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茶、夏茶秋茶的品质特征和鉴别方法

合集下载

关于普洱茶的春茶、夏茶、秋茶

关于普洱茶的春茶、夏茶、秋茶

关于普洱茶的春茶、夏茶、秋茶普洱茶可分为春、夏、秋三个季节茶。

春茶又分为“明前”“春中”“春尾”三个等级;夏茶又称“二水”;秋茶又称为“谷花”。

普洱茶中以明前和谷花的品质最佳。

春茶在正常气候条件下,云南古树茶的春茶开采于每年的三月中下旬,台地茶开采于二月中下旬,春茶采摘结束于五月中旬。

这段时节是旱季结束转入雨季的时间,雨水渐多,气温渐高,茶树也结束休眠,进入丰产期。

云南古树茶的明前茶一般采于三月中下旬至四月初,这一轮的春茶由于叶嫩且白毫丰厚,旧时称为“春尖”或“白毛尖”。

头采春茶的茶质厚重,制成的茶叶,条索肥壮,茶毫显露,颜色墨绿而有光泽,叶底柔嫩、叶脉与叶肉都肥厚饱满、韧性十足,口感醇和、水质厚重、香气饱满。

采于立夏之后的,称“春尾茶”,茶叶品质开始下降。

而在雨水偏多的年景下,春尾茶的茶质厚重、饱满程度会降低很多,品质近似于雨水茶原料。

夏茶五月以后云南茶区进入雨季。

充足的热量与雨量使茶树迅速生长,因为生长中的积累不足,茶叶的品质也开始急剧下降。

且由于雨季时节茶青的含水量高、天气潮湿闷热等因素,在茶叶的加工过程中困难较多,成茶容易产生不正常的的发酵、氧化。

此时所产的夏茶旧时称“二水(二盖)”“三水”“粗茶”等,无法制作出高品质的晒青生茶。

但是由于雨季原料的多酚类、儿茶素类物质含量高,台地原料再制作渥堆熟茶上具有优势。

夏茶往往叶大而薄,梗长而细,茶毫稀少。

成茶色黑黄无光泽,条索粗松轻飘;叶底黑瘦无光泽,叶脉细而苍白,因叶肉不饱满而缺少弹性。

夏茶中各类鲜爽物质含量低、果胶质少,因而口感上苦涩重而难化,水薄而硬,香气杂且沉闷。

秋茶九月间,漫长的雨季进入了尾声。

在稻谷扬花的时节,茶树又生发出一轮白毫丰富、肥壮饱满的新茶,称为“谷花茶”。

谷花茶品质优于夏季雨水茶,虽不及春茶浓厚,却有其独到的特点:口感平和、苦涩味低、香气细腻。

谷花茶产量不高,由于其成茶颜色金黄、满披金毫,外观十分美观,在旧时价格比春茶还要高,往往用作沱茶、饼茶的撒面的装饰。

普洱茶春茶,秋茶,雨水茶的区别

普洱茶春茶,秋茶,雨水茶的区别

普洱茶春茶,秋茶,雨水茶的区别春茶:于2-4月采收春茶,以清明节后15天内采收的春茶为上品,多采一芽一叶,芽蕊细而白。

春茶鉴别:干茶身骨重实,条索紧结,灰白发黑,色泽油润,毫毛比夏茶和秋茶较多。

冲泡时茶叶下沉较快,香气浓烈持久,滋味醇厚,口感协调,回甘度和喉韵,皆是上乘,茶底叶片较肥壮厚实,叶柄短而饱满,叶片脉络细密,叶缘锯齿不明显。

春茶比夏,秋茶更为耐泡,水路最为细腻。

夏茶:于5-7月间采收,这时是西双版纳降雨量最大、雨水最集中的季节,所以也称雨水茶。

夏茶鉴别:干茶身骨较轻,条索粗松,发黑,色泽较暗沉。

冲泡时茶叶下沉较慢,汤色较为昏暗不清亮,茶汤偏绿,香气不明显;滋味苦涩,叶底薄而较硬,对夹叶多,叶脉较粗,叶缘锯齿明显,叶梗较容易糜烂不柔韧。

叶梗比春茶长,并带有凹痕。

秋茶于9月末至11月初采收。

又称谷花茶。

秋茶鉴别:干茶身骨比春茶略轻,叶张大小不一,叶条色微黄尚油润。

口感纯和,香气尚高但持久性弱,爆发性偏短。

