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教育学习资料】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地球的结构学案湘教版必修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教材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PPT课文课件

[人教版]教材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PPT课文课件

【 名 校 课 堂 】获奖 PPT-[ 人教版 ]教材 高中地 理《宇 宙中的 地球》 PPT课文 课件( 最新版 本)推 荐
2.特殊性——存在生命 (1)外部条件——“安全”和“稳定”。
【 名 校 课 堂 】获奖 PPT-[ 人教版 ]教材 高中地 理《宇 宙中的 地球》 PPT课文 课件( 最新版 本)推 荐
(2020·太原模拟)德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太阳系附近有
三颗“超级地球”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这三颗行星围绕天蝎
座的一颗恒星运行,距离地球仅 22 光年,回答 1~3 题。
1.“超级地球”应属于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2.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之一。“超
级地球”上存在大气的原因是因为它具有
【 名 校 课 堂 】获奖 PPT-[ 人教版 ]教材 高中地 理《宇 宙中的 地球》 PPT课文 课件( 最新版 本)推 荐
掌握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1.普通性
【 名 校 课 堂 】获奖 PPT-[ 人教版 ]教材 高中地 理《宇 宙中的 地球》 PPT课文 课件( 最新版 本)推 荐
【 名 校 课 堂 】获奖 PPT-[ 人教版 ]教材 高中地 理《宇 宙中的 地球》 PPT课文 课件( 最新版 本)推 荐
2.天体系统 (1)运动性: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它们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形成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 (2)层次性:目前所知的天体系统分为四级,具体如下图所示:
【 名 校 课 堂 】获奖 PPT-[ 人教版 ]教材 高中地 理《宇 宙中的 地球》 PPT课文 课件( 最新版 本)推 荐
总星系A银河系B太阳系C其地他月行系星系月地球球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课件(69张)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课件(69张)

01预习准备区
02主题探究区
03综合活动区
04课后检测区
1.判断正误。 (1)纵波传播速度慢于横波。( × ) (2)横波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纵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 )
01预习准备区
02主题探究区
03综合活动区
04课后检测区
2.地震波横波(S)和纵波(P)的传播速度在莫霍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
(1)图中涉及的地球外部圈层共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01预习准备区
02主题探究区
03综合活动区
04课后检测区
(2)地球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
A.水
B.岩石
C.大气
D.生物
科学思维
地球外部圈层的分析思路
第(1)题,图中显示地理要素有岩石、水、生物和大气,故涉及的外部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地震波从地幔传播到地壳,经过莫霍界面,地震 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快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故B项正确。
01预习准备区
02主题探究区
03综合活动区
04课后检测区
答案
解析
2017年6月19日上午,海拔3 283米的俄罗斯舍维留奇火山喷发出高达15 000米的灰柱,场面极为壮观。此次喷发并未造成人员伤亡,也没有对航空 造成影响,但火山灰降落下来,对环境的污染是必然的。据此完成3~4题。
(3)波速变化
①在地下平均 □07 33 千米C处(大陆部分):传播速度都明显□08 增加。 ②在地下_ □09 2 900 千米D处:A波□10 完全消失,B波传播速度 □11 突然下降 。
01预习准备区
02主题探究区
03综合活动区
04课后检测区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4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学业分层测评 中图版必修1高中地理 第一章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4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学业分层测评 中图版必修1高中地理 第一章

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学业分层测评中图版必修1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学业分层测评中图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学业分层测评中图版必修1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学业分层测评中图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学业分层测评中图版必修1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学业分层测评中图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学业分层测评(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埃塞俄比亚东北部阿法尔地区,自2005年有两座火山喷发后就形成了不到1千米的裂缝,但迄今裂缝全长已达60千米,最宽处8米,该地已经成为科学家们见证海洋形成的天然实验室.据此完成1~2题。

1.阿法尔地区的裂缝形成于火山喷发之后,裂缝中的火山组成物质都来自于地球内部的()A.地幔B.地核C.地壳D.岩石圈2.裂缝从1千米延长到60千米,非洲大陆也可能一分为二,这些直接改变的是地球圈层中的()A.岩石圈B.大气圈C.生物圈D.水圈【解析】第1题,火山喷发的物质主要是岩浆,其来自地幔顶部的软流层,且到达地表后温度降低,冷却形成岩石.第2题,由材料可知裂缝存在于地壳中,而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

【答案】1。

A 2.A下图为“月壳与月幔地震波速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高中地理必修一(湘教版)课件: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四节

