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穿刺技巧(1)
小儿静脉穿刺技巧

小儿静脉穿刺技巧近年来,随着科室小儿住院人数的增多,小儿静脉穿刺成为了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又因小儿皮下脂肪多,血管较细,不清晰,加之小儿哭闹不配合,造成穿刺难度较大。
故本人就自身在此过程中的体会,提出了穿刺前期的准备工作、穿刺过程中的方法以及遇到问题时的解决技巧。
标签:小儿;静脉穿刺;方法技巧1 工作人员准备首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克服胆怯心理。
穿刺中要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前提。
2 与家属的配合穿刺前的准备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做好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
穿刺前告知家长切不可喂奶或食物,因有的家长看到小儿哭闹心庝,小儿哭就喂奶或食物,这样及易引起小儿恶心,呕吐,造成窒息,发生意外。
如进行头皮穿刺,让患儿平卧,嘱咐家长摁住患儿膝关节(一定要压好),另一家长双手绷紧患兒的头皮,双臂轻压、夹患儿的双肩使其相对固定。
四肢静脉穿刺要压好肘关节和膝关节,如遇到特别躁动的小儿也可先行固定。
3 血管的选择选好血管是穿刺成功的关键。
面对小儿的静脉穿刺,一定要选自己最有把握的血管,多观察,选最有把握的。
应避免在骨龙突处、关节部位、静脉活瓣处。
(1)2岁以下小儿尽量选择头皮静脉,因为小儿头皮静脉丰富浅显易见,血管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回流,所以头皮静脉可以顺行和逆行进针。
额正中静脉粗、直、不滑动、易固定又便于固定,不影响患儿活动,一般为首选,其次是颞前静脉——耳后静脉(1)正中静脉在颅冠缝起于静脉网汇成正中静脉后沿额骨表面在近中线处垂直下降,与对侧同名静脉并行,至眉的内端续与内眦静脉。
该静脉是头皮静脉中较大的一支,粗短而直,不滑动,易固定,暴露较明显。
(2)颞浅静脉颞浅静脉起始于颅的顶部和侧面的静脉网,汇成颞浅静脉,位于拟颞部皮下,在颞筋膜的表面,颧弓根的稍上方,外耳门的前方,与同名动脉伴行,可摸到颞浅动脉的搏动,静脉常在该动脉的前方。
此静脉细长浅直,不滑动,暴露明显。
婴幼儿静脉输液穿刺部位的选择与固定技巧

婴幼儿静脉输液穿刺部位的选择与固定技巧作为一名幼儿工作者,我们经常会遇到婴幼儿需要静脉输液的情况。
而婴幼儿的静脉穿刺部位选择和固定技巧,是确保输液顺利进行的关键。
下面,我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验和心得。
一、婴幼儿静脉输液穿刺部位的选择1.头皮静脉:头皮静脉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穿刺部位,因为婴幼儿头部血管丰富,且头皮较薄,容易穿刺。
常用的头皮静脉有颞浅静脉、额浅静脉和枕静脉。
2.手足静脉:手足静脉也是常用的穿刺部位,尤其是手腕和脚踝处的血管。
但需要注意的是,婴幼儿的手足静脉较细,穿刺时要谨慎。
3.股静脉:股静脉位于大腿内侧,血管较粗,但穿刺难度较大。
若婴幼儿其他部位血管条件较差,可以考虑选择股静脉。
4.颈静脉:颈静脉穿刺难度较大,不建议作为首选部位。
但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
二、婴幼儿静脉输液穿刺技巧1.充分了解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婴幼儿的血管较细,皮肤较薄,穿刺时要轻柔、准确。
2.选择合适的穿刺工具:根据婴幼儿的年龄、血管条件选择合适的穿刺针头。
一般而言,新生儿和婴儿可选择24G或22G的针头,幼儿可选择20G或18G的针头。
3.穿刺部位消毒:在穿刺前,要对穿刺部位进行严格的消毒,避免感染。
4.穿刺操作:穿刺时,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针进行穿刺。
针头与皮肤呈15-30度角,缓慢进针,见到回血后,降低针头角度,顺血管方向继续进针少许。
5.固定针头:穿刺成功后,用透明敷料或无菌纱布固定针头,避免针头脱落。
三、婴幼儿静脉输液固定技巧1.使用透明敷料固定:透明敷料具有粘贴牢固、便于观察的特点,适用于婴幼儿静脉输液固定。
