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太网的城市管网供水系统设计

合集下载

基于模糊聚类理论的城市供水管网ANFIS系统设计

基于模糊聚类理论的城市供水管网ANFIS系统设计
刘洪波 ,张宏伟 ,张 刚
(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天津 30 7 ) 0 0 2 摘 要 :利用 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 系统( N I ) 强的结构性知 识表达 能力、 A FS 较 容错 能力 以及 自动提 取模糊规则 的
学习能力, 依据城 市供 水管网的特 点 , 立 了一种 基于模糊 聚 类理 论 的管 网宏观模 型 , 建 即城 市供 水 管网 A FS模 NI 型. 该模型 以管 网测压点及 出厂流量各 负荷值 的峰值 、 低谷和一般作为类别模式进行减法聚类 , 利用 Maa tb工具 箱 l
维普资讯

第4 O卷
第 2期
20 07年 2月

天 津 大 学 学 报 J u n l f i jnU ies y o r a o a i nvri T n t
Vo . 0 No 2 14 . Fb 0 7 e .2 o
基 于模 糊 聚 类 理 论 的城 市 供 水 管 网 A F S系统 设 计 NI
Absr c : A i d o ncp ls p l tr n t r s ma r so i d li e p b s d o u z l se n ta t k n fmu ii a u p y wae ewo k co c pc mo e s s tu a e n fz y cu tr g i
De in o a tv u o— sg fAd p i e Ne r Fuz y I f r nc y t m fM un cp l z n e e e S se o ii a S pl a e t r s d n up y W tr Ne wo ksBa e o Fuz y Cl t rng Th o y z use i e r

基于供水管网监测系统和GIS技术的供水管网系统管理方案研究

基于供水管网监测系统和GIS技术的供水管网系统管理方案研究

基于供水管网监测系统和GIS技术的供水管网系统管理方案研究作者:祁艳萍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年第15期摘要:本文针对水业公司供水管网管理的现状,提出利用GIS和供水管网监测系统集成技术实现供水管网GIS的静态数据和供水管网监测系统的动态数据融合,最大限度提高水业公司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关键词:供水管网GIS系统;供水管网监测系统;供水管网调度管理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一、供水管网GIS系统与供水管网监测系统应用现状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供水管线数量急剧增加,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巨大网络,供水管网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

针对这一问题,大力推进管网信息化建设,建立起供水管网监测系统和供水管网GIS系统成为各个水业公司的解决之道。

这两个系统都比较成熟,构建并非难事,但绝大多数水业公司只是作为单独的软件系统平台使用,相互间数据不共享。

只有充分发挥供水管网监测系统和GIS系统的作用优势互补,才能更好地为水业公司的管网管理提供帮助。

随着管网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如何将GIS静态数据同供水管网监测系统动态数据融合在一起,成为供水管网管理的趋势。

针对维护现状管网资料,GIS系统能将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有机地联系起来,对信息的管理十分方便。

供水管网监测系统能够检测管网中突发事件运行情况的实时数据,但无法对未来突发事件进行预测。

二、供水管网GIS系统与供水管网监测系统概述1 供水管网GIS系统供水管网GIS系统,是利用GIS技术手段,实现管网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和拓扑关系一体化管理的计算机系统,它侧重于对管网静态信息进行查询统计、空间分析等管理,能够为管网系统提供必要的地理数据和图形支持,是提高城市供水行业的管理和信息化水平,高效服务群众,是城市供水行业现代化管理的关键。

2 供水管网监测系统供水管网监测系统的建设,水业公司各相关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城区供水管网监测点的运行工作状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管网压力、流量突变情况,并迅速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实施后可极大的提高供水保证率,实现城区供水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水量需求。

智慧水务的智能供水系统探究

智慧水务的智能供水系统探究

智慧水务的智能供水系统探究在脱贫攻坚的发展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不仅城镇现有的供水系统还需要更智能的水管理系统。

农村地区的水系统也需要连接到更易于管理和规划的更智能的供水系统。

智能供水系统信息化的实现是利用云计算访问大量供水系统数据,利用物联网对智能供水系统进行精准控制,分析供水系统的用水量。

智能供水系统用户,为管理者提供更准确的方向和基础,整个智慧供水系统将利用自身优势,为城乡供水系统带来良好的管理变革。

1智慧水务的智能供水系统概念智慧供水系统采用先进的现代科技手段,对原有供水系统进行更新和补充,利用我国先进的科技成果和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其中“智慧”的概念,与我国当前智慧城市的发展相辅相成,不仅包括原有的供水,还增加了用户用水的一体化方向行为。

