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词》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纳兰词》读后感

《纳兰词》读后感

《纳兰词》读后感在阅读完《纳兰词》之后,我深受其感动。

纳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词人,他的作品倾注了他对生活、爱情和人性的独特见解。

通过这些词,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纳兰的情感世界,也感受到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在阅读《纳兰词》后的感悟。

首先,纳兰词以其深沉的感情引人入胜。

他在无法言喻的痛苦中创作了许多伤感的词,这些词充满了对生活的痛苦和绝望的描绘。

例如,在《浣溪沙·烟笼寒水月笼沙》中,他写道:“残月下西楼,斜欹疏帘淡香消。

/金屏人去后,只有残香人不见。

”这种失望和苦闷的情感在他的词作中反复出现,让读者感到深深的共鸣。

其次,纳兰词展现出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

无论是对已逝的爱人还是对现实中的爱情,纳兰表达了他对爱的渴望和挣扎。

在《苏幕遮·燎沉香》中,他写道:“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处寄余哀。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种深情的表达同时又包含了对爱情的无奈和无可奈何,使我深深被其情感所触动。

另外,纳兰词中还融入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表达了对人生的理解和思考。

例如,在《浣溪沙·烟笼寒水月笼沙》中,他以凄美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景色,同时暗示了生活的无常和人生的沧桑。

这种对自然的借喻,使他的词作更具有深意和哲理。

最后,纳兰词中的音乐性和艺术性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词作在语言和音韵上都达到了极致的境地。

每一字、每一句都能让人感受到其中蕴含的音乐之美。

整首词篇章有起有伏,有高潮有回落,犹如一曲动人的乐章。

这种艺术性的表达方式,让纳兰词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闪烁着瑰丽光芒的明珠。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纳兰词》,我对纳兰的才华和情感世界有了更深的了解。

他的词作不仅描绘了他个人的悲欢离合,也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对爱情、自然、生活的思考。

纳兰的词作让我思考人生的意义,感叹人世间的不易。

他的才情和情感都使他的作品深藏于读者的内心,流传至今。

纳兰词读后感(实用8篇)

纳兰词读后感(实用8篇)

纳兰词读后感(实用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演讲致辞、观后感、读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speeches, reflections,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纳兰词读后感(实用8篇)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

纳兰词读后感

纳兰词读后感

纳兰词读后感纳兰词读后感1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斜阳。

” …他可悲但他完美。

他不但是清朝第一个大词人,而且是御前一品带刀侍卫;他出身贵族,父亲权倾朝野,家中宾客如云;他气质高贵,清俊不凡,才思独特誉满京华;他年少得志,身得皇恩,众星捧月如日中天;他高朋满座,以诗会友,肝胆相照危难相扶;他得娶娇妻,琴瑟合欢,人生得意闺阁缱绻。

然而他的妻子命祚不长,如花年月猝然而逝,他也于三十岁而终。

这样的人上天也许只造了一个,他就是留给后人无限悲伤的古之伤心人——纳兰容若。

三百年了,西花园内的海棠,几度花开花谢,渌水亭畔的红莲,依旧年年如霞似绢,可是,纳兰,你的魂魄是否夜夜归来?孤灯西风里,隔着时光的幕布,我试图触摸你的寂寞。

伴斯人独坐,唯有一盏孤灯滴泪到天明。

可为何你深邃忧郁的眼神里,总有着掩饰不尽的哀伤?朱栏翠瓦、雕梁画栋的宰相府邸,锁不住的是一颗轻灵飘逸的心。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出身满族名门的贵胄公子,却看尽了这繁华云烟。

朝夕出入金殿碧宇的紫禁城,御前侍卫的光环,蹉跎了你的青春。

“莫把韶华轻换了,封侯,多少英雄只废丘”,一声长叹,几许失落,是的,纳兰,我听懂了你惆怅的心声。

“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

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

你并非贪慕权位之人,也并不是淡薄如水。

赋大才华者必有大抱负。

就像你在《金缕曲》中所言,“麟阁才教留粉本,大笑拂衣归矣”,寄情于山林野趣是在有了一番大作为之后的隐逸与洒脱,如果失却了此种前提,这个念想就变成了退而求其次的不得已。