在固定时,要注意将敷料覆盖住针头和穿刺部位,避免针头暴露在外。
2.使用无菌纱布固定:无菌纱布可以吸收汗液和血液,保持穿刺部位干燥。
在固定时,要注意将纱布覆盖住针头和穿刺部位,然后用胶布固定。
3.使用夹子固定:对于活泼好动的婴幼儿,可以使用夹子将输液管固定在衣物上,避免婴幼儿拔出针头。
静脉穿刺技巧

静脉穿刺技巧静脉穿刺是护理工作中最基本的一项技术操作,熟练掌握此项技术使之达以较高水平,不但能减少患者的痛苦,减少医患纠纷,还能为成功抢救危重患者赢得时间,我科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与探索总结,现就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技巧加以介绍。
1.常规准备及技巧正确评估患者和环境。
评估患者是否配合治疗,首先热情接待,做好解释工作;环境是否清静、光线是否明亮等,减少无关人员在场。
选择静脉时注意远离关节、骨突处,尽量避开皮肤瘢痕、丘疹等各种皮损部位。
老年体弱及慢性病患者手足静脉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弹性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活动度较大;小儿要注意区分动静脉,根据血管的外观和手指的触摸有无搏动进行区别。
血管显示不清,根据血管分布和走向耐心细致地查找静脉。
轻轻按摩局部皮肤,使血管充盈暴露。
一般不主张拍打,尤其在扎好压脉带后,拍打局部皮肤可增加患者疼痛感。
根据血管的粗细和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输液器和针头。
持针柄两种手法:一为拇食二指分别捏住针柄上下两面;一为拇食二指分别执住针柄前后两缘。
根据个人习惯选择,有人报道,前者穿刺成功率更高。
夏季因气温高,皮肤易出汗,影响胶布粘度。
胶布粘度好的,宜固定两根横的,一根斜的,采用三角形最稳定的原理。
胶布末端不要紧贴皮肤,以免增加拔针的难度,也可以减少疼痛。
胶布粘度差的,也可以绑绷带式的粘一圈,能避免因胶布松脱导致针头移位。
还可将软管用一条胶布粘在穿刺上方几厘米处。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用手固定针柄,用拇指固定针柄即可;患儿动得厉害的持软管固定针头。
有些老年患者,为防止穿刺侧手部活动较多导致针头穿入皮下引起液体渗漏,可以用硬纸板(注射器包装盒和药盒都可)固定局部,效果较好。
在撕胶布的同时按压针柄,以免牵扯针头,引起疼痛。
顺毛发的生长方向撕胶布,手背的汗毛由内向外生长。
所以由内向外下方向撕可以减轻疼痛。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完后,拔针后撕胶布时按照头发的生长方向撕,减少小儿的哭闹,拔针后将棉签棉花端折断,用短胶布横向粘好[1],再按压片刻,叮嘱回家后撕掉。
静脉输液穿刺成功技巧

静脉输液穿刺成功技巧作者:马燕刘真云李心伟王丽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第24期静脉穿刺是一项技术性要求较强的操作,也是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基本技能,对于如何做到做到静脉穿刺一次成功、无痛,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穿刺技巧,现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报告如下。
1 护理配合因素对静脉穿刺的影响在静脉穿刺过程中,有时患者因恐惧而不合作,给操作带来很大困难,特别是小儿患者。
因此在工作中要注意掌握患儿的心理,使患儿能配合治疗。
首先要取得患儿的信任,医护人员要以和蔼的态度接待他们,要给他们的母亲一样关心,使自己在他们心理上得到承认,这样才能取得他们的信任。
其次,要善于引导他们,操作前给他们讲一些鼓励的话,使他们有信心战胜恐惧,并且配合我们的操作。
成人患者一般都能配合治疗,但部分患者还会产生恐惧紧张心理。
恐惧紧张的心理会导致四肢循环变不良,血管充盈度差,从而给穿刺成功带来困难。
因此在操作前,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主动与患者交谈,分散其注意力,缓解其紧张恐惧心理。
2 心理因素对静脉穿刺的影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静脉穿刺成功的保证。
