疔分析
2疔

【急性化脓性腱鞘炎】 急性化脓性腱鞘炎】 1. 是指手掌面的五条屈指肌腱所包绕 的腱鞘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的腱鞘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2. 由于小指腱鞘与尺侧滑液囊相通, 由于小指腱鞘与尺侧滑液囊相通, 拇指的腱鞘与桡侧滑液囊相通, 拇指的腱鞘与桡侧滑液囊相通,因 此二者可引起急性化脓性滑囊炎。 此二者可引起急性化脓性滑囊炎。 3. 本病多因掌面被刺伤后受金黄色葡 萄球菌感染所致。 萄球菌感染所致。
热胜肉腐证
手足疔疮的中期,红肿明显,疼痛 剧烈,肉腐为脓,溃后脓出肿痛消 退; 若溃后肿痛不退,脓液不断,可能 是筋骨腐蚀。舌红,苔黄,脉数。 治宜清热透脓托毒。 方用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穿 山甲,皂刺。
湿热下注证
足底疔由湿热下注引起的,在初 期可见足底部红肿热痛,伴恶寒, 高热,头痛,纳呆。舌红,苔黄 腻,脉滑数。 治宜清热解毒利湿。 方用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如有化脓,应加托药。
诊断
【多发部位】多发生于四肢内侧。 多发部位】 四肢远端有化脓性病灶或创伤史。 【化 验】白细胞增多。
【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
多先在手足生疔部位或皮肤破损之处,有红肿 热痛。 继则在前臂或小腿内侧皮肤上有红丝一条或多 条,迅速向躯干方向走窜,上肢可停于肘部或 腋部,下肢可停于腘窝或胯间,或向上蔓延。 肘、腋或腘窝、腹股沟部常有淋巴结肿大。 轻者红丝较细,无全身症状;重者红丝较粗, 并伴有恶寒,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周身无 力等全身症状。 若红丝较粗,病情较重有高热神昏,胸痛,咯 血等症,是为走黄征象。
辨证论治—【内治】 【内治】
火毒入络
[主症] 患肢红丝较细,全 身症状较轻。苔薄黄,脉濡数。 [治法] 治宜清热解毒。 [方药] 方用五味消毒饮加 减。
火毒入营
疔课件

掌心—托盘丁
涌泉穴—涌泉疔……
甲旁—蛇眼疔 通指—泥鳅疔 手指螺纹—螺纹疔 指趾丫间—手足丫疔 足底—足底疔
病因病机
内因
手厥阴心包经火毒炽盛—托盘丁
脏腑火毒炽盛 湿热下注—足底疔
外因
外伤染毒
内因+外因 火毒阻塞经络 气滞凝滞
针尖、竹、木、鱼骨刺伤 修脚刺破 昆虫叮咬
热盛肉腐 甚则伤筋
2.1 蛇眼疔(虾眼疔、沿爪疔)
疔毒走窜入络—恶寒发热,躯干四肢多处肿胀、疼痛 —流注
毒邪内窜脏腑—内脏转移性脓肿
毒邪流窜附骨—骨骼肿胖—附骨疽
鉴别诊断
疖 虽好发于面部,但红肿范围3~6cm,疽 初起有一粟米样疮头,但逐渐形成多个脓头和 蜂窝状,红肿范围超过9cm以上,多好发于项背肌肉丰 厚处,发展较慢,病程较长。
饮食与调护
不要过食肥甘厚味; 全身症状明显时,宜卧床休息; 发生在口周围者,切忌挤压碰撞,以免走黄; 忌服发散药物、忌灸法,忌烟酒、辛辣、鱼腥等食物,
忌房事、愤怒。
2.手足部疔疮(瘭疽)
是指发生在手足部的急性化脓性疾患。
命名 根据部位和形态
指端—蛇头疔;
甲后—蛇背疔
手指中节—鱼肚疔
手指关节—蛀节疔
初起手掌心肿胀高起,失去正常掌心凹陷,手背肿胀更 明显,甚至延及前臂,疼痛剧烈。
2周成脓,但不易溃破。 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纳
呆,苔薄黄,脉滑数。 脓出肿消痛止,7~10天愈合。
可并发红丝疔、损筋伤骨、疔疮走黄!
