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医疗模式对其建筑形态的影响
医院街模式在医疗建筑公共空间设计中的作用分析

医院街模式在医疗建筑公共空间设计中的作用分析医院街模式是现代大型综合医院建设较为重要的一种设计模式,其公共空间在医院建筑中呈復合化方向发展,在交通、诊疗功能基础上注入了休闲、景观、活动甚至商业等非传统性功能,使用者对医院公共空间提出更高要求。
本研究对医院街模式进行了深入剖析。
标签:医院街模式;医疗建筑;公共空间设计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医院建筑的形式产生越来越多的模式,其功能组织、建筑形态等均发生较大变化,形成了各类模式,其中得到广泛使用的“医院街”模式,是一种可以很大程度满足现代医院运营的新模式。
笔者综合近些年完工的天津市武清区第二人民医院的工程实例,来探索医院街在实际项目中的优势,进一步总结医院街模式的利与弊,并阐述对这一新模式的理解与改善建议。
医院街是指医院建筑中空间尺度较大、公共设施较为齐全及空间形式较为完善的室内主要交通空间;通过一条主交通空间来联系起各部分各诊室。
主交通空间的道路与各自独立的单元走道连接,构成近似于街、巷式的体系,具有主次清晰、结构分明的特点,并以此构建医院的功能与主要交通,如图1所示。
1、医院街模式介绍医院街初期的概念和直观的印象是医院中的商业街,为病人、医护人员、探视人员提供便利的购物服务,缓解病人入院的紧张情绪。
在国外的许多医院中均采用这种类型的空间,创造出舒适的休闲氛围。
在医院街中几乎看不到痛苦的病人,给人医院不像医院,而更像购物中心或是宾馆、商业街的感觉。
通过医院街模式可以让患者得到心灵上的安慰,病情也就随之加速好转。
2、医院街对功能单元的整合和组织整体医院建筑的主体框架实际上是医院街,其成为整个医院的核心空间。
医院街最主要的作用是将医院的不同功能区域连接在一起,组织和整合好各功能区域。
门诊大厅与医院街纵向共同组织各功能空间,门诊功能区和各医技科室分别位于医院街的东侧和西侧,医技科室东侧通过走廊和住院部连接,门诊科室和急诊与医院街连接位于医院西侧。
医疗单元较为独立,在各医疗单元内一般为保障患者治疗使用独立的病患通道。
现代建筑中的建筑功能与多样性

现代建筑中的建筑功能与多样性现代建筑在追求美观的同时,也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和多样性。
建筑的功能是指建筑物所具备的使用和服务的目的和需求,而多样性则指建筑物在设计风格、形态结构、空间布局等方面的多样化。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现代建筑中的建筑功能与多样性。
一、建筑功能的多样性现代建筑的发展使得建筑功能的多样性成为了可能。
建筑不再仅仅是提供住宿和办公的场所,而是能够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例如,以大型商业综合体为例,其中既包含了购物中心、餐饮娱乐场所,还包括了办公楼、酒店以及公共设施等。
这使得人们可以在同一建筑内完成多种活动,提高了空间的利用效率。
此外,现代建筑还注重功能的合理配备和设计。
根据建筑的用途和需求,不同功能区域被合理地划分和布局,以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比如,医院建筑会根据科室功能进行划分,设置手术室、病房、门诊部等不同功能区域,以满足医疗服务的需求并提供舒适的就诊环境。
二、建筑多样性的体现现代建筑注重多样性的设计,通过不同的建筑形态和风格来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
例如,摩天大楼作为现代城市的标志之一,每栋大楼都有其独特的形态和设计。
有的摩天大楼采用了流线型的外观和玻璃幕墙,呈现出现代感和科技感;而另一些摩天大楼则以更加传统的外观和建筑材料为特点,强调建筑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此外,建筑的多样性还可以从空间布局方面来体现。
许多建筑项目都会设计不同类型的空间,从开放的休闲区域到私密的工作空间,以便适应不同的活动和需求。
这样的设计使得建筑更加灵活多变,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不同要求。
三、兼顾功能与多样性的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兼顾建筑功能与多样性,一些现代建筑项目卓有成效地实现了这一目标。
例如,巴黎卢浮宫是世界著名的艺术博物馆,不仅提供了艺术品展览的功能,还兼顾了观众的参观体验。
博物馆内部的空间布局合理,丰富多样的展厅设置让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类型的艺术作品,而建筑外观的独特设计也是巴黎城市风景线的一部分。
医疗建筑设计要点

医疗建筑设计要点1.安全性:医疗建筑的设计必须以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为首要考虑。
这包括防火安全、逃生通道的设置、自然灾害的考虑等等。
