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各类留置针临床应用常见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留置针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

留置针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

留置针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留置针是一种医疗设备,常用于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或输液的情况下,以便方便插入和拔出。

然而,尽管留置针在医疗行业中被广泛使用,但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介绍留置针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留置针引起感染的风险留置针插入患者身体内部,因此有可能引发感染。

这是因为人体皮肤上存在大量菌群,当插入留置针时,细菌可能进入患者体内并导致感染。

特别是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细菌滋生和扩散易如反掌。

此外,在更换或拔除留置针时没有正确操作也可能引起交叉感染。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意识提高。

他们应该正确使用无菌技术来插入和拔除留置针,并注意手部卫生与消毒。

另外,在安装和更换留置针时要坚持无菌原则,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此外,定期检查留置针及其周围皮肤的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更换,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二、留置针的不适引发疼痛和并发症留置针作为一种长期插入体内的设备,对患者而言可能会带来疼痛和不适感。

这主要是由于插管过程中对组织造成了创伤性损伤以及管腔直径较大所致。

此外,如果留置针安装不当或位置错误,还可能导致血流受阻或渗漏等并发症。

为了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医务人员应该在插入留置针前进行充分评估,并选择合适尺寸和材料的留置针。

他们应该使用专业技术和操作方法正确地插入留置针,并确保其位置正确。

此外,在插管后定期检查患者是否出现异常情况,并根据需要调整或更换留置针。

三、留置针使用时间过长引起机械性损伤由于留置针需要长时间插入体内,其与周围组织的摩擦和刺激可能导致机械性损伤。

这包括组织纤维化、血栓形成以及留置针迁移等问题。

如果留置针使用时间过长未得到更换,还可能引发血流不畅或阻塞,并导致萎缩和坏死。

为了避免留置针的机械性损伤,医务人员应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并根据需要调整或更换留置针。

在选择合适尺寸和材料的同时,他们也应该关注留置针与周围组织之间的间隙以及管道通畅情况。

留置针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整改措施

留置针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整改措施

留置针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整改措施留置针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设备,被用于长时间静脉输液和药物给予等治疗过程中。

然而,尽管留置针的使用带来了许多便利,它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和整改措施。

首先,留置针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感染风险。

由于留置针需要长时间留在患者的体内,它就成为了细菌和病原体感染的一个容易入口。

如果不妥善使用和维护留置针,患者可能会面临严重的感染风险,甚至导致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降低感染风险是解决留置针存在问题的首要任务。

为了减少感染风险,一方面,医护人员需要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消毒和无菌操作的规范。

他们应该洗手,并使用适当的消毒剂清洁和消毒留置针的插入点。

此外,医护人员还应该在留置针使用过程中及时更换注射器和输液袋,防止细菌在输液装置内滋生。

另一方面,患者应该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正确清洁留置针的插入点。

他们需要保持插入点干燥和清洁,并避免触摸留置针以防感染。

如果患者发现留置针附近有渗液、红肿或疼痛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进行检查。

除了感染风险外,留置针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导管堵塞。

导管堵塞会导致输液不能顺畅进行,造成治疗效果不佳或产生其他并发症。

常见的导致导管堵塞的原因包括血液凝固、药物沉淀和导管内膜污染等。

因此,防止导管堵塞也应该成为留置针整改的重点。

为了防止导管堵塞,医护人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定期冲洗导管是非常重要的。

在留置针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按照规定的冲洗频率,用生理盐水或其他适当的液体冲洗导管,以防止血液凝固和药物沉淀。

其次,使用一些特殊的药物也可以预防导管堵塞。

例如,使用肝素的浓度适当的肝素涂敷剂可以减少导管内的血液凝固。

此外,留置针的使用也需要特殊的护理和维护。

医护人员应该定期检查留置针的插入点和周围皮肤是否有红肿、渗液等异常。

对于新插入的留置针,医护人员还需要定期更换装有注射器的输液装置,以防止细菌滋生。

总之,留置针的使用带来了许多便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和整改措施。

留置针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

留置针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

留置针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留置针已经成为了医院常备物品之一,用于进行静脉治疗、输液、输血等医疗操作。

许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都会遇到留置针,以方便医生进行静脉注射,但是,留置针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时候甚至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

