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彝族火把节介绍-素材

合集下载

彝族火把节的传说.ppt

彝族火把节的传说.ppt

地,但他不服输,还要求再摔一次。这一次。阿提拉巴站成一个骑马式, 斯热阿比用力摔他,他的两脚像生了根,一动也不动。阿提拉巴乘对方 不留神,抓住对方的一只胳膊用力一摔,斯热阿比被摔出两丈多远,趴 在地上动不了了。阿提拉巴走近一看,斯热阿比口吐鲜血,已经死了。
阿提拉巴回到家里,哪知天菩萨知道斯热阿比被摔死的事以后,非
男女老少举着火把向活动场所汇集。人们到齐之后,主持人一声号令,大 家举火把向宝塔形火炬奔去,将其点燃。一时火光冲天,欢声四起,大家 各举小火把围着大火炬,跳起“丰收舞”,唱起丰收歌,载歌载舞,热情 奔放。歌舞结束,各家各户的人们举着火把向自己的田土走去,分散举行 火把游行,一直要游遍各自的田边地角,以此表达消灭害虫,祝祈风调雨 顺,确保五谷丰收,人丁平安,六畜兴旺的心愿。织金彝族的火把节,以 三塘镇松树坪的节日活动场面为大,每年均有上千人参加。活动场所还立 有序碑,记述这里火把节的形成与延续。近年来,随着彝族同胞经济文化 生活水平的提高,火把节的气氛也一年比一年隆重,县民族文工队以火把 节丰收舞为素材编练的彝族舞蹈《铜铃声声庆丰收》参加省、地汇演获得 好评。
火把节第一天,人们选择又好又长的松木,劈成细条,中间加上易燃
的松明,捆扎成火把。傍晚,各家门前的火把就点燃了,第二天的火把普 遍要比第一天的高出一节。第三天是火把节的高潮,火把扎得又高又大, 装饰得很漂亮,所有角落都照遍,以求照亮庄稼,消灭害虫,预祝丰年。 人们高举火把,尽情歌舞,通宵达旦。在不少彝族地区,还举行赛马、斗 牛、摔跤、射箭、拔河、打秋千等活动。
常生气,但又没有办法对付阿提拉巴,便派来大量的虫子来吃地上的庄 稼。阿提拉巴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那天晚上,砍了许多松树,领着人们 烧虫子,把天菩萨派来的虫子都烧死了,保护了庄稼。从此,彝族百姓 就把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定为火把节。

火把节(简谱)分析

火把节(简谱)分析
4
欣赏
火 把 节
——选自《云南音诗》第四乐章 交响组曲
火把节由来:
• 火把节的由来虽有多种说法,但其本源当 与火的自然崇拜有最直接的关系,它的目 的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 火把节在凉山彝语中称为"都则"即"祭火"的 意思;在仪式歌《祭火神》、《祭锅庄石 》中都有火神阿依迭古的神绩叙述。火把 节的原生形态,简而言之就是古老的火崇 拜。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 、拉祜族等火把节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 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 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 ,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 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 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 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 式。
导入:用右手划拍,口读下面节奏短句。
1.
X X X X X X
X
2.
3.
X.X X X X X X X
X XX X X X X X
X X X.X X X X
4.
5.
X.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X X X X X X.X X X X X X X X
唱一唱,注意音准。
●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在乐曲中分别出现了几次? 每次出现是否有变化?
拓展练习
完整聆听音乐,分组讨论并总结:
这首乐曲在演奏乐器的使用上独具匠心,你能 说说在这首乐曲中,作曲家是如何通过不同乐器的 同时或交替使用来表现火把节的欢腾场面吗?
二乐章“山寨路上”。第三乐章“夜歌”。第 四乐章“火把节”。《火把节》表现了彝族的 传统节日火把节的盛大欢腾景象。

彝族的火把节(4篇)

彝族的火把节(4篇)

