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 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八个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八个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统编版语⽂六年级上册】全册⼋个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教部编版语⽂六年级上册全册8个单元阅读练习(含答案)第⼀单元主题阅读紫藤萝瀑布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辉煌的淡紫⾊,像⼀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只是那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那明明媚媚的紫,仿佛在欢笑;那⽣机勃勃的紫,仿佛在不停地⽣长。

紫⾊的⼤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花。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群,也没有蜂围蝶阵。

有的就是这⼀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

花朵⼉⼀串挨着⼀串,⼀朵接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穗花都是上⾯的盛开,下⾯的待放。

颜⾊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的花苞⾥。

每⼀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个⼩⼩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船舱⿎⿎的,⼜像⼀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那⾥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朵。

但是我没有摘。

我没有摘花的习惯。

我只是伫⽴凝望,觉得这⼀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上缓缓流过。

流着流着,它带⾛了这些时⼀直压在我⼼上的关于⽣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

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的喜悦。

(节选⾃宗璞《紫藤萝瀑布》,有删改)1.【字词理解】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伫⽴——()凝望——()宁静——()2.【标点运⽤】读下⾯的句⼦,注意标点符号的使⽤,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只是那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那明明媚媚的紫,仿佛在欢笑;那⽣机勃勃的紫,仿佛在不停地⽣长。

(1)我的发现:三个分句都是在说________________,每个分句都是先写____________,再写作者的_____________。

像这样三个_____________的分句之间应该使⽤分号。

2023北京西城初三一模语文答案

2023北京西城初三一模语文答案

参考答案一、基础·运用(共14分)1.答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评分标准:共2分。

用正楷字书写1分,写得正确、规范1分。

2.答案:C评分标准:2分。

选错不得分。

3.答案示例:长期以来,中国经由丝绸之路与沿线其他国家开展了各种经贸活动与文化交流。

评分标准:共2分。

“沿线其他国家”与“中国”位置互换1分,在“经贸活动”后补充“与文化交流”1分。

有其他答法,视其合理程度给分。

4.答案:B评分标准:2分。

选错不得分。

5.答案:C评分标准:2分。

选错不得分。

6.答案:D评分标准:2分。

选错不得分。

7.答案:A评分标准:2分。

选错不得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18分)(一)(共4分)8.答案:①五色交辉②长烟落日孤城闭③忽如一夜春风来④千树万树梨花开评分标准:共4分。

每空1分,有错不得分。

(二)(共6分)9.答案:D评分标准:2分。

选错不得分。

10.示例:张养浩借秦汉王朝的兴衰更替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民的同情,杜牧借周瑜赤壁之战的历史事件表达了对战争胜利条件的思考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平。

评分标准:共4分。

曲诗各2分,其中历史事件或人物1分,思想情感1分。

有其他答法,视其合理程度给分。

(三)(共8分)11.答案:D评分标准:2分。

选错不得分。

12.答案:乙评分标准:2分。

选错不得分。

13.示例:①贫贱不能移②拒绝了富贵的诱惑③富贵不能淫④面对威逼,拒绝下跪评分标准:共4分。

每空1分。

有其他答法,视其合理程度给分。

三、名著阅读(5分)14.示例:我从《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身上感受到了胆识与力量。

他在其他人还没有发明潜艇的时代,就驾驶着自己设计制造的潜艇在大海中自由航行,还用电击退了土著人的进攻。

读到这些,我对他超凡的胆识与力量不禁深感佩服。

评分标准:共5分。

名著题目与人物匹配1分,胆识(勇气智慧)1分,力量(能力作用)1分,自身阅读体验1分,表述具体顺畅1分。

不足50字,整体扣1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23分)(一)(共7分)15.答案:乙评分标准:2分。

瞄准 阅读答案

瞄准 阅读答案

瞄准阅读答案(2011湖北咸宁中考语文试题)1、文章在第⑵段交代“他”神准的枪法有何作用?(2分)答案:第一个作用:为下文作铺垫(1分);第二个作用(1分),以下两种答案均可:①正是猎人百发百中的枪法,使人对他准确打中鸟夹而不伤东方白颧不感到意外(要点:不意外)。