蛇头疔(腹侧)
蛇头疔(背侧)
蛇头疔(合并附骨疽)
蛇头疔
蛇头疔
食指蛇腹疔
壮热口渴,加竹叶、生石膏;便秘者加生大黄、元明
粉;脓出不畅加皂角刺。
中医证病基本概念系列文库:疔

中医证病基本概念系列——
疔
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
尤其是在抗击非典和新冠疫情中,
发挥了决定性的治疗作用。
本文提供关于中医证病基本概念
“疔”
以供大家了解和掌握。
疔
病证名。
见清·吴谦等《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发无定处》“盖疔者,如丁钉之状,其形小,其根深,随处可生。
由恣食厚味,或中蛇蛊之毒,或中疫死牛、马、猪、羊之毒,或受四时不正疫气,致生是证。
”
疔是疮疡之痈疖疔疽四大证之一。
是一类形小毒深的化脓性疮疡。
其发病迅速,头小而根深,好发于手足、颜面等部位。
因发病原因、部位、形状、色泽等不同,又有不同的名称。
其病多因恣食膏粱厚味,醇酒辛辣炙煿;或疫气热毒侵袭;或昆虫叮咬,抓破皮肤,邪毒侵入等,致毒结肌肤筋膜而成。
症见初起如粟,痒麻间作,渐焮赤高热疼痛剧烈,顶尖根深,坚硬如丁钉,迅速溃脓,疔根出则愈。
若毒邪深入血分,内攻脏腑,称疔疮走黄,则见疔顶黑陷,无脓,肿势散漫,伴身热神昏,抽搐痉厥,其
病甚险,可危及生命。
今称脓毒血症。
精品医学课件-疔疮

丘疹,痒而不痛。第二天,变成水疱,内含淡黄色 液体,周围明显肿胀,继而水疱发生出血性坏死, 周围有成群的灰绿色小水疱,形如脐凹。10~14天 后,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分离,肿势局限,身热渐 退。 三、全身表现:常有发热等热毒症状。 四、合并症:极易走黄。
手足部疔疮是发生在手足部的急性化 脓性疾病。若治疗不当容易损筋伤骨,影 响功能。虽然因部位、形态、预后不同, 名称各异,但其病因、症状、治疗大致相 同。
中医命名及西医病名对照
蛇头疔:生在指头顶端——化脓性指头炎 蛇眼疔:生在指甲旁——甲沟炎 鱼肚疔或蛇腹疔:生在指中节前肿如鱼肚— —手指化脓性腱鞘炎 托盘疔:生在手掌中心——掌中间隙感染 足底疔:生在足掌中心——足底皮下脓肿 其他如沿爪疔、蛇背疔、螺疔、蛀节疔、手 足丫疔、涌泉疔;
❖ 4 蛇腹疔:生于指腹,患指整个红肿,不能屈伸, 疼痛逐渐加重,伴有畏寒发热等。化脓时胀痛剧烈。 溃后脓出,症状逐渐减轻。如损伤筋骨,则愈合缓 慢,并影响手指功能。
❖ 5 托盘疔:生于手掌,成脓时掌部凹陷消失,手背 肿胀反而明显,肿胀可波及前臂,伴有恶寒发热。 因患处皮肤韧厚,虽已化脓,不易向外穿透,亦有 损伤筋骨可能。
由于四肢远心端化脓性疾病火毒炽盛, 或外伤染毒,再加内有火毒,以致火毒 流于经脉而成。
【诊断】
一、一般情况:发生于四肢,有四肢远心端原 发化脓性或外伤染毒病灶的存在。
二、局部表现:在原发病灶的近心端出现一条 或数条红线,红线坚硬而有压痛。
三、全身表现:可有轻重程度不同的热毒表现。
红丝疔
红丝疔
四 烂疔
足部烂疔
五 疫疔
疫疔是接触疫畜染毒所致的急性传 染性疾病。又称“鱼脐疔”,相当于西 医的皮肤炭疽。
健康生活 常见疾病 治疗方法——第二节 疔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消肿。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革藓渗湿汤加减。
