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各种静脉穿刺技术方法和技巧

合集下载

浅谈各种静脉穿刺技术的方法和技巧

浅谈各种静脉穿刺技术的方法和技巧
输液时间(分钟)
输液滴速的调节
• 评估的因素 • 1. 年龄:
要求 成人:40-60gtt./min 儿童:20-40gtt./min 老人、婴幼儿宜慢
2. 病情:
体弱,心、肺、肾功能不全宜慢 严重脱水、血容量不足适当加快
3. 药物性质: 输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宜慢
常见输液故障
液体不滴
1. 针头滑出血管外
非握拳穿刺法
常规法在行静脉穿刺时,嘱患者握拳,成功后才 松拳。而在行手背静脉穿刺时,主张被穿刺手自 然放置,护士用左手将患者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 的握杯状手,这样可使血管突出于该部位、易于 穿刺,另外嘱患者紧握拳,数秒钟再让其半握拳 (拳心呈空虚状态),亦可嘱其反复握拳、松拳 。采取反复握拳、松拳,能使指间肌肉收缩,促 进血液向心回流,手背静脉充盈明显。
局部血管扩张法
3、用2%山莨菪碱,擦拭局部皮肤4下,对血管 弹性差,脆性大,血管细,看不清,穿刺有 困难患者,亦无不良反应产生。
热敷法
局部热敷能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环 ,血管扩张,静脉充盈暴露。选用热敷局部穿刺 法与常规穿刺法对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 了对比观察,结果穿刺成功率热敷法高于常规法 。对指趾静脉穿刺、对小儿腹泻导致循环差,静 脉塌陷,难以穿刺的患者,均主张配合热敷法, 有助于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静脉炎
症状: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灼热、疼 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防治方法 以避免感染,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为原则。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如红霉素、
氢化可的松等,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 时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非握拳穿刺法
穿刺时握拳影响穿刺者的操作灵活性,且进针时 针头与皮肤角度大,需将针头上挑,病人痛苦大 ,而且手背皮肤高度紧张,压迫血管致管腔变瘪 ,进针后易穿透血管,再且血管被拉长,穿刺时 若针尖斜面进入血管内较浅,松拳后,由于血管 轻微回张,针尖斜面有可能部分或小部分脱出血 管外,出现穿刺局部慢渗和肿大现象,而不握拳 时上述现象较少见,减少了病人痛苦,提高了工 作效率,值得推广运用。

浅谈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的技巧与体会

浅谈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的技巧与体会
疾病者避免使用 下肢静脉 。
项 基 本 操 作 , 是 老 年 患者 常 用 的 治 疗 方 法 。 由于 老 年 人 也
生 理 功 能 处 于退 行 性 状 态 , 体 自身 因 素 给 静 脉 穿 刺 带 来 很 机 大 的难 度 。笔 者 结 合 多 年 的 T 作 经 验 , 如 何 提 高 老 年 患 者 对
杨 丽
【 要】 目的 摘 探讨老年患者静脉穿刺 的技 巧 , 提高静脉穿刺水平 , 施行人性化护理 。方法 针 对老年患者血
管 的特 点 , 静 脉 输 液 操 作 的各 个环 节 , 取 有 效 措 施 , 证 穿 刺 效 果 , 到治 疗 目的 。 结 果 在 采 保 达 护 理 人 员 静 脉 穿 刺 水 平 , 炼 了 护理 人 员 的 心 理 素 质 。结 论 锻 关 系 的沟 通 与 交 流 , 增 加 了老 年 患者 治疗 疾 病 的 信 心 。 又
导致 局 部 瘀 血 。
过多 , 常规 选择部位 难 以穿刺 成 功 , 于这类 患者 采 用离 心 对
静 脉 穿 刺 法 , 取 得 满 意 效 果 。可 选 择 手 足 背 下 12至 指 趾 可 / 处 的 静 脉 血 管 进 行 逆 行 静 脉 穿 刺 , 此 处 平 时 穿 刺 较 少 , 因 血 管 未 被 破 坏 , 足 静 脉 有 很 好 的 网状 结 构 , 条 静 脉 吻 合 手 多 支 、 通 支 与 深 静 脉 相 通 而 回 流 心 脏 , 以 逆 行 静 脉 输 液 时 交 所
中 国 医学 创 新
2 1年 1月 第 8卷 第 3期 01
Me ia n o aino ia J n ay 2 1 , 18 N . dclI n v t fChn ,a u r . 0 1 Vo. o 3 o

