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韵律的整体性研究
态度(平衡理论-一致性理论-认知失调论)

海德的平衡理论1958年,心理学家海德(F.Heider)提出了改变态度的“平衡理论”,又被称为“P-O-X理论”,P与O各代表一个人,X是第三者或态度对象。
平衡理论假定P-O-X之间的平衡状态是稳定的,排斥外界的影响,不平衡状态是不稳定的,并会使个人产生心理上的紧张。
这种紧张消除仅当他们之间的关系发生改变,恢复平衡状态时才竟其功。
综合言之,海德尔的平衡理论考虑的是一个人会在自己的认知架构内,组合彼此间对人和对物的态度。
申言之,海德尔所感兴趣的一致性是在人对他们与其它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看法简介海德的平衡理论(Heider's Balance Theory),原则上与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是相同的,但海德强调一个人对某一认知对象的态度,常常受他人对该对象态度的影响,即海德十分重视人际关系对态度的影响力。
示例例如:P为学生,X为爵士音乐,0为P所尊敬的师长。
如果P喜欢爵士音乐,听到0赞美爵士音乐,P—0—X模式中三者的关系皆为正号,P的认知体系呈现平衡状态。
如果P喜欢爵士音乐,又听到O批判爵士音乐,P—0—X模式中,三者的关系二正一负,这时P的认知体系呈现不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会导致认知体系发生变化。
用处平衡理论的用处在于使人们可以用“最小努力原则”来预计不平衡所产生的效应,使个体尽可能少地改变情感关系以恢复平衡结构。
在一定的情境中,它能以简练的语言来描述认知的平衡概念,使它成为解释态度改变的重要理论。
编辑本段海德的平衡理论的主要内容海德认为,人类普遍地有一种平衡、和谐的需要。
一旦人们在认识上有了不平衡和不和谐性,就会在心理上产生紧张的焦虑,从而促使他们的认知结构向平衡和和谐的方向转化。
显然,人们喜欢完美的平衡关系,而不喜欢不平衡的关系。
韵律形态学研究综述

韵律形态学研究综述
韵律形态学是一门研究语音结构的学科,主要研究的是音节和音素的韵律形态与音系变化的关系。
它的研究对象是语音和音韵,并且与音韵学、语音学和语言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韵律形态学的研究中,最重要的是音节单位的结构和分析,因为它是构成单词的基本单位。
在研究音节结构时,通常采用单音节的基本韵律结构,即开音节和闭音节。
开音节是由元音和一个辅音组成的音节,其中元音是韵母,辅音是辅音。
开音节的结构是CV,它的韵律结构是平稳的,没有额外的声音元素在韵尾。
闭音节是由元音和一个或多个辅音构成的音节,其中元音是韵母,辅音是辅音。
闭音节的结构是CVC或CCV,它的韵律结构是附加的,即闭音节结尾的辅音将成为韵尾的一部分。
在韵律形态学的研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重音。
重音是指在一个单词中被语音强调的音节。
在汉语中,重音的位置通常放在第一或第二个音节。
重音的位置可以影响单词的语义和语音。
在韵律形态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音位。
音位是指一个语言中具有区分意义的音素。
在一个语言中,不同的音位可以有不同的发音方式。
在汉语中,有四个声调,它们分别表示不同的意义。
因此,声调是汉语中的音位之一。
最后,在韵律形态学的研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音系变化。
音系变化是指随着时间和地域的变化,语音系统的变化和演变。
因此,音系变化是语言演化和语言变化的重要内容。
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

汉语是一种语言,其特点包括韵律、词法和句法。
以下是对汉语韵律、词法和句法的简要解释:
1.韵律(Prosody):韵律是指语言的音调、声调、音节长度和重音等语音特
征。
在汉语中,声调是非常重要的韵律成分,它可以改变词义。
汉语有四个声调: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除了声调,汉语还有轻声,即不带声调的音节。
韵律对汉语的表达和语意都有很大的影响。
2.词法(Lexicon):词法是研究词的形态和构词法的学科。
在汉语中,词法
主要关注词的结构和词义的变化。
汉语中的词是由单个或多个字构成的,每个字都有特定的意义。
通过组合不同的字,可以形成不同的词,这些词可以通过前缀、后缀或其他的构词法进行变化。
3.句法(Syntax):句法是研究句子结构和句子之间关系的学科。
在汉语中,
句法是指句子的构造方式、语序、成分和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汉语是一种主谓宾语的语序,即主语通常放在句首,谓语动词位于主语后面,宾语放在谓语动词后面。
汉语的句子通常没有严格的词序,因此可以根据语境进行灵活调整。
句法规则对于理解和表达汉语的句子结构和意义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汉语的韵律、词法和句法是构成汉语语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决定了汉语的语音特点、词汇形态和句子结构,对于理解和运用汉语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韵律的书

关于韵律的书韵律是诗歌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通过词的音节、音调、抑扬顿挫等方式来使诗歌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在写作诗歌或歌曲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韵律的规律和技巧,对于创作出优美动人的作品非常重要。
