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语文第4部分专题1核心考点突破三复习检测
河北省2018年中考语文第4部分专题3议论文阅读复习检测20171124335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解决“怎样进行证明”的问题。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包括: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举例论证
也叫例证法,就是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举例论证所选事例应具有以下特点:一要真实。真实就是要求必须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而不是胡编乱造的,即使是一些细节性的问题(如时间、地点等)也要仔细推敲,否则会削弱文章的说服力。二要典型。引用事例论证论点,是否能揭示问题的实质。三要新鲜。议论文论点要新颖,所举事例也要新鲜。如果发议论时总是用别人反复用过的事例作论据,比如一谈刻苦学习,就列举陈景润的稿纸,头悬梁、锥刺股等,难免让人觉得陈旧乏味四要充分。充分并不一定是要求多,它主要是指事例要透彻深刻地揭示论点的内涵。必要的时候,适当的多举事例确实能对论点的阐述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了
主要特点
(1)以议论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兼用其他表达方式(最常见的是穿插记叙:用记叙交代议论的背景和对象;以记叙的事实作为论据)。(2)以鲜明的态度表明观点或主张。(3)用充分的材料证明其见解或主张。
论证方式
(1)立论——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2)驳论——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对比论证
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或道理进行比较,以此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运用这种方式使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让人印象深刻,增强说服力。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作者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这一道理。先从反面说“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再从正面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正反对比,使说理全面,增强了说服力。
中考语文-2018届中考语文考点突破复习测试18 最新

七年级上册基础知识考点突破一、知识点归类1.给加点的字注音。
痴.想( chī)凝.成( nínɡ )诱惑.( huò) 屡.次( lǚ) 耸.立( sǒnɡ ) 喧腾.( ténɡ )一瞬.( shùn ) 目眩.( xuàn ) 迂.回(yū )嘲.笑( cháo ) 啜.泣( chuò) 迸.溅( bènɡ )沉淀.( diàn ) 琼.浆( qiónɡ ) 纳罕.( hǎn )嶙峋.( xún ) 枯槐.( huái ) 伫.立( zhù)酒酿.( niànɡ ) 伶.仃( línɡ ) 熄.灭( xī)缀.连( zhuì) 船舶.( bó) 盘虬.( qiú)倔.强( jué) 弧.线( hú) 珍珠链.( liàn )洗濯.( zhuó) 黎.明( lí) 掷.地( zhì)蜕.化( tuì) 抖擞.( sǒu ) 发髻.( jì)镶.上( xiānɡ ) 水藻.( zǎo ) 弥.漫( mí)绫.纱( línɡ ) 化石吟.( yín ) 崩塌.( tā)憔悴.( cuì) 榆.杨( yú) 诅.咒( zǔ)峰峦.( luán ) 冰雹.( báo ) 诀.别( jué)荡漾.( yànɡ ) 吐蕾.( lěi ) 丫杈.( chà)恍.然( huǎnɡ ) 焕.然( huàn ) 羚.羊( línɡ )怦.怦( pēnɡ ) 犄.角( jī) 玷.污( diàn )脊.梁骨( jǐ) 碌.碌( lù) 绽.开( zhàn )2.给多音字注音。
河北省2018年中考语文第4部分专题3核心考点突破二复习检测20171124338

核心考点突破二(2014河北中考)①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寂寞出学问。
②唐玄奘的寂寞成就了西天取经的事业,徐霞客的寂寞成就了旅行天下的壮举,司马迁的寂寞成就了史家绝唱《史记》,曹雪芹的寂寞成就了鸿篇巨制《红楼梦》……寂寞是一首歌,是只有一个人的吟唱;寂寞是一首诗,是来自内心深处的独白。
③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甘于寂寞,潜心读书做学问。
他不喜欢应酬,也反感客人来访,常以生病为由推辞。
他每天呆在书房里做着自己喜欢的事,真可谓“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