秋茶苦底较春茶明显,叶底夹有铜绿色芽叶。

叶片轻薄瘦小,对夹叶较多,叶缘锯齿明显。

叶柄比春茶长,并带有凹痕总结:1.春茶最为耐泡,秋茶次之,夏茶更少。

树龄越大,品质越好的茶叶,其耐泡性越高。

2.春茶身骨最为重实,秋茶次之,夏茶最轻。

例如:春茶一公斤2500根条索,那么秋茶需要3000根,夏茶要3500根,另外树龄越大,条索越重实。

相对而言树龄越大,品质越好。

3.冲泡时,春茶下沉速度最快,秋茶次之,夏茶最慢。

4.茶毫,春茶最多,秋茶次之,夏茶最少。

5.紧压茶如果发现茶叶中夹有茶树幼果,其大小近似绿豆时,那么,可以判断为春茶。

若幼果接近豌豆大小,那么,可以判断为夏茶。

若茶果直径已超过0.6厘米,那么,可以判断为秋茶。

茶叶中杂有干茶树花蕾或干茶树花朵者,当为秋茶了。

只是,茶叶在加工过程中,通过筛分、拣剔,很少会有茶树花、果夹杂。

因此,在判断季节茶时,必须进行综合分析,方可避免片面性。

春茶的氨基酸比秋茶含量高。

四季的茶叶各有何不同

四季的茶叶各有何不同

四季的茶叶各有何不同在茶的世界中,茶叶的品质与天气是息息相关的,一年四季气候变化不定,制作出的茶叶自然各有异同,如何区分不同季节的茶叶?不同季节的茶叶有何区别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关于一年四季中不同季节的茶叶各有何特性。

春茶(三月中旬至五月上旬采收,乌龙茶叫头春、二春) 每年十二月至翌年清明节前,是春茶生长的季节。

茶树在冬季至休眠状态,生长速度缓慢,自春天起才开始萌发新芽。

经过冬季的休息,入春后雨量充沛,温度适中,使春茶的芽叶肥壮,色泽翠绿,叶片质地柔软,滋味清新,香气浓烈。

春茶的干茶条索紧结,香气浓,芽叶与茶梗肥壮厚实,偶尔会夹杂如绿豆大小的幼果。

冲泡时因为条索厚重,春茶的下沉速度较快,香气持久滋味甘醇。

茶汤清澈明亮,叶底柔软厚实,芽叶较多,叶脉细密,叶缘的锯齿形状不明显。

夏茶(五月中旬至六月下旬采收及七月上旬至八月中旬采收,俗称六月白)夏茶的生长季节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间,茶树芽叶生长迅速,能溶解于茶汤中的溶出物质相对减少,使得茶叶香气不如春茶强烈,茶汤滋味不如春茶新鲜爽口,而且苦涩的成分增加。

但由于夏茶的儿茶素与咖啡因含量较多,因此适合制白毫乌龙,滋味强烈,颜色浓艳的茶叶。

在外形上,夏茶的条索松散,茶叶轻飘蓬松,茶梗瘦长,芽尖常带有茸毛,气味略显粗老。

因为重量轻,冲泡时茶叶下沉速度较慢,香气难以提升,滋味苦涩,叶底薄而硬,顶芽较不明显,故对开叶相对增加,叶脉较粗,叶缘的锯齿状清晰可见。

秋茶(九月上旬至十月下旬采收,俗称白露笋) 秋茶的品质介于春茶与夏茶之间,茶树经过春夏两季的摘采后,茶芽内所含成分相对降低,茶叶的香气、滋味较为平和。

干茶叶大小不一,叶片轻薄瘦小,偶尔夹杂些许茶苞在条索中,香气平淡。

冲泡后的茶汤虽不如夏茶苦涩,但仍带有些微涩味,滋味淡薄,叶底展开后大小不一,对开叶多,叶缘锯齿状明显.冬茶(十月下旬至十一月下旬采收,武夷岩茶不采冬茶,乌龙茶也很少采冬茶)冬茶与春茶是一年中品质最好的两季茶,春茶的浓厚犹如杨贵祀的婀娜,冬茶的清香则如赵飞燕的轻盈,冬茶的水色与香味较春茶清淡,但香气细腻,苦涩感较低,是冬茶的一大优点。

夏茶和春茶有什么区别?