浅谈幼儿静脉穿刺方法及技巧

浅谈幼儿静脉穿刺方法及技巧

通 过对 10 ~3 5倒1 岁幼 儿静 脉 穿刺方法 的探讨 , 分析 了易 引起 幼儿静脉 穿 刺失败 的常 见原因 , 用对 幼儿静脉 的观察 采 实际操作 、 经验 我 们通过 ̄ 1O L 5 例幼儿静脉 穿刺 经验 中总 结的 穿刺方法 , 小儿静脉 穿刺成功率达 到9% 使 7 以上。 结论 通过 结果分 析可 以看 出, 们所采 用的静 脉 穿刺时 的方法 以及对 特殊惠 儿 我 使 用的穿刺技 ,能 够大大提 高小 儿静 脉输液 成功 率 , 临床 工作 中 适 用 , j 在 很 值得 同行 借鉴 。 【 关键 词 】 儿静 脉 穿 刺方法 穿 刺技 , 幼 【 图 分 类 号 J 4 中 R7 【 献标 识码 l 文 A 【 章 编 号 】 6 4 0 4 (0 oo () 0 7 - 1 文 1 7 - 7 22 1) 2c- 0 0 0 总结 等方法摸 索 出 了 高静脉 穿刺 成功率 的一 些临床 经验 , 高 了静脉 穿 刺成功率 。 提 提 结果
可感到滑动 , 时不易刺 中而易刺破 , 穿刺 故穿刺前必须 固定住血管 , 在 血 管旁 l c ~2m处进针 , 刺入皮 下徐徐刺 入血管 见到 回血后 , 顺血管 再 腔 进针少许 即可。 ) ( 水肿者 : 类患儿很难看 清和摸到血管 , 5 此 穿刺前按 解剖部位 用手 指压迫血管片刻 , 使局部水肿压退 而露 出静脉 , 然后放开 手指 , 消毒 穿刺 , 迅速 动作宜敏捷 , 否则局部水肿再现致静脉 不清, 无法 做 穿刺。 ) 下需静脉穿刺者 : 类患儿的浅静脉 常看不清 , ( 弱光 6 此 可将手 电简光照到穿 刺部位的右侧 梢前方 , 光即可见到鲜 红色的皮肤组 借此 织 、 黑色的浅静 脉 , 灰 界限较 分明 , 按常规静 脉穿刺 即可 。

不同情况患者的静脉穿刺手法技巧

不同情况患者的静脉穿刺手法技巧

不同情况患者的静脉穿刺手法技巧静脉穿刺的顺利成功,直接关系到能否及时准确地完成治疗任务和减少病人痛苦。

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现将不同年龄、不同症状等情况下的静脉穿刺经验方法介绍如下:1 小儿静脉穿刺傅军[1]报道的手捏输液器下段法,如头皮针在血管内,可见明显回血,反之,无回血。

避免了头皮针进了血管无回血,回退针时有回血的现象。

小儿静脉较细,浅表易见,不易滑动,易于固定,特别是头皮静脉极为丰富,分支甚多,互相沟通交错成网,其中较大的头皮静脉有额静脉、颞静脉、耳后静脉及枕静脉等,因此在穿刺时应做到:(1)要沉着、冷静。

对所选择的血管充满信心,不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盲目下针。

(2)选择适宜的头皮针,挑选血管,看清静脉的粗细、深浅度、走行方向,用手感摸清静脉的充盈度,选好穿刺部位。

(3)采用两度进针法,防止注射过程中针头穿透血管。

即刺入静脉见回血后,推药少许,使静脉充盈,再度进针至适宜深度,其进针角度为15--20°。

2 老年人静脉穿刺刘月春[2]在穿刺时,用持针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将输液管屈折,当针头斜面进入皮内时松开无名指和小指,此时管内形成负压,继续穿刺,当针头入血管即可迅速见回血,使穿刺的成功率明显提高。

