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背静脉穿刺技术的探讨
提高手背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探讨

包括 产后 术后 注 意事项 、 食 指导 、 乳 喂养 相 关 知识 指 导 ( 饮 母 包括 早开 奶 , 乳 喂养 的好 处 、 巧 , 确 的 含接 姿 势 ) 乳 房护 理 、 母 技 正 , 产 褥 期 常见症 状 的处 理 、 生 儿 常见 生 理现 象 及其 处 理方 法 。第 二 新 天在 床旁 沐 浴抚 触 , 操 作 边 讲解 , 边 同时 教会 产 妇 及 家 属 基本 的 新 生儿 护理 操作 如更 换 尿 布 , 生 儿皮 肤 护理 、 部 护 理 , 新 臀 新生 儿 脐 带护 理 等 , 重复 第一 天 宣教 内容 。每 天 由护 士 长及 宣 教组 成 并 员 检查 、 督导 , 现 问题及 时 解决 。 发 出院 前产 妇 及家 属 能够 掌握 有 关 育儿 知识 及新 生儿 护 理操 作 。 常规 护 理组 每 日由护士 将 新生 儿 抱 到专 设沐 浴 间进行 集 中沐 浴 、 防接 种 、 生儿 抚触 , 预 新 宣教 内容 同床旁 护理 组 。两组 新 生儿 护理 效 果评 价 指 标 , 意度 通过 电话 满
随访形 式获 得 。 生儿 护 理技 能及 健 康 知识 掌 握 情况通 过 出 院前 新 宣 教组 成员 调查 询 问获 得 。 2 结 果 21两组产 妇 和家 属对 护 理工 作 的满 意度 比较 :床 旁护 理 组产 妇 .
占 2 ,%,不满 意 1 3 4 4例 ,占 4O . %。两组 比较有 显 著性 差 异 ( < 家属 的 担心 和 猜 疑 , 至 是 一些 不 必 要 的误 会 , 大提 高 了产 妇 P 甚 大 0O ) .1 。 对护 理人 员 的信 任度 , 少 因误 会 引起 的各 种 医疗纠 纷 。 减
动 , 少产 后抑 郁 的发 生 。 减 32母 婴 床旁 护 理提 高 了护 理满 意 度 , . 降低 了医疗 纠 纷 。通过 实
手背静脉输注穿刺方法的比较

蒋 瑜 ,秦 媳 秀 ,段 水 英 ,陈 晓 莲
关 键 词 :手 背 ;静 脉 输 注 ;穿 刺 ;护 理
中 图 分 类 号 :R472.9 文 献 标 识 码 :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36.023 文 章 编 号 :1674-4748(2012)12C-3395-02
1) 为桂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编号:20120121-5-3。
· 3396 ·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NURSING December 2012 Vol.10 No.12C
血率分别提高了2% 和10% 。 1.9 直入法 周 丽 华 等 研 [10] 究 表 明 直 接 刺 入 血 管 的 进 针 方 法,使静脉穿刺达到无痛、微痛、快速、准确无误的质量标 准。 特 别适合肥胖病人静脉显露不明显时使用。 1.10 逆行穿刺法 李凌娅等 主 [11] 张 采 取 逆 行 静 脉 穿 刺 ,护 士 背向病人头部,向指方 向 10°~15°角 沿 血 管 由 近 心 端 向 远 心 端 进 针 ,可 防 止 指 掌 关 节 向 心 穿 刺 固 定 不 牢 固 造 成 的 穿 刺 失 败 ,提 高静脉的有效利用率。 