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厦门临床医学基础知识:急性腹泻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急性腹泻的正确处理方式

急性腹泻的正确处理方式急性腹泻是常见的疾病,主要症状是排便次数明显增多,一天排3次以上或排泄物呈水样或半流状。
急性腹泻通常由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或食物中毒等原因引起。
它的发生不分年龄、性别、职业,是人类生活中普遍现象。
然而,对待急性腹泻时,应该采用正确的处理方式。
首先,对于轻度或中度的急性腹泻,患者需要首先及时休息,避免体力活动,同时饮食上也要做出相应调整,口服一些口服液体或电解质溶液,将利水剂用量适当剂量,达到润肠通便的目的,有助于清除体内有害物质。
此时,也不要进行药物治疗,因为药物所含有的作用成分会导致身体更为虚弱,同时也会影响肠道的自洁功能,加重症状的发生。
其次,急性腹泻症状持续的时间较长,应当就医进行诊治。
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需要住院治疗。
对于此类病人,应进行扩宽抗生素的应用,降低感染率,对症治疗,加强管理,尽量避免交叉感染的产生。
同时,建议病人在这段期间尽量少去公共场合,减少感染的概率。
最后,正确认识急性腹泻,有助于提高自觉性。
我们常常认为急性腹泻是严重的疾病,然而它发生的原因往往是我们自己的不注意或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所致,如饮食不规律,在出门时忘记洗手等。
因此,当患上急性腹泻时,不必过分紧张、恐慌,保持健康饮食,养成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才是缓解病情和预防急性腹泻的关键。
总之,对待急性腹泻,我们可以采用自我调节、就医治疗等多种方法,灵活运用在生活中,以此来尽量避免疾病的产生。
当然,最重要的是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才能有效地改善病情,恢复健康。
腹泻的临床鉴别诊断

腹泻(d i a r r h e a)一、简要定义腹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加、粪水中水量增加或答辩成分异常。
正常人大便频率为每日1-3次或每日2-3次。
每日大便含水量应100-200ml,为成形软便,不含异常成分。
正常人每日从饮水中摄取水约2L,从消化道各段分泌的液体约7L,其中胃液、胰液各2L,唾液、胆汁、肠液各1L。
每天进入肠道的液体共约9L,这些液体大部分(85%)被小肠吸收,主要在空肠吸收(55%-66%),进入结肠的水分约为1-1.5L,结肠将其大部分吸收,随大便排出体外的仅有100-200ml水分。
小肠和结肠吸收水的能力很强,小肠每日可吸收水12-18L,结肠每日可吸收水4-5L,小肠病变时,将过多的水分排入结肠,当超过结肠吸收水分的能力时才会出现小肠性腹泻。
二、腹泻的分类(一)按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特征分类1、渗透性腹泻渗透性腹泻是由于肠道内有大量吸收不完全的食物,如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症,或各种原因所致的小肠绒毛萎缩引起的双糖酶缺乏,使双糖吸收产生障碍,在肠内引起渗透压升高,不能吸收的药物如山梨醇、甘露醇及盐类泻剂(如硫酸镁)也可使肠内渗透压升高,大量液体被动进入肠腔,使肠内容物增多,促进肠的蠕动使其排出体外,出现腹泻。
渗透性腹泻的特点:⑴大便量一般小于1000ml/d。
⑵禁食后腹泻明显好转或停止。
⑶血浆-粪便溶质差扩大。
正常人的血浆-粪便溶质差小于50mmol/LHO。
2⑷正常人pH约为7(接近中性),pH约为5时,大便酸度增高。
当糖类吸收不良时,未被吸收的糖经结肠细菌分解为短链脂肪酸,可使大便变酸。
2、分泌性腹泻分泌性腹泻是指某些病因使小肠隐窝细胞大量分泌水及电解质而引起腹泻。
分泌性腹泻的特点:⑴每日排水样便大于1000ml。
O。
⑵血浆-粪便溶质差一般小于50mmol/L H2⑶粪便pH碱性或中性,这是由于粪便中液体与血浆相似和伴随HCO大量分泌。
3⑷禁食24-48小时后腹泻无明显减轻。
急性腹泻治疗最佳方法