②是为了说明猎人完全可以捕杀已经瞄准的东方白鹳,但最终他选择的是打掉金属夹,说明他是故意放走这只东方白鹳的。

(要点:故意放走)。

2、猎人为捕杀东方白鹳做了周密准备,但“他”最后为什么又放走已经瞄准的这只东方白鹳呢?(2分)答案:是因为这只东方白鹳顽强的生命力(1分)和对自由的渴望(1分),强烈震撼和征服了他,最终他爱的灵魂被唤醒而击落金属鸟夹,放走东方白鹳。

3、第⑹段“他将目光,缓缓地从它们身上收回”一句中的“缓缓”一词有何作用?(2分)答案:①说明“他”对东方白鹳的喜爱与不舍(1分)。

②同时也表现出“他”渴望拥有东方白鹳的心情(1分)。

4、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A、文章第④段用拟人手法描写野鸭、大雁和黄鹂鸟,虽然语言极为精彩,却与本文主旨无关。

B、第⑤段中划线的“一二三,四”中“三与四”间使用逗号,暗示第四只东方白鹳情况的不同,与下文呼应,因此,这个逗号并不多余。

C、第⒁段划线句改为“却是那只金属鸟夹”更为合理。

D、文章反复描写主人公“瞄准”,是为了说明沉着、冷静的“瞄准”是他枪法“百发百中”的原因。

5、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2分)答案:这是一处环境描写,衬托出当时猎人因让这只东方白鹳重获自由而轻松愉快的心情(1分);也表达出这只重获自由的东方白鹳在蓝天下飞翔的轻松快活。

(1分)6、文中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文章表达了什么主旨?(4分)答案:“他”是个优秀的猎手,不乏自私和贪婪(1分);但“他”喜爱鸟儿,珍爱动物。

(1分)表达了作者尊重动物,关爱动物的情感(1分);呼吁我们与动物和谐共处。

(1分)。

《一只鸟瞄准一座村庄》阅读训练及答案

《一只鸟瞄准一座村庄》阅读训练及答案

一只鸟瞄准一座村庄①人类的亲密伙伴——鸟,歌喉婉转,体态玲珑,雄姿威猛,千姿万态,难以胜数,诗词里,画境中更是少不了它们作点缀。

②爱鸟之情,源远流长,有些来历。

③小时候住过一个村庄,四季有鸟的倩影。

热闹时,鸟鸣声整天都铺满了大地和天空。

④开春了,祖父甩下棉袄,开始耕种,犁铧尖头明亮,在沉寂的大地表层行走,泥浪翻滚,如军舰般在海上航行。

黑色沃土翻开埋藏一冬的草根,各色小虫苏醒过来,浮出地面,浓郁的油菜花香和清新的麦苗香接纳它们,不幸的虫儿是黑喜鹊、灰喜鹊、翠鸟、云雀、杜鹃、夜莺和知更鸟,还有其他一些不知名的小鸟的美餐,刚翻过的地,一群小鸟像机灵、欢乐的小姑娘,脖子一伸一啄,一观望,一低头,神态天真可爱至极。