辨证分析:火毒炽盛,蕴结于肌肤,以致局部气血凝滞,经络阻隔,故锨红肿胀疼痛;火毒蕴结,与正气相搏,故伴恶寒发热、周身不适;舌红、苔黄、脉数均为火毒蕴结之象。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五味消毒饮或黄连解毒汤加减。
(二)脓毒蕴结患处肿势增大,红肿显著,疼痛剧烈如鸡啄,患部中软而应指,功能受限;伴恶寒发热,食少纳呆,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数。
凡颜面部疔疮,症见顶陷色黑无脓,四周皮肤暗红,肿势扩散,失去护场,以致头面耳项俱肿,伴壮热烦躁,神昏谵语,胁痛气急,舌红绛,苔黄燥,脉洪数等症状,此乃疗毒有越出局限范围之象,是为走黄。
辅助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症状严重者应做血细菌培养。
[鉴别诊断]
一、疖突起根浅,肿势限局,无明显根脚,一般无全身症状。
头面乃诸阳之首,火毒蕴结于此,则反应剧烈,变化迅速,如不及时治疗或处理不当,毒邪易于扩散,有引起走黄的危险。
[诊断]
多发于唇、鼻、眉、颧等处。
初起在颜面部的某处皮肤上突起一粟米样脓头,或痒或麻,渐渐红肿热痛,肿胀范围在3—6cm左右,根深坚硬,状如钉丁。重者可伴恶寒发热。约5—7天,肿势逐渐增大,四周浸润明显,疼痛加剧,脓头破溃。此时可伴发热口渴、便秘、溲赤。约7一10天,顶高根软溃脓,脓栓(疔根)随脓外出,随之肿消痛止,身热减退而愈。
疔、痈、疖、疽辨证取穴

疔、痈、疖、疽辨证取穴
疔、痈、疖、疽均属于外科病,根盘紧束的为痈;漫肿无头皮色不变的为疽;初起如粟如米,根脚坚硬麻木或发痒顶白而痛为疔;形比疮小,红热疼痛不甚,起于浅表的为疖。
相当于西医蜂窝织炎、疖、皮肤脓肿、画部疖痈、急性甲沟炎、脓性指头炎、急性淋巴管炎等。
【临床表现】
初起痒痛,红肿或皮色不变,突起,肿毒局限,伴口干,便秘,影响睡眠。
【病因病机】
风毒蕴结而成;久坐气血凝涩而致;饮食不节,误食有毒之品,有毒内结而发于体表,皮肤破损,复受污毒,以致毒流经脉。
总由经脉阻隔血气凝结而成。
【治疗原则】
宣通经络、益气排毒。
【马氏温灸处方】
【取穴】
阿是、灵台、疔俞穴、足三里、三阴交、心俞。
【取穴位置】
灵台: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穴位置】
疔俞穴:在前臂屈侧,神门穴直上4寸,何内侧旁开0.3寸处。
【取穴位置】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
【取穴位置】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取穴位置】
心俞: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施灸顺序】
先阳后阴,先背部后腹部,先上后下。
【施灸时间】
背部/四肢穴20分钟,胸腹部30分钟;可根据身体情况调整温灸时长。
【病症咨询】。
《神效集》对于疔疮的诊疗特色分析重点

·1032·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6年11月第38卷第11期Int J Trad Chin Med, Nevember 2016, V ol. 38, No.11·思路与方法·《神效集》对于疔疮的诊疗特色分析樊雅梦 毛宇红 张伟娜《神效集》为方书类著作,依据薛清录主编《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记载,该书仅存清嘉庆22年丁丑(1817年)青村草堂刻本,为孤本,藏于国家图书馆。