急性腹泻治疗最佳方法急性腹泻发病原因:1.急性肠疾病①急性肠感染;病毒性、细菌性、真菌性、阿米巴性、血吸虫性等;②细菌性食物中毒:由沙门菌、嗜盐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引起。
2.急性中毒①植物性:如毒蕈、桐油;②动物性:如河豚、鱼胆;③化学毒物:如有机磷、砷等。
3.急性全身感染4.其他①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紫癜、变态反应性肠病;②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危象、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性危象;③药物副作用:如利血平、5-氟尿嘧啶、胍乙啶、新斯的明等。
腹泻伴随下列症状,有提示诊断的意义:1/ 51.伴重度失水,常见于霍乱或副霍乱、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慢性尿毒症等。
2.伴发热,可见于急性细菌性痢疾、伤寒或副伤寒、肠结核、结肠癌、小肠恶性淋巴瘤、局限性肠炎、急性血吸虫病、败血病、病毒性肠炎、甲状腺危象等。
3.伴里急后重,可见于急性痢疾、慢性痢疾急性发作、直肠癌等。
4.伴明显体重减轻,可见于消化系癌、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5.伴皮疹,可见于败血症、伤寒与副伤寒、麻疹、变态反应性肠病、过敏性紫癜、糙皮病等。
6.伴关节痛或关节肿痛,可见于慢性非特异溃疡性肠炎、局限性回肠炎、结缔组织病、肠结核、Whipple病等。
7.伴腹部包块,可见于肠恶性肿瘤,增殖性肠结核,血吸虫性肉芽肿等。
急性腹泻治疗最佳方法:西医药治疗(1)一般治疗:尽量卧床休息,口服葡萄糖一电解质液以补充体液的丢失。
如果持续呕吐或明显脱水,则需静脉补充5%—10%葡萄糖盐水及其他相关电解质。
鼓励摄人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食品,以防止脱水或治疗轻微的脱水。
(2)对症治疗:必要时可注射止吐药:例如肌肉注射氯丙嗪2/ 525-100mgl日。
解痉药:如颠茄8n堪11次,1日3次。
止泻药:如思密达每次1袋,1日2-3次。
(3)抗菌治疗:抗菌素对本病的治疗作用是有争议的。
对于感染性腹泻,可适当选用有针对性的抗菌素,如黄连素O.3g口服,1日3次或庆大霉素8万u口服,1日3次等。
腹泻诊断标准

腹泻诊断标准腹泻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以大量黏液性粪便、出现多次排便为特征,其病因千差万别,治疗方式多样,诊断标准杂乱无章。
本文旨在从诊断标准的角度出发,介绍腹泻的诊断标准,提出建议,为腹泻的治疗提供参考。
一、腹泻的定义腹泻是指大量(成团)黏液性粪便,和至少三次以上排便的情况。
根据腹泻的持续时间,可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
急性腹泻持续时间在一周内;慢性腹泻持续时间在一周以上。
二、腹泻的诊断标准1、临床症状诊断腹泻的临床症状包括:大量黏液性粪便、腹痛、腹部肿胀、发热、恶心、呕吐、腹泻引起的脱水症状等。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确定诊断。
2、检查(检验)项目腹泻的检查(检验)项目包括:血常规、腹部超声、腹腔镜检查、放射线检查、肠镜检查等。
根据检查结果,可以诊断出腹泻的类型及病因,为治疗腹泻提供依据。
3、治疗诊断治疗是诊断腹泻的最终目的,根据检查项目和临床症状,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减轻病情并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三、腹泻诊断总结腹泻的诊断标准不仅要兼顾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还要综合治疗目的考虑。
有些疾病如传染性腹泻,因其出现的症状很相似,需要进行更多的检查,以确定其真正的诊断;而慢性腹泻则更复杂,除了上述的检查项目外,还包括血液检查、胆囊放射、抗生素治疗等,因此应根据腹泻的病因和类型制定个性化的诊断标准,以求得更明确的诊断。
四、腹泻治疗建议1、服用正确药物对于腹泻,除了根据诊断结果采取治疗措施外,服用正确的药物也是非常重要的。
应根据腹泻类型,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正确药物,以更有效地治疗腹泻。
2、保持健康饮食患有腹泻的人应该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如汤、稀饭、玉米等,以减轻腹泻症状,促进腹泻的痊愈。
3、加强体育锻炼适度运动可以加强肠道蠕动,以及消化吸收的功能,有助于疾病的恢复,减轻症状,促进治疗效果,是腹泻治疗中一项重要的建议。
总之,腹泻的诊断标准应该兼顾临床症状、检查结果、治疗效果三个方面,并综合考虑,以便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如此才能有效地治疗腹泻。
急性腹泻医学课件