建筑设计师需要遵循相关的建筑规范和标准,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2.空间布局:医疗建筑应当合理规划和布置不同区域的功能,包括病房、手术室、诊疗区、护士站等。
布局应便于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流动和交流,并提供足够的隐私和安静空间。
3.应急配套设施:医疗建筑需要有完善的应急配套设施,包括备用电源、临时病床、食品和水的储备等。
这些设施可以在自然灾害或紧急情况下提供必要的支持,确保医院可以正常运营。
4.环境可持续性:医疗建筑设计应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例如,使用节能的建筑材料和设备,安装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设施,优化水资源的利用等等。
这有助于减少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降低能源消耗,降低运营成本。
5.通风与空气质量:医疗建筑应提供良好的通风系统,确保新鲜空气的进入,并排除有害物质和细菌。
对于手术室和感染病房等特殊区域,需要额外的气体过滤和排风系统,以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6.患者舒适性:医疗建筑设计应提供一个舒适和宁静的环境,减少患者在医院中的焦虑和压力。
这包括使用柔和的灯光和颜色、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减少噪音和震动等。
舒适的环境有助于患者更快地康复。
7.可访问性和无障碍设计:医疗建筑应考虑到所有人的需求,包括年长者、残疾人和行动不便的人。
这包括无障碍通道、轮椅坡道、扶手、电梯等设施的设置,以方便这些人员的进出和使用。
8.科技应用:医疗建筑设计应利用先进的科技设备和信息通信技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这包括电子病历系统、医疗设备的远程监控、智能化照明和维护系统等。
科技的应用可以加快医疗诊断和治疗的过程,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9.绿化和景观设计:医疗建筑周围的绿化和景观设计可以提供一个愉悦和放松的环境,减少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压力和疲劳。
绿化环境还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吸收噪音,提供一个更健康和舒适的室外空间。
医院街模式在医疗建筑公共空间设计中的作用分析

医院街模式在医疗建筑公共空间设计中的作用分析作者:林洪武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上旬》2020年第09期【摘要】医院街模式是现代大型综合医院建设较为重要的一种设计模式,其公共空间在医院建筑中呈復合化方向发展,在交通、诊疗功能基础上注入了休闲、景观、活动甚至商业等非传统性功能,使用者对医院公共空间提出更高要求。
本研究对医院街模式进行了深入剖析。
【关键词】医院街模式;医疗建筑;公共空间设计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医院建筑的形式产生越来越多的模式,其功能组织、建筑形态等均发生较大变化,形成了各类模式,其中得到广泛使用的“医院街”模式,是一种可以很大程度满足现代医院运营的新模式。
笔者综合近些年完工的天津市武清区第二人民医院的工程实例,来探索医院街在实际项目中的优势,进一步总结医院街模式的利与弊,并阐述对这一新模式的理解与改善建议。
医院街是指医院建筑中空间尺度较大、公共设施较为齐全及空间形式较为完善的室内主要交通空间;通过一条主交通空间来联系起各部分各诊室。
主交通空间的道路与各自独立的单元走道连接,构成近似于街、巷式的体系,具有主次清晰、结构分明的特点,并以此构建医院的功能与主要交通,如图1所示。
1、医院街模式介绍医院街初期的概念和直观的印象是医院中的商业街,为病人、医护人员、探视人员提供便利的购物服务,缓解病人入院的紧张情绪。
在国外的许多医院中均采用这种类型的空间,创造出舒适的休闲氛围。
在医院街中几乎看不到痛苦的病人,给人医院不像医院,而更像购物中心或是宾馆、商业街的感觉。
通过医院街模式可以让患者得到心灵上的安慰,病情也就随之加速好转。
2、医院街对功能单元的整合和组织整体医院建筑的主体框架实际上是医院街,其成为整个医院的核心空间。
医院街最主要的作用是将医院的不同功能区域连接在一起,组织和整合好各功能区域。
门诊大厅与医院街纵向共同组织各功能空间,门诊功能区和各医技科室分别位于医院街的东侧和西侧,医技科室东侧通过走廊和住院部连接,门诊科室和急诊与医院街连接位于医院西侧。
医院建设工程建设先进的医疗设施

医院建设工程建设先进的医疗设施医疗设施是现代医院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医院建设工程中,建设先进的医疗设施是保障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医疗设施的定义、建设意义、关键要素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医疗设施的定义医疗设施是指在医院内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所必需的设备、工具及相关的建筑设施。
