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在我国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中的研究展望

合集下载

喀斯特石漠化区植被恢复研究综述

喀斯特石漠化区植被恢复研究综述

喀斯特石漠化区植被恢复研究综述作者:周玮高渐飞来源:《绿色科技》2013年第07期摘要:指出了林草植被恢复是治理石漠化的根本和有效途径,需要建立针对喀斯特石漠化区独特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

针对小区域尺度或不同流域生态系统类型,研究了其植物群落配置、生物多样性恢复与保护技术,以及需要针对不同等级石漠化造林的参考技术。

在极度耐旱抗凝冻植物选育,增汇、生物能源适生植物选育与种植,以及初步恢复生态系统维护技术等方面需进一步的研究。

提出了把产业链与生态链进行有机整合,建立可持续的地方生态产业,是喀斯特石漠化区植被恢复重建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喀斯特石漠化;林草植被;恢复;研究收稿日期:20130527作者简介:周玮(1986—),女,贵州铜仁人,土家族,助教,硕士,主要从事喀斯特生态恢复与区域经济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P3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70004041 引言喀斯特石漠化代表了世界上一个比较独特的荒漠类型,即湿润区石质荒漠化。

在中国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和广西3省区,是全球三大喀斯特集中分布区中连片裸露碳酸盐岩面积最大,也是青藏高原隆起在南亚大陆亚热带气候区形成的一个海拔梯度大、地势格局复杂、生态脆弱的独特环境单元[1~4]。

喀斯特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加上长期以来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森林植被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土地严重退化,基岩大面积裸露,最终形成的石漠化面积达46.3×104km2,涉及429个县,总人口约1.3亿人[5~6]。

石漠化导致自然灾害频发,生存环境不断恶化,是西部生态建设中面临的十分突出的地域环境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为了加快推进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国家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安排专项资金,通过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摸索石漠化治理模式和不同条件的治理方式,林草植被的保护与建设是国家专项资金综合治理石漠化的第一大工程。

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对策及建议石漠化是指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退化、荒漠扩张的现象。

在中国,石漠化严重危害着土地资源,给农作物种植和畜牧业带来了很大困扰。

为了综合治理石漠化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和建议。

一、政策规划政府应加大对石漠化综合治理的资金投入,制定更为完善的政策措施以规范和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石漠化治理工作。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对非法砍伐、过度放牧和滥用农药等行为严格追究责任。

二、植被恢复植被是抵御石漠化的第一道屏障,我们应当大力推动植被的恢复与保护。

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草原恢复等方式来增加植被覆盖率,减缓土地侵蚀的速度,提高土地的保持力和持续利用能力。

三、水土保持工程加大水土保持工程的力度,修建大型的防护林、护坡、拦沙坝等设施,提高土地的稳定性和保持功能。

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保证植被的生长和土壤的保持,减少水土流失。

四、农业生产方式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渐实现由单一的粮食生产向多元化、高效的农业生产转型。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秸秆还田、有机肥料等可持续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滥用。

五、经济激励措施对于积极参与石漠化综合治理的个人和单位,应给予一定的经济激励措施。

对于植树造林、草原恢复和土地保护等项目,可以给予一定的补贴和奖励,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六、科学技术支持加大科研力度,开展更多的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和示范工程。

利用遥感技术、GIS技术等手段对石漠化的分布和演变规律进行监测和分析,为综合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七、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石漠化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引导公众关注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重要性,树立绿色生态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石漠化综合治理的良好氛围。

石漠化综合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农民等多方共同参与,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综合治理,才能减缓石漠化问题的恶化,保护土地资源,建设美丽宜居的生态环境。

喀斯特石漠化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喀斯特石漠化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喀斯特石漠化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一、概述喀斯特石漠化,作为一种特殊的土地退化现象,是喀斯特地区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

其发生发展不仅受到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更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表现为地表植被破坏、土壤侵蚀加剧、岩石裸露率上升等特征。

