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合集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英语OBE教学模式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英语OBE教学模式研究

而实现改善教学方法、过程和工具,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工 科大学英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英语教学的核心部分,其 教学质量直接决定大学英语教学的整体教学质量。以OBE 理念审视当前的工科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以下6个“没有改 变”。
(1)以课堂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没有改变。韩愈说: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名言指出了教师的 职责,也是教学的目标。实现该教学目标有许多方法,在信 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基于“互联网+”的大学英语教学 条 件已基 本成 熟,然而时至今日,课 堂 讲 授一直 是大学 英 语教学的主要方式,不足以支撑实施OBE教学理念。
摘 要:在新工科和“金课”建设背景下,以OBE理念审视当前的工科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和应用需求,提出当前工科大学英
语教学“6个没有改变”的问题。基于OBE理念,提出在目标层实现学习成果产出与应用、在方法层践行新型教学理论与模
式、在工具层构建“线上线下”协同教学课堂的三层教学结构。在三层教学结构的基础上,设计基于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
1 以OBE理念审视工科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OBE理念以预期成果为目标牵引驱动教学方法、过程
和工具的具体实施。其核心可以概括为4个步骤:学习产出 定义、学习产出实现、学习产出评 估和学习产出应 用[3- 4]。 OBE采用学习成果产出作为衡量教学活动质量的唯一的、 明确的指标,是评价教学是否达到学习者学习目标的“黑盒 (Black-box)”测试法。OBE采用回溯方式进行教学设计,通 过不断迭代优化教学过程追求学习成果产出的最大化,进
(2)以试卷考试为中心的阶段性评价方式没有改变。 目前 我国 工 科大 学 英 语 一 般 学习两 个 学 年,考 试 的 形式 一般为笔试、闭卷,试题类型一般有听力、阅读和作文。以 OBE理念来看,目前大学工科英语教学将通过期末考试定 义为学习产出形式,这无法完全达到大学工科英语的教学 目标。

“新工科”背景下工科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工科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工科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探索——以新疆理工学院为例张震张芳(新疆理工学院新疆阿克苏843000)摘要:“新工科”背景下,深化工科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当前工科院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

该文以新疆理工学院为例,分析当前工科课程教学存在的四类问题,探讨改进工科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环节、重构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这5种改革实践措施,并对改革预期成果进行了展望,期望通过改革与实践,培养出专业知识储备丰富、工程实践能力突出、专业视野及创新思维宽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新工科改革创新型人才实践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2)03(a)-0173-04Exploration on Teaching Content Reform of Engineering Cours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New Engineering"—Taking Xin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ZHANG Zhen ZHANG Fang(Xin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Aksu,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843000China)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new engineering",it has become the theme of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 engineering colleges to deepening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engineering course teaching content and cultivating high quality and innovative talents.Taking Xin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our kinds of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engineering course teaching.It discusses five reform practical measures,such as improving engineering teaching mode,optimizing teaching links,reconstructing cur‐riculum system,optimizing talent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mode and strengthening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looks forward to the expected results of the reform.It is expected that through reform and practice,senior ap‐plied talents with rich professional knowledge reserve,outstanding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broad professional vision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will be cultivated.Key Words: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Reform;Innovative talents;Practice开展“新工科”建设是教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好高等教育“奋进之笔”,打好提升质量、推进公平、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攻坚战的重要举措[1]。

工科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工科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中国电 力教育孽
面 西
工科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施 永 红
摘 要 :为了 高工科院校学生在专业领域中英语的实际交流能力,开展 了 提 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针对工科院校专业英语 的 特点和 学生的特点,进行了 对比教学法、听说训练法、写作训练法、语言交流训练法的教学实践,取得 了 较好的效果。
二 、工科 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 针对工科院校专业英语 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 ,在几年的专
表现。在课程 学习上,喜欢探究原理与推论,怯于记忆 与归纳; 业英语教 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 了如下一些教学方 法
外语学 习方面存在 的问题 :只求 看得懂,不求 写得 出,听起来 改革的探索:
此 ,工科院校专业英语教学应 以实践训练为主,让 学生学会在 熟悉专业英语 的常用表达 方式,具有专业 内容 方面的英语写作
专业领域中用英语去进行有实际意义的交流。

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能顺畅地进行 专业论文的中英 互译。 目前国内专业英语 教学 大多采用的是 “ 语法 一翻译”教学

