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俄竞技体育体制比较研究
中、美、俄三国奥运竞技实力比较研究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the athletics strength in the Olympic Games among China, USA, and Russia 作者: 刘建坤 崔铭香 罗国程
作者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27
出版物刊名: 辽宁体育科技
页码: 44-46页
主题词: 奥运会 竞技实力 比较研究 策略
摘要:对中、美、俄三国在第28届奥运会的表现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与美、俄两国相比,中国的奖牌在金牌、银牌和铜牌上的分配比例不合理,银牌和铜牌在总奖牌数中所占的比例偏小;奖牌在体能主导类项群的分配比例太小;奖牌的分布面太窄;优势项目几乎没有可持续的空间。
据此提出我国应对挑战的策略。
中美竞技体育现状与我国竞赛体制改革研究

842021年2月刊(总第 94 期)运动训练中图分类号:G8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21)02-084-03投稿日期:2020-05-16作者简介:周才(1976—),副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中美竞技体育现状与我国竞赛体制改革研究周 才(中山大学体育部,广东 广州 510275)摘 要:当前我国的竞技体育竞赛体制相存在一些问题,为提高我国竞技体育的实力,我国需要吸取美国竞技体育竞赛体制的优点。
本文对中美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管理组织架构以及竞赛体制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我国竞赛体制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美国竞技体育;中国竞技体育;竞赛体制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中指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
加强体育强国建设则必须对我国现有的竞赛体制进行改革,优化竞技体育的管理组织架构,创新竞赛体制。
所以,当前我国体育管理部门需要吸收国外竞赛体制的优点,去其糟粕,以推进我国体育强国建设工作。
1 中美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现状1.1 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现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在体育竞技方面借鉴了苏联的经验,成立了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总揽一切体育竞技事宜,同时还建立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和国防体育协会等组织,负责帮助中央体育运动委员会通过管理体育竞技行业。
然后又在各省市分别建立次一级的体育运动委员会负责各省市的体育竞技事宜,各层级之间相互统属。
而单项体育竞技组织则是组建俱乐部,以俱乐部的形式管理运动员,单项体育竞技俱乐部受体育委员会管理。
后来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发生了变革,由运动司、球类司、军体司和训练局4个单位取代了旧有的竞技体育管理机构,中国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又叫举国体制。
1.2 美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现状美国的竞技体育较发达,各项球类运动都有自己的体育联盟,如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 )、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NFL )、美国棒球职业大联盟(MLB )、国家冰球联盟(NML )等。
中美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比较研究

科技支持
中国正借助科技手段,提高竞技体育的管理和训练水平,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运动员选材、训练过程监控和运动技战术分析等。
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改革方向
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是逐步实现管办分离、政企分开,推动竞技体育的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
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
政府主导的管理体制
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以政府为主导,政府设立了国家体育总局等机构,负责制定和实施竞技体育政策、规划和管理各项竞技体育项目。
层级管理结构
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分为中央、省、市、县四级管理结构,各级政府都有相应的体育管理部门,负责本地区的竞技体育工作。
举国体制
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实行举国体制,即以国家利益为重,通过政府投入和调配资源,打造世界一流的竞技体育队伍。
中国的竞技体育培养体系以专业体校为主导,通过层层选拔和重点培养优秀苗子来为国家队输送人才;而美国则更多依靠学校和社区体育活动,注重个人兴趣和自我发展。
培养体系
中国竞技体育人才流动主要通过国家计划和指令进行,人才跨地区流动较少;而美国则更多依靠市场机制和职业联盟运作,人才流动更加自由和频繁。
流动机制
04
培养机制
中国的运动员通常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缺乏自主权,而美国则更注重运动员个人职业发展,提供更多自主选择权。
职业发展
资金来源
中国的体育赛事资金主要来自政府拨款和赞助商投入,而美国则更多依赖于市场开发和募捐。
赛事组织
中国的体育赛事组织通常由政府主导,而美国则更多由市场和社会组织参与。
观众参与
中国的体育赛事观众参与度相对较低,而美国则更注重观众体验和参与度,如现场活动、互动游戏等。
中外竞技体育管理模式比较

会 的发展 而产生 变化 , 但其总体框 架与格局并不会发生较大变革 。
1 、 中 国竞 技 体 育 管理 模 式
2 、 发 达 国 家 竞 技 体 育 管 理 模 式 2 . 1 、 美 国 竞技 体 育 管 理 模 式 发 展计 划 ,体 育 局还 具 有 为 国家 体 育 发 展 提 供 有 效 决 策 的职 能 。 日 本政府认为 , 竞 技 体 育 对 提 升 国家影 响力 具有 重 要 作 用 相 比之 下 ,
பைடு நூலகம்
