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大自然的启示》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大自然的启示》导学案-四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大自然的启示》导学案:四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教材理解】《大自然的启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围绕“大自然的启示”这一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它们分别从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并从中受到启示,同时也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与自学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表达方式独特,是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的。
《“打扫”森林》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
《人类的老师》短小而又充满趣味,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更好地指导我们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文章内容都很简单,教学中不应把眼光局限于此,前文应重视语言的积累,而后文应更多关注文章表达方法的运用,同时也应注意相关资料的适度拓展。
【设计理念】1.引导学生读书自悟。
概括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语和感受深刻的句子谈体会等,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
2.引导学生合作讨论。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自主学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引导学生领会写作方法。
【导学目标】1. 认识8个生字。
2. 能概括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教学的重难点是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导学重难点】教学的重难点是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一)谈话导入在前面的学期中,我们学习了《蝙蝠与雷达》,科学家们探究蝙蝠飞行的秘密,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
大自然的启示导学案

《大自然的启示》导学案七()班姓名: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体会作者写景的生动含情。
;2、能力目标:把握作者观察的对象以及获得的人生感悟,理解内在的关联;3、情感目标:感受作者从自然中体会人生的寓意,学习作者这种克服困难,振作精神,努力奔向前程,开创美好人生的积极态度。
学习重点:朗读文章,把握作者写作的对象以及获得的人生感受。
学习难点:了解作者细腻的描写以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略)同学们,如果有100元,你会怎样支配它?(是啊,区区一百元好像实在做不了什么,但是在企业界中,却有一位传奇般的人物,用区区一百元创造出了辉煌,他就是被世界誉为“企业之神”的日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
松下幸之助简介。
松下幸之助,日本商业精神的化身,松下电器公司的创立者。
年轻时,他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9岁时被送到一家自行车商店当学徒,后来几经辗转换到一家电灯公司打工。
1918年,他以100日元起家成立了松下电器公司。
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奋斗历程,松下公司从一个只有3个人的小作坊发展成为拥有职工2.5万人的世界电器之王。
仅2001年全年的销售总额就为610多亿美元,成为世界制造业500强的第26位。
究竟是什么信念支撑着松下幸之助完成了他生命中质的飞跃?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
在企业界他以独有的用人管理方式著称,他提倡人们从广阔的自然界吸取有益的启示,从而提升人生的意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大自然的启示》,相信我们从中也会获得一些关于成功的启示。
二、初读感知1.教师朗读文章,同学们注意生字词并且感知本文的大概内容。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迸发()啁啾()()恓恓惶惶()()茁长()模样()淅淅沥沥()()(2)根据拼音写汉字。
xiāo ()声匿迹相f ǔ()相成ch ǒng()山j ùn()岭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朗读之前看看下面的表格所需要完成的内容,留意这些内容。
大自然的启示(导学案)

12*.大自然的启示《大自然的启示》教案片段自学探究,方法阅读师: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给了我们许多启示,那么,同学们回忆一下《自然之道》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大自然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生:《自然之道》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警示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师: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大自然的启示》。
(板书:大自然的启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需要同学们运用前面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来自读自悟。
师:大家读完了吗?谁能说一说,第一篇短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生: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
师:大家仔细阅读第5、6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林务官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呢?生:把灌木砍了,把杂草、枯枝败叶打扫干净了,树林就渐渐毁了,这样的行为破坏了生物链,破坏了生态平衡。
师:“打扫”为什么要加引号?生1:从词语的意思出发:扫除;清理。
生2:森林不需要打扫。
师:我们学习完《“打扫”森林》,接下来学习《人类的老师》,这篇短文主要讲什么的?生: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师:你有没有不明白或者感受深的句子?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其他同学回答。
生1:什么是“流线型”?生2: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像水滴的形状。
生3:《人类的老师》可分哪两部分理解?生4: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研制出了飞机,提高了轮船的速度。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
师:学过这两篇文章之后,我们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呢?你是怎么理解的?生1:共同点:揭示了自然的奥秘与规律。
不同点:林务官破坏了生态平衡,森林遭受毁灭;向生物学习,研制了飞机,提高了轮船的速度,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四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大自然的启示-

