽度:
是指两肋屈曲、自然靠 近身体、前臂平伸时两 肋外侧面之间的水平距 离。
10.臀部宽度:
是指臀部最宽部分的水平 尺寸。
11.肘部平放高度:
是指从座椅表面到肘部尖 端的垂直距离。
12.大腿厚度:
是指从座椅表面到大腿与 腹部交接处的大腿端部之 间的垂直距离。
13.膝盖高度:
是指从地面到膝盖骨中 点的垂直距离。
14.膝腘高度:
是指人挺直身体坐着时, 从地面到膝盖背后的垂 直距离。
15.臀部—膝腿部长度:
是指由臀部最后面到小腿 背面的水平距离。
16.臀部—膝盖长度:

人机工程学 第二章人体测量

人机工程学 第二章人体测量
也称为人体功能尺寸,指被测者处于动作 状态下所进行的测量,重点是测量人在执行 某种动作时的形体特征。如运动范围、各种 运动特征等 。
西安工程大学
人机工程学
第一节 人体测量的基本知识
三、人体测量的主要方法 1、普通测量法 • 采用人体生理测量的仪器测量,主要用来测量人体构
造尺寸。 • 人体测量的主要仪器:人体测高仪、人体测量用直脚
第二章 人体测量及数据应用
第一节 人体测量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人体测量中的主要统计函数 第三节 人体尺寸数据的应用
西安工程大学
人机工程学
第一节 人体测量的基本知识
一、人体测量学的定义
人体测量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通过 测量人体各部位尺寸来确定个体之间和群体 之间在人体尺寸上的差别,用以研究人的形 态特征,从而为各种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提 供人体测量数据,是人机工程学的基础
西安工程大学
人机工程学
第二节 人体测量中的主要统计函数
一、人体测量数据的统计指标
均值
适应域
西安工程大学
术语
均值、标准差
百分位数
人机工程学
第二节 人体测量中的主要统计函数
1、均值 • 表示样本的测量数据集中地趋向某一个值,该值
称为平均值,简称均值。均值是描述测量数据位 置特征的值,可以用来衡量一定条件下的测量水 平和概括地表现测量数据的集中情况。
有明显差别; • (4) 在腿的长度尺寸起重要作用的场所(如座姿操作
的岗位),考虑女性的人体尺寸至关重要。
西安工程大学
人机工程学
第二节 人体测量中的主要统计函数
3、年代
•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卫生、医疗、生活水平的 提高以及体育运动的大力开展,人类的成长和发育也 发生了变化。在使用人体测量数据时,要考虑其测量 年代,然后加以适当修正。

第11章 人体测量

第11章 人体测量

学习内容:



基本术语 人体测量尺寸分类 测量方法 选用相关数据时应注意问题 主要统计指标 人体测量数据的应用 人体各部分结构参数计算 身高尺寸在设计中的应用
一、人体测量的基本术语
GB/T5703-1999《用于技术设计的人体测量基础项目》
(一)测量基准面 1、矢状面 正中矢状面 2、冠状面 3、水平面 4、眼耳平面:通过左、
f f1 f 2
min
上下铺最小设计尺寸为: x
xa f
7、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心理修正量(Δp)



为了克服人们心理上产生的空间压抑感、高度恐惧 感等心理感受,或者为了满足人们求美、求奇等心 理需求,在人体基本功能尺寸的基础上加入合适的 心理修正量。 通常通过被试着主观评价表的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分 析获取心理修正量。 最佳上下铺净空高度值为:
分组 百分 位数 测量项目
单位:mm
女(18-60岁)
男(18-60岁) 1 836 599 729 5 858 615 749 10 870 624 761 50 908 657 798 90 947 691 836 95 958 701 847 99 979 719 868 1 789 563 678 5 809 579 695
3.巳知某地区人的足长均值=264.0mm,标准差SD= 45.6mm,求适用该地区90%的人们穿的鞋子长度值。 4.为什么说人体测量参数是一切设计的基础? 5.如何选择百分位和适用度? 6.为什么要进行功能修正量和心理修正量的确定?怎样确定?
图11-2 男性身 体处于 不同位 置时的 限制尺 寸
6、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功能修正量 项目 尺寸修正量mm 修正原因 ( Δf)