1.11 水肿的病人 可 采 取 用 手 指 按 压 穿 刺 部 位,将 多 余 的 水 分 挤 向 一 边 ,血 管 暴 露 后 ,立 即 穿 刺 。 [12] 2 穿 刺 部 位 的 选 择 护理学者对静脉输注的穿刺部位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 讨 。张 浩 楠 研 [13] 究 得 出 引 起 穿 刺 疼 痛 的 静 脉 部 位 由 轻 到 重 分 别为:手 背 静 脉、贵 要 静 脉、桡 静 脉、掌 侧 静 脉 和 手 指 静 脉 (后 两 者因为其所在部位对疼痛极为敏感,临床上一般不采用)。笔 者 认为手背静脉是病人最 易 接 受 的 穿 刺 部 位,它 具 有 暴 露 部 位 最 少、血 管 丰 富、容 易 固 定 又 不 影 响 病 人 肢 体 活 动 的 优 点 ,而 桡 骨 茎 突 、尺 骨 茎 突 及 第 三 掌 骨 头 所 形 成 的 三 角 区 域 为 乏 神 经 区 ,是 手背静脉穿刺的首选部位。 3 绷 扎 止 血 带 的 时 间 和 位 置 3.1 扎止血带时间 李曼玲 认 [14] 为 静 脉 血 管 充 盈 是 保 证 一 针 见血的关键 ,扎止血 带 40s~120s为 静 脉 穿 刺 最 佳 时 间。 对 血容量不足及末梢静脉 充 盈 度 较 差 的 病 人,适 当 延 长 扎 止 血 带 时 间 ,可 提 高 穿 刺 成 功 率 。 [15] 3.2 止 血 带 的 绷 扎 位 置 一 般 离 穿 刺 点 10cm~15cm 为 佳 。 [16] 谢 珍 惠[8]扎 两 根 止 血 带 法 ,在 穿 刺 点 上 方 20cm 处 扎 一 根止血带,再在 10cm 处扎一根 止 血 带,捆 扎 肢 体 1 min 后,松 开下面一根止血带,可看到靛蓝色的静脉,利于穿刺。因为较 大 面积 地 阻 断 外 周 静 脉 的 血 流 ,明 显 改 善 静 脉 充 盈 度,适 合 儿 童、 危重和消瘦的病人。 4 进 针 角 度 操作时进针的角度也与穿刺时的疼痛程度密切相关。近年 来,护理学者对于穿刺的角度进行 了 大 量 的 研 究 。 谢 玉 风 的 [17] 研究认为穿刺针 头 在 血 管 上 方 或 侧 面 与 皮 肤 呈 60°快 速 进 针, 穿过皮肤,再呈约20°角沿血 管 方 向 送 入,见 回 血 后 沿 血 管 进 针 少许,可以减轻疼 痛 。 宋 晓 波 等 主 [18] 张 35°~40°角 进 针 ,省 去 皮下潜行的距离,减少了穿刺针对血管周围组织的刺激和损 伤。 侯素 霞 等[7]主 张 血 容 量 减 少 且 手 背 静 脉 萎 陷 的 病 人 10°~15° 角进针,能明显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为急危重病人的抢 救 赢得宝贵时间。 5 穿 刺 成 功 后 针 头 固 定 静脉穿刺时的固定方法是整个输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 节,固 定 不 当 可 引 起 针 头 滚 动、滑 脱,导 致 穿 刺 部 位 肿 胀、渗 出 等。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为 贴 胶 布 的 手 法 不 当、胶 布 排 列 不 规 则 及胶布 的 长、宽 度 不 合 理。 