夏茶和春茶有什么区别?

夏茶和春茶有什么区别?
夏茶和春茶有什么区别?
答案:从绿茶方面来区别春茶和夏茶是通过味道、香气、绒毛来判断的。

茶叶的味道。

在农村,在茶乡,茶农都有一句俗语:"春茶苦,夏茶涩,秋茶好喝摘不得"。

从这句话中就知道春茶和夏茶的区别了。

春茶用开水沏开,用嘴喝一点点,就有纯纯的苦涩味,特点是苦。

夏茶就没有苦味,只有涩味了,特点是涩。

茶叶的香气。

把春茶和夏茶拿出来,茶的清香味非常浓,是春茶,清香味只是有,但没有那么浓的茶叶,是夏茶。

开水一冲,散发出浓浓的香味是春茶,香味清淡的是夏茶。

茶叶的绒毛。

从拿出来的干成品茶一看,白色的绒毛越多越厚就是春茶,越少越薄,毛越短是夏茶。

手工茶十分明显,机械茶低档的难分辨,高档的机械茶和手工茶都能分辨绒毛的情况。

总之,区分茶叶是春茶还是夏茶,就从味道,香气,绒毛等上面就能分辨出来。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三农达人旭日东升付先,一起探讨三农问题!】。

干货满满!教你如何分辨春茶、夏茶、秋茶

干货满满!教你如何分辨春茶、夏茶、秋茶

干货满满!教你如何分辨春茶、夏茶、秋茶我国绝大部分产茶地区,茶树生长和茶叶采制是有季节性的。

通常按采制时间,划分为春、夏、秋三季茶。

由于现代泡茶技艺的发展,春茶更受人追捧,更好喝。

秋茶的汤色、滋味介于春茶和夏茶之间,香气平和,在营养成分方面一般不如春茶。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吧!春茶云南每个茶区的气候不同,茶叶采摘时间上也会有差异,一般3月中旬到4月中旬是春茶上市的高峰期,这时的茶我们称之为头春茶。

干茶特征:颜色比较的亮,亮就是看起来有点发白;芽头比较多且饱满、粗壮;茶叶的叶间距短(叶间距就是一芽一叶二叶中间的间距很短);茶梗不长且比较粗,有部分茶梗的根部带有马蹄。

茶汤:春茶香气浓郁,部分茶的茶汤比较浑浊,会有一些细小的悬浮物,那就是部分绒毛脱落。

入口后茶味很饱满,层次感比较丰富,茶汤的质感好也比较的浓稠,苦涩味相对比较轻。

当然前面说的这些一定是同一种茶相比较,不能跨越地域或山头、品种来做比较。

压制成型后的春茶,芽头占比较多,新茶的颜色通常呈灰褐色还稍微偏绿,放置一段时间,青味退掉以后,颜色会更偏褐色一些,但它不发黑,茶梗比较少。

从茶的表面上可以清楚的看出来,并且它的条索比较紧结看上去不松散,看起来更壮实一些,这是因为春茶更容易揉捻成条,夏秋茶不易成条比较松散,春茶的叶片还会厚一点点。

夏茶外形:颜色偏深偏黑;茶的芽头很少;并且对夹叶比较多,什么是对夹叶?给大家解释一下:茶是一芽一叶这是二叶也就是一叶和二叶之间夹着一个就是芽头,对夹叶只有一叶二叶中间那个芽就没有,就是两片叶片。

夏茶中的芽头明显的细小;颜色的白度也稍差、暗;茶叶的叶间距大;茶梗长且细;叶片的面积比较大并且比较的薄,弹性不好;芽头及叶片上绒毛会少很多;茶梗的根部几乎看不到有马蹄,这是夏茶的外部特征。