就 工科 院校专业英语 教学 而言,应针对工科大学生的人 文 的学 习特点,寻 找具 有针对 性 的教学 模 式和相应 的教 学方 法,
特点、工科专业英语的特点及工科文化交流的特点,采用不 同的 才 能 提高 工 科 院 校 学 生专 业英 语 的 实 际应 用 能力 。 教学模式去开展专业英语教学。 工科院校学生的人文特点 :学生长于 逻辑 思维,疏于发散
职业或学科相关 的英语,是根 据学习者的特定 目的和需要而开 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达不到交流信息的 目的。在这种教学过 程 设的英语 课程,主要 帮助学生逐 步具备 以英语为媒 体进行某专 中, 缺少双 向交流的机会,常常是教师 独立地讲 , 学生被动地听, 业学科交流的能力。 …因此 ,专业英语教学要结合专业和语言的 教学手段单一,教 材内容 枯燥,课堂气氛沉 闷,因此使专业 英 特点,运用与普通英语 不同的教学法 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达 到 语课程 成为学生认为意义不大、兴趣不高的课程。 口 教学 目的。 总之,只有在教学 中结合工科专业英语 的特点及工科学生

浅议“新工科”背景下的教材建设与改革

浅议“新工科”背景下的教材建设与改革

228浅议“新工科”背景下的教材建设与改革宋亚卿(山东大学出版社,山东 济南 250100)摘 要:自2017年以来,围绕“新工科”建设的一系列教材建设和改革活动都在有条不紊地开展。

本文探究“新工科”背景下教材建设的原则、基本特色,从3个角度深入分析具体的改革策略,以期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提供些许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新工科”;教材建设;教材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6-0228-01为深入贯彻国家“新工科”建设的相关指示、要求,教育出版行业正在积极探索、立足当下、瞄准未来。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教育出版行业的从业者究竟应该秉承怎样的原则、按照怎样的要求建设和改革“新工科”相关教材,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新工科”背景下教材建设的基本原则作为教育行为的重要辅助工具,在任何一个教育阶段,教材的建设和出版都应服务于教学、满足教学需求。

因此“新工科”背景下的教材建设必须符合“新工科”这一全新教学理念的诉求。

(一)修订再版现有优秀教材虽然“新工科”涉及很多新兴的产业,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教材资源的彻底摒弃,相反很多优秀的教材是一代代作者和出版方心血的积累,是反复验证、经验总结的精华所在。

在“新工科”背景下,可以通过修订再版,使这些优秀的教材更适应国家“新工科”建设的宏伟浪潮,使这些优秀的教材重新焕发生命力。

具体的修订再版的内容主要包括适应国家战略及国际竞争格局的新知识、课程结构及体系调整等。

[1](二)对特色教材的开发在国家“新工科”建设行动的指导下,会有越来越多的工程师、研究人员、行业专家投身到这场伟大的教育改革中来。

而在围绕、配合其所开启的教材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相关出版机构应加大对特色教材的开发力度,以专业出版人的视角,指导新教材的开发,使更多“新工科”领域的专业人士通过和专业出版人士的合作,编写出更多适应“新工科”的创新型教材。

就内容而言,主要包括以交叉、融合等为主要导向的学科教材、以国际化视野和本土化需求为导向的教材两大板块。

“新文科”背景下的高校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创新研究

“新文科”背景下的高校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创新研究

高教研究 HigherEducationResearch94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新文科”背景下的高校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创新研究文/李金祯摘要:“新文科”是时代的产物,代表一种融合趋势,为我国高校大学外语教学改革提出了新任务。

目前,以英语为主导的大学外语教学基本涵盖了全国所有高校,但其教学理念、方法等明显滞后。

本文从新时代高校学科建设角度,论述了大学外语教学如何有效地与非外语专业教学相融合,更好地服务于非外语专业教学;从语种设置、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探究了“新文科”背景下的大学外语教学改革与创新课题。

关键词:新文科;大学外语;创新实践1 新文科“新文科”概念首先由美国希拉姆学院提出,2017年10月开始,学院对培养方案进行全面修订,对29个专业进行重组,把新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传统文科专业课程中,为学生提供创造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条件。

我国“新文科”概念始于2018年10月国家启动的“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要求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以提高高校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新文科”是时代的产物,代表一种融合趋势,为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创新提出了新任务。

大学外语教学应该充分挖掘外语语言的应用功能,为学生专业学习提供行外语服务。

2 大学外语教学现状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大学外语教学积累了丰富经验,培养了大批外语人才,为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目前,我国以大学英语为主导的大学外语教学涵盖了全国所有高校。