它们包括但不限于医疗设备、手术室、病房、实验室、药房等。
医疗设施的建设与配置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品质。
二、建设先进的医疗设施的意义建设先进的医疗设施对于医院的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先进的医疗设施可以提高医院的治疗能力和技术水平。
一流的医疗设备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准确、更快速的诊断结果,助力医生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其次,先进的医疗设施可以提升医院的排队效率和服务质量。
例如,采用先进的医疗设备进行体检和诊断,可以大大减少患者等待的时间,并提供更舒适、更便捷的就诊环境,增强了患者的满意度。
另外,建设先进的医疗设施还可以促进医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现代医疗设备常常具备数据采集和分析功能,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有助于医院开展科研工作和医学教育。
三、建设先进的医疗设施的关键要素要建设先进的医疗设施,有几个关键要素需要考虑。
首先,医疗设施应当具备先进的技术和功能。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医疗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只有具备先进技术的设备才能更好地满足医疗需求。
其次,医疗设施的结构和布局应当合理科学。
医院内部的布局直接关系到患者就诊的流程和医生的工作效率。
合理的布局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交叉感染等问题。
此外,医疗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也是关键。
为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医院需要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和管理机制,包括定期的检修和维护以及人员培训等。
四、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医疗设施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未来,我们可以预见以下几个发展趋势:首先,医疗设施将更加集约化和智能化。
现代建筑中的建筑功能与多样性

现代建筑中的建筑功能与多样性现代建筑作为建筑学的一个分支,注重以人为本,充分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和审美追求。
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功能与多样性是两个重要且密切相关的概念。
本文将探讨现代建筑中的建筑功能与多样性,并分析其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一、建筑功能的重要性建筑功能是指建筑所具备的满足人们实际使用需求的能力。
作为人类的生活空间,建筑应该提供各种功能,包括居住、工作、休闲、教育、医疗等。
这些功能的合理设置与满足,直接关系到建筑能否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以及舒适度与便利性。
在现代社会中,建筑功能的多样性变得愈发重要。
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建筑也应紧跟时代发展,提供更广泛的功能。
例如,一个居住建筑除了提供基本的居住功能,还可以设置公共空间、儿童游乐区、健身设施等,以提高生活质量。
二、现代建筑中的多样性设计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注重建筑形式、布局、结构等方面的多样性。
通过灵活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建筑师可以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形态、内外部空间组合,以及功能布局的多样性。
这种多样性设计体现了个性化、差异化的建筑风格,并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1. 建筑形式的多样性设计现代建筑形式的多样性可以通过创新的空间布局、建筑材料的运用和形态的变化等手段来实现。
例如,通过不同的建筑高度和形状来塑造出标志性的建筑形象,增强建筑的辨识度和视觉冲击力。