针对留置针存在的问题,一些医院也采取了一些整改措施,以减少病人的危害。

问题一:留置针容易感染留置针作为一种直接进入人体的注射物品,如果不注意卫生,就很容易感染。

这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会造成重大影响。

感染会造成患者发热、局部肿胀、化脓等症状。

为了避免感染,医院当然要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医护人员在进行留置针操作之前,必须进行完备的清洁消毒工作。

其次,患者也要加强自身的卫生保健意识,及时清洗肢体。

最后,在留置针使用期间,医生和患者要时时关注留置处的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避免感染。

问题二:留置针不能长时间使用由于留置针的构造和位置特殊,使用时间过长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后果。

例如,留置针长时间处于身体内部,如果不注意护理,就会使拔针时产生较大的刺痛感,严重时甚至会引起血管破裂、出血。

为此,医护人员必须控制留置针的使用时间,及时对针头进行更换,以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安全。

问题三:留置针容易脱落由于留置针大多数都是通过插入减压血管或外周血管中,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许多摩擦、扭曲等问题,导致针头脱落,进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因此,在长时间使用留置针的过程中,医生必须要注意密切监测针头的位置和状况,以及时更换或拔除。

如果针头已经脱落,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检查,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整改措施:针对上述问题,许多医院已经采取了一些整改措施,以减少患者的伤害。

首先,加强留置针使用过程中的监管,医护人员必须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训练,并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其次,加强患者的宣传教育,在给予患者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增加患者对自身身体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最后,医院必须建立健全的留置针管理制度,确保留置针的配备和使用符合行业标准和要求。

留置针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总结

留置针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总结

留置针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总结一、留置针的定义和作用留置针,也被称为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是一种通过插入体内缺血严重者的大血管进行输液或药物输注的设备。

它能提供可靠的静脉通道,方便患者接受治疗。

然而,在使用留置针进行治疗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二、留置针存在的问题1. 感染风险留置针与人体内部环境相连,因此感染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并发症。

经过插管口进入人体后,细菌往往会借机扩散到静脉通道中,并最终导致感染。

这种感染可能表现为局部红肿、温度升高等表皮症状,也可能出现全身性感染反应,例如败血症。

2. 血凝块形成由于留置针阻塞了正常的血流通道,将其长期保留在体内容易导致凝血功能异常。

血液中易形成血栓,特别是在针尖附近。

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处理,血栓可能会脱落并通过血液循环进入重要器官,造成肺梗死等严重后果。

3. 导管错位插管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解剖异常等原因,留置针的位置可能偏离理想位置。

而错位的导管则无法提供准确的治疗效果,并且有可能损伤周围组织。

此外,插入过深或穿破血管壁也可能导致胸腔积气、出血等并发症。

三、留置针存在问题的整改总结为了有效解决留置针存在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可以采取的措施:1. 严格遵守感染防控措施在插入中心静脉导管之前,必须确保手术区域清洁、麻醉适当,并使用无菌技术进行操作。

医护人员应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并定期更换所需部件(如敷料等)以减少细菌滋生和感染风险。

2. 定期评估和更换导管为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导管应定期进行评估,并根据需要及时更换。

同时,还应鼓励患者双手运动、使用抗凝药物等措施来预防血栓形成。

3. 培训和监督操作人员将插管过程纳入培训计划,并确保各操作人员掌握正确的插管技巧和操作流程。

此外,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管理和处理。

4. 加强团队协作与沟通留置针的使用涉及多个科室或专业人员之间的协作。

留置针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留置针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留置针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留置针在医疗领域中使用广泛,是一种方便、有效的治疗工具。

然而,留置针医疗操作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问题。

本文将就留置针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进行讨论。

一、留置针存在的问题1. 引起感染。

留置针使用时可能会伴随着伤口的产生,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引起感染,造成疾病的加重或长时间住院。

2. 导致后遗症。

留置针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或者不合理护理,可能会引起皮肤创伤、血管瘤等疾病,最终导致严重的后遗症。

3. 不当的拆除。

留置针拆除时,操作不当也会对病人的健康造成危害,包括针头残留在人体内、出血等风险。

4. 病人不适应。

在某些情况下,病人个人体质不适应留置针的使用,会导致疼痛、过敏等症状,对病人产生不良影响。

5. 操作不规范。

由于医护人员操作不规范或不熟练,可能会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后果。

二、整改措施针对留置针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整改措施:1. 强化操作规范。

能增强医护人员对留置针操作的理解和认识,采取正确操作方式,提高操作的安全性。

2. 完善监督管理流程。

对医院的留置针的管理应增加监督和检查力度,对操作规程和操作者进行监督,确保操作符合规范。

3. 提高病人知情度。

医疗机构及医生要充分告知病人留置针的使用,如何进行护理和拆除等事宜,让病人明确操作流程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4. 提高设备技术水平。