多数高校大学外语课程基本传承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一刀切”特点突出,侧重学习语言知识;课程设置单一,全校各专业使用相同外语教材;教师多拥有外语专业背景而缺乏其它专业背景,等。

这种模式缺乏活力和动力,必须改革创新才能与时俱进,才能满足“新文科”背景下的高校学科建设需求。

3 大学外语教学创新与实践3.1 语种设置目前,我国高校大学外语课程主要开设大学英语,少数高校同时开设日语、俄语和法语等小语种课程。

民办工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研究与探索

民办工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研究与探索

民办工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研究与探索一、课程思政的内涵“课程思政”是高等院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关于教育的重要指示为指导方针的重点教育改革方向。

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出更高质量的人才。

我们的教育改革以课程思政改革为具体方向,切实根据教学需求有针对性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落实本科教育中公共基础课程的学科标准,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课程思政”改革的效果如何,最终必须以学生的获得感为检验标准。

课程改革中,我们坚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不断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和效果。

二、民办工科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方向民办工科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以“积极探索”,“创新突破”,“着眼应用”为改革路径。

通过与课本内容主题的联系和对思政内容的挖掘与提炼来将课程与思政教育进行深度融合。

课程中的思政教育不能生搬硬套,照本宣科,而应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开展与实施。

这要求授课教师能够对教学内容和科目范畴内的思政点进行科学的联系和相互融入,同时也要求在课程实施上,可以依托突破传统的创新型授课模式和教学设计满足课程思政的有效实现。

结合育人目标,我们既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课程知识、习得语言技能,同时又要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宪法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认知能力的课程,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打造有特色的公共基础类课程,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乐趣、健全人格、锤炼意志,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造创新活力。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探索教学设计方面,从创新理念出发,我们通过知识本质的“挖掘”,思政元素的“凝练”和外延化的“加工”过程来丰富我们的课程思政教学。

教学设计上切忌照本宣科,循规蹈矩实施教学。

知识本质的“挖掘”要求教师能有充分且熟练地掌握教学知识内容中能够体现思政教学意义的契合融入点,并通过自身对于思政元素的理解与认知,进行素质,精神,情感,能力等方面的提炼与归纳。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学术英语课程改革探究——以山东大学澳国立联合理学院为例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学术英语课程改革探究——以山东大学澳国立联合理学院为例

ENGLISH ON CAMPUS2023年32期总第680期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学术英语课程改革探究——以山东大学澳国立联合理学院为例摘 要:本文以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山东大学澳国立联合理学院的学术英语课程建设为例,从国内中外合作办学学术英语课程的总体建设现状、学院学术英语课程建设路径和改革优化路径三个层面进行分析,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和改革教学内容,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开设学术技能工作坊课程,开设“Coffee Time”第二课堂,建立“Tutorial”课后辅导制,完成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将学术元素和语言元素进行有效融合,实施“三位一体”发展策略。

关键词:新文科;学术英语;学科交叉融合;三位一体作者简介:周均霞(1985.12-),女,山东威海人,山东大学澳国立联合理学院,AEMG Academy,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教育、教育领导力;邹佳琳(1992.03-),女,山东威海人,山东大学澳国立联合理学院,AEMG Academy,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教育、教育领导力;李素雅(1992.05-),女,山东威海人,山东大学澳国立联合理学院,AEMG Academy,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学、人类营养学、运动健康;李丹(1990.05-),女,山东威海人,山东大学澳国立联合理学院,AEMG Academy,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学、国际教育。

在新工科教改的浪潮之后,新文科教改也应运而生。

新文科是基于现有传统文科的基础进行学科中各专业课程重组,形成文理交叉,让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

对于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术英语课程而言,除新文科教改要求之外,还要结合中外合作办学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培养出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且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基于现实需求,本文基于新文科建设背景,从课程建设路径、改革创新路径和成果跟踪等三个层面对山东大学澳国立联合理学院的学术英语课程建设路径进行深层思考。

大学学院教研活动主题(3篇)

大学学院教研活动主题(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我国高等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我国教育部提出了“新工科”建设理念,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工程人才。

在此背景下,大学学院教研活动应紧密围绕“新工科”建设,探索跨学科融合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二、活动背景1. 新工科建设的时代背景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步伐加快,对高素质工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应对这一挑战,教育部提出了“新工科”建设,旨在推动工程教育改革,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2. 跨学科融合的重要性随着学科交叉融合的不断深入,跨学科研究已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跨学科融合有助于打破学科壁垒,促进知识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在“新工科”背景下,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构建跨学科融合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三、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新工科”建设的认识,明确跨学科融合与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2. 探索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 促进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4.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四、活动内容1. 主题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主题讲座,介绍“新工科”建设的背景、意义、目标和实施路径,以及跨学科融合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