高中地理必修一(湘教版)课件: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四节
地震波 传播速度的研究,把地球内部 1.划分:科学家通过对①________
地壳 、③ ______ 地幔 和④ ______ 地核 三个主要圈层。三层 划分为②______
莫霍面 和⑥________ 古登堡面 之间的两个界面依次称为⑤________ 。 2.地壳: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地壳平 60~70千米。海洋地壳平均厚度约为6千米。 高原地区可达⑨__________
C 及与大气圈的位置可判断A 为生物圈,B 为水圈,C 为岩石圈。 第(2)题,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中,是由地球表层水体
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由于生物圈是生命存在的主要场所, 故可称之为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 答案 (1)D (2)D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学考报告】
学考要求 考纲细解
b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 理解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并 据及各层的特点 能阐述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点 识记岩石圈范围,并说出岩石圈构 成 能够描述地球的外部圈层并能阐述

考 要 求 b 加试要求 地球的外部圈层及特点 a 岩石圈的范围
各圈层的特点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其他 厚度2 000~3 000千米,


包裹地球的气体层
要成分是氮和氧
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
成部分 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且
水圈
由各种水体组成的 地表水、地下水、 外部圈层 大气水、生物水等
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
中 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和
生 物圈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 生存环境的总称
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
[探究归纳]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圈层 名称 地壳 上层 地 地幔 幔 下层 地幔 地 外核 核 内核 古登 堡面 约2 900 不连 续面 莫霍

[k12精品]2017_2018版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_1地球在宇宙中学案

[k12精品]2017_2018版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_1地球在宇宙中学案

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课程标准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学习目标1.了解天体的概念及其类型。

2.学会利用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3.能够利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4.利用重大的天文事件作为背景材料,学会分析地球上出现生命的条件。

[基础知识梳理]教材梳理1 宇宙阅读教材P4~P6“宇宙”,填写下列知识。

1.宇宙的概念宇宙⎩⎪⎨⎪⎧“宇”——指“上下四方”,是空间“宙”——指“往古来今”,是时间2.天体——宇宙的物质性 (1)定义:宇宙中不同形态的物质。

(2)类型⎩⎪⎨⎪⎧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 质等基本天体:星云和恒星3.天体系统(1)形成原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2)层次性:按大小可分为总星系、星系、恒星系统、行星系统四个层次。

【图表解读】 读教材图1-1-2天体系统的四个层次,据图分析:(1)图示中四幅小图分别代表了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逐层套合表达了什么内容? (2)图中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是哪个?其组成成员有哪些? 提示 (1)表达了不同级别天体系统之间的隶属关系。

(2)地月系。

地球和月球。

教材梳理2 太阳系阅读教材P6~P7“太阳系”,填写下列知识。

1.组成:由太阳、八颗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太阳系小天体及行星际物质组成。

2.中心天体:太阳,质量占整个太阳系的99%以上。

3.八颗行星(1)水星、B 金星、地球、火星、木星、A 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2)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进行分类:水星、B 金星、地球、火星属于类地行星;木星、A 土星属于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属于远日行星。

【图表解读】 读教材图1-1-3太阳系示意,据图分析: (1)八颗行星公转方向相同吗?(2)八颗行星公转的轨道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3)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有没有特殊的地方? 提示 (1)相同。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人教必修一课件:1.1 宇宙中的地球课件 (共30张PPT)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人教必修一课件:1.1 宇宙中的地球课件 (共30张PPT)

自转周期 体积
(地球为1)
24时37分 23时56分
0.15 1
2.科学家认为火星是除地球以外最有可能存在生 命的天体之一,这是因为两者( ) A.有相近的距日距离和自转周期 B.有适合生物呼吸的相同大气成分 C.有相近的体积和质量 D.有岩石、土壤和大量液态水
考点: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又特殊行星
一、太阳系 成员 太阳、八大行星、小行星带、卫星、彗 星、流星体等天体。 结构特征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巨行星(木土) 远日行星(天海)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 和木星轨道之间,水金地火 小 木土 天海 (冥) 质很小,量多
二、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同向性—八大行星公转方向一致 共 共面性--几乎在同一平面,轨道倾角很小 八 性 近圆性--公转轨道偏心率很小 大

A.①—月球系 C.③—总星系
B.②—太阳系 D.④—银河系
讨 论 假设真的存在有外星人生活的星球,则 该星球存在的物质条件有哪些? 【提示】 应该具有安全的宇宙环境,
稳定的光照,适宜的温度,适宜生物呼
吸的大气及液态水的存在
三、太阳系中的一颗特殊行星
特殊性:适于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
我国将在2011年发射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 号”,寻找火星生命的迹象是其任务之一。读 地球与火星的相关资料
天体和天体系统
一、天体 1、概念:
存在于宇宙中的各种物质形式 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 流星、星际物质(气体和尘埃)等 人造天体---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天空实 验室、航天飞机等 2、最基本的天体 ---恒星和星云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2、天体系统: 1)形成条件:

