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3、大战爆发标志及大战扩大的事件?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较,爆发情况有什么不同?
5、德国法西斯为什么要突袭波兰?大战初期欧洲许多国家为什么会迅速败亡?
(二)组织学生自学:
教师和学生任务。
(三)检测
1、小组内自查或互查。
2、组与组之间的互查。
3、教师检测。
(四)探究新课:
一、慕尼黑阴谋
引导学生探索.
请大家打开课本,根据屏幕上的导读提纲阅读全文,作好读书标记。
教师:(1)布置自学任务(2)指导自学的方法(3)明确自学的要求
(4)了解他们自学中的困难,把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抓到手,并整理归类
课件演示相关图片
交流、讨论、练习.
学生:阅读、思考,自己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
3.德国入侵波兰,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4.战争过程中的主要战场包括亚洲战场、西欧战场、北非战场、苏德战场、太平洋战场。

书Hale Waihona Puke 设计1、爆发原因: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
具体原因:经济大危机、德日法西斯化、战争策源地形成、绥靖主义政策
2、战争酝酿:
(1)慕尼黑阴谋
(2)苏联自保




教学过程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1.复习旧知,法西斯国家对外政策的特点?
(随着法西斯政权的稳定,实力的增强,对外扩张也越来越猖狂,引发二战。西方国家是否也对这场战争负有责任呢,导入新课)
(一)课件演示导读提纲
1、希特勒上台之初如何对外侵略?何谓“慕尼黑阴谋”?
2、英法为什么要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新人教版1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新人教版1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6第⼆次世界⼤战的爆发教案新⼈教版1《第⼆次世界⼤战的爆发》教案⼀、教学⽬标1.知识与能⼒慕尼⿊会议;德吞并捷克;突袭波兰;⼆战全⾯爆发;奇怪的战争;德攻占北欧和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国家,敦刻尔克撤退;法国溃败和戴⾼乐的⾃由法国运动;不列颠之战;德军侵⼊巴尔⼲;突袭苏联;⼆战扩⼤;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本偷袭珍珠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

思考讨论⼆战的战争性质,学会⽤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战争性质的⽅法。

概括⼆战全⾯爆发和扩⼤的重⼤事件,提⾼归纳概括历史进程的能⼒。

2.过程与⽅法指导学⽣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战资料及影视资料,分析历史信息,掌握⾃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法,体验学习历史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慕尼⿊会议是英、法牺牲⼩国以达到祸⽔东引的⽬的的⼀次⼤阴谋,英、法纵容法西斯侵略,搬起⽯头砸⾃⼰的脚,世界⼤战⾸先在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爆发,英、法尝尽苦果。

德意⽇进⾏的是帝国主义的⾮正义的战争。

②⼆战初,德、意和英、法之间是帝国主义的⾮正义战争,中国等进⾏的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进⾏的是反法西斯卫国战争。

让学⽣充分理解全世界⼈民团结战⽃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量只在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我们要确⽴为⼈类的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理想。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战爆发前后的内容,涉及法西斯和反法西斯的⽃争,教师要启发学⽣,以法西斯的侵略为主线,分析⼆战爆发的原因。

⾄于对⼆战爆发和扩⼤的讲述,应结合法西斯势⼒的发展,搜集德国⼊侵波兰和苏联以及⽇本突袭珍珠港的历史资料,分析战争爆发和扩⼤的原因,让学⽣理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本质。

三、教学重点1.慕尼⿊阴谋2.德国闪击波兰3.德国进攻苏联4.⽇本突袭珍珠港四、教学难点1.英法美的绥靖政策2.⼆战的全⾯爆发3.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4.⼆战规模的扩⼤五、教学准备⽼师搜集有关慕尼⿊阴谋、⼆战爆发和扩⼤等的历史资料;制作本课课件;学⽣完成本课预习,初步掌握本课基本知识。

2024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第3单元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新人教版

2024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第3单元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新人教版
- C.战争可以解决矛盾和问题
- D.强国才能保证国家的安全
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次检测,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内容。我们下次课将继续深入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教训。请大家做好准备,我们下次课再见!
重点题型整理
1.填空题
请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列空白。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是____事件。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战争过程及其影响,对历史事件的时间线、战争原因和战争结果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学生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也有基本的认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九年级学生对历史事件充满好奇心,尤其是重大战争事件。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具备分析史料、理解复杂历史事件的能力。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偏好通过视频、图片等直观方式获取信息,喜欢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
8.作业布置:学生课后撰写一篇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学生应能够: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讲解,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5.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战争背景下的人民生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6.情感升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平的珍贵,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7.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 C.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设计_30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设计_30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爆发和扩大的过程;2、了解慕尼黑阴谋和英法的“静坐战争”绥靖政策;3、了解德国突袭波兰、德军西线的进攻;4、了解苏德战争爆发;莫斯科保卫战;太平洋战争爆发;1.通过引导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概括,分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必然性,培养学生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及其影响的讲述、分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后果。