空有旷世才华而无所成就,其实比天资平常之人的庸碌人生更可悲哀,那不啻为对自己的最大的扼杀。

至情至性,率真热忱的你,视友谊爱情为生命。

与落拓不羁的汉族文士为伍,为救友人于边塞,求父感皇恩破例释放,是何等重情重义!挚热忠恳地作赋首首《金缕曲》,尽诉浓浓金兰情。

渌水亭畔,听雨轩内,响着雅集联句、诗词唱和的豪迈之音。

纳兰词的读后感

纳兰词的读后感

纳兰词的读后感纳兰词的读后感(精选3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纳兰词的读后感(精选3篇),欢迎大家分享。

纳兰词的读后感1一、怀人篇一人独坐,思绪万千,看《丰乐亭记》,想环滁之山水,而毫无可乐之趣,亦思纳兰,诗词尽显脑海“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思至此,但恐触景思人。

纳兰,一介武将,亦知一位感伤词人,众人喜诗,唯他偏爱诗余,有人尝言“容若小词,直追后主”、又言:“北宋至此仅一人而已”。

纳兰尚重感情,一生痴情,但求得一真爱,而人有悲欢离合,仅三年,纳兰卢氏便撒手人寰,往日欢娱尽现脑海“被酒莫惊春意重,煮书销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更添伤感,终日思妻,常作悼念词,以寄思念。

吾常读纳兰小词,且读且泣,至此,已不能言!二、感伤篇又读纳兰,几多见解,但与尔共享。

吾怨其不知怜取眼前人,及卢氏死后,方知其灵慧大方,常作悼亡词,词中之叙大抵是往日与妻欢娱之景,委婉感伤,使人不忍卒读。

世间之人,常忘却当下,多于已逝之物感慨,或喻人之风流倜傥,或喻情之惆怅,或喻花卉之异香,重忆往事才觉草木之凋零,花不复香矣。

吾敬其长情,终日思妇,茶饭不思,更无心进仕,梦妻复生,一身素衣,素未工诗,而得此佳言,叹妻之学,既醒,才知只梦耳。

其后,偶读江南才女沈婉之词作,倾其兰心蕙质,属其兄顾贞观寻其红颜,即而,两人相视,虽素未谋面,已似相识多年之故交。

纳兰终获其爱,然满汉不通亲之言,将其分隔,纳兰只言:一片伤心画不成。

终以三十一之壮龄与世长辞,闻之伤感,而今吾亲视之已泣不成声。

三、励志篇而今又读纳兰,不叹其长情,不悲其早逝,生命亦长亦短,可悲乎?非也。

且只道其才华洋洋也,岂非尔等可及也。

汝知其为感伤词人,大体闻道: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成圆,夕夕都成缺。

《纳兰词》读后感

《纳兰词》读后感

《纳兰词》读后感《纳兰词》读后感《纳兰词》读后感1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纳兰词》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夜色已浓,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缠绵而落,嵌入大地。

我聆听者富有节奏的雨声,一滴一滴,宛若海浪拍打,却不雄壮,细如蚕丝。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形容得正是这些银针般的细雨。

我捧着一本《纳兰词》。

思绪随着这场秋雨飘入容若构思的那个世界。

在那里,漫天的梨花飞落,天空微蓝,泛着霞光。

树下,人面桃花相映红。

街市纵横交错,热热闹闹,一派和气。

转眼,场景又转换到了金碧辉煌的宫殿。

容若笔下那娇慵动人的宫廷女子,望穿秋泪,却被禁锢在高强下,终是笼中之鸟。

品读纳兰性德的诗词,好似那一地的残烛香。

明月高挂,蓉蓉月色,塞外的词人是多么想念自己的亲人啊!“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没有太多的直白,字里行间却露出浓浓的思乡之情。