关于韵律的书籍有很多,下面我从三个方面介绍一些相关参考内容,带你系统了解韵律的知识和应用。
一、基础理论篇1.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问答》(龙文出版社):这本书中有很多关于文学艺术的内容,其中对于韵律的讲解也非常详细,尤其是针对中国古代的诗词韵律进行了深入介绍和解读,对于理解和掌握韵律的基本要素和形式有很大帮助。
2. 《诗词韵律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该书系统介绍了中国古代诗词的韵律学理论,从音韵学、语言学的角度,对韵律的起源、演变和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于理解韵律的原理和构成有很深入的阐述。
二、创作技巧篇1. 《韵律与诗歌写作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这本书主要从创作的角度来讲解韵律的应用,以诗歌为例,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押韵、对仗、平仄等手法来创造韵律的效果,同时还结合了大量的诗歌实例,对于提升诗歌创作的韵律感和音乐感都有很大的帮助。
2. 《音韵韵律与诗意》(上海文艺出版社):这本书从音韵学和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韵律与诗意的关系,如何通过韵律的运用来增强诗歌的意境和内涵,对于想要写出具有独特诗意和艺术性的作品的人来说,是一本很有参考价值的书籍。
三、实例分析篇1. 《中国古诗词韵律解读》(人民文学出版社):这是一本专门解读中国古诗词韵律的书籍,通过对经典的诗词作品进行分析,揭示其中的韵律特点和规律,对于研究中国古代诗歌的韵律非常有帮助,同时也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应用于现代诗歌创作的技巧。
2. 《中国古代诗韵律简史》(浙江文艺出版社):这本书梳理了中国古代诗歌韵律的发展历程和变化规律,通过对不同时期的诗词进行比较和分析,剖析了古代诗韵律的演变过程,对于理解中国古代诗歌韵律的发展和应用,有很大的帮助。
韵律如何掌握知识点总结

韵律如何掌握知识点总结一、韵律的定义韵律是指一种音响的重复关系,即在一定位置上,音节或音素的发音相同或相近。
韵律的表现形式是通过一定的音韵重复方式,使句子或段落产生韵律美感。
它可以增加作品的音韵美,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韵律的应用韵律在文学创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在诗歌、歌词等形式中更为突出。
诗歌是韵律运用最为丰富的文学形式,很多优秀的诗歌作品都是通过严谨的韵律结构而成。
例如古典诗歌中的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都有着固定的韵律要求。
而在现代诗歌中,自由诗、新诗等形式也有相应的韵律构成。
另外,歌词也是韵律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许多优秀的歌曲作品都是通过优美的韵律来吸引听众。
三、韵律的种类在诗歌中,韵律有多种不同的形式,主要包括押韵、对仗和平仄等。
押韵是指在诗句末尾的音节或音素相同或相近,这种韵律形式最为常见。
对仗是指诗句中的词语前后呼应,出现对称的排列现象,可以是平仄的对仗,也可以是押韵的对仗。
平仄是指汉语言中声调的高低变化,通过对平仄的运用可以产生起伏有致的韵律美感。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韵律形式,还有叠韵、间接押韵、凌云志、绝句等不同的韵律形式,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表现特点。
四、掌握韵律的技巧要想在文学创作中运用韵律,首先需要掌握韵律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首先要熟练掌握诗歌的韵律结构和格律规则,不同种类的诗歌有着不同的韵律要求,要根据具体形式进行调整。
另外,要善于运用对仗、押韵等方式,使作品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其次,要注意语言节奏的掌握,避免出现单调乏味的声韵结构。
在运用押韵时,要注意避免生硬而违和的押韵,重视韵律的自然流畅。
另外,要灵活运用平仄,使诗句具有起伏有致的美感。
在创作过程中,还要注重整体的把握,尽量保持诗歌的整体和谐统一。
五、总结韵律是文学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它可以增加作品的音韵美,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诗歌、歌词、戏曲等文学形式中,韵律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要想掌握韵律,首先要了解韵律的定义和应用,同时要熟练掌握各种韵律的种类和技巧。
国内传统英语韵律特征研究综述——兼及与国外相关研究的比较

证 性研 究凤毛麟 角; 韵律与 句法 、 韵律 与程式语 、 韵律与语 用学等跨 学科跨领域 的研 究较 少。这 些均应 引起 学界 的
语文 学刊 ・ 外 语教 育教 学
2 0 1 5年 第 1 期
国 内传 统 英 语 韵 律 特 征 研 究 综 述
— —
兼 及 与 国外 相 关研 究 的 比较
。韩敏 吴飒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江南 大学 外 国语 学院 , 江苏 无锡 2 1 4 1 2 2 )
[ 摘 要 ] 本文通过对 1 9 9 5 年以来二十年间( 1 9 9 5 — 2 0 1 3 ) 国内学者对英语韵律特征的研究进行统计和分
研究 , 即 侧 重 于 未 经 隐 喻 化 衍 伸 的 韵 律 特 征 研 究 。 为 简 便 起
国内传统韵律特征研究主要可分为 两大块 : 理 论研究 和
