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识别与治疗

合集下载

新生儿败血症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PPT课件

新生儿败血症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PPT课件

EOS
• EOS 一般发病时间≤3 日龄。
LOS
• LOS 一般>3 日龄
3
二、新生儿败血症的危险因素
• (一)EOS • 大多系母体病原菌垂直传播(产前或产时感染)。
1、疾病早产和(或) 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和 (或)低出生体重儿是 EOS 最重要的危险因 素。胎龄越小、出生体 重越低,风险越大。发 病率
6
系统位置 全身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泌尿系统 血液系统
四、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发热,体温不稳,反应差,喂养差,水肿,Apgar评分低
黄疸,腹胀,呕吐或胃潴留,腹泻及肝脾肿大 呼吸困பைடு நூலகம்以及呼吸暂停,发绀等;其中早发败血症可以呼吸暂停或呼吸窘 迫为首要表现且持续超过6 h[17]
面色苍白,四肢冷,心动过速、过缓,皮肤大理石样花纹,低血压或毛细 血管充盈时间>3 s
6. 血液非特异性检查的筛查组合:尽管很多非特异性检查在EOS中阳性预测价值不高,但对LOS 的诊断及指导停药方面仍有一定价值。
9
五、实验室检查
(一)脑脊液 有报道称23%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可能合并脑膜炎,腰椎穿刺检查在诊断中极为重要。新生儿脑膜炎中 血培养阴性率高达38%,所以血培养阴性不能作为排除新生儿脑膜炎和败血症的指标。
5.降钙素原:≥0.5 mg/L提示异常,通常在感染后4~6 h开始升高,12 h达到峰值,降钙素原在EOS和 LOS 中的指导价值不完全一样,在 EOS 疑似病例,降钙素原更多作为抗菌药物停药的指征,一般连续 2 次 (间隔 24 h)降钙素原值正常可考虑停用抗菌药物;而在LOS中降钙素原在诊断以及停药方面都有一定 指导价值。
2.不成熟中性粒细胞(包括早、中、晚幼粒细胞和杆状核细胞)/总中性粒细胞(immature / totaL neutrophiL,I/T):出生至 3 日龄 I/T≥0.16 为异常,≥ 3 日龄≥0.12为异常。

什么是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方法

什么是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方法

什么是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方法什么是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时期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

当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中并且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性炎症反响。

新生儿败血症往往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但进展迅速,病情险恶成为新生儿败血症的特点。

新生儿败血症可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

早发型多在出生后7天内起病,感染多发生于出生前或出生时,病原菌以大肠杆菌等G-杆菌为主,多系统受累、病情凶险、病死率高。

晚发型在出生7天后起病,感染发生在出生时或出生后,病原体以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常见,常有脐炎、肺炎等局部感染病灶,病死率较早发型相对低。

新生儿败血症的病症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临床表现常不典型,早产儿尤其如此。

表现为进奶量减少或拒乳,溢乳、嗜睡或烦躁不安、哭声低、发热或体温不升,也可表现为体温正常、反响低下、面色苍白或灰暗、神萎、体重不增等非特异性病症。

新生儿败血症常表现为非特异性的病症。

1、呼吸窘迫为最常见,在败血症婴儿中占90%,严重程度可有不同:如轻微的呼吸急促,鼻掮呼吸三凹征、对氧的需要增加,呼吸暂停、呼吸困难、甚至出现呼吸衰竭需要人工通气。

2、心率增快和周围循环灌注差,青紫。

3、低血压。

4、酸中毒(代谢性),低血糖或高血糖。

5、体温不稳定:10%—30%的新生儿可有发热和体温不升。

6、胃肠道病症:包括呕吐、腹泻、腹胀、纳差。

拒吃奶水。

7、活动减弱或嗜睡、烦躁不安、呻吟,哭声低弱。

8、抽痉。

9、瘀斑或瘀点。

10、其他如黄疸、肝脾肿大等。

11、面色青灰。

有黄疸者可加重。

12、可发现有感染灶:新生儿脐带炎、新生儿肺炎等。

除上列病症外,以下表现提示有败血症可能。

①黄疸加重或减退后又复现。

有时黄疸可能是本症的主要表现。

②肝脾轻度或中度肿大,无其他原因可解释。

③瘀点或瘀斑不能以新生儿紫癜或外伤解释。

严重败血症可出现中毒性肠麻痹,表现为腹胀,肠鸣音减低。

或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呕血、便血,或肺出血新生儿败血症常见感染途径新生儿败血症发病原因比复杂。