老年人血管逐渐硬化,弹性减弱,脆性大,甚至硬化,皮肤松弛皮下脂肪少,活动度大,给静脉穿刺带来一定难度。

(1)必须有计划的选择静脉,避免反复穿刺。

宜选择静脉分叉处,扎好止血带常规消毒皮肤,从静脉分叉处稍下方进针,使其在分叉处刺入静脉,因此处血管固定。

(2)活动度大的血管(滑动静脉),在穿刺时,左手拇指、食指固定静脉上下端,进针角度可再稍大,快而稳的刺入血管,见回血后放平针体,再进针少许。

3 中青年静脉穿刺一般情况下,中青年的静脉比较充盈,显而易见,较固定,不易滑动,但存在皮下组织丰富,血管包埋深部的特殊情况。

3.1 根据解剖位置,选择特定血管。

如:肘关节处的正中静脉、贵要静脉、腕关节处的头静脉或下肢踝关节处的踝静脉等。

静脉穿刺技巧

静脉穿刺技巧

拔针后护理
拔针之前,撕去胶布,仅留下一条输液敷贴。撕 胶布需要细心果断,切忌「拖泥带水」一点点撕。 拔针前,用拇指虚按,快速拔针后立即用拇指顺 血管方向按压。
不要横着压
压迫点在皮肤进针点与进针点稍上方垂直方向, 稍加用力,按压 2~ 5 min,以防错位按压引起的 皮下出血、淤血至疼痛的现象,切忌按压针眼时 边压边揉。
03
02
穿刺角度先大后小传统的穿刺方法:进针时针头斜面向上, 针头斜面与皮肤呈 20° 角自静脉上方或侧方进入皮下,此 法从表皮到血管的距离相对长、增加对皮下组织及神经末梢 的刺激,所以疼痛较明显。 实际操作中可以采用针尖斜面向静脉左侧直刺法,针体与皮 肤角度呈 30°~45°角,见回血后,立即降低角度至5度, 继续进针0.2cm,确保导管在血管内。此方法与传统静脉穿刺 法相比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同时能减轻患者对穿刺的疼 痛反应及对组织血管的损伤
引起疼痛。
02 穿刺前准备
穿刺前准备
选择血管
应该遵循从少到大,从远心端到近心端的静脉选择原 则。应该远离关节、远离骨突出、避开疤痕、丘疹等。
降低期望值
事先告知降低期望值如果打针前告诉病人,特 别是患儿,安抚以及告知打针会疼,你要忍一 下,有时病人反而会感到不怎么疼。
合理选择输液工具
在满足静脉治疗的前提下,尽量选择管最短
扎针痛吗
目录/Contents
1 0
静脉结构
1
2 2
穿刺前
2
3 3
穿刺时
4 4
拔针后
01 静脉结构
静脉结构
静脉由内膜、中膜和外膜构成。
在静脉穿刺时,当看到一点回血 但导管却穿刺不进血管的时候, 就是进入了静脉外膜这一层。当 穿刺针穿过了内膜进入血管腔内 时则疼痛就会减轻,反之,则会

静脉穿刺的方法和技巧

静脉穿刺的方法和技巧

静脉穿刺是常见的医疗操作,以下是进行静脉穿刺的方法和技巧:
穿刺部位的选择:在选择穿刺部位时,应选择粗直、弹性好、不易滑动、易于固定的静脉。

长期输液的患者应尽量选择深静脉进行穿刺。

止血带的绑扎:在选择好穿刺部位后,应绑扎止血带,以收缩血管并阻断血流。

绑扎时松紧要适宜,过松则无法起到阻断血流的作用,过紧则可能导致皮肤淤血或静脉压过高。

消毒皮肤:在绑扎好止血带后,应使用碘伏或酒精对穿刺部位的皮肤进行消毒。

消毒范围应足够大,以防止细菌感染。

进针角度与力度:在静脉穿刺时,应选择合适的进针角度和力度。

一般而言,进针角度以20-30度为宜,力度要适中,避免过深或过浅,以免穿破血管或导致疼痛。

观察回血:在进针后,应观察回血情况。

如果回血顺畅,说明针头已经进入血管,可以继续进针;如果回血不顺畅或没有回血,则可能需要调整针头的位置或角度。

固定针头:在穿刺成功后,应固定好针头,以防止针头滑脱或刺破血管。

可以使用无菌敷料或胶带进行固定。

注意事项:在进行静脉穿刺时,应注意避免在有炎症、硬结、瘢痕或皮肤病的部位进行穿刺。

同时,应尽量选择最短的、最直的路径进行穿刺,以减少感染和血栓的风险。

以上是进行静脉穿刺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可以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的发生。