⑤一片苜蓿地,红、紫的花茂盛地正在开放着,色彩艳丽,自顾自浓浓地开。

偶有“扑棱棱”的一声,鸟影乱飞。

轭下壮牛呼出粗气,惊动了一群正在觅食的巧嘴八哥,八哥冲天飞翔,找新的就餐地。

其中两只八哥胆大,径直在牛背上歇脚,怡然自得。

⑥暑假,村里是孩子们的天堂,也是鸟的欢乐国。

早晨起来,睡眼惺忪,屋后一片大竹林,雾岚还未散尽,空气清新,鸟在枝头争鸣,起初声音不大,如单人演奏,双人合奏。

渐渐地,这些鸟儿全部都展开歌喉,开始交响乐,一呼一应,一应一答,一答一和,鸟音清新,动心悦耳。

脚底像安了弹簧似的,鸟儿们从一个枝头蹦到另一个枝头,像钢琴大师手中飞逸而出的一串音符。

篷篷翠竹,只只鸟影,微风过处,竹叶沙沙,鸟语啁啾,声声入耳。

场景蕴涵静默的自然力量。

恨自己不通鸟语,不能分享它们的快乐,短短十分钟,演奏结束,只有一名观众的演奏会,鸟谢完幕,一哄而散,飞向竹林外的远空。

⑦秋天,收获的季节,鸟在田间稻茬儿穿来穿去,与人争夺粮食。

辛苦的农人被丰收的喜悦陶醉,毫不计较;鸟儿抢着剩在地里的谷穗、高粱粒,放开肚子吃饱。

农人憋足劲儿,小腿肚子肌肉绷紧,挑起一捆捆谷穗回家;吃饱的鸟像凡·高“麦田里的乌鸦”,蹦蹦跳跳跟在人脚后。

2021年德州市第四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

2021年德州市第四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

2021年德州市第四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云中的红围巾郝明连长放下手中的高倍军用望远镜,揉了揉眼睛。

瞭望塔外漫长的边境线上,除了铁丝网和柱桩上还能看到些许黑色,剩下就是满眼的雪白,刺得眼睛生疼。

“报告连长,军区正午时分将有物资抵达!”连长转过身,接过通信员手里的电报本,签上字,回敬了军礼。

“这几场暴风雪呀!”连长心里有些感慨。

在内蒙古二连浩特驻守了快二十年了,这是他见过的最大的几场雪了。

运输道路都被齐人深的积雪填埋,推雪机没日没夜地在抢挖,但等挖到这里,估计要年后了。

往年军区都是提前几天就把慰问物资运到,今年也不知为什么耽误了。

看着瞭望塔外的天空,灰蒙蒙的阴云像一群无人看管的野马,又在慢慢地压低地面并随风移动着,“做好接收准备。

”“是!”通信员答道,“连长,班里的战士们还有一个特殊的准备呢。

”通信员有些神秘的笑。

“什么准备?要注意安全,年三十了,可以搞点创新。

”连长有些心疼地望着通信员。

这帮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来自全国的各个省市,头一次在最前沿的萨麦哨所过年,他希望新兵们能过好头一个春节。

在回营房的路上,连长几次从军大衣兜里拿出手机,又几次放回去。

过年的这个电话怎么打呢?他是亏欠这个家的,平时照顾不到,就连过年,他不是有任务在身,就是把回家的机会让给下级,今年又不能好好陪家人了。

连长此刻的心,就像是自己脚底下踩着的莹白积雪,正发出嘎吱嘎吱的断裂声。

正午时分,连长站在营房前,他望着草原异常寒冷的天空,乌云黑压压堆成整坨厚铁,正准备压向地面,压向屋顶,仿佛所到之处,一切都会被碾压成扁扁的形状。

“通信员,停机坪提前做好准备!”“是!”通信员接到命令,快步跑向指挥中心,他隐隐约约看到远处天空中一架军用直升机像只小蜻蜓般往这里飞来。

“报告机长,目前积云层覆盖严重,地面风速50km/h,顶风25km/h……”副驾拿着记录本,神色凝重地望着机长,并且偷偷瞄了一眼后排坐着的霞姐和孩子,两人正一无所知地望着窗外飞来飞去的云彩在指指点点。

眼睛向我们透露着什么阅读答案

眼睛向我们透露着什么阅读答案

眼睛向我们透露着什么阅读答案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其实不然,判断一个事物的真实性,不仅仅依靠道听途说亦或是旁眼观看,更非是臆想出来的。

某件事情、某个事物其真实与否需要整体结合,从不同方面来佐证其在此时此刻的内在含义。

那么,作为人类心灵的窗户-眼睛,到底向我们透露什么秘密呢?眼睛主要是用来识别、查看、获取外界的所有事物,书籍、人群、阳光、大地、颜色、山川……可以这么说,我们所接收到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眼睛将其形象化、具体化,即展示事物的某一面。

