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诊知识

合集下载

四知识积累(6分)文房四宝雅人四好中医四诊五排序(6分)

四知识积累(6分)文房四宝雅人四好中医四诊五排序(6分)

四知识积累(6分)文房四宝雅人四好中医四诊五排序
(6分)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雅人四好:琴棋书画。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外知识的积累和识记,注意书写时不要写错字。

中医四诊:是指扁鹊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四诊法”,即:望、闻、问、切。

这四种诊法至今依然普遍使用,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

文房四宝:“文房四宝”是指中国独有的书法绘画工具(书画用具),即笔、墨、纸、砚。

文房四宝的名字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历史上“文房四宝”还叫作“文房四谱”“文房四宝谱”“文房四士”等。

雅人四好指的是:弹琴(多指弹奏古琴)、弈棋(大多指围棋和中国象棋)、书法、绘画是文人骚客(包括一些名门闺秀)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故合称琴棋书画,即“雅人四好”。

中医常识知识

中医常识知识

中医常识知识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被誉为“国粹”。

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

以下是中医常识知识: 1. 中医的疾病分类:中医将疾病分为外感、内伤、杂病三大类。

外感疾病是指由外邪入侵引起的疾病;内伤疾病是指因内因外因共同作用导致的疾病;杂病是指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疾病。

2. 中医的诊断方法:中医的诊断方法有四诊法,即望、闻、问、切。

望是指望病人的外表、神态、舌苔等;闻是指听病人的声音、呼吸等;问是指询问病人的病史、症状等;切是指按照经络、腧穴等进行触诊。

3. 中医的治疗方法:中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气功疗法等。

其中中药治疗是中医的核心治疗方法,中药具有温通、祛邪、补益等功效。

4. 中医的养生方法:中医强调预防和保健,提倡“养生”。

中医的养生方法包括饮食养生、起居养生、运动养生等。

例如,中医认为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过饱、过饥等。

总之,中医常识知识是我们了解和使用中医的基础,也是重要的保健知识。

我们应该学习和运用中医知识,健康生活。

- 1 -。

[整理版]四诊心法要诀

[整理版]四诊心法要诀

四诊心法要诀前言《四诊心法要诀》是《医宗金鉴》一书中的一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在临床上如何应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

原文采用四言歌诀,叙述比较简括,便于初学的人诵记;每节后又有“注”,基本上阐明了原歌诀的意义,这是原书的一个特点。

但是由于原文歌诀和注都是用文言写成,对一般初学中医的读者来说,阅读时并不是没有困难的。

1961年初,笔者为了使西医学习中医的同志便于阅读,曾将《四诊心法要诀》分为十二篇,用“释义”形式,将原文作了必要的阐述,在《浙江医学》杂志上分期发表。

这木《四诊心法要诀白话解》,它的对象是以初学中医诊断的读者为主,文字上更要通俗些,因此就在《四诊心法要诀》释义的基础上,全部加以改写,尽量容纳原注的意义,并且补充了现在中医临床上习用的而原书中却没有提到的诊断方法。

我们学习前人的知识,为的是古为今用,不能毫无取舍的崇古泥古。

所以对原书中某些理上推理与实际结合不上或没有临床参考价值的内容删节了;某些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讨论的内容,则在译注里作了必要的说阴。

但由于笔者水平所限,时间比较匆促,一定会有很多解释不妥当甚至错误的地方,希望读者指正。

何任1981年6月一)总纲望以目察,闻以耳占,问以吉审,切以指参,明斯诊道,识病根源,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译注】本节主要是说明望、闻、问、切四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主要方法。

望诊,就是通过医生的眼对病人显示的体态、神色、舌进行观察。

病人面部的异常色采,叫做病色;根据病色表现,可以测知内脏的病情变化。

如五色诊法,是按照五行的规律,用木,火,土,全,水来代表五色的属性,用以说明病症变化关系;“肝病色青,心病色赤,脾病色黄,肺病色白,肾病色黑”。

闻诊,就是通过医生的耳未辨别病人声音的正岸与病变以了解病情的一种方法。

古代的闻诊,主要以五音的相应与不相应,以辨别五脏的病变。

所谓五音,就是:宫、商、角、徵(zhi,读止)、羽。

以五音配合五脏,如肝木,在音为角;心火,在音为微;脾,在音为宫;肺金,在音为商;肾水,在音为羽。

中医学基础---第八章 诊法

中医学基础---第八章 诊法

第八章诊法诊法是中医诊察疾病、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

包括望、闻、问、切四法,简称“四诊”。

望诊法是医生通过观察病人整体神、色、形、态的变化和局部表现以及排出物的形、色、质、量改变等情况,以了解病情,察知疾病的方法;闻诊法是听病人体内发出声音的变化,及嗅闻病人身体散发出的异常气味等,以辨别病情的方法;问诊法是询问病人及其陪诊者,以了解病人既往的健康状况、发病经过及自觉痛苦与不适等相关情况的方法;切诊法是通过切按病人体表动脉搏动状况和触按病人身体有关部位,以了解病情的方法。