④钱钟书声名远播,时常会有世界各地的人慕名造访。
有一位外国女士打电话给他,表示非常喜欢他的文章,想登门拜访。
钱先生听后,赶紧说道:“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那位女士深为钱先生的幽默婉拒所折服,只好作罢。
也许,正是有了这种闭门读书做研究的态度,钱先生才写出了《谈艺录》《管锥编》等不朽的学术巨著。
⑤其实,像钱先生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他们既能洞悉这个社会,又能远离这个社会的喧嚣,专心致志做自己的事情。
⑥“芥川奖”是日本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学奖项。
获奖者有“登龙门”之称——许多作家都因获此奖而名噪一时。
最近一届的“芥川奖”获得者田中慎弥却是个“普通人”,他年纪轻轻,也没有什么高学历,为什么能获得如此级别的文学奖呢?媒体对他的描述可能给出了答案:“田中慎弥没有手机,也不用电脑。
但他却很执著,甚至有些固执,躲在自己的世界里,与寂寞相伴,专心读书和写作。
从他身上,人们看到了日本文学新的希望。
”⑦田中慎弥能够排除外界的干扰,耐得住寂寞,埋头写作,终成正果。
“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
”能坐得了冷板凳......,自然能静得了心,做得了学问。
⑧我们的生活本来可以很平静,只是因为内心浮躁,无法平静,所以常常觉得自己很“忙碌”。
若能守住寂寞,不为外界所干扰,一心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又怎能做不了学问呢?1.选文第⑦段中“坐得了冷板凳”的意思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点拨:回答此题首先根据题干确定答题范围和答题方向。
2018年中考语文 第4部分 专题3 核心考点突破一复习检测

核心考点突破一读网,更要读书(2016河北中考)①这是一个网络时代,读网已经成了很多人的习惯.网络固然给生活带来种种方便与趣味,然而,如果将大量的时间倾注在虚拟空间,内心反而容易浮躁不安,难以沉静。
②与眼花缭乱的社交网络相比,读书不仅能够使人远离纷扰的环境,保持内心的沉静,而且可以使人感受世界,体悟人生,获得启迪.③因此,读网,更要读书。
④一谈起读书,我们总是抱怨太忙没时间,但偏偏又能挤出时间刷微博、看视频。
读网是轻松的,可以一目十行,脑子里过一遍,不一定留下痕迹;读书是深沉的,要用心用脑去理解、体会、感悟。
所以,不是时间不够用,而是我们不愿意把时间用在“费脑子"的事情上.⑤拒绝喧嚣的社交网络,腾出更多的时间读书,是需要勇气的。
去年,“网红”埃森娜在YouTube上发布了最后一条视频《为什么我要放弃社交媒体》,并彻底删除了自己的账号以及27.5万个订阅者。
为什么这么做?埃森娜认为,社交媒体是不真实的,制作出的形象、编辑过的生活,虽然能获得关注,但也丧失了真正的自我.⑥我们生活在这个被屏幕统治的时代,时空被网络割裂,“碎片化”成为生活常态。
诚然,从网络获取信息很重要,彻底逃离网络几乎不可能。
但是,面对网络,我们可以做出有益的选择。
让我们放弃那些八卦消息和无聊视频,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读书吧!1.选文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中心论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及概括能力。
文章第①段论述了提出“读网,更要读书”这一中心论点的背景.根据这一段内容可归纳出本题答案。
答案:这是一个网络时代,读网已经成了很多人的习惯,人们将大量时间倾注在虚拟空间,内心浮躁不安,难以沉静。
(意思对即可)概括中心论点(8年4篇4考)【方法指导】河北近8年所考4篇议论文中,概括中心论点是每年的必考点。
河北省2018年中考语文 第4部分 专题1 核心考点突破二复习检测

核心考点突破二五猖会(2014河北中考改编)①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
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
往往伸着颈子等候多时,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
于是,完了。
②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
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
一是梅姑庙,就是《聊斋志异》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的丈夫的;现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
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
据有考据癖的人说:这就是五通神。
然而也并无确据。
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
其实呢,这也是殊与“礼教”有妨的,——但他们既然是五猖,便也无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别论”了。
