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提的故事(剧本)》教案1

合集下载

【范文】三年级语文上31阿凡提的故事(剧本)教案

【范文】三年级语文上31阿凡提的故事(剧本)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31阿凡提的故事(剧本)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教学要求.通过对本篇课文的理解,感受阿凡提的聪明、机智。

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3.分角色朗读课文,提高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的能力。

重点难点.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阿凡提的机智。

教学课时两课时阿凡提的故事【第一幕】时间:某日上午人物:阿凡提、喀孜老爷、饭店店主阿木提、外地商人阿地力、众衙役、看热闹❶的人若干段导读:点出时间及人物,这是舞台说明。

一个小城镇的衙门❷里。

[①这句话起什么作用?]喀孜:谁在外面喧哗?衙役:老爷,是告状的!喀孜:哈哈!左眼跳,有吉兆。

盼财神,财神到!快叫进来![②从喀孜的话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段导读:我们从喀孜的话里便可判断出他是个贪官,有人告状他就想着发财。

阿木提拽着阿地力走进来,阿凡提和一群看热闹的跟在后面。

[③这个句子起什么作用?]喀孜:谁告状啊?快快讲来!店主:小人状告阿地力欠债不还![④“小人”指谁?]商人:大人,小人冤枉啊![⑤“大人”“小人”分别指谁?] 喀孜:那他为什么告你?商人:小人是外地商人。

三年前在他店里吃了一只鸡、两个鸡蛋。

当时说好下次来时还他饭钱。

今天过来还钱时,他竟然开口要二百块银元,这不是敲诈吗?求大人为小人做主![⑥“竟然”一词说明了什么?]段导读:商人向喀孜讲述店主向他索要二百块银元的敲诈行为。

喀孜:大胆!一只鸡、两个鸡蛋竟然敢要二百块银元。

店主:大人……[⑦这里的省略号起什么作用?]喀孜:有话快说!店主:大人,这是我的状纸❸,求大人为小人做主!段导读:喀孜也用一个“竟然”,说明他也认为店主是敲诈。

店主明知无理,不去申辩,而是用“状纸”这一形式让喀孜看,肯定有阴谋。

店主走到喀孜身边,悄悄掏出一个布包,递了过去。

喀孜抓着布包,轻轻捏了捏里边的银元,脸上顿时乐开了花。

三年级语文:《阿凡提的故事》教案,

三年级语文:《阿凡提的故事》教案,

三年级语文《阿凡提的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阿凡提的故事背景,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2.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通过故事,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2.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故事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子的理解。

2.如何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到道理。

四、教学准备:1.课文《阿凡提的故事》文本。

2.与故事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教学课件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与学生讨论,引出今天的课文《阿凡提的故事》。

2.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3)分组讨论,深入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3.朗读练习:(1)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教师指导,纠正发音和语调。

(3)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故事的情感。

4.表达练习:(1)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学生讨论,如何将故事中的道理应用到生活中。

(3)学生分享,表达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6.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故事内容。

(2)学生写一篇日记,记录自己的学习体会。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 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故事的魅力。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针对故事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3. 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故事中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八、课堂活动: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选择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扮演,体会角色的情感。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故事中的道理应用到生活中。

3. 创意展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与故事相关的创意展示,如海报、手抄报等。

教学设计3:阿凡提的故事

教学设计3:阿凡提的故事

第31课《阿凡提的故事(剧本)》教学设计【内容简介】这是一个剧本,共有两幕。

第一幕讲故事的起因、经过。

即店主向喀孜老爷告商人欠债不还,商人辩解,指责店主敲诈。

双方争执不下,请喀孜老爷判案。

喀孜老爷接受了店主的贿银,贪赃枉法,判案不公。

阿凡提路见不平,挺身而出,愿为商人辩护。

第二幕讲故事的发展、结局。

即阿凡提巧施妙计,以其之矛,攻其之盾,使喀孜老爷理屈词穷,无可奈何地做出公正的判决。

这个故事揭露了店主、喀孜老爷的丑陋行为,赞扬了阿凡提的聪明与机智。

【设计理念】利用读剧本、表演剧的形式,激发学生研读文本的热情,使学生在排演中,积极主动地学习、理解、运用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1.辅导学生会认“兆、斥”等8个生字,积累好词佳句。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通过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词语,理解人物,体会阿凡提乐观、机智、乐于助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分组表演并评议,强化对课文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重点难点】读懂课文,了解阿凡提是怎样巧妙地替商人辩护的。

