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楚雄彝族火把节中的民俗形式
火把节的传统与习俗

火把节的传统与习俗火把节是一个古老而庄重的传统节日,它在世界各地的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着不同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火把节的传统和习俗,并了解它们背后的意义。
一、节日起源与背景火把节起源于古代,其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远古时代。
根据史书记载,火把节最初是为了纪念某位英雄或神祇,人们会举行盛大的庆典来表达对他们的崇敬。
二、火把节的庆祝方式1.点燃火把:火把节最为显著的传统之一就是点燃火把。
人们会提前准备木材和油料,制作成不同款式的火把。
在夜晚,他们会点燃这些火把,载歌载舞地跳舞庆祝节日的到来。
2.游行表演:火把节期间,各地都会组织盛大的游行活动。
人们身着传统服装,手持火把,载歌载舞地走过城市的街道和广场。
在游行中,人们会展示各种舞蹈、音乐和戏剧表演,为观众带来精彩的视听盛宴。
3.焰火表演:焰火表演是火把节庆典的一大亮点。
在晚上,人们会点燃各式各样的焰火,让夜空绽放出美丽多彩的光芒。
焰火表演代表着胜利和喜庆,给人们带来无尽的惊喜和欢乐。
4.传统食物:火把节除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方式,还有一系列传统食物。
比如,人们会煮特制的传统汤品,其中的食材象征着幸运和繁荣。
火把节还有一种特别的甜点,在节日期间人们会互赠,以表达彼此的祝福和关爱。
三、火把节习俗的象征意义1.驱邪辟邪:火把在火把节中的使用有辟邪驱邪的象征意义。
人们相信火把的光辉可以驱散黑暗和邪恶,保护自己和家人免受灾祸和不幸的侵扰。
2.庆祝光明:火把节庆祝活动中的火把和焰火代表着光明和希望。
在这个寒冷的季节,火把的光芒照亮了人们的心灵,给他们带来了温暖和力量。
3.团聚与祈福:火把节是人们团聚的时刻,他们会邀请亲朋好友一起庆祝节日。
人们手持火把团团圆圆地围在一起,共同祈福,希望来年能够平安顺遂,幸福美满。
4.文化传承:火把节作为一项重要的传统活动,代表了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世代相传,火把节的习俗和传统得以延续,使人们更加了解并珍视自己的文化根源。
彝族传统节日之火把节的习俗

彝族传统节日之火把节的习俗彝族传统节日之火把节的习俗彝族火把节是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
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族也过这一节日。
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语支的民族都要过火把节。
2014年7月18日至7月27日,云南民族村将举办为期十天的“天下火把节——最牛民族村”为主题的原生态火把节狂欢活动,市民不用长途跋涉就能感受到原生态的彝族风情,参与到精彩纷呈原汁原味的少数民族节庆活动中。
节日起源编辑火把节的由来虽有多种说法,但其本源当与火的自然崇拜有最直接的关系,它的目的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
火把节在凉山彝语中称为"都则"即"祭火"的意思;在仪式歌《祭火神》、《祭锅庄石》中都有火神阿依迭古的神绩叙述。
火把节的原生形态,简而言之就是古老的火崇拜。
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
传说一火把节由来传说不一。
一说天神与地神斗争,人们用火把助地神灭虫战胜天神。
一说出自《南诏野史》及师范《滇系》。
这两书载:南诏首领皮罗阁企图并吞另五诏,将会五诏首领集会于松明楼而焚杀,邓赕诏妻慈善谏夫勿往,夫不从而被杀,慈善以精明的智慧和对丈夫执着的爱恋,找到丈夫的尸体并顺利安葬,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
石林彝族撒尼人视火把节为纪念民众与恶魔斗争胜利的节日;武定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
后人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
传说二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的是彝族英雄斗败天神恶魔,团结民众与邪恶和灾害抗争的故事。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天上有六个太阳和七个月亮,白天有烈日的暴晒,晚上有强光照耀,土地荒芜,妖魔横行,世间万物面临着灭顶之灾。