加强对留置针设备的设计和技术升级,提高产品品质,减少操作不正常造成的意外事故。

5. 建立评估体系。

行业工会应该为手术人员提供有关诊断、治疗和治疗后护理的教育和培训,建立评估体系,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限制手术病例量。

结语留置针虽是医疗设备中常见的一种,但其使用存在很多安全问题,所以提高操作规范是必要的。

对于医院管理人员、病人家属和医护人员,正确认识和实施留置针是确保安全的关键。

加强对留置针的监管和管理,设立评估体系,也能够有效减少留置针造成的意外或差错,保障病人的健康。

留置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留置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留置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一级标题:引言在医疗实践中,留置针被广泛用于静脉输液和药物给予等治疗操作中。

然而,尽管留置针带来了便利和有效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认真关注。

本文将重点讨论留置针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二级标题1:滥用与过度使用滥用和过度使用是导致留置针存在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

有时候,医护人员可能不够谨慎地将留置针应用于并非必需的情况下,例如仅为了方便才选择插入留置针进行输液或药物给予。

这种滥用行为不仅增加了患者感染风险,还可能导致其他并发症如组织损伤、血栓形成等。

为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强调合理使用原则,并且加强医护人员培训以提高其专业判断力。

此外,在制定临床指南和流程时应明确规定适宜使用留置针的条件,并对滥用行为进行纠正和严肃处理。

二级标题2:感染风险留置针存在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感染风险。

插入留置针后,需经过一段时间才会拔除,这就增加了细菌进入体内并导致感染的可能性。

此外,在使用中,如果留置针周围清洁不当或者操作不规范,也容易引起感染。

为减少感染风险,首先要求医护人员在患者和设备操作前进行手卫生,并使用正确的消毒剂对皮肤进行彻底消毒。

其次,在选择适合的穿刺部位时应遵循严格的无菌原则,并定期更换输液装置以避免污秽。

此外,在患者插管后及时监测留置针相关体征如镇痛、发热等变化,并及时采取必要措施。

二级标题3:过度停留时间过度停留时间是指将留置针放在静脉内超出必需时间范围内。

虽然长期静脉通道有利于治疗管理和血流采集等需要持久靶向和观察的情况下使用,但多数情况下,过度停留的留置针可能引发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为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求医护人员在插入留置针前进行相关检查和评估,并严格根据患者治疗需求设定合理的拔管日期。

其次,通过制定相关流程和规范,确保医护人员有意识地进行定期评估和及时拔管。

此外,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教育也非常重要,帮助他们了解持久静脉通道存在的风险,并提高他们对自身健康管理的责任。

留置针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整改措施

留置针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整改措施

留置针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整改措施引言在日常医疗实践中,留置针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操作技术。

留置针的使用可以方便地进行药物输注、静脉血液采集等治疗和监测工作。

然而,近年来,关于留置针使用中出现的意外事件和不良后果的报道不断增加,引发了对其安全性和合理应用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当前留置针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主要问题1.1 针头感染风险高由于长时间插入体内或多次接触导致皮肤完整性被打破,在如此开放式环境中进行感染预防变得困难。

因此,在长时间保护管道通路后期(48 ~ 72小时)发生局部感染并非少数案例。

解决方法:加强手卫生操作培训:医务人员需要接受规范化培训,学习正确洗手程序以及消毒材料选择与操作方法。

及时更换留置针:建立健全信息管理系统,记录并追踪患者使用时间,并根据需要及时更换留置针,以减少感染风险。

1.2 留置时间长导致并发症增多留置针长时间插管可能会引起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患者和医务人员应密切监测并注意相关病情变化。

解决方法:优化管道长度:在確定治疗時間需求後,选择最合适的管道长度,默认使用较短版本,以减少内外注入液体对动静脉交界处的损伤及深部感染风险。

定期检查:医务人员需要经常观察患者是否有与静脉穿刺相关的不适或局部异常反应,并在发现异常时立即采取必要措施。

争取早除:缩小醫院內纖絡囊設身會生核賦理制純执行玛规模抑三测息称得维作好条件差机永看型出康地表签制系院下好称做从提平数这节力技防等确安醒共持活术所故编样目讨案为类共资改部个,尽量缩短留置针的使用时间。

