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电容式传感器

合集下载

传感器技术第4讲电容式传感器

传感器技术第4讲电容式传感器

特点: 1、 非接触 2、 精度高
Cx
S
d
3、 分辨率高(最小检测量为0.01微米)
第四节 应用举例 三、电容式测厚系统
Cx
S
d
第四节 应用举例 四、电容式测电缆偏心示意系统
C1 C2
C1 C2
C1 C2
C1 C2
Cx
S
d

第一节、工作原理及特性 三、类型
(一)变面积型(二种)
角位移式
直线位移式
第一节、工作原理及特性
三、类型
(一)变面积型
1、角位移式工作原理
当被测量的变化引起 动极板有一角度位移 θ时,两极间相互覆 盖的面积改变了 ,从
而也就改变了两极板 间的电容量C 。
C0
S
d
CdS1
由上式可见,电容量C与角位移θ呈线关系
隔离膜片
很高但差压很小的场合
隔离膜片
油硅
2.精度高、耐振动、耐冲击、
感压膜片
可靠好。
3.但制造工艺要求很高,尤 电极板
电极板
其是感压膜片的焊接是一工 绝缘体
艺难题。
第四节 应用举例 二、电容式测微仪
电容式测微仪原理如图3—18所示。圆柱 形探头外一般加等位环以减小边缘效应。 探头与被测件表面间形成的电容为:
第二节 测量电路
一、类型
1、调幅型 2、脉宽调制型 3、调频型
第二节 测量电Βιβλιοθήκη 1、调幅型这种电路输出的是幅度值,并且正比于或 近似正比于被测信号。该电路有两种:
(1)交流电桥电路
(2)运算放大器电路
第二节 测量电路
1、调幅型 (1)交流电桥电路----单臂接法
A

电容式传感器原理和应用

电容式传感器原理和应用

2(d)
d0
d0
比较以上式子可见,电容传感器做成差动式之 后,灵敏度提高一倍,而且非线性误差大大降 低了。
4.3 特点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4.3.1 电容式传感器的特点
1.优点: ●温度稳定性好
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值一般与电极材料无关, 有利于选择温度系数低的材料,又因本身发热 极小,影响稳定性甚微。而电阻传感器有电阻, 供电后产生热量;电感式传感器有铜损、磁游 和涡流损耗等,易发热产生零漂。 ●结构简单 电容式传感器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易于保证
4.1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4.1.2 变面积型电容式传感器
图4-3 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原理图
上图是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原理结构示意图。 被测量通过动极板移动引起两极板有效覆盖面 积S改变,从而改变电容量。
4.1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当动极板相对于定极板延长度a方向平移Δx时,
可得:
图4-1 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原理图
4.1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若电容器极板间距离由初始值d0缩小Δd,电容量增大
Δ由C式,(则4C -3有)知C0传 感C器d的00输rA出d特C1性0(1(Cdd =0d2)d02f()d)不是(4线3)性关系,
而是如图4-2所示的曲线关系。
C d 1d
(1 )
C0 d0
d0
由此可得出传感器的相对非线性误差δ为:


(d)2 d
100%
d
100%
d
d0
d
由以上三个式可以看出:要提高灵敏度,应减 小起始间隙d0,但非线性误差却随着d0的减小而 增大。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灵敏度,减小 非线性误差,大都采用差动式结构。

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讲解

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讲解
③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C和Ls,一般都很小,在激励信号 频率较低时,电容传感元件本身可用纯电容表示;
35
二、边缘效应
实际上当极板厚度h与极距d 之比相对较大
时,边缘效应的影响就不能忽略。对极板半 径为r的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其电容值应 按下式计算:
C

r2
d
r
ln
16 r
d
1
f
一、等效电路
等效电容
Ce

C
1 2CLs

1(
C f/
f0 )2
f0

2
1 LsC
为电路的谐振频率
电容的实际相对变化
① 实际相对电容变化量与转换元件的固有电感有关,应用 时需保持电容式传感器的标定和测量在相同条件下进行;
②只有在激励信号频率远离谐振频率时,才能获得电容式 传感元件的正常工作;
33
一、等效电路
C:传感器电容 Rp: 并联损耗电阻 很大 Rs : 串联损耗电阻 较小 Ls : 总电感 Cp:寄生电容
等效阻抗 一般 Rp、 Rs的影响可忽略:
总阻抗为:
jLs 1 1 2CLs jC jC
等效电容: Ce