2019年度版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2019年度版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新生儿败血症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19版)
进一步规范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及治疗 帮助新生儿科医生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使
用及停用指征
定义
脓毒症:指各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原虫等)感染 所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血液(或者脑脊液等无菌腔隙)能培养出致病菌(包括细 菌和真菌)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称败血症
检测细菌16 S rRNA基因的PCR试剂盒用于临床。 白细胞计数 采血时间:6小时龄以后(EOS)或起病6h以后(LOS) 6小时龄~3日龄≥30×109/L,≥3日龄为≥20×109/L,或任
何日龄<5×109/L,均提示异常。 该项指标在EOS中诊断价值不大,白细胞计数减少比增高
更有价值。
血液非特异性检查的筛查组合 尽管很多非特异性检查在EOS中阳性预测价值不高,
但对LOS的诊断及指导停药方面仍有一定价值。 由于新生儿各系统发育成熟度不一,机体对感染的反
应也不固定,所以必须综合判断。 不同非特异性检查批次中≥2项阳性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组合非特异性指标,其对新生儿
首要危险因素。GA<28周发病率超过1/3,ELBW发生 率30%~40%,胎龄越小,体重越低,发病率越高。住 院时间越长,院内感染的风险越大。 有创诊疗措施 机械通气、PICC、UAC/UVC、PN等。 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不恰当的新生儿处理 不洁处理脐带、挑“马牙”、挤乳房、挤痈疖等
病原菌
新生儿败血症诊断及治疗 专家共识(2019版)解读
概述
新生儿败血症仍然是威胁新生儿生命的重大疾病,其在存活新生 儿中的发病率为4.5‰~9.7‰。
1986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初步方案

2019版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2019版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0.5
0.81
0.36
1.0
0.92
0.60
2.0
0.99
0.82
如果可能,送1mL血做培养!
Schelonka RL. JPed 1996
2019版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与治 疗专家共识
128 914新生儿的队列研究 在生后7天内,只有 2%培养(+) <1%报告GBS,大肠埃希菌,或其他已知严重的新生儿致病
新生儿败血症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
2019版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进一步规范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及治疗 帮助新生儿科医生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使
用及停用指征
2019版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与治 疗专家共识
脓毒症:指各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 、原虫等)感染所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 合征 血液(或者脑脊液等无菌腔隙)能培养出 致病菌(包括细菌和真菌)引起的全身炎 症反应综合征称败血症
BW1500~2500g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病率1.38‰
BW<1500g
发病率10.96‰。
2019版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与治 疗专家共识
2.胎膜早破(PROM)≥18h PROM常常伴随着早产 79%的EOS患儿母亲有PROM≥18h的病史。 PROM可能是母体绒毛膜羊膜炎的表现 为病原菌的入侵提供了机会 PROM的母体羊膜腔微生物检出率是胎膜完整的母体羊 膜腔微生物检出率的2.3倍 羊膜腔内检出GBS,EOS发生的概率为20% 伴发PROM且母体产时没有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EOS 发生概率将上升到33%~50%。
25% 的新生儿脓毒症处于这水平 (≤4 CFU/ml)
但>1/2送去做培养的血标本量少于 0.5 ml
Volume of blood submitted for culture from neonates. JClin Microbiol. 1986;24(3):353–356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诊断标准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诊断标准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诊断标准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期间发生的一种严重感染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全身性严重感染反应。

由于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充分发育,因此相比成人和儿童,新生儿更容易受到感染的侵袭。

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患儿的存活和预后至关重要。

因此,及时并准确地进行临床诊断对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至关重要。

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可能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发热、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非特异症状。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儿出现明显的全身感染表现,如皮肤弥漫性或局限性红斑、皮下出血点、肝脾肿大等症状。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如何准确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因为这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因素。

针对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诊断标准,目前国内外学术界普遍接受的是美国儿科学会(AAP)发布的《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标准》。