彝族的火把节(4篇)彝族的火把节作文1相传很久以前,天和地是相通的,天上的神和地上的人和谐相处,常常相互往来。

有一年夏天,一个名叫耿丁的天差下凡游玩,却和人间英雄豪星发生了冲突,于是两人竞赛摔跤,结果耿丁被摔死了。

天神大怒,放出很多蝗虫来破坏庄稼。

豪星带着人们燃起火把,举火烧虫,爱护了庄稼。

从今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便成了彝族的火把节。

耶!盼星星盼月亮,最终盼来八月十一日的火把节了。

我最终可以来参与易门县浦贝彝乡进行的火把节。

这一去,不仅让我品尝到美味的羊肉佳肴,还让我体验到深厚的彝族风情,真是“一举两得”呀!当我们到达场地时,正好是我特殊奇怪的神奇祭火典礼。

祭火典礼分为三个阶段:取火、迎火和送火。

这些都是由大毕摩和彝乡同胞们共同完成的。

圣火是取自神奇而秀丽的人间仙山——马头山。

圣火是用传统的钻木取火的古老方式,这代表着彝族人民追求光明和美好的美妙心愿。

转瞬,到了晚饭时间。

百桌羊肉汤锅盛情迎来宾,热腾腾的羊肉汤、香喷喷的粉蒸肉、香醇的彝家米酒……瞧这阵势,想不香飘十里都很难啊!这光闻着就让人口水泛滥,心动不如行动,美食,我来了!吃饱喝足之后,夜幕早已降落,火把狂欢之夜开头了!在星月的照射下,在群众的欢呼声下,在花鼓队、唢呐队的分散下,大毕摩点燃第一堆烈火时,天空中立刻燃起刺眼的烟火。

伴随着绚烂的烟火,其次堆、第三堆熊熊焰火也相继燃起。

唱歌跳舞勒过索〔好玩呢〕,喝酒吃肉呐基维〔好吃呢〕。

醉美狂欢夜,激情火把节……明月升起,激情的火把燃烧起来了,熊熊烈火照彻夜,激情的热浪一波接着一波,人们都被这火把的热忱燃烧起来了!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绚烂的火把,悦耳的民谣,彝家的左脚舞,满天的绚丽烟火……不一会儿,我也被热忱好客的彝族同胞们拉入狂欢的行列中,一同跳着欢快的左脚舞。

然而一波波热浪向我涌来,那或许是火把的盛情邀请,或许是人们的激情热浪,或许是彝家同胞的.热忱好客,或许是……近四万名群众围着熊熊的火把唱歌跳舞,歌颂着美妙生活,远处频频绽放的焰火,把浦贝的夜晚装饰得缤纷绚丽。

楚雄彝族火把节彝族火把节

楚雄彝族火把节彝族火把节

楚雄彝族火把节彝族火把节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人民传统的节日--火把节。

当夜幕降临,从石林到叠水,从圭山到长湖,数不清的火把映红了夜空,映红了人们的笑脸,激情的歌声与雄浑的大三弦声交织在一起,山寨沉浸在节日欢乐之中……关于”火把节”,流传着这样一个神奇动人的传说。

古时候,在一座高高的山上,有个城堡,城堡里住着一个士司,他生成一双老鼠眼,扫帚眉,一张鲢鱼嘴,配上那尖凸的下巴,一副干瘦的脸上布满了黑麻子,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做”黑煞神”。

这黑煞神无恶不作,手下养着一大帮家丁、打手,残暴地统治和压榨着彝族人民。

他巧立名目,横征暴敛,生孩子要交人丁税,上山打猎要交撵山租,下河打鱼要收打鱼捐……各种苛捐杂税,逼得人民实在喘不过气来,为了反抗这个黑煞神的残酷统治,曾多次举行过起义,但是,土司坚固的城堡难以攻下,许多人被抓去活活地处死了。