1.3 管道管理不规范临床操作中,一些医务人员对留置针管道管理存在差异化。

有时操作流程不符合标准,或忽视了手卫生、消毒程序等环节,容易导致感染等后果。

解决方法:制定操作指引:医院应该建立并完善留置针使用和管理的操作指南,并确保全体医务人员掌握并遵守相关规定。

技能培训与考核: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对留置针正确使用和管道管理的认识和技能水平。

留置针存在的问题和整改

留置针存在的问题和整改

留置针存在的问题和整改一、引言在医学领域,留置针是一种用于给予持久性治疗或营养支持的医疗设备。

然而,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关于留置针使用的问题,包括感染、误置和心理负担等。

本文将探讨留置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二、留置针使用中的问题1. 感染风险增加留置针永久性存在于患者体内,这给感染带来了更大的风险。

即使在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和清洁护理措施下,仍有可能发生感染。

患者可能会感到肿胀、红肿、疼痛或发热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败血症。

感染对患者的恢复造成了更多困扰,也增加了医疗资源和费用的浪费。

2. 误置与并发症错误地放入或维护留置针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例如,在插管过程中未正确鉴别位置和深度,导致留置针误置到错误的位置。

这可能导致气胸、血管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医务人员在操作留置针时必须非常谨慎,并进行专门培训和指导。

3. 患者心理负担长期留置针存在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了负担,还会给其心理上造成不适。

患者需要长时间忍受异物存在的感觉,不断调整生活和饮食习惯,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消极影响。

患者往往经历焦虑、抑郁以及对自我形象产生的负面情绪,需要得到充分关怀和支持。

三、解决问题的整改措施1. 提供更好的培训和指导医务人员在使用留置针之前应接受全面的培训和指导,包括正确插管技术、感染预防控制和并发症管理等方面。

只有经过足够的培训与实践后才能操作留置针,确保操作安全可靠。

2. 加强感染控制为了减少感染风险,医疗机构应强化感染控制措施。

这包括提供适当的无菌装备、推行洁净操作环境、定期培训和监测等。

对于发生感染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以防止感染进一步蔓延。

3. 关注患者心理需求在给予患者留置针治疗或营养支持的同时,医务人员应注意到他们的心理健康需求。

积极与患者沟通,关心他们的情绪变化和自我形象问题,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此外,定期进行随访,并与患者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计划,促进其身心康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10111-1131 0^ 2002丨 V01. 18.1了01:31 ~0丨 205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陈显春,封悦,宋爽,杨英,王泽惠(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普通外科,重庆关键词:静脉留置针;问題;对策^6^^01*^8:^6110118111(111611111^1166(116;0^11681;1011;0011111;61111638111:6中图分类号:11472. 9 文献标识码:X文章编号:1002- 07^ 2002〉01- 0042- 02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以其 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 血管壁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对该技术的临床应用及 护理经验巳有大量报道,而主要针对其成功的方面报道居 多,实际上静脉留置针引起的问题值得思考,现将我们在临 床应用中发现的问题与采取的相应对策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对33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病人进行观察,男176例,女154例,年龄7~ 86岁,平均52岁。

在踝部的大隐静脉留置 针180例,手背静脉留置针30例,腕部的头静脉留置针50 例,肘部的贵要静脉或头静脉、肘正中静脉留置针30例,颈 外静脉留置针40例。

结果发现留置针引起的问题与穿刺部 位的选择、输入药物的性质与输液量、留置时间及封管方法 有关,从而使病人对留置针的认知发生改变。

见表1~6。

表1穿刺部位与发生静脉炎的关系部位例数发生数发生率(^)踝部18012267.78手背301653^ 33腕部501530‘ 00肘部30620’ 00颈部4011. 50合计33016048.48表2输入药物的性质与发生静脉炎的关系组别例数发生数发生率〈^0〉刺激性18010457.78非刺激性150106丨67表3输入液体量与发生静脉炎的关系组别例数发生数发生率〈^0 ^液体500 11112106330’ 00液体〈1000 111112054‘ 17表4留置时间与发生静脉炎的关系组别例数发生数发生率(^)^72匕1701710. 00〉72 111103632‘ 73^120 匕502448.00合计3307723^ 33表5不同封管液造成套管针堵塞情况组别例数发生数发生率(^)生理盐水1658048.48稀释肝素钠1653018. 18表6病人对再次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态度组别发生数发生率(^)拒绝22869丨 09接受6620’ 00无所谓3610.91合计3301002讨论静脉留置针在使用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静脉炎,从表中看出,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值得重视。