词如人生,容若更是把人生汇入到小小的笔尖,从中涌出江河般或壮阔或抒情的词句。

它们早已超越了朝代,至今在这压力巨大的城市,拥有一本意境如此优美的书,在忙碌中品读,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啊!窗外的雨依旧在下着,滴答、滴答。

流入梦境,花枝上晶莹的雨露悬挂。

隔着时空,我似乎闻到了幽幽梅花香。

我在纳兰容若所开创的世界中,在一弯清月梨花下,安然入睡。

《纳兰词》读后感2很多时候想起纳兰容若,眼前总是浮现出一幕,他落寞的身影永远都是背对着世人,衣诀临风,吹起一袭白衣,孤寂而清冷的气质,那来自灵魂的悲伤,深深的灼伤了我的心。

我的容若,如此至情至性的男子,却饱受情爱之痛。

年少爱恋深情如许,却如同泡沫般易碎,成婚后与妻琴瑟和鸣,奈何佳人早逝,卢氏因产后受寒而亡。

而后结识江南女子沈宛抚慰了他满是哀愁的心,然而却因满汉不能通婚,沈宛在身怀有孕的时候被迫离开,久居江南。

所爱之人一个接一个离他而去,无能为力的痛失去挚爱的痛,如何不让他痛不欲生。

《纳兰词》的读后感

《纳兰词》的读后感

《纳兰词》是清代著名诗人纳兰性德的诗词集,其词作以其清新脱俗、婉约柔情的风格而著称于世。

在阅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深感纳兰性德的才情横溢,他的诗词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纳兰性德的词作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著称,他的诗词中常常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幽静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山水之间、花鸟虫鱼都成为了他笔下的精灵,与他共同谱写了一曲曲美妙的乐章。

这种清新脱俗的风格,使得纳兰性德的诗词在当时的文坛上独树一帜,成为了后人传颂的经典之作。

纳兰性德的词作中,婉约柔情的情感表达也是一大特色。

他的诗词中常常流露出对爱情、友情、亲情的感慨和怀念,这些情感真挚而细腻,让人感同身受。

在阅读这些诗词时,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多情的人在他的文字中倾诉着自己的心事,那种婉约柔情的情感表达让人为之动容。

此外,纳兰性德的诗词中还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他的诗词常常以自然景物为载体,通过对山水、花鸟等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在这些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纳兰性德对人生的无常、世事的无常有着深刻的体悟,他以一种超然的态度看待世间的种种纷扰,从而达到了一种心境的宁静。

这种人生哲理的传达,使得纳兰性德的诗词具有了更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纳兰词读后感

纳兰词读后感

纳兰词读后感纳兰词读后感1在佛前,他素淡如莲,却可以度化苍生;在人间,他繁华似锦,却终究不如一株草木。

他,拥有着当时百姓都想要却得不到的生活和荣华富贵,却讨厌极了这种孤独无味的皇室生活。

纳兰容若,清朝数一数二的词人,却被情所困。

他的词大多数是怀念表妹,悼念亡妻卢氏。

他的事情从词中透露出一种朦胧感,好多事都无从所知,仅仅三十一岁的他,拥有着所有人都不曾有过的那种深情,三年的相伴,仿佛是一生,那么深情。

纳兰词,以真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融情入景更为朦胧,不论写情还是写景,总让人无从所知。

他的词风更为独特:清丽婉转,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直指本心。

将自己对妻子的用情之深全部写入诗中,表达自己对故人的思念。

他的词那样的温柔,温柔得入睡春心托付庄生晓梦;他的词是那样的干净,干净到碧海青天映照蜡炬成灰。

我最中意他的其中一首《浣溪沙》抒发人生的惆怅。

冷,在全词中起上下贯穿作用,残雪、画屏、月光的冷衬托出此时的心更冷,“落梅横笛已三更”一位三更难眠的人,在残雪未消的寒风中独自徘徊,忽然听见笛声,令人愁肠百结,不能自己,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有一种被世界抛弃的感觉,最后一句联系上下文,引导读者联想自己的生活。

