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环境教育教案

合集下载

环境教育教案5篇

环境教育教案5篇

环境教育教案5篇环境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现状及其特点,明确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含义,提高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关系的能力。

3.体会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我国的资源国情。

本课的难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

课前准备:教师:收集我国资源国情资料,思考人口、环境、资源问题带来的危害。

学生:查阅资料。

教学设计:一、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地球是孕育世上所有生命的母亲,也是保护这些生命得以成长的本源。

地球蕴藏着一切现代文明,象征着我们最本质的财富。

地球是我们永远不变的期望,是我们世代延续的生机,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要善待地球,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二、教育活动:活动一:世界地球日的来历板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我们共同的家园。

你了解“世界地球日”的来历吗?你了解此刻地球的处境吗?思考举例:1)人们迫于生存毁林开荒,乱采滥伐,破坏植被等。

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损害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

2)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实行计划生育;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4)地球的命运应当无外乎两种:一种是人类的觉醒,爱护地球,共同创造完美家园;一种是任现状恶化下去,最终使人类失去生存的空间。

原因: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板书:2.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既不能做它的奴隶,无所作为;也不能以主人自居,对大自然随心所欲地发号施令。

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

活动二:开动脑筋,描绘明天。

人类的明天将是什么样子呢?悲观主义者描述了世界末日的景象,向全世界敲响了警钟。

人们承认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但是能够通过共同的努力战胜它,寻求新的发展道路。

初中生环境保护教育共8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环境保护教育共8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环境保护教育共8课教案教学设计教案一:《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一、教学目标1.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学习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掌握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学习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

2.环境保护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3.学生小组讨论的材料。

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播放环境保护相关的视频,引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环境保护为什么重要?”2.知识讲解(2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包括环境污染的种类、原因以及对人类的影响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环保的方法和技巧。

3.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一个小组讨论一个具体的环境问题,如垃圾分类、水资源的保护等。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法,并准备汇报。

4.展示和总结(15分钟)每一个小组派代表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并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每一个人的责任。

5.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环境保护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量和回答,以检验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了解了一些环保的方法和技巧。

小组讨论的环节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案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和实践。

初中环境教育教案(精选5篇)

初中环境教育教案(精选5篇)

初中环境教育教案初中环境教育教案(精选5篇)初中环境教育教案1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动植物的作用。

2.使学生知道动植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初步树立保护动植物的思想观念。

3.使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二、教学准备1.挂图或幻灯片──我们常见的一些动植物。

2.挂图或幻灯片──地球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3.关于动植物的录像带。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1.放映关于动物和植物幻灯或录像。

2.谈话:同学们通过观看幻灯片(或录像带),有什么想法和问题?3.学生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己讨论解答。

(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时要给予引导和鼓励。

)4.讲述:我国动植物种类很多,其中大部分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好好地保护它们。

(板书课题:人类的好朋友--动物和植物)(二)学习新课1.人类的朋友——植物(出示一些熟悉的植物的幻灯片)。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的问题观察:这些都是什么植物?它们有哪些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述绿色植物养育了人类,给我们提供吃的、穿的、住的、用的?2.人类的好朋友——动物(出示一些熟悉的动物的幻灯片)。

教师过渡:和植物一样,人类的生活也离不开动物。

你们都知道哪些动物,它们对我们又有什么好处呢?师生共同谈论交流。

3.我们要好好保护我们的这些朋友(出示我们的地球环境日益恶化的幻灯片)。

教师沉重地告诉学生:同学们,看吧。

我们的地球母亲正在遭受这样的破坏:沙暴,洪水,污染??所有这些有一部分是因为我们没有好好保护我们的好朋友--动物和植物引起的。

为此,我们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野生动植物(举例具体是哪些方法),因为保护动植物就是保护自然环境,也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三)巩固1.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我们的一些好朋友,也懂得了要好好保护它们。

2.提问:(1)你知道动植物对于我们人类有哪些作用?(2)我国为野生动植物采取了哪些措施?(3)讨论:假如你遇到了看到有人在乱砍树木或捕杀野生动物,应该怎么办?(四)布置作业出一份"保护环境报"。