在我国西南地区,喀斯特石漠化尤为严重,给当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

当前喀斯特石漠化研究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喀斯特地区地形复杂,地物破碎化程度高,给遥感监测和数据分析带来很大困难。

喀斯特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敏感性使得石漠化过程具有高度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加大了研究难度。

石漠化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缺乏也制约了研究的深入进行。

尽管存在这些困难,但喀斯特石漠化研究也呈现出积极的发展趋势。

随着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石漠化监测和评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多学科交叉融合也为喀斯特石漠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随着对喀斯特石漠化成因机制的深入理解和治理技术的不断创新,相信我们能够有效应对这一生态挑战,推动喀斯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详细探讨喀斯特石漠化研究存在的问题,包括数据获取与处理的难度、评估指标体系的不足等,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研究方向。

1. 喀斯特石漠化定义及成因简述喀斯特石漠化,作为一种特殊的土地退化现象,是指在亚热带脆弱的喀斯特环境背景下,受人类不合理社会经济活动的干扰破坏,所导致的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出露、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以及地表出现类似荒漠景观的过程。

这一现象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类型之一,尤其在我国的西南部地区,如贵州、广西、云南等地表现尤为突出。

喀斯特石漠化的成因复杂多样,其中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相互交织。

在自然因素方面,喀斯特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石漠化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这些地区岩石裂隙发育,溶洞和地下河广布,地表水沿裂隙流入地下,导致地表水缺乏,从而易引起旱涝灾害。

喀斯特峰丛山地地处亚热带,雨量充沛但地表径流少,且受地形限制难以形成流畅的排水系统,使得水土流失现象频发。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1. 引言1.1 石漠化现状石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造成地表覆盖植被遭到破坏,土壤暴露,地表发育土层薄或无土层,生态环境退化,地表产生大量裸露岩石的一种特殊地貌现象。

在我国,石漠化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和人们生计的突出问题。

根据有关数据统计,中国石漠化面积超过2000万公顷,分布于19个省区市,其中以西部地区最为严重,占总石漠化面积的90%以上。

石漠化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

由于植被覆盖不足,土壤裸露,地表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导致土地退化,水源减少,生态系统失衡,牧草减少等问题,严重影响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畜牧业发展。

而且,石漠化区域多为贫困地区,居民生活条件差,土地荒瘠,生态环境恶劣,石漠化问题已经成为这些地区的发展障碍和社会稳定的隐患。

对石漠化问题进行治理已经刻不容缓,是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1.2 治理的重要性石漠化是严重威胁我国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自然生态问题。

随着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和自然环境恶化,石漠化现象日益严重,给当地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对于喀斯特石漠化的治理,不仅是为了修复植被、保护水土资源,更是为了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

通过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和方法,可以有效地减缓石漠化的发展趋势,修复受损植被,恢复生态平衡,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可持续利用率。

治理喀斯特石漠化不仅有助于改善当地环境质量、气候条件,还可以创造更多的生态就业机会,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们的生活品质。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真正实现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2. 正文2.1 植被恢复植被恢复是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由于石漠化地区植被覆盖率低,土地裸露,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和风沙侵蚀。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1. 林草植被恢复和建设:通过大规模的人工造林和天然植被恢复,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选用适宜的树种和草种,以增加土壤固结力和水分保持能力,减少风蚀和水蚀的发生。

2. 土地整理与防护:对于已经存在的石质裸露地面,可以采取土地整理与防护措施。

通过修筑梯田、植被覆盖等方式,增加土地的抗风蚀和抗水蚀能力,减缓土壤流失速度。

3. 沟壑治理:喀斯特地区地貌复杂,存在大量的沟壑。

对于较大的沟壑,可以适时进行填埋,恢复地面连续性,减少沟壑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对于较小的沟壑,可以采用修复措施,如梯田、格栅、回头地等,改善水流径流条件,减缓水土流失速度。