眼睛本身不能阐释秘密或者答案,而要通过个体本身去揣测、判断出事物的答案。

阅历就是通过眼睛长期的获取外部的事物,结合个体的独有思想,综合其他感官而形成的一种生活经验。

为什么说,眼睛有可能会欺骗自己?世间的万物本身没有好与坏之分,只是个体所站的角度和思维方式不一样罢了。

对与错、长与短、好与坏、幸福与悲哀、痛苦与快乐、苦与甜、冷与热……无时无刻不包围着我们的生活,谎言与真实也一样。

眼睛本身不会欺骗自己,欺骗的是自身的思维与角度是否符合当下的环境与需求。

寻求眼睛捕捉背后的答案,就需要在思维、认知等方面多途径来得到答案。

一、瞄准阅读方向。

眼睛获取的视界和范围要锚定,避免不利因素进行干扰,以影响思维的判断。

除了看到事物的外部表象之外,还要从逻辑思维、存在价值、内在含义方面等待着疑问去从眼睛寻找答案。

二、丰富思维能动性。

从眼睛获取的事物、知识、表象等等之后,要善于整理、思索,还要进行识别、分类,对于外部繁杂的事物结构,要系统化、体系化,便于在后期寻答案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高。

三、群策群力多维破密。

单人个体的能力有限,要利用周围的共同爱好者,唤起对答案的共鸣之声。

一旦涉入到的解密事物隐藏较深,就需要大量的、多维的个体来参与其中。

方法是多样的,但答案有可能只有一个,也可能有多过,这在于个体或个体之间如何看待答案。

若是将答案用于某项集群事项,那么答案可以是不那么具体。

可以这么说,阅读给我们带来的是徜徉于知识或者万事万物的汪洋之中,而我们只是一叶舟木。

靶心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靶心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潜伏潜移默化潜心致志B. 精湛精益求精精疲力竭C. 欣慰欣喜若狂欣欣向荣D. 精确精明过人精神焕发答案:B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B. 我们班同学大部分都喜欢运动,尤其是篮球。

C. 这篇文章详细地介绍了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D. 小明虽然学习成绩优秀,但他的性格十分孤僻。

答案:C3. 下列词语中,与“日新月异”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一日千里B. 风起云涌C. 奋发有为D. 举世闻名答案:A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与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 这本书很畅销,几天就卖完了。

(流行)B. 他的计划很周密,没有漏洞。

(周到)C. 我们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发扬光大)D. 他的讲话很有感染力,让大家深受启发。

(影响)答案:B二、填空题5. 请根据拼音写出下列词语:(1)奋发(fā fèn)(2)峻岭(jùn lǐng)(3)蟋蟀(xī shuài)(4)潦倒(liáo dǎo)答案:(1)fā fèn (2)jùn lǐng (3)xī shuài (4)liáo dǎo6. 请根据句子内容,补全下列句子:(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代:王之涣)(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代:王勃)(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代:朱熹)(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先秦:荀子)答案:(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三、简答题7. 请简要概括下列故事的主要情节:故事:《草船借箭》答案:《草船借箭》讲述了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了解决东吴军的箭矢问题,利用草船向曹操军借箭的故事。

一只鸟瞄准一座村庄阅读答案

一只鸟瞄准一座村庄阅读答案

一只鸟瞄准一座村庄阅读答案《一只鸟瞄准一座村庄》:故乡的村庄,鸟与人和谐相处,年年如是,季季如此,鸟早已融进我的生命。

一只鸟瞄准一座村庄①人类的亲密伙伴——鸟,歌喉婉转,体态玲珑,雄姿威猛,千姿万态,难以胜数,诗词里,画境中更是少不了它们作点缀。

②爱鸟之情,源远流长,有些来历。

③小时候住过一个村庄,四季有鸟的倩影。

热闹时,鸟鸣声整天都铺满了大地和天空。

④开春了,祖父甩下棉袄,开始耕种,犁铧尖头明亮,在沉寂的大地表层行走,泥浪翻滚,如军舰般在海上航行。

黑色沃土翻开埋藏一冬的草根,各色小虫苏醒过来,浮出地面,浓郁的油菜花香和清新的麦苗香接纳它们,不幸的虫儿是黑喜鹊、灰喜鹊、翠鸟、云雀、杜鹃、夜莺和知更鸟,还有其他一些不知名的小鸟的美餐,A刚翻过的地,一群小鸟像机灵、欢乐的小姑娘,脖子一伸一啄,一观望,一低头,神态天真可爱至极。