环境教育教案(精选10篇)

环境教育教案(精选10篇)

环境教育教案(精选10篇)环境教育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通过认识动物的变化,唤起学生对日益遭受破坏的地球环境的清醒认识,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2、激发学生爱环境的情感,理解“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深刻内涵。

能分辨什么样的行为是保护环境,什么样的行为是破坏环境;3、让学生从自我做起,爱护环境,在生活中能养成环保的习惯,具备环保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唤起学生对日益遭受破坏的地球环境的清醒认识,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了。

这是你发现动物有什么变化?二、学习新课1、学习《生活在线》学生自学课文讨论:你获得什么知识?小结:大雁南飞,队伍成一字形,飞行68—90千米。

2、学习《追根求源》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分小组讨论:动物为什么离开自己的家园?小结:(1)雁南飞(2)逆流而上的鲑鱼(3)白鹭南飞三、环保在行动为动物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园四、总结环境教育教学总结篇二人类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改造者。

人类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运用自己的智慧,通过劳动,不断改造自然,创造新的生存环境。

由于人类的认识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更有些人为了自身的利益,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往往造成对环境的严重破坏和污染。

从人类诞生开始就存在着人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就出现了环境问题,特别是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环境问题也日趋加剧。

因此,加强环境教育的教学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现就这一学期八年级环境教育方面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境知识,归纳整理拓展延伸,形成知识体系,其中:(1)对课本中直接涉及到的环境知识,讲深讲透教好学活,学以致用。

(2)与环境有关的内容,分析其中的联系,使学生善于联想到环境问题,并作适当的延伸补充,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

二、立足课堂,多方位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和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爱心和热爱祖国的情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环境保护教育教案

初中环境保护教育教案

初中环境保护教育教案篇一:七年级环境保护教育教案目录第一课时《情系环保》第二课时《农药带给我们什么》第三课时《化肥带给我们什么》第四课时《吸烟的危害》第五课时第六课时《噪声污染及其危害》《保护臭氧层》第一课时《情系环保》【教学目的】1.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明确环保的重要性,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使他们从身边做起,自学地用行动来保护环境。

【教学过程】一、引入情境1.出示浦江县一些优美的环境照片,并之前提出问题:(1)你看了这组照片后说一说美在哪里,对人类有什么好处?(2)这种环境是自然形成的还是人为形成的,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2.出示浦江县一些脏、乱、差的环境照片。

提出问题:(1)你看了这组照片后说一说不好在哪里?对人类有什么坏处?(2)这种环境是自然形成的还是人为形成的,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情况。

3.小结:刚才同学们对二组环境照片都谈了看法。

总的说,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优美的环境,环境需要人们去保护、改造。

二、明理提高1.你能否说一说破坏环境的因素和造成的后果呢?举例说明。

2.学生谈谈之外,教师说。

1)数万年以前,地球上气候温暖,森林茂密,自然条件非常好,人们沐浴着大自然的恩泽。

近些年,人类不注意保护,乱伐林木,乱开矿产,破坏资源,使地球臭氧层被破坏,人们生活的空气、水、土壤正在遭到严重污染,植物受损害,河里鱼死了,草也不生长。

这就至使我们的生活受到恶劣影响,人类的健康得不到保证。

2)目前,世界上已鉴定的生物物种有150多万种,前几年地球上平均每天至少有一种生物灭绝。

而现在平均每小时消失一种生物。

世界上最大的一只重达900千克的海龟,在威尔士海滩丧命。

3)近几年来,由于内蒙古大沙漠边缘的绿色植物遭破坏,树林被砍伐,沙漠以每年1公里的速度向东南方向推进。

沙尘暴正在向人类示威!这都是我们人类所造成的,那我们同学能不能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生活中的环境污染?3.学生画画,然后展示。

初中保护自然环境教案

初中保护自然环境教案

初中保护自然环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和责任感。

3. 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环境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当前自然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3. 环保法律法规及环保政策4. 个人和集体在保护自然环境中的作用和责任5. 环保行动计划和环保建议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环境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2. 新课导入:介绍自然环境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3. 案例分析:分析当前自然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让学生了解环保的紧迫性。