就在这个时刻,彝族英雄支格阿龙射死了灼热的五个太阳和六个月亮,驯服了剩下的最后一个太阳和最后一个月亮,治服了肆虐的洪水,消灭了残害人间的各种妖魔。
火把节小知识

火把节小知识
1.火把节是云南省彝族、纳西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举行。
2.火把节传统上是为庆祝收获、祈求丰收和消灾祈福而举行的,也有些地方把它作为传统的迎接夏季的节庆。
3.火把节的主要活动有舞龙、舞狮、跳火圈、放烟火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活动就是跳火圈,跳火圈的过程是跳者围绕篝火旋转,同时手持火把耍技巧,非常震撼。
4.火把节的火把有两种,分别为云南省巍山彝族的花火把和德宏傣族景颇族的蒿根把,两种火把的制作材料和造型都有所不同。
5.火把节的起源与传说多种多样,其中一种流传最广的传说是,在古代,白族的一个部落在人类面临灭绝时,请来了"火神","火神"为村庄献上了火种,从此百姓开始生活,这一天被纪念为火把节。
6.火把节虽然是云南省的传统节日,但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吸引力和知名度的文化节庆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和国外的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火把节有哪些活动

火把节有哪些活动火把节是一种传统的节日庆祝活动,起源于古代的欧洲,尤其是北欧国家。
虽然在不同的地区和社区,火把节的庆祝方式和活动可能有所不同,但总体上,这个节日通常涉及到篝火、火把游行、民间舞蹈、音乐和其他娱乐活动。
下面将介绍火把节常见的活动以及它们在庆祝中的意义。
1. 篝火:篝火在火把节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人们通常会聚集在一个中央位置,围绕着一堆大火欢庆节日的到来。
篝火象征着光明和热情,也被认为能够辟邪驱恶,带来繁荣和好运。
一些地方会举办篝火竞赛,比拼谁能燃起更大更明亮的篝火。
2. 火把游行:火把游行是火把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
参与者会手持火把,排成一队,穿梭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他们沿街道游行,展示着他们手中的火把,向观众展示出美丽的光芒和热情。
火把游行活动能够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团结感,也被视为保护神降临和赶走冬季黑暗的仪式。
3. 民间舞蹈:火把节上的民间舞蹈通常是庆祝活动的一部分。
人们会穿着传统的节日服装,围绕着大火跳舞。
这些舞蹈通常具有节奏明快的曲调和欢快的动作,目的是表达欢乐和庆祝的情绪。
一些流行的火把节舞蹈包括欢乐舞、火焰舞和环形舞蹈等。
4. 音乐表演:音乐表演也是火把节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人们在篝火旁跳舞时,乐队和音乐家通常会演奏传统的乐器,如小提琴、风笛和鼓等。
这些音乐表演会给整个庆祝活动增添欢愉的气氛,并激发人们的热情和参与度。
5. 竞技比赛:火把节可能会组织各种各样的竞技比赛,以增加节日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常见的比赛项目包括火把接力赛、火把投掷、火把烤肉比赛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增加人们的参与度和互动,还能够锻炼身体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6. 篝火传统:在一些地区,火把节会传承一些特定的仪式和传统。
例如,人们可能会点燃一束火把,在夜晚里沿着预定的路线传递火把,最终将火把投入篝火中。
这样的传统象征着信仰的传递和祝福的传递,相信能带来幸福和好运。
综上所述,火把节是一个充满欢乐和庆祝的传统节日。
火把节怎么过

火把节怎么过
火把节,也被称为火把节日或烛光节,是中国一些地区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
以下是一般火把节的庆祝方式:
1.准备火把和烛光:火把通常由竹子制成,烛光可以用蜡烛
来代替。
准备足够的火把和烛光,在夜晚庆祝时使用。
2.篝火晚会:通常火把节会举办篝火晚会,人们齐聚在户外
场地,点燃篝火。
大家围着篝火跳舞、唱歌和欢呼。
3.点燃火把和烛光:当天晚上,参与者手持火把或点燃的蜡
烛,在庆祝活动中行进。
火把和烛光灯火通常用来祈求吉
祥和驱邪。
4.传统表演:火把节期间,可能还会有一些传统表演,如舞
狮、舞龙、扭秧歌等。