掌握10种静脉穿刺方法,提高穿刺成功率

掌握10种静脉穿刺方法,提高穿刺成功率

小讲课记录学习日期主讲人记录人题目掌握10种静脉穿刺方法,提高穿刺成功率1、扎两根止血带法:在肘关节上及腕关节内关穴处各扎一根止血带于肘窝部行静脉穿刺取血,比扎一根止血带效果好,对一些不能主动握拳配合的儿童,可代替握拳,同时局部血管充盈度满意。

此法不仅适合儿童,也适合成人中因消瘦、血管不固定、不充盈、肌张力低下、衰竭及无力握拳患者。

并在此基础上,扩大到手背(止血带一根扎在腕关节内关穴处,另一根扎在2~5指的第一节指节处)、足背(止血带一根扎在踝关节的内踝上6cm处,另一根扎在足部1~5跖骨小头处)的静脉输液,对明显水肿及肥胖难以进行静脉穿刺的患者,用两根止血带,上下相距约15cm,捆扎肢体,1min后,松开下面一根止血带,这时该部位看到靛蓝色的静脉,利于穿刺。

2、易见回血法:一次性输液器的应用,存在着头皮针进入血管后,不易回血或回血量较少的缺点,影响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易见回血的方法,一是调节器高调法,即调节器置于紧贴茂菲氏滴管下端,二是调节器高调输液瓶低位法,即调节器在高调的基础上,输液瓶挂于输液架调节旋钮上,成功率均高。

认为这两种方法,由于输液管内充满液体和液体瓶的位置降低,具有一定的虹吸作用;调节器置高位,输液管内承受回血的余地增加,所以头皮针一旦进入血管,血液就很容易回到针管内。

3、局部血管扩张法:(1)外涂血管扩张剂法:对周围静脉显露不明显,血管痉挛穿刺困难患者,用棉签蘸1%硝酸甘油涂在手背上,并湿热敷局部3min左右,表浅小静脉迅速充盈,经临床观察和仪器检测证实,此法能使静脉直径明显增加,血管充盈度增强,且无过敏反应发生。

用棉签蘸阿托品注射液适量,涂擦穿刺局部皮肤8~12次,2~5min后,局部浅静脉扩张充盈显露,均未发生不良影响及后果,但婴幼儿、青光眼、心血管患者、高热抽搐、烦躁者慎用。

用2%山莨菪碱,擦拭局部皮肤4下,对血管弹性差,脆性大,血管细,看不清,穿刺有困难患者,亦无不良反应产生。

浅谈静脉输液操作及静脉穿刺技术

浅谈静脉输液操作及静脉穿刺技术

浅谈静脉输液操作及静脉穿刺技术【关键词】静脉输液;操作;技术静脉输液是衡量护理技术操作的一项重要依据,它直接阻碍病人医治的中意度,是危重病人的“生命线”!作为一名护士必需熟练把握这项技术,这是最大体的。

下面就谈谈静脉输液中的注意事项及一些技术,仅供参考。

1 输液瓶的检查无菌输液瓶的检查:硬包装即玻璃瓶装的无菌液体检查是:一拧,二摇,三照,四倒转。

拧,确实是看瓶盖是不是有松动;摇和倒转,看是不是有絮状、沉淀物;照,是检查液体是不是浑浊、变色、透明。

那么软包装即塑料瓶装的无菌液体检查是:一挤,二照,三倒转,四复照。

挤,确实是检查瓶体是不是完整、有破裂、渗漏现象;其他的检查同玻璃瓶装[1]。

2 药物的配制正确抽取药物多数用7~12号针头,针头应置于安瓿的中部抽取药物,切勿用注射器的乳头直接抽取,以防吸入微粒。

幸免药物泡沫的产生如像复方丹参、参麦、红花、银杏叶等易产生泡沫的药物,抽取时,针头的斜面应全面浸入药液中,而且一直维持斜面向下,加药前排尽针内空气,左手将输液瓶倾斜、固定,倾斜度以能全数浸过针头斜面为宜,使药液直接进入瓶内液体,可不能产生泡沫,从而保证药物的足量供给。