茶汤:开汤以后,茶汤会有一点浑浊,那种浑浊不是有悬浮物的浑浊,是溶在茶汤中的浑浊;茶的红梗、红叶相对会多一些,入口后茶味较为淡薄;水味重;香气弱;茶汤的质感不好,几乎没有浓稠感,也比较的寡,苦涩味重,耐泡性差,层次感不丰富,比较的单一,这是夏茶口感上的特点。

如何区分春夏秋冬茶

如何区分春夏秋冬茶

如何区分春夏秋冬茶怎样区分春夏秋冬茶你知道吗?这其中可有着很大的学问哟!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如何区分春夏秋冬茶,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看看吧!1、春茶春茶就是当年3月的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的茶叶,春季温度非常适中,雨量充足,叶质非常柔软,而且含有丰富的氨基*,这时候的茶非常肥硕。

2、夏茶夏茶指5月初至7月初采制的茶叶,夏季天气炎热,茶树新的茶叶生长迅速,这时候的茶汤的滋味、香味不如春茶的强烈,它的*泽以及滋味都是较为苦*。

3、秋茶8月中旬以后采制的茶叶,叶片大小不一,叶底脆叶*发黄,滋味和香味非常平淡。

4、冬茶10月下旬开始采制,这时候的气候是比较冷,温度比较低,这时候的茶叶底坚薄,叶子的颜*呈黄绿*,并且缺少光润,加工之后的茶叶味道轻,滋味淡。

5、其他特征就是说在冲茶之后,注意观察细节还是可以看得出区别的,例如冲泡下沉较快,香气浓并且醇厚,这样的一般是春茶;冲泡时茶叶下沉非常缓慢,香气散开速度比较慢的话,则是夏茶。

1、茶叶含有咖啡碱、膳食纤维素等,有分解脂肪的功效,体质虚弱或营养不良等人群,不宜喝茶,否则会导致体质更加虚弱。

2、茶叶富含咖啡碱,能刺激神经中枢系统,兴奋大脑,醉酒后饮用,会心脏负担,不利于身体健康。

3、发烧的时候也不宜喝茶,茶叶中的咖啡碱不仅会升高人体体温,同时还会减低*效,对身体产生危害。

4、冠心病患者一定要谨慎喝茶,因为茶中的咖啡碱、茶碱等,都能振奋精神,会增强心脏的机能,喝茶后,容易导致其发病或加重病。

1.保健茶中含有丰富的钾、钙、镁、锰等11种矿物质。

茶汤中阳离子含量较多而*离子较少,属于碱*食品。

可帮助体液维持碱*,保持健康。

①钾,促进血*排除。

血*含量高,是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之一,多饮茶可防止高血压。

②*,具有防止蛀牙的功效。

③锰,具有抗氧化及防止老化之功效,增强免疫功能,并有助于钙的利用。

因不溶于热水,可磨成茶粉食用。

另外,*古人曾认为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春夏秋冬产的茶,哪种最好?怎么鉴别?

春夏秋冬产的茶,哪种最好?怎么鉴别?

春夏秋冬产的茶,哪种最好?怎么鉴别?古人有言:“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

”对铁观音的品质描述中又有“春水秋香”的说法。

且不说这些描述是否准确恰当,可见在人们的认知中,古人有言:“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

”对铁观音的品质描述中又有“春水秋香”的说法。

且不说这些描述是否准确恰当,可见在人们的认知中,不同季节的茶具有不同的品质特征。

在购买茶叶的时候,也会关注到底是什么时候的茶。

我们常常听说“春茶贵如油”,其实一年四季都有产茶,那么春、夏、秋、冬的茶,都有哪些差别呢?四季的茶都在什么时间采制?春茶:一般指由越冬后茶树新萌发的芽叶采制而成的茶。

春茶约3月下旬萌芽,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采制,产量占全年总产量的40-45%。

春茶中又细分为明前茶、雨前茶和谷雨茶。

夏茶:指5月初至7月初采制的茶叶,7月中旬到8月上旬采制的茶叶称为暑茶,一般合称为夏暑茶。

秋茶:二十四节气立秋至白露之间采摘的茶,又叫“谷花茶”。

8月白露节气之前采摘的茶叶叫早秋茶,从白露之后到十月上旬,采摘的茶叶叫晚秋茶。

冬茶:大约在10月下旬开始采制。

冬茶是在秋茶采完后,气候逐渐转冷后生长的。

不同季节的茶都有什么特点?春茶--滋味鲜爽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分,再加上茶树经过了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