分析和管理每个用户的用水行为,以及城乡供水系统,其中很多都包括用水量。

通过智能供水系统有效连接用户所需的用水行为,如设备监控管理、用水业务管理和具体管控,提供更高效的用水管理效率。

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改造了原有低效的供水系统管理模式,免除了管理人员在管控用水方面不必要的重复工作。

在节水方面,智能供水系统也将为国家节水宣传和实施提供节水倡导方向,管理所有用水户的数据实时更新和共享,接入物联网,可为整个智能供水系统提供高速处理预测和实施,提高全国联通性。

构建智能供水系统,实现各地供水管理共享用水信息数据,系统根据准确数据及时调配用水,为用水管理提供新的管理思路和实施方向。

2智慧水务的智能供水系统的重要性对于供水管理企业而言,智能供水系统可以提高企业本地用水管理效率,减轻供水管理企业不必要的负担。

现代“智慧”需要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共享,同时也要求速度和效率,让用水行为可以纳入大数据,让使用供水系统的供水管理公司参与建设智慧城镇。

使他们能够管理城市的用水可能比其他人领先一步,从而提高他们的竞争力,从而能够更好的推动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管理成本方面,使用供水系统的相关企业和单位实际上可以感受到水管理成本的降低,因为在运行管理过程中减少了不必要的成本。

智慧水务管控一体化平台解决方案

智慧水务管控一体化平台解决方案
系统特点
✓ 提供多种形式的管线统计方式, 如分类、数量、长度、道路等
✓ 空间辅助分析,如纵横断面分析、 连通性分析、流向分析等
✓ 提供管网爆管分析、火灾分析功 能,提供辅助决策方案
增压泵站
加压泵站是指提高配水系统中局部地区水压 的构筑物,又称加压站。
监控系统设备系统包括:站级计算机、泵组 现 地 控 制 单 元 ( LC U ) 、 闸 门 现 地 控 制 单 元 (LCU)、局域通讯网、广域通讯网、时钟同步装 置、中文语音报警装置、不间断电源、ONCALL系统等
10 压力监测
展示整个供水管网压力监测点位, 可对任意一个压力监测点位进行分 析
09二次供水
显示所有二次供水监测点位,可对 任意一个二次供水监测点位进行分 析
08应急/加压泵房
显示所有应急泵房,可对任意 一个应急泵房进行分析
01 水厂监测
展示整个水厂生产运行、统计分析 等
02综合管网展示
提示整个供水管网、管线、阀门、 分区、管网监测点信息等
平台主要功能
生产业务数据接入、展示、分析、报 警及综合报表
水厂自动化 压力、流量、水质监测 远传大表 远传户表 无人值守及视频联动
地理信息系统(GIS)功能 管网拓扑、爆管/关阀分析 营收/OA系统整合 分区计量及漏失控制分析
平台主要功能
水厂自动化监控 管网压力/流量监测 大表计量 二次供水监控 视频监控及联动 用户集抄系统及表务管理 与营收系统的数据交互 水质监测 DMA 其它监控 与OA系统的交互
效果
数据综合展示、应用和维护方面,优于常规的子系统整合的解决方案 功能、稳定性、可扩展性方面,达到常规独立子系统的水平 系统维护方面,大大优于常规整合解决方案

基于PLC的变频恒压供水系统的设计

基于PLC的变频恒压供水系统的设计

基于PLC的变频恒压供水系统的设计一、概述供水系统的重要性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供水系统在现代社会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稳定、高效、节能的供水系统已成为满足居民生活需求、保障工业生产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变频恒压供水系统的优势:变频恒压供水系统是指在供水管网中用水量发生变化时,出口压力保持不变的供水方式。

相比传统的水塔、高位水箱、气压罐等供水方式,变频恒压供水系统具有以下优势:高效节能:变频恒压供水系统能根据用水量自动调节水泵转速,节能效果显著,可节能3060。

PLC在变频恒压供水系统中的应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在变频恒压供水系统中的应用,使得系统能够通过微机检测、运算,自动改变水泵转速以保持水压恒定,满足用水需求。