⑤一片苜蓿地,红、紫的花茂盛地正在开放着,色彩艳丽,自顾自浓浓地开。

偶有“扑棱棱”的一声,鸟影乱飞。

轭下壮牛呼出粗气,惊动了一群正在觅食的巧嘴八哥,八哥冲天飞翔,找新的就餐地。

其中两只八哥胆大,径直在牛背上歇脚,怡然自得。

⑥暑假,村里是孩子们的天堂,也是鸟的欢乐国。

早晨起来,睡眼惺忪,屋后一片大竹林,雾岚还未散尽,空气清新,鸟在枝头争鸣,起初声音不大,如单人演奏,双人合奏。

渐渐地,这些鸟儿全部都展开歌喉,开始交响乐,一呼一应,一应一答,一答一和,鸟音清新,动心悦耳。

脚底像安了弹簧似的,鸟儿们从一个枝头蹦到另一个枝头,像钢琴大师手中飞逸而出的一串音符。

B篷篷翠竹,只只鸟影,微风过处,竹叶沙沙,鸟语啁啾,声声入耳。

场景蕴涵静默的自然力量。

恨自己不通鸟语,不能分享它们的快乐,短短十分钟,演奏结束,只有一名观众的演奏会,鸟谢完幕,一哄而散,飞向竹林外的远空。

⑦秋天,收获的季节,鸟在田间稻茬儿穿来穿去,与人争夺粮食。

辛苦的农人被丰收的喜悦陶醉,毫不计较;鸟儿抢着剩在地里的谷穗、高粱粒,放开肚子吃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瞄准阅读答案
⑴他躬着腰,低着头,蹑手蹑脚,向芦苇深处走去。