C
1 2CLs

1(
C f/
f0 )2
34
电桥初始处于平衡状态 被测量变化时
20
一、交流电桥测量电路
被测量变化时
设桥臂比

电桥的桥臂系数 传感器阻抗相对变化率 对电容传感器
Z
Z1
输出电压
U U K C
o
Cs
21
一、交流电桥测量电路
变压器式交流电桥测量电路

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

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

时,略去各非线性项后才能得到近似线性关系为
C
C0
采用差动形式得:
C
2C0
1
2
4
...
相比之下,差动式的非线性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灵敏 度也提高了一倍。
变面积和变介质型电容传感器具有很好的线性。
电容传感器主要特点
优点:
1、温度稳定性好 电容值与电极材料无关,自身发热极小。
2、结构简单,适应性强 能在较恶劣的环境下可靠工作。
当被测参数变化使得式中的S, ε或 发生变 化时, 电容量C也随之变化。如果保持其中两个 参数不变, 而仅改变其中一个参数, 就可把该参 数的变化转换为电容量的变化, 通过测量电路就 可转换为电量输出。因此, 电容式传感器可分为 变极距型、变面积型和变介质型三种类型。
二、 类型 变极距(间距)型电容传感器
变化的被测量变化之比。
对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

C
S
S
S
C0

kg
C
C0
(1
1
/
)
由于 / 1 将上式展成泰勒级数得
kg
C0
1
2
3
4
...
可见,其灵敏度是初始极板间距 的函数,同时还随被测量 而变化。减小 可以提高灵敏度。但是 过小容易导致电容
根据介质的介电常数不同,检测液面高度
同心圆柱状极板,插入液体 深度h,两极板间构成电容 式传感器(并联)
c c1 c2
21h 2 (H h)
ln D
ln D
d
d
2 H
ln D
2h(1 )
ln D
d
d
c0
2

第04章电容式传感器ppt课件

第04章电容式传感器ppt课件

4.3.1 调频测量电路
调频测量电路把电容式传感器作为振荡器谐 振回路的一部分。当输入量导致电容量发生 变化时, 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就发生变化。
高频、低频激励电压作用下电容传感器的等效电路
4.3.1 调频测量电路
虽然可将频率作为测量系统的输出量, 用以判 断被测非电量的大小, 但此时系统是非线性的, 不易校正
因此加入鉴频器, 将频率的变化转换为振幅的 变化, 经过放大就可以用仪器指示或记录仪记 录下来
调频测量电路原理框图如图所示:
4.3.1 调频测量电路
图中调频振荡器的振荡频率为:
f
1
1
2(LC) 2
(4-13)
4.3.1 调频测量电路
✓调频电容传感器测量电路具有较高灵敏 度, 可以测至0.01μm级位移变化量
改变极板间距离(δ)的极距型传感器 改变极板遮盖面积( A )的面积型传感器 改变电介质介电常数〔ε0〕的介质型传感器
4.2 电容传感器分类
电容传感器分类结构图如下
电容式传感器
极距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面积型
介质型
4.2.1 极距式电容传感器
➢当传感器的εr和A为常
+ +
+
数,初始极距为δ0时,由
式(4-1)可知其初始电
为此, 极板间可采用高介电常数的材料〔云母、 塑料膜等〕作介质
4.2.1 极距式电容传感器
此时电容C变为:
C
A
g 0
0 g 0
(4-4)
4.2.1 极距式电容传感器
➢式中: ➢ εg—云母的相对介电常数,εg= 7
ε0—空气的介电常数, ε0= 1 ➢ d0—空气隙厚度 ➢ dg—云母片的厚度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第四章 电容式传感器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第四章 电容式传感器