4.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在喀斯特地区,可以采用一些工程措施来加强水土保持。

修建拦蓄洪水的堤坝、建造固定河岸的护岸工程、布置坝塘进行水土保持等。

这些工程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的量,保护喀斯特地区的水土资源。

5. 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喀斯特地区水资源丰富,但也容易造成地下水过度开采和土地沉降。

合理利用和管理地下水资源,可以保持地下水位的平衡,减少地下水过度开采的现象,从而保护地下水资源和土地的稳定性。

6. 加强宣传教育和科学监测:加强对喀斯特石漠化问题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水土保持的意识,促使大家积极参与水土保持工作。

建立科学的监测体系,定期对喀斯特地区的水土流失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和方法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从植被恢复、土地整理、沟壑治理、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和加强宣传教育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推进喀斯特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能有效保护喀斯特地区的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喀斯特石漠化是特有的地貌类型,其地表覆盖多为石灰岩、石灰土和砾石等形成的石质地表,土层薄,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是世界上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水土保持措施和方法,包括开展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工程、水源涵养工程等。

一、植被恢复措施1. 树木种植: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树木种植是保持水土的重要手段,大树可以形成覆盖物,减少水土流失。

可以选择抗旱、适应性强的树种种植,如白刺、黄杨、油松等,进行生态恢复和水源涵养。

2. 灌木植被的选择:选用深根、耐旱、耐寒、抗风、能累积有机物质的乔、灌、草等植物,如紫薯云杉、岩松、小叶金丝桃、黄瓜、寒旱金丝桃等。

3. 草本植物的种植:适当引进和培育一些适用于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草本植物,推广沙生植物如沙拐枣、翁草、黄砂易迷草等耐旱灌木。

二、水土保持工程1. 建造盖沟、梯田:将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陡坡,用机器或人工方力修筑盖沟或梯田,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持水源稳定。

2. 坡面整治:按照科学的坡面整治标准进行改造,加固山地坡面,增加水土保持力,减少水土流失量。

3. 换草换土:通过向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盖土,并进行植物种子的播撒等方法,逐渐形成一定的植被封盖程度,减少水土流失。

三、水源涵养工程1. 林地建设水源涵养区:在喀斯特石漠化的山地地区,建设林地,不仅可以预防水土流失,还可以大量吸收雨水并进行蓄水,逐步形成一定的水资源。

2. 建设水库、坝塘:通过修建水库、坝塘等水源工程,以保留水源,储存泄洪,逐步恢复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水文循环。

综上所述,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

应采取多种综合措施,促进、促进植被的恢复,减少水土流失,提高生态环境水平,保障人类健康和地区可持续发展。

我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治理进展x

我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治理进展x

我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治理进展x【摘要】我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治理进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挑战。

本文从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现状、成果、方向、挑战和展望等方面展开分析。

南方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面临土地退化、生态破坏等问题,但随着政府政策支持和科技创新,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

未来,应加强石漠化治理的重要性,提出加强治理的建议,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

南方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治理不仅关乎地方生态环境,也关乎全国生态安全。

加强土地保护和生态修复,将为南方喀斯特地区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也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关键词】关键词: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南方、进展、现状、成果、方向、挑战、展望、重要性、建议、发展前景1. 引言1.1 我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治理进展我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治理进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投入,相关部门和科研机构在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南方喀斯特地区的环境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石漠化严重影响着当地的生态平衡和经济发展。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一直是南方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在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现状方面,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积极推动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工作。

各级地方政府也相继制定了相关规划,加大对喀斯特地区的投入和支持,推动了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科研人员也在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支持。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成果显著,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通过治理工作,喀斯特石漠化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治理的成功经验也为其他地区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在未来,我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仍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土地利用方式、气候变化等问题,需要持续努力和创新。

加强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保护南方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现状喀斯特石漠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导致地表水土流失,形成裸露的石灰岩地表,使植被覆盖逐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