静脉穿刺过程中操作者一定要沉着、冷静,避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操作者要情绪稳定、精力集中,特别是在进血管的瞬间,只有精力集中才能感到穿入血管的落空感,操作时才能把握住分寸,穿刺才能达到一针见血,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心理因素导致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2.1 信心不足工作时间短的护士临床经验较少,基础操作能力较差,遇到急危重患者或碰到熟人、同事或领导,容易产生心理紧张,对穿刺成功信心不足、害怕失败而导致无法一针见血,使静脉穿刺失败。
2.2 信心过胜信心过胜时,操作者往往表现为对静脉穿刺不重视,操作前不做必要的准备,不针对操作对象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穿刺方式而草率进针,往往容易引起操作的失败。
3 血管的选择静脉穿刺时应选择好部位和血管,避免在骨隆突出、关节部位。
选择血管一般遵循三条原则:①暴露明显的静脉;②长于针头1/2的直行静脉;③宜于固定的静脉。
小儿静脉穿刺技巧

选择穿刺部位及血管(小儿的头皮静脉、 手足浅静脉都适合于静脉注射 )
小儿从出生至2岁这一时期,头部皮下脂
肪少,静脉清晰表浅,呈网状分布,血 液可通过侧支循环回流,因此,这个时 期的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穿刺 正中静脉在颅冠缝起于静脉网汇成正中 静脉后沿额骨表面在近中线处垂直下降,
选择穿刺部位及血管
其他孩子的表现,取得他们的配合。
更大一些的患儿输液,根据其输液部
位,护士应多与患儿沟通交流,建立
做好家长、儿童的思想工作
告知患儿家长在进行静脉穿刺前不要 喂奶喂水,以免在穿刺过程中患儿因
哭闹引起恶心呕吐,造成窒息,发生
意外
告诉家长协助约束患儿头及腿部的方
做好家长、儿童的思想工作
穿刺成功后可采用喂奶的姿势抱患儿, 并适当约束患儿双手,以免患儿拔掉
加强巡回观察以及时发现患儿面色, 神志变化,有无输液反应,局部有无 肿胀针头有无移动、脱出,固定胶布 的松动,瓶内液体有无走空及各连接 处有无漏夜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 施,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高度的责 任感可加强护患之间的信任,从而取
(1)患儿因素:由于患儿体质、胖瘦不
同,血管的粗细、深浅、软硬、弯直 也各有特点,所以穿刺应因人而异。
颞浅静脉 颞浅静脉起始于颅的顶部 和侧面的静脉网,汇成颞浅静脉,位 于拟颞部皮下,在颞筋膜的表面,颧 弓根的稍上方,外耳门的前方,与同 名动脉伴行,可摸到颞浅动脉的搏动, 静脉常在该动脉的前方。此静脉细长 浅直,不滑动,暴露明显。
选择穿刺部位及血管
3~12岁的患儿头皮皮下脂肪增厚,
头发厚密,血管不清晰,不利于头皮
患儿因素:由于患儿体质、胖瘦不同,血 管的粗细、深浅、软硬、弯直也各有特 点,所以穿刺应因人而异 年纪因素:患儿小,对医院恐惧,不能 主动配合,哭闹 家属因素:家属期望值高,压力大 心理因素:须具备健康的心理,乐观、
静脉输液操作方法与技巧

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
严格无菌操 作,防止感 染
观察输液情 况,及时处 理异常情况
选择合适的 静脉,避免 损伤血管
定期更换输 液瓶,防止 污染
控制输液速 度,防止药 物反应
保持输液环 境整洁,避 免交叉感染
静脉输液的操作步骤
准备工作
洗手:用肥皂水洗手, 保持手部清洁
准备物品:准备好输液 瓶、输液器、输液贴、
穿刺操作
评估患者情况,选 择合适的穿刺部位
消毒穿刺部位, 铺无菌巾
扎止血带,选择合 适的穿刺角度和深
度
穿刺成功后,固定 针头,连接输液器,
调整滴速
观察穿刺部位,确 保无渗漏和肿胀
完成输液后,拔出 针头,按压穿刺部
位,防止出血
整理用物,记录 输液情况
固定输液器
01
选择合适的输液器,确保其规格 02
止静脉滑动。
穿刺手法:采用“一针 见血”的穿刺手法,提
高穿刺成功率。
穿刺角度和深度:根据 静脉粗细和深度选择合 适的穿刺角度和深度。
避免静脉炎
选择合适的静脉: 选择粗大、弹性 好、易于固定的 静脉进行穿刺
穿刺技术:熟练 掌握穿刺技术, 减少穿刺次数和 损伤
固定方法:使用 合适的固定方法, 避免静脉受压和 损伤
清洁等
输液反应
01
发热反应:输液过程中出现发 热,可能与药物过敏或输液速 度过快有关