四诊所搜集的病情资料是疾病表现出的各种异常现象。

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脏腑形体官窍通过经络相互联系,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协调平衡。

“有诸内,必形诸外”,体内的生理、病理变化必然反映于外。

所以通过诊察疾病显现于外部的各种征象,以整体观念为指导,用于分析疾病的原因、病机和病位,了解脏腑的盛衰变化,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诊察疾病时必须望、闻、问、切四诊并用,从不同角度全面地搜集临床资料,不应片面夸大某一诊法的作用,更不能相互取代。

同时又须四诊合参,方能“见微知著”而不致贻误病情。

第一节望诊望诊是指医生对病人神、色、形态、五官、舌象等进行有目的地观察,借以了解健康状况,测知病情的方法。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体内的气血阴阳、脏腑经络等生理和病理变化,必然在其体表相应的部位反映出来。

因此通过对体表的观察,可了解体内病变的客观依据,故《灵枢·本藏》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望诊在中医诊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故有“望而知之谓之神”的说法。

望诊时应注意:一是选择适宜的光线,以自然光线为佳;二要充分暴露受检查的部位,以便客观准确地掌握病情资料;三是实施检查时必须注意保护受检者的隐私。

望诊的准确性,与中医基础理论掌握的程度、诊法知识运用的熟练程度、对疾病的熟悉程度,以及临床经验的积累有关。

望诊的内容主要包括望神、望色、望形态、望头面五官、望舌、望皮肤、望小儿食指络脉、望二阴和望排出物等。

中医常见诊断方法

中医常见诊断方法

2020年山东省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学习材料——中医常见诊断方法——四诊朱姝第一部分概述诊,诊察了解;断,分析判断。

“诊断”就是通过对患者的询问、检查,以掌握病情资料,进而对患者的健康状态和病变本质进行辨识,并作出概括性判断。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研究诊法、诊病、辨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它是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

其中,诊法,是中医诊察、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一、望诊望诊,是指医生通过视觉对人的全身、局部及排出物等方面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健康状况,测知病情的方法。

(一)望诊基本要求1.光线充足,避免干扰望诊最好在白天充足的自然光线下进行,若自然光线不足,则可采用日光灯,不宜采用有色灯光。

对夜诊的患者,必要时白天再进行复诊,尽量避免因光源及室温高低的干扰而造成误诊。

2.充分暴露,排除假象诊察时应充分暴露受检部位,以便能完全、清楚地进行观察。

注意细微之处,以免遗漏;注意排除因为化妆、染发、整容或衣着等因素造成的假象。

同时也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

3.以常衡变,动态观察要熟悉各部位组织的正常表现特点,以及某些生理性变异的现象,对所查部位的个别征象与整体病情不符的情况,应进一步深入了解、认真分析,以排除非病理性因素的影响;对某些变化迅速和危重的病证,还需注意动态地进行观察,为及时判断疾病变化提供准确的依据。

4.有机结合,综合判断临证时不可机械、孤立地对待全身望诊与局部望诊,而应在整体观念指导下,将两者有机结合,综合观察。

也不能以望诊代替其他诊法,因为单凭望诊所获取的信息往往不够全面,要注意结合其他三诊进行综合判断。

(二)望诊主要内容1.全身望诊全身望诊,又称整体望诊,指医生通过对患者的神气、色泽、形体及姿态等进行整体观察,借以了解机体精气的盛衰、脏腑功能的强弱,作为辨别疾病性质、推断病情预后的依据。

中医院招聘考试题库

中医院招聘考试题库

中医院招聘考试题库一、中医基础知识1. 中医四诊法包括哪些内容?简要介绍其特点和应用。

2. 请解释中医学中的“气”、“血”、“阴阳”、“精”等基本概念。

3. 中医药治疗原则有哪些?请列举并描述其应用场景。

4. 请简要介绍《黄帝内经》对中医学发展的贡献及影响。

5. 中医诊断中的脉诊与舌诊分别是如何进行的?各有何特点与应用价值?二、常见病症诊疗1. 针灸疗法适用于哪些疾病?请列举具体案例并进行简要分析。

2. 中药药方调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如何保证疗效及安全性?3. 请描述对于痛风、哮喘、湿疹等特定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案。

