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基于FPGA的时分多路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指导老师:戴慧洁武卫华班级:通信111班组长:徐震震组员:胡彬、韦景山、谢留香、徐勇、周晶晶、张秋红日期:一、课程设计目的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是一门综合设计性实践课程。
使大家在综合已学现代通信系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借助可编程逻辑器件及EDA技术的灵活性和可编程性,充分发挥自主创新意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符合实际需求的通信系统电路设计与调试任务。
它不仅能够提高大家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和挖掘大家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为将来进入社会从事相关工作奠定较好的“能力”基础。
二、课程设计内容时分多路数字电话基带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三、课程设计要求任务1、64Kb/S的A律PCM数字话音编译码器的开发设计2、PCM 30/32一次群时分复接与分接器的开发设计3、数字基带编码HDB3编译码器的开发设计4、同步(帧、位、载波同步(可选))电路的开发设计四、小组分工小组成员负责项目徐震震同步(帧同步、位同步)谢留香PCM 30/32一次群时分复接韦景山64Kb/S的A律PCM数字话音编码胡彬PCM 30/32一次群时分分接徐勇64Kb/S的A律PCM数字话音译码周晶晶数字基带编码HDB3译码张秋红数字基带编码HDB3编码五、时分多路数字电话基带传输系统框图PCM编码设计一、设计要求1、PCM编码器输入信号为:一个13位逻辑矢量的均匀量化值:D0,D1…D12其中:D0为极性位,取值范围在-4096~+4096之间;一个占空比为1/32的8K/S的取样时钟信号;一个占空比为50%的2.048Mb/S的合路时钟信号;2、PCM编码器输出信号为:一个8位逻辑矢量的13折线非均匀量化值:C0,C1…C7其中:C0为极性位.C0=1为正,C0=0为负;一个占空比为1/32的8K/S的取样时钟信号;一个占空比为50%的2.048Mb/S的合路时钟信号;二、PCM编码分析脉冲编码调制(PCM)在通信系统中完成将语音信号数字化功能。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FM调制解调系统的仿真模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课题名称 FM调制解调系统的仿真模型设计学院电子信息学院专业通信工程班级 BX0906 学号姓名指导教师胡之惠定稿日期: 2011 年 12月23 日目录课程设计目的 (3)课程设计时间 (3)课程设计环境 (3)课程设计内容 (3)4.1 Systemview软件简介 (3)4.2 调制解调系统的基本原理 (3)4.3.仿真设计模型 (5)4.4.结果波形图 (5)4.5.模块说明及参数设置 (7)总结及心得体会 (8)参考文献 (8)1、课程设计目的1. 学习使用计算机建立通信系统仿真模型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学会利用仿真的手段对于实用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算法进行实际验证2. 学习现有流行通信系统仿真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学会使用这些软件解决实际系统出现的问题。
3. 通过系统仿真加深对通信课程理论的理解。
2、课程设计时间1周3、课程设计环境systemview5.04、课程设计内容4.1. Systemview软件简介Elanix公司的SystemView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系统设计、仿真和分析的可视化环境,主要用于电路和通信系统的设计、仿真,是一个强有力的动态系统分析工具,能满足从数字信号处理、滤波器设计到复杂的通信系统等不同层的设计、仿真要求。
在SystemView环境下,可以构造各种复杂的模拟、数字、数模混合系统和各种速率的系统,可用于线性或非线性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仿真。
SystemView包括基本库和专业库。
SystemView可以实时仿真各种DSP结构,并进行各种系统时域和频域分析、谱分析,对各种逻辑电路、射频/模拟电路(混合器、放大器、RLC电路和运放电路)等进行理论分析和失真分析。
SystemView的各种专业库特别适合于现代通信系统的设计、仿真和方案论证。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系统越来越复杂,设计和仿真难度也随之加大,利用SystemView可以十分方便地完成相应的通信系统设计和仿真。
光纤通信课程设计报告

光纤通信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掌握光纤的传输特性以及光纤的类型和结构。
2. 使学生掌握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了解发射机、光纤、接收机等关键部件的工作原理。
3. 让学生掌握光纤通信的优点,了解其在现代通信领域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光纤通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分析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掌握光纤的连接、敷设和测试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小组合作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光纤通信技术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其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奋学习的态度,使其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3.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光纤通信领域的发展,增强国家自豪感和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课程性质为理论实践相结合。