11
电容式油量表
电容 传感器
油箱
液 位 传 感 器
12
同轴连接器 刻度盘
伺服电动机
电容式压差传感器




应Leabharlann 用1-硅油 2-隔离膜 3-焊接 密封圈 4-测量膜片(动电
测 量 液
极) 5-固定电极

13
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
结构 1-定极板 2-质量块 3-绝缘体 4-弹簧片
钻地导弹
14
轿车安全气囊
ΔC U0 C0 U
差动脉冲调宽测量转换电路
初始时,C1=C2,输出电压平均值为零。 测量时, C1≠C2 ,输出电压Uo与电容的
差值成正比。
7
差动脉冲调宽测量转换电路
与电桥电路相比,差动脉宽电路只采用 直流电源,不需要振荡器,只要配一个 低通滤波器就能工作,对矩形波波形质 量要求不高,线性较好,不过对直流电 源的电压稳定度要求较高。
16
指纹识 别手机
汽车防盗 指纹识别
趣味小制作-电容式接近开关
电阻 电容 三极管 二极管 电感 继电器 电极片 电源 开关、导线。
17
制作提示
为了较好地演示制作好的电路,将继电 器触点(虚线所连的触点)所在的控制 电路接上,为了直观,控制对象可选择 灯或喇叭。 接近开关的检测物体,并不限于金属导 体,也可以是绝缘的液体或粉状物体。 制作时要考虑环境温度、电场边缘效应 及寄生电容等不利因素的存在。
8
运算放大器式测量转换电路
输出电压
Uo
C Cx
Ui
如果传感器为平板形
电容器,则
Uo
CU i
A
d
此电路能解决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的

第四章-电容式传感器

第四章-电容式传感器
第四章 电容式传感器
电容式传感器是将被测量(如尺寸、压力等)的变化转换 成电容变化量的一种传感器。实际上,它本身(或和被测物) 就是一个可变电容器。
电容式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动态响应快、易实现非接触 测量等优点。也存在易受干扰、分布电容等影响。
它广泛应用于压力、位移、加速度、液位及成分含量等的 测量。
6、 脉冲宽度调制电路
脉冲宽度调制电路如图所示。 图中C1、C2为差动式电 容传感器, 电阻R1=R2, A1、A2为比较器。当双稳态触发器处 于某一状态, Q=1, Q =0, A点高电位通过R1对C1充电, 时间常 数为τ1 = R1 C1, 直至F点电位高于参比电位Ur, 比较器A1输出
正跳变信号。与此同时, 因 Q= 0, 电容器C2上已充电流通过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灵敏度,减小非线性误差,大都采 用差动式结构。下图是变极距型差动平板电容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在差动式平板电容器中, 当动极板位移Δd时, 电容器C1的间隙d1变
为d0-Δd, 电容器C2的间隙d2变为d0+Δd, 则
0
d1
C1
0
d2
C2
S
差动平板式电容传感器结构图
c1
c0 1
S——两平行板所覆盖的面积;
d——两平行板之间的距离。
真空
4.2 结构类型
改变电容C的方法有三种,其一为改变介质的介电常数 ε;其二为改变形成电容的有效面积;其三为改变两个极板 间的距离,而得到电参数的输出为电容值的增量ΔC,这就成 了电容式传感器。
因此电容式传感器可分为变极距型、 变面积型和变介电常数 型三种。
下图是二极管双T形交流电桥电路原理图。e是高频电源, 它提供了幅值为U的对称方波,VD1、VD2为特性完全相同的两只 二极管,固定电阻R1=R2=R,C1、C2为传感器的两个差动电容。

电容式传感器原理

电容式传感器原理

电容式传感器原理
电容式传感器利用物体与电容之间的关系来实现测量。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物体与电容之间的接触面积和距离的变化来改变电容值。