【教具准备】1.根据课文插图制作表演用的道具。

2.制作多媒体课件《阿凡提》。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合作表演,深化对剧本的理解1.学生利用道具,尽快进入角色。

2.排演课本剧,内化并运用语言。

(1) 引导学生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的性格。

(2) 提示学生可以用剧本中的原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表演。

提倡根据剧情发展及人物的性格,自己创作语言及动作。

二、汇报表演,全班评议(1) 组织学生认真观看,再引导学生评议。

可以从表演态度是否认真、努力,对人物理解是否正确,表演是否到位,是否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等等方面评议。

(2) 评出最佳表演奖。

三、巩固练习1.认读8个生字。

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2.用生字组词。

3.积累词语,补充词语花篮的空格。

4.课外阅读有关阿凡提的故事或其他民间传说故事四、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

三年级语文:《阿凡提的故事》教案,

三年级语文:《阿凡提的故事》教案,

三年级语文《阿凡提的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故事,了解阿凡提的聪明才智,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故事情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2)培养学生尊敬智者,崇拜英雄的品质。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故事情节的理解与分析。

3. 阿凡提的聪明才智的展现。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准确认读。

2. 理解故事中深层次的含义。

3. 学会从故事中提炼出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故事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阿凡提的形象。

(2)简介阿凡提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教师辅导学生认读生字词,理解词义。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角色的情感。

3. 分析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阿凡提的聪明才智。

(2)学生讨论阿凡提解决问题的方法,分享自己的看法。

4. 实践运用(1)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

(2)学生扮演阿凡提,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朗读能力、讨论时的表现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口语表达评价: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七、课后作业1. 家庭阅读:鼓励学生在家中阅读其他关于阿凡提的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 第八单元 31.阿凡提的故事(剧本)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  第八单元  31.阿凡提的故事(剧本)

31.*阿凡提的故事(剧本)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阿凡提是怎样巧妙地替阿地力辩护的。

练习按剧本演一演。

3.抓住阿凡提的表现,体会阿凡提的智慧。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认识阿凡提,导入新课。

1、看插图,提问:图上的人是谁?你对他有哪些认识与了解?2、学生自由发言,介绍、交流。

3、教师小结导入:阿凡提是民间传说中的一个人物,他常常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人们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受到老百姓的爱戴与拥护。

今天,我们就来读读阿凡提的一个故事。

4、板书课题,齐读。

二、认识剧本,初读感知。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与以前学过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何不同之处。

(1)学生自由发言。

(2)引导认识剧本。

A、由一幕一幕组成。

B、每一幕都注明时间、人物、地点。

C、内容都是由人物的语言构成,中间还有一些旁注。

2、教给读剧本的方法。

读课文时,前面的人物不必读,只要看清楚人物的语言,但要明白是谁说的。

3、自由读课文,认识各个人物的表现。

4、出示生字词,认读理解。

5、认识文中的人物。

6、分角色朗读课文,集体评议。

7、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三、学习第一幕,了解故事发生的原因。

1、四人一小组分角色读第一幕内容2、说说:这一幕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派代表分角色读课文。

4、评议:谁读得好?为什么?谁读得不够到位?该怎么读,为什么?5、在评读中引导学生理解文中重点词句,加深对各个人物品质的认识。

6、学生小组合作,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幕内容。

四、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阴险的店主通过贿赂与贪婪的衙门老爷勾结在一起,竟然狠心敲诈老实的商人二百块银元,这实在是太不公平,太无理取闹了,阿凡提这下是非伸张正义不可了。

欲知后事如何,请大家课后继续读课文。

2、作业:继续读课文。

找出文中四字词语,加以积累。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1、介绍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他们各自的特点。