⑵除了轻微的声音,空气中四处都是翅膀的振动声,他熟悉这些声音,清脆,干净,温暖,像丝绸从指间划过。

他是这一带有名的猎手,空中的鸟儿,即使飞得再高,也难逃他百发百中的猎枪。

子弹呼啸而出,天空中旋即有一团黑影应声而落,从无意外。

⑶他找到一块稍高一点的干地,蹲伏下来。

望过去,不远处就是江滩,鸟儿们此刻都在那儿戏水,觅食,打盹,或者互相梳理羽毛。

午后的阳光,将江滩上的鸟儿们,晒得暖洋洋。

他的目光,在鸟堆里逡巡。

⑷最多的是野鸭,好看的绿头鸭,调皮的翘鼻麻鸭,贪吃的斑鹳嘴鸭,还有叫声响亮的瑟嘴鸭,他认得它们,就像熟悉的邻居。

此外,还有几只大雁,悠闲地踱着方步,甚至还有几只色彩斑斓的黄鹂鸟。

他的目光从它们身上掠过。

这些,都不是他今天的目标。

⑸他继续在江滩上搜寻。

它们应该就在这儿啊。

突然,他的眼睛一亮。

在一撮芦苇边,他看到了几个细细高高的身影,没错,就是它们。

热血一下子涌了上来。

他揉揉眼睛,确认就是它们。

一二三,四,对,果然是四只。

它们埋头在江滩上觅食,对他浑然不觉。

他一只只看过去,真是太美了,身上是白色的羽毛,翅膀却是黑色的,展开来,就像一幅黑白水墨画。

没错,就是它们,东方白颧,整个地球上不足三千只,它们比白金还珍贵啊。

⑹他将目光,缓缓地从它们身上收回。

熟练地从背上卸下猎枪,擦擦枪管,推上子弹,然后,装上消音器。

⑺他端起猎枪,瞄准。

十字准星,从江滩上划过。

一只鸟,又一只鸟。

准星所及,无不打个寒战,似乎它们能够感受到来自芦苇中的枪管冷冰冰的力量。

⑻枪口在那群东方白颧的身上停了下来。

一只东方白颧,又一只东方白颧。

他犹豫着,不知道瞄准哪一只。

最后,他的目光和枪口,同时落在了最后一只东方白颧身上,它一会低头觅食,一会警觉地抬起头,它看起来比另外几只东方白颧显得紧张。

⑼他把枪口向空中抬抬,那将是鸟儿振翅飞起来时的高度。

这也是他瞄准的鸟儿最后能够飞起的高度。

做完这一切,他长吸一口气,然后,拣起一块土疙瘩,向江滩扔去。

⑽鸟儿都惊恐地飞了起来,那只他瞄准的东方白颧,也拼命地扇动翅膀,向前奔跑,企图飞起来。

它细长的腿上,缀着一件东西。

这使它奔跑起来,很别扭,也很困难。

他看清楚了,那是一只金属鸟夹。

它的生命力可真强啊,被铁夹夹上后,它竟然能拖着鸟夹,逃开了。

在其他鸟儿惊慌的呼叫声中,它终于也飞了起来。

高空,那才是它们自由的家园。

⑾他沉着地,缓缓地抬起枪,枪管移动的速度,与它向上升腾的速度,完美地一致。

另外三只东方白颧在空中盘旋,等待着它们的伙伴。

它吃力地飞向它们。

他再一次瞄准,然后,右手食指轻轻地扣动扳机。

⑿“砰——”子弹划破空气,如丝绸破裂。

⒀东方白颧一个趔趄。

⒁打中了!一个黑影,从半空坠落。

正是那只金属鸟夹。

子弹将鸟夹与东方白颧的脚的连线,击断了。

⒂东方白颧,鸣叫着,向天空飞去。

它的细长的双腿,有力振动的翅膀,在空中,划出优美的曲线。

⒃他收起枪,仰视天空。

多么蓝的天啊。

(选自《扬子晚报》有改动)
1、文章在第⑵段交代“他”神准的枪法有何作用?(2分)
2、猎人为捕杀东方白鹳做了周密准备,但“他”最后为什么又放走已经瞄准的这只东方白
鹳呢?(2分)
3、第⑹段“他将目光,缓缓地从它们身上收回”一句中的“缓缓”一词有何作用?(2分)
4、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第④段用拟人手法描写野鸭、大雁和黄鹂鸟,虽然语言极为精彩,却与本文主旨无关。

B、第⑤段中划线的“一二三,四”中“三与四”间使用逗号,暗示第四只东方白鹳情况的不同,与下文呼应,因此,这个逗号并不多余。

C、第⒁段划线句改为“却是那只金属鸟夹”更为合理。

D、文章反复描写主人公“瞄准”,是为了说明沉着、冷静的“瞄准”是他枪法“百发百中”的原因。

5、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2分)
6、文中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文章表达了什么主旨?(4分)
答案:
1、(2分)
第一个作用:为下文作铺垫(1分);
第二个作用(1分),以下两种答案均可:①正是猎人百发百中的枪法,使人对他准确打中鸟夹而不伤东方白颧不感到意外(要点:不意外)。

②是为了说明猎人完全可以捕杀已经瞄准的东方白鹳,但最终他选择的是打掉金属夹,说明他是故意放走这只东方白鹳的。

(要点:故意放走)。

2、(2分)是因为这只东方白鹳顽强的生命力(1分)和对自由的渴望(1分),强烈震撼和征服了他,最终他爱的灵魂被唤醒而击落金属鸟夹,放走东方白鹳。

3、(2分)①说明“他”对东方白鹳的喜爱与不舍(1分)。

②同时也表现出“他”渴望拥有东方白鹳的心情(1分)。

4、(2分)B
5、(2分)这是一处环境描写,衬托出当时猎人因让这只东方白鹳重获自由而轻松愉快的心情(1分);也表达出这只重获自由的东方白鹳在蓝天下飞翔的轻松快活。

(1分)
6、(4分)“他”是个优秀的猎手,不乏自私和贪婪(1分);但“他”喜爱鸟儿,珍爱动物。

(1分)表达了作者尊重动物,关爱动物的情感(1分);呼吁我们与动物和谐共处。

(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