5.篝火烟火:篝火节日也可能伴随着烟火表演,人们可以观
赏烟火的美丽和华丽。
6.庆祝活动:火把节也可以包括其他庆祝活动,如音乐演出、
民俗游戏、美食盛宴等。
请注意,火把节的庆祝方式可能因地域而异,具体的庆祝方式会因不同地方的传统习俗而有所不同。
如果你有兴趣参加火把节活动,请向当地的旅游机构、社区组织或政府部门了解更多详细信息和指导。
此外,确保参加活动时注意安全,并尊重和遵循当地的文化和传统习俗。
浅析云南少数民族祭火习俗

浅析云南少数民族祭火习俗摘要:云南,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因此也就具备了浓郁的少数民族气息。
少数民族有着区别于汉族的众多风俗习惯,他们有自己的生活习俗、饮食习惯、民族服饰、特色的民居建筑等等,然而在云南最为人熟知的习俗之一就是少数民族的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各民族、各地区的火把节独具自己民族的特色,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本文进行的是关于云南楚雄彝族的火把节的简单研究关键词:云南楚雄彝族火把节起源文化内涵关于云南各民族火把节的传说,各有各的特色内容。
彝族关于火把节的传说,实际上是以游牧为主转为以农耕为主之后,新的文化形态对原有文化形态的扬弃。
这个传说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火把节来源的原始信息,也是最接近火把节源头的一个传说。
彝族地区素有“火之故乡”的美誉,彝族人民能歌善舞,秉持着先人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音乐舞蹈传统和口头艺术,在火把节习俗中形成的歌调、传说乃至史诗表演等也当属“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宗重要传承云南许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火把节,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和著名的当属一组的火把节,但云南地区彝族支系众多,且分布在不同地区,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彝族火把节,因为地域或支系习俗的不同,各火把节的具体细节也不尽相同,本文主要是浅谈彝族的一个小分支的火把节――云南楚雄彝族火把节一、云南少数民族的祭火习俗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花费了很长时间创造了火,并将它赠与人类,火使人成为了万物之灵,并带给了人类无限的光明和权力。
然而这仅仅只是个传说,现实生活中人类的祖先率先发现了火的秘密,并将它命名为“火”,人类的一切生活依赖于火,这也成为了人类历史上光明辉煌的新纪元的开始世界上不少古老的民族如希腊、埃及、印度、北欧等国家及美洲印第安人和西伯利亚一带民族中部保留有不少拜火习俗和拜火神话。
火把节的节日风俗

火把节的节日风俗(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火把节的节日风俗火把节的节日风俗有什么今年的彝族火把节也是很快就要到来了,大家要知道这个节日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节日,那么火把节的节日风俗有什么?下面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火把节的节日风俗,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彝族火把节的寓意是什么三天活动详解

彝族火把节的寓意是什么_三天活动详解彝族火把节的寓意是什么火把节的寓意是丰收,因为火把节在彝族是集祈祷丰收、祭祖、娱乐为一体的传统节日,其中核心内容是祈祷丰收。
而火把节也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等多个民族的节日,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
火把节三天活动详解1、火把节第一天:祭火。
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由毕摩(彝族民间祭司)诵经祭火。
然后,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会从毕摩手里接过用蒿草扎成的火把,游走于田边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驱虫的传说。