其 胶 布 的 长 宽 分 别 为 7.0cm~9.0 cm、0.8cm~1.0cm 为宜,三条胶布均平行排列与针尖垂直 ,间 距0.8cm~1.2cm,对 于 消 瘦 病 人 效 果 更 佳,妥 善 固 定 可 防 止 针 头 刺 穿 静 脉[9]。王 云 燕 等 根 [19] 据 力 学 、美 学 原 理 提 出 采 用 一 侧滚动法固定较为 规 范。 即 先 粘 贴 一 侧 皮 肤、拉 紧 胶 布 至 对 侧 皮肤,这样可使胶布处于紧张状态,保证不松动。静脉穿刺成 功 后,以进针后的血管 为 纵 轴,将 针 柄 从 右 向 左 缓 慢 旋 转 180 度,
手背静脉穿刺教学方法的改进

手背静脉穿刺教学方法的改进手背静脉穿刺是护理临床工作中重要的一种操作,也是同时被广泛使用的护理技能之一。
但从客观上准确地完成这项操作往往仍面临着许多问题。
因此,制定一套正确的、系统的教学方法对于护士们掌握这项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护理界现行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以期望能够达成培训护士完成穿刺技能的目标。
一、护士穿刺技能教学方法改进1、针对不同护士的知识结构进行教学设计。
根据不同的护士的病种、护理经验等不同因素为不同人进行定制教学,根据护士对穿刺技能的常识、个人经验、判断等方面建立起系统的、完善的教学设计,以便使护士们在认识贯彻教学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学习、掌握这项技能。
2、采用互动式教学。
采用分组或小组实践方式,可以让护士们在实际操作中了解手背静脉穿刺的相关知识,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可以更加熟练地掌握技能,从而提高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
3、建立及时的练习追踪体系。
在学习过程中,及时有效地追踪护士的学习进度,根据不同的护士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建立既定的定期练习和考核机制,督促护士们掌握技能,以更快地满足对穿刺技能的要求。
二、护士手背静脉穿刺教学方法实施过程1、技能指导:让护士们掌握手背静脉穿刺的基本知识,提供必要的护理知识培训,例如穿刺步骤、操作注意事项等,以及基本的技巧培训,像取血前处理手背皮肤、分析血迹变化等。
2、技能练习:让护士们在虚拟环境中做动手练习,不断地进行反复练习,强化护士们对技能的掌握,逐步提高护士们的实操能力。
3、技能检测:进行新技能的测试,采取足够的措施,确定护士们掌握技能的水平,在实施教学活动时还可以检测护士们的精神效果。
总之,护士手背静脉穿刺的教学方法是需要不断改进的,只有把课程设计的更加科学的、更加完善的,护士们才能更加高效地学习和掌握技能,从而提高临床操作能力,更好地保证护理质量。
手背静脉穿刺时进针角度对疼痛程度的探讨

1 ..穿 刺 成功 率 : .21 2 两组 穿 刺成 功率 . 发症 发 生率及 留置 时 间长短 并 置管 成功 率为 9 %, 发症 发 生率 为 3 留置 时 间最 长 为 8 , 短为 1 5 并 %, 天 最
比较 。观 察组 10例 , 次穿 刺置 管成 功 7 0 一 4例 , 次穿 刺成 功 2 例 , 再 1 穿刺 管 针置 人血管 最长 , 针芯 不能穿 透血管 壁 , 提高 留置针 的操作 成功率 。留置
比较用 检验 。
2 结 果 .