2. 跨学科研讨组织教师开展跨学科研讨活动,围绕某一具体问题或项目,探讨跨学科融合的教学、科研和实践方法,促进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

3. 教学观摩与交流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学案例,交流教学经验,探讨如何将跨学科理念融入课程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4. 科研项目合作鼓励教师参与跨学科科研项目,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作者:谢维珏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第21期摘要:新工科建设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大学英语作为基础课程,要抓住发展的机遇,积极变革。

本文针对新工科建设要求,分析了当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专业学科建设、知识体系变化和学生学习状态等挑战,提出了根据产业需求调整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引进CDIO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选编合适教材,完善师资力量等改革措施。

积极探索新工科建设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措施,不断积累经验。

关键词:新工科;CDIO教学模式;大学英语;专业英语中图分类号:G642.0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1-0116-03一、新工科改革高等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联系、相互支撑,而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主动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发展新兴前沿学科专业,是推动国家和区域人力资本结构转变、实现从传统经济向新经济转变的核心要素。

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国家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和“一带一路”等重大倡议,我国开展了新工科的建设和发展。

2016年6月,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会员。

2017年以来,教育部先后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关于推进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探索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深化工程教育改革。

为了实现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到2020年“探索形成新工科建设模式,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发展”的阶段目标,各学科要抓住新技术创新和新产业发展的机遇,把握新工科的要求,探索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体系。

我校作为地方高新“新工科”综合类改革项目的实施单位,肩负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校企合作,培养大批具有较强行业背景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责任。

工程教育的目标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改革学习内容和方式,培养领导型工程人才。

大学英语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影响。

而英语作为国际通用的交流语言,是复合型人才必须掌握的工具。

特别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随着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加速,外语人才越来越得到企业的重视,市场需求也逐步由外贸领域转向工程制造领域。

二、新工科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新工科面向新经济发展需要,是对传统专业的升级,要在研究工程教育历史和国内外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

因此,大学英语的教学面临以下挑战:首先,“新工科”关注产业的发展,即关注面向未来的新知识体系,与传统知识体系相比,新知识体系体现出高度的整合性、复杂性、连通性、自主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等特色。

英语必须成为新知识体系的组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重要工具。

即大学英语教学的聚焦更具体、目标更明确、应用更专业,不但要求学生掌握语音、语法和词汇等语言基础,更要掌握查阅外语文献、与专业人士互动交流的能力,即达到美国语言学家Hymes归纳的交际能力语法性、适合性、得体性和实际操作性四个方面的要求。

以课堂讲授词汇、语法、写作等内容为主的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满足不了“新工科”专业的交际需求。

从目前的实际效果看,相当一部分学生毕业设计期间的外文翻译都借助互联网上的翻译工具,既同国际工程教育要求相去甚远,也不满足当下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越来越高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要求。

其次,“新工科”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考虑问题的全面性。

大学英语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提升学生的语言和交际能力,更应该成为培养学生工程思维课程的组成部分。

然而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在这方面的培养体系、培养理论、学习教材和师资力量均有所不足。

在培养体系上,目前大学基础英语教学同各专业英语教学在时间衔接和内容关联方面脱节,使得大学英语学习很难完成从基础到应用、从阅读向交际的转变,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在培养理论上,目前大多是将工程教育理论探索性地向大学英语教学延伸,其适用性和效果有待于进一步检验;在学习教材上,大学基础英语教材较少涉及工程专业内容,而各专业的专业英语教材也不符合英语教学和专业科技发展水平的要求,实际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在师资力量上,目前大学基础英语的教学通常由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担任,他们地语言基础扎实,但缺乏工科专业知识;而各工科专业英语的教学由专业教师担任,他们熟悉专业知识,但语言学基础和工程背景较薄弱。

再次,新工科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内容,尊重学生的个体需求与兴趣。

当代大学生的想法新颖,他们勇于创新、善于表现,非常明确自身的职业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但普遍存在职业发展规划缺失、职业所需知识内容不清晰、学习态度不认真等问题。

大学阶段与中学阶段教育方式的转变也使部分学生感到不适应。

而区域间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也导致不同区域生源的语言基础、交流能力差异,导致部分学生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量学生的差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项目学习、小组学习、信息化教学等教学方式和手段综合应用成为必然选择,而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也对教师队伍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改革措施的探索1.根据产业需求优化专业设置,调整培养方案,整合教学内容。