03
空气栓塞:输液过程中出现胸 闷、呼吸困难,可能与输液管 路漏气或操作不当有关
Hale Waihona Puke 05输液外渗:输液过程中出现局 部皮肤肿胀、疼痛,可能与穿 刺部位不当或固定不当有关
02
静脉炎:输液过程中出现静脉 红肿、疼痛,可能与药物刺激 或输液速度过快有关
简述静脉穿刺的注意事项

简述静脉穿刺的注意事项静脉穿刺是临床常见的操作技术,用于获取血液样本、输液、输血等治疗或检测目的。
在进行静脉穿刺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通常选择静脉较粗大、质地柔软、易于触及的部位。
常用的穿刺部位有手腕、前臂、肘窝等。
2.准备工作:事先准备好所需的穿刺器材,包括穿刺针、输液管、消毒剂等。
确保穿刺器材的完整性和无菌性。
3.洗手消毒:进行穿刺前,务必保持双手清洁,并进行必要的手部消毒。
使用洗手液彻底清洁双手,然后使用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4.适当的穿刺角度:穿刺时需选择适当的角度,一般为30度至45度。
过浅或过深的穿刺角度会增加穿刺的难度和疼痛感。
5.稳定穿刺手法:穿刺时需稳定手法,保持手部的稳定性,避免因手部抖动而导致的穿刺失败。
6.观察静脉充盈情况:穿刺时需要观察静脉充盈情况,如静脉充盈不良,可通过稍微调整穿刺角度或稍微移动穿刺针来改善。
7.注意穿刺深度:穿刺时需掌握适当的穿刺深度,避免穿刺过深,造成血管穿破。
8.避免过多的穿刺尝试:若一次穿刺失败,应该及时撤销,更换穿刺部位或寻求其他医务人员的帮助。
过多的穿刺尝试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创伤。
9.穿刺后处理:穿刺完成后,需注意及时拔除穿刺针,并用无菌棉球或压力绷带进行压迫止血,避免出血和血肿的发生。
10.注意穿刺部位的护理:穿刺部位需保持清洁,定期更换敷料,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静脉穿刺是一项需要细心操作和高度专业技术的操作,医务人员在进行穿刺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并注意患者的感受和安全。
只有通过正确的穿刺技术和患者合作,才能顺利完成静脉穿刺并达到预期的治疗或检测效果。
静脉穿刺技巧

2016年10月20日
1
静脉穿刺是临床应用最广泛、最基本的 护理技术操作之一,也是临床治疗、抢 救患者的重要给药途径之一。静脉穿刺 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急诊、危重患者抢 救的成功率和临床疗效,同时也是对护 士基本功的衡量和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检 验。由于个体静脉条件受多种因素的影 响,临床差异较大,因此护理人员必须 了解各类血管的特点,灵活掌握穿刺技 巧,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5
血管不充盈怎么办
1. 双止血带法:此法不仅适合儿童,也适合成人中 因消瘦、血管不固定、不充盈、肌张力低下、衰竭 及无力握拳患者 以及明显水肿或肥胖难以进行静脉 穿刺的患者,用两根止血带捆扎肢体,上下相距约 15cm,1min后,松开下面一根止血带,这时该部 位看到蓝色的静脉,利于穿刺。
6
血管不充盈怎么办
20
负压穿刺
操作时将调节器下部的输 液管前端返折,固定好返 折处,血液因管内负压而 迅速流入头皮针,使被穿 刺部位快速回血,提高穿 刺成功率。
21
拇指和食指前后 抓取针柄:比较 标准的进针方式 ,角度和力度等 均可以随意调整 。但是不适合新 手,两手抓不稳
针柄。
持针手法
拇指食指中指同时固 定针柄:进针角度可 以任意调整,三指固 定比较稳,防止手抖 ,但操作速度不是很 快,抓取准备时间长
病员特点: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老年慢性病等 穿刺法:由血管正上方谨慎而又缓慢的刺入,进针角度不要大
于40° 注意事项:选用细小针尖斜面短的针头,进针、松止血带和推
药时宜缓慢,以防穿破血管。
14
塌陷静脉
血管特点:不显露,不充盈 病员特点:见于失血过多的病人,严重脱
水或者重危衰竭者 穿刺法:25°角进皮,然后轻轻挑起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位 病员特点
见于老年人,高血压 症及动脉硬化者 手背 足背
注意事项