日期:•急性腹泻概述•急性腹泻的诊断•急性腹泻的治疗目录•急性腹泻的预防与控制•急性腹泻的并发症及处理•急性腹泻的案例分析急性腹泻概述急性腹泻分类定义与分类由消化不良、过敏、药物副作用等非感染因素引起。
急性腹泻的病因非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轻度腹泻每日排便次数10-20次,大便性状明显改变,如稀便、水样便、黏液便等。
中度腹泻重度腹泻急性腹泻的临床表现急性腹泻的诊断0102诊断标准鉴别诊断鉴别诊断需要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因素,以便准确诊断和治疗。
辅助检查急性腹泻的治疗药物治疗01020304补液治疗对症治疗抗菌治疗调节肠道菌群急性期恢复期饮食建议030201饮食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其他辅助治疗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他治疗方法急性腹泻的预防与控制保持个人卫生饮食卫生接种疫苗预防措施及时就医合理用药调整饮食补充水分控制措施急性腹泻的并发症及处理中度脱水腹泻丢失水分和电解质较多,患者可能出现皮肤干燥、口唇干裂、眼窝凹陷、尿量进一步减少等症状。
轻度脱水腹泻导致水分和电解质丢失,但总体量较少,患者可能出现口渴、尿量减少等症状。
重度脱水腹泻导致严重的水分和电解质丢失,患者可能出现休克、意识障碍等症状,需要及时抢救。
脱水低钠血症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碱中毒酸碱平衡失调急性腹泻的案例分析案例一:急性细菌性痢疾引起的腹泻急性细菌性痢疾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发热等。
急性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氏菌引起的,通过食物、水等途径传播。
患者在感染后可能出现畏寒、发热等症状,随后出现腹泻、腹痛、里急后重等消化道症状。
大便多为黏液脓血便,伴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
治疗以抗菌治疗为主,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案例二:食物中毒引起的腹泻阿米巴痢疾是由溶组织阿米巴原虫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阿米巴痢疾的症状与急性细菌性痢疾相似,包括腹痛、腹泻、发热等。
大便多为黏液血便,伴有恶臭。
阿米巴痢疾患者通常在感染后1-2周出现症状,治疗以抗阿米巴药物为主,如甲硝唑等,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霍乱医学观察病例诊断标准

霍乱医学观察病例诊断标准
霍乱(Cholera)是一种由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引起的严重肠道传染病。
以下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指南提供的霍乱病例的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
●急性腹泻:持续阵发性或水样稀便,导致水和电解质丧失。
●脱水: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的、迅速发展的脱水,可伴有血压
下降、皮肤弹性减弱、心跳加快等。
2.流行病学特征:
●病例接触史:患者是否有接触疫区、流行病区的水源或患者
的历史。
●流行病地区:病例是否来自或近期在霍乱流行病区。
3.实验室检测:
●从病例的粪便样本、血清或组织中分离出霍乱弧菌。
●通过PCR等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霍乱弧菌的DNA。
诊断霍乱的关键是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确认。
如果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特征符合,同时从患者的样本中分离出霍乱弧菌或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到霍乱弧菌的DNA,那么诊断可被确认。
腹泻的症状、类型、原因及治疗

腹泻的症状、类型、原因及治疗不同腹泻的类型腹泻包括短期的急性腹泻和长期的慢性腹泻。
几乎每个人在他们的生命中的某段时间都会经历严重的突然发生的急性腹泻。
它通常持续时间很短而且可能整个过程不需要药物治疗,大多数急性腹泻是由感染引起,也可能多种药物的副作用。
另一方面,慢性腹泻,通常持续四周或更长时间,往往问题比较严重,需要就医。
肠易激综合症(IBS) 是慢性腹泻最通常的原因。
根据驱引起腹泻的原因,腹泻可分类成不同的类型。
例如,大便在消化道的迅速通过所引起的腹泻常伴随运动性紊乱,如IBS。
食物过快的或大量的通过肠道而使之不能完全吸收也是腹泻的常见原因。
腹泻的类型主要包括:•渗透性腹泻。
当肠道中的糖(如乳糖,果糖)、糖醇(如山梨(糖)醇)和一些矿物质(如镁、硫、磷等)无法被身体吸收,这些不吸收的物质因为含有较高的渗透压,容易吸收更多的水分进入肠道,引起水样腹泻。
乳糖不吸收引起的腹泻就是渗透性腹泻一个例子,山梨(糖)醇也是这个类型腹泻的的通常原因。
一般地,当食物种不再含有上述成分时,患者的渗透性腹泻症状消失。
•分泌性腹泻。
当肠道分泌更多的放水和盐分予进入肠道时,大便变松软多水,引起腹泻。
这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最常见的是罹患了释放毒素的感染,毒素干扰肠道,促使他们分泌水和盐。
良性肿瘤也能刺激分泌从而导致分泌性腹泻。
分泌性腹泻也可能由于肠道对胆汁酸和脂肪酸的吸收过少引起。
这可能在某医疗情况的人群中发生,例如,腹腔疾病和肠道炎症疾病(IBD)。
消化食物过快地通过消化道排泄产生的腹泻极可能是分泌性腹泻。
因为肠没有充足的时间吸收液体,即使患者禁食,分泌性腹泻仍可持续。
•渗出性腹泻。
当内层结肠发炎或激惹时,引起血、黏液或其他的液体的释放,这个类型的腹泻能由于很多条件引起(例如IBD、肺结核、一些癌症)。
注意不同类型的腹泻可能在同一时间发生,这一点很重要,例如,由于腹泻去看医师的病人很少单独患有渗透或分泌性腹泻,一些病毒性或细菌性感染往往同时发生。
腹泻病诊断标准