4. 法律法规:讲解环保法律法规及环保政策,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是法律规定的义务。

5.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如环保志愿者、企业代表、政府官员等,讨论在保护自然环境中的作用和责任。

6. 行动计划: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提出具体的环保行动计划,如节约用水、减少垃圾产生等。

7. 总结和建议:总结课程内容,给出环保建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8.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保护自然环境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践行。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环境的概念、法律法规等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当前自然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 行动计划法:引导学生提出具体的环保行动计划,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行动计划:跟踪学生参与的环保行动计划,评价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树立起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为创建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力量。

初中环境保护教育教案

初中环境保护教育教案

初中环境保护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尤其是污染问题。

3.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二、教学内容1. 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环境、环境保护、环境问题等。

2.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气候变化等。

3. 保护环境的行动: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绿色出行、植树造林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环境污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保护环境的行动和策略。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环境污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

2. 讲解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

3. 分析具体的环境污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4. 引导学生讨论保护环境的行动和策略,让学生明白自己可以做什么。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 长期观察: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环保行动,评估课程对学生的长远影响。

六、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环保设施,如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环境问题的现实。

2. 开展环保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保护环境的经验和行动。

3. 组织环保志愿者活动,如清理社区垃圾、种植树木等,让学生实际行动起来。

七、教学资源1. 环保知识资料:提供相关的环保知识资料,如环保法律法规、环保知识手册等,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2. 环保视频资料:播放环保相关的视频资料,如环保宣传片、环境污染案例视频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环境问题。

3. 环保工具:提供一些环保工具,如垃圾分类桶、节能灯泡等,让学生实际使用,培养环保习惯。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环保竞赛,如环保绘画比赛、环保作文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环保意识。

环境教育课教案(精选8篇(1)

环境教育课教案(精选8篇(1)

环境教育课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环境教育》教材第四章“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详细内容包括:第一节“自然资源概述”,第二节“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第三节“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意义与措施”。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我国自然资源分布特点。

2. 掌握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意义与措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合理利用的意义与措施。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环境恶化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引入本节课主题。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提问:“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地球环境正在恶化,那么作为地球上的居民,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家园呢?”学生活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2. 新课内容讲解教师活动: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我国自然资源分布特点。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3.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活动:以我国某一地区的自然资源利用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意义与措施。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4. 例题讲解教师活动: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及方法。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理解解题过程。

5. 随堂练习教师活动:布置随堂练习,检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练习,相互交流讨论。

学生活动:回顾所学内容,加深理解。

六、板书设计1. 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2. 我国自然资源分布特点3. 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意义与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

(2)分析我国自然资源分布的特点。

(3)举例说明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措施。

2. 答案:(1)自然资源是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

(2)我国自然资源分布特点: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不足;分布不均,东多西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环保教案第一课时环境和环境问题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环境的概念,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

教学过程:一环境及其组成环境是指周围事物的境况。

周围事物是同某项中心事物相对而言的。

我们通常所说的地理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类。

自然环境是由日光、大气、水、岩石、矿物、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共同组成的。

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

二环境的特性1、整体性:即人与地球环境是一个整体,地球的任一部分,都是人类环境的组成部分。

2、有限性: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其空间是有限的。

3、不可逆性;一旦遭到破坏,五法彻底回到原来的状态。

4、持续反应性:环境污染不但影响当代人,而且对子孙后代有着深远影响。

三、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学生活动]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人类与自然环境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对立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建立了生态平衡。

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输入物质与能量;同时,通过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把物质和能量输出给环境。

环境又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作用叫做环境的反馈作用。

四.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1.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出现了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甚至影响人类生存的种种问题,这就叫做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农业阶段,环境质量良好第二阶段——传统农业阶段,环境质量较好第三阶段——近现代工业阶段,工业污染迅速发展,环境质量急剧恶化第四阶段——现代工业时期,环境质量严重恶化3.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由于自然原因形成的环境问题有:(1)火山爆发、山崩、地震、泥石流、海啸、台风、寒潮、水旱等自然灾害(2)某些地区水土中缺少人体需要的某种化学元素,或含有某种不适合人体的元素。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大气对人类的重要性,大气污染产生的原因,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观测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举例说明大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一、大气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恒定气体:氮78%、氧21%、稀有气体0.9% 可变气体:二氧化碳0.03%、尘埃和其它气体0.03%、水蒸气不定气体:自然灾害、人为原因造成的大气污染物及有毒气体二、大气污染产生的原因和危害1.大气污染对人体和健康的伤害。