绷紧皮肤,固定血 管,行穿刺
脆弱静脉
血管特点
由于组织细胞退化 间质疏松,因而血 管壁脆性大,弹性 小,易被刺破
病员特点
见于慢性消耗性 疾病,如血液性 疾病及慢性肾炎 等
注意事项
小儿静脉
血管特点
血管细、表浅直
病员特点
婴幼儿
穿刺法
一般采用头皮静脉
注意事项
对准血管方向,由浅入深, 部位 进针宜慢,一般用1mL 头皮手背足背 注射器抽吸,以助寻找
水肿静脉
血管特点
不显露,但充盈较好
部位
手背、足背
病员特点
心、肾疾患病员
注意事项
先给局部加压,使水肿 液分散,静脉显出
隐性充盈静脉
老年患者血管:不要过早过紧扎止血带 血管不充盈的患者:扎止血带时间适当延长
40-120秒
止血带的恰当使用(二)
四肢:在穿刺上方5-10cm处扎止血带
比较固定的静脉:在距穿刺点6cm的上方扎
止血带
手背靠近手指部位的静脉:止血带扎在腕
关节处离穿刺点4cm
握人手背较瘦、 皮肤松弛、血管 陷入掌骨间的患 者:将患者四肢并
病员特点
见于体质健壮者, 如急性病,大病初期
手背部
手背部
注意事项
体质肥胖者皮肤上表浅静脉 走行不明穿刺前需先用手指 摸清走行与深浅度
滑动静脉
血管特点
皮下脂肪少缺乏 支持,血管在 皮下易活动
病员特点
见于消瘦者 及老年病员
部位
手腕部 足踝腕部
注意事项
绷紧上下皮肤,固定 血管后行穿刺
硬化静脉
血管特点
方法二:即扎穿血管后,针头外撤有回血后, 不应停止,再将针头平行进针少许,使针头超 过扎穿部位,可避免渗漏。
静脉穿刺固定方法—小儿头皮
静脉穿刺固定方法—手足固定
静脉输液穿刺技巧
急诊科 董明兰
内容
1
选择血管
进针方法
2
3
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
一、选 血 管
粗直 弹性好
固定的静脉
血管分类
普通静脉 滑动静脉 硬化静脉 脆弱静脉 塌陷静脉 小儿静脉 水肿患者静脉 隐性充盈静脉
普通静脉
血管特点
血管充盈饱满,富 有弹性,易于固定
部位 部位
2.负压进针法
操作时将调节器下 部的输液管前端返 折,并挤去前端液 体,血液因管内负 压而迅速流入头皮 针胶管处,使被穿 刺部位快速回血
3.逆行穿刺法
适用于手背下端掌指 关指处或向心方向穿刺 不利于固定的部位的血管
4.高调、低压进针法
把输液管调节器置 于靠近莫非氏滴管 处,排气成功后将 输液瓶挂于输液架 的最低处,甚至与 穿刺部位呈水平位, 使被穿刺部位快速 回血
穿刺后补救方法
穿刺后无回血,外撤针头时见回血,则说明穿 透血管,采用指压扎穿部位止血。 方法一:立即指压扎穿部位,同时松开止血带, 先以指重压1 min左右,然后打开输液器,此 时手指轻按,以液体能缓慢通过为准,观察1 min左右无外渗可停止按压,胶布固定针头, 成功率达90%。
穿刺后补救方法
三、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
良好的心理素质 止血带的应用 握拳的方法 穿刺方法的选择 进针角度的选择 穿刺后的补救方法 静脉固定的方法
良好的心理素质
首先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心态要稳定, 穿刺时不要急于求成,要心平气和,认真 选择好血管
止血带的恰当使用(一)
扎止血带时应松紧适宜
穿刺部位
手背、手指
选用细小的针 头,谨慎而又缓 慢的刺入,推药 时缓慢,以防穿 透血管造成漏血 或漏药
注意事项
塌陷静脉
血管特点
不显露,但充盈较好
病员特点
见于失血过多, 严重脱水或重危 衰竭者
部位
小臂 手背
足背
血管较难寻找,穿刺时必须耐 心,压紧血管上端后向上 推动血液,待血管充盈后 穿刺,必要时先行热敷
血管特点
深而不显但充盈 好,易固定
病员特点
肥胖
部位
手背足背
注意事项
进皮肤后由左食指引导 右手针刺入血管
二、进针方法
Ⅰ Ⅱ Ⅲ Ⅳ
传统进针法 负压进针法
传统的“三段”式进针法 逆行进针法
高调、低压穿刺法
1.传统进针法
一般采用5½号,7号头皮针
右手持针,针尖斜面 向上,根据皮肤及血 管情况调整进针角度, 回血后将针梗进入 2/3后固定
拢,使手背隆掌空 成弧形
穿刺方法的选择
直接穿刺法:一般病人 间接穿刺法:高热、脱水的患者 负压穿刺法:隐性充盈静脉 逆行穿刺法:手背下端掌指静脉
进针角度
15-30度进针
一般病人:15°- 30°角 老年浅小静脉穿刺:35°角 对指(趾)背侧静脉穿刺:10~15°角 对老年血管壁厚、硬、易滚动患者:超过40°角 对小儿头皮静脉、手背及足背浅静脉、指(趾) 间静脉:10~45°角 肘静脉、大隐、小隐静脉:20~30°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