PLC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还简化了系统控制接线,方便了维修和调试。

系统原理:变频恒压供水系统以管网水压(或用户用水流量)为设定参数,通过微机控制变频器的输出频率从而自动调节水泵电机的转速,实现管网水压的闭环调节(PID),使供水系统自动恒稳于设定的压力值。

设备特点:变频恒压供水系统采用可编程控制器,程序灵活多变,精度高,可靠性强,功能多,反映速度快。

系统还配有稳压泵或稳压罐稳压,在用水量小到一定值时,主泵可停止运转,减少水泵电机的机械磨损并且节约电能。

应用前景:变频恒压供水系统作为一种先进的、合理的节能供水系统,在工业、商业和居民生活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不仅能够满足用户对水压和水量的要求,还能够提高供水品质和供水效率,是一种理想的现代化建筑供水设备。

1. 供水系统的重要性和挑战供水系统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一个可靠的供水系统能够确保居民获得充足、安全的饮用水,同时支持城市的工业、农业和其他用水需求。

保障居民健康: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健康。

供水系统需要确保提供的水质符合卫生标准,以减少水源性疾病的传播。

建筑供水系统设计方案

建筑供水系统设计方案

建筑供水系统设计方案一、总体概述建筑供水系统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设计方案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内部供水系统的稳定运行。

在设计建筑供水系统时,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用水需求、供水压力等因素,确保供水系统能够满足建筑物内各个部位的用水要求。

二、用水需求分析首先需要对建筑物的用水需求进行细致的分析,包括日常生活用水、消防用水等方面。

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规模,确定不同部位的用水量以及供水压力要求,为供水系统的设计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三、供水系统设计1. 主供水管道主供水管道是建筑供水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负责将自来水从城市管网引入建筑物内部。

在设计主供水管道时,需要考虑管道的直径、材质、布置方式等因素,以确保供水稳定、流量充足。

2. 分配管道分配管道将自来水从主供水管道引入建筑物内部各个用水点,如浴室、厨房等。

在设计分配管道时,需要合理布置管道走向、设置支管等,以确保水流平稳、用水方便。

3. 水质处理设备为确保建筑供水系统供水水质符合卫生标准,常常需要设置水质处理设备,如过滤器、消毒器等。

在设计水质处理设备时,需要考虑设备的处理效率、维护成本等因素。

4. 循环水系统对于一些大型建筑物,可以考虑设计循环水系统,通过回收和重复利用废水,既节约资源又减少污染。

循环水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水质净化、管道布置等问题。

四、供水系统安全考虑在设计建筑供水系统时,安全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需要考虑消防水源设置、供水稳定性、防水防漏措施等方面,确保建筑物内部的供水系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常工作。

五、供水系统运行与维护建筑供水系统的运行与维护对系统的长期稳定性至关重要。

需要定期检查管道、阀门等设备的工作状态,并进行维护保养。

同时,建立完善的维修保养记录,对系统进行有效管理。

六、结语建筑供水系统的设计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物的需求、供水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等因素,确保系统能够高效、稳定地运行。

通过精心设计和科学管理,建筑供水系统将为建筑物的正常使用提供可靠保障。

《城市供水系统》课件

《城市供水系统》课件
详细描述
过滤是城市供水处理工艺中的关键环节,通过滤料层(如石英砂、活性炭等)截留水中的悬浮物、微生物和其他 杂质,进一步降低浊度和提高水质。过滤能够确保供水清洁、无害。
消毒
总结词
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确保供水安全。
详细描述
消毒是为了消除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保障供水安全而进行的处理过程。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氯消毒、 臭氧消毒和紫外线消毒等。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杀灭细菌、病毒和其他有害微生物,确保供水不会引 发疾病传播。
保持管网压力稳定等。
管网的布局与设计
总结词
布局与设计
VS
详细描述
管网的布局与设计是城市供水系统的重要 组成部分,其目标是确保供水安全、可靠 、经济。在布局与设计时,需要考虑水源 、用户分布、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多种 因素,以确保管网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同时避免出现供水不足、水压不稳等问题 。
输配水的管理与维护
水厂的运营与管理
01
02
03
04
水厂水质管理
确保水厂供应的水质符合国家 卫生标准,定期进行水质检测 和化验,及时处理水质问题。
设备维护与更新
定期对水厂设备进行检查、维 修和保养,及时更新老旧设备
,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生产调度
根据用水需求进行生产调度, 合理安排制水、送水计划,确
保供水稳定。
能源管理
优化水厂能源消耗,推广节能 技术和设备,降低生产成本。
总结词
管理与维护
详细描述
输配水的管理与维护是保障城市供水系统正 常运行的重要环节。管理和维护工作包括定 期巡检、设备维修、水质监测、应急抢修等 。此外,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技术 规范,提高管网的管理水平,确保供水安全 。同时,应加强水质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