实证研究 。
( 一) 理 论 研 究
1 . 韵律特征与 句法 的关 系。 国内不少学 者对 韵律 特征 与句法 的关 系进行 了研究并达成共识 , 认为韵律 对句法歧义 具有消解作用 。 【 ] l g 盯 句 法歧义 通常 表现为 两个 句子 在表层结构 上相 同 , 但在深 层结 构 上不 同。 ‘ 6 。 在语 言加 工过程 中, 听者 可借 助 于句法 和韵 律边界 ( p r o s o d i c b o u n d a ・
o d y / p r o s di o c f e a t u r e ” 为关键词在 G o o g l e S c h o l a r 和E B S C O 文 科 数 据 库 中 检 索 相应 时 段 的 文 章 , 所 得结果 分别为 3 6篇 和
音乐古代音乐的特点与韵律

音乐古代音乐的特点与韵律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中展现出各种各样的特点和风格。
在古代音乐中,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和韵律,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探讨。
一、音乐古代音乐的起源古代音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文明古国。
最早的音乐形式是通过打击、摩擦或吹奏物体产生音响,并且很快发展出了简单的旋律。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尝试使用不同的乐器和组合方式来创作和演奏音乐。
在古代,音乐被广泛用于宗教儀式、庆典仪式以及社交活动。
它不仅在个体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成为了国家文化的一部分,代表着民族的特点和传统。
二、音乐古代音乐的特点1. 强调韵律和节奏:古代音乐注重韵律和节奏的表达,通过有规律的重复和变化来创造出旋律的美感和情感的表达。
这种强调韵律和节奏的特点在许多古代音乐中都有体现,例如古埃及音乐中使用的鼓和铃铛。
2. 多样化的乐器:古代音乐使用了各种各样的乐器,包括打击乐器、弦乐器和吹管乐器等。
每一种乐器都有不同的音色和表现力,可以用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比如古代中国的古琴、古筝和笛子等乐器,它们在古代音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3. 声部的运用:古代音乐中常常使用多声部的编曲,通过不同音部的和声和对位来营造音乐的层次感和丰富性。
这种声部的运用不仅增加了音乐的复杂度,也让音乐更加丰满和动听,特别是在古代宗教音乐中体现得更为明显。
4. 强调情感表达:古代音乐以情感表达为主旨,通过音乐创作和演奏来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情感。
这种特点在古代希腊音乐中尤为明显,诸如史诗般的大气和宏伟的旋律,以及悲剧中表达的悲伤和痛苦等。
三、音乐古代音乐的韵律古代音乐的韵律是其独特之处,不同于现代音乐的多样化和变化。
古代音乐的韵律往往基于简单的律动和固定的模式,通过不同的音符和音长的排列组合来创造出独特的旋律和节奏感。
例如,古代中国音乐中常常使用的四字节小令旋律,通过固定的音符排列来表达特定的情感。
此外,在古代音乐中常常使用规则的重复和变奏来创造音乐的结构和形式。
韵律课教案

韵律课教案韵律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韵律的概念和种类。
2. 学习韵律的表现形式和要素。
3.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4.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纯正发音。
二、教学内容:1. 韵律的概念和种类:抑扬格、轻重音、节奏、韵律变化等。
2. 韵律的表现形式和要素:声调、速度、重音、停顿等。
3. 韵律的训练:歌曲、诗歌、口语练习等。
三、教学过程:1. 集体活动首先,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韵律的概念和种类,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他们对韵律的理解。
然后,教师播放一段动感的歌曲,带领学生一起跟随节奏齐声歌唱,让学生感受韵律的力量。
最后,教师展示一些诗歌的朗诵视频,让学生观察演讲者在朗诵过程中的韵律表达和节奏变化。
2.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喜欢的歌曲或一篇短诗,边听边分析歌曲或短诗的韵律特点,并设计一段朗诵或演唱,展示给其他小组。
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可以通过改变声调、速度、重音等方式,突出韵律的特点。
3. 个人活动让学生选择一首熟悉的歌曲,对其中的韵律进行分析,可以用符号表示出歌曲中的节奏、重音和停顿等,然后用自己的声音和节奏去诠释这首歌曲。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进行个人展示,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反馈。
四、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对韵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学生可以互相评价小组展示和个人展示,给予建设性的意见和反馈。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结,学生总结自己在韵律课上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并提出自己的改进计划。