根据该标准,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感染的临床表现,如体温异常、呼吸及血液循环异常等;二是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液学检查、炎症指标的升高等;三是细菌学检查,如血培养、脑脊液培养等;四是影像学检查,如X线胸片、B超等。

综合考虑以上几个方面的检查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做出准确诊断并及时进行治疗。

除了标准的临床诊断方法外,近年来一些新的诊断技术也逐渐应用于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中,如PCR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等。

这些新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鉴别致病菌,并进一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另外,临床医生在实际工作中也需要关注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因学因素,包括孕产历史、围产期情况、新生儿本身的疾病状况等。

这些因素也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临床诊断标准外,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目前,抗生素治疗仍然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治疗方法。

根据致病菌的不同及其耐药情况,医生通常会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同时,对于感染严重的患儿,可能需要进行器官支持治疗、营养支持等。

2019新生儿败血症专家共识

2019新生儿败血症专家共识

2、胎 膜 早 破 (premature rupture of fetaL membranes, PROM)≥18 h:PROM 常常伴随着早产, 79% 的EOS 患儿母亲有 PROM≥18 h 的病史。
3. 羊膜腔内感染:包括 羊水、胎盘、绒毛膜感 染,在临床上主要是指 绒毛膜羊膜炎。患或不 患绒毛膜羊膜炎的母亲, 新生儿患 EOS 的概率 相差4.5 倍。
3. 不合理 应用抗菌 药物:延 长经验性 使用抗菌 药物的疗 程是LOS 的高危因 素。
4. 不恰当的新生儿 处理:在中国部分 欠发达地区,仍有 一些新生儿处理不 当,如不洁处理脐 带、挑 “马牙”、 挤乳房、挤痈疖等, 都是 LOS 重要的 高危 因素。
三、病原菌
细菌谱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在西方发达国家或地区,EOS常见的病 原为GBS及大肠埃希菌,而在国内则以肠杆菌属为主(如大肠埃希 菌),但近年来GBS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李斯特菌虽然检出率不高, 但其致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极高;对于LOS,国外 以 凝 固 酶 阴 性 葡 萄 球 菌(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us,CONS)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为最多,多见于早产 儿,尤其长期动脉或静脉置管者。国内的LOS除CONS外,金黄色葡 萄球菌主要见于皮肤化脓性感染;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儿以革兰阴性 (gram negative,G-)菌如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沙雷菌 等多见。
5.降钙素原:≥0.5 mg/L提示异常,通常在感染后4~6 h开始升高,12 h达到峰值,降钙素原在EOS和 LOS 中的指导价值不完全一样,在 EOS 疑似病例,降钙素原更多作为抗菌药物停药的指征,一般连续 2 次 (间隔 24 h)降钙素原值正常可考虑停用抗菌药物;而在LOS中降钙素原在诊断以及停药方面都有一定 指导价值。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分析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分析
案例分析:成功治疗案例分享 与经验总结
成功治疗案例介绍
案例一
新生儿败血症早期发现与治疗
案例二
复杂型新生儿败血症的综合治疗
案例三
免疫缺陷型新生儿败血症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经验总结与教训分享
01
02
03
04
05
早期诊断与及时 治疗是关键
个体化治疗方案 的重要性
综合治疗措施的 应用
重视免疫缺陷型 患者的治疗
指导家长
向家长传授正确的护理技 巧,如如何正确喂养、更 换尿布等。
注意事项
提醒家长注意观察新生儿 的异常症状,及时就医。
家庭环境改善建议
保持清洁
保持家庭环境清洁,减少细菌滋 生的机会。
通风换气
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 新鲜。
消毒措施
对婴儿的衣物、玩具等物品进行定 期消毒,以减少感染风险。
05
03
治疗方法与效果评估
药物治疗方案及效果评估
抗生素治疗
根据病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静脉注射 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等,以达 到有效抗菌和预防感染扩散的效
果。
抗真菌治疗
对于真菌感染引起的新生儿败血 症,可选用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 、伏立康唑等,以抑制真菌繁殖
并清除体内的真菌毒素。
当前研究热点问题探讨
早期诊断与干预
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通过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 亡率。
耐药性菌株研究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药性菌株的出现成为新生儿败 血症治疗的重要问题。研究耐药性菌株的流行病学、致病 机制和治疗方法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免疫功能与疾病关系
教训分享