中医古籍出版社1993年据此版本影印,收入《中医古籍孤本大全》。
全书共两卷,卷一载有内科、妇科、儿科、眼科疾病的治疗方剂;卷二载有骨伤、外科及急救方剂[1]。
选方论述多源于历代医学著作,非常注重实效。
疔疮是外科常见病,因其坚硬且根如钉丁状而称之为疔疮[2]。
《神效集》对于疔疮的诊断和治疗颇具特色,现分析如下。
1诊察细微,分经辨疔《神效集》引用《古方汇精•卷二•外科门•疔毒类》中有关疔疮的记载,即“疔疮,乃外科迅速之病,有朝发夕死,随发随死,有三日五日而不死,至一月半月而终死者”[3],认为疔疮“其疮最恶,其毒最烈”,且“疔有数种,部位既殊,形色亦别,其发甚微,人多疏忽,若不指明,贻害不浅”[1]。
《神效集》具体描述了6种常见疔,并对每种疔的部位、形状、伴随症状和归经均进行了详细阐述。
①火焰疔:部位为“唇口、手掌指节间”,形状为“初生一点,红黄小泡”,伴随症状为“抓动痒痛非常,左右肢体麻木,重则寒热交作,头晕眼花,心烦发燥,言语昏聩”,此病归心经。
②紫泡疔(《外科正宗》等书称为“紫燕疔”):部位及形状为“次日破,流血水,三日后,串筋烂骨”,伴随症状为“疼痛苦楚,重则眼红目抹,指甲纯青,舌强神昏,睡语惊惕”,此病归肝经。
③黄鼓疔:部位在“口角腮颊,眼泡上下,及太阳正面”;形状为“初生黄泡,光亮明润,四边红色缠绕”;伴随症状为“发之便作麻痒,DOI: 10.3760/cma.j.issn.1673-4246.2016.11.020基金项目: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2009FY120300)作者单位:710003西安,陕西中医杂志社(樊雅梦);065201廊坊,河北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毛宇红);100700 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古籍资源研究室(张伟娜) 通信作者:张伟娜,Email: zwn1226@ 绷急硬强,重则恶心呕吐,肢体木痛,寒热交作,烦渴干哕”,此病归脾经。
疔、疖、痈、疽的不同病因病机

疔、疖、痈、疽的不同病因病机
疔、疖、痈、疽的不同病因病机
发表者:老军医
疔疖痈疽,都属于在皮肤体表部位有形可见的一类外科病。
其鉴别首先从肌表的色泽、肿胀及伴有证,确定是属于阳证还是阴证,然后再仔细观察局部表现特征。
现将鉴别要点介绍如下:
1、疔:其形小、根深,坚硬如钉子状;患处皮肤麻木或痒痛并伴有寒热交作。
多因饮食不节,外感风邪火毒及四时不正之气而发。
发病较急,变化迅速,初起如栗,坚硬根深,继则焮红发热,肿势渐增,疼痛剧烈,待脓溃疔根出,则肿消痛止而愈。
治疔宜清热解毒。
2、疖:即毛囊和皮脂腺的急性炎症。
由内蕴热毒或外触暑热而发,疖长于肌表,肿势局限,形小色红、热痛、根浅,出脓即愈。
治宜清热解毒。
3、痈:疮面浅红肿而高大。
有肿胀、焮热、光泽无头、疼痛及成脓等。
多由外感六淫,外伤感染等,导致营卫不和,邪热壅聚,气血凝滞而成。
痈分为内痈、外痈两类。
属急性化脓性疾患。
4、疽:漫肿而皮色不变,疮面较深。
由于气血为邪毒所阻滞,发于肌肉、筋骨间的疮肿。