同时,建筑立面的设计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和造型,以展现多样的风格和美感。
2. 功能布局的多样性设计现代建筑功能布局的多样性设计可以根据需求和使用者的特点进行灵活布局。
例如,在一个综合性商业建筑中,商场、餐饮区、娱乐设施、办公区等功能可以灵活组合,并结合通道和交通流线的设计,使各个区域之间形成有机联系,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三、建筑功能与多样性的互动关系建筑功能与多样性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
建筑的不同功能会影响到建筑的设计和形态,同时,建筑的形态和设计也会对功能的实现产生影响。
1. 功能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不同的功能需求会对建筑的布局、结构、材料等方面提出不同的要求。
现代医疗机构案例

南京鼓楼医院
人性化的关怀: 植入三十多个小型日光井,使各区 域都能分享到局部花园。 无论患者还是陪同者在等候时都 能享受到花园般的环境。不同于 传统医院紧张拥挤的气氛。
现代医疗建筑更 加体现人文关怀, 注重病人体验。
内部温馨的休息聚落
随处可见的日光井
现代•国内案例
南京鼓楼医院
人性化的空间:
教堂般的住院部中庭 住院部是医疗机构及其重要的部分,住院部的 患者病症往往要比门诊部严重,故住院部的设 计需要更加体贴病人,关注的身心健康,关注 病人心情舒畅与否,日常行动方便与否。
•用积木般模组化的设计实现医院的高效集 约
•交叠鼓楼轴线和中山路轴线以保持 城市记忆
•用现代技术实现“园化”建筑
现代•国内案例
南京鼓楼医院
设计亮点:大建筑服从人 的小尺度
设计师选择了在约5.2 的 容积率下将这个庞然大物在地面 盘成六个花园空间。这个降低建 筑高度的策略选择不仅解决了这 个大型综合医院的垂直交通压力, 还为整个医院提供了人性尺度的 城市空间。
现代•国外案例
美国拉什大学医学中心
急诊中心
位于裙房 首层的 急诊室将成为芝加哥 市最先进的应急反应 中心。塔楼的几何形 状最大限度地为病房 提供了景观 和自然光 线,同时创造了高效 而安全的医疗环境。
现代•国外案例
美国拉什大学医学中心
设计亮点1:窗墙面直落入 口大厅
现代•国外案例
美国拉什大学医学中心
趋势三
公共建筑的 共同属性增 强。
第一,公共服务性增 强,体现“人性化” 特点。除医疗之外, 还要求 有休息、餐饮、银行、 邮政、商务等一般公 共服务的内容。对医 院室内环境的舒适要 求也相 应提高,从装修风格 到色彩、材质等,都 应利于创造有生机的、 温馨健康的环境
传统中医理论视角下的现代中医医院建筑与环境设计

传统 中医理论视角下 的现代 中医医院建筑 与环境设计
胡滔
竺 竺
l ! ! ! 竺
摘要 :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 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 自身的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 传统中医理论作为我国医学开展的理论基础, 在
保 护人们 身体 健康 方 面起 到 了不容 忽视 的作 用 , 而 中医院作 为传 统 中 医文化 的重 要载 体 , 采 用什 么样 的方 法对 其进 行设 计 才能将 其 作用 最大 限度 的发挥 出来 , 目前 已经成 为 了设 计人 员所 面临 的一项 重大 课题 。 本文在 介 绍传 统 中医理论 的基 础上 , 结合 目前 中 医医院 建筑 的现 状 , 对现 代 中医 医院的建 筑 - 9 环 境设 计提 出几 点建议 , 以此来 为今 后现代 中医 医院建筑 的合 理设 计提供 一定 的参考 依据 。 关键词: 传 统 中医理 论 ; 医院建 筑 ; 环境 设 计 随着 国家 对 医疗行 业重 视 程度 的不 断提 高 , 中医 院建 筑 的整 体设 计也 得 到了相关部门的广泛关注。中医院作为传统中医文化的重要载体, 不仅是 中 医 院开展 各种 活动 的重要保 证 , 而且也 是 确保 我 国传 统 中医 可持 续发 展 的 主 要 途径 。 因此, 在对 现代 中医 医院建 筑进 行设 计 的时候 , 不仅 要考 虑 当下社 会 的形 势特 点 , 而且 也要 将 传统 中医理 论 充 分融 合 到建 筑 的设计 中 , 以此来 更
外部 景 观与 自然环 境相 融 合 , 达 到传 统 中医 “ 天人合一” 整 体 观 的思 想 , 给 患 者提 供 一个舒 适 的康 复环 境 。
3 . 2 基 于传 统 中 医理论 的 中 医医院设 计 方法 3 . 2 1 在 中 医医 院选址 中体 现整 体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现代医疗模式对其建筑形态的影响
摘要:医学建筑是给医院提供各种医疗活动的房屋设施。
医院建筑要根据医院的特点、功能和医疗模式的要求进行合理的布局,以达到医院各种工作的需要,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医院的医疗模式开始发生转变。
