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思考
关于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思考

文 章 编 号 :0 0 8 3 ( 0)3 0 2 — 2 1 0 — 162 82 — 16 0 0
1 素质教 育
11 素质 教 育 的 提 出 . 素质教育理论形成 于 2 0世纪 9 0年代 ,它是针对我 国基础 教育 中长期存 在的片面追求升 学率 的“ 试教育 ” 应 现象提 出的 ,
维普资讯me rd e au i S nA tr e Occ s
28 0J ) 0. 8(固 0- ,3  ̄ E - 2
关 于高校 学生素质教 育的思考
袁秦英
( 西安三资职业学 院,陕西 西安 7 00 ) 10 0 摘 要 :素质教育理论是针对我 国基础教育存在的片面追求升 学率的“ 应试教育” 出的, 提 但是 , 高校教 育也应该承担素质教育的责任 , 文章则根据我 国现在 的状况 , 这一点阐述素 从
其 复杂性 表现在 与诸如 地理 、 政治 、 口、 人 生态 、 会 、 社 经济 、 文 化、 技术等方面的问题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素质教育理论形成于 现代 , 但其思想却是源远流长 的。 孔 子在两千多年前就 比较全面地提 出了素质教育思想 。在 教育对 象方 面, 孔子提出“ 有教无类” 的原则 , 主张人不论 出身贵 贱, 不论品行善恶 , 不论聪 明愚笨 , 不论 年龄大小 , 不论是否有 了 职业 , 都可 以而且应该 接受 教育 ; 在教育 内容方 面 , 孔子重视 品 德教育 、 育陶冶和体育卫 生 , 美 重视 培养学生 的能力 , 学生人 使 格得到全 面发展 ; 在教学方法方 面 , 孔子先于苏格拉底首创 了启 发式教学法 , 他针对学生的不 同特 点实行 “ 因材施教” 主张教学 , 相长 , 以师生共 同讨 论作 为经常性的教学形式 。 到2 0世纪 8 0年代 , 大概 18 9 3年左 右 , 一些教 育工作者 有 就开始提 出素质这个概念 ,素质概念的提出紧跟着就引起 了我 们 教育界 的许多一线学校的重视 ,像北京 8中在北京市是最早 的一个 , 18 年就倡导“ 在 93 着眼于未来 , 着力于素质” 。而且提 出 了学校应该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哪些方面 的素质和怎么培养 的问 题 。那么 , 现在从孩子的早期教育开始 , 到高校培养过程 , 都无一 例外 的强调素质教育。 12 素 质 教 育 的 内涵 . 我们 国家所推行的义务 教育 , 就是一种普及性教育 , 而在义 务教育 阶段就是要 淡化选拔 意识 。“ 应试教育 ” 恰恰就是强化选 拔意识 , 淡化普及意识 。陶西平 同志说过这 么一句话 , 在基础教 育 阶段不要要求教师去做伯乐 , 教师应该是园丁。伯乐是专 门挑 选 千里 马的 , 伯乐并 不是不要 , 但在 义务 教育阶段 , 你对 每个 学 生都要尽心尽职地去培养 , 经过尽职尽心 的培养 , 这些学生里面 将来才可能会 出“ 千里马” 那你实际上就也起 到了伯乐 的作用 。 , 那么素质教育 首要 的就是一个普 及意识。这和我们 义务教 育政策是 吻合 的。 素质教育 的第 二要义 , 就是要 德 、 、 、 全面发展 。也 就 智 体 美 是说 , 一层是美 、 一层 是群 。这是 有道理的。现在大家比较重视 智, 智育被强化 了 , 育、 德 体育 、 美育 , 包括劳动 教育处于相对 薄 弱的地位 。 能认为是实施了完整 的素质教育吗? 这 现在社会上反 映最强烈 的还是 在德 、 、 、 体 美 劳这些方 面 , 能令 人满意 , 不 对智 育方 面批评 的也有 , 但不太 多。年轻一代 , 知识而 比巾老年要宽 ,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大学生素质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竞争的加剧,大学生们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本文将就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展开探讨。
一、提升综合素质大学生期望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来获得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而这些都是综合素质的一部分。
综合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工作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综合素质培养不仅涉及智力的提升,还包括道德观念、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等。
通过综合素质教育,大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培养创新精神在现代社会中,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