有个聪明能干的牧羊人,他的名字叫扎卡,想出了一个智取土司城堡的办法来。

他暗中串连了九十九寨的贫苦人民,决定从六月十七日起,将各家各户的羊都关在厩里,每天只喂点水,不喂草料,饿上七天七夜。

起义的人就在夜里赶造梭标,削好竹签,磨好砍刀、斧子,又在每只山羊角上缚上火把,大家约定在六月二十四日晚上起义。

到了这天晚上,当月亮还没有露面,山箐树林里的微风轻轻地吹起的时候,只听得一声牛角长鸣,就以第一支”火把母”为号,此时各路起义人马立即将羊厩门打开,点燃起千万支缚在羊角上的火把,驱赶羊群向土司黑煞神的城堡进攻。

那数不清的羊群早已饿够了,便借着火光,争先恐后地忙着上山枪树叶青草吃。

扎卡率领着起义的人民,勇猛地去冲杀。

快到城堡了,那鼓声和喊声震天动地。

黑煞神急忙登上城堡一看,只见满山遍野成了一片火海,从四面八方包围了城堡的人们,已经开始攻打城门了。

黑煞神一面命令家丁、打手死守城门,自己却悄悄地钻进洞里去,准备逃跑。

此时各路起义大军已攻破了城堡,蜂涌而入。

到处找遍,可就是不见土司黑煞神。

彝族的火把节作文

彝族的火把节作文

彝族的火把节作文彝族的火把节作文10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

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彝族的火把节作文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彝族的火把节作文篇1大火把立着,挂满了果子,还有村民送来的香,顶端高高立着升斗。

我知道这些都是村民的祈愿,多子多福,步步高升,五谷丰登·······我按照习俗到火把下绕了三圈,据说这可以消灾免难。

天色渐渐暗下来,我受林海的嘱托,拍着跳舞的人群,转身,大火把已点燃,也许是下了雨的缘故,开始很难燃烧,我在人群中穿梭,拍着慢慢点燃的小火把。

当我再次回到中心,大火把已熊熊燃起了,我看见火光照亮了整片田野,一切晕在了红红的火光中·······黑暗中,星星点点的火光遍布了田间,处处欢歌笑语中,我享受着美好的夜,随着火光处慢慢回家了,心底竟莫名生出一种希望来。

许是因为那火光!彝族的火把节作文篇2“火树银花不夜天,兄弟姊妹舞翩跹;歌声唱得月儿圆,不是一人能领导,那容百族共骈阗,良宵胜会喜空前”。

小时侯读过柳亚子先生脍炙人口的诗句,经过彝族火把节,感应时代,对诗的意境和内涵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在华夏大家庭中,在五十六个兄弟民族中,有众多具有浓郁特色的节日,但恐怕没有一个像火把节这样充满火焰与激情,它是一个用酒与火交织而成的节日。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我带着妻儿驾车到靖安乡罗德古参加昭通市彝学会在那里举行的火把节,车在岖崎的山路上盘旋,经过个多小时的颠簸到达目的地。

罗德古掩映在茂密的绿树丛中,整个寨子洋溢着节日的喜庆,还未到目的地就传来了若断若续悠扬婉转的彝歌,这歌声是从重重迭迭的大山深处,从遮天蔽日的茂林丛中,从苍苍茫茫的浓雾中过滤而来的,所以是那样的脆亮,那样的清新,那样的摄人心魄,犹如天籁之音,放耳听去,给人一种飘飘渺渺,亦真亦幻的感觉,就是这美妙的歌声把我们带到了节日的狂欢中。

火把节课文主要内容

火把节课文主要内容

火把节课文主要内容火把节课文主要内容火把节课文主要是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下面小编收集了火把节课文主要内容,欢迎阅读!火把节课文主要内容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来和我们彝(yí)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我为你砍好了蒿(hāo)枝,我为你扎好了火把,我要带着你满山遍野地奔跑。