2.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不断扩大的讲述、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发动的;它的扩大在客观上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树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慕尼黑阴谋;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莫斯科保卫战;珍珠港事件。

教学难点: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危害,以及苏联在战争初期严重失利和美军在珍珠港遭受惨重损失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各位同学大家好!教师:2016年11月19日我去宜昌就医,在公交车上我发现手机被偷了。

于是我请求司机把车开到派出所去,可是我旁边的几个男女纷纷说,小偷偷完手机后早已在CBD的站点下车了,去派出所也无济于事了。

甚至有人说,又不是什么大事,别耽误大家的时间了!今天我在这里把我的经历的事讲给同学听,就是想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小偷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偷我的手机并且大摇大摆下车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分析原因,教师顺势引导:)乘客的的惧怕、冷漠,、妥协造成了小偷的张狂与肆无忌惮!人们对小偷的妥协实际上就是在姑息养奸!(过渡)今天我用自己的经历向各位同学展示了这个道理,而历史也用血淋淋的事实给我们讲述着同样的令人心痛的故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半期,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相互勾结,形成“轴心国集团”,世界笼罩在法西斯战争的阴霾之下。

人教课标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人教课标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教学目的一、知识目的理解:慕尼黑协定,德军闪击波兰,法国投降,德军闪击苏联,莫斯科保卫战的成功,珍珠港事件。

掌握:绥靖政策的本质和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和扩大。

二、才能目的通过考虑讨论二战的战争性质,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复杂情况下分析战争性质的才能。

概括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的重大事件,进步归纳概括历史进程的才能。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慕尼黑协定认识到帝国主义国家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是一种绥靖政策,最后是自食其果,身受其害。

法西斯国家扩大侵略,促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证。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意、日法西斯进展的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的战争,其目的是瓜分和掠夺别国,法西斯的残暴本性得到充分暴露。

二战交战各国的人民是战争的受害者,各国人民为反对法西斯战争而进展了艰辛卓绝的英勇斗争。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慕尼黑阴谋,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莫斯科保卫战,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珍珠港事件。

难点:绥靖政策,德日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连战连捷不可一世的原因。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法西斯专政建立后,它们对世界和平的威胁主要表如今哪些方面?学生答复,老师归纳:德意日先后建立起法西斯专制统治,疯狂扩军备战,形成欧亚战争策源地。

1938年以前,德、意、日法西斯进展过哪些侵略活动?学生答复,老师归纳: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导入新课:在德意日法西斯的扩张活动中,英法美等国扮演了什么角色?〔纵容法西斯的侵略。

〕由于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行为得到英法美等国的纵容,法西斯国家,尤其是德国的侵略愈发嚣张,得寸进尺,变本加厉。

战争的乌云覆盖在整个欧洲的上空。

讲授新课:一、慕尼黑阴谋1938年,德国兵不血刃吞并奥地利,冲破了凡尔赛体系对德国的束缚,竟然没有受到英、法、美的干预。

希特勒便把侵略锋芒指向捷克斯洛伐克,以武力威胁,要求割占苏台德区。

〔提示,苏台德地区在捷克斯洛伐克的重要地位,一旦失去苏台德地区,捷克斯洛伐克就无险可守,任人宰割〕老师提问:对于希特勒试图侵占苏台德区的行动并进而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的罪恶目的,作为捷克斯洛伐克盟友的英法采取了什么态度?他们继续采取纵容侵略的绥靖主义政策,即向德国妥协讨好,而牺牲捷克斯洛伐克。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说课稿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说课稿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主要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导火索以及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役。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进一步延伸,对于理解20世纪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文字和数据,生动地展现了战争的全貌,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和过程。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历史长河中的一段重要事件,距离现在较远,学生对其了解程度不一。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导火索和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役,掌握战争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树立和平、发展的观念,增强历史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导火索和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役。

2.教学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及其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讨法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直观展示战争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二战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对战争的思考,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二战爆发的背景、导火索和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役。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二战爆发的原因及其影响。

4.成果展示:各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5.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二战爆发的原因和过程。