2.大气污染危害生物的生存和发育。

3.大气污染对物体的腐蚀。

4.大气污染对全球大气环境的影响:(1)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2)酸雨的危害向全世界蔓延(3)“温室效应”的严重恶果空调也给城市加温,太原空气污染列榜首。

三、大气污染的防治1.对工业锅炉进行了治理改造2.创建无黑烟区和烟尘控制区3.开展燃煤脱硫工作和改造燃煤炉为燃油炉4.搬迁和撤消污染严重的工厂。

5.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安装净化装置。

6.1998年12月起全面实施禁用含铅汽油等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水污染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观测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举例说明水资源的重要性。

一、水资源的重要性正常情况下,人体一天需水2500毫升左右。

脱水达到体重的2%就有症状:口干、舌燥。

脱水达到体重的6%就会中毒。

脱水达到体重的15%就会危及生命。

二、水污染及其危害1.水污染对人体的危害2.水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危害3.水污染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三、水污染的防治近几年来,西安市在水污染综合治理方面,主要做了如下的工作:1 疏浚城区河道,2 建设黑河引水工程。

3 整治渭河,4 建设污水污处理工程。

5 建成市区污水干管工程和整治污水排放系统。

6 划定水源卫生保护区范围和建成自来水源保护工程。

8 搬迁和改造重点污染企业。

9 西安市水环境质量有了改善。

目前,许多城市水资源紧张,北京水资源不足400立方米/人。

我国荒漠化每天损失近1.5亿元。

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多亿元,平均每天近1.5亿元。

这是记者在“支持中国履行,联合国防治沙漠化公约》建立伙伴关系筹资国际会议”上了解到的(2001年6月)。

第四课环境问题——噪声污染及其防治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声音和噪声的关系,噪声污染的原因和危害,噪声污染的防治,噪声的利用。

教学方法:实验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做实验:各类声音的分贝值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一、关于声音、噪声、分贝的概念声音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环境因素。

和谐悦耳的声音,对人体健康有益。

那些杂乱无章、对人的听觉神经以强烈刺激的声音,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噪声。

声音强弱是用分贝来表示的,声音越响,分贝越高。

二、噪声污染的原因和危害1.噪声对人体的影响2.噪声对动物的影响3.噪声对建筑物的损害。

三、噪声污染的防治降低噪声源本身的噪声,采用疏通通道、润滑机械、无声液压等技术。

控制传播途径,采用隔音、消音和吸音的技术。

采用个人防护技术。

四、化害为利,利用噪声为人类服务第五课善待地球母亲——植物保护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观察植物生长情况。

一、生物与环境生物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创造者二、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1. 大气污染对植2. 物的危害3. 水污染对植4. 物的危害5. 土壤污染对植6. 物的危害三、保护我们的“朋友”——生物1.建立绿色生物圈保护网1974年,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起,建立了生物圈保护区网。

至今已有90多个国家联合构成全球性的“绿色”网络。

目前,中国有l6个自然保护区加入了这个“绿色”网络。

[小资料]中国加入联合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的自然保护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吉林)、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内蒙古)、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新疆)、盐城自然保护区(江苏)、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湖北)、卧龙自然保护区(四川)、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浙江)、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浙江)、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福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2.建造绿色家园植物孕育了人类的文明,“绿色”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现代大城市最佳的居住环境,要求人均绿地面积达到60平方米。

目前能达到这个水平的只有4座城市:波兰的华沙、澳大利亚的堪培拉、奥地利的维也纳和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因此,地球上城市“绿色家园”的建设任务,还是相当艰巨的。

第六课时人类之友——生物导入:我们知道大自然中的生物可真是丰富多彩!它们千姿百态,无奇不有!幻灯片播放刚才你看的这些生物,它们当中有的很漂亮,有的又非常可爱令人喜欢。