课型:预习课设计:柳军审核:审批:班级:小组:姓名:使用时间:月日星期课题:12*、大自然的启示第 1 课时累计 26 课时学习过程(定向导学:教材 45 页至 47 页)流程及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方法一、目标解读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3.激发阅读仿生学书籍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学习重点和难点:把握主要内容,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自主预习】先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
再做以下各题:1、我会读下列词语。
枯枝烂叶遭殃菩提树扫帚光秃秃异想天开腐烂土壤灌木逞凶营巢繁殖机翼机毁人亡略重关键鲸鱼轻而易举二、夯实基础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不折不扣:异想天开:轻而易举:2、读文的过程中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在感受深的语句旁写写感受。
3、默读课文,思考:这两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三、能力提升1、仔细阅读第一篇短文的5、6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林务官的命令会给森林带来灾难?认真了解学习目标,圈点勾画关键词语,把握学习重点和难点。
展示你优美的声音读起来吧!小提示:笔记不需要很详细,一个小符号,一个简单的词语都可以。
学法指导:①从词语的意思出发:②森林需不需要打扫。
2、“打扫”上面为什么要加引号?3、这篇短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4、读第二篇短文思考:飞机设计师从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中,研制出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
这些优良性能可能有哪些?5、联系上下文理解什么是“流线型”?6、学过这两篇文章之后,我们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呢?四、总结梳理这篇课文的标题与以往学过的一样吗?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五、过关检测A、B、C:我会给生字注音。
()()()()()()遭殃腐烂土壤机翼关键鲸鱼A、B:选字填空。
咬吃钻锄毁砍飞林务官把灌木丛()了,把野草()了,鸟儿()走了,森林里的害虫就逞凶啦。
四年级下册语文大自然的启示导学案

书香小学蛮洞村校四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2.《自然规律》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为什么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会给森林带来灾难?2、为什么说生物是人类最好的老师?预习案1、我能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我要有感情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想一想大自然人给予人类哪些警示和启发。
3、我不懂。
预习完课文后,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写下来,准备交流。
学案1、默读《“打扫”森林》想想它主要讲了什么?2、仔细地读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遇到感受深的语句画下来。
3、交流:①为什么说林务官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呢?②“打扫”上面为什么要加引号。
4、学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大自然的什么启示?5、默读《人类的老师》这篇文章,想想它主要写了什么?6、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在感受深的语句旁写写感受。
7、重点感受“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
8、这篇文章又带给你什么启示?检测案1、我知道哪一个词语写错了,而且还能更正呢。
①.改观宽敞糟殃平衡导想开天()()②.摸仿剧烈颤动关健轻而易举()()2、我应该把哪两个词语连起来?性能优惠增强友谊成绩优良增进收入价格优秀增加活力3、写出读后感。
(习作指导)(1)、对这件事进行总结归纳。
(2)、这件事的看法。
(3)写感悟。
四、板书12.大自然的启示无知违背受罚自然规律受益认识利用课后反思:只要认识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就能激发学生对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高效课堂】《大自然的启示》导学案

语文四年级下大自然的启示目标导引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
3.主动阅读有关仿生学的科普读物,将自己的收获与大家分享。
信息提炼仿生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功能等,用来改进工程技术系统。
生物界各种丰富多彩的功能,具有极其复杂和精巧的机构,其奇妙程度远远超过迄今为止的许多人造的机器。
因此在工程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中,人们需要向生物寻找启发和进行模拟。
查查资料,看看还有哪些有关大自然启示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读点拨1.用“\”划去带点字的错误读音。
遭殃.(yāng yàng)扫.帚(sào shào)土壤.(rǎn rǎng)腐.烂(fǔ fù)关键.(jiàn jiǎn)机翼.(jìy ì)简略.(luè lüè)鲸.鱼(jīgn jīn)2.照样子写词语。
例:美滋滋光____ 黑____ 乐____ 绿____例:又宽敞又洁净又____又____ 又____又____ 又____又____实践应用读短文,回答问题。
树木、花草美化环境的本领很大。
树木、花草是“氧气制造厂”,一公顷的阔叶林一天约放出730千克氧气,约够1000人使用;树木、花草又是“天然吸尘器”,大量的树木枝叶能减低风速,使工业粉尘下降;树木、花草还是“气候调节器”,能够吸热、遮光、蒸发热量和水分,增加空气湿度,使人感到舒服;一些树木、花草还能吸收有害气体,分泌杀菌素,吸收和隔挡噪声,因此树木、花草又被誉为“有毒气体净化所”“自然界的防疫员”“天然的隔音墙”。
据调查,世界上长寿人居多的地方都是环境美、绿化好的地方。
我们少年儿童应当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种草种花的活动,树立“爱护树木花草光荣,毁坏树木花草可耻”的新风尚。
12、大自然的启示的导学案