医疗模式的转变给医院建筑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为方便医院各种医疗活动的顺利展开,医院的建筑要随着医疗模式的改变而做出适当的变化,给病人和医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医疗环境。
关键词:医疗模式;医院建筑形态
医学是一个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名词,它包含医院的各项医疗活动和给各项医疗活动提供适宜场所的医学建筑。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疗模式在不断的发生转变,随之转变的就是医学建筑。
医疗模式的发展决定着医学建筑形态的变化。
现代的医学模式由早期的机械医疗模式经过进一步的改善到生物医学模式,最后发展为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疗模式。
每一种医疗形式都必须要有其对应的建筑形态,提供必要的医疗环境,随着医料模式的不断进步,医院建筑也必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一、医院的几种医疗模式
1.机械医疗模式。
机械医疗模式在最初时期是建立在个体感性经验的基础上,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
这一时期的医疗活动通常是以个体方式,活动比较分散、流动性强。
这样的医疗模式主要是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医疗技术水平很低,医疗手段也主要是靠医生的望闻问切及一些简单的工具进行诊断、治疗。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一些类似医院的医学机构开始出现。
例如宫廷医疗组织、寺院医疗组织、军队医疗组织等。
这种机械医疗模式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不可能设立有正规形式的医疗场所,即使是一些类似的医疗组织也很稀少,还不能行成具有科学意义的医院。
2.生物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是近代工业革命以来从群体理性实验分析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它最初是从17世纪的欧洲医学中哈维发现的血液循环而确立了生理学这一科学。
在之后的18世纪和19世纪,一些生理学、病理学和微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同时一些科学技术应用到医学上,使得医学诊断和治疗发生本质的改变。
西方的精确定量分析方法称为现代医疗的主流,在病理解剖学上运用另外物理学检验方法。
现代医疗开始向成熟阶段发展。
在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人们逐渐接受了生物学模式。
在生物学的基础上建立了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变。
同时生物学模式是现代医学体系建立的标志,人们开始从科学的基础上认识和治疗疾病。
有之前简单的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转变为现在的听诊法,利用各种先进的医疗器械进行诊断。
二、医疗模式对医院建筑形态的影响
医疗模式的转变对医院的建筑形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由之前的“粗放型”规模建设开始转向“集约化”的建设形态,其具体的改变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物学模式的变化使得医院的组织结构也更加细化,这些医学模式的变化随之影响了医院建筑形态的改变,医院建筑形态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医院建筑功能的细化。
现代的医疗模式使医院的组织产生了详细的分类,医院建筑也随之变化,医院建筑的功能也更加明晰,主要分为医疗部门和后勤部门。
医疗部门根据科室分化又可分为门诊部、医技部和住院部;后勤部门包含了洗衣房、配电室、压缩空气等各种机械设施。
针对此模式的转变医疗建筑开始采用分栋连廊的建筑形态:把医疗部门中的门诊部、医技和住院部根据它们的不同作用性能进行分别设计,然后在使用公共走廊把这些分工明确的部门连为一个整体。
2.医院建筑形态向集中化布局。
由于医院的经营方式和建筑功能的不断细化使得医院建筑向集中化布局。
现代医院都购置有昂贵的医疗设备,只有使这些医疗设备得到充分的利用方可维持这些设备的运作成本。
因为现代医院大多希望建在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地方以取得较多的病人来源。
由于市区内的土地价值较高,所以医院建设必须采用集中化的布局才能达到土地价值的充分利用。
在设计医院建筑形态是集中化的布局可以采用分层叠向上面的空间发展,在建筑时按照医院各部门功能的不同,采用上中下重叠的形式建造成一栋综合医院