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湘教必修1湘教高一必修1地理课件

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湘教必修1湘教高一必修1地理课件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六页。
【地球(dìqiú)的外部圈层
】外部圈

概念
组成
其他
大 气 圈
包围地球的 复杂系统
气体和悬浮物,
主要成分是氮 和氧
是地球自然环 境的重要组成 部分
水 圈
地球表层水
体构成的连 续但不规则
的圈层
海洋水、陆地 水、大气水、 生物水等
水圈里的水处
于不间断的循 环运动之中
生 地球表层生 物 物及其生存 圈 环境的总称
1 地震波
地 震

纵波(P波):
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
纵波引起(yǐnqǐ)了地面上下颠簸。
共性
速度快, 固、液、气介质 传播速度都随着
所通过物质的性
横波(S波):
质而变化
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 横波引起(yǐnqǐ)地面的水平晃动。
速度慢, 固介质 5
第五页,共三十六页。
异同 点: (yìtóng)
B.地壳上部
• C.地壳下部
D.地幔
• [思路点拨] 根据景观图片中山体的形态和火山喷发的景象, 可以判断出该山体属于火山,其岩石为岩浆岩,是由来自上 地幔上部软流层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因此,组成该山体 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地幔。
• [答案] D
第三十二页,共三十六页。
以练促记
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 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这些蔓延的火山灰 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qiānyí)的顺序是( )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 变化特点)
8
第八页,共三十六页。(dìqiú)
图 1.25 地 震 波 的 传 播速度 与地球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4讲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教学案 中图版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4讲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教学案 中图版

学习资料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4讲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教学案中图版班级:科目:第4讲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考纲考情核心素养思维导图[考纲展示]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考情分析]常以生活中的实例或光照图为载体,考查时间的计算,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等。

1。

综合思维:区时与地方时的计算,地转偏向力的应用。

2.区域认知:时区和日期的划分。

3。

地理实践力:实验观察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4。

人地协调观:树立科学的宇宙观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7页考点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和地转偏向力1.方向(1)侧视:自西向东.(2)错误!错误!2.周期时间旋转角度意义恒星日23时56分4秒360°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360°59′昼夜交替周期角速度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约为15°/h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赤道最大,极点为01.同一纬度的山地与平原的自转速度有何不同?(综合思维)提示: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与海拔成正比。

如同一纬度(两极除外)的高山和地球同步卫星,都相当于延长了自转的半径,线速度大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或对应地面的地点,但角速度相同,均为15°/时.4.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转(1)地转偏向力:只作用于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始终垂直于水平运动方向,并随运动速度增加而增大。

(2)偏向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无偏转。

(3)产生影响:地转偏向力在气流和水流的水平运动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如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和洋流运动中的偏转.(4)应用:河流沿岸人类活动的选址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冲蚀右岸,泥沙在左岸淤积,故港口、防洪堤坝一般建于右岸,聚落、挖沙场宜选在左岸。

1.地球自转速度的分布规律(1)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2)纬度相同的两点,自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相同(海拔相同的情况下).(3)60°纬线上的线速度是赤道上线速度的一半.(4)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相同,均为每小时15°,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于地面对应点的线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地球的结构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震波(1)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

(2)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1)界面:图中C为莫霍面,D古登堡面。

(2)圈层:图中C、D之间为地幔,C以上为地壳,D以内为地核(由E外核和F内核组成)。

3.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温馨提示]地壳厚度不均,陆地地壳厚,海洋地壳薄。

在陆地上,高原、山地地壳厚,平原、盆地地壳薄。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1.大气圈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大气的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

2.水圈(1)组成: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

(2)分类:根据其存在的位置和状态,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其中陆地水又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3)意义:与人类社会关系最密切,特别是陆地水。

3.生物圈指广泛分布于地壳、大气圈和水圈中的生物世界,生物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知识点一地球的内部圈层———————核心要点掌握好———————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各层的特点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具体分析如下图表所示:在不同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探知地球内部结构。

读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图示内容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A 表示岩石圈,由固体组成 B .B 表示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 C .M 表示古登堡面D .F 、G 表示地核,F 由非固体物质组成2.下列有关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震波向下传播的过程中,波速一直在增加 B .地震波中的横波不能通过软流层C .M 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D .在N 界面下横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纵波则完全消失解析:1.D 2.C 第1题,根据圈层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M 、N 分别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A 为地壳;B 、C 之间为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F 、G 表示地核,分别为外核和内核。

第2题,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古登堡面下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地震波可以通过软流层。

3.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A .地表B .地壳上部C .地壳下部D .地幔解析:选D 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是岩浆岩,是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冷却形成的,岩浆直接来自地幔。