的积极性 , 推动构建竞技 体育的竞争机制 , 从 而形 成独具特色 的竞 模式更偏向于政府主导。 日本政府通过各种手段沟通各体 育组 织 , 技体育体制 。 中国共产党 的正确领导使 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势如破 实行宏观 管理——制定 法律法规——监管 体育发展 的一体 化管理 竹, 极大地提高 了我 国的国际地位 , 也进一步带 动了新时期下体育 模式 。文部省是统筹 制定 体育发展计划与规划 的最高权力机构 , 其 事 业 的发 展 。 下属单位体育 局按 照大众体育 、 竞技体 育 、 体 育三类 负责实施 体育
育 管 理 模 式 出发 , 对 美国、 俄 罗斯 、 日本等 发 达 国 家竞技 体 育 管理 模 式进 行 了梳 理 , 并 提 出 了我 国竞 技 体 育 管 理 体 制 的 主要 对 策 。 关键词 : 中外 竞 技 体 育 管 理 模 式 对 策
竞 技体育是体育发展 的重要标志 . 其管理模式 的优劣直接决定 会 团体之 间的关系 , 筹集款项 , 培养 高素质运动员 队伍 。 俄罗斯 国家 着 国家体育竞争 力。 竞技体育管理模式是某一个 国家整合本 国体育 奥委会主要负责对运动员展开训练 ,并与国际奥 委会 进行 接洽 、 交
中美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比较研究

2023-11-03•引言•中美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比较•中美竞技体育运行机制比较目录•中美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差异影响•中美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发展趋势•结论与建议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中国和美国都是体育大国,两国在竞技体育领域都有很高的成就和影响力。
随着国际竞技体育格局的变化,中美两国在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的差异越来越明显。
通过比较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美两国在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的特点和优劣,为两国竞技体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010302研究目的与方法研究目的通过对中美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比较研究,分析其特点和优劣,为两国竞技体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中美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比较分析。
02中美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比较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概述政府主导的体制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主要由政府主导,通过国家体育总局和地方体育局来管理和实施。
这种体制强调集中管理和资源分配。
体育协会的辅助作用尽管政府主导,但各种体育协会在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中也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它们负责组织比赛和培训,以及代表运动员与政府进行沟通。
多元化的管理结构美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由多个组织机构共同参与管理,包括国家体育机构、地方体育局、学校、俱乐部等。
高度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在美国,竞技体育项目的资金大多来自于市场,包括赞助、电视转播权等,而非政府投入。
美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概述中美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比较分析政府与市场角色的差异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中,政府扮演了更为核心的角色,而美国则更依赖于市场机制。
这种差异影响了两国竞技体育的发展速度和方向。
协会角色的不同在中国,体育协会更多地承担了执行者的角色,而在美国,协会更多地扮演了决策者的角色。
资金来源的差异中国竞技体育的资金主要来自政府投入,而美国则主要依赖于市场机制。
中美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比较研究

DOI:10.16655/ki.2095-2813.2018.10.209中美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比较研究①王铭聪1 陈伟2(1.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 北京 100085;2.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 北京 100084)摘 要:文章从中美体育管理体制的形成背景、机构设置与运行机制三个角度对中美的体育管理体制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作为体育大国与强国,在建构体育管理体制方面美国可为我国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借鉴,通过比较对我国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进行了反思,认为应对于政府的角色加以引导和定位,对训练和竞赛体制进行改革,以及建立完善的运动员保障体系。
关键词:中美竞技体育 管理体制 比较研究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4(a)-0209-02①作者简介:王铭聪(1994,2—),女,汉族,山西太原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
陈伟(1995,1—),女,汉族,内蒙古赤峰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体育管理体制是体育管理的机构设置、权利划分、运行机制和制度的总称,是实现体育总目标的组织保证。
美国是竞技体育大国和强国,通过其与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比较与分析,可为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提供反思和借鉴。
1 中美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比较1.1 形成背景1.1.1 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形成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参与国际体育竞争,我国将迅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列为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