教学设计3:阿凡提的故事

教学设计3:阿凡提的故事

第31课《阿凡提的故事(剧本)》教学设计【内容简介】这是一个剧本,共有两幕。

第一幕讲故事的起因、经过。

即店主向喀孜老爷告商人欠债不还,商人辩解,指责店主敲诈。

双方争执不下,请喀孜老爷判案。

喀孜老爷接受了店主的贿银,贪赃枉法,判案不公。

阿凡提路见不平,挺身而出,愿为商人辩护。

第二幕讲故事的发展、结局。

即阿凡提巧施妙计,以其之矛,攻其之盾,使喀孜老爷理屈词穷,无可奈何地做出公正的判决。

这个故事揭露了店主、喀孜老爷的丑陋行为,赞扬了阿凡提的聪明与机智。

【设计理念】利用读剧本、表演剧的形式,激发学生研读文本的热情,使学生在排演中,积极主动地学习、理解、运用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1.辅导学生会认“兆、斥”等8个生字,积累好词佳句。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通过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词语,理解人物,体会阿凡提乐观、机智、乐于助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分组表演并评议,强化对课文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重点难点】读懂课文,了解阿凡提是怎样巧妙地替商人辩护的。

【教具准备】1.根据课文插图制作表演用的道具。

2.制作多媒体课件《阿凡提》。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播放课件,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1.出示课件:阿凡提骑着毛驴随着歌声出现在新疆独特的风光中。

2.交流:谈谈你所了解的阿凡提。

3.导入谈话:阿凡提是流传在我国新疆一带民间故事中的一个人物,他聪明机智,乐于助人,弘扬正义,是深受百姓爱戴的传奇人物。

今天我们就根据这个剧本,演一演阿凡提的故事好吗?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生默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生字。

2.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3.小组赛读。

三、小组合作学习,认真研究剧本1.通读剧本。

小组内自学,互查,认识生字,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研读剧本。

(1) 理解重点词语:冤枉、竟然、公正无私、面红耳赤、犹豫、无可奈何。

(2) 讨论:商人为什么喊冤枉?店主是怎样算账的?他这样算账对吗,为什么?阿凡提是怎样施计谋的?喀孜老爷为什么会无可奈何?3.读懂课文,说说课文的重要内容。

三年级语文:《阿凡提的故事》教案,

三年级语文:《阿凡提的故事》教案,

三年级语文《阿凡提的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复述故事《阿凡提的故事》。

(2)理解故事内容,了解阿凡提的形象特点,能够简要描述阿凡提的聪明才智。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提高阅读理解的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复述故事《阿凡提的故事》。

(2)理解故事内容,了解阿凡提的形象特点,能够简要描述阿凡提的聪明才智。

2. 教学难点:(1)对故事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故事《阿凡提的故事》的内容,了解阿凡提的形象特点和故事背景。

(2)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教具,如故事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故事《阿凡提的故事》,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

(2)准备笔记本和文具,以便记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音频、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对阿凡提的形象产生兴趣。

(2)简要介绍阿凡提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 阅读理解:(1)分段朗读故事,引导学生注意关键词语和句子。

(2)学生自读,边读边思考,理解故事内容,体会阿凡提的聪明才智。

3. 讨论与表达:(1)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学生自愿分享,表达对故事和阿凡提的看法。

4.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的主题和阿凡提的形象特点。

五、作业布置1. 复述故事《阿凡提的故事》给家长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2. 写一篇关于阿凡提的聪明才智的小作文,可以是故事续写或心得体会。

3. 选择一个阿凡提的故事相关话题,进行小组讨论或家庭讨论,记录讨论过程和结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表达等。

教学设计1:阿凡提的故事

教学设计1:阿凡提的故事

第31课《阿凡提的故事(剧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 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阿凡提是怎样巧妙地替阿地力辩护的。

(4) 练习按剧本演一演。

2.过程与方法(1) 理清人物,分角色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 抓住阿凡提的表现,体会阿凡提的智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会阿凡提的机智、不畏恶势力的品质。

(2) 教育学生面对丑恶的现象敢于揭发,保护弱小。

(3)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重难点、关键】1.分角色读、演课文。

2.体会阿凡提的聪明与智慧。

【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介绍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他们各自的特点。

2.说说第一幕故事的主要内容。

3.教师导语:看到这腐败的、令人忿忿不平的一幕,你的心情如何?你有什么想法?4.学生畅所欲言。

5.导入:聪明的阿凡提接下来又是如何打抱不平,主持公道的呢?我们来学习第二幕内容。

二、学习第二幕,体会阿凡提的机智、聪明1.分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讨论:阿凡提是怎样巧妙地替阿地力辩护的?(1) 学生自由反映、介绍。