大学生素质教育通过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以及勇于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对于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他们将成为未来社会的决策者和创造者。
大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只有通过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塑造健康人格大学生应注重培养健康的人格品质。
通过素质教育,学生将积极接受学科知识的快速变化以及生活的丰富多样性。
他们将学会尊重他人,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大学生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这些品质是大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石,也是他们成为社会有用之人的前提。
四、拓宽职业选择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的广泛知识和综合能力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素质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科知识,而是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素质教育,大学生将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特长和潜能,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五、促进社会发展大学生素质教育不仅对于学生个人的发展重要,同时也对社会的进步起到推动作用。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将承担起重要的社会责任。
通过素质教育,大学生将具备更强的社会责任感、道德意识以及创新能力,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起来,大学生素质教育在当今社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爱祖国,认真学习、奋发进取的思想道德情操,促进综合素 质的提高和正确价值取向的确立。二要在实践活动中规 范。采取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生产实习、文艺演出和参观 游览等活动,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范围,增强他们对社 会的了解,使他们接受到校园内、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在 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见识、学本领,增强社会责任 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三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大 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重视在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培 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注重从一日生活制度、学习实践、课 外阅读、生活习惯、消费观念、礼节礼貌和言谈举止等具体 事情抓起,并与培养大学生的政治观点、理想抱负和思想 道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相互之间产生影响和感染,发生 潜移默化的作用,进而产生趋同效应,促进大学生思想道 德水平的提高,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2]认真分析研对策完善举措强服务——2009上半年人才市场行
情分析[J].廊坊人才市场快讯,2009,(10).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XING Tong-xi
sPolytechnic Institute,Langfang 065001,China)