五、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课后练习对其他歌曲或诗歌进行韵律分析,并进行朗诵或演唱。
2. 学生可以研究一些名家的演讲视频,观察他们在演讲过程中的韵律表达和节奏变化,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3. 学生可以尝试写一首自己的诗歌或歌曲,并在班级或课外活动中进行表演。
六、教学反思:本节韵律课的设计主要以活动为主,通过听歌、朗诵、演唱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全面感受韵律的魅力,并进行实际的运用和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态度韵律的整体性研究3程 微(上海交通大学,上海200240)提 要:随着评价理论的日渐成熟,态度韵律的研究受到了国内外系统功能语言学者的重视。
J.R.Martin指出,态度韵律是人际意义体现在语类层面的结构,在小句层面以渗透型(saturati on)、加强型(intensificati on)和主导型(dom ina2 ti on)三种方式展开,但他对语类层面态度韵律的特征并未详述。
鉴于此,本文试图探讨语类层面态度韵律的结构及特征。
通过分析,本文认为态度韵律具有整体性特征。
首先,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态度韵律分为目标、模式和结构三个层次。
其次,目标根据不同语类各异,模式具体分为发散型(dis persi on)、波浪型(wave)和梯度型(scalar),而结构层级化为态度阶段、态度相和态度单位。
最后,系统内部的上向因果力和下向因果力共同作用,构成动态平衡的态度韵律。
本文利用整体论思想及相关概念剖析态度韵律的结构与特征,但由于篇幅和时间所限,本文对于态度单位的分析未涉及语音层,但笔者认为音位层面的态度资源不可忽视,期望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评价理论;态度韵律;整体性中图分类号:HO-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00(2010)03-0068-6A Study of A ttitud i n a l Prosody:A Holisti c ApproachCheng W ei(Shanghai J iaot ong University,Shanghai200240,China)The study of the attitudinal p r os ody attractsmore and more concerns of system ic functi onal linguists internati onally al ong with the devel opment of App raisal Theory.J.R.Martin,the f ounder of App raisal Theory,p r oposes that attitudinal p r os ody is the structure of the inter pers onal meaning rep resented at the level of genre,which can be classified int o three modes at the level of clause,viz.saturati on,intensificati on and dom inati on.However,He didn’t give sufficient exp lanati 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ttitudinal p r os ody at the level of genre.I n this paper,we intend t o make up this gap.Based on the data analysis,we posit that attitudinal p r os ody is holistic,which can be further illustrated in the foll owing as pects:i)as an holistic syste m,attitudinal p r os o2 dy can be categorized int o three levels:ai m,mode and structure;ii)ai m s vary in vari ous genre;modes can be classified int o the type of dis persi on,wave and scalar;mean while structures may be stratified int o attitudinal stage,attitudinal phase and attitudinal unit;iii)the upper and l ower resultant force in the attitudinal syste m constitute the attitudinal p r os ody of dyna m ic balance.The holistic theory is app lied in this paper t o analyze the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ttitudinal p r os ody.The attitudinal res ource at the phonol ogical level is als o an i m portant as pect in the study of attitudinal p r os ody which is excluded in this paper due t o the li m itati on of s pace and energy.Key words:app raisal theory;attitudinal p r os ody;holis m 1 态度韵律研究的思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评价理论是对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人际意义理论的发展。