“人生若只如初见,仿佛,这样重要。

”容若的情深已经想去见最初他们相遇的地方,“可是,此一生,与谁初见,又有什么关系呢”?纳兰容若此生注定是一个多情的.人,三十一岁的他死于寒疾,更有对妻子的思念,对无味的富贵生活的厌恶。

容若的情之深,让我们又爱又恨,爱他的清新脱俗,缠绵雅致;恨他的痴迷多情,轻仇刻骨,好似风流墨客一般。

“当菩提跌入红尘,在某一个光明的拐角会蓦然遇见爱情……”纳兰词读后感2初读纳兰词,不禁感触,这位自小出生于贵族家庭的才子望似得到了众人眼中所有的快乐,但,他真正快乐过几次?纳兰收留若是康熙帝时的一等侍卫,更是清代有名的才子。

他多情而蜜意,风骚自赏,却仅仅活了31年。

【读后感】人生自是有情痴 《纳兰性德词》读后感

【读后感】人生自是有情痴 《纳兰性德词》读后感

【读后感】人生自是有情痴《纳兰性德词》读后感《纳兰性德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通过词人纳兰性德婉转而深情的笔触,展现出了世俗人生中的无奈、苦痛和悲凉。

读完《纳兰性德词》后,我深深地被其中传递出的情感所触动,产生了许多思考和感悟。

我被词人深沉的情感所打动。

纳兰性德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词人,他的词作以细腻、真挚的情感而著称。

他将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对生活、爱情的感悟都融入到词中,以简洁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情感,让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他内心的喜怒哀乐。

读着这些词,我仿佛能够看到纳兰性德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对人生中的遭遇的思考,这种情感强烈而凄美,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

我被词中对生活苦难的描绘所震撼。

纳兰性德生活在一个混乱、腐败的时代,他的词作中经常描绘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们的痛苦,尤其是他个人的生活经历更加让人痛心。

他经历了家族的衰落、流离失所的困境,而他的词中对这种苦难的描绘更是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

他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能够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对人生的思考和反思。

这种对苦难的描绘让我重新审视了生活中的困境和挫折,同时也让我对纳兰性德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我被词人对爱情的追求所感动。

纳兰性德的词作中也常常流露出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

他对爱情的描绘不仅充满了浪漫和激情,更是展现出了他对爱情的坚持和追求。

他通过细腻的语言,表达出对爱人的思念和怀念,对爱情的渴望和向往,让人们对爱情的真实感受到他的炽热与纯真。

我被他对爱情的执着所感动,也被他对爱情的追求所激励,在生活中更加珍惜身边的人,更加坚定对爱情的追求。

我被词作中的艺术之美所感受到。

纳兰性德的词作不仅情感丰富,而且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他运用别出心裁的修辞手法,以简约而精致的词句,勾勒出了一副副美丽的画面。

他的词作中常常出现自然景物、花草鸟兽等描写,这些描写既是对生活的写照,也是对心灵的表达。

我被这种以场景和意境来展示情感的方式所震撼,也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独特之美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兰词》读书笔记一首首小词信手拈来,却能引起读者内心深处巨大的波澜,他就是纳兰性德。

分享了关于《纳兰词》读书笔记,一起来看看吧!《纳兰词》读书笔记(一)夜色已浓,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缠绵而落,嵌入大地。

我聆听者富有节奏的雨声,一滴一滴,宛若海浪拍打,却不雄壮,细如蚕丝。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形容得正是这些银针般的细雨。

我捧着一本《纳兰词》。

思绪随着这场秋雨飘入容若构思的那个世界。

在那里,漫天的梨花飞落,天空微蓝,泛着霞光。

树下,人面桃花相映红。

街市纵横交错,热热闹闹,一派和气。

转眼,场景又转换到了金碧辉煌的宫殿。

容若笔下那娇慵动人的宫廷女子,望穿秋泪,却被禁锢在高强下,终是笼中之鸟。

品读纳兰性德的诗词,好似那一地的残烛香。

明月高挂,蓉蓉月色,塞外的词人是多么想念自己的亲人啊!“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没有太多的直白,字里行间却露出浓浓的思乡之情。