分为有头疽和无头疽两类。
有头疽:多发于肌肉,初起即有栗粒状脓头的疮疡,以后腐烂,形如蜂窝。
多因外感风湿火毒,或湿热火毒内蕴,使内脏积热,营卫不和,邪阻肌肤所致。
治宜清热疏风、解毒活血。
无头疽:发于筋骨间,初起无头,漫肿色白,根脚散漫,皮色不红。
多因毒邪深陷,寒凝气滞所致。
治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治法:
初期、成脓期:宜清热解毒(金黄散膏)+ 提脓祛腐(九一丹) 。 切开: 中央有波动感(脓较多)者,可切开排 脓,但不宜过早。有脓拴者,应将脓栓拔出; 若脓出不畅,可用药线引流。 调护:忌辛辣、挤压、碰撞、灸法、早期切开 及针挑。
手足部疔疮
定义:发于手足部的一类急性化脓性疾 病。 病因病机:脏腑蕴热+外伤染毒。
外治:
初期:玉露膏或金黄散膏外敷,日一次。 中期:成脓后切开排脓。
切开原则:宜早切开,达到排脓、减 压的目的。
蛇眼疔:1.沿指甲旁边0.2cm处切开
排脓。2.修除嵌甲。
3.拔甲 。4.在指甲中心烫破,使脓排 出。
蛇头疔:手指掌侧面作一纵行切口,
必要时应贯穿指端,直至对侧。
蛇肚疔:成脓后宜切开排脓,应在手指侧面
作纵行切口,长度不超过上下指关节面。
托盘疔:依掌横纹切开,鱼际处应延皮肤纹路
切开,切口应足够大,保持引流通畅。注意不 要因手背肿甚,误切手背。
足底疔:切开沿皮肤纹路,切口应足够大。
红丝疔
定义:发于四肢的、以有一条细红线
迅速向上蔓延为特点的疔疮称为红丝 疔。 类似西医的急性淋巴管炎。
病因病机:脏腑蕴热+外伤染毒或疖
治疗:
总则:应以清热解毒泄火为主。
疔疮无消法”:故初期即可+生黄芪、炒
山甲透脓外出。 防止毒邪入里入营:+凉血活血之品:生地 、丹皮、茅根、犀角等。
内治:
1. 热毒蕴结证(初):清热解毒泻火。五味消毒 饮、黄连解毒汤+生黄芪、炒山甲。 2.火毒炽盛证:(热入营血) 清热解毒凉血。上两 方+犀角地黄汤。
3.起病急,发展快。
4.初起忽觉患肢沉重如绑,胀裂痛,迅 速蔓延成片, 1-2 天后,皮肤紫黑, 起水泡,迅速坏死,有大块组织坏死 脱落,脓稀浊恶臭,混有气泡,疮面 凹形边缘有捻发音。伴有高热寒战, 极易出现七恶逆证引起走黄,可导致 截肢和死亡。
病,肿胀形如蛇头。
类似于西医的化脓性指头炎。
解剖特点
及症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①掌面皮肤特别坚厚---皮内形成与皮下组织相
连的“哑铃状脓肿” ②剧烈的疼痛 麻痹疼痛
反而减轻。③指骨缺血、坏死和脓液直接侵,
引起骨髓炎。
症状:初期:指端痒痛,继而刺痛焮
热,肿或红肿如蛇头,1-2周成脓,跳
痛剧烈。
晚期:大部分组织缺血坏死,
肢出现条索状肿块及压痛。肿块不消退而化 脓,此时肿块疼痛明显,伴全身症状。
红丝疔
红丝疔
治疗:
内治:清热解毒,凉血活血。
火毒入络证(轻):清热解毒。
五味消毒饮+凉血药 或合犀角地黄汤。
火毒入营证(重):清热解毒,凉血散结。 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 。
外治:先处理原发病灶。 初期: 外敷金黄散、玉露散膏。
疔
定义:
疔是一类发病迅速,易于变化且危 险较大的一类急性化脓性疾病。
特点:
以颜面及手足为多。发病急,变化 快,易发生走黄。
命名:
按部位命名:颜面疔疮、足底疔。 按形态命名:红丝疔、烂疔、蛇头疔
、蛇眼疔、托盘疔等。
按疾病特性命名:烂疔。 按传染性命名:疫疔。 按穴位命名:涌泉疔。