审核人(教研组长):审定人(教导主任):
单元
主题
大自然的其实
课题
12、大自然的启示
指导
教师
秦瑞
班级
四年级
组名
姓名
学习
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示,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学读物的兴趣。
重难点
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示。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词语积累】学字词
遭殃扫帚腐烂土壤捕食繁殖
制服易举
我认为容易读错的字词有:
【初读感悟】知内容
从前()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好心办了(),把森林渐渐给()。
《人类的老师》短小而又充满趣味,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了科学家从()、()等动物身上得到(),有所()、有所()。
【火眼金睛】学习方法温馨提示(画一画)
1、画出文章中的比喻句、拟人句、设问句,并做标注。
2、画出每篇文章的中心句。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读《“打扫”森林》一文,思考:为什么说林务官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了呢?这篇课文给你什么启示?(学法:找到相关段落画上“-----”,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
2、读《人类的老师》一文,课文具体写了哪些例子说明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第一、二自然段。
为什么说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
3、这两篇短文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课后延伸】总结拓展
师生共同交流各自所知道的其他有关“自然的启示”事例。
《大自然的启示》导学案(精选16篇)

《大自然的启示》导学案(精选16篇)《大自然的启示》导学案篇1学习目标:1、我能认识本课的“殃、帚”等生字。
读准“遭了殃、扫帚、菩提树”等词语。
2、我能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主要内容。
3、我能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并喜欢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
学习重点:了解这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发。
学习难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
突破方法:读议法、合作探究法学习课时:1课时学习过程:一、进入学习。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我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我要和同学交流:(1)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写出来。
(2)通过课文,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要与同学交流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1、熟读《“打扫”森林》,深入学习(1)自读1—3段我读懂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部分大概内容是____________下令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
(2)重点探究第5—6自然段,默读课文思考:使森林遭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并划出重点语句。
(我要和同学交流讨论)(3)全班同学交流,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4)学习这篇课文我受到的启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谈一谈,例如动物之间的食物链)2、熟读《人类的老师》,深入学习我要利用自己掌握的自学方法学习本文。
(自主合作、探究)能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1)科学家从蜻蜓翅膀上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家从鲸鱼身上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为____________,所以说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
(4)读了课文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总结拓展我要说一说自己了解的有关“自然的启示”事例与同学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读《“打扫”森林》一文,思考:使森林遭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篇课文给你什么启示?(学法:找到相关段落画上“-----”,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
2、读《人类的老师》一文,科学家从蜻蜓的翅膀上和鲸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为什么说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
(1)、自读自悟:
学法:1结合“自主学习”内容自读自悟,采用圈点勾画形式批注自己的收获。2、还有哪些地方没读懂标注在旁边?
二、课时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三、自主学习:(灯片4)
(一)字词我会认
1、自由读课文后对子检查课前独学课后生字认读和组词情况。
2、汇报展示检查情况。
学法:1、汇报检查情况(点拨:殃、壤、鲸“读后鼻音;“翼”与“冀”在读音、字形以及字义注意区别开。)
板书设计
“打扫”森林人类的老师
破坏事物间联系从蜻蜓的翅膀上从鲸的大头
破坏了生态平衡得到启示得到启示
防止机翼破碎流线型
导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1、我们回忆一下前三篇课文,你知道大自然带给我们哪些启示?(灯片1至2)
2、板书“大自然的启示”,齐读课题,读了课题,大家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吗?
3、大自然是一本无字的百科全书,只要你留心观察,会发现大自然无穷的奥秘,会给我们许多启示。这篇课文由《“打扫“森林》和《人类的老师》两篇短文组成,森林里面杂草丛生,荆棘密布,怎么”打扫“?谁是人类的老师?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学习。(灯片3)
(2)、合作探究:
学法:①对子用喜欢的方式合作读课文。→②组员汇报独学思考。→③互相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④准备展示汇报。
三、汇报展示:
问题一:林务官把灌木丛砍了,把野草除了,鸟儿飞走了,森林里的害虫就逞凶了。他们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树根,钻树心。没有天敌来制服害虫,树木就渐渐给毁了。(点拨:这段话说明了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会带来灾难,那文中告诉我们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的方法了吗?引导学生学习第五自然段,让学生感悟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这也是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
四、拓展思考:
交流“自然的启示”事例。(灯片20至26)
五、达标检测:(灯片19)
1、听写部分词语,对子相互检查,纠正。
2、选词填空。
吃钻咬
(1)、森林里的害虫成群地向森林进攻,()树叶,()树根,()树心。
发明发现
(2)、科学家()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
(3)、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有所创造。
问题二:
1、二三十年以后,由于飞行速度不断提高,经常发生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造成机毁人亡的惨祸。过了许多年,人类才找到了防止这类事故的方法。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动的关键。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
2、科学家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而“流线型”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后来工程师设计船体时模仿鲸的体型,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3、这篇课文中自然给我们的启示是:只要我们多多留心自然,自然界的很多生物就会给我们有益的启示,让人类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生物不愧是我们人类的老师:四年级科目:语文主备教师:谭爱华
课题
12*、大自然的启示
课型
略读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学习重点
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难点
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