20世纪50年代,通过借鉴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竞技体育运动的经验,我国初步建立了国家体委、全国体育总会和国防体育协会的组织管理体系。
1.1.2 美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形成背景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仍不断快速发展,为美国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作为典型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美国的竞技体育资源配置也是由市场和竞争机制共同实现的。
体育的职业化、市场化和商业化为促进美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美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对比研究

中美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对比研究【摘要】通过对比我国、美国、俄罗斯间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异同,不难发现我国目前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以不合理,在原有基础上借鉴国外已经成功的培养体系,整合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有益于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发展的模式。
是我国真正在世界体育强国中站稳脚步的基石。
【关键词】对比;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整合1963年3月我国第一部以专业运动对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正式文件《国家体委关于试行运动队工作条件(草案)的通知》出台,阐述了包括对专业运动队的管理规范、基本任务和培养目标的全面规划。
标志中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训练体制与专业运动队机制走向规范化、建制化。
我国仅仅二十多年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金牌“零”突破到2008年成功举办的北京奥运会并金牌数第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竞技体育实现了奥运强国的梦想。
“举国体制”从众多质疑中用成就证明了自身的价值,同时也暴露了太多弊端。
所以,寻找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运动员培养模式,成为当下我国体育教育的重中之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以我国、美国、俄罗斯各有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
研究三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异同。
1.2 研究方法1.2.1 文献资料法查阅四十多篇文献资料,检索有关国内外体育培养模式的资料,并学习了有关教育理论、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等方面的文献。
1.2.2 专家访谈法通过与部分专家、学者访谈,对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现状、存在的问题、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特征。
影响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因素等进行问答获得第一手资料。
为论文研究提供了现实依据。
2 研究结果与分析2.1 国内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2.1.1 国内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1)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再适应发展需求。
随着我国群众对竞技体育胜负观念的改变,对竞技体育心态的成熟理性,他们更加想要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乐观生活态度。
对国家那种培养周期长、投入资金达、运动寿命短、淘汰率高的培养模式不感兴趣,他们希望切实参与进来。
《中美等六国体育学科研究生培养体制与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成果公报

《中美等六国体育学科研究生培养体制与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成果公报李鸿江教授首都体育学院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教育学一般课题《中美等六国体育学科研究生培养体制与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课题批准号为BLA070018)。
课题组成员有尹军、黄汉升、周登嵩、吕青、郝晓岑、张瑞林、周爱光、王志明、邓万金、李山、于红妍、孙义良、任占兵、李杰凯、李继辉、张瑞林。
一、内容与方法(一)主要内容(1)中美日英俄德六国体育学科研究生招生制度背景介绍(2)中美日英俄德六国体育学科研究生课程结构和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3)中美日英俄德六国体育学科研究生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的比较研究(4)中美日英俄德六国体育学科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和学制的比较研究(5)中美日英俄德六国体育学科研究生专业设臵和培养规格的比较研究(6)中美日英俄德六国体育学科研究生导师专业化培养的比较研究(7)对我国体育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几点启示(二)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本研究检索、查阅了国内外大量的研究生教育方面的文献资料,重点对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德国六国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翻译和归类,同时对我国体育学科研究生招生制度、课程结构和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教育管理体制和学制、专业设臵和培养规格、导师专业化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资料的收集,并进行重点阅读、比较、分析,使掌握的丰富的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2)调查法通过出国考察、专题会议、专家座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中、美、俄、德、英、日六国高校体育学科研究生招生制度、课程结构和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教育管理体制和学制、专业设臵和培养规格、导师专业化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调查,为正文定量分析提供实证依据。