2022年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专业知识考试(上)》真题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2022年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专业知识考试(上)》真题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2022年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专业知识考试(上)》真题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1.关于给水系统供水方式选择的以下说法那一项正确?()A.水源、厂站位置,以及输配水管线走向等,应根据相关专项规划要求,结合城镇现状确定B.当人口密度较大且经济不够发达的地区,应采用区域供水C.用户对管网水压的要求是采用分压供水的唯一依据D.在统一给水系统中,必须采用同一水源〖答案〗:A〖解析〗A正确,见22版给水P10,“水源选择、净水厂位置和输配水管线路的布置与城镇规划的要求密切相关,因此在设计时应根据规划的要求,结合城市现状加以确定”。

B错误,见22版给水P2,“区域供水系统具有保证水质水量和集中管理的优势,适用于经济建设比较发达、城镇分布比较集中、供水水源、条件受到限制的地区”。

C错误,见22版给水P2,“当在城市的供水范围内有显暂的区域性地形高差时,可以采用特殊设计的输配水系统把水分别供给不同地形高程的用户”。

D错误,见22版给水P2,可以采用同一水源也可以采用不同水源,该系统强调“采用同一个供水系统、以相同的水质供给用水区域内所有用户的各种用水”。

2.关于工业用水给水系统的以下表述,哪一项正确?()A.工业用水水质标准低于生活用水水质标准B.工业用水应设置独立的给水系统C.在独立的工业用水给水系统中,用水显的时变化系数恒定为1D.在大型工业企业给水系统中,不仅包括不同车间的生产用水,而且还包括一部分职工生活用水〖答案〗:D〖解析〗A错误,见22版给水P9,“工业生产用水水质的标准并不一定总是比生活用水水质低”,如电子工业、食品酿造业、药品制造业和电力工业等,在许多水质指标的要求上要比生活用水的相应标准高得多。

B错误,见22版给水P5-6,“在城市给水中,工业用水量往往占较大的比例。

当用水量较大的工业企业相对集中,并且有合适水源可以利用时,经技术比较和经济分析后,可独立设置工业用水给水系统”,题干中“应”不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以太网城市管网供水系统的设计
0.引言:
城市的供水质量深刻的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起居。

因此供水系统的先进设计与操作显得尤其重要。

但是传统供水系统存在种种弊端。

因此据此设计出基于以太网基础的城市管网供水系统,以太网作为一种新兴成熟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界生产中。

它的价格实惠经济、通讯快。

在经过和控制系统有机结合下,该供水系统可以实现变频恒压供水,水泵自动的切换工频与变频工作模式。

还具有现场控制结合远程自动控制的功能。

1.基于以太网的工作原理
所谓的以太网,大体就是一种公认的网络标准。

它在当今的时代已经有了一定程度成熟的应用,很广泛的应用在各个企业的管理控制中,成本低、交流速度快是它的特点。

在以太网上,可以很方便快捷的传送各类数据,还可以同时传送视频、音频和相关文件。

因此它可以作为一个枢纽,将系统的监控部分和系统的检测部分有机快速的结合起来。

形成实时的联系关系,从而达到很好的控制效果。

可以预想的是,当工厂的自动化生产控制系统和人们的办公系统采用同样的以太网协议时。

它们之间的关系将变得非常密切,管理时所用的信息系统和工厂控制时所用的网络将实现有机结合。

由此通过信息的高速自由传输,从远距离控制工业生产现场的一举一动变得理所当然。

自此也诞生了传统手工控制方法无法比拟的远程控制。

相比之下,通过以太网的远程控制具有控制距离长、控制中所花费的成本低、并且控制工作简单容易实行的特点。

2.系统主要结构
供水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结构图
(1)地下清水池水厂加工后的水通过进水管的水都是输送到清水池里。