在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以此为基础,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1. 光纤通信原理- 光纤的结构与分类- 光纤的传输特性:模式、带宽、损耗- 光的发射与接收原理2. 光纤通信系统组成- 发射机:光源、调制器- 光纤:单模光纤、多模光纤- 接收机:光检测器、解调器3. 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 现代通信网络中的应用- 不同场景下的光纤敷设与接入技术- 光纤通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趋势4. 光纤通信性能分析- 系统性能指标:速率、误码率、距离- 影响光纤通信性能的因素- 提高系统性能的方法和技术5. 实践操作- 光纤的切割、熔接和测试- 光纤通信实验:搭建简易光纤通信系统- 小组合作:设计并分析光纤通信方案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以下安排和进度:- 第1周:光纤通信原理- 第2周:光纤通信系统组成- 第3周: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 第4周:光纤通信性能分析- 第5周:实践操作(实验课)教材章节对应如下:- 第1-2章:光纤结构与特性、光纤通信原理- 第3章:光纤通信系统组成- 第4章:光纤通信技术与应用- 第5章:光纤通信性能分析与优化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课本,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光纤通信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5.000V V3
V-
-
1
V
OUT
V+
R2 + 3 1.937V R3 4.3k 5.000V 6.8k VCC_BAR
0
0V
4
5.000V
VCC_BAR
0 0
0V
6.0V
4.0V
2.0V
0V 0s 0.2ms 0.4ms V(U1A:OUT) V(V1:+) 0.6ms 0.8ms 1.0ms Time 1.2ms 1.4ms 1.6ms 1.8ms 2.0ms
VCC_BAR
R1 40k U1A 5 +
R3 3k
VCC_BAR
V+
3
OUT
2 5Vdc
V
V2
V1 V2 = 0.3 TD = 0 TR = 0 TF = 0 PW = 200ns PER = 400ns LM339 R2 6k
-
12
V-
V1 = 1
4
0
R4
0
10meg
0
6.0V
4.0V
2.0V
芯片,实现 TTL 电平到 RS232 电平的转换。这时,在串口调试助手的接收端会看到接收数 据和发送数据是一致的。
三、单元电路设计原理、计算机仿真分析
1.带通 1: 带通 1 滤波器的作用是在接收端滤除信号带外噪声。带通 1 滤波器设计指标: 通带:26KHZ-46KHZ,通带波动 3dB;阻带截止频率:fc=75KHz 时,衰减大于 10dB; 经分析,采用 4 阶巴特沃斯带通滤波器可满足指标,电路形式采用多路反馈有源滤波器,用 二级四阶带通滤波器串联实现。 带通 1—接收滤波器电路原理图及仿真结果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1. 引言通信系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无线通信、互联网、电视、手机、卫星通信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通信系统的性能,在通信工程领域中,仿真技术被广泛应用。
本课程设计将介绍通信系统仿真的相关概念、方法和工具,以及如何根据具体问题进行通信系统的仿真。
2. 通信系统仿真的目的和意义通信系统仿真是通过计算机模拟通信系统的运行和性能,以达到理解系统特性、优化设计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它在通信工程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
通信系统仿真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理解系统特性:通过仿真可以深入了解通信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信源、信道、调制解调器、信道编码和解码等,从而更好地理解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优化设计:通过仿真可以评估不同的系统设计方案,找到最佳的参数配置和算法,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降低成本。
•解决问题:通过仿真可以模拟通信系统在不同情况下的性能表现,从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干扰问题、误码率改善等。
3. 通信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通信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是模拟和计算。
通信系统仿真通常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模拟和计算:•信源:通过模拟产生各种类型的信号,比如正弦波、随机信号等。
•信道:通过模拟产生不同的信道特性,比如传输损耗、多路径效应、噪声等。