(上接209页)年级和不同专业,分成数个专题进行教育。 每个专题可按照研究现状、查找问题、分析原因、认清危 害、强化引导的方法组织实施。并注意把正确的思想道德 渗透、融化到教育中去,引导和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 道德观念,提高理性认识和鉴别能力。三要注重教育方法 灵活性。目前,有些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方法死板,形式单 一,实践环节少,使学生对教育兴趣不高,影响了教育效 果。应创新教育方法,改革教育形式,运用双向互动、组织 讨论、答疑解惑、演讲表演、网络和多媒体等形式,把一些 抽象和理性的道理,变得形象具体,易于学生接受,使学生 在生动灵活的教学氛围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得到启发。 三、注重知行合一。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以行践德” 行为认同是价值认同的行为先导。要将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教育的理念贯穿到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之中,让 他们在自我教育中提高思想认识,自觉地规范价值取向和 道德行为。一要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充分利用各种实践性 教学活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把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 教育融入到教育的全过程,把德育、智育、美育有机结合起 来,通过文理交叉、学科融合,实现课程的有机结合,潜移 默化地对大学生进行行为引导,培养大学生忠诚于党、热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二 学综素评体的状存 的 、 生合质价 系现及在 大
… 一
目前 大 多 数 高 校 大 学 生 综 合 素 质 评 价 模 式 为 ‘ 生 综 合 素 质 测 评 分 数 一 操 行 得 分 + 学 业 得 分 4 学 - 科 技 创 新 分 ” 随 着 社 会 的 发 展 和 教 育 改 革 的 不 断 。 深 入 , 的 人 才 观 和 教 育 观 出 现 , 生 了 “ 十 名 效 新 产 第 应 ”, 得 这 种 评 价 模 式 的 科 学 性 和 合 理 性 遭 到 质 使 疑 , 在 的 弊 端 也 逐 渐 暴 露 出来 。 存
有 关 方 面 的 重视 , 养 出综 合 素 质 高 、 新 能 力 强 的人 才 。 培 创 关 键 词 : 学 生 ; 合 素质 ; 价 体 系 ; 考 大 综 评 思 中 图 分 类 号 : 4 G67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 79 2 l )8 0 4 3 17 —9 1 (O 20 —0 4 —0 作 者 简 介 : 敏 思 (9 3 , , 西 南 宁 人 , 甘 17 一) 男 广 学院 党 委 副 书记 , 副教 授 , 士 , 究 方 向 为 学 生 管理 和 思 想 政 些 学 习成 绩 突 出 、 合 测 评 排 在 前 几 名 的 学 一 综
生 , 作 后 却 成 绩 平 平 , 有 什 么 突 出表 现 。 这 种 现 工 没 象不是 学生 本身 原 因所 造成 , 是 综 合 素 质评 价 体 而 系重 智商 轻情商 造成 的 。
前 一 些 高 校 对 大 学 生 的 评 价 体 系 令 人 担 忧 , 不 合 其 理 地 引 导 已使 教 育 回归 传 统 教 育 或 趋 向 应 试 教 育 。
关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思考

素质 和培 养模 式 ; 研究 各专业或专业 群的培 养目标及 人才规格 ;
研 究 主 要专业 或 专业 群 的 课程 体 系结 构 ; 进行 基础 课 程 . 要 主 专业课 程 的教学 内容 体 系改革 , 如对理 科 学生适 当开设 文学 、 历 史、 哲学 艺 术等人文社 会 科学 课程 ; 文科学生适 当开设 自然科 对 学课程, 以促 进 文理 知 识相 互渗透 和 融通 , 使学 生 。 宽 口径 的 在 专业 面上 打好适 应基 础 , 柔性 的专业 方向上培 养适应 能力 , 在 整 体提 高素 质” 并在教 学方 式和 教学手段 上有所创新。 ; 加 强 大学生 文化素 质 教育. 必 须努力开展 丰富多 采的第 二 还 课堂 活 动 , 参加社 会实践 , 包括 举办 各 种类 型的学 术报 告 会 , 专 题 讲座 . 生读书 会、 学 学生 社 团活 动, 艺汇演 、 育活动 等 , 文 体 重
培 养 模 式 , 知识 、 力和 素质 三者有 机 地结 合起 来, 穿 于人 把 能 贯
才培养 的 全过 程 , 使受 教 育者在三 个方面 获得协 调的同步提 高, 以期造 就厚 基 础。 口径 , 宽 高素 质的劳 动者和接 班 人。
31 强大学生思 想道 德教 育 .加
生观 、 值 观, 就 ” 价 造 有理想 、 有道德 、 文化 , 有 有纪律 ” 的德 、 智、
报》, 当时刊 出一篇 由柳 斌 撰写 的 “ 提高 劳 动 者素 质 是基 础教 育的 根 本任 务 文章 , 引起 了学 者 的注意 。 后 ,“ 质教 育 ” 此 素 一 词被 教育 界所 广泛 引用。。 质教 育 最初 是 针对 中小 学 存 在的 素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思考和实践

段 楚凡
、
个性 。