静脉穿 刺广 泛应 用 于临床 , 穿刺 时难 免 给病 人带 来 一些 疼痛 , 但 如何 有效减 轻病人 静脉 穿刺 时引起 的疼 痛 . 我们 护理 人员需 探讨 的课题 。为 是 此 。在 20 年 3月~ 07 7月对 60例 静脉输 液病 人进行 不 同角度手 背静 脉穿 0 刺疼痛程 度 的比较 。找 出有效 减轻 疼痛 甚至 无痛 的方 法 . 体现 爱伤 护理服
入血 管 遇到阻 力时 . 绷直 皮肤 ( 弯 曲的血 管变 直 ) 可 使 再进 软管 。此 种方 法 套管 针置入 血管最 长 , 不能穿 透血管 壁 , 针芯 提高 留置针 的操 作成功 率 。留
置针操 作时 可尽早 刺入血 管 . 减少皮 下走 行距离 , 轻患者 的不 适感 。只要 减 见 回血 , 基本 可保证 静 脉穿刺 成功 , 输液顺 畅 。对 血管要 求不 高 , 只要 血管 弹性 好 , 粗细符 合留置 针型号 即可 , 血管 走形 、 曲度没有要 求 。 对 弯
1. 22评价方 法 。
X=1 .2, < . 1 48 p OO 。
合 不 佳 的患者 , 静脉 留置 针减 少 了静 脉输 液 中不 良反应 的 发生 机率 . 使静 脉输液 能顺 畅完成 。采用 观察组 留置 针穿刺方 法 . 使得 留置针进 入血管 后 . 软管在 血管 内走 行时 针芯 不暴露 在血 管 内 , 会将 血管刺 破 。此种方 法套 不 针操 作时 可尽早 刺人血 管 , 减少皮 下走 行距离 , 轻患者 的不适感 。只 要见 减 回血 , 基本 可保 证静 脉穿刺 成功 , 液 顺畅 。对血 管要求 不高 , 输 只要 血 管弹 性好 , 细符合 留置 针型号 即可 , 血 管走形 、 粗 对 弯曲度 没有 要求 。此种 穿刺
手背静脉输液技术的探讨

手背静脉输液技术的探讨
李 雪红
( 昌大学第 四附属医院 , 南 江西
南 昌 ,3 0 3 3 10 ) 3
【 摘要 】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 它是利用液体静压原 理 , 将大量无菌溶 液和药液直接滴人静 脉 , 以达
到补充能量 和水分 , 维持水和电解质碳碱平衡 , 增加血容量 , 治疗疾病 , 而手背静脉是静脉输 液常用 的部位 。为了减轻病 人的
3 讨 论
[] 3朱志宏 , 杨丽. 背静 脉的解剖及其 临床应 用【. 指 J实用护 理杂志 , J
19 ,5 14 . 9 9 1 ( )5
[ 叶任高内 科学第五版 [】 4 ] M. : 民卫生 出版社 ,011 广州 人 20 ,5
31 手背静脉解剖学特点 。 . 手背静脉由指背 向两侧上升的 指背静脉彼此 吻合形成 ,并在手背中部相互连接组成手背 静脉 网。有深 浅两套静脉系统 , 二者借交通支相互连接【 。 2 】 由于手背静 脉 由指背静脉 的三级静脉 弓向上延伸而来 , 其
1 穿刺方 向。 . 1 操作者背向病人 , 扎止血带 , 让病人手指 自 然放置 , 选择好血管后 , 常规 消毒 , 干。 待 操作者用左手横握
病人手背远端及掌指关节以下部位 ,使患者手背或指背皮 肤绷紧 , 手拇 指绷直血管下端 , 左 食指绷紧血管左侧皮肤 ,
右手持针 , 针尖斜面朝上 , 沿血管 由近心端 向远心端进 针 , ( 向
1 , 回血 后 固 定 。 /见 2
静脉窦等 。 造成有效穿剌部位减少。 手背末梢浅静脉部位靠
近掌指关节处 , 穿刺时 由于进针部位短 , 静脉血管表浅 、 细 小、 曲, 弯 且进针后不 易固定 , 出现 易渗 现象而致穿刺失 常 败 。原先的 固定方法虽牢 固, 但拔 针时胶布难揭开 , 给操作 带来不便 。现在采用改进后 的逆行穿刺术 ,在进针及 固定
手背远端浅静脉输液逆向穿刺80例分析

减轻焦虑的方法。
避免焦虑、消沉等消极的情绪反应。
31212 术后护理:(1)严密观察引流管:要改变传统的固定方式,由原来缠绕360°改为720°贴紧缠牢,然后将胶布的两端纵行向上固定在鼻梁上,对有外移现象要及时处理。
并保持鼻胃管通畅,密切观察管道有否堵塞,如发现不通受阻时,应用注射器抽吸无菌生理盐水接鼻胃管反复冲洗及时排除阻塞。
其次,负压引流器应妥善固定,引流物应及时倾倒,并记录引流量和性质。
(2)严密观察病情:术后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及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等,帮助鼓励患者咳嗽、咳痰。
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术后多痰、易造成肺部感染,尤其是老龄患者,而留置胃肠减压则加大了肺部感染的可能性,因此,术后护理人员应积极教导、鼓励并帮助患者正确咳嗽、咳痰,对部分老龄患者可从术前即开始锻炼正确咳嗽、咳痰,以防止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3)饮食指导:在禁食、禁水期间每日给予口腔护理2次,清淡茶水漱口保持口腔湿润,并交代患者在肛门未排气期间尽量不要讲话以免引起腹胀。