词如人生,容若更是把人生汇入到小小的笔尖,从中涌出江河般或壮阔或抒情的词句。

它们早已超越了朝代,至今在这压力巨大的城市,拥有一本意境如此优美的书,在忙碌中品读,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啊!窗外的雨依旧在下着,滴答、滴答。

流入梦境,花枝上晶莹的雨露悬挂。

隔着时空,我仿佛闻到了幽幽梅花香。

我在纳兰容若所开创的世界中,在一弯清月梨花下,安然入睡。

《纳兰词》读书笔记(二)他一直受皇帝的宠爱,他的父亲又是权倾天下的大学士明珠,他的俊彦性格更从无在官场树敌之事,就连宫中的奴婢也喜欢他,热爱他,开他的玩笑。

但是,他依然疲倦,他卷了,累了,渴望退下来了。

就象天空虽然广阔艳美,但不会被鱼儿所羡。

他要辞官,他要去寻他的红楼,但红楼又在那里,梦又在何方?“今宵便有随风梦,知在红楼第几层”那么,他所思念的到底是一个真实的红楼,还是一处虚拟的红楼。

流芳百世的红楼梦,令人叹息的人生百态。

正如康熙所说的:这就是容若人生的翻版。

他有可遇不可求得的爱情,他有出色的文采武功,他是真正的八旗子弟,他生活无忧,管运通达。

可是,他不快乐,他的心游离在喧闹之外。

最终,他在风华正茂之时,匆匆离开。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纳兰容若;一生一代一双人,争叫两处消魂——纳兰容若(有的感情我们很好理解,但对容若或是以他为代表的古人——为什么一定回爱上自己的表妹呢?呵呵,不解啊。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秋去冬来,夕阳西下,寒鸦空掠,容若一个人站在曾经是他“家“的院子里,想着那个他一而再,再而三错过的女子,甚至,是那个此生注定无缘的女子。

他们的爱情太累,注定了只有在昏鸦飞尽的黄昏,一个人冷冷的站着,不想去管,也不想去想自己就这样站在黄昏里究竟是为了谁?或者说,自己是在爱着谁,还是在恨着谁。

但是,他是真的恨吗?恨他的心上人就这样将他们的梦砸碎在这个曾经的家里吗?不是的,他只是在感叹,感叹命运同他的人生开的这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他所拥有的一切,不是与他的志向相反就是注定了他为了他的出生必须放弃他所爱的一切,包括他的心上人—沈宛,他知道他们的缘分以尽,他只是无法忘怀,因为他太在乎了,一次次的放弃,一次次的无能为力,他已经累了,纵然他集万千宠爱与一身,在这个他不爱的世界里,唯一能带给他快乐的玩偶他都保不住,他还能爱什么呢?他又如何去恨?恨自己,还是恨现实。

他只有站在那,静静的回忆,将之与真实的快乐的江南重合,而后,又让冬日的冷风吹醒自己,或许,最好是能把自己吹到江南,吹到她的身边吧。

这是一个典故,讲的是荀奉十分爱他的妻子,有一回他的妻子在寒冷的冬天发起了高烧,他就把自己全部的衣服脱了,跑去庭院里的冰面上爬着,等自己冷透了又跑回妻子身边用自己的身子贴着她。

但最终他的妻子还是死了。

他也在之后追随爱妻而去。

[荀奉倩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

妇亡,奉倩后少时亦卒。

以是获讥于世。

]—引自《世说新语》《惑溺第三十五·荀粲情深》这是一个很出名的典故,本义是讽刺男人不该这样痴情,但用在容若的词里,就别有一番滋味了,因为容若认为这样的爱虽然不理性,但是却可以表达他的深情,再大的困难也不能阻止的爱你的决心。