人体测量名词解释

人体测量名词解释

人体测量名词解释
人体测量是指对人体各部位进行标准化测量及记录,以便分析人体各部位的尺寸、位置、形状等特征。

它可应用于文物考古、建筑设计、服装设计、服装加工与拼装等领域,也可用于医学研究以及运动健身等领域。

一、人体测量名词:
1、头部测量:头颅围,头围,前额宽度,头部深度,额高,脑袋高度,上颏宽度,下颏宽度,眉毛宽度,下巴宽度,鼻梁高度,脸宽度,脸长度。

2、躯干测量:胸围,腰围,臀围,肩宽,颈围,腰高,臂长,臂围,臂长,肩宽,前臂长,胸深,腹高,腹围,臀深,腰高,腿长,腿围。

3、四肢测量:肩宽,上臂围,肘围,腕围,臀围,大腿围,小腿围,膝围,踝围。

4、其他测量:身高,体重,腰围比,腰臀比,腰腿比,腿高比,下肢比率,身体比例,肩摆比例,身体比率,臀部形状,胸部形状,腹部形状,腿部形状,腰部形状,头部形状,四肢形状。

人体测量

人体测量

人体测量——肢体长度的测量1、上肢长度的测量上肢长:病人坐位或立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中立位。

从肩峰外侧端到桡骨茎突或中指尖的距离。

上臂长:体位同上。

从肩峰外侧端到肱骨外上髁的距离。

前臂长:体位同上。

从肱骨外上髁到桡骨茎突或尺骨鹰嘴到尺骨茎突的距离。

手长:将手置于手指伸展位。

从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的连线起始点开始到中指指尖的距离。

2、下肢长度的测量下肢长:仰卧位,骨盆水平,下肢伸展,置髋关节于中立位。

测量从髂前上棘到内踝的最短距离,也可测量从股骨大转子到外踝的距离。

大腿长:体位同上,测量从股骨大转子到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的距离。

小腿长:体位同上,测量从膝关节外侧间隙到外踝的距离或股骨外上髁到外踝的距离。

足长:将踝关节放置中立位,测量从足跟末端到第二趾末端的距离。

3、残肢断端的长度上臂残端长度:测量从腋窝前缘到残肢末端的距离。

前臂残端长度:测量从尺骨鹰嘴沿尺骨到残肢末端的距离。

大腿残端长:测量从坐骨结节沿大腿后面到残肢末端的距离。

小腿残端长:测量从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到残肢末端的距离。

人体测量——肢体围度的测量•常用皮尺测量肢体的围度(或周径),以了解患肢肌肉有无萎缩、肿胀和肥大。

•方法:用皮尺以适当的松紧度测量肢体围度,用同样方法在同一水平测量健侧围度,记录两侧数值并进行比较。

•测量时注意皮尺与肢体纵轴垂直,松紧适度。

四肢围度的测量•上臂围度:分别取肘关节用力屈曲和伸展体位,测量上臂中部、肱二头肌最大膨隆处围度。

•前臂围度:前臂体侧自然下垂,分别测量前臂近侧端最大膨隆处和远端最细处围度。

•大腿围度:下肢稍外展,膝关节伸展位。

测髌骨上方10cm处或髌上6、8、10、12cm处的围度,记录时注明部位。

•小腿围度:下肢稍外展、膝伸展位。

测量小腿最粗处和内、外踝上方最细处的围度。

残肢断端围度的测量•残肢断端围度的测量是为了判断断端的浮肿状态和判定与假肢接受腔的合适程度。

尽量做到每周测量一次。

人体测量的基本术语立姿挺胸直立

人体测量的基本术语立姿挺胸直立
以及医用磅秤
人体测高仪
人因工程学
第一节 人体测量概述
人体测量用直脚规
人因工程学
人体测量用弯脚规
第一节 人体测量概述
三、人体测量方法
2.测量方法 A 测量时应在呼气与吸气的中间进行。 B 测量次序为从头向下到脚;从身体的前面,经过侧面,再到后面。 C 测量时只许轻触测点,不可紧压皮肤,以免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D 身体某些长度的测量,既可用直接测量法,也可用间接测量法—两
作业者 处于动 作状态 下进行 的人体 尺寸测 量。
车辆驾驶时的静态图与动态图
图11-3
人因工程学
第一节 人体测量概述
三、人体测量方法
(一)传统测量方法 测量仪器 马丁式人体测量仪
1.人体测高仪 2.人体测量用直角规 3.人体测量用弯角规 4.人体测量用三脚平行规 5.量足仪、角度计、软尺
3.冠状面—把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 4.眼耳平面---通过左、右耳屏点 及右眼眶下点的水平面