肛门排气后先饮温开水30ml,无不适后开始进流质饮食逐渐给半流质,进粗纤维少渣食物;进食要有规律,少量多餐,每次<100ml,间隔时间>2h;避免无节制的饮食,避免进刺激性、生、冷、硬的食物。
参 考 文 献1 雷文章,赵高平,李卡,等.胃肠减压在下消化道切除吻合术后应用的必要性评价[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5,8(3): 2032205.2 Clevers G J,Smout AJ1The nat ural co urse of post operati ve ileus2 follo win g abdo m i nal surger y[J].Net h J Surg,1989,41(5): 97298.3 Argov S,G old stein I,Barzi lai A1Is rout ine use of t he nasogast ric t ube jus tified i n upper ap do m i nal su rgery[J]?Am J Su rg,1980, 139(6):8492850.手背远端浅静脉输液逆向穿刺80例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350001) 张锦怡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基本的一项护理操作技术。
浅析老年患者手背静脉穿刺的技巧

浅析老年患者手背静脉穿刺的技巧浅静脉穿刺是临床上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在护理工作中占重要的地位。
手背浅静脉是最常用的穿刺部位,具有暴露部位最少,容易固定,又不影响肢体活动。
而老年科病人多患有各种慢性疾病,需经常治疗。
老年人血管弹性差、脆性增加、血管细、管腔狭窄、容易滑动且回血缓慢。
如何准确、迅速、安全、无痛苦进行静脉穿刺延长血管的使用率,笔者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0多年,在静脉穿刺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浅述如下:1 针头型号的选择老年人手背皮肤松弛,选用51/2型号针头注射。
疼痛减轻、局部血管损伤小,拔针后局部出血青紫少。
2 热敷促进静脉充盈法因老年患者手背静脉网具有弹性差、韧性减弱、壁薄、易滑动等特点,而老年人需要长期输液,周围静脉显露不明显,血管痉挛穿刺困难,局部热敷能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改善循环血管扩张,静脉充盈暴露。
注射时一针见血。
3 握手法有些消瘦老年人手背肌肉少,血管细感觉皮包骨,握拳后更加看不到血管。
杨艳平等报道,患者用力握拳致手背皮肤高度紧张增加了进针的痛感,快速进针时常将皮肤切割填塞针孔使回血不畅,导致穿刺失败[1]。
握手法使患者自然放松,护士用左手将患者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这样可充分显露手背各部位血管。
握手法使穿刺静脉充盈,穿刺部位面积扩大,护士着力好,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4 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及注意进针的时间、角度及扎止血带的时间首先在操作前与老人进行轻松语言交流,创造宽松和谐的氛围,使老人情绪稳定,肢体自然放松,左手轻握患者的五指,使手背呈叩杯状,认真选择血管针头斜面与皮肤呈15-30,以轻快的动作从静脉正面快速进针,将针头斜面刺于皮肤下,然后将针头向前推进。
有研究表明,静脉穿刺的成功与扎止血带时间、静脉穿刺进针的时间有关[2]。
注意进针速度不可过快,针头刺入长度不要太长,松止血带动作要轻,这样才会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减少或避免液体外渗,延长血管的使用率。
除此之外,护士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工作中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以保证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手背静脉穿刺技术的改进体会

手背静脉穿刺技术的改进体会目的探讨手背静脉穿刺技术的改进方法及临床应用体会。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300例行静脉注射患者,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进组,每组患者150例。
针对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穿刺方法,针对改进组患者予以改进后的穿刺方法,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一次成功率和疼痛发生情况。