春茶较夏秋茶来说,它有更丰富的内含物质,尤其是氨基酸,使春茶芳香物质丰富,滋味更加醇爽高鲜。

另一方面,经过一冬的严寒,往往春季茶萌芽时虫害很少,春季较少使用农药,故而春茶的价格较高。

夏茶--滋味浓厚夏茶的采摘,正逢炎热的夏季,茶树的新梢生长迅速,夏茶中花青素、咖啡碱、茶多酚含量增加,而氨基酸含量少,从而使得滋味显得比春秋茶苦涩。

虽然很多人认为夏茶滋味不及春秋茶。

但如果把夏茶做成红茶,夏茶中充足的茶多酚转换为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制成的红茶苦涩味降低,甚至还有明显的甜香,滋味醇厚。

秋茶--香气高扬。

春茶,夏茶与秋茶的鉴别方法

春茶,夏茶与秋茶的鉴别方法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1、春茶、夏茶与秋茶的划分春茶、夏茶与秋茶的划分,主要是依据季节变化和茶树新梢生长的间歇而定的。

在我国气候条件下,除华南茶区的少数地区外,绝大部分产茶地区,茶树生长和茶叶采制是有季节性的:江北茶区茶叶采制期为5月上旬至9月下旬,江南茶区茶叶采制期为3月下旬至10月中旬,西南茶区茶叶采制期限为1月下旬至12月上旬。

属于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的茶区,包括江北茶区、江南茶区和西页茶区,通常按采制时间,划分为春、夏、秋三季茶。

但季节茶的划分标准是不一致的。

有的以节气分:清明至小满为春茶,小满至小暑为夏茶,小暑至寒露为秋茶;有的以时间分:于5月底以前采制的为春茶,6月初至7月上名采制为的夏茶,7月中旬以后采制的为秋天茶.我国华南茶区,由于地处热带,四季不大分明,几乎全年都有茶叶采制,因此,除了有春茶、夏茶和秋茶之分外,还有按茶树新梢生长先后、采制迟早,划分为头轮茶、二轮茶、三轮茶、四轮茶的。

茶树由于受气候、品种,以及栽培管理条件的影响,每年每季茶的采制的迟早是不一致的。

大体说来,总是自南向北逐渐推迟的,南北差异达3-4个月。

另外,即使是同一茶区,甚至同一块茶园,年与年之间,也可以因气候、管理等原因,相差5-20天。

由于茶季不同,茶树生长状况有别,因此,即使是在同一块茶园内采制而成的不同茶季的茶叶,无论是外形和内质都有较大的差异。

以绿茶为例,由于春季气温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头年秋冬季较长时期的休养生息,体内营养成分丰富,所以,春季不但芽中肥壮,色泽绿翠,叶质柔软,白毫显露,而且与提高茶叶品质相关的一些有效成分,特别是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的含量也较丰富,使得春茶的滋味更为鲜爽,香气更加强烈,保健作用更为明显。

加之,春茶期间一般无病虫危害,无须使用农药,茶叶无污染,因此春茶,特别是早期的春茶,往往是一年中绿茶品质最佳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茶、夏茶与秋茶的品质特征和鉴别方法1、春茶、夏茶与秋茶的划分春茶、夏茶与秋茶的划分,主要是依据季节变化和茶树新梢生长的间歇而定的。

在我国气候条件下,除华南茶区的少数地区外,绝大部分产茶地区,茶树生长和茶叶采制是有季节性的:江北茶区茶叶采制期为5月上旬至9月下旬,江南茶区茶叶采制期为3月下旬至10月中旬,西南茶区茶叶采制期限为1月下旬至12月上旬。

属于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的茶区,包括江北茶区、江南茶区和西页茶区,通常按采制时间,划分为春、夏、秋三季茶。