求真的科学精神。在人类认识世界 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 , 识 认 世界是改造世界的先导。因此 , 大学生应力求培养求真 的科学精 神 , 以 大无畏 的探索精神 , 正确认识社会 的发展规律 。 高雅的人文素养 。高雅 的人文素养包括 内在 的人文精神 和外在 的 行为显现两个方面。 前者 主要包括人类应有的尊严感 、 人与人 之间的理 解和宽容 、 人与社 会之间的 自由与责任 、 权利和义务 以及对人类 与 自然 的关爱之心 ; 后者要求大学 生的行为符 合社会对 自己的角色期望 , 言谈 举止文明高雅 、 文质彬彬 , 体现 出新 的时代的大学生风采。 二、 培养各种基本 能力 培养各种基本能力 , 是高校 素质 教育的主要内容 , 这 主要有 以下 几 方面 : 独立适应社会生活 的生存能力 。 人类需要生存 与发展 的和谐统一 ,
科技信息
职教 与成教
42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和工学结合 , . 使化学教学 目标 与职业技 能更 好 地 结 合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 不仅可以为学生的实训奠定坚实 的基础 , 可 更 以为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创 造有力条件 。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 重视学 生到 企业一线的实习。因为这是 学生 与企业真正地零距离接触 , 培养企业需 要的技术人员 , 也是职业教 育的发展方 向。 比如 , 学生可以到企业化验 室, 了解 其组织与管理 , 了解分析工作 对生产的作用 , 这样 才可以让学 生看到知识的具 体用武之地 , 更好提升他们学生校 内学习的主动性 。 综上所述 , 在高职化学 教学中进行实验探究式教学 , 有利 于把课堂 还给学生 ,让学 生在探究 和实验的过程 中培养 了解决问题和互助合作 能力 , 别是训练 了以下 4类科 学技能 : 收集和处理信息 的技 能 ; 特 ① ② 组织与设计 探究过 程( 方案 ) 的技 能 ; ③预测与决策的技能 ; ④实证及调 查研究的技能。这 对高职 教育 培养出实用型兼有发展潜能的人才是很
关于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于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作者:刘彩霞来源:《卷宗》2013年第01期素质教育是时代的主旋律,政府在推动素质教育,许多学校在尝试实施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改革,但是目前我们的教育离素质教育的目标还是太远。
许多学校认为素质教育即为兴趣班,许多教师以为启发式教育就是素质教育,但是诸如素质教育中教师的职能有何变化?推广素质教育存在哪些障碍?等此类问题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的。
本文就此谈谈个人观点。
一、素质教育对学校功能的重新审视学校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从根本上讲,学校的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通过对个体传递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促进个体身心发展,使个体社会化。
传统教育的前提下,学校的功能主要有两种:一是对个人发展的促进功能;二是为社会的选拔功能。
当前社会过分强调学校的选拔功能,追求分数、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理想、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学生在机械记忆和被动接受、封闭的管理中人格遭受扭曲,极大的阻碍了人的身心健康。
我们强调素质教育,那么学校的功能要重新审视,要改变学校功能失衡的问题。
也就是说应当协调学校功能的发挥,促进个人发展功能和社会选拔功能的平衡。
重点放在个人发展功能上,即根据社会对每个人的基本素质要求和个人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不同的个性特征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选拔功能逐渐让给社会。
二、素质教育中教师职能的转变传统教育强调教师立言、立行、立德,教学生做事做人,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是所谓“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但是在当今强调个性的素质教育的时代,仍然用过去的那些职能来约束现代社会中的老师,这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
我认为素质教育中教师的职能应由“传道、授业、解惑”向“组织、引导、答疑”方面的转变。
1、道者德也,传统的价值取向比较单一的社会把主流的儒家文化和礼仪一代一代传授下去是可以的,但现代信息社会,传统道德退化,价值取向多元化,强调个性化的时代用统一的价值标准来要求受教育者是无益的。
因为素质教育主张的是学生的反应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用单一的是非曲直标准来约束学生就不可能培养出具备这些能力的人才。
关于我国高校实现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的思考