③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
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
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
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④“去拿你的书来。
”他慢慢地说。
⑤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
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
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⑥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
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⑦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⑧“给我读熟。
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⑨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⑩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⑪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
河北省2018年中考语文第4部分专题1核心考点突破三复习检测

核心考点突破三寒冷的冬夜(2015河北中考)①那是一个冬日的夜晚,我们几个人从茶店里出来,顿时感到寒气袭人,马上把衣领拉了起来。
还不到十点钟,行人已经很稀少了,路上静悄悄的。
②风稍稍小了些,天却冷得更加厉害了。
路上结成的冰,反射着点点灯光;一踏上去,就可能使人跌倒。
入冬就冻了起来的路,在人的脚下,发出清亮的声音。
③“我们回家去吧。
”④两个同伴向南走了,我们三个人该向北去。
因为还有一段颇远的路程,我们只好叫人力车。
原以为街上是冷静的,可是一声呼唤之后,许多辆车子都朝我们这里赶来。
⑤车夫们争着说:“您到哪儿?我拉您去。
”⑥刚把要去的地名说出,他们就开始讨价,还没有等我们还价,他们自己就一直把价钱少了下去。
⑦“一毛钱。
”⑧“四十枚。
”⑨“三十六枚吧!”⑩“三十枚我送您回去。
”⑪听到这样的价钱,我就说:“三十枚就三十枚,要三辆。
”⑫要价最低的那个车夫,立刻就嚷着是他先讲好了的,另外两个车夫也争着附和,这样说定了。
我走近那个车夫,分明看到那只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
他放下车把,我并没有坐上去。
⑬他说:“请您坐上去吧。
”⑭我没有回答,脚也没有动。
⑮他似乎明白了什么,就对我说:“您放心,保准送您平安到家。
”⑯“我,我倒没有什么,只是你……”⑰“我今年十九岁啦,已经拉了两年半的车。
”⑱显然这是不确实的,他那样子最多也不过十六岁。
⑲“你知道到那里还得爬一座桥,路又不近……”⑳“我常走,您就上车吧。
”B21也许是因为天气寒冷,他的声音有点儿发颤。
在昏暗的灯光下,我看见他的脸是那么瘦小,他的身子是那么单薄,好像还生着病的样子。
B22“我还是换一辆吧!我怕……”B23话还没有说完,就有一辆车跑到我眼前,可是我并没有马上坐上去,我从衣袋内掏出一些钱,给那个失望了的小车夫。
B24“你不用拉我了,这点钱给你。
”B25他坚决地摇着头,俯下身拾起了车把,眼睛里冒着愤怒的光。
B26“你的年纪太小,你不该拉车,太劳苦了会伤害你的身体……”B27“我的年纪一点也不小,家里人说我该养家了。
河北省2018年中考语文第4部分专题2核心考点突破二复习检测

核心考点突破二淘米水的妙用(2010河北中考)①淘米水很不起眼,平时常被白白倒掉。
可是你知道吗?它在生活中却有许多妙用。
②淘米水是天然的去污剂,与一般的工业去污产品相比,淘米水不仅洗净力适中,而且无任何副作用,比如,浅色衣服用淘米水浸泡一下,然后用肥皂洗涤,就会洁净如新;起霉斑的衣服,放入淘米水中浸泡一夜,可退斑洗净。
又如,面对一堆有油污的碗、碟、瓶子时,与洗洁精相比,淘米水是更好的选择。
淘米水经加热后,其淀粉质变性,而变性淀粉具有良好的亲油性和亲水性,所以油污一旦遇到淘米水,就会被淘米水中的淀粉吸附,从而脱离碗碟。
③淘米水是不花钱的化妆品,淘米水里含有淀粉质、维生素、蛋白质,这些营养物质可以对皮肤起到保湿、抗老化、美白的作用。
经常用淘米水洗手、洗脸,皮肤会变得光滑白皙,淘米水还具有护发、亮发的功效。
据说,傣族姑娘的一头秀发就是淘米水的佳作。
傣族姑娘常用糯米的淘米水来护发。
不过,她们用的淘米水要存放半个月或一个月的时间才能使用。
因为淘米水经过沉淀发酵以后,含有非常丰富的B族维生素。
B族维生素可以帮助头发的色素细胞生成黑色的色素颗粒。
所以经常用淘米水洗头,可以营养头发,使头发变得乌黑亮丽。
如果你想保持美好的形象,又不使身体受到任何伤害,还想节省费用,那么淘米水不失为一种首选的化妆品。
④淘米水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淘米水含有一定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别是头一两次淘米水含有钾且呈弱酸性,加入食盐入药后,具有清火、凉血、解毒的功效。