但季节茶的划分标准是不一致的。

有的以节气分:清明至小满为春茶,小满至小暑为夏茶,小暑至寒露为秋茶;有的以时间分:于5月底以前采制的为春茶,6月初至7月上名采制为的夏茶,7月中旬以后采制的为秋天茶.我国华南茶区,由于地处热带,四季不大分明,几乎全年都有茶叶采制,因此,除了有春茶、夏茶和秋茶之分外,还有按茶树新梢生长先后、采制迟早,划分为头轮茶、二轮茶、三轮茶、四轮茶的。

茶树由于受气候、品种,以及栽培管理条件的影响,每年每季茶的采制的迟早是不一致的。

大体说来,总是自南向北逐渐推迟的,南北差异达3-4个月。

另外,即使是同一茶区,甚至同一块茶园,年与年之间,也可以因气候、管理等原因,相差5-20天。

由于茶季不同,茶树生长状况有别,因此,即使是在同一块茶园内采制而成的不同茶季的茶叶,无论是外形和内质都有较大的差异。

以绿茶为例,由于春季气温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头年秋冬季较长时期的休养生息,体内营养成分丰富,所以,春季不但芽中肥壮,色泽绿翠,叶质柔软,白毫显露,而且与提高茶叶品质相关的一些有效成分,特别是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的含量也较丰富,使得春茶的滋味更为鲜爽,香气更加强烈,保健作用更为明显。

加之,春茶期间一般无病虫危害,无须使用农药,茶叶无污染,因此春茶,特别是早期的春茶,往往是一年中绿茶品质最佳的。

所以,众多高级名绿茶,诸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等等,均无自春茶前期。

夏茶,由于采制时正逢炎热季节,虽然茶树新梢生长迅速,有“茶到立夏一夜粗”之说,但很容易老化。

茶叶中的氨基酸、维生素的含量明显减少,使用使得夏茶中花青素、咖啡碱、茶多酚含量明显增加,从而使滋味显得苦涩。

秋季气候介于春夏之间,在秋茶后期,气候虽较为温和,但雨量往往不足,会使采制而成的茶叶显得较为枯老。

特别是茶树历经春茶和夏茶的采收,体内营养有所亏缺,因此,采制而成的茶叶,内含物质显得贫乏,在这种情况下,不但茶叶滋味淡薄,而且香气欠高,叶色较黄。

所谓“要好吃,秋白露”,其实,说的是茶叶“味道和淡”罢了。

【更多精彩,尽在★军事第一播报★】对红茶而言,由于春茶期间气温低,湿度大,发酵困难,而夏茶期间气温较高,湿度较小,有利红茶发酵变红,特别是由于天气炎热,使得茶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的含量明显增加,因此,干茶和茶汤均显得红润,滋味也较强烈。

只是由于夏茶中的氨基酸含量减少,对形成红茶的鲜爽味有一定影响。

2、春茶、夏茶与秋茶的品质特征春茶、夏茶和秋茶的品质特征,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描述。