图11-1
人因工程学
第一节 人体测量概述
一、人体测量的基本术语 (三)测量方向
在人体上、下方向上,将上方称为头侧端,下方称为足侧端。 在人体左、右方向上,将靠近正中矢状面的方向称为内侧,
远离正中矢状面的方向称为外侧。 在四肢上,将靠近四肢附着部位的称为近位,远离四肢附着
206 216 220 237 253 258 268 185 193 198 213 229 234 242
413 428 436 465 496 505 523 387 402 410 438 467 476 494
324 338 344 369 396 403 419 300 313 319 344 370 375 39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基本术语
2 测点
3 测量项目
附录A 推荐使用的人体
测量术语
附加说明
人体测量术语
GB 3975-83
本标准规定了人类工效学使用的人体测量术语,适用于成年人和青少年的测量,不适用于幼儿的测量。

1 基本术语
本标准所规定的测点和测量项目术语,只有在被测者姿势和测量基准面符合下列要求的前提下始有效。

注:人体的定位平面是由三个互为垂直的轴(铅垂轴、纵轴和横轴)决定的。

2 测点
2.1 头部测点(图1)
图1 头部测点
编号术语外文名称说明
2.1.1头顶点vertex(简称v)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时,在头顶部正中矢状面上
的最高点
2.1.2发缘点trichion(简称tr)前额发缘与正中矢状面的交点
2.1.3眉间点glabella(简称g)额的下部,鼻根上方,两眉之间的隆起部在正中
矢状面上向前最突出的点
2.1.4鼻梁点sellion(简称se)鼻梁的最凹点
2.1.5鼻下点subnasale(简称sn)在正中矢状面上,鼻中膈与上唇皮肤所构成的角
的最深点
注:在人体的左、右方向上,将远离正中矢状面的部位称为外侧。

2.2 躯干部测点(图2)
图2 躯干部和四肢部测点
术语外文名称说明


2.2.1喉结节点larynx point(简称lar)在正中矢状面上,喉结节向前最突出的点2.2.2脐点omphalion(简称om)脐的中心点
2.2.3会阴点perineum point(简称pe)左、右坐骨结节最下点的连线与正中矢状面
的交点
2.2.4乳头点thelion(简称th)乳头的中心点
2.2.5肩峰点acromion(简称a)肩胛骨的肩峰外侧缘上,向外最突出的点
2.2.6髂嵴点iliocristale(简称ic)髂嵴向外最突出的点
2.3 四肢部测点(图2)
2.3.11足后跟点pternion(简称pte)立姿时,足后跟部向后最突出的点
2.3.12趾尖点acropodion(简称ap)立姿时,离足后跟点(pte)最远的足趾的端

注:①在上肢上,因侧和外侧由于运动而变化,所以将桡骨侧称为桡侧。

②在上肢上,将尺骨侧称为尺侧。

③在人体的左、右方向上,将靠近正中矢状面的方向称为侧。

④在下肢上,将胫骨侧称为胫侧。

⑤在下肢上,将腓骨侧称腓侧。

3 测量项目
3.1 头部测量项目(图3)
图3 头部测量项目
术语外文名称说明


3.1.1头最大长maximum head length从眉间点(g)至枕后点(op)的直线距离
3.1.2容貌面长Ⅰphysiognomic facial
从发缘点(tr)至颏下点(gn)的直线距离
lengthⅠ
3.2 立姿测量项目(图4和图5)
图4 立姿测量项目
图5 立姿测量项目
编号术语外文名称说明3.2.1身高stature从头顶点(v)至地面的垂距
注:手握直径为2厘米的测量杆时,测量杆的长轴即为手握轴。

3.3 坐姿测量项目(图6)
图6 坐姿测量项目
编号术语外文名称说明
3.4 手部和足部测量项目(图7)
图7 手部和足部测量项目
编号术语外文名称说明
3.4.1手长hand length从连结桡骨茎突点(sty.r)和尺骨茎突点(sty.u)
的掌侧面连线的中点(此点与腕关节皮肤弯屈纹的
中点大致相应)至中指指尖点(da Ⅲ)的直线距离
从桡侧掌骨点(mr)至尺侧掌骨点(mu)的直线距离3.4.2手宽hand breadth at
metacarpale
3.4.3手握围grip circumference被测者手握一个测量锥,手的尺侧朝向锥尖,由食
指与大姆指所形成的环的围长。