用淘米水加食盐煮开后,外洗或外擦皮肤,对皮肤有比较温和的清洁作用,而且可以保持皮肤表面正常的酸碱度,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防止皮肤瘙痒,等等。
⑤此外,淘米水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质、维生素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用作上等饲料;淘米水中含有氮、磷、钾等微量元素成分,可用作上好的肥料。
⑥淘米水有如此多的妙用,你还会白白倒掉它吗?(选文有改动)【文章结构】1.请将选文所介绍的淘米水的妙用依次填入下面的方框内。
中考语文-2018届中考语文考点突破复习测试17 最新

九年级下册基础知识考点突破一、知识点归类1.给加点的字注音。
嘶.哑( sī)绽.出( zhàn )锦幛.( zhànɡ )径.自( jìnɡ ) 佝偻..( ɡōu lóu ) 泄.漏( xiè)禀.告( bǐnɡ ) 斟.酒( zhēn ) 呓.语( yì)阴霾.( mái ) 汹涌..( qiáo cuì)..( xiōnɡ yǒnɡ ) 憔悴舀.出( yǎo ) 哄.笑( hōnɡ ) 蒲.包( pú)羞怯.( qiè) 芳馨.( xīn ) 贪婪.( lán )祈祷..( xīnɡ sōnɡ ) ..( qídǎo ) 回溯.( sù) 惺忪愧.疚( kuì ) 灰烬.( jìn ) 大抵.( dǐ)侍.候( shì ) 笔墨纸砚.( yàn ) 朔.风( shuò)休憩.( qì) 心魂惊骇.( hài ) 踝.骨( huái )紊.乱( wěn ) 袒.露( tǎn ) 黯.然( àn )打鼾.( hān ) 阔绰.( chuò) 羼.水( chàn )颓唐.( tánɡ ) 门槛.( kǎn ) 骄奢.( shē)枭.鸟( xiāo ) 旋涡..( xuán wō) 虬.须( qiú)怜悯.( mǐn ) 凛.然( lǐn ) 荫.庇( yìn )2.给多音字注音。
夹.袄( jiá) 嚼.碎( jiáo ) 打折.了腿( shé)行.情( hánɡ ) 涨.到十文( zhǎnɡ ) 血.淋淋( xiě)涨.红了脸( zhànɡ )调.解( tiáo )模.样( mú)3.改正词语中的错别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考点突破三寒冷的冬夜(2015河北中考)①那是一个冬日的夜晚,我们几个人从茶店里出来,顿时感到寒气袭人,马上把衣领拉了起来。
还不到十点钟,行人已经很稀少了,路上静悄悄的。
②风稍稍小了些,天却冷得更加厉害了。
路上结成的冰,反射着点点灯光;一踏上去,就可能使人跌倒。
入冬就冻了起来的路,在人的脚下,发出清亮的声音。
③“我们回家去吧。
”④两个同伴向南走了,我们三个人该向北去。
因为还有一段颇远的路程,我们只好叫人力车。
原以为街上是冷静的,可是一声呼唤之后,许多辆车子都朝我们这里赶来。
⑤车夫们争着说:“您到哪儿?我拉您去。
”⑥刚把要去的地名说出,他们就开始讨价,还没有等我们还价,他们自己就一直把价钱少了下去。
⑦“一毛钱。
”⑧“四十枚。
”⑨“三十六枚吧!”⑩“三十枚我送您回去。
”⑪听到这样的价钱,我就说:“三十枚就三十枚,要三辆。
”⑫要价最低的那个车夫,立刻就嚷着是他先讲好了的,另外两个车夫也争着附和,这样说定了。
我走近那个车夫,分明看到那只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
他放下车把,我并没有坐上去。
⑬他说:“请您坐上去吧。
”⑭我没有回答,脚也没有动。
⑮他似乎明白了什么,就对我说:“您放心,保准送您平安到家。
”⑯“我,我倒没有什么,只是你……”⑰“我今年十九岁啦,已经拉了两年半的车。
”⑱显然这是不确实的,他那样子最多也不过十六岁。
⑲“你知道到那里还得爬一座桥,路又不近……”⑳“我常走,您就上车吧。
”B21也许是因为天气寒冷,他的声音有点儿发颤。
在昏暗的灯光下,我看见他的脸是那么瘦小,他的身子是那么单薄,好像还生着病的样子。
B22“我还是换一辆吧!我怕……”B23话还没有说完,就有一辆车跑到我眼前,可是我并没有马上坐上去,我从衣袋内掏出一些钱,给那个失望了的小车夫。
B24“你不用拉我了,这点钱给你。
”B25他坚决地摇着头,俯下身拾起了车把,眼睛里冒着愤怒的光。
B26“你的年纪太小,你不该拉车,太劳苦了会伤害你的身体……”B27“我的年纪一点也不小,家里人说我该养家了。
”B28“拿去这点钱吧。
”B29“凭什么要你的钱?我要靠卖力气赚钱的!”B30说完,他径自掉头走掉了。
跟我同行的两个人的车子早已走了,只有我呆呆地站在那里。
我感到十分孤独,觉得自己好像是生活在一个陌生的世界中。
我一点儿也不懂得别人........小车夫也许是对的,..........,.别人也不懂得我。
难道是我错了吗?B31握着铜元伸在冷空气中的手有一点儿僵住了,我只得缩回去。
我的心也冻结了,在这寒冷的冬夜,在那怨恨的眼光里。
B32我终于坐上了车,一任车夫送我到任何地方去。
1.选文多次写天气的寒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点拨:此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回答时需先找到描写天气寒冷的句子,然后根据环境描写的一般作用,结合具体人物和语境分析。
文章第②段“风稍稍小了些,天却冷得更加厉害了。