我为你准备了彝家姑娘最喜欢的彩衣和头帕,我为你准备了彝家小伙儿最喜欢的披毡和花包,我一定把你打扮成天底下最漂亮的人。

我为你杀好了鸡鸭,我为你宰好了牛羊,我为你买来了美酒和水果,我愿陪你从黄昏一直喝到第二天早上。

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参加这三天三夜ji 情四溢的盛典。

太阳还没爬上山头,山寨(zhài)里家家户户的门都不约而同地打开了。

人们兴高采烈地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

男女老少都穿上了节日盛装,忙着烧火宰鸡,准备节日饭菜。

日上三竿,斗牛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人们把斗牛场团团围住。

矫(jiǎo)健的公牛,在主人的逗引下,在观众的助威声中,瞪着血红的双眼,顽强地顶着对方的犄(jī)角。

经过几番惊险的搏击,得胜的公牛身披红布,在主人的牵引下,绕场一周,骄傲地接受着人们的欢呼和赞叹。

摔跤场上也是人声鼎沸。

各路摔跤好手灵巧地抗击着对方,企盼着对手脊背着地不能翻身的那种欢愉,企盼着得胜奖励的红布披在身上的那种骄傲。

夜幕降临了,天上刚刚露出几颗星星,年轻人就点着早已准备好的火把,跑出屋门,绕屋三圈,然后奔向田野,奔向山川。

站在高处向下看,只见一条条“火龙”,在大地上穿行。

冲天的火光,震天的喊声,让一个个山寨都沸腾了起来。

看,熊熊的篝(ɡōu)火燃烧起来了。

山寨的人们都集中到一起来了。

老人来了,弹着平日积满灰尘的月琴;小伙子来了,吹着很久没有摸了的笛子;姑娘们来了,手拉手脚碰脚地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孩子们来了,围着火堆唱着,跳着,追逐着,嬉闹着……火光照红了每个彝家人的脸,也照亮了每个彝家人的心。

彝族火把节的风俗简介

彝族火把节的风俗简介

彝族火把节的风俗简介彝族火把节,是丰富多彩的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彝族延续数千年的、对火的自然崇拜,也表达了彝族人民追求光明、祈盼丰收、驱害祈福的美好愿望。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彝族火把节的三大独特习俗。

彝族火把节是祭祀性的节日。

因此在传统的乡间农村往往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彝族人家家户户对此都很重视,在这期间,有三大独特的节日习俗。

祭拜鸡火把节的祭祀鸡是挑选精心饲养的鸡,须是金黄色的还不能下蛋的子母鸡,一般是一斤左右重。

在农历六月二十四前七天或前三天,人们用倒扣的竹背篓把这只祭祀鸡关起来饲养。

火把节当天一早,家里的长者就抱着这只鸡至田间地里祭拜田地,与各种农作物倾诉些免遭天灾,保佑上天祈求农作物身心健康发育,保佑大丰收,驱离恶魔病害虫等行礼言辞,然后摇晃一些农作物的枝叶一起返回家里。

下午三四点钟左右,用一种特作祭祀用的树枝叶泡在冷水盆,将祭祀鸡用树杈摁着鸡脖子,把鸡头浸没在盆里,后在鸡嘴上塞进荞面或青稞面或燕麦面。

如此反复这两个动作,直到把鸡闷没气后,再去毛、刮肚、砍剁,将鸡翅、鸡爪、鸡尾巴、鸡心肝等烧烤后撒上适当的盐,放入彝族传统的木制器皿进行祭祀,其他部分则在煮熟后以同样的方式,先祭祀后享用。

这种祭拜都就是两个步骤,第一步将鸡肉端的出来门外,向自然界或上天祭拜;第二步,详细调整盘中肉后,再端的至堂屋家里的祭拜台上向祖先神里祭拜。

这就是一个很庄严的仪式,整个过程除了必要的言语外,人们必须维持严谨,无法随意骂人;祭拜完前毫无关系的鸡、狗、猫也无法至现场穿穿;煮沸祭拜树枝叶的盆水和鸡毛等也无法马上死掉,而是放在海原那天,追随放走的火把一起死掉等。