结果经对比分析可知,改进组患者的1次穿刺率为98%,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8%,且采用改进穿刺法的改进组患者穿刺疼痛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改进组患者总满意率为82%,常规组组患者总满意率仅为49.3%,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改进后的手背静脉穿刺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运用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和满意程度,并在很大程度上减缓患者的疼痛感。
标签:手背静脉穿刺;改进;比较体会静脉输液是现阶段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给药途径,因而护理人员需积极掌握静脉穿刺的基础操作及关键技术。
一针见血是评价穿刺成功率的重要标准[1]。
为了更好的保护机体静脉,需从远端依次性往近端向心性进行穿次血管的选择,故手背经脉是目前常用的静脉注射部位。
为寻求最佳的手背经脉穿刺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300例行静脉注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后分别采用常规穿刺法和改进穿刺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成功率及疼痛率。
现作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300例行静脉注射患者,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进组,每组患者150例。
其中常规组中男性患者63例,女性患者87例;患者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37.7±2.6)岁。
改进组中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85例;患者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38.3±3.2)岁。
两组患者均言语清晰、神志清醒,两侧肢体健康且无感知障碍,均经前检查提示正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郭思 齐 , 殿起 . 张 新生 儿 结肠 造 瘘 术 的并 发 症 . 中华 d J ,g
外 科 杂 志 , 9 0 l ( ) 1 19 , 1 3 : 5
药 物在 肠 管 内停 留时 间 。⑤记 录 灌肠 液排 出 情 况 。 通 过 观 察 证 实 , 施 旷 置 肠 管 保 留灌 肠 后 , 术 实 手 效 果 良好 , 人 术 后 恢 复快 , 访无 1 并 发 症 发 生 。的重 复 利 用 是 护 理 人 员 应 探 讨 的
122 观察方 法及评价标 准 : 疼痛 、 下瘀 血 、 .. 从 皮 穿 刺 成 功 率 和 血 管 的重 复 利 用 次数 等 4个 方 面 对 两 种 穿 刺 法 进 行 观 察 。 ① 疼 痛 指 标 。根 据 W HO 疼 痛 分 级 法 将 疼 痛 分 为 4级 , 0级 为 无 疼 痛 , I级 为 轻 度 疼痛 , Ⅱ级 为 中度 疼 痛 , Ⅲ级 为重 度 疼 痛 。② 皮 下 瘀 血 的判 断 。穿 刺 部 位 有 少 量 皮 下 出 血 形 成 瘀 点 ( 直
维普资讯
・
842 ・
J u n l fNu sn ce c No .2 0 Vo. 7 No 1 o r a o r i g S in e v 02 11 .l
大 黄则 具 有 通 便排 出污 物 、 清理 肠 道之 功 效 。
用次数 比较采用 t 检验 。
2 结 果
121 穿刺方 法 : 用 一次性输液 器 、 .. 使 7号 头 皮 针 , 由责 任 护 士操 作 。观 察 组 采 用 改 进 后 穿 刺 法 , 进 即 针 时 病 人 被 穿 刺 手 自然 放 松 , 作 者 用 左 手 紧握 病 操 人 被 穿 刺 手 的 4个 或 5个 手 指 , 其 手 向 掌 面 弯 曲 使 成 弧 形 [ , 用 直 接 进 针 法 进 针 即 针 头 进 入 皮 肤 的 1采 3 同 时直 接 进 入 血 管 , 加 大进 针 角 度 ( 头 与 皮 肤 之 并 针
观 察 组 和 对 照 组 ( 2 0例 ) 两 组 年 龄 、 别 、 种 、 各 0 , 性 病
病 情 、 管状态等 方 面 比较 , 异无 显著 性 意义 ( 血 差 均 P 0 0 ) 具 有 可 比性 。 > .5,
1 2 方 法 .