新生儿败血症诊疗进展(一)

新生儿败血症诊疗进展(一)

新生儿败血症诊疗进展(一)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生儿败血症的诊疗也得到了长足的进展,但是仍然是威胁新生儿生命的严重疾病。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诊疗进展。

一、诊断手段的发展在诊治新生儿败血症的过程中,正确的早期诊断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学、影像学等技术不断发展,如细菌组分技术(MALDI-TOF)、基因测序、蛋白质组学等,为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更精准的手段和更多的方法。

二、治疗手段的改善目前,抗生素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治疗手段。

在治疗中,更广谱的抗生素、更强的抗生素组合、更少的用药时间等都被广泛的使用。

而对于仍无法控制感染的患儿,如利用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人工治疗、糖皮质激素及免疫增强剂联合使用和血液滤过技术等的临床应用,也展现了相当大的治疗潜力。

三、临床研究的探索临床研究是人类疾病治疗的最重要方法之一,也在新生儿败血症的诊疗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临床研究的实施可以帮助发现新的治疗手段,验证治疗方法,改良诊断方法等,从而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临床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抗生素使用方案、采血方法、感染预防、新的抗菌制剂和驱动技术的开发等,将有力推动新生儿败血症临床治疗手段的改进。

以上三点,是新生儿败血症诊疗进展的主要方面。

值得铭记的是,对待新生儿败血症应始终关注“防”的重要性,并做好临床预防措施。

如果不能预防,则应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尽量尽快发现,并在治疗上采取正确措施。

总之,新生儿败血症的诊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科学的态度、注重细节的严谨态度和实践经验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识别与治疗【摘要】新生儿败血症指的是在婴儿新生期细菌通过各种途径倾入血液循环系统,并且在血液系统中繁殖生长,以其自身的毒素引发全身性感染并同其他系统的化脓性感染结合,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病患反应。

作为一种可以严重威胁到新生儿生命的疾病,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识别与治疗对于更好的保障新生儿生命、健康显得尤为重要,防患于未然,胜过千金药方。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血液;识别;治疗
【中图分类号】r16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4-0220-01
败血症其本质就是致病性细菌通过侵入患者血液循环系统并在其中繁殖生长与此同时产生大量毒素引发患者全身性的病毒感染。

对于新生儿来说,因为新生儿期的免疫功能尚未成熟,相对来说体内的“防护屏障”尚未构建完善,细菌一旦侵入将会一马平川迅速扩散开来,如果一旦细菌进入血脑屏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比如说脑膜炎等严重病情一旦出现,让婴儿病情更加凶险。

然而新生儿败血症这一病情其临场症状却没有较大儿童那样典型,早期的症状因为没有特异性非常容易被家长所忽视,难以在病发的第一时间送往医院进行治疗从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期,从另一角度来看,即便是早期被送往医院,败血症的诊断需要通过做血培养,这一过程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而新生儿败血症的非特异性表现即便是做血培养也
让医生诊断产生困难。

所以,对于让孩子能及时有效的得到诊断与治疗而言,早期识别新生儿败血症的危险症状与体征、早期加以妥善治疗对于每个家庭、每个医院来说都非常重要。

1 防患于未然—关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识别研究
虽然说新生儿败血症的表现非常缺乏特异性,然而我们通过新生儿的一些异常观察,防患于未然,尽可能的将新生儿败血症进行识别,笔者认为新生儿败血症的危险症状可以分为三类:
1.1 精神萎靡,反应迟钝。

正常的新生儿在受到刺激的时候都会做出相应的适当反应,比如说注视、微笑、惊醒等等,而患有败血症的幼儿则表现为昏昏欲睡、精神不佳。

1.2 幼儿体重不增体温不升。

正常的新生儿在出生之后都会出现生理性体重下滑的现象,具体下滑的时间一般是在出生后的3-4天最为明显,下滑的幅度一般为出生体重的10%左右,随后逐步恢复,到出生后的一周以后将逐步的恢复到出生体重,此后的每天体重大约增加50克,满月时候体重应该增长在750克以上。