枯蒿芝杆编制的火把火把节的'三天晚上都要点火把。

所点的火把主要就是玉露蒿芝杆基本建设的火把,以及松树上张波的松明子火把。

不过必须特别注意的就是,海原的晚上点的火把就可以就是玉露蒿芝杆制作的火把。

这些火把都要提前数天,早则一两个月前就开始准备,尤其是枯蒿枝杆编制的火把是要精心制作的,通常是一家之主或懂事的孩子去筹备制作。

火把节是哪个民族

火把节是哪个民族

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火把节是哪个民族彝族火把节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

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族也过这一节日。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

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语支的民族都要过火把节,有的学者认为此节原系彝族十月历法的一个年节,火把节又叫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相当于彝历的新年。

因此又称过大年。

一、起源火把节由来传说不一。

一说天神与地神斗争,人们用火把助地神灭虫战胜天神。

一说出自《南诏野史》及师范《滇系》。

这两书载:南诏首领皮罗阁企图并吞另五诏,将会五诏于松明楼而焚杀,邓赕诏妻慈善谏夫勿往,夫不从而被杀,慈善闭城死,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

石林彝族撒尼人视火把节为纪念民众与恶魔斗争胜利的节日;武定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

后人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

火把节的由来虽有多种说法,但其本源当与火的自然崇拜有最直接的关系,其目的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

火把节在凉山彝语中称为"都则"即"祭火"的意思;在仪式歌《祭火神》、《祭锅庄石》中都有火神阿依迭古的神绩叙述。

火把节的原生形态,简而言之就是古老的火崇拜。

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

在彝族地区,对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云南泸西县彝族在正月初一和六月二十四,由家庭主妇选一块最肥的肉扔进燃烧的火塘祈祷火神护佑平安。

永仁县彝族在正月初二或初三奉行祭火,称作开"火神会",凉山彝族把火塘看作是火神居住的神圣之地,严禁触踏和跨越。

到了节日,各族男女青年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边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或进行集会,唱歌跳舞,或赛马、斗牛、摔跤。

近代,人们利用集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资料
彝族火把节介绍
火把节从每年的农历6月24日开始,举行3天的点燃火把仪式。

火把节是眼睛的节日,在这样的日子里,当然得盛装出席。

彝族服饰种类繁多,不仅有地区、年龄、盛装、常装之分,而且品种丰富。

彝族女子与男子的服饰色调基本相同,喜用红、黄、黑三色。

这些辉映着彝族文化的绚丽服饰,在火把节里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穿行在你的周围。

火把节期间最为刺激的莫过于彝族民间竞技活动。

竞技,是力量与技巧的角逐。

在这种角逐中,彝族民间形成了赛马、斗牛、摔跤等风格独特的各种竞技项目。

第一天“都载”意思是“迎火”这一天,每个村寨都会打牛宰羊杀猪,以酒肉敬神祭祖,共同分享欢乐和幸福。

“大富人家杀牛过节,中富人家宰羊过节,贫穷人家杀鸡过节,孤汉煮鸡蛋过节,寡妇也要做荞粑海椒汤过节”,不分贫富贵贱,各尽所能。

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点燃圣火,由毕摩(祭司)诵经祭火。

然后,家家户户的大人小孩都会从老人手里接过用蒿杆扎成的火把,游走于房前屋后、田边地角,以示驱除病魔灾难。

第二天“都格”意思是“赞火”这一天,是火把节里最热闹的一天。

彝家男女老少身着盛装,从各村寨聚集到山野场坝,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活动。

小伙们赛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姑娘们身着美丽的衣裳,唱起动人的情歌,跳起“朵洛荷”。

第三天“都撒”意思是送火,送火仪式是整个彝族火把节的高潮。

当天色开始黯淡的时候,人们点燃干蒿扎成的火把,排成长长的队伍,手持火把,高声放歌,在田野山岗、竞相奔走。

最后人们将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巨大的篝火,围着数米高火焰的柴堆,跳起欢乐的“达体舞”,释放着一年的欢情与热烈,场面极其壮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