可以通过添加白噪声、多径信道模型等方式来模拟实际信道的特性。
•调制解调器:通过模拟调制解调过程,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或者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信道编码和解码:通过模拟编码和解码过程,对信号进行编码和解码,提高抗干扰性能。
•误码分析:通过模拟接收端信号的误码情况,分析误码率和误差传播等指标。
通信系统仿真的计算过程需要使用编程语言和相关工具,比如MATLAB、Python等,以及通信系统仿真平台,比如NS-3、OPNET等。
4. 通信系统仿真的步骤通信系统仿真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仿真目标:明确仿真的目标,包括仿真对象、仿真精度和仿真场景等。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题目模拟调制系统GUI实现专业通信工程年级 2012级学生姓名XXX 学号 XXXXXXXXXXX一、设计要求运用MATLAB GUI仿真软件对模拟调制技术进行仿真。
设计任务如下:1、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DSB)及相干解调原始信号为频率f0=1Hz的余弦信号m(t),载波频率fc=10Hz;2、具有离散大载波的双边带调幅(AM)及相干解调原始信号为频率f0=1Hz的余弦信号m(t),载波频率fc=10Hz;3、单边带调幅(SSB)及相干解调原始信号为频率f0=1Hz的余弦信号m(t),载波频率fc=10Hz;4、残留边带调幅(VSB)及相干解调频率f01=5Hz的余弦信号与频率为f02=2.5Hz的正弦信号叠加作为信源m(t),载波fc=20Hz.二、设计目的1、熟练掌握MATLAB软件GUI的使用方法。
2、编程实现上述几中模拟调制技术及解调,并画出已调信号的波形,解调信号的波形,将解调信号与原始信号进行比较,完成设计任务的要求。
三、设计思路3.1 设计原理模拟信号的载波传输是指用基带信息信号调制正弦载波的参数形成已调信号后再送往信道传输的信息传输方式。
通常把不含信息的高频信号,它可能是正弦波,也可能是脉冲序列,称之为载波;携带信息并且需要传输的基带信号(或低频信号)称之为调制信号;按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去改变载波的摸个或默写参数的过程称之为调制。
用调制信号改变载波的某个或某些参数锁形成的携带信息的带通信号称之为已调信号,多数情况下已调信号是一个窄带带通信号;将携带信息的带通信号变回到基带信息信号的过程称为解调。
3.2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DSB)调制DSB的定义:抑制载波分量的传送,既不影响信息的传输,而且还会提高功率利用率,这种调制方式就是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简称双边带调幅,记作:DSB。
1、信号表达式为:2、频谱表达式为:3、双边带调幅信号的波形和频谱示意图:解调解调一般要用相干解调器,它由乘法器和低通滤波器组成,这种方法要求接收端提供一个与发送端载波信号完全同频同相的相干载波(或称为同步载波),因此又称为相干解调(或同步解调)。
通信工程简单的课程设计

通信工程简单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通信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学习并掌握常用的通信技术和方法,如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特点及适用场景。
3. 了解通信工程中常用的信号处理技术和传输媒介,并理解其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通信原理进行简单的通信系统设计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使用通信设备和软件进行数据传输、接收和处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工程学科的兴趣,激发其探索通信领域新技术的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
3.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其认识到通信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将通信工程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有一定的通信工程基础知识,对通信技术和设备感兴趣,希望通过实践操作提升自己的技能。
教学要求:结合通信工程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深入理解通信原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通信系统基本概念:介绍通信系统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组成,包括信源、信道、信宿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 通信系统概述2. 通信原理:讲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重点掌握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技术。
教材章节:第二章 通信原理3. 信号处理技术:学习信号采样、量化、滤波等处理方法,了解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信号处理技术4. 传输媒介:介绍有线和无线传输媒介的特点及适用场景,如光纤、同轴电缆、无线电波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 传输媒介5. 通信设备与软件:学习常用通信设备和软件的使用方法,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通信仿真软件等。