而患有败血症的孩子生理体重下滑度远远超出了正常幼儿,在体重增长期内体重也不会相应增加。

其次,正常的新生儿测体温时候一般都在35.5℃左右,在平常情况下幼儿的手足温暖,但是患有败血症的孩子则手脚冰凉。

1.3 幼儿少动、少哭、少吃。

正常的新生儿在饥饿、屎尿等不适情况出现后都会发出响亮的哭闹声,然而败血症的孩子则不常哭
闹,且哭闹声低微。

正常的新生儿四肢屈曲自主的活动,而且屈肌张力高,而败血症的孩子则四肢软弱鲜有动力。

而且败血症的幼儿在吃奶的时候明显吮吸无力,而且吃奶量较平常减少一半。

此外,在出现上述危险症状之外,新生儿败血症的孩子还可能出现危险体征,比如说黄疸,还可能伴随着局部感染灶的出现,比如说皮肤疱疮或脐部有脓性分泌物等等。

新生儿败血症产生的同时患有黄疸这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唯一表现,所以如果一旦出现了这一现象,就理应怀疑新生儿败血症的存在可能。

所以,在孕期保健期内的预防,是对新生儿败血症防患于未然的的必要措施。

2 关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
对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方法,笔者认为在当前的医疗条件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2.1 中医治疗的方法: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新生儿败血症其早期正盛邪实,所以对于治疗应当扶正怯邪,回阳固脱,以怯邪为主。

具体专方如下:①清宫粉:广郁金30g,生山栀30g,寒水石30g,黄芩30g,黄连3g,玳瑁30g,琥珀1.5g,朱砂1.5g,冰片9g。

共研极细末,过筛为散。

每服3g,每日2次。

适用于本病见惊厥者。

②火府丹:生地10g,木通6g,黄芩10g,甘草3g。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适用于本病高热者。

③茵陈茅根汤,茵陈10g,
白茅根15g,茯苓6g,车前草6g,猪苓5g。

水煎服,每日1剂,分3~4次服。

适用于本病伴黄疸者。

④银翘生脉散:银花6g,连翘6g,人参6g,陈皮3g,麦冬4g,五味子4g。

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适用于本病由肺炎引起者。

2.2 免疫治疗办法:我们都知道,新生儿出生时期免疫系统极其不完善,特别是对于一些体重低的儿童,他们的出生后在面对各种抗原的刺激,更多的呈现出不适应,更是削弱了他们自身的免疫力,所以说对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可以通过提高幼儿免疫力增强他们抗感染能力。

2.2.1 通过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

对于免疫球蛋白水平低的早产儿而言,因其自身免疫球蛋白血症而使得败血症的发生率极其致死率较成熟的新生儿来说有着非常高的比例,因为高足月儿虽然说没有太多明显的低免疫球单位血症,可是因为自身母体产生的免疫球蛋白缺乏比如说大肠杆菌、沙门菌等特异性抗体而不能控制感染静脉。

所以通过含有大量特异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药物来辅助治疗新生儿败血症,增强新生儿免疫力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具体国内外资料推荐剂量为:每周一次,每次每次0.2~0.5g/kg,共用四周。

2.2.2 通过白细胞的输入加以治疗。

对于一些重症的败血症新生儿来说,由于败血症的破坏而导致血液中中性粒细胞数量急剧降低,自身的骨髓储备白细胞又不能对其进行补充,所以大量缺乏粒细胞的情况下从正常成人血液中分离出来的多形核白细胞输入新
生儿体内可以更好的增强白细胞对病菌的吞噬功能从而降低病死率。

2.3 对症治疗。

对症治疗也就是说在新生儿发生抽搐时候用镇痛药物进行镇痛处理,在有脑水肿的情况下及时对新生儿进行降颅压处理,在有黄疸的时候给予照蓝光治疗。

2.4 支持治疗。

就是说通过对新生儿进行多次输血浆的形式来增强其机体自身的抵抗力。

参考文献
[1] 叶德志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0年第29期
[2] 卜志平新生儿败血症的实验室检查评价《航空航天医药》2010年第7期
作者单位:410003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