2、火把节第二天:传火。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聚集在祭台圣火下,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
小伙们要效仿传说中的阿体拉巴,赛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
姑娘们则效仿传说中的阿诗玛,身着美丽的衣裳,撑起黄油伞,唱起“朵洛荷”、跳起达体舞。
3、火把节第三天:送火。
这是整个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的高潮。
这一天夜幕降临时,人人都会手持火把,竞相奔走。
最后人们将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欢乐的人们会聚在篝火四周尽情地歌唱、舞蹈,场面极其壮观。
故也有“东方狂欢夜”之称。
火把节的意义价值一、全民参与的最盛大的庆典布拖和普格地区的彝族火把节,是历史悠久,形态古朴,民族特色最为浓郁鲜明的、以火为核心、以火把为主题举办的民俗节日盛典。
统观世界各国和我国各民族地区,无论从历史沿革、文化积淀、民族特色、风俗传统、族群记忆、心理认同以及办节的时空规模、影响面、影响度、参与面、参与度来看,完整意义上的火把节当首推凉山彝族的“阿都”地区。
二、宏大的民族文化荟萃与展示火把节从时空领域的立体层面上,集中体现和展示出博大深厚的彝族文化。
表层:节日时空所表现的各种物化形态,如:杀牲祭祀、火把祈年,歌舞娱乐、体育竞技、服饰展美……中层:劳动生产过程及成果,社会生活状态及希求;深层:民族的宇宙观、信仰,社会伦理,行为道德,审美情操,心理情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楚雄彝族火把节中的民俗形式作者:把红梅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11期摘要:火把节是彝族自己的传统节日,内容包罗万象,形式多姿多彩,节日中展示丰富多彩的文化习俗,包涵着各民族的文化现象及其深层的文化精神,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文化色彩,是云南少数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最集中、最充分的体现。
在全球化文化盛行的今天,许多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逐渐消亡,具有丰富文化内容的少数民族节日,是各族人民艺术文化的显著表征和重要载体,是一笔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文以从楚雄火把节为例,探讨其文化价值,对保护与传承珍贵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具有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彝族;火把节;民俗文化;文化价值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2-0155-02一、楚雄彝族火把节概况楚雄彝族自治州是彝族主要聚居地,同时还有汉族、傈僳族、苗族及其它少数民族居住。
楚雄彝族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节日文化博大精深,火把节是其中参与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传统节日。
千百年来火把节在彝族地区一直延续,深深扎根于彝族社会,周期性地展现彝族文化形态,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现已成为彝族文化的象征。
(一)关于火把节起源的传说很多少数民族节日的来历都与起源传说紧密相关。
关于火把节的来历,在楚雄彝族民间有许多美妙动人的传说故事,类型多样,各说不一,有灭虫说、有反土司说、找火源说等。
其中流传最多的是“喜鹊姑娘”的故事。
传说在古老的罗武山寨,有一个名喜鹊的姑娘,与阿龙哥相爱。
喜鹊姑娘美丽动人,十六岁时十二个部落头人的儿子都派人献彩礼提亲,并且威胁答应,否则就要血洗山寨,喜鹊姑娘心里极其不愿,但还是答应了。
她为保山寨安全,在六月二十四日相亲的山头上悲痛地看了阿龙哥一眼后便纵身跳入火大火中,阿龙哥也随之跃入火中。
从那以后,人们为了纪念喜鹊姑娘和阿龙哥,过起了火把节。
在腊鲁支系的彝族中至今还流传着另外一个故事,说很早以前,人间没有火,有一个叫者洛的人通鸟兽语言,他与老虎、蛇、扎布鸟相约到天上去找火种。
结果老虎和蛇都吃了火亏,失败了,只有扎布鸟从天神那里偷听到了火种的出处,又回到人间,找来了铁片、石片、火草等物,得到了火源。
于是人们高举火炬,狂欢起舞,庆贺人类有了火种。
据说这天正好是六月二十四日,此后每年是日都举行庆贺盛会。