(1)、干看主要从干茶的色、香、形三个因子上加以判断。

凡绿茶色泽绿润,红茶色泽乌润,茶叶肥壮重实,或有较多白毫,且红茶、绿茶条索紧结,珠茶颗粒圆紧,而且香气馥郁,是春茶的品质特征。

凡绿茶色泽灰暗,红茶色泽红润,茶叶轻飘松宽,嫩梗宽长,且红茶、绿茶条茶条索松散,珠茶颗粒松泡,香气稍带粗老,是夏茶的品质特征。

凡绿茶色泽黄绿,红茶色泽暗红,茶叶大不不一,叶张轻薄瘦小,香气较为平和,是秋茶的标志。

在购茶时还可结合偶尔夹尽可杂在茶叶中的茶花、茶果来判断是何季茶。

如果发现茶叶中夹有茶树幼果,其大小近似绿豆时,那么,可以判断为春茶。

若幼果接近豌豆大小,那么,可以判断为夏茶。

若茶果直径已超过0.6厘米,那么,可以判断为秋茶。

不过,秋茶时由于鲜茶果的直径已达到1厘米左右,一般很少会有夹杂。

自7月下旬开始,直至当年8月,为茶花蕾期,而9-11月为茶树开花期,所以凡发现茶叶中杂有干茶树花蕾期或干茶树花朵者,当为秋茶了。

只是,茶叶在加工过程中,通过筛分、拣剔,很少会有茶树花、果夹杂。

因此,在判断季节茶时,必须进行综合分析,方可避免片面性。

【更多精彩,尽在★军事第一播报★】(2)、湿看就是对茶叶进行开汤审评,作为进一步判断。

凡茶叶冲泡后下沉快,香气浓烈持久,滋味醇;绿茶汤色绿中显黄,红茶汤色艳现金圈;茶叶叶底柔软厚实,正常芽叶多者,为春茶。

凡茶叶冲泡后,下沉较慢,香气稍低;绿茶滋味欠厚稍涩,汤色青绿,叶底中夹杂铜绿色芽叶;红茶滋味较强欠爽,汤色红暗,叶底较红亮;茶叶叶底薄而较硬,对夹叶较多者,为夏茶。

凡茶叶冲泡后香气不高,滋味平淡,叶底夹有铜绿色芽叶,叶张大小不一,对夹叶多者,为秋茶。

高山茶与平地茶的甄别几乎是所有的茶人都知道,高山出好茶。

高山茶与平地茶相比,前者的香气特别高,滋味特别浓。

1、高山为何出好茶古往今来,我国的历代贡茶、传统名茶,以及当代新创制的名茶,大多出自高山。

高山为什么出好茶呢?明代陈襄古诗曰:“雾芽吸尽香龙脂”,说高山茶的品质所以好,是因为在云雾中吸收了“龙脂”的缘故。

所以,我国的许多名茶,以山名加云雾命名的特别多。

如江西的庐山云雾茶,浙江的华顶云雾茶,湖北的熊洞云雾茶,安徽的高峰云雾茶,江苏的花果山云雾茶,湖南的南岳云雾茶等。

其实,高山之所以出好茶,是优越的茶树生态环境造就的。

据考证,茶树的原产地在我国西南部的多雨潮湿的原始森林中,经过长期的历史进化,逐渐形成了喜温、喜湿、耐荫的生活习性。

高山出好茶的奥妙,就在于那里优越的生态条件,正好满足了茶对生长的需要。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更多精彩,尽在★军事第一播报★】(1)、茶树生长在高山多雾的环境中,一是由于光线受到雾珠的影响,使得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可见光的红黄光得到加强,从而使茶树芽叶中的氨基酸、叶绿素和水分含量明显增加;二是由于高山森林茂盛,茶树接受光照时间短,强度低,漫射光多,这样有利于茶叶中含氮化合物,诸如叶绿素、全氮量和氨基酸含量的增加;三是由于高山有葱郁的林木,茫茫的云海,空气和土壤的湿度得以提高,从而使茶树芽叶光合作用形成的糖类化合物缩合困难,纤维素不易形成,茶树新销可在较长时期内保持鲜嫩而不易粗老。

在这种情况下,对茶叶的色泽、香气、滋味、嫩度的提高,特别是对绿茶品质的改善,十分有利。

(2)、高山植被繁茂,枯枝落叶多,地面形成了一层厚厚的覆盖物,这样不但土壤质地疏松、结构良好,而且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茶树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齐全,从生长在这种土壤的茶树上采摘下来的新梢,有效成分特别丰富,加工而成的茶叶,当然是香高味浓。

(3)、高山的气温对改善茶叶的内质有利。

一般说来,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大致降低0.5摄氏度。

而温度决定着茶树中酶的活性。

现代科学分析表明,茶树新梢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的含量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的降低而减少,从而使茶叶的浓涩味减轻;而茶叶中氨基酸和芳香物质的含量却随着海拔升高气温的降低而增加,这就为茶叶滋味的鲜爽甘醇提供了物质基础。

茶叶中的芳香物质在加工过程中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产生某些鲜花的芬芳香气,如苯乙醇能形成玫瑰香,茉莉酮能形成茉莉香,沉香醇能形成玉兰香,苯丙醇能形成水仙香等。

许多高山茶之所以具有某些特殊的香气,其道理就在于此。

从上可见,高山出好茶,乃是由于高山的气候与土壤综合作用的结果。

如果在制作时工艺精湛,那就更会锦上添花。

当然,只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云雾较多,温度较大,以及土壤肥沃,土质良好,即使不是高山,但具备了高山生态环境的地方,同样会生产出品质优良的茶叶。