传感器通常由两个金属板构成,中间夹有一层绝缘材料。

一个金属板作为感测电极,另一个金属板作为参考电极。

当物体接触感测电极时,物体和感测电极之间形成一对电容。

当物体靠近感测电极时,电容的值增加;当物体远离感测电极时,电容的值减小。

这是因为物体的接触面积和电容板之间的距离直接影响了电容值的大小。

为了测量电容值的变化,传感器通常会与一个电容计结合使用。

电容计通过测量电容的大小来确定物体与感测电极之间的接触面积和距离。

电容式传感器具有许多优点,如高灵敏度、精确度和可靠性。

它们可以用于各种应用,如接触式触摸屏、液位测量、物体检测等。

综上所述,电容式传感器利用物体与电容之间接触面积和距离的变化来测量。

它们具有高灵敏度和精确度,并可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电容器为敏感元件,将被测非电量转换为电容量变化的传 感器称为电容式传感器。 实际上,它本身(或和被测物)就是一个可变电容器。 结构简单、分辨力高、可非接触测量,并能在高温、辐 射和强烈振动等恶劣条件下工作。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成为一种很有 发展前途的传感器。
一、 电容式传感器的原理与结构
图4.4,设介质的相对介电质常数为ε0 (空气,ε0=1)、εg (云母,εg =7)相应的介质厚度为δ1、δ2,则有
C
=
ε δ
1
+ δ
0
A
2
/ ε
g
图4.5所示为差动结构,动极板置于两定极板之间。初始位置 时,δ1=δ2=δ0,两边初始电容相等。当动极板向上有位移 Δδ时,两边极距为δ1=δ0-Δδ,δ2 =δ0+Δδ; 两组电 容一增一减,可得电容总的相对变化量为
必须指出,讨论只在初始极距δ0精确保持不变时成立,否 则将导致测量误差。为减小这种影响,可以使用图4-6(b)所示 中间极移动的结构。
• 对于圆柱线位移型电容式传感器, 覆盖长度x变化时,电容量也随之变化 • 电容为 C = 2πε x ln( r 2 / r 1) X:外圆筒与内圆筒覆盖部分长度; r1、r2:外圆筒内半径与内圆筒(或 内圆柱)外半径,即它们的工作半径 同样,输入/输出具有线性特性! 线性特性! 线性特性 灵敏度为:
略去高次(非线性)项,可得近似的线性关系和灵敏度S分别为 ∆δ ∆C / C0 ≈ (式1) δ0 和
S = ∆C / ∆δ = C0 / δ0 = ε0εr A / δ
∆C / C0 = ∆δ ∆δ 1+ δ0 δ0
2 0
如果考虑线性项及二次项,则 (式2)
式1的特性如图中的直线1,而式2的特性如曲线2。因此,以式 1作为传感器的特性使用时,其相对非线性误差ef为
∆δ δ = × 100% δ0
δ =
∆δ
δ0
× 100%
减小静电引力带来的误差,并改善了温度等的影响。
(2)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有角位移型和线位移型两种) 与变极距型不同的是,被测量通过动极板移动,引起两极板 有效覆盖面积A改变,从而得到电容的变化。设动极板相对定极 板沿长度l0方向平移Δl时,则电容为
传感器输出特性C=f(δ)是非线性(双曲线)的,电容相对变 化量为:
∆δ ∆δ ∆δ 0 ∆C / C0 = = 1 − δ 0 − ∆δ δ 0 δ0
−1
如果满足条件(Δδ0/δ0)<<1,可按级数展开成
∆δ ∆δ 2 ∆δ 3 ∆δ 1 + ∆C / C0 = + + +L δ0 δ0 δ0 δ0
H
D d
ε
2 πε H C0 = D ln d
h
ε1
C=
2πε1h 2πε ( H − h) 2πεH 2πh(ε1 − ε ) 2πh(ε 1 − ε ) + = + = C0 + D D D D D 1n 1n 1n 1n 1n d d d d d
∆C (ε 1 − ε )h = C0 εH
可见,电容式液位计具有线性输出特性!
略去高次项,可得近似的线性关系
∆ C / C
0
=
2
∆ δ
δ 'f = 2 (∆δ / δ 0 )
2
2 (∆δ / δ 0 )
∆C 2 ≈ C0 ∆δ δ0
2
= ( ∆ δ / δ 0 ) × 100%
2
• 灵敏度得到一倍的改善
∆C 1 ≈ C0 δ0 ∆δ
• 线性度得到改善
dC 2 πεε 0 S = = = 常数 dx ln ( r 2 / r 1)
图为典型的角位移型电容式传感器,当动板有一转角时,与 定板之间相互覆盖的面积就发生变化,因而导致电容量变化。
+ + +
当覆盖面积对应的中心角为α、极板半径为r时,覆盖面
2 积为 α r / 2 ,电容量为:
ε 0 ε rα r C = 2δ
电容式传感器
各种电容式传感器: 电容式接近开关
电容式变送器
电容式指纹传感器
差压传感器
指纹识别传感器
• 指纹识别目前最常用的是电容式传感器 • 图示为指纹经过处理后的成像图
电容式指纹识别传感器
• 指纹识别所需电容传感器包含一个大约有数万个金属 导体的阵列,其外面是一层绝缘的表面
• 当用户的手指放在上面时,金属导体阵列/绝缘物/ 皮肤就构成了相应的小电容器阵列。它们的电容值随 着脊(近的)和沟(远的)与金属导体之间的距离不 同而变化。
1 C1 = C 0 1 − ∆ d / d 0 1 C = C 0 2 1 + ∆d / d0
按级数展开得
2 ∆d ∆d ∆d C 1 = C 0 1 + + + d0 d0 d0 2 ∆d ∆d ∆d C 2 = C 0 1 − + − d0 d0 d0
1 2
= f 0 ± ∆f
调频电容传感器测量电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可以测量高 至0.01μm级位移变化量。信号的输出易于用数字仪器测量, 并与计算机通讯。抗干扰能力强,可以发送、 接收,以达到 遥测遥控的目的。
简单收音机重要组成部分的调谐电路一直采用传统的可变电 容、电感手动调台方式。调谐回路的电感和电容参数决定了频 率调谐范围。
•δ、h 、ε0——两固定极板间的距离、极间高度及间隙中电介质的介电常数 •δx、hx 、ε——被测物的厚度、被测液面高度和它的介电常数 •l、b、ax——固定极板长、宽及被测物进入两极板中的长度(被测值) •r1、r2——内、外极筒的工作半径
液位测量 设被测介质的介电常数为ε1,液面高 度为h,变换器总高度为H,内筒外径为 d,外筒内径为D,由其基本尺寸决定的 初始电容值为:
1、基本工作原理 平行极板电容器的电容量为:
+
ε A
+ +
ε S ε 0ε r S = C= δ δ
S ——极板的遮盖面积,单位为m2; ε ——极板间介质的介电系数; δ——两平行极板间的距离,单位为m; ε0 ——真空的介电常数,ε0 =8.854×10-12 F/m;
δ
εr ——极板间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对于空气介质,εr ≈1。