在池中装有检测水面高度以及池水温度的仪器
(2)水泵机组清水池里面的水通过出水管和水泵相连。

为了应付各种用水量的局面,设有4台抽水泵。

关于水泵设有压力检测、流量检测以及水泵的工作电流、工作电压检测。

和四台水泵相连的是城市的用水用户及控制系统
(3)以太网相关联的网络系统
在本系统里面,采取的是西门plc和变频器以组成以太网。

各个工作站、控制站之间通过plc和internet进行联系和交换数据。

在中心控制站可以很清晰的看到系统中工作元件处于什么状态及其运行情况。

3.系统以太网结构
由上面的图可以看出的是,本系统的以太网结构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两个,一是在现场控制的部分简称现场控制层和供水的车间监控室。

3.1现场控制
该部分处于系统的下端部分。

通过一条profibus-dp总线使工作主站的plc、远程的输入/输出plc和变频器建立起相互连接的关系网络。

在现场的控制处,具有测量清水池水位、出水管管壁压力、以及输出的用水量大小的检测仪器,与此同时电动机的工作电流工作电压也会被记录再案。

经过信号的传送全部送至工作主站的plc处进行模拟分析,转化后。

由主站的plc进行编程运算,处理后的相关结论会继续通过信号传送传给远程的输入/输出plc和变频器。

经过信号的作用挂,系统将自动起动外设备,自动的调节清水池的液面高度,水管的压力大小以及工作的水泵台数。

实现了无人监控下的自动动作。

进而完成了通过plc采集工作现场的工作信号和实现各个设备之间的联系功能。

3.2车间控制
车间控制件部分包含于以太网络中,如图所示包括了工作站及wincc、通讯处理。

通讯处理器的起到的作用是将主站的plc数据采集部分实时采集的数据送到wincc.由此一来可以建立起上位机和plc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们之间可以完成相互通讯的功能。

在工作运行时候,工作人员和工作机器的实时状态时可以被wincc服务系统所监控和发布的。

基于以太网络的存在,其所记录的动态数据可以通过以太网络和中心控制站、值班临控站以及泵房工作站进行互换交流。

如此以来的的效果也很明显。

对于系统的工作数据记录和处理,当系统发生故障时候的及时报警。

得以实现对系统的车间部分的监控,其完成时通过上位机而进行的。

同时,wincc服务器还可以连接modern internet,通过快速远距离的信息传递,对系统进行传统控制系统难以实现的远程控制。

4.供水管网的硬件连接
供水管网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水管的流量和水管压力问题。

在传统供水系统时,由于设备限制,关于减小水管压力和流量往往只是人为地增减工作中的水泵台数,此等技术自然大受限制。

在本系统中,经过压力和液面测量后的信号、数据传至可控plc,然后plc开始控制水泵的变频启动。

当用户管网所需水量小时,往往只是对一台水泵进行变频启动。

待水管的压力满足要求时,即停止启动,保持水管恒压。

反之碰到系统用水高峰期时,当一台水泵启动达到工频时仍然不满足要求。

将对该台水泵投入工频运行。

接下来重复开始的启动步骤使下一台水泵启动,直到达到当前用水量下所需压力为止。

如图2所示,系统一般在供水管网侧装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可以感受水管的压力并将压力信号进行电平转化,使之成为plc可以接受的输入量,然后plc 进行分析处理之后又对水泵进行调节。

这是一个闭环控制系统,可以随时调节水泵的压力。

做到了真正的恒压。

同时供水侧同样装有流量计,测试的是水流量的大小。

同和压力一样在系统设有负反馈装置通过流量的变化,控制送水的节奏。

如此一来,该新型供水系统得以自动有条不紊,又不失效率的进行下去。

图2 供水管网图
5.结论
基于以太网下的城市管网供水系统很好的解决了传统控制方式的落后局面。

通过该系统的以太网技术,可以实现无人看守的恒压变频自动供水,并且相当直观,方便快捷。

用地下清水池取代了传统的高位水塔,更是极大地减少了投资成本,减少了污染,大大的提高了供水系统的先进性,极大地减少了劳动力资源,具有非常好的经济性和可操作性。

另外一方面也降低了系统的造价和维修费用,使整个供水系统的使用寿命延长。

给城市居民用水提供了保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新,宋寅卯.远程分布式测控装置在铁路供水系统的应用.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3,(1):32
2.黄立培, 等. 变频器应用技术及电机调速[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
3.罗德俊城市供水系统几个新技术的应用及发展[M].建筑电气,2007 (5 ) :22-24
4.史进. 排水泵并联运行模式及PLC 控制[J]. 重庆: 电工技术,2006(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