2^1静脉炎的发生与静脉穿刺部位有关。

从表1可以看 出,远端(踝部、手背丨发生静脉炎的几率明显高于近端(腕 部、肘部以上),下肢明显高于上肢,可能与下肢静脉瓣多,远 端血液回流缓慢,血液在血管内滞留,易形成血栓有关,有人 认为⑺,静脉回流缓慢和半坐卧位决定了下肢输液时静脉炎 多,因为输液时,液体和药液滞留于下肢静脉的时间比滞留 于上肢静脉的时间长。

外科手术病人术中建立输液通道主 要以大隐静脉留置针居多,而术中、术后的体位决定了踝部 发生静脉炎的几率远远高于其他部位。

因此,多数病人在术 后24~ 72 11即感到局部肿胀,输液不流畅,一般都要采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稀释液冲管。

实用护理杂志2002年第18卷第1期总第205期^43^2.2静脉炎的发生与输入药物的性质及液体量有关。

从表2、3看出,输入刺激性药物以及高渗性液体,特别是液体量每 日超过1500瓜丨,容易引起静脉炎。

刺激性药物或高渗性液体进入静脉后刺激血管壁,引起血管收缩与痉挛,病人感到疼痛、麻木,以致于静脉变硬、呈条索状,严重时出现血栓性静脉炎。

外科病人术中静脉留置针的目的是便于快速用药、输液、输血,快速输液输血超过血流速度,使血管壁的侧压增 加而导致机械性损伤。

另外,大量全血的输入,血液有形成分粘附于管壁,使管腔变小,同时手术过程中失血失液使血液浓缩,静脉血流变慢,容易导致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

2.3静脉炎的发生与套管针留置时间有关。

从表4得出,套管针的留置时间与静脉炎的发生有明显关系,即套管针留置时间越长,静脉炎的发生率越高。

美国输液护理学会将套管针的保留时间规定为3山我国尚无统一规定,有报道…31,套管针可留置5~ 1山在注意保持穿刺部位的相对无菌及周 围皮肤清洁的情况下,只要没有发生堵管和渗漏,留置7 4是完全可行的,也有报道⑷可留置7~ 10 1但有报道㈡套管针留置5 4内静脉炎的发生率为0,建议将5 4作为常规留置时间由于套管针在穿刺时对血管壁造成了一定损伤以及套管针在血管内来回移动,机械损伤血管内皮及刺激性药液对血管内皮的进一步损伤,使血小板在受伤部位及管尖端聚集,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血栓形成,发生静脉炎。

2.4套管针的留置时间与封管技术有关。

若封管液选择适 当,封管方法正确,则可延长套管针的留置时间。

目前,套管针封管液主要有稀释肝素钠和生理盐水,稀释肝素钠的封管效果优于生理盐水,大剂量优于小剂量。

本组病例使用的肝 素钠浓度为125 但仍有18. 18^的病人发生堵管,可能与封管方法不当有关,有人认为㈩,封管时边推注封管液边退针较推注完后再拔针丨针头插入肝素帽内3~ 5瓜瓜),堵 管发生率明显降低。

因为封管针头若全部插入肝素帽内,封管液推注完后再退出针头,会使血液随拔针时的负压倒流入套管内,导致凝血堵管。

另外,受重力作用,四肢下垂时,远端静脉血流缓慢,血液滞流甚至倒流,也可导致套管尖端血凝而堵管。

2.5病人对静脉留置针的态度。

本组有69.09^的病人拒 绝再次置入静脉留置针。

主要因为这些病人血管本身条件 好,套管针保留时间短丨1~ 3屮。

只有血管条件差,本身输液时间长的病人才接受再次置入静脉留置针,还有少数病人持无所谓态度。

3对策3.1严格掌握静脉留置针的适用范围。

对于输液量少,输液时间在301以内的病人,无需使用静脉留置针,而对于输液量大、药物刺激性强、输液时间长的病人应选择血流速度快、走向直且粗大、远离关节和静脉瓣的血管进行静脉留置针;对于血管条件差、输液持续10 01以上以及大手术、重危病人,建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或中心静脉插管,以保证输液、用药、1?~的顺利进行。

术后病人的大隐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不宜超过3山最好在术后第2天拔除;若输液不畅,冲管有阻力时,勿再强行冲管,应立即拔除。