(3)个案研究法本研究为了能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全面呈现各国研究生培养体制与教育模式采用了个案研究法,通过对某一国一两所院校的具体问题的举例、探究和分析,说明和反映不同国家的体育学科研究生招生制度、课程结构和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教育管理体制和学制、专业设臵和培养规格、导师专业化培养等方面内容,使本研究的阐释有理有据,内容丰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ΟΟ作者简介李卫东(5Ο),男,湖北汉川人,华中农业大学体育课部,讲师。
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中美俄竞技体育体制比较研究李卫东 刘河旺(华中农业大学体育课部,湖北武汉430070)摘 要 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在金牌榜上首次超过美国和俄罗斯夺得第一位。
但我们仅仅是竞技体育金牌大国,还不是体育强国。
对中美俄竞技体育体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对我国奥运会后竞技体育体制发展趋势进行了一定预测。
关键词 体育体制;奥运会后;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G 808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Ο1300(2009)01Ο0038Ο04On the Compet itive Sports S ystem in China ,Americanand Russia t hr ough B eij ing Olympic G a mesL I Wei Οdong L IU He Οwang(Dept of PE ,Huazhong Agricult ur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China )Abstra ct :During Beijing Olympic G ames ,Chinese delegation broke through the history and gained most g old brands whic h surpass ing America n and Russ ia.But we are only the nati on of s port s g olds ,not the powerf ul nation of s ports.In this article ,t he competitive s ports system in China ,American and Russia was analysed and researched.The devel opping tende ncy of t he Competitive s ports system in China after Beijing Olympic was als o forecasted.K ey w o r ds :system of s port ;post -Olympic ;tendency of development 虽然我国体育代表团在北京奥运会金牌榜上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但我们与本届奥运会各国各地区运动员展现出的高水准相比,仍然有着不小的差距。
从社会影响大、受群众喜爱程度高的集体球类项目看,中国队虽然有一定进步,但总体上与世界强队相比还缺乏竞争力;在田径、游泳、自行车等奥运会大项上,中国亮点不多,与世界强队之间差距明显;中国有些项目虽然取得了奖牌,但整体上缺乏雄厚基础,项目结构上还不均衡;另外,中国体育的群众基础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薄弱,基础体育设施和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也都有很大的差距。
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体育将走向何方?本文旨在对中美俄的竞技体育体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对我国奥运会后竞技体育体制发展趋势进行一定的探讨。
1 中国竞技体育体制研究1.1 我国竞技体育实行的是举国体制2003年7月9日,袁伟民局长在题为《求真务实,团结进取,以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做好体育工作》的讲话中,针对2004年雅典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备战工作,再次强调要“坚持和完善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
他指出:“举国体制是我们的优势所在,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赋予它新的内涵。
要在目标制定、项目布局、经费保障、奖励政策、国家队组建等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体现举国体制的要求”。
2008年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明确指出:“坚持和完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
”他强调:“对举国体制的完善,我们要从更加宽广的视角来观察、思3第28卷第1期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Vol.28 N o.1 2009年1月Jour nal of PLA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 onJan.2009 :20080908:197:8考、设计和统筹。
”综合以上说法,可以认为我国竞技体育实行的是“举国体制”。
这种体制的特点是通过政府的行政手段来动员和调配国家资源,重点发展国家急需的重要领域或重大项目。
1.2 “举国体制”的优势目前竞技体育的竞争不仅仅是运动员的体能、技战术水平、智能等的竞争,而且还是一个国家经济、技术等综合国力的竞争,是国家间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性竞争。
现在经济发达国家的综合实力要比我们强,我们很难和他们进行抗衡,而通过举国体制可以缩小我们和他们之间的差距,而且对一些项目还能保持优势。