举着火把跳舞祭祀火神,仍然是今天火把节的中心事象。
无论哪种类型传说,追溯其文化渊源,都与彝族先民的火崇拜有关。
(二)楚雄彝族火把节习俗火把节是流传在楚雄地区隆重的传统民俗节日活动,是彝族人民的年节,于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到二十六日举行,节日时间长短不一。
节日期间,节日活动中都要燃篝火歌舞,举火把游田地,具体内容和形式各地、各支系不尽相同。
在民间,大多数地方节日过三天。
彝家村寨欢庆祝福、一派喜气,邻近的村寨约定地点举行节日庆祝仪式。
节日当天,彝家人以事先准备好的用松树做成的火把,分别向家堂、家人、灶房、畜厩、家门、田间地头祭祀,各处撒一把火把,祝福家人平安、家畜兴旺,祈求驱害除虫、五谷丰登。
之后,走亲访友,村邻串门、相互祝福,家家户户杀鸡宰羊、合家欢宴。
夜晚,火把通明,人们欢聚在一起唱歌跳舞,欢度节日。
第二、三天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如集体游乐、斗牛、摔跤、打磨担秋、唱歌跳舞等庆祝节日,有的持续数日。
节日期间,除庄重的祭祀活动和热烈的歌舞、文体活动外,彝家人还烹饪美味佳肴,邀约亲朋好友聚饮,唱酒歌、欢庆自己美好的节日。
席间,有卜卦的习俗。
席毕,大家围坐在火塘边,老人给小孩唱古歌(讲述彝族的历史)。
彝族青年男女则会成双成对出现在篝火旁、松树林中、姑娘房里谈情说爱。
少数地方节日过三天以上,有的地方还进行地方特色的歌舞表演。
双柏县罗武支系的彝族,火把节从从农历六月二十三开始至二十七日结束。
双柏县法脿小麦地冲一带的彝族,火把节还要跳源于彝族原始的虎崇拜的“老虎笙”,场面壮观热闹。
禄丰高峰地区的彝族,火把节从六月二十日开始二十七日。
永仁凉山的彝族,火把节别具风格,从六月二十四日下午人们吹响牛角号开始,开展对唱、歌舞、跳脚、摔跤、赛马、射弩、打秋千等活动,一直到六月二十九日才结束。
武定一带的彝族纳苏支系过火把节还有斗牛、摔跤、打磨担秋等活动。
元谋小凉山一带彝族的火把节要唱《掌火歌》、《赞火歌》、《冲门歌》等。
此外,在楚雄彝族自治州首府楚雄市鹿城,作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方面保留着火把节传统习俗,另一方面向着民族文化经济方向发展。
近些年来,由政府搭台,除举办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还举办盛大的经贸活动。
每年的火把节异彩纷呈,盛况迭起,各地各族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潮涌而来,庆祝节日,汇集在一起成为欢乐的海洋。
街头红灯笼高挂,彩旗飘扬,车水马龙,街商贾云集,摊点密布。
白天举办民族体育活动、民族民间文艺调演、科技展览等。
群众性的跳歌、跌脚、群情欢畅,歌声此起彼伏,通宵达旦,历数日而不衰。
夜晚彩灯齐放、火把通明,礼花四溅,人如潮涌,火如游龙,人们如痴如醉,感受“火把之夜”的欢乐,沉侵在欢歌笑语中。
在政府主导下,从弘扬民族文化,加快地方经济建设的角度出发,将火把节作为集中展示彝族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浓郁风情、经贸交流的平台。
古老的节门是民族团结的盛会,也是搞活民族文化经济的舞台。
二、楚雄彝族火把节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火把节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有祭祀、祈福、驱邪除恶、探亲访友、听老人唱古歌(讲述历史)、赛装、对歌、跳脚、摔跤、斗牛、磨担秋等。
集中、多样、突出其表现出楚雄彝族的文学、民歌、舞蹈、音乐、服饰、民间手工艺、饮食等文化形态,是彝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博物展示会,涵盖了楚雄彝族文化的方方面面。
兼具有宗教、农事、纪念性、商贸性、文化游乐、庆贺性、生活社交类节日特点的文化活动事项,是彝族民间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突出地表现出楚雄彝族文化特点。
文学:种类齐全,内容异彩纷呈,文化内涵深厚。
在楚雄彝族火把节活动中,祈祭火神是重要的内容,在祭祀仪式中,人们念念有词,祈求愿望,千余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内容大体统一、丰富的口头文学。
此外,彝族人说唱祖先的业绩、歌颂坚贞不渝的爱情、讲述动人的故事和民族的历史。
在唱词中一遍遍提起那些写成文字的彝族史诗、故事,追忆史诗中讲述的光辉岁月与美好情境。
彝族诗歌内容丰富、意蕴深厚,如有史诗性质的《梅葛》、《查母》、《吱咪恰》,民间叙事长诗《阿鲁举热》、《龙王四姑娘》、《阿谷鸟》、《赛玻嫫》、《雪娥养雀》、《门咪间扎节》等,还有数以千计万计的民间故事、民歌、歌谣。