教材章节:第五章 通信设备与软件6. 通信系统设计:结合实际案例,指导学生进行简单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分析,培养实践能力。
C#通讯录管理系统课程设计

项目目标
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理 和方法
理解面向对象编程的思想和 方法
掌握C#编程语言的基本语 法和特性
掌握Windows Forms应 用程序的开发方法和技巧
掌握软件工程和项目管理的 基本知识和技能
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联系人分组:工作、生活、 学习等
联系人搜索:根据姓名、 电话、地址等搜索联系人
联系人管理:添加、修改、 删除、查询等操作
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备 份数据,防止数据丢失
系统架构设计
架构设计原则:高内聚、低耦 合、可扩展、可维护
架构设计方法:分层架构、模 块化设计、服务化设计
架构设计要素:用户界面、业 务逻辑、数据存储、通信协议
架构设计工具:UML、Visio、 PowerDesigner等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类型:SQL Server 数据库结构:用户表、联系人表、分组表等 数据库字段:用户名、密码、联系人姓名、电话、邮箱等 数据库操作:增删改查、排序、筛选等
界面设计
主界面:显示联系人列表、搜索框、添加联系人按钮等 联系人详情界面:显示联系人信息、编辑按钮、删除按钮等 添加联系人界面:输入联系人姓名、电话、邮箱等信息 编辑联系人界面:修改联系人信息 删除联系人界面:确认删除联系人 搜索联系人界面:输入关键词,显示符合条件的联系人列表
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的概念:对软件中的最 小可测试单元进行测试
单元测试的方法:白盒测试、黑 盒测试、灰盒测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单元测试的目的:验证软件单元 的功能是否正确
单元测试的工具:NUnit、JUnit、 Te s t N G 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农业大学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 PSK调制和解调系统学生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时间实习(设计)地点理信学院机房2015年 09月01日一、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实践,能进一步掌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方法;通过设计一个完整的小型程序,初步掌握开发软件所需的需求定义能力、功能分解能力和程序设计能力、代码调试技能;学习编写软件设计文档;为未来的软件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求学生掌握所学的程序设计方法的基本知识。
结合实际深入理解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
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开发一个小型的程序,能根据问题的需要构造所需的数据结构,设计适合的算法,解决问题。
掌握设计任务的具体要求,进行设计、调试软件的具体方法、步骤和技巧。
对一个实际课题的软件设计有基本了解,拓展知识面,激发在此领域中继续学习和研究的兴趣,为学习后续课程做准备。
二 PSK 信号调制解调模型的建立2.1、PSK 信号调制模型的建立相移键控(PSK )是利用载波的相位变化来传递数字信息,而振幅和频率保持不变的一种数字信号传递方法。
PSK 的调制原理框图如下图所示,与ASK 信号的产生方法比较,只是对s 的要求不同,在ASK 中s 是单极性的,而在PSK 中S 是双极性的基带信号。
)(t st c ωcos图1 模拟调制方法开关电路)(2t e PSK图2 键控法2.2、PSK 信号解调模型的建立PSK 信号的解调通常采用相干解调法,解调器原理框图如下图。
在相干解调中,怎样得到与接收的PSK 信号同频同相的相干载波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2te PSK e图3 PSK 信号的解调原理框图2.3、PSK 调制过程分析根据PSK 调制的定义,设初始相位0和π分别表示二进制“1”和“0”。
因此,PSK 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2()cos()PSK c n e t A t ωϕ=+,其中,n ϕ表示第n 个符号的绝对相位:因此,可得到下式典型波形如下图所示图4 PSK 信号的时间波形由于两种码元的波形相同,极性相反,故2PSK 信号可以表述为一个双极性全占空矩形脉冲序列与一个正弦载波的相乘,即其中,2PSK Acos ,()Acos ,1c c t Pe t t P ωω⎧=⎨--⎩概率为概率为00,1n ϕπ⎧=⎨⎩,发送“”时发送“”时()2PSK()cos c e t s t t ω=()()n s n s t a g t nT =-∑这里,g(t)是脉宽为TS 的单个矩形脉冲,而an 的统计特性为即发送二进制符号“0”时(an 取+1),)(2t e PSK 取0相位;发送二进制符号“1”时( an 取 -1),)(2t e PSK 取π相位。
这种以载波的不同相位直接去表示相应二进制数字信号的调制方式,称为二进制绝对相移方式,且其带宽为基带信号的两倍。