在现代医院科室功能的逐渐细化,各科室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为使得这些部门方便联系,缩短他们的往返时间,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各医疗科室在建设时采用同平层的版块模式,把医院的各部门被包含在一个矩形多层的空间之内,实现节约用地的同时还能够缩短流线,以节约材料,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医院的应变能力
3.医院建筑中一些先进机械设备的运用。
由于医院中存在很多复杂的流线关系,为解决这一问题,现代医院建筑中都运用了现代机械化设置来提高效率。
1、医院内部电梯的设置。
电梯在医院中是传送人、物的重要工具,根据它的用途可分为客梯、医用梯、清洁物电梯,污物电梯等,各类电梯还要按照其用途设置相应的尺寸。
2、信息传输网和气体运输管道。
医院大量信息(如病历、标本、X 光片等)的传送是依靠轨道传送网和气送管筒这两样工具。
3、地下通道的运输运用。
用于连接医院布局分散的主体和辅助部分的地下动脉,利用通道来输送给类供应物品和一些废弃物品的输出。
4、关于医技科室的重点的设计。
医技科室是人类根据疾病的现代概念所提出并发展的,在设计医技科室时比较困难,医技科室设计到放射科、检验科和手术部,这些都要结合实际情况以及机械设备的要求进行设计,在建筑师设计时需要医疗设备的型号和有关医疗设备的工程指标等详细资料
三、现代医疗模式的最新改变——生物—心理—社会医疗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医疗模式现代医学结尾关注的一种医疗模式。
经过近几十年对人类疾病和死因的统计资料显示,心理、社会等因素对人类疾病产生很大的影响。
对于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以引起医学界的极大关注并得到广泛的研究。
世界卫生组织对于的定义是强调身体、心理和社会上都具有良好的状态。
由此,生物—心理—社会医疗模式也成为了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新的医疗模式的发展,医院建筑形态也需要随之改变。
医学建筑必须由之前单一的医疗模式转型转向综合型的医疗,包含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几种治疗内容。
因此医院建筑在建设时要给人带来安全、舒适、尊重和宁静的感觉。
在设计医院建筑是要趋向于艺术化、数字化、家庭化。
医疗环境是通过心理、生理和社会意识来进行评价,随着现代科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医疗环境在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效率方面有着明显的影响。
1.生物医学模式下的物质医疗环境。
此环境是根据医院的医护人员和医院的后勤人员的工作需求进行设计的,这样的设计在医院内部的各科室和走廊交错成型,交易混淆人的方向,并且医院的环境比较单一,压抑,这些都给病人的心理带来负面影响。
然而,生物—心理—社会医疗模式能够给病人提供一种较为温馨愉悦的医疗环境,从而使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加倍。
针对这样的情况,在医院建筑设计是要创建一个康复环境,这是要运用大自然的力量,这样就需要把园林绿化环境加入到医院建筑当中,营造一个现代化医院建筑环境。
2.在生物—心理—社会医疗模式下的数字医疗环境。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是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在发生革新,同样医院也在这个革新的范围内。
医院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主要是数字化的医疗设备,医院有关的信息管理系统,远程医疗服务等。
这样的模式是以网络为中心,不仅仅在医院进行服务,而是走向地方医院和病人的家园,这样的服务向病人靠拢,医院建筑在设计时也会受到专项设施和其它医院的智能分散的密集度的影响。
由此,医院的建筑重点向完善服务的方向发展。
四、结束语
健康是人类最大的渴望,随着现代发现的各类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医院也在不断的研究针对这些因素的解决方案,进而面对健康的挑战。
医院的医疗模式在不断的发展,随着医疗模式的发展,给予其提供医疗活动场所的医院建筑也要不断的完善来满足现代医疗模式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谢凌峰,周峻岭.论中国的后现代主义建筑[J].民营科技. 2010(09)
[2] 董涛,王永生.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建筑设计意识[J].中国科技信息. 2005(13)
[3] 常运红,李卫国.浅析现代商业空间的构成元素[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