1.3 “举国体制”的弊端1.3.1 体育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低下“举国体制”在早些年代的成功得益于当时的国内环境,因为在纯计划经济年代体育部门是个独立的系统,没有现在的各种经济利益,相对来说是比较好管理的,但是现在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各体育部门为了利益之争,不能从大的社会角度出发,因此导致了整个体育系统工作效率的下降。
1.3.2 权责不清、职能不明、管理混乱,不能引入规范的市场机制国家体育总局、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奥委会三位一体,体现了政府对竞技体育的管理职能,却削弱了社会对体育的管理职能。
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的行政行为限制了协会职能的发挥,协会实体化进程步履艰难,阻滞了体育社会化的进程。
1.3.3 对体育弱省和劣势项目存在不公在目前情况下,由于各省区的经济实力有差异,对体育的投入也就有差异,而有关领导部门只用体育成绩来评估各省体育部门的工作而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显然是不合理的,这也影响了这部分人的积极性。
同样对于那些优势项目国家给予大量的扶持,而对于弱势项目则关注较少,导致了不公平的竞争。
1.3.4 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发展失衡随着奥运争光计划的实施,竞技体育的发展进入一个快速道,而群众体育的发展却相对发展缓慢。
群众性体育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社会化程度低,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人们用于健身的体育场地严重缺乏。
在北京奥运会上,举国体制确保了我国传统优势项目继续领先,如体操、举重、跳水、射击、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共获金牌36枚,占所获总金牌51枚的71%(见表1),说明举国体制在竞技体育领域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很大的优越性。
表1 北京奥运会中国金牌项目分布情况奖 牌竞技体操举重跳水射击乒乓球羽毛球柔道拳击蹦床击剑游泳射箭赛艇摔跤帆船跆拳道皮划艇金牌98754332211111111 然而仅仅有举国体制还不足以全面推动中国体育的发展。
集体项目最能体现一个国家体育的综合实力,获胜之后也最能振奋国民精神。
可是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在集体项目上几乎全军覆没,也说明举国体制并非万能的。
2 美国竞技体育体制研究美国代表团在北京奥运会赛场上共获得36枚金牌,110枚奖牌的优异成绩。
其中在奥运会的三个基础大项田径、游泳和水上项目上共获金牌21枚,占所获金牌总数(36枚)的58%,在集体项目尤其是篮足排三大球项目上共获金牌枚(见表2),充分说明美国不仅是竞技体育金牌大国,更是体育强国。
2.1 美国竞技体育管理模式美国竞技体育的管理模式是典型的社会管理型,市场机制的充分调节始终是促进竞技体育发展的基本动因,政府的作用被限定在最小范围,在组织管理、经费投入、经营运转甚至训练体系的设置等各方面,市场的功效都得到充分地展现和发挥。
美国竞技体育的管理模式对其“霸主”地位的取得可以说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2.1.1 高校竞技体育承上启下,保证了美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美国高校竞技体育在竞技体育系统中占主导地3 第28卷李卫东等:中美俄竞技体育体制比较研究第1期 49位,在整个美国竞技体育系统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美国竞技体育中绝大多数优秀运动员都是高校竞技体育系统发现和培养的,而且各职业俱乐部的后备人才基本上都是从高校选拔出来的,可以说高等学校是绝大多数美国运动员攀登世界体育高峰的必由之路。
美国高校竞技体育系统与整个美国竞技体育系统在运动员衔接上是顺畅有效的。
美国高校竞技体育的运动员主要来自于中学代表队,所有高校都可以在体育法律制度许可范围之内提供条件优厚的奖学金,以吸引有运动天赋的中学生报考。
学生运动员在校期间,能够在高质量完成学业的情况下,发挥个人的兴趣爱好,进行有组织(俱乐部、校队)的科学训练,其运动成绩的提高是人性化的、自然的。
2.1.2 发达的职业体育使优秀运动员脱颖而出美国是一个职业体育很发达的国家,职业体育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到目前为止,美国已经拥有橄榄球、棒球、篮球、冰球、高尔夫球、网球、拳击、自行车等18个项目的数百个职业俱乐部和运动队,其中,规模大、发展快、效益好的主要有职业篮球、橄榄球、棒球和职业冰球等。
高度的职业比美国竞技体育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优秀运动员层出不穷。
2.2 美国竞技体育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2.2.1 政府不设专门管理机构,对体育事务很少介入政府中不设体育管理部门,美国联邦政府中没有体育管理部门,政府不制定体育政策,而且极少直接资助体育。
美国“总统健康与运动委员会”实际上只是一个促进大众体育的咨询机构。
2.2.2 竞技体育主要由各种社会组织进行管理美国的高校系统、职业体育联盟及全美奥委会在各自的范围内开展竞技体育(职业的和业余的),社会的广泛参与推动了竞技体育发展,社会组织的管理促进了竞技体育的开展。
2.3 美国竞技体育管理模式的局限性2.3.1 美国模式有利于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各体育组织在内部不受外界干扰,实现有效管理,但在全局上缺乏有力的协调和统一。
2.3.2 美国竞技体育的社会管理型要求整个社会经济体制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国家整体实力和人均G DP水平较高,体育组织成熟,参与竞技体育管理的主体多元化等,发展中国家往往不具备这些条件。
表2 北京奥运会美国金牌项目分布情况项 目游泳田径竞技体操射击沙滩排球篮球足球排球网球击剑赛艇马术帆船摔跤自行车金牌12722221111111113 俄国竞技体育体制研究3.1 俄罗斯竞技体育管理模式俄罗斯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分为两条线:一条是政府职能机构,政府管理机构,主要包括总统体育问题协调委员会、俄罗斯体育运动协会代理部等;另一条是社会团体,这主要是指俄罗斯国家奥委会。
政府机构的职能是制定和监督执行国家的体育运动政策、法规,并协调国家、社会和体育组织之间的关系,制定国家体育整体规划和实施计划,统一管理体育事务,为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拨款等。
俄罗斯国家奥委会则负责备战4年一届的奥运会,选拔国家队选手,与国际奥委会和相关国际体育组织进行交流。
3.2 俄罗斯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特点3.2.1 采取部、署、局的三级管理模式俄罗斯采取的是西方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政府体制形成了部、署、局三级管理模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