3.2正确输入药物和液体。

根据药物性质及输液量来调节 输液速度。

对于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输液量较大时,应选择粗大静脉输入;若从远端静脉输入时,输液速度宜慢,使药物得到充分稀释,以减少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及液体对血管壁的侧压力;用药顺序上先输入高渗或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后输入等渗或刺激性较小的药物:输化疗药物前后用生理盐水 冲管,输血浆、全血、3 1.袋前后均要用生理盐水冲管,并且输完后用生理盐水快速冲管.以减少有形成分的附着,保持套管通畅。

3.3合理选择封管液及掌握封管技术。

外周远端血管相对较细,血液回流缓慢,受体位下垂影响及重力作用,易使血液倒流至套管内。

因此,对外周静脉留置针而言,主张用肝素钠稀释液封管,安全、可靠、不易堵管,只要出凝血机制正常的病人,均可用较高浓度的肝素液封管,我院使用的肝素液浓度为125 每次注入3~ 5 011.维持时间可达24匕以上。

封管时,将针头斜面插入肝素帽内均匀推注肝素液即可达到正压封管的目的。

3.4在静脉留置针期间加强健康教育。

静脉留置针一方面让病人受益,另一方面也引起一些不良反应,故在选择静脉留置针时应权衡利弊。

首先要将目的、意义告诉病人,取得信任,积极配合。

在使用期间对病人加强健康教育,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或减轻不良反应,包括:^”输液期间将远端肢体抬高,以促进静脉回流。

(习输液过程中,用毛巾湿热敷穿刺点上方,15~ 20⑷!!/次,说卜。

⑴)每日输完液体后用!'0?灯照射穿刺侧肢体20~ 30瓜化。

(七留置针期间禁止沐浴,防止穿刺点感染、蔓延。

留置针期间,若出现穿刺部位红、肿、热、痛,则提示有静脉炎发生,应立即拔除留置针,局部用509^硫酸镁或呋喃西林液持续冷敷,严重者需行物理治疗,静脉输入抗生素预防感染。

参考文献:[巧汪守凤,江宾,邓德明,等.外周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原因分析及预防[刀.中华护理杂志,1999. 34^ 313.121黄洁君^ 46例白血病患儿留置静脉套管计的护理[丨]^护士进修杂志,1994,9^131戚虹.封闭式留置针在头皮静脉输液中的效果观察[刀.护理学杂志15(2” 78- 19.【4】杨华,殷理嘉^烧伤病人切痂术中痂下静脉穿刺输液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0,35(2〗:121.【5】李小燕,刘洋,陈卫红丨套管针常规留置时间的探讨[刀.中华 护理杂志,2000,301.[^]村罔幸彦.输液引起静脉炎的原因及预防[刀.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88. 6: 201I I V! 211撕8^?111101|3168811(1^18011060^11111*3^6110118[从]^5111 6丄?1111&0161^)1118:丨110011,1993. 100—130.【8】曹忆妹,陈妙娟,王九花,等.浅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输液封管技术的探讨丨.11.中华护理杂志,1998. 33( 12〗:714- 715.作者简介:陈显春〈1964-〉,女,四川邛崃人,主管护师,护士长,本科毕业。

收稿日期:2001- 07- 23(责任编辑:贾艳)^ 33203^0 11 2010医学信息IV1X310^临床与护理38岁。

011^1级92例,0:”1158例,011^11跋10例。

两组术前均经门诊阴道 镜及宫颈活组织检查,初步诊断为匸“。

1. 2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但1^1:?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修 复时间,住院天数经0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见表I幻。

表1两组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天数对照〖X 士3〉组别例数平均手术时间(爪1(1圯均术中出血量(爪丨斤均住院天数^山[现?组16210 10 5 15 5 2传统组16030 2 821 2 57 2 1185 1469 568 97?〈0 01〈0 01〈0 01表2两组术后情况对照组别术后离床术后输液术后镇痛药修复时间活动时间〈匕)天数〈#物使用(例^[现?组0 53- 5014 2传统组24~ 365- 7821 2 ^ ?〈0 0102讨论2 1做好心理护理:1^2?刀是一种先进的治疗方法,但许多患者因缺 乏了解而表现担心、猜忌和顾忌等紧张情绪。

我们应向病人介绍宫颈环形 电切术的知识与传统手术的区别,宣传其优越性,用浅易的道理做好解释工 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