但任何事物都是有一定限度的。

所谓高山出好茶,是与平地相比而言的并非是山越高,茶越好。

对主要高山名茶产地的调查表明,这些茶山大都集中在海拔200-600米之间。

海拔超过800米以上,由于气温偏低,往往茶树生长受阻,且易受白星病危害,用这种茶树新梢制出来的茶叶,饮起来涩口,味感较差。

【更多精彩,尽在★军事第一播报★】2、高山茶与平地茶的比较高山茶与平地茶相比,由于生态环境有别,不仅茶叶形态不一,而且茶叶内质也不相同。

相比而言两者的品质特征有如下区别:高山茶新销肥壮,色泽翠绿,茸毛多,节间长,鲜嫩度好。

由此加工而成的茶叶,往往具有特殊的花香,而且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且条索肥硕、紧结,白毫显露。

而平地茶的新梢短小,叶底硬薄,叶张平展,叶色黄绿少光。

由它加工而成的茶叶,香气稍低,滋味较淡,条索细瘦,身骨较轻。

在上述众多的品质因子中,差异最显的是香气和滋味两项。

平常茶人所说的某茶“具有高山茶的特征”,就是指茶叶具有高香、浓味而言的。

新茶与陈茶的辨别新茶比陈茶好,这是指一般而言的,并非一定如此。

适时贮藏,对龙井茶而言,不但色味俱佳,而且还具香胜之美。

又如乌龙茶,只要保存得当,即使是隔年陈茶,同样具有香气馥郁,滋味醇厚的特点。

不过,在众多的茶类花色品种中,对较多的茶叶品类而言,还是“以新为贵”。

要判断新茶与陈茶,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辨别。

1.可以根据茶叶的色泽分辨陈茶与新茶。

大抵来说,绿茶色泽青翠碧绿,汤色黄绿明亮;红茶色泽乌润,汤色红橙泛亮,是新茶的标志。

2.可从香气分辨新茶与陈茶。

随着时间的延长,茶叶的香气就会由高变低,香型就会由新茶时的清香馥郁而变得低闷混浊。

【更多精彩,尽在★军事第一播报★】3.还可从茶叶的滋味去分辨新茶与陈茶。

不管何种茶类,大凡新茶的滋味都醇厚鲜爽,而陈茶却显得淡而不爽。

总之,新茶都给人以色鲜、香高、味醇的感觉。

而贮藏1年以上的陈茶,纵然保管良好,也难免会出现色暗、香沉、味薄之感。

真假茶的鉴别真茶与假茶,一般可用感官审评的方法去鉴别。

就是通过人的视觉、感觉和味觉器官,抓住茶叶固有的本质特征,用眼看、鼻闻、手摸、口尝的方法,最后综合判断出是真茶还是假茶。

鉴别真假茶时,通常首先用双手捧起一把干茶,放在鼻端,深深吸一下茶叶气味,凡具有茶香者,为真茶;凡具有青腥味,或夹杂其他气味者即为假茶。

同时,还可结合茶叶色泽来鉴别;用手抓一把茶叶放在白纸或白盘子中间,摊开茶叶,精心观察,倘若绿茶深绿,红茶乌润,乌龙茶乌绿,且每种茶的色泽基本均匀一致,当为真茶。

若茶叶颜色杂乱,很不协调,或与茶的本色不相一致,即有假茶之嫌。

如果通过闻香观色还不能作出抉择,那么,还可取适量茶叶,放入玻璃杯或白色瓷碗中,冲上热水,进行开汤审评,进一步从汤的香气、汤色、滋味上加以鉴别,特别是可以从已展开的叶片上来加以辨别:①真茶的叶片边缘锯齿,上半部密,下半部稀而疏,近叶柄处平滑无锯齿;假茶叶片则多数叶缘四周布满锯齿,或者无锯齿。

②真茶主脉明显,叶背叶脉凸起。

侧脉7-10对,每对侧脉延伸至叶缘三分之一处向上弯曲呈弧形,与上方侧脉相连,构成封闭形的网状系统,这是真茶的重要特征之一;而假茶叶片侧脉多呈羽毛状,直达叶片边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