这些文学内容异彩纷呈,同时又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彝族人民的精神财富,是一笔宝贵文化遗产,依托火把节得到传承。
民歌:彝族人民喜歌善舞,火把节期间,歌不停、舞不断,彝族优秀的传统歌舞在节日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彝族民歌根据其演唱风格和内容的不同,可分为习俗歌,创世歌、叙事古歌,祭祀歌,酒歌等。
习俗歌是民族风俗习惯的反映,主要在年节、起房盖屋、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中演唱,有《青棚调》、《左脚调》等曲调。
祭祀歌是以彝文文献形式出现的毕摩经文,它们的唱诵者是毕摩,其内容容量较大,如《找火种》、《祭火神》、《祭五谷神》等。
酒歌在彝族接待客人、欢庆饮宴时唱。
优美动听的歌唱还有《阿苏找》、《阿乖佬》、《江迤调》、《咕遮》等在节日中,人们尽情欢唱各种民歌,即兴抒怀,充分展现出彝族独具魅力的丰富艺术资源。
从中充分表现出彝族人民的热情、好客、直爽、智慧的民族性格。
乐器:流传至今主要的彝族乐器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吹、拉、弹、打四类共十八种。
吹管乐器有笛噜、小闷笛、葫芦笙、唢呐、大号、筒子、羊角号、牛角号、树叶等;弦乐器有小二胡;弹拨乐器有月琴、大三弦、小三弦、响篾等;打击乐器有羊皮鼓、牛皮鼓、法铃、师刀等。
各种乐器在楚雄彝族各支系地区均有分布,这些乐器在演奏中基本上以五声音阶为基础,应用宫、商、角、徴、羽等多种调式,一个乐段内多应用调式的交替,并经常出现滑音,装饰音和颤音,有的还需应用循环换气法进行演奏,使之富有柔和的特点。
舞蹈:主要有大三弦舞、葫芦笙舞、跳笙、左脚舞、大刀舞和祭祀舞蹈等。
大三弦舞是楚雄辖区内流传最古老的一种彝族舞蹈,通常是围火成环而舞,它以笛噜吹奏作引领、大三弦伴奏配合主旋律。
芦笙舞形体动作原始古朴、粗犷豪放,伴奏乐器为葫芦笙。
跳笙的伴奏乐器为月琴和竹笛。
左脚舞,被现代人们称为彝族“的高”,伴奏乐器主要是月琴和小二胡。
祭祀舞是楚雄彝族为祈求丰年,村寨平安,祭祀天地、祖先、亡灵的舞蹈。
服饰:在彝族火把节盛大的节日期间,人们纷纷穿上节日的盛装,从各个地方纷至沓来,形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节日中还有赛装、穿花衣表演,从中可以欣赏彝族服饰的绚丽多姿。
楚雄彝族服饰主要由帽、上衣、坎肩、围腰、披风、背披、腰带、长裙、短裙、围裙、长裤、腿套、鞋、飘带、挎包、兜肚以及银制的耳环、耳坠、手镯、戒指及少量的玉器等饰物组成。
民间手工艺:在楚雄彝族火把节中,有许多彝族传统的精美手工艺品展卖,有各种泥塑、泥雕、竹编、竹木雕器、木偶、纸扎、彩扎、剪纸、布艺、剪纸、银饰和刺绣品等,应有尽有,琳琅满目。
的这些工艺品形式各异,种类众多,制作精湛,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其中雕刻、漆器、彝族剪纸、刺绣和绘画最为典型。
这些工艺品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独具魅力的民族风情,而且实用性强,历来深受彝族人民的喜爱。
在节日期间,人们纷纷购买,将它带回家中,作为礼物赠送给亲朋好友。
饮食:火把节期间,也是一年饮食最丰盛的节日,虽然楚雄各地彝族关于火把节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有所不同,但一户人、一村人做出最好的饭菜,合家共宴、全村共宴或邀请四方亲朋好友、宾客共宴的习俗却是普遍的。
楚雄彝族由于居住环境的原因,形成了独特的饮食习俗,动物类食物主要有猪、羊、牛、鸡、昆虫;植物类食物主要以野生菌类、植物花、叶为主,主食有大米、包谷、小麦、洋芋、荞等。
制作方法有烧、炸、蒸、煮、腌、舂、剁等。
饮品主要有小灶米酒,火罐酒、茶,南瓜、芭蕉、荞等均能制成甜酒。
楚雄彝族的食谱有很多,如羊八碗、炒核桃花、干炸芭蕉心、荞粑粑、泡椿、玉米饭、凉拌芭蕉、猪肉煮伏苓、水芹菜、凉拌树花、豆腐肠、鱼心草、煮野山药、菌类、蛙类、凉拌青剌头、凉拌罗汉松枝头、炒皂角牙等等。
总之,火把节自身有着极强的艺术形式,围绕着火为中心信仰而展开的舞蹈、音乐、文学、饮食、服饰等艺术内涵与形式,拓展丰富了彝族火把节所涉及艺术的多样性,及节日自身的饱满性,也充分体现了火把节在彝族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而作为民族文化的发掘,保护,创新来看,火把节中的每一种艺术形式都可能成为研究对象,都可能成为文化创新的源泉而存在,因此火把节中的民俗文化形式研究,对民族文化的发展与演绎,作用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