我愿意用我生命的所有来珍惜你,爱护你。

在容若的词里,我总是可以看见一个个完整的故事以如此艺术,形象的手法展现在眼前,不得不佩服他的用典手法精湛。

还有就是他真实的情感流露。

这些无一不打动着我继续读他的词。

在这首掉亡词里,他是在思念妻子卢氏,词中句子都透露出他的悲伤。

容若,一个用天真和孤独钓成的孩子,在这个不属于他的世界上,失去了他唯一的玩伴。

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

雨也萧萧。

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

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先来个名词解释:“谢桥”是一种象征:只要桥头站着那位心爱的女子,那座桥便配得上称为“谢桥”!还有就是与心上人相会之地。

这首词读来有一种无奈的凄凉之感,凄凉的彻夜无眠,眼看着灯影变换,渐渐成为了一个消瘦的人影,到后来,越来越凄凉,就越来越无聊,醒着也无聊,醉了也无聊,那干脆就思念一下远方的佳人吧。

可是,对于容若来说,这又是怎样的无眠与无聊呢。

为了什么。

要怎样解决。

难道真的是相思吗。

何人让他相思无眠?难道是在谢桥上遇到的那位佳人,还是他在谢桥上遇到的相会的情侣让他起了相思意,而那位谢娘又让他想起了过往的感情。

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感觉纠缠了他整整一个夜晚,同时,这似乎也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素,一种矛盾的心理,有自责,也许也有自朝吧。

因为自己竟然被这些莫须有的事物所折磨,还偏偏会产生这样无奈的思念,毕竟,这世上自己能思念的人都已经不在了,自己又怎么会这样呢?或许,是陷入了回忆吧,只有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才能想起一些人,一些事,一些刻意被掩埋的感情。

当我们已经在新的生活轨道里渐渐生出了习惯,有时候,也难免在不经意间镜子里照见了从前的影子。

那一刻,我们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恩,如果,我是说如果,我待在一个角落里,你是否会一刻不停的找我?)典故。

今天看了两个关于古代美男子的典故,当然也是容若词里面的啦。

第一个就是“沈郎腰”相传在南朝时,美男子沈约在一次书信中提到自己日渐清瘦腰围瘦损,此事便成为了一个典故,它的习惯用法便成为了沈郎腰或是沈腰。

还有古人对情感的表达甚为婉转啊,比如说前面的约会在谢桥。

现在又把自己思慕的女子遥比天上的仙子,即符合古人的婉转情感,又把全诗的意境拔高了不少。

此比有:玉清宫最后还有个《侧帽词》,我个人比较喜欢这个啊,它的典故就更神奇了。

这是北朝独孤信的典故:独孤信姿容绝代,大为时人所慕,一天他出城打猎,回来的时候不小心被风吹歪了帽子,独孤信要急忙赶在宵禁之前回城,并没有留心到这个小小的细节。

等到第二天,城里却突然出来一件怪事:满城的男子们尽是歪戴帽子的造型,流行就是这样,比风吹得还快。

我觉得这个于现如今的时尚有得一拼,不过如果现在满大街的人都穿成一样,恐怕又有好多人要不习惯了,因为现在的年轻人们都怕撞衫,毕竟和那么多人穿成一样的,时尚就不再是那么经典的时尚了。

《纳兰词》读书笔记(三)初次了解到纳兰其人是在高考前模拟考试的语文阅读中,不知是那篇文章写的太好,还是我多看了一眼,于是心里对那个人生出一丝敬仰,时因高考,未来得及拜读,后因琐事繁多,亦未能静心品读,等到大一的第一学期,路过校园外的书摊,无意间看到一本《纳兰词》,我自认为从那时与它结缘。

我习惯了称他为纳兰,那是很漂亮的两个字,似乎也符合他浊世佳公子的形象,他全名为纳兰性德,字容若,其父明珠,为清朝大学士,在官场上,他是康熙皇帝身前的一等侍卫,常伴康熙出巡。