《中国石林与喀斯特地貌石漠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中国石林与喀斯特地貌石漠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中国石林与喀斯特地貌石漠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题目:中国石林与喀斯特地貌石漠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正文:
中国石林是中国境内一种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风景区内,是中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宝库之一。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石林地貌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侵蚀,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石漠化现象的发生。

石漠化是指石林地貌中的土地表面逐渐变得稀疏、干旱、贫瘠,形成了一片荒漠化的状态。

这种现象对石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研究石漠化现象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石林与喀斯特地貌石漠化研究领域取得了不少的进展。

首先,通过遥感技术和实地调查,科学家们发现了石林地貌中石漠化现象的分布规律和发展趋势。

其次,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如加强环境保护、采取生态修复等措施,以减缓石漠化现象的发生和发展。

然而,当前中国石林与喀斯特地貌石漠化研究领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石林地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研究过程中需要采用多种不同的技术和方法,从而增加了研究的难度和成本。

其次,石漠化现象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需要采用综合性的研究方法,才能更好地理解其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中国石林与喀斯特地貌石漠化研究领域需要更加注重综合性研究,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深入研究石漠化现象的影响因素和机理,并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以保护和维护中国石林与喀斯特地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同时,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进中国石林与喀斯特地貌石漠化研究领域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地 区生 态恶 化 、生 活贫 困的现状 ,改 善 当地人 民的 生 活水平 ,而且 对 喀斯特石 漠化 地 区的社会 经济可持 续发展具 有十分 重要 的意 义 。
1 喀斯特地 区的现状
我 国喀斯特 地 区岩溶 面积 为 4 . 万公 顷 ,以 云 51
贵高 原 为 中心 ,涉 及 云 南 、贵 州 、广 西 、湖南 、湖 北 、重 庆 、四J 、广 东 8 ( 、市 ) 。近些 年来 , I l 省 区 由于脆 弱 的地 质 背景 u和频 繁 的人 为活 动 o - … ,我 国 南方 喀斯特 石漠 化 已成 为西 南岩 溶地 区严重 的地 质灾
士 ,从事草地管理及牧 草种 子生产 方面研 究. .
通 讯作 者
喀斯 特博 物馆 I 近些 年 ,由于 喀斯 特本 身脆 弱 的 。但
地质 背景 ”和频 繁 的人 为活 动 'I 斯特 地 区出现 1 ,喀


COE U U U A YY M X
20 1 第7 草业壹童熬J 0: 期总 1期 1  ̄ i 0
境、维持生态平衡的先锋植物。古人云:“ 鹰
喀斯 特 ( as) K rt ,又称 岩 溶 ,来 源 于南 斯拉 夫 西
碍 ,而且 给社会 经 济发 展造 成 日益严 重 的影 响” ,已 引起 国家有关 部 门和学 术界 的高 度重视” 。
在 地球 上 以太 阳能 转化 为生 物 能 的绿 色植 物 中 ,
北部 伊斯 的利亚 半 岛石 灰 岩 高原… ,将 其 视 为一 种脆