知识点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核心要点掌握好 ———————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特点与联系如图为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

读图回答1~2题。

1.受冰岛的火山喷发活动影响较小的地球圈层是( ) A .大气圈 B .生物圈C .水圈D .地核2.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 .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解析:1.D 2.A 第1题,岩浆来源于地幔,地核位于地幔以下,不受火山影响。

第2题,火山活动喷发的火山灰首先进入地球的大气圈,然后它们会作为凝结核随着降水进入水圈,溶于水中被植物吸收,从而进入生物圈,最后经沉积、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进入岩石圈。

读秀丽的黄果树瀑布景观图,回答3~4题。

3.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 ) A .瀑布 B .岩石 C .树木花草D .大气4.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A .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 B .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 .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 .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解析:3.C 4.B 生物圈是最活跃的圈层;该瀑布的形成说明地球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其所需能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分别是地球内能、重力能、太阳辐射能。

一、选择题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里氏8.1级地震,震源深度20 km,震中为尼泊尔著名旅游城市博卡拉。

据此回答1~2题。

1.此次地震发生后,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向上经过莫霍面时发生的变化是( )A.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B.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C.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D.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2.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核B.上地幔C.下地幔 D.地壳解析:1.C 2.D 第1题,S波和P波的波速向上经过莫霍面时都明显下降。

第2题,根据震源深度可知,其震源位于地壳中。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的局部图,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有关图中各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壳在海洋中常常缺失B.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C.②是软流层D.岩石圈的范围是指①②的全部和③的大部分4.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 )A.莫霍面附近 B.上、下地幔之间C.古登堡面上部附近 D.内、外核之间解析:3.B 4.C 第3题,根据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莫霍面以上为地壳,据此知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

第4题,根据横波和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差异及其变化特点,可以判断古登堡面上部附近地震波(纵波)传播速度最快。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5~6题。

5.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陆地壳较薄,大洋地壳较厚B.地壳是由岩石圈组成的C.图中①②③④合为岩石圈D.图中④包括软流层6.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不同,科学家可以利用地震波( )A.寻找地震中的幸存者B.探寻海底石油、天然气等C.准确预报地震 D.研究地核的物质组成解析:5.D 6.B 第5题,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故A选项错;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故B选项错;岩石圈包括①②③,故C选项错;④包括软流层,故D选项正确。

第6题,横波不能在液态和气态物质中通过,据此可以探寻海底石油、天然气等。

7.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解析:选A 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四幅图中A图横波突然消失,可推知可能有液态的石油。

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8~9题。

8.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A.①圈层 B.②圈层C.③圈层 D.④圈层9.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C.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D.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解析:8.B 9.C 第8题,结合右图判断①~④圈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外核与内核,岩浆来自上地幔中的软流层。

第9题,地壳厚度海洋比陆地薄;横波自地壳向地幔传播时速度加快,自地幔向外核时突然消失,因此外核可能是液态;内核中温度、压力和密度都很大。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题。

10.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解析:选C 读图可知,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D为地壳,E为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F为地幔,G为地核。

D、E合为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四大圈层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结合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回答11~13题。

11.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12.B圈层是一个( )A.不连续、有规则的圈层 B.连续、不规则的圈层C.连续、有规则的圈层 D.不连续、不规则的圈层13.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 )①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②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多米④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11.D 12.B 13.D 按距离地球表层由远到近,地球圈层可分为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其中生物圈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即生物圈不单独占有空间。

结合图示A、B、C及与大气圈的位置可判断A为生物圈,B为水圈,C为岩石圈;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中,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由于生物圈是生命存在的主要场所,故可称之为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

二、综合题14.读北美地壳厚度等值线图(单位:km),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世界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______ km。

大陆地壳厚度与大洋地壳厚度有何差异?(2)图中A处的地壳厚度约为________,B处地壳的厚度约为________。

(3)北美大陆地壳厚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教材基础知识,记住相关知识即可回答。

第(2)、(3)题,根据相邻等值线之间闭合等值线区域的特征“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可以判断出A处的地壳厚度介于45~50 km,B处的地壳厚度介于30~35 km,进一步可推断出北美大陆地壳厚度的分布规律。

答案:(1)33 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2)45~50 km 30~35 km(3)西部、东部山地比较厚,中部较薄,大陆向大洋的过渡地区较薄15.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上标出地壳、大气圈、水圈等圈层名称。

(2)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________,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________,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________。

(3)大气圈包围着地球,它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和________;水圈中的水处于不间断的________之中;生物圈占有________圈的底部、________圈的全部和________圈的上部。

这些圈层之间相互________、相互________,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4)请据图分析地壳厚度的特点。

解析:从地球圈层的分布可知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的分布。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