调制过程产生的代码和波形如下:clear all;close all;clf; %清除窗口中的图形max=20 %定义max 长度g=zeros(1,max);g=randint(1,max);%长度为max 的随机二进制序列cp=[];mod1=[];f=2*2*pi;t=0:2*pi/199:2*pi;for n=1:length(g);if g(n)==0;A=zeros(1,200);%每个值200个点else g(n)==1;A=ones(1,200);endcp=[cp A]; %s(t),码元宽度200c=cos(f*t);%载波信号mod1=[mod1 c];%与s(t)等长的载波信号,变为矩阵形式endfigure(1);subplot(3,2,1);plot(cp);grid on;axis([0 200*length(g) -2 2]);title('随机二进制信号序列');cm=[];mod=[];for n=1:length(g);if g(n)==0;B=ones(1,200);%每个值200个点c=cos(f*t); %载波信号else g(n)==1;B=ones(1,200);c=cos(f*t+pi); %载波信号endcm=[cm B]; %s(t),码元宽度200mod=[mod c]; %与s(t)等长的载波信号1,1,1n P a P ⎧=⎨--⎩概率为概率为endtiaoz=cm.*mod;%e(t)调制figure(1);subplot(3,2,2);plot(tiaoz);grid on;axis([0 200*length(g) -2 2]);title('2PSK 调制信号');figure(2);subplot(3,2,1);plot(abs(fft(cp)));axis([0 200*length(g) 0 400]);title('原始信号频谱');figure(2);subplot(3,2,2);plot(abs(fft(tiaoz)));axis([0 200*length(g) 0 400]);title('2PSK 信号频谱');运行结果:图5 二进制、PSK 信号波形和频谱图2.4、PSK 解调过程分析根据PSK 调制的原理框图图6 PSK 信号的解调原理框图带通滤波器的意义是让有用信号(已调信号)通过,滤除一部分噪声,所以有用信号在a 处得到信号为()()cos c a t s t tω=假设相干载波的基准相位与2PSK 信号的调制载波的基准相位一致(通常默认为0相位)。
所以得到下式 带通滤波器相乘器低通滤波器抽样判决器定时脉冲输出)(2t e PSK t c ωcos a b c d e222211()()cos ()cos ()()cos 222PKS c c c c t e t t s t t s t s t t ωωω===+通过低通滤波器后21()()2d t s t =最后通过抽样判决器恢复出数字信号。
但是,由于在2PSK 信号的载波恢复过程中存在着的相位模糊,即恢复的本地载波与所需的相干载波可能同相,也可能反相,这种相位关系的不确定性将会造成解调出的数字基带信号与发送的数字基带信号正好相反,即“1”变为“0”,“0”变为“1”,判决器输出数字信号全部出错。
这种现象称为2PSK 方式的“倒π”现象或“反相工作”。
这也是2PSK 方式在实际中很少采用的主要原因。
另外,在随机信号码元序列中,信号波形有可能出现长时间连续的正弦波形,致使在接收端无法辨认信号码元的起止时刻。
2PSK 信号相干解调各点时间波形如下图所示:图7 2PSK 信号相干解调时各点时间波形为了更直观的了解解调过程,我用MATLAB 绘出解调过程的相关波形,代码和波形如下:clear all;close all;clf; %清除窗口中的图形max=20 %定义max 长度g=zeros(1,max);g=randint(1,max); %长度为max 的随机二进制序列cp=[];mod1=[];f=2*2*pi;a b c d et=0:2*pi/199:2*pi;for n=1:length(g);if g(n)==0;A=zeros(1,200); %每个值200个点else g(n)==1;A=ones(1,200);endcp=[cp A]; %s(t),码元宽度200c=cos(f*t); %载波信号mod1=[mod1 c]; %与s(t)等长的载波信号,变为矩阵形式end%figure(1);subplot(3,2,1);plot(cp);grid on;%axis([0 200*length(g) -2 2]);title('随机二进制信号序列');cm=[];mod=[];for n=1:length(g);if g(n)==0;B=ones(1,200); %每个值200个点c=cos(f*t); %载波信号else g(n)==1;B=ones(1,200);c=cos(f*t+pi); %载波信号endcm=[cm B]; %s(t),码元宽度200mod=[mod c]; %与s(t)等长的载波信号endtiaoz=cm.*mod; %e(t)调制tz=awgn(tiaoz,10); %信号调制中加入白噪声,信噪比为10 jiet=2*mod1.*tz; %同步解调figure(1);subplot(3,2,1);plot(jiet);grid onaxis([0 200*length(g) -2 2]);title('相乘后信号波形')figure(1);subplot(3,2,2);plot(abs(fft(jiet)));axis([0 200*length(g) 0 400]);title('相乘后信号频谱');%低通滤波器fp=500;fs=700;rp=3;rs=20;fn=11025;ws=fs/(fn/2); wp=fp/(fn/2);%计算归一化角频率[n,wn]=buttord(wp,ws,rp,rs);%计算阶数和截止频率[b,a]=butter(n,wn);%计算H(z)jt=filter(b,a,jiet);figure(1);subplot(3,2,3);plot(jt);grid onaxis([0 200*length(g) -2 2]);title('经低通滤波器后信号波形') figure(1);subplot(3,2,4);plot(abs(fft(jt)));axis([0 200*length(g) 0 400]);title('经低通滤波器后信号频谱'); %抽样判决for m=1:200*length(g);if jt(m)<0;jt(m)=1;else jt(m)>=0;jt(m)=0;endendfigure(1);subplot(3,2,5);plot(jt);grid onaxis([0 200*length(g) -2 2]);title('经抽样判决后信号波形')figure(1);subplot(3,2,6);plot(abs(fft(jt)));axis([0 200*length(g) 0 400]);title('经抽样判决后信号频谱');运行结果:图8 解调相关波形三、高斯白噪声对系统影响分析当信号经过信道传输时会受到噪声的影响,这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