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价值的本质和特征)【圣才出品】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5版)章节题库(1-5章)【圣才出品】

第1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名词解释1.哲学答:哲学是指一种从总体上把握世界的人类智慧,它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作为理论形态的世界观,既包括对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体理解,又包括对历史以及人与历史关系的总体理解,还包括对人本身以及人生意义的总体理解。
哲学的内容极为丰富,是包括自然观、历史观和人生观等在内的理论体系。
2.方法论答:方法论是关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哲学学说。
黑格尔第一次把哲学方法论和各门具体科学的方法论区别开来。
方法论与世界观相统一。
用世界观去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是方法论。
一般说来,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取决于对世界的基本观点。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去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便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它要求人们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客观地、全面地、历史地观察事物,具体地分析具体问题,根据事物的内在规律及其所处的条件制订工作方针和计划,能动地改造世界。
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人类所从事的各个具体领域的实践活动、科学研究活动,还有其自身的若干具体方法,亦同样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
3.马克思主义哲学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实践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4.唯心主义答: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之一,是同唯物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
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精神或意识为第一性,物质为第二性,即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5.历史唯物主义答:历史唯物主义,又称“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的推广和运用,无产阶级的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圣才出品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5章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5.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归纳】
考点一:规律是本质的、必然的和稳定的联系
1.规律的内涵
表5-1规律的内涵
2.规律的类型
表5-2规律的类型
考点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对立统一规律与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表5-3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2.对立统一规律与辩证法的批判性、革命性
对立统一规律在根本上决定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决定着事物从肯定自身到否定自身的过程,推动着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所以,以对立统一规律为实质的唯物辩证法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1)批判与革命
①批判与革命的内涵
批判,即从肯定与否定、生成与灭亡的统一上理解和对待现存事物,即肯定应当肯定的事物,否定应当否定的事物;革命,即从本质上改变已不符合发展规律的现存事物。
②批判与革命的关系
革命以批判现存事物为前提,批判以革命为目的。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表5-4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3.矛盾论与系统论
表5-5矛盾论与系统论
考点三:矛盾是对立面的统一
1.矛盾的内涵
表5-6矛盾的内涵。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5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2021年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题库详解
2021年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全套资料【真题精选+题库】
目录
【全套产品】
•2021年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题库1【真题精选+模拟试题】•2021年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题库2【基础医学综合+医学人文综合+临床医学综合】
•2021年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题库3【公共卫生综合科目】
•
内容简介
一、本资料是2021年《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题库,包括真题精
选和模拟试题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真题精选。
本部分根据2021年考试大纲,精选部分历年真题,部分题目提供详解。
系统自动评分,学员可以熟悉考试真题的特点,并测试自己的水平。
第二部分为模拟试题。
根据历年考试真题的命题规律及热门考点精心编写了模拟试题。
通过模拟试题的练习,学员既可以检测学习该考试科目的效果,又可以评估自己的应试能力。
二、本资料是2021年《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题库,遵循2021年官方考试大纲的章目编排,分为基础医学综合、医学人文综合和临床医学综合三部分。
每章根据大纲的要求及相关教材,精心选编了典型常考习题,部分题目提供详解。
三、本资料是2021年《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公共卫生综合科目的题库,遵循2021年官方考试大纲的章目编排,分为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病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妇女保健学、儿童保健学、社会医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九章。
每章根据大纲的要求及相关教材,精心选编了典型常考习题,部分题目提供详解。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圣才出品】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0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10.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归纳】考点一:社会形态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1.社会形态的内涵(1)社会形态,是指以一定生产力状况为前提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是一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的统一体。
(2)到目前为止,在人类历史上已经形成了五种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
2.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社会发展的自为性与社会发展的客观性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1)社会发展是在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中实现的,在这个意义上,社会发展具有自为性。
(2)社会形态的更替又是一个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过程,社会发展的自为性并不能否定社会发展的客观性,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3.社会形态更替过程中的主体选择性表10-1社会形态更替过程中的主体选择性4.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与多样性表10-2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与多样性考点二:人的本质与人性1.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表10-3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2.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表10-4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3.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体现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体现。
这即是说,社会发展的实质是人的发展,推进社会发展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重要的地位,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
表10-5马克思主义的人的理论与西方近代人本主义、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考点三:人的自由与必然的关系1.自由与必然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永恒矛盾。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认识的本质和过程)【圣才出品】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6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6.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归纳】
考点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发生的基础
表6-1实践是认识发生的基础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表6-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3.认识对实践的相对独立性
表6-3认识对实践的相对独立性
4.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不同方面强调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1)就认识的基础和来源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就认识的功能和作用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强调要用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
(3)就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与认识、知与行的统一,强调二者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我们只有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实践与认
识、知与行的关系,才能正确而有效地从事实践活动。
考点二: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前的认识本质观
表6-4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前的认识本质观
2.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表6-5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3.反映、选择与建构
表6-6反映、选择与建构
考点三:认识活动的发展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
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5章)【圣才出品】