病因病理
脏腑 外感火热 外伤染毒 内外合邪,火毒蕴结
足底疔
定义:发于足底急性化脓性感染。类似于西
医足底皮下脓肿或胼胝感染。
特点:初期足底疼痛,触之坚硬,3-5天后出
现跳痛,祛除老皮后可见白色脓头,肿胀明显 ,可蔓延至足背,痛连小腿,不能活动。
手足疔治疗:内治:
1.火毒凝结证(手部初期 ):清热解毒泻火,五味消 毒饮、黄连解毒汤。托盘疔宜加清心热之品:应重用 黄连、栀子、竹叶。 2.湿热下注证(足底初期 ) :清热解毒利湿,五神汤 合萆薢渗湿汤。 3.热胜肉腐证(中期) :治疗清热透脓托毒。上述2方 法+透脓托毒之品。
疔之毒走窜。
特点:
1.远端有疔疮或皮肤破损; 2.继而在肢体内侧皮肤上出现红 丝,迅速向驱干方向走窜; 3.上肢可止于肘腋,下肢可止于 腘及腹股沟处(淋巴结),可出现 臖核。
分型: 轻者:红丝较细,无全身症状,1-2天可愈。 重者:浅部见红丝较粗,有多个红色结块 。
深部的皮色暗红,或看不见红丝,但患
特点:整个手掌肿势高突,手掌心正常凹陷消
失,皮肤紧张,色白。疼痛剧烈,手指呈半屈曲
位。多手背肿胀更明显。两周左右成脓,疼痛更
加剧烈,因手掌部皮肤坚韧,不易向外透出,常
向周围蔓延,损伤筋骨,或循经入里,引起走黄
。
托盘疔
托盘疔
检查:
手部疔疮有无成脓:因手部皮肤较厚 ,外观不易判断是否有脓,无明显波 动感。可用透光法检验脓之有无。
④检查时,沿整个患指均有压痛。
2.成脓:约7-10天, 多局限在坚韧
的鞘膜套内,不会出现波动感,也难 自溃,成脓后脓腔压力增大,疼痛剧 烈,易造成肌腱损伤坏死,出现功能 障碍。
3.可蔓延到手掌深部或腕部及前臂,尤其 是拇指与小指。
托盘疔 定义:发于手掌部的急性化脓性
感染,肿势如托盘。 类似于西医的掌间隙感染。
指神经末梢受压和营养障碍而麻痹,
疼痛反而减轻。易损骨,伤口久不愈
合。
蛇头疔
蛇头疔
蛇肚疔
定义:发于手指中节的化脓性疾
病,因肿胀状如蛇肚。 类似于西医的手指化脓性腱鞘
炎。
诊断
1.局部典型的体征: ① 呈明显的均匀性肿胀, 圆锥状,色红而光亮。 ② 指关节呈轻度弯曲。 ③ 任何微小被动伸指运动,会引起剧痛。
特点:初起肿痛无头,易损筋伤骨,影
响手足功能。手部多于足部。多有外伤 史。
蛇眼疔
定义:指生于指甲旁的化脓性
疾病。 类似于西医的甲沟炎。
指甲边沿红肿 易脓(2-3天) 脓出即愈 蔓延至对侧 失治误治 损骨 骨髓炎 指甲周围炎
蛇眼疔
沿爪疔
沿爪疔
蛇眼疔
蛇眼疔
蛇头疔 定义:发生于手指末节的化脓性疾
砭镰法:了解。
成脓:切开引流排脓。如二三处互相串
通,可用绷带加压,也可彻底切开,以
加速其愈合。
烂
性感染性疾病。
疔
定义: 发于皮肉间,容易腐烂,病势暴急的急
属于西医气性坏疽。 由多种厌氧产气杆菌引起。
病因病机:脏腑蕴热+感染特殊毒气。
特点:
1.有皮肤外伤和泥土、脏物接触史。
2.潜伏期多2-3天,有的数小时—6天。
+
蕴热
肌肤,致气血凝滞,
热盛肉腐而成。
面
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疔
定义:发于颜面部(毛囊)的较严重 类似西医的面部疖和痈。
病因病机:脏腑蕴热+外感火热之邪。
地角疔
特点:初起皮肤上有一个或多个粟粒样脓头,根 深坚硬,状如钉丁,红肿热痛较重,成脓时疼痛 较剧。有明显全身症状。易引起“走黄” 。
唇 疔
唇 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