6.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7.太平洋战争爆发(>>>ppt播放《偷袭珍珠港》视频。)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日本海、空军以微小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1941年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美军太平洋舰队主力几乎全军覆没。损伤的大型战舰就有近二十艘,损失飞机二百多架,死伤人数超过三千。日军只损失了29架飞机,死伤人数不到百人。
(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心睡觉去吧 ——X伯伦)
>>>多媒体课件展示从慕尼黑回国后洋洋得意的X伯伦图片
3.动脑筋:
问题:什么是绥靖政策?英法等西方大国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政策?
答: 绥靖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原因是英、法、等西方大国希望采取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纵容法西斯、企图祸水东引(苏联)的方式来维护其根本利益。
自由法国:戴高乐将军流亡到英国,领导“自由法国”运动。
(>>>PPT播放法国沦陷示意图)
3.德国战绩:
二战初期,纳粹德国军事家打造的闪击战,攻势凌厉,
27天内征服了波兰,
4小时征服丹麦,
23天内征服挪威,
5天内征服荷兰,
18天内征服比利时,
39天内征服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
4.不列颠空战
1940年秋德军空袭英国,企图迫使英国屈服。8月12日不列颠空战正式开始 。
>>>PPT播放如下导图
4.想一想
提问: 英法的得意算盘实现了吗?绥靖政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回答:没有实现,绥靖政策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的力量。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word教案 (17)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word教案 (17)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2.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慕尼黑阴谋,二战全面爆发标志,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珍珠港事件。

难点: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以及绥靖政策的实质。

【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归纳法、图片分析法和问题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德意日法西斯的扩张活动中,英法美等国扮演了什么角色?(纵容侵略。

)由于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行为得到英法美等国的纵容,法西斯国家,尤其是德国的侵略愈发嚣张,得寸进尺,变本加厉。

战争的乌云笼罩在整个欧洲的上空。

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1. 简述慕尼黑会议召开的背景、参加国及首脑、内容及后果。

2. 什么是绥靖政策?其后果如何?3. 说出二战爆发的标志及初期战况。

4. 二战的扩大标志是什么?简述其概况和影响。

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1. 慕尼黑会议(1938.9):(1)背景:希特勒上台后,大肆扩军备战,公开吞并奥地利,却没受到国际社会的有效抵抗和制裁,侵略气焰更加嚣张,又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英法希望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求得一时太平。

(2)参加国及首脑:德(希特勒)、意(墨索里尼)、法(达拉第)、英(张伯伦)。

(3)内容:签署《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内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4)后果:1939年3月,德国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2. 绥靖政策:(1)含义: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纵容侵略,以维护自身利益,换取暂时和平与安全的政策。

(2)后果:①最大后果: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②直接后果: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被出卖,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严重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给世界带来更大灾难;最终也损害了西方大国自身利益,以至于自食其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慕尼黑协定,德军闪击波兰,法国投降,德军闪击苏联,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珍珠港事件。

掌握: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和扩大。

二、能力目标通过思考讨论二战的战争性质,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复杂情况下分析战争性质的能力。

概括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的重大事件,提高归纳概括历史进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慕尼黑协定认识到帝国主义国家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是一种绥靖政策,最后是自食其果,身受其害。

法西斯国家扩大侵略,促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意、日法西斯进行的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的战争,其目的是瓜分和掠夺别国,法西斯的残暴本性得到充分暴露。

二战交战各国的人民是战争的受害者,各国人民为反对法西斯战争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慕尼黑阴谋,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莫斯科保卫战,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珍珠港事件。

难点:绥靖政策,德日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连战连捷不可一世的原因。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法西斯专政建立后,它们对世界和平的威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德意日先后建立起法西斯专制统治,疯狂扩军备战,形成欧亚战争策源地。

1938年以前,德、意、日法西斯进行过哪些侵略活动?学生回答,教师归纳: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导入新课:在德意日法西斯的扩张活动中,英法美等国扮演了什么角色?(纵容法西斯的侵略。

)由于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行为得到英法美等国的纵容,法西斯国家,尤其是德国的侵略愈发嚣张,得寸进尺,变本加厉。

战争的乌云笼罩在整个欧洲的上空。

讲授新课:一、慕尼黑阴谋1938年,德国兵不血刃吞并奥地利,冲破了凡尔赛体系对德国的束缚,竟然没有受到英、法、美的干涉。

希特勒便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以武力威胁,要求割占苏台德区。

(提示,苏台德地区在捷克斯洛伐克的重要地位,一旦失去苏台德地区,捷克斯洛伐克就无险可守,任人宰割)教师提问:对于希特勒试图侵占苏台德区的行动并进而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的罪恶目的,作为捷克斯洛伐克盟友的英法采取了什么态度?他们继续采取纵容侵略的绥靖主义政策,即向德国妥协讨好,而牺牲捷克斯洛伐克。