计 算 同一 血 管 连续 应 用 总 次 数 。 12 3 统 计 学 处 理 : 组 间 疼 痛 程 度 的 比 较 用 .. 两 Rii 析 , 组 间 率 的 比较 用 X dt 分 两 检 验 , 管 重 复 利 血
关 键 词 : 背 静 脉 ; 穿 刺 术 手 中 图 分 类 号 : 7 . R4 2 9 文 献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 0 1 1 2 2 0 ) 1 8 2—0 10 —4 5 ( 0 2 l —0 4 2
静 脉 穿 刺 是 护 理 工 作 者 最 常 用 的技 术 操 作 , 如 何 在 穿 刺 过 程 中 减 轻 病 人 的 痛 苦 及 皮 下 瘀 血 、 高 提
径 < 2mm ) 紫 癜 ( 径 3 5rm) 瘀 斑 ( 径 > 或 直 ~ a 或 直
课 题 。本 文 采 用 前 瞻 l 究 方 法 从 进 针 法 、 度 、 生研 角 长 度 、 针 及 按压 方 法 等 方 面 进 行 探 讨 , 告 如 下 。 拔 报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一 般 资 料 . 20 0 1年 1月 至 2 0 0 2年 4月 我 院 肿 瘤 科 住 院 病
5rm) a 。③穿 刺 成 功 率 。静 脉 穿 刺 一 针 见 血 , 液 输 过 程 中局 部 无 红 肿 、 液 , 持输 液 通 畅 。④ 血 管 的 渗 保 重 复 利 用 率 。穿刺 血 管 周 围 无 红 肿 , 管 暴 露 明显 、 血
作者 简 介 : 连杰 , ,9 8年生 , 侯 女 15 大专 , 主管 护 师 , 护士 长 。
( 0 2 6—2 2 0 —0 5收稿 20 0 2—0 8一O 2修 回)
( 文 编辑 本
周骏)
手 背静 脉 穿 刺 技术 的探讨
赵庆 英 纪 英 莲
山东 省 千 佛 山 医院 肿 瘤 科 ,济 南 2 0 1 504
间的角度约 6。, 有 回血 , 定针 头在 血 管 内后 , 0) 见 确
两 组静 脉 穿 刺 结 果 比较 见 表 1 。
表 1 两 组 静 脉 穿 刺 结 果 比较
组 别 例 数 疼 痛 ( ) 皮 下瘀 穿刺 成 功 血 管的重 复 例
轻 中 重 血 ( ) 率 ( ) 利用 ( ) 例 次
护 理 要 点 : 注 意 保 暖 。② 观 察 患 儿 面 色 及 呼 吸 ① 情 况 。③ 如 溶 液 流 入 受 阻 , 稍 移 动 肛 管 , 要 时 检 可 必 查有 无 堵 塞 。④ 注 入 灌 肠 液后 臀部 抬 高 1 m, 保 0c 确
参
考
文
献
1 王 果 , 振 东 主 编 . , g 肠 外 科 学 . 州 : 原 农 民 出 版 李 dJ肛 郑 中
弹性 良好 、 皮 下 瘀 血 、 静 脉 炎 等 , 于 下 次 穿 刺 ; 无 无 利
人 4 0例 , 中 男 2 7例 、 13例 , 龄 1 ~ 6 0 其 2 女 7 年 3 5 岁 , 均 5. 平 2 0岁 。排 除 出血 性 疾 病 、 血 功 能 障 碍 凝 性 疾 病 , 、 血 时 间均 在 正 常 范 围 以 内 。 随 机 分 为 出 凝
4 6 8. 45 土1.6 10 .6 1 6 对 照 组 2 0 6 9 3 0 7 5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