4. 艾灸、拔罐、刮痧等中医疗法的原理及应用范围是什么?请详细阐述。

5. 对于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效果如何?三、中医理论与实践1. 请阐述中医体质辨识理论及其意义,以及如何在临床应用中进行指导治疗。

2. 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请结合实例详细说明。

3. 中药饮片的炮制工艺与注意事项有哪些?请列举并进行解释。

4. 中医疗法中的“疏通经络、调畅气血”理论具体如何操作?临床效果如何?5. 请以中医院实际案例描述一例患者的病情、诊断过程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四、中医养生保健知识1. 中医学对于季节养生的建议有哪些?如何根据气候变化调整养生方法?2. 请描述中医饮食调养的基本原则及具体操作方法,以及其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3. 中医推拿、太极拳、气功等养生方法的适用对象及作用是什么?请分别进行描述。

4. 中医理疗(如穴位按摩、贴敷疗法)的作用及应用场景有哪些?请对比其优劣。

5. 中医草药养生的四季药膳推荐有哪些?如何根据个人体质选择适合的药膳?五、综合能力题1. 请简述自己对中医医学的认识与理解,以及未来在中医领域的发展规划。

2. 对于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结合的看法和评价是什么?请从病例研究、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比较。

3. 针对中医医疗机构管理与服务质量的提升,您有哪些建议及改进措施?4. 请谈谈您对中医行业发展趋势的看法,以及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中,医院应如何提升竞争力?5. 请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分享一次成功的中医诊疗案例,包括病情分析、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
1. 中医诊断学的学科性质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诊察 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 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诊—诊察了解;断—分析判断
(一)诊法 (二)辨证 (三)辨病 (四)病案
诊 断 记录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1. 诊法:亦称为四诊——中医收集病情资料的方法,是辨证、 辨病的依据。
寒 证
不 渴


踡卧 清稀 大便稀溏 少动 色白 小便清长
舌淡苔 白而润 滑
迟或 紧
阳虚或 阴盛
热 证
渴 喜 冷 饮
红 赤

仰卧 稠浊 大便干结 躁动 色黄 小便短赤
舌红苔 黄而干

阳盛或 阴虚
虚证、实证的鉴别
病 因 病 程 体 质 精 神 声 息 声 底 息 微 声 高 息 粗 胀 满 疼 痛 二便 小便 清长 大便 稀溏 小便 不利 大便 秘结 舌象 舌质 娇嫩 苔少 或无 舌质 苍老 舌苔 厚腻 脉 象 虚 而 无 力 实 而 有 力 病 机 精 气 夺
气随血脱证与气不摄血证辨析: 均有出血与气虚证,但病因病机不同:气随血脱证,必以大出血在先, 发病急 ,出血量多而迅速,并有气脱亡阳的危重之证;而气不摄血证则发 病缓,出血量较少。从病机而论,气随血脱是出血过多,气无依托而气脱。 气不摄血是气虚而统摄血行无权所致。
病色 ——晦暗暴露
面白
主虚证、寒证、脱血、夺气。
正常面色 面黑
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
面青
主寒证、疼痛、气滞、血 瘀、惊风。
病色
阳 黄
鼻柱青 面 赤
(小儿惊风) 主热证
面 黄
萎 黄
阴 黄
两颧红

中医四诊有关重点知识

中医四诊有关重点知识

中医四诊有关重点知识
中国传统医学中“四诊法”是医师诊断病情的重要方法,主要包
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望诊:主要通过患者的面色、舌苔、舌质、眼底、皮肤毛发等来
判断病情,反映内脏的病理变化。

例如,面色苍白可能表示气虚,舌
苔白厚可能表示湿重。

闻诊:指医师通过听患者的呼吸、声音、腹音、心音等来判断病情。

例如,呼吸急促可能表示肺热,心音不齐可能表示心律不齐。

问诊:主要是通过患者的症状、病史、饮食、精神、月经等综合
判断病情。

医师需要耐心询问患者各方面的情况,找出病因。

例如,
脾胃虚弱可能表现为食欲不振、腹泻、便溏等。

切诊:指医师通过脉搏来判断病情,包括脉质、脉象、脉力、脉
速等方面。

中医认为脉搏是与心脏紧密相关的,脉搏的变化可以反映
心脏及其他内脏器官的状况。

例如,脉细弱,可能表现为气虚或血虚。

四诊法对中医诊病、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帮助中医辨别
疾病部位、寻找病因,选择合适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四诊法需要医
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诊疗经验,才能发挥其指导作用。

同时,我们也应该提高对中医诊病的认知,加深对中医文化和中医理论
的理解和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