从他的家境和自身成就来看,他确确实实是一个贵族子弟。

有人说:“词中往往含有贵族的风气”,若是如此,则无论是家贫还是家富,平民或高官,总有一面是可以称得上是贵族的,家境富贵,身份显赫,是贵族;或是精神内心世界丰富,心中自有天下,也可以被称是一个贵族的。

纳兰能够当上一品侍卫,并不全是靠其父的关系,据当时满人入关的情形来看,他精善骑射,自有当一名侍卫的资本,而使人为之惊异的是,一个御前侍卫,怎么会写出如此细腻的词来,读完纳兰所写的词,了解了他短暂却精彩的一生,就会更了解他这个人。

纳兰的词分为两部,《侧帽集》与《饮水集》,后多称为《纳兰词》,纳兰由此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后有王国维评价:“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纳兰之词之所以高妙绝伦,是因为“未染汉人习气”,也就是说他有着满人的质朴天真,又有汉人的文化修养。

“人生若只如初见”,现在很多人都知道这句,同时也被很多人引用,经久不衰。

读完《纳兰词》之后,觉得这句是佳作中的佳句,归根结底,是因为这句堪称是经典佳句,在那么一个瞬间,细心品读者,或是触景生情,或是回忆过去,黯然之色者,大有人在,更甚者潸然泪下。

短短七字,便将过往一笔带过,读者若是有心于读起,往事难免浮现,一幕幕关于过去的画面出现在脑海,因此很多人便把这句认为是忧伤,我却不这样看,它不仅仅是忧伤,好的作品,好的诗句,当哀而不伤,不该是过于忧伤,读者感染了全身是悲伤的气息,让人难过不已,安然的句子可以与人达到共鸣,心境平和,而在安静中又带有一丝忧伤,情由心生,回首往事,只见“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当过往已然成为过往,记忆里的过去成为一场接一场的回忆,经历其中的人,方解其中味。

人生如果是一场旅行,那么旅途的相遇相伴,沿途的风景,还有看风景时的心情,本是浪漫温馨的一幕幕画面,也确实是一场诗意的人生,而人生终究是人生,再诗意的比喻,它也只是人生,当现实冷冰冰的站在人的面前,人们把现在变成昨天,追逐现实已成今天,憧憬未来而成明天,而纳兰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好似一把穿过时间的剑,准确、肃然的打到时间,那一刻是时间与生活、人生无关的短暂瞬间,追溯往事,若时间停在初见那一瞬间,一切美好,滞留在那片刻的永恒,五百次回眸换来的今生擦肩,百年修得的同船共渡,巍巍汤汤的高山流水情,都只是那一刻的初见,百感交集。

佛曰:“刹那永恒”,如此足矣。

因才疏学浅,我记忆中的那些词人,下笔迥异,笔下所述之情也各不相同,细想之,却没有与纳兰相同者,其实我妄图找相同点只是自扰罢了,个人境遇不同,经历不同,文笔又怎会相同?即使形似,而神终不相同。

李煜一代君王,国破家亡,于是成就与词,其词哀伤,满怀愁绪,只因对自身经历的感慨;苏轼一声豪放,因为一梦亡妻,才有凄婉之作《江城子》;陆游忧国忧民,一场“一怀愁绪,几年离索”,而作《钗头凤》,以托深情。

今看古代词人,佳作皆因经历为基本,在加上合适的时机,合适的情景,才造就而成。

没有经历,写出的词就显得浮华,空乏苍白,而没有合适的外界因素,文思、灵感不能达到统一,也不能创作好的作品。

看了纳兰的爱情、友情就不难明白为何一个集富贵权势一身的皇帝近臣,却可以写出清新婉丽的细腻之作,读者读其词,都会或多或少有所感受,继而感慨,词间所含深情、经历,好像发生在身边,感同身受,所以,读完《纳兰词》,把词所引起的那些忧伤、对往事的感慨都去坦然面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