关于我国高校实现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的思考我国高校实现素质教育必须具备以下必要条件:
一是必须有良好的教育理念,高等教育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主要目标,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认识思维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人格修养为核心,科学的规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二是要有完善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应按照学生个性、阶段和特点进行素质教育,形成多元发展的教学体系,以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实践教学、实训教学等形式,在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三是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加强对学生素质教育水平的评价,采取综合性考评,综合考察学生学习情况、思想发展水平、实践能力及社会品行等,为具有素质的学生提供鼓励和激励。
四是要提升教师的素质,建立高校教师素质教育体系,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具备规范的素质,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关键的影响,因此,应当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建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以推动高校素质教育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4・ 9
价值 工程
我 国大 学生素质教育的思考
A ayi o hn s ol eSu e t’ ai d c t n n ls f ieeC l g t d ns Qu l yE u ai s C e t o
李云 L n i Yu
( 丽江 师范高等 专科 学校 , 丽江 640 ) 7 10
Ab ta t sr c :Chie ec l g td n s q ai sp o n td ns p y h lgc lq aiya d s ca rciei a ;te eoe hia s o l n s ol e su e t’ u lt i o ra d su e t’ sc oo ia u lt n o ilpa t swe k h rfr ,C n h u d e y c srn te td ns uai ,p tmoe iv sme n e u ain, d a c mpo me d c t n na g mpo me ndi rv o u ain q aiy te gh n su e t’q lt u r n e t nti d c t y o a v n ee ly nt u ai ,e lre e ly nta mpo ep p lto u lt. e o
中图分类号 : 6 2 G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6 4 1{ 0 00 — 14 0 10 — 3 12 1 )8 09 -2
0 引言
导 的 现 象。
22缺 少实践经验 从课堂到工厂 ,将书本上 的理论知识用于 . 育 转 向全 面 提 高 国 民素 质 的轨 道 ”1 9 ,9 6年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经 济 社会生产建设 , 这就必须参加 实践。 我们 的学生一般实践经验不足。 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 2 1 0 0年远景 目标 纲要 》 明确提 出 : “ 要 改革 于是 , 近几年就 出现 了某些用人单位在招聘、 招工时 , 就对应聘者的 人才培养模式 , 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从而确立 了素质 学历与资历或者工作经验提出 了苛刻要求, , 使得许多求职者被拒之 教育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地位。然而, 近年来素质教育建设并不理 门外。这就给某些好高骛远的人提了一个醒; 高学历 不一定就代表 想, 应试教育的局面仍没有得到根本改观, 反而有变本加厉 的趋势。 你什么都懂 , 高学历 不一定就代 表你 什么都 能做 , 高学 历不一定 就 1 大学生心理素质问题分析 代表你什么都能做好。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 在严峻 的就业压力下, 天之骄子们 失去 了 23缺少艰苦奋斗和奉献精神 强调艰苦奋斗的精神 ,无论从 . 往 日的光环, 出现 了无所适从的心理状态, 迷失了理 想与奋斗 目标。 我 国国情还是全面建设小康 目标 的角度看都是十分必要的。 