这时,大姆指自由
3.5 体重
注:测量锥为每增高80毫米,半径增加5毫米的锥体(图7)。

附录 A
推荐使用的人体测量术语
(参考件)
以用于人类工效学为目的而选择人体测量的测点及测量项目时,对未被包括在上述标准中的测点和测量项目,推荐采用本附录中的术语。

A.1 测点
A.1.1 头部测点(图
A1)
图A1 头部测点
编号术语外文名称说明
额部两侧颞嵴弧最向的两个对称点
A.1.1.1颞嵴点fronto temporale(简称
ft)
A.1.1.2鼻尖点pronasale(简称prn)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时,鼻尖上向前最突出的

上唇粘膜缘两弧的切线与正中矢状面的交点A.1.1.3上唇中点labrale superius(简称
ls)
A.1.1.4口裂点stomion(简称sto)上、下唇闭合时,口裂的正中点
A.1.2 躯干部测点(图A2)
图A2 躯干部测点
编号术语外文名称说明
A.1.3 四肢部测点(图A2)
A.1.3.5外踝点malleolus fibulae
point(简称mf)
腓骨外踝的下端点
A.2 测量项目
A.2.1 头部测量(图A3)
图A3 头部测量项目
编号术语外文名称说明
A.2.1.1头全高total head height从头顶点(v)至颏下点(gn)的垂距
A.2.1.2头耳高auricular height从头顶点(v)至耳屏点(t)的垂距
A.2.1.3容貌面长Ⅱphysiognomic facial
length
从眉间点(g)至颏下点(gn)的直线距离
A.2.1.4容貌上面长physiognomic superior
facial length
从鼻梁点(se)至口裂点(sto)的直线距离
A.2.1.5形态上面长morphological superior
facial length
从鼻梁点(se)至龈点(pr)的直线距离
bitragion frontal arc A.2.2 立姿测量(图A4、A5、A6)
图A4 立姿测量项目
图A5 立姿测量项目
图A6 立姿测量项目
编号术语外文名称说明
A.2.2.1颏下点高gnathion height从颏下点(gn)至地面的垂距
A.2.2.2胸上点高suprasternal height从胸上点(sst)至地面的垂距A.2.2.3胸中点高mesosternale height从胸中点(mst)至地面的垂距A.2.2.4腰围高waist height从最小腰围处至地面的垂距
A.2.2.5脐高omphalion height从脐点(om)至地面的垂距
A.2.2.6耻骨联合高symphysion height从耻骨联合点(sy)至地面的垂距A.2.2.7颈根高neck root height从颈根外侧点(nr)至地面的垂距
注:正中矢状面与头和躯干表面的交线称为正中线。

A.2.3 坐姿测量(图A7)
图A7 坐姿测量项目
编号术语外文名称说明
从髂嵴点(ic)至椅面的垂距
A.2.3.1坐姿髂嵴点高crista iliaca
height,sitting
从大转子点(tro)至椅面的垂距
A.2.3.2坐姿大转子点高trochanterior
height,sitting
A.2.3.3坐姿肩胛骨下角inferior angulus scapulae 从肩胛骨下角点(ais)至椅面的垂距
A.2.4 手部和足部测量(图A8)
图A8 手部和足部测量项目
编号术语外文名称说明
A.2.4.1手背长back of hand length从连结桡骨茎突点(sty.r)和尺骨茎突点
(sty.u)在背侧面连线的中点至中指指点
(ph Ⅲ)的直线距离
A.2.4.2姆指长finger I length从姆指指尖点(da Ⅰ)至掌指关节的近位①
注:①在四肢上,将靠近四肢附着部位的方向称近位。

②在四肢上,将远离四肢附着部位的方向称远位。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全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部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复旦大学、第二医学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奚振华、吴融酉、夏元敏、方伯渊。

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
UDC 528∶312.08∶001.4,GB 3975-83.
人体测量术语.
Terms of anthropom etry.
国家标准局1983-12-15发布,1984-10-01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