路上结成的冰,反射着点点灯光;一踏上去,就可能使人跌倒……”整段都在写天气的冷,为下文人力车夫拉车作铺垫,衬托小车夫谋生的艰难;接着“我”对小车夫的同情和帮助没有得到他的理解,文章倒数第二段“握着铜元伸在冷空气中的手有一点儿僵住了,我只得缩回去。
我的心也冻结了,在这寒冷的冬夜”写出了“我”觉得自己一点也不懂得别人,别人也不懂“我”,“我”觉得十分孤独。
所以寒冷的天气衬托出了“我”内心的孤寂。
答案:①衬托小车夫谋生的艰难;②衬托“我”内心的孤寂。
表达方式及其作用(8年4考)【方法指导】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一般有记叙、描写(2015.18/2013.22/2011.19/2008.21)、抒情、说明和议论。
其中说明、议论和抒情在2009年第21题均涉及。
这5种常见表达方式的特点及作用见第147页“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第7条。
由于河北中考常考描写这一表达方式,下面具体讲解描写的相关知识。
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1)人物描写:包含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其作用是表现人物性格或表现人物的情感态度,尤其是心理活动的描写对人物思想斗争及真实想法的刻画具有重要作用。
(2)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环境是指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时,首先需明确环境描写的6种作用,然后抓住相关景致的总体特征,把它与人物刻画、气氛渲染联系起来,明确景物描写特征,再联系文章的主旨进行理解描写作用的分析,可从三个方面分析:①与人的关系:暗示人物身份、性格、命运;衬托人物形象、心情、精神品格等(河北2015年18题);引出人物/为人物的出场作铺垫(河北2011年19题);为人的活动提供背景。
②与事的关系: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营造某种氛围;象征某种社会现状等(手法);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结构);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结构)。
③与情的关系:渲染/营造某种气氛;以烘托/表现某种情绪(河北2008年21题);为抒发某种情感做铺垫(结构);反衬某种情感(手法)。
另外,河北2013年以补写一段写景文字作为文章结尾的形式考查了环境描写,针对这类题,同学们要做到:①目的明确——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②具体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③抓住特征——写出独具特色的景物。
2.“我还是换一辆吧!我怕……”中省略号省去的内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点拨:此题考查根据人物心理描写补写语句的能力。
回答此题时,首先要了解清楚“我”说这句话之前的心理活动。
文章第⑫~⑲段是写“我”看到拉“我”的车夫是十四五岁身体单薄的孩子时,便不愿坐他的车时的对话。
然后抓住“我”说的话“我还是换一辆吧!我怕……”,回答时抓住“怕”字,体会“怕”的内容,然后结合上下文句子,体会“我”的心理。
“那只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他的身子是那么单薄,好像还生着病的样子……”“你知道到那里去还得爬一座桥,路又不近”“你的年纪太小,你不该拉车,太劳苦了会伤害你的身体”一方面同情小车夫,觉得他年纪太小,太劳苦了会伤害身体。
另一方面当小车夫说“您放心,准保送您平安到家”时,“我”说“我,我倒没有什么”,语气中的迟疑可见“我”担心自己能否平安到家。
答案:示例:我怕你年纪太小,太劳苦了会伤害你的身体;怕你不能送我平安到家。
根据具体情境补写【方法指导】补写,既能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又能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能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完成这类题目,一是要注意答题内容与原文主旨、题干要求的相关性与一致性,也就是说,首先要找到题干所问与原文内容的契合点,再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实际情况,才不至于答非所问,偏离题意;二是要注意想象的合理性。
解答这类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进行:(1)研究补写方向,看是要求写心理、语言、神态,还是写景。
(2)研究文段风格,比如修辞、表达方式、句型句式等要求。
(3)研究上下文相关内容,保证解答正确。
【答题提示】记叙文补写的内容一般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补写结尾等。
这就需要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补写。