(2) 集体交流、评议。

(3) 抓住文中阿凡提的表现,体会其机智、聪明。

3.学生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练习表演1.组织谈话:大家喜欢阿凡提吗?为什么?(1) 学生畅所欲言。

(2) 再次体会阿凡提机智聪明、伸张正义、保护弱小的美好品质(3) 引读课文最后一段。

2.指导表演课文,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对人物的认识。

(1) 出示提纲,加以指导。

①四人一个小组,定好角色。

②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

③要表现人物的动作、表情、心理,说好人物的语言,注意说话的语气。

④评一评:谁表演得好?为什么?(2) 小组合作,练习表演。

(3)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4) 派代表在班上展示、评议。

3.教师总结。

四、结束课堂,布置作业1.向爸爸妈妈讲述文中的故事。

2.继续阅读阿凡提的其他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凡提的故事(剧本)》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阿凡提是怎样巧妙地替阿地力辩护的。

4.练习按剧本演一演。

过程与方法
1.理清人物,分角色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阿凡提的表现,体会阿凡提的智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阿凡提的机智、不畏恶势力的品质。

2.教育学生面对丑恶的现象敢于揭发,保护弱小。

3.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学难点:
1.分角色读、演课文。

2.体会阿凡提的聪明与智慧。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认识阿凡提,导入新课。

1.看插图,提问:图上的人是谁?你对他有哪些认识与了解?
2.学生自由发言,介绍、交流。

3.教师小结导入:阿凡提是民间传说中的一个人物,他常常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人们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受到老百姓的爱戴与拥护。

今天,我们就来读读阿凡提的一个故事。

4.板书课题,齐读。

二、认识剧本,初读感知。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与以前学过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何不同之处。

(1)学生自由发言。

(2)引导认识剧本。

A.由一幕一幕组成。

B.每一幕都注明时间、人物、地点。

C.内容都是由人物的语言构成,中间还有一些旁注。

2.教给读剧本的方法。

读课文时,前面的人物不必读,只要看清楚人物的语言,但要明白是谁说的。

3.自由读课文,认识各个人物的表现。

4.出示生字词,认读理解。

5.认识文中的人物。

6.分角色朗读课文,集体评议。

7.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学习第一幕,了解故事发生的原因。

1.四人一小组分角色读第一幕内容
2.说说:这一幕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派代表分角色读课文。

4.评议:谁读得好?为什么?谁读得不够到位?该怎么读,为什么?
5.在评读中引导学生理解文中重点词句,加深对各个人物品质的认识。

6.学生小组合作,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幕内容。

四、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阴险的店主通过贿赂与贪婪的衙门老爷勾结在一起,竟然狠心敲诈老实的商人二百块银元,这实在是太不公平,太无理取闹了,阿凡提这下是非伸张正义不可了。

欲知后事如何,请大家课后继续读课文。

2.作业:继续读课文。

找出文中四字词语,加以积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介绍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他们各自的特点。

2.说说第一幕故事的主要内容。

3.教师导语:看到这腐败的、令人忿忿不平的一幕,你的心情如何?你有什么想法?
4.学生畅所欲言。

5.导入:聪明的阿凡提接下来又是如何打抱不平,主持公道的呢?我们来学习第二幕内容。

二、学习第二幕,体会阿凡提的机智、聪明。

1.分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讨论:阿凡提是怎样巧妙地替阿地力辩护的?
(1)学生自由反映、介绍。

(2)集体交流、评议。

(3)抓住文中阿凡提的表现,体会其机智、聪明。

3.学生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练习表演。

1.组织谈话:大家喜欢阿凡提吗?为什么?
(1)学生畅所欲言。

(2)再次体会阿凡提机智聪明、伸张正义、保护弱小的美好品质
(3)引读课文最后一段。

2.指导表演课文,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对人物的认识。

(1)出示提纲,加以指导。

A.四人一个小组,定好角色。

B.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

C.要表现人物的动作、表情、心理,说好人物的语言,注意说话的语气。

D.评一评:谁表演得好?为什么?
(2)小组合作,练习表演。

(3)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4)派代表在班上展示、评议。

3.教师总结。

四、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向爸爸妈妈讲述文中的故事。

2.继续阅读阿凡提的其他故事。

3.用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