第1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1复习笔记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1.作为世界观理论形态的哲学及其特征哲学是用最普遍的概念、最一般的范畴和具有普遍性的规律来把握世界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哲学不同于具体科学①具体科学都是以自然或社会领域中的某一方面为对象,它所研究的问题是具体的,限于特定的领域,而哲学以人与世界的总体关系为对象,它所研究的问题具有普遍性。
由于哲学是世界观,所以哲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它的提问方式和问题本身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
②具体科学也具有理论性,但具体科学不研究作为研究主体的自我与对象的关系,只研究对象自身的规律。
而哲学是以人与世界关系为中心而展开的对世界的总体性把握。
③具体科学表现为关于某一领域的某种具体知识,哲学则是对包括社会和人在内的世界的宏观把握,表现为一种哲学智慧。
(2)哲学智慧不同于实证知识哲学智慧与实证知识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虽然要以具体科学的知识为依据,但它又不是这些具体科学知识的简单相加,而是对各种知识中蕴涵的普遍规律和意义的揭示。
这就是从科学知识到哲学智慧的升华。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又极为密切哲学不能脱离科学。
哲学需要通过对科学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再思考的方式来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离开科学的所谓哲学智慧只能是“假(假话)、大(大话)、空(空话)”。
2.世界观与人生观作为世界观的理论形态,哲学既包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总体理解,又包括对人与社会关系的总体理解,还包括对人本身以及人生意义的总体理解,关系到人们对待生活的根本态度以及人们思想行为的根本准则。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关于人生问题的根本观点,直接决定着人们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1)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世界观包含着人生观世界观理论从总体上揭示人与世界的关系,论证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与作用,阐发人的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并通过对人的活动的规范和引导,实际地塑造人们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圣才出品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4章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4.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归纳】考点一:世界处在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之中1.联系的普遍性与多样性表4-1联系的普遍性与多样性2.系统是普遍联系的一种状态(1)系统与系统论事物和事物之间是作为系统存在的。
①在系统论中,系统指由一定数量并相互联系的因素组成的统一体。
②系统论是具体揭示对象的系统联系和规律的观点和方法,它进一步确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普遍联系思想的正确性。
(2)系统的基本特征表4-2系统的基本特征(3)耗散结构理论系统的存在和特征显示了普遍联系的具体性,但系统不是普遍联系的唯一形式,仅是普遍联系的一种状态,系统规律仅是物质运动的一个方面。
耗散结构理论指明,任何耗散结构的耗散过程均包括两个方面:①耗散使系统的整体性、有序性得以维持,并使有序向更有序的方向发展。
②耗散过程也是物质、能量的消耗过程,即无序化、非系统化的过程。
任何系统化均是以一定的非系统化为存在的条件,系统与非系统、有序与无序是同一运动过程的两方面。
3.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1)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
相互联系包含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而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一般的变化,发展是事物上升的运动。
(2)现实运动的方向从总体上看,现实运动有三种方向:①单一水平的转化,即同一等级运动形式间的变化。
②下降的运动,即从高级形式向低级形式、从有序向无序的变化。
③上升的运动,即从低级形式向高级形式、从无序向有序的变化。
(3)新事物产生与旧事物灭亡的必然性发展是上升的运动,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范畴,着眼点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
表4-3新事物产生与旧事物灭亡的必然性(4)发展的过程性表4-4发展的过程性考点二:内容与形式:事物的构成要素与表现方式1.内容与形式的内涵内容与形式是揭示事物构成要素和表现方式及其关系的一对范畴。
课后答案资料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

课后答案资料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5版)笔记
和课后习题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无偿试用20%资料
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资料
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
目录
隐藏
第1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1复习笔记
1.2课后习题详解
1.3考研真题详解
第2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2.1复习笔记
2.2课后习题详解
2.3考研真题详解
第3章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3.1复习笔记
3.2课后习题详解
3.3考研真题详解
第4章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4.1复习笔记
4.2课后习题详解
4.3考研真题详解
第5章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详解
5.3考研真题详解
第6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6.1复习笔记
6.2课后习题详解
6.3考研真题详解
第7章价值的本质和特征7.1复习笔记
7.2课后习题详解
7.3考研真题详解
第8章社会的本质和结构8.1复习笔记
8.2课后习题详解
8.3考研真题详解
第9章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9.1复习笔记9.2课后习题详解
9.3考研真题详解
第10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10.1复习笔记10.2课后习题详解
10.3考研真题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7章价值的本质和特征
7.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归纳】
考点一:价值:主体与客体的意义关系
1.价值的本质
表7-1价值的本质
2.价值关系形成的基础
表7-2价值关系形成的基础
考点二:价值的客观前提与主体性特征
1.价值的客观前提
表7-3价值的客观前提
2.价值的主体性特征
表7-4价值的主体性特征
考点三: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
1.人的社会价值
表7-5人的社会价值
2.人的个人价值
表7-6人的个人价值
3.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关系
表7-7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关系
考点四:价值评价:认识的特殊形式
1.价值评价的本质
表7-8价值评价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