要 :喀 斯 特 石 漠化 是 广泛 分 布 于 我 国 西 南喀 斯 特 地 区的 一种 生 态 灾害 ,近 3 0年 来 其 扩展 速 度 明 显 加 快 ,严 重
制约 了我 国西南地 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草作 为喀斯特地区植被最基本的成分之一 ,在喀斯特石漠化治理 中
起 到 了不可 或缺 的 作 用 ,重 点论 述 了草在 喀 斯 特 石漠 化 治 理 中所 发挥 的重 要 作 用及 其研 究现 状和 应 用 前景 。 关键 词 :喀 斯 特 ;石 漠化 ;草 中 图分 类号 :S 1 . 8 28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7 — 4 3 2 1 ) 1 0 0 " 4 6 3 80 (0 00 — 0 10
水文 及 岩溶 演 化方 面 。而 东亚 片 区是 碳 酸盐 岩裸 露面积 最 大 、喀斯 特发 育最 强烈 、景观类 型最 多 、生 态环境 最 复杂 、人 地矛 盾最尖 锐 的地 区 ,而我 国西南
部 喀斯 特属 于 东亚 片 区 的核 心部 分 ,被 誉 为世 界 的
作 者 简 介 : 张 美 艳 (9 2 ) 女 , 山 西 忻 州 人 , 在 读 博 18 一 , 1
弱 环 境 ,较 早 见 于 18S A A )第 19 4 届年 会 ( 特律 )[ 底 2 1 斯特 石漠 化 , 。喀
草 是种类 最 多 、适应 性最 强 、覆 盖面 最大 、周转速 度
又称岩 溶石漠 化 ,是岩溶 生态 系统退 化 到极端 的表 现 形式 ,简称石 漠化 。这 一概 念最早 于 2 世 纪 8 年代 0 0
业 与畜牧 20 1 总 1 期 0  ̄ 期 第7 1 o
CO E U U U A Y M YX

草在我国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中的研究展望
张美艳 ,邓菊 芬 ,尹
(. 1 中国农 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北京

602 ) 5 2 5
10 9 ;2云南省草 山饲料工作站 ,云 南 昆明 0 13 .
世 界l 共有 三大 喀斯特 集 中分 布 片区 :欧洲 中南 上 部 、北 美 东部和 东亚 。其 中 ,欧洲 中南部 和北 美东部 基本 不存 在石漠化 或 石漠化 还没有 威胁 到人类 生存 和 社会 发展 ,这两个 片 区有关 喀斯特 的研究 主要 集 中在
害 ”,不 仅 给 西 南 山 区生 态恢 复 与 重 建 造 成 重 大 障
1 _经济基础薄弱,农民生活贫困 1 石漠化与地区贫困是一对孪生兄弟 ,当前我国 喀斯 特地 区不仅 贫 困面积 分布广 、贫 困人 口和东南 经
济 发 达 地 区 间 的差 距 大 ,而 且 从 2 世 纪 9 0 0年代 以
来 ,这些 地 区与 内地汉族 聚 居地 区 的城 乡收益 差距 、
收 稿 日期 :20 — 6 2 090— 2 基 金 项 目 :农 业 部 项 目 “ 南 省 巧 家 县 岩 溶 地 区 草 地 治理 试 云
点工程” ;云 南 省 自然 科 学 基金 项 目 “ 南 岩溶 地 区石 漠化 村 云 草 地 生 态 监 测 与 评 论 (o 7 19 2 o c 2 M)”
了植被 裸露 、水 土流 失 和石漠 化等 一 系列生 态 问题 , “ 经济 贫 困 ,生 态恶 化 ”成 为 我 国喀斯 特石漠 化地 区
的真实写照。
22 保护喀斯特地 区生 态环境 .
草地 植 被 是 保 护 喀斯 特 地 区 生态 环境 的最 后屏
障 ,在植 被顺 向演替 中,牧草又成为改善生态环
初 期 提 出 指 在热 带 、亚 热带 湿 润气 候 条件 下 , 。,是 受 自然 和人为 活动 的干扰 ,地 表植被 遭受 破坏 ,造成 土壤严重 侵蚀 、基岩 大 面积裸露 和石砾 堆 积 的土 地退
化 现 。
最 快 的可更 新 资源”,具 有很 多林 木等植 物所 没有 的 优 势 ,以其多 种多样 的产业 形式 在喀 斯特石 漠化治 理 中起 到 了不可 或缺 的作用 。林草 结合 草畜 结合 ,种 植优 良牧 草 ,进 行草 地植被 恢复 ,大力 发展 草食畜 牧 业 ,开发 生态旅 游业 等草产 业不 仅能 改变喀 斯特石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