另外,配制或抽取像丙种球蛋白、干扰素等如此的易产生泡沫不易吸尽的药物时,可先注入少量的空气,再将针头斜面向下抽吸,就能够够完全抽尽且没有泡沫。

加药时避免针头阻塞的方法配制像青霉素、奥美拉唑、头孢类等小玻璃瓶的药物时,针头常被阻塞。

咱们可将针头斜面的反面以60°~80°接触瓶塞,以针头为支点用微力顺瓶塞凹进迅速穿过,如此避免阻塞的成功率可达98%左右,既提高了配药速度,又减少了瓶塞微粒污染。

3 如何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1)成功的穿刺,不仅要有熟练的技术,笔者以为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养和自信心理,经常使用“我若是打不上,他人都打不上”这句话鼓舞自己,事实证明很有成效。

(2)穿刺部位的选择。

关于一般静脉,一针见血并非难,但关于特殊的患者和静脉,咱们就要把握必然的技术,比如象烦躁好动、不合作的、尿频、腹泻等患者,穿刺部位的选择与固定相当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常用静脉解剖位置及 穿刺技巧
急诊科 崔铭凤
内容
Ø常见静脉的解剖位置 Ø不同静脉特点头静脉 ➢ 手背静脉 ➢ 颈外静脉 ➢ 大隐静脉 ➢ 小隐静脉 ➢ 足背静脉 ➢ 头皮静脉
常用静脉
周围静脉
上肢
• 肘正中静脉 • 头静脉 • 贵要静脉 • 手背静脉网
股动脉的体表投影:
在大腿稍屈和外展外旋位置时 ,由腹股沟中点到内收肌结节 绘一直线,该线的上2/3是股 动脉的表面投影线。 股动脉穿 刺操作要点
•优点:股动脉管腔粗大,搏动 感强,易于采取
•缺点:解剖位置深、不宜扪及 ,周围有股静脉和股神经,操 作不慎可伤及,不宜有效压迫 止血, 侧支循环欠佳
股动脉的穿刺和采集方法
足背动脉的穿刺和采集方法
• 足背动脉解剖位置: 在踝关节前方行于 躅长伸肌腱和趾长 伸肌腱之间,位置 表浅,易于体表摸 到其搏动,主干继 续沿躅短伸肌内缘 和深面前行。
足背动脉的穿刺和采集方法
• 足背动脉穿刺操作要点定位:足背动脉搏动最明 显处在足背内、外踝连线的中点,逆动脉血流穿 刺,穿刺角度与皮肤表面呈15-20度,用已经消毒 的手指触足背动脉的准确位置,使动脉恰在手指 的下方,在食指下动脉搏动明显处进针 。
上肢
• 手背静脉网
周围静脉
下肢
• 大隐静脉 • 小隐静脉 • 足背静脉网
周围静脉
下肢
• 大隐静脉
走向:是全身最长 的静脉,起自 股静脉 足背静 脉弓,经内踝前 方, 沿小腿内 侧、膝关节内后 方、大腿内侧上 行,最后注入股 静脉。
周围静脉
下肢 • 小隐静脉
走向:在足外侧缘起 自足背静脉 弓,经 外踝后方,沿小腿 后面 上行,至腘窝 下角处穿深筋 膜, 注入腘静脉 (59.3%);汇入 大隐静脉者约12%
间短,易于按压
桡动脉位置:
先经肱桡肌与旋前圆肌 之间,继而在肱桡肌 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 间下行,绕桡骨茎突 至手背
• 通常穿刺点一般选择在桡骨茎突近端1 cm 处,因为该部位桡动脉的走行较直且相对 表浅,穿刺容易成功,而且桡动脉在该部 位的分支相对较少,穿刺误入分支血管的 几率较少。理想的穿刺点应选择在桡动脉 走行较直且搏动明显的部位。
• 颈外静脉
走向:颈部最大的浅静脉,由下 颌后静脉的后支和耳后静脉、 枕静脉等汇合而成,沿胸锁乳 突肌浅面斜向下后行。体表投 影为下颌角至锁骨中点的连线
穿刺位置:在下颌角和锁骨上缘 中点连线的上1/3处。
适应症:适用于需要补液但是周 围静脉使用困难的病人