你最喜欢的动物和植物是什么?你为什么喜欢它?学生交流。

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上,是人类的朋友,不仅供人类赏心悦目,还对我们有很多益处,下面就让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下“生物对我们有哪些益处呢?”一、生物对人类的益处幻灯片播放1、这些食品,大家都见过也都吃过吧?好吃吗?这些美食都是谁供给我们的?生物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生物对人类还有何益处?2、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生物和人类之间的什么关系?学生思考教师:可见生物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生物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生物对人类的益处不仅如此,许多的创造发明都是生物给人类的灵感!3、《生物给人类的灵感》仿生技术产品展示。

宇航服根据长颈鹿的血液循环器是制造的等等,学生交流发言。

你知道这些仿生产品的诞生是哪种动物给人类的灵感吗?你还知道哪些仿生技术产品?它们是模仿何种生物设计制作的?看课本体会生物网之间的关系二、七嘴八舌:请你来检举危害生物的行为!1、学生交流人类危害生物的行为实在是太严重了!大体上可以归纳为这几种:幻灯片播放:人类危害生物的行为正是由于人类的这些不良行为,才使生物圈中的许多生物已经灭绝,也有许多已经濒临灭绝!2、幻灯播放展示我国濒临灭绝的珍惜生物:同学们,这几种就是我国濒临灭绝的生物!面对它们的处境,你有何感想?现在请每位同学敞开心扉,畅谈你的感受。

3、学生交流感想刚才同学们在交流时都很动情,也很愤慨,之所以如此动情是因为你们爱生物,是不是?爱它们就要保护它们。

下面让我们共同来探讨如何保护生物!三、护翼天使:保护生物你有何良方?学生演讲发出倡议,展示倡议标志同学们都很有创意,创意也很深刻!很不错!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做生物的护翼天使吧!好了,本节课的内容我们就学到这里。

四、谈感想和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展示自己的感想和收获第七课时蚯蚓与垃圾【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认识蚯蚓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

2.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3.引导学生开展蚯蚓垃圾箱处理垃圾活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对蚯蚓习性的观察,引导学生开展蚯蚓垃圾箱处理垃圾活动。

【教学准备】3─5位同学为一组做一只饲养箱饲养蚯蚓,仔细观察蚯蚓的外形、习性及与生活环境的关系,整理观察记录,准备全班讨论。

【教学过程】一、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中汇报在饲养蚯蚓过程中你有哪些发现?二、阅读下列一篇报道1:美国马里兰州蒙哥马利县环境保护官员Joe Keyser获得国家成就奖主要是表彰他在环境教育方面的创新贡献,他创立的蚯蚓实验是用蚯蚓来示范堆肥的全过程,1996年全区有一万名中小学生参加了这项活动。

学生利用剩饭剩菜、废纸、树叶生产出2.7万千克有机肥供校园使用。

在蚯蚓实验中,学生们把有机废物放入蚯蚓箱中,并放养454克蚯蚓(大约1000条),随着堆肥的进行,蚯蚓数量不断增加,一学年学生每天观察记录每个蚯蚓箱能吃掉22─27千克有机垃圾,产生富有营养的蚓粪,用于学校种植花卉。

自然科学基础教育专家William H.Mddonald评论该实验对学生的吸引力时说:“我们很惊讶有这么多学生对蚯蚓活动感兴趣,特别他们把吃剩的东西放入蚯蚓箱中观察它们如何被转变成不同类型的物质,最终又回归到自然中,整个过程又可以重新起始。

”三、老师提出如下问题,与同学们交流:1.蚯蚓是如何处理易腐有机垃圾的?这些垃圾被转变成了哪些类型的物质?2.蚓粪有哪些用途?3.你是如何领会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含义的?这一过程对环境产生哪些影响?4.你能回答什么是资源利用吗?它对保护环境有什么作用?【课后活动】1.带领学生参观蚯蚓农场,使学生了解生态农业、有机农业、零排放、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2.自己动手做一个蚯蚓堆肥箱,感受一下把“垃圾、废物”转变成有用物质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