人物补写,注意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关系,要切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
景物补写,要调动多种感官,使用带有感情色彩的修饰语,注意贴合主题和意境,另外还要注意与景物描写的作用相结合。
补写结尾,一般补写议论句或抒情句,内容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等。
3.(原创)说说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点拨:此题考查结尾段在文中的作用。
分析结尾段在文中的作用,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内容上,结尾段常用来画龙点睛,深化中心;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题目或前文,使文章结构完整。
本文前面部分记叙了回家路上“我”与小车夫之间产生的误会,最后两段写“我”对这件事的思考。
“我”本是同情小车夫,却被他误解,在小车夫怨恨的眼光里,“我”终于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与尊重的重要性,所以“我”终于坐上了车,一任车夫送我到任何地方去。
最后一段作者含蓄地揭示了全文的中心,结构上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完整。
【答案】内容上含蓄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人与人之间应相互理解与尊重。
结构上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完整。
文段作用(8年1考)【方法指导】题型1:重点段落作用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主要分为:(1)首段的作用:a.如果是环境描写则大多数情况下有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气氛,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等几方面作用。
b.其他内容则可能是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还有的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设置悬念。
(2)过渡段作用:承上启下,引出下文。
在论述问题过程中,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的转换。
(3)结尾段作用:内容上用来点题或深化中心,升华感情;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完整。
(4)其他语段作用:照应上文,引出下文,补充说明等。
题型2:重点句子作用重要句子往往在文章中起关键作用,这些句子要么是贯穿全文的句子,要么是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要么是结构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要么是使用某种修辞的句子。
从句子位置看:(1)在文段开头:结构上——开头常引领下文;内容上——开头常设悬念、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或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奠定文章感情基调、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2)在文段中间: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伏笔);照应。
(3)在文段结尾:结构上——结尾呼应开头,照应上文或总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强化、升华情感;内容上——结尾的议论抒情往往起到点明主旨、深化中心、画龙点睛的作用。
【答题提示】如果句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先弄清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然后根据这种修辞的物生、功能(比喻使意思明白浅显,具体形象;夸张能突出事物特征;拟人使事物生动形象;对比使人物或事物形象、特征突出),揣摩句子的含义。
4.结合选文中加点句子的内容,谈谈你阅读后的感悟。
我一点儿也不懂得别人,别人也不懂得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点拨:此题考查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我”为什么这样说,说明了什么。
“我一点儿也不懂得别人,别人也不懂得我”是针对“我”同情小车夫,不让他拉车并给他钱,却没有换来小车夫的理解和感激;而小车夫把“我”的同情看作是对他的侮辱和施舍,可见理解和尊重多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