总的来 11迷 失 远 大 的 理 想 与 奋 斗 目标 革 命 前 辈 吴 运 铎 说 :理 想 , 说 , . “ 艰苦奋斗精神薄弱的大学生群体比较集中。具体表现在 :1 思 () 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 , 而是一个人生命 的动力。 了理想 , 有 就等于 想上缺 乏理 想、 信念。 乏吃苦奉献精神 , 缺 过分强调 自身利益。 2) ( 生 崇尚物欲 , 超前消 费、 目攀 比现 象严重。缺 乏节俭 盲 有了灵魂。” 怀着美好的憧憬走进大学, 天之骄子们不再是童时那么 活上铺张浪费、 对于浪费现象熟视无睹。 3) 习上: ( 学 得过且过 , 不求上进缺 乏 纯洁。 想与现实有着很大的差距。 理 在经济大潮冲击下 , 受社会的影 意识。 4) 贪图安逸, 追求薪水和 响, 很多人的心理都发生 了改变 , 以图过上舒 适无忧 的生活 , 失了 刻苦钻研 的科学精神。( 工作上拈轻 怕重 , 迷 环境“ 双赢 ” 。 远大的理想与奋斗 目标。 3 提高素质教育方法建议 1 . 2缺少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十三年的寒窗苦读 ,天之骄 千秋大业 , 教育 为本 , 我们学校是所有受教育者 的第一责任人。 子们都被社会宠着 , 被亲人们惯着 , 被家长寄 以热切 的过高 的期望 , 提高服务质量 , 变我们的教育方法, 改 是摆在政府教 然而 , 当走 上 了社 会才 知 道 , 己是 那 么不 值 钱 1 自 人生 观 价 值 观 的缺 完善教育方针 , 失可 以归 结 为两 类 : 是 以 自我 为 中心 , 一 表现 在 处人 处 事 、 人 接 物 育 部 门 面前 的重 要 课题 。 待 31提 高 受教 育 者 的身 体 素 质 让 受 教育 者有 健 康 、健 壮 的身 . 等 方面 , 以自已为中心 , 少高度、 缺 厚度 , 有的经不起挫折。 云南大学 成 有文化、 有道德、 有理想 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 马加 爵连杀 4室友藏尸寝室 ,北京大学大三学生被 同学 用利器砍 体 , 为合格 的有知识、 面对部分学生身体素质 比较 死, 吉林延边大学一学生绑架小学生勒索撕票 , 复旦 大学研 究生收 是我们 必须迎头赶 上的一项重要课程。 我们应 当坚持必要 的体育锻炼 , 上好每一节体育课 , 增加 养猫咪加以残害 , 这些事件 已经表 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有严重 的偏 弱的现 象, 激 定 差 了。 二是人生观、 价值观错位 , 汲汲于名利 , 心态浮躁。 马加爵犯罪 体 育项 目, 发 学 生 对体 育 的兴 趣 : 期举 办 各 种 有 益 的体 育 活动 , 组 农村 参 加 劳 动 锻炼 , 可 既 后 说 了句 “ 有理 想 是 我 人生 最 大 的失 败 ” 这 句话 总结 了 自 己犯 罪 激 励 学 生 们 的 上 进精 神 i 织 学 生 到 工 厂 、 没 , 以 强壮 身 体 , 能 将 书本 知 识 用 于 实 践。 又 的缘 由 , 点醒 出 了当 代 大学 生 的 迷 茫。 也 32加 强受教育者 的心理辅 导 增强受教育者 的心理 素质 , _ 就 1 . 3缺少社会正义感与社会责任感 没有社会责任感的民族是 树 人 个 没有 希 望 的 民族 。 实 事 求是 地 说 , 大 多数 学 生 的社 会 责 任 感 必须 坚 持 党 的教 育 方 针 , 立 受 教 育 者 的 正确 的 世 界 观 、 生观 和 绝 以适应新时期的社会主义生产建设工作的需要。 是很强的 , 但也有例外 , 如网络上炒得沸沸扬扬 的“ 范跑跑” 就是一 价值观 , 加强对受教育者的心理辅导 , 主要针对以下内容 : 一, 第 开展 对 个 反面 典 型 。 学生的世界观教育。第二. 开展对学生的人生观教育 , 真引导学生 认 2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问题分析 明确 学 习 的 目的 , 定 学 习 目标 。第 三 , 展 学生 的 确 开 受教育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也是一项综合素质指标之一。 它 掌 握 学 习方 向 ,
关键 词 : 学生质量 ; 大 心理 素质 ; 社会 实践 能力; 政府 措施
Ke wor :c le esu e t’q lt; s c lgc lqu i ; o ilprcie a ii g v r me a u e y ds olg td ns uaiy p y hoo ia a t s ca a t blt o e n ntme s rs l y c y;
( iagT a hr o e e L i g 7 1 0 C i ) Lj n e c e S l g , ̄a 4 0 , hn i C l n6 a
摘要: 我国当前大学生素质相对较低 , 学生心理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较弱, 为此 , 我国应 当加强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 , 加大教育投入,增强就 业培 训 , 大就 业规模 , 高大 学生素质 。 扩 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