一方面逼捷克斯洛伐克让步,另一方面,英国首相张伯伦两次到德国,答应德国一次比一次多的领土要求。

教师提问:他们这样卑鄙无耻,目的是什么?小结:一是自身经济地位、政治地位经一战的打击受到巨大削弱,统治集团内部一部分人谈战色变,不敢与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径针锋相对。

二是因为他们视社会主义苏联为洪水猛兽,希望祸水东引,让德国去攻打苏联,德、苏互斗,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在这种背景下,一个暗地宰割捷克斯洛伐克的阴谋出笼了。

为解决捷克斯洛伐克问题,英、法、德、意四国在德国的慕尼黑召开会议,而当事国捷克斯洛伐克被排斥在会外。

会议签订了《慕尼黑协定》。

(提醒学生注意“慕尼黑协定”签订的时间、地点和主要国家。

)慕尼黑阴谋从狭义上讲,是指1938年,英法等国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出卖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是一个大阴谋。

从广义上讲,人们把帝国主义大国为了自身利益,纵容侵略,出卖其他国家的阴险行径,统称之为慕尼黑阴谋。

慕尼黑阴谋是英法美等国对德意日法西斯侵略的纵容的延续,是绥靖政策的顶峰,它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希特勒看到英法等国对侵略的纵容,便得寸进尺,与1939年3月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德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增强了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在战略上处于更有利的地位,随即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了波兰,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英法所推行的纵容政策,不仅损坏了弱小国家,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慕尼黑阴谋二、战争的爆发和扩大1.德军突袭波兰(1939.9)英国首相张伯伦参加完慕尼黑会议回到伦敦后曾自鸣得意地称自己为欧洲带来了和平,但怎么也没料到,不足一年,《慕尼黑协定》墨迹未干,德军就在1939年9月突袭波兰,华沙陷落。

德国悍然入侵波兰,和波兰有盟约的英法此时作何反应?小结:面对法西斯德国的侵略,英法走投无路,被迫对德宣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尽管英法对德宣战,但是,英法既不在德国西线发动攻势以减轻波兰的负担,也不进行其它任何援助措施。

他们的优势兵力隐藏在坚固的工事中,按兵不动数月之久,这场战争因此也被称为“静坐战争”。

波兰人民孤军奋战,在德国闪击战的打击下,仅20多天波兰就灭亡了。

波兰人民惨遭法西斯的践踏,在整个战争中,被杀害的波兰人多达600万。

教师可展示图片和播放录像(视频:德军入侵波兰)。

德军闪击波兰教师提问:英法既然已经对德宣战,为什么坐视自己的盟友波兰灭亡呢?教师归纳:这一行径是英法纵容政策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应用。

波兰灭亡了,按照原来的设想和希特勒的宣传,英法满心以为德国法西斯会继续东进攻打苏联,可德国却把战火烧向北欧和西欧。

2.德国进攻西北欧和法国的溃败英法的绥靖政策没能避免战争,反而更迅速地把他们拖入战争的深渊。

1940年四五月间,又向欧洲北部和西部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很快占领了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直逼法比边境。

这里有一条被法国政府誉为固若金汤的马其诺防线(后附有关其诺防线的资料)。

马其诺防线再坚固,也是消极的防御体系。

法国人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德军绕过马其诺防线,攻占色当,几十万英法军队从敦刻尔克撤退至英国。

法国元气大伤失去抵抗能力,最终在1940年6月,德军沦陷巴黎,德军直接控制法国北部,南部由维希傀儡政府管辖。

拥有世界上最强大陆军的法国仅仅六个星期就宣告灭亡,西方大国推行纵容政策终自食其果,对鼓吹绥靖政策的达拉第之流无疑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3.英国坚持抗战法国投降后,德国准备大举进攻英国,为取得制空权,德军对英国实施猛烈空袭,英国军民在新任首相丘吉尔的带领下,顽强抗拒,德国入侵英国本土的计划无限期地搁浅了。

纵观西欧战事,北欧被占,法国沦陷,英国损失惨重,这是英法长期推行纵容政策的必然结果。

英国首相丘吉尔三、苏德战争的爆发1.苏德战争的爆发(1941.6)德国要独霸欧洲,还有两个障碍,分别是西边的英国和东部的苏联,在英国它碰了壁,因为空战和海战德军没有优势。

于是希特勒决定改变原来的军事部署,先攻苏联,再取英国。

从1940年秋到1941年春,德国相继侵入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和希腊五国(引导学生看地图),控制了大量人力和物力,从地理上对苏联形成包围之势,取得了战略上优势。