特点:静脉压力小,容易止血
小儿头皮静脉
➢额上静脉 ➢颞浅静脉 ➢眶上静脉 ➢耳后静脉 ➢枕后静脉
桡动脉的定位和采集方法
• 第二种方法为用左手食指摸到桡动脉的搏动最明显处,右 手持动脉血气针针尖斜面向上刺入,当观察注射器针柄的 乳头处有鲜红色血液波动时表示穿刺成功。抽取所需量(血 气分析采血量一般为0.5~1.5ml)。取血毕迅速拔出针头, 同时用无菌纱布或棉签加压止血5~10min,确认无出血后 方可放松。针头拔出后迅速刺入无菌软木塞或橡胶塞以隔 绝空气,并轻轻搓动注射器使血液与肝素混匀。撤去小棉 枕,标本立即送检,运往途中注意保温。一般从采集标本 到完成测定,期间不超过30min,若有特殊情况应将样本 放置于0-4℃冰箱中保存不超过一小时。
• 患者取平卧位,穿刺侧大腿略外展,用力按压,固定 好空针,保持90度角,穿刺针垂直刺入动脉,皮肤进 针部位应在动脉搏动感最强处,缓慢进针直到看见鲜 血进入针管。如未见回血,退出穿刺处到皮下,不用 完全拔出,根据动脉搏动重新调整穿刺位置进针直到 看到鲜血,利用动脉压将血自动充盈注射器,必要时 也可轻拉针栓,但切勿用力过猛,以免空气进入影响 检测结果。股动脉位于腹股沟韧带下一横指动脉搏动 最明显处,据股动脉内侧0.5cm处是股静脉。股动脉 穿刺因动静脉位置离得近,外侧有股神经,斜刺宜深 入静脉或神经,小儿在膀胱充盈时斜刺入过深,易损 伤膀胱造成感染出血,所以找准搏动点,垂直进针很 重要。
周围静脉
上肢
• 贵要静脉
走向:起于手背静脉网的 尺侧,上行至前臂的掌 侧面,在肘窝处接受肘 正中静脉和头静脉相交 通,沿肱二头肌内侧缘 上行,最后注入腋静脉 或肱静脉
PICC首选 (约90%置于 此)
静脉直、粗、静脉瓣较 少
周围静脉
上肢
• 前臂正中静脉
走向:位于前臂前面的中 线,为一不甚恒定的 细支,起于手掌静脉 丛,至肘窝汇入肘正 中静脉,或分两头分 别汇入贵要和头静脉
动脉血采集
•桡动脉 •股动脉 •足背动脉
正确选择采集部位
• 桡动脉:表浅,易于触及,容易压迫止血 • 肱动脉:同桡动脉 • 股动脉:年幼和循环衰竭病人常常首选,易于
穿刺,但不易于止血,容易形成血肿 • 足背动脉:4-12%的人先天无法摸到足背动脉,
不作为首选 • 小儿头皮动脉:局部血肿,瘢痕少见,抽血时
周围静脉
上肢
• 头静脉
走向:起自手背静脉网的 桡测,沿前臂桡侧肘 窝,肱二头肌外侧沟 上行至三角胸大肌间 沟,注入腋静脉或锁 骨下静脉
头静脉位置表浅,易于 穿刺及固定, 静脉瓣 较多, PICC的第三 选择血管
周围静脉
上肢
• 肘正中静脉 走向:自头静脉分出,斜向内
上方注入贵要静脉,在肘 窝中部与深部静脉之间有 恒定的交通支相连。因此 该静脉位置比较固定,临 床上常经此进行静脉穿刺。 • 肘正中静脉PICC的次选。 此静脉粗直,但个体差异 较 大,静脉瓣较多。理想 情况 下,肘正中静脉加入 贵要V形 成最直接的途径 经腋,达上腔静脉。
桡动脉的定位和采集方法
• 操作时:站于或蹲于穿刺侧,协助将患者的穿刺侧手臂平伸外 展手掌向上。将小枕放置在手腕下,抬高手腕,将患者腕关节 及手掌尽量背曲呈反弓状,充分暴露桡动脉,取血气分析针。 常规消毒皮肤2遍,直径>5cm。消毒操作者的手指,进针的方 法有两种:第一种用左手食指和中指绷紧皮肤,左手食指中指 平放于桡动脉的上方感觉到桡动脉的搏动时准确找到最明显搏 动处,两指缓慢移动到其两侧相距约1cm处并固定桡动脉,用 左手中指稍用力往下按并往桡侧方向推固定桡动脉,右手持动 脉血气针针尖斜面向上刺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