∆C C − C0 ( ε r 2 − 1) L = = C0 C0 L0
可见,电容的相对变化量与电介质εr2的移动量L成线性关系。
电介质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
二、电容式传感器的常用测量电路
1、调频测量电路 、 把电容式传感器作为振荡器谐振回路的一部分,当输入量导 致电容量发生变化时, 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就发生变化。
(2)位移(位置)测量 两平行电极固定不动,极距为
L
L0
d0,相对介电常数为εr2的介质。
设传感器初始电容为
C0 =
ε r2
ε r1
d0
ε 0 ε r 1 L 0 b0
d0
传感器总电容量C为:
C = C 1 + C 2 = ε 0 b0
ε r 1 ( L0 − L ) + ε r 2 L
d0
ε r1 = 1
ε 0ε r ( l0 − ∆l ) b0 C = C0 − ∆C = δ0
式中 C 0 = ε 0 ε r l 0 b0 / δ 0为初始电容。电容的相对变化量为
∆ C C 0
=
∆ l l0
可见,输出特性呈线性。因而其量程不受线性范围的限制, 适合于测量较大的直线位移和角位移。它的灵敏度为
ε 0 ε r b0 ∆C S = = ∆l δ0
ε0
1 1 1 1 1 = + = + C C1 C2 ε 0ε g A ε 0 A
C =
δg + δ0 εg
14
ε0A
δg
δ0
18:54
d0
dg
εg
差动平板式电容传感器结构图
ε0 ε0
C1
d2
d1
C2
S
差动平板式电容传感器结构图
在差动式平板电容器中,当动极板位移Δd 时,电容器C1 的 间隙d1变为d0-Δd,电容器C2的间隙d2变为d0+Δd, 则
• 将频率作为测量系统的输出量, 用以判断被测非电量的大小, 但此时系统是非线性的, 不易校正 • 可加入鉴频器, 将频率的变化转换为振幅的变化, 经过放大 就可以用仪器指示或记录仪记录下来
图中调频振荡器的振荡频率为: f =
L:振荡回路的电感
1 2 π ( LC )
1 2
C:回路的总电容 C=C1+C2+C0±ΔC ,其中: C1为振荡回路固有电容,C2为传感
lb 图a中: C = (δ − δ x ) / ε 0 + δ x / ε
ba x b (l − a x ) + 图b中: C = (δ − δ x ) / ε 0 + δ x / ε δ /ε0
2πε 0 h 2π ( ε − ε 0 ) h x + 图c中: C = ln( r 2 / r 1) ln( r 2 / r 1)
器引线分布电容,C0±ΔC为传感器的电容
当被测信号为0时,∆C=0, 则C =C1+C2+C0 , 所以振荡器有 一个固有频率f0:
f
0
=
1 2 π [( C 1 + C
2
+ C 0)L]
1
2
当被测信号不为0 时,∆C≠0, 振荡器频率有相应变化, 此时 频率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