他狂妄地认为灭亡苏联的条件已具备,胜利指日可待了,悍然于1941年6月22日进攻苏联。

教师提问:德国突袭苏联标志着什么?教师总结:它标志着苏联卫国战争的开始,也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了。

2.莫斯科保卫战德军在战争初期节节胜利,很快就推进到苏联腹地,并调集精锐部队围攻苏联首都莫斯科。

莫斯科军民在斯大林的亲自指挥下,展开了莫斯科保卫战。

莫斯科市民和红军的英勇作战确保了莫斯科屹立不倒。

这场战役是德军在大战中遭到的第一次重大失败,标志着德军闪电战的破产。

苏联红军粉碎了希特勒的军队“天下无敌”的神话,使苏联人民和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该战役也改变了英美对苏政策,促进了此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德军进军苏联莫斯科保卫战四、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941.12)法西斯在欧洲的扩张,刺激了日本的野心。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教师可让学生观看视频(偷袭珍珠港),结合教材了解珍珠港事件的全过程。

教师进一步解释:日军通过珍珠港事件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并发动了对东南亚地区的进攻。

原本中立的美国蒙受国耻,宣布参战。

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世界范围扩大。

法西斯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敌人,英美等国先后放弃绥靖政策,加入到反法西斯的行列中。

为了共同的目的,被侵略的国家日益走向联合,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形成。

附资料:“马其诺”神话被打破法国战局开始后,德军节节胜利,很快就迫近了法国首都巴黎。

1940年6月14日晨,德军第18集团军一部开进巴黎,法国政府大厦上空和埃菲尔铁塔顶端升起了德军万字旗。

巴黎陷落之后,许多法国人都为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担忧。

但是,也有不少法国人仍然对战争抱以很大希望,他们寄希望于马其诺防线。

马其诺防线是法国参谋部长期苦心经营的一条坚固筑垒防线。

它始建于1929年,1940年全部竣工,耗资2000亿法郎。

整个防线上共建有5600个永久性工事。

防线以法国前陆军部长马其诺(1877—1932)的名字命名。

马其诺防线绵延于法国东部的全部国境线上。

自卢森堡附近的隆维起,经提翁维尔、维桑布尔,再循莱茵河西岸南下,经斯特拉斯堡,到瑞士边境的贝耳福,全长750余公里。

防线内密布各种大大小小的防御工事,由许多火力据点形成一个一个的防御区域。

各火力据点相互配合,组成绵密的火力封锁通道,并设置有各种防步兵和防坦克障碍物。

在主要作战方向上,还筑有堡垒据点数处,多数堡垒据点内配有75厘米火炮数门,机枪10余挺。

各种火器皆安置在可以旋转的钢塔内,可以左右旋转,侧射据点之间的死角。

据点的上面筑有钢筋水泥掩体,厚达3米。

据点四周筑有外壕,据点内部架设铁栅,以防步兵强攻。

各据点之间有地下走廊相通,可以相互支援。

在各地道中装有多道铁门,如遇火警等意外事故,铁门可自动启闭。

据点内还附设有完善的卫生设备、外科手术室和输血室等。

地下室内还有大型现代化防毒措施。

就当时来讲,马其诺防线可谓世界上工事构筑最完善、障碍设置最完备、火力配系最严密的防线之一。

因此,法国军界人士普遍认为依靠马其诺防线可以高枕无忧,万无一失。

战事爆发后,法国统帅部依然陶醉在“不可能侵入”的幻想中,他们认为只要坚守在马其诺防线内,与德军长期对峙,逐渐消耗德军兵力,就可挫其锐气,御敌于国门之外,就可赢得战争的胜利。

然而,这些只不过是法国人美好的幻想。

德国人从来就没有把马其诺防线看得那么神乎其神。

1940年6月13日,德军开始对马其诺防线发起总攻。

从比利时的阿尔隆一带突入法境的德军几乎没有遇到抵抗。

当晚,德军从左翼向凡尔登进袭,得手后直向马其诺防线的背后迂回,力图形成对马其诺防线的分割包围。

与此同时,另一路德军选择法军防御最弱的地区,在萨尔布吕肯地区向马其诺防线正面发动了攻势。

很快,德军就占领了萨尔布吕肯地区前面的全部堡垒,突破了主要防线。

德军在马其诺防线正面不断扩大突破口,把马其诺防线切成两段。

德军自西面、西北面绕到马其诺防线的背后,与正面突破东部防线的德军会合,把来不及向南撤退的法国几十万大军,包围在铁圈内。

经过7天战斗,到19日,整个马其诺防线全部被德军攻占。

50万法国守军如釜底游鱼,大部分投降,只有极少数部队逃入瑞士境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