该理论认为,语篇中的评价资源主要是由态度、级差和介入三个子系统实现的,旨在探索语言中存在的赋值语义(Martin&W hite 2005,王振华2001)。
评价理论的创始人J.R.Martin认为,当评价资源被用来建构语篇的语调和语气时会形成一定的模式。
随着语篇的展开,评价资源之间产生的共鸣如同音乐旋律,在语篇中或强或弱地展现作者的态度,喻之为“韵律”(p r os ody)(Martin&Rose2003:54)。
为了2010年第3期总第154期 外语学刊F ORE IG N LANG UAGE RESE ARCH 2010,No.3Serial No.1543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语篇语义研究的理论体系建构与实践”(08BYY073)的阶段性成果。
避免说法模糊,我们将其具体化,称为态度韵律(attitudi2 nal p r os ody)。
M artin将态度韵律分为渗透型(saturati on)、加强型(intensificati on)和主导型(dom inati on),态度韵律就是以这三种方式在小句层面实现的(Martin&W hite2005: 19-24)。
本文作者也曾对态度韵律作过一些尝试性的探索,提出了态度韵律在语篇中的运作机制,即态度韵律在语篇中呈现出发散型(dis persi on)、波浪型(wave)和梯度型(scalar)三种类型,它们共同作用于语篇,使语篇在人际意义上成为连贯的整体(程微2007)。
但总体来说,目前关于评价理论的相关研究大多关注格律结构(参见戴凡2002,王振华2002),对于韵律结构的研究尚不多见。
为此,本文试图以整体性思想来进一步探究态度韵律的特性,以期对其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
徐盛桓(2008)指出,语言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系统。
我们认为语言的意义是语言整体系统的一个部分,它也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系统,至少包括概念意义、人际意义、语篇意义。
其中,“评价理论”所关注的焦点———人际意义也可以从整体系统去分析,例如它的一个子集就是由“态度”所体现的人际意义。
那么,又该怎样分析人际意义中“态度”的整体性特征?这种整体性是以怎样的方式呈现和起作用的?这正是本文的研究问题。
语言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不是浑然一体、单层次的,而是包含多个层次的(朱永生1993)。
本文关注语言中的语篇层,语篇连同语音、词汇、短语、句子等一起构成语言的层级系统。
作为语言系统中的组成元素,语篇具有整体性。
一个具体的语篇涵盖了语音、词汇、短语、句子,甚至是句子以上的所有语言层面,其中也包括语类层。
态度韵律作为语类层面上人际意义运作的形式之一,在语篇中的展开也必定涉及语言的各个层面。
那么态度韵律具体在这些层面又是如何展开的?我们提出如下假设:首先,我们认为态度韵律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也必然具有整体性;其次,在态度韵律内部存在不同的层级,各个层级之间呈现为互构关系;最后,这个系统内部的上/下向因果力保持了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我们将在下文详述、分析和验证这些假设。
为了便于阐述,我们先要对整体性的相关概念,诸如突现、层级性和上/下向因果力作一些简单的介绍。
2 关于整体性2.1概说对于整体性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的基本思想。
随着系统科学的发展,整体性思想得到进一步成熟和深化。
与整体性思想相对的是“还原性”思想,认为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可还原为各部分。
整体性思想不是将系统分解或还原为孤立的元素或部分,而是把系统首先作为一个整体,从总体上去揭示和研究整体运作的规律(参见梁战军2006)。
也就是说,一个系统具有它的组成部分所不一定具有的性质,而且这种整体性不能从它的组成元素或从整体中分离出来的组成元素的行为中加以预测。
因此,从整体性出发去考察和研究系统的特性必然会得到仅仅从研究其组成部分所得不到的新发现。
我们认为整体性体现在语篇中,语篇并非语句之和;同时,态度韵律的研究也不能从单个的语言层面去考察,必须将其首先看做一个整体,进而探讨各个层面的结构及特征。
2.2相关概念2.21突现与层级性在系统科学中,“突现”指的是系统整体出现了其组成部分或组成的前身所不具有的性质、结构和规律性等特征,而“层级性”主要是指系统具有层级性结构这一特征。
H. A.Si m on将系统的层级结构总结为系统层级原理(syste m hierarchy p rinci p le):“复杂现象是在层级中被组织起来的,其中每一个层次都是由若干个整合系统建构起来的。
”(Si m on1973)事实上,“突现”与“层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相互规定的方面,一方面,突现不是指一般的所谓量变到质变或简单的部分整合为整体,而是相互作用的部分与突现出来的整体处于不同的层级和不同的类型;另一方面,这里所说的层级并非一般的分层(strata或layer),而是突现的结果,是突现形成的一个序列的表现(颜泽贤范冬萍等2006:98)。
我们认为层级性是整体性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整体性的体现之一。
下层的元素通过突现构成上一个层级,层层突现,最终构成一个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