在专业设置上紧密联系区域产业发展,主动布局新兴产业。

近年来,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

众泰和福特合资项目、万向整车项目,以及合众、威马、电咖、零跑等造车新势力纷纷落户浙江,带动了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蓬勃发展,为我校相关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现阶段在笔者教授的大学基础英语班级中出现了一些因为喜爱车辆而转入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

培养方案根据产业发展的最新需求进行优化。

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企业国际化兼并重组的加速,提升了企业对专业人员的外语需求。

以汽车产业为例,近年来吉利汽车、众泰汽车、万向集团、均胜电子等浙江民营资本在国内外企业兼并重组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提升了对引进人员的外语水平要求。

对大学英语教学而言,需要根据产业发展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

由此可见,目前一、二年级大学基础英语与三、四年级专业英语的学习在教學环节上不连贯、在教学内容上不相关等问题,就迫切地需要得到解决。

更新知识内容,将产业和技术的最新发展引入到教学中。

教材的编制非常严谨,因此其内容同产业和技术发展现状必然存在一定的滞后现象,而新兴产业和技术的发展又非常迅速,这一问题尤显突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选编一些最新版、内容合适的教材;另一方面要利用英语为国际通用语言的优势,第一时间向学生介绍学科研究的新进展,创新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

2.引进CDIO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突出项目小组学习。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育仅关注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新工科注重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差异。

而通过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引进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

CDIO,即“构思、设计、实现、运作”模式是世界上培养工程人才最新、最实用的教学模式,由麻省理工大学等几所著名大学提出,并得到了国际工程教育届的广泛认可。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相互切换不同的教学模式,使不同的信息资源能共享并进行互动,发挥各种信息资源各自的优势与作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驱动力。

将CDIO模式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与小组化教学形式与“项目”教学模式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利用大学基础英语教学班级学生跨专业的特点,将他们分成专业交叉、性格互补的小组,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而在专业英语学习过程中,可精心设计小组“项目”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规划、立项、实施、总结和评估”五个环节,由学生完成规划立项、材料收集、项目实施及评估,调动学生的互动积极性,使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英语应用能力都得到了强化和锻炼。

大学英语教师同各专业教师合作开展指导工作,建立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

在成绩评估环节,教师应注重完成项目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培养学生的互助能力,以提高学习效率。

3.选编合适的教材,完善师资力量。

教材出版的滞后性,使得满足“新工科”要求下的大学英语教材非常欠缺。

因此,有必要在优化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课程内容的合理整合。

优化大学基础英语教材可以分两步走:首先,盡可能选择有合适内容的教材,笔者学校选取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新目标大学英语系列教材》,其中的光伏、航天等新兴产业内容,提升了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在积累一定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专用教材,笔者所在单位正积极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专业英语教材应选用逻辑严密、文笔优美、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学科前沿文献,以提高学生兴趣。

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寻找同专业发展紧密结合的视频、语音资源,多维度强化学习效果。

教师综合素质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障,因此建设具备较高综合水平的英语师资队伍迫在眉睫。

由于大学基础英语教师是英语专业毕业,虽然语言基础知识扎实,但是工程专业知识薄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传统的EGP教学模式,学生基本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而目前各专业外语的教学都由专业教师承担,他们往往在语言学方面有所不足。

因此,完善的英语师资队伍应由大学基础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组成。

4.改革过程注重持续改进,优良传统手段不可放弃。

要认识到工程教育改革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各项工作应在不断探索、纠偏和完善的过程中推进。

而教育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但不论是何种手段,都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反映了一定的教育客观规律,正确地运用各种教育手段都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是要依据学生的特点、知识的特点和社会的需求,将知识成系统地转化为学生素质,以满足社会需要,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而改革是在原有基础上开展的,在开展创新举措的同时,必须认识到一些传统手段的有效性,如基础的听力练习、单词背诵、课文朗读等。

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这些方法的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取得积极的作用,关键看教师如何引导,以及学生如何认识。

四、总结新工科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应突破传统的、狭隘的专业观念,拓宽人才培养工作的视野,与专业学科深度融合,实现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培养方案。

我们应立足当前、面向未来,以动态的、发展的思维深入探索,应该认识到:(1)目前尝试的举措时间还比较短,其效果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持续的改进才能显现出来。

(2)应认识到“新工科”大学英语改革的复杂性,对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学生以及不同社会需求等差异要有充分认识,一个通用的标准和革新手段较难实现。

(3)同专业密切合作是大学英语改革的出路,要根据国家和学校的政策、学生的特性、学科的特点综合考虑,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