腹泻病诊断标准
一、诊断依据
腹泻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诊断依据主要包括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资料。
1.临床表现:腹泻病的主要症状为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形状改变、腹痛、恶心、呕吐等。
严重时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
2.实验室检查:通过粪便常规检查、细菌培养、血清学检测等方法,可以确定病因,协助诊断。
3.流行病学资料:了解患者的饮食、生活环境、接触史等信息,有助于判断病因和流行病学特征。
二、诊断原则
诊断腹泻病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确定病因: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腹泻病的病因,如感染、过敏、炎症等。
2.评估病情: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并发症情况。
3.制定治疗方案:根据病因和病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等。
4.动态观察:在治疗过程中,应动态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诊断条件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符合以下条件者可诊断为腹泻
病:
1.大便次数明显增多,形状改变,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2.排除其他引起腹泻的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等。
3.有明确的病因,如感染、过敏、炎症等。
4.符合相应的流行病学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的腹泻病是一组有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
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下面中公福建厦门卫生人才网就为大家介绍急性腹泻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一、急性腹泻的临床表现
1.轻型:以胃肠道症状为主。
表现为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者呕吐,大便次数增多,但每次大便量不多,稀薄带水,呈黄色或者黄绿色,有酸味,常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和泡沫。
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
2.重型:多由肠道内感染引起,常急性起病。
除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有较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如发热、体温不升、精神烦躁或萎靡、嗜睡等。
3.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
(1)轮状病毒肠炎:是婴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
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大便次数及水分多,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带有少量黏液,无腥臭味。
(2)大肠埃希菌肠炎:多见于夏季。
起病急,高热甚至可发生热惊厥。
腹泻频繁,大便呈粘液状,带脓血,有腥臭味。
常伴恶心呕吐,腹泻和里急后重,可出现严重的中毒症状,如高热,意识改变甚至感染性休克。
二、急性腹泻的治疗
1.饮食治疗:有严重呕吐者可暂时禁食4~6小时(不禁水),尽快恢复母乳以及原来已经熟悉的饮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喂食与患儿年龄相适应的易消化的饮食。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1)定性判断:判断脱水性质。
①低渗脱水:补2/3张盐溶液;
②等渗脱水:补1/2张盐溶液;
③高渗脱水:补1/3张盐溶液。
(2)定量判断:判断脱水的程度。
①轻度脱水:补水90~120ml/kg;
②中度脱水:补水120~150ml/kg;
③重度脱水:补水150~180ml/kg。
3.补钙、镁治疗:
(1)补钙:补液过程中出现惊厥、手足抽搐,可用10%葡萄糖酸钙稀释后静脉推注。
(2)补镁:在补钙后手足抽搐不见好转反而加重时要考虑低镁血症,可测定血镁浓度,同时用25%硫酸镁肌内注射。
4.药物治疗:
(1)控制感染:对于重症患儿、新生儿、小婴儿和衰弱患儿(免疫功能低下)应选用抗生素治疗。
(2)肠道微生态疗法:有助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抑制病原菌定植和侵袭,控制腹泻。
(3)肠粘膜保护剂:能吸附病原菌和毒素,维持肠细胞的吸收和分泌功能,与肠道黏液糖蛋白相互作用,可增强其屏障功能。
(4)避免使用止泻剂:因为其可抑制胃肠动力,增加细菌增殖和毒素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