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大自然的启示
12 大自然的启示

12 大自然的启示12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构想】这是一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寓意深刻的散,作者抓住大自然中的细小的事情,展开丰富联想,描绘了一些细腻、别致的感受,获得了一些深刻而富有哲理的启示。
全将对自然的观察与人生的感悟结合起,巧妙而别致。
以描写自然中涌现着无穷生命力开头,以揭示人生中孕育着新希望结尾,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坦然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明白有多少付出才会有多少收获,保持坦诚谦虚的胸怀,体会人生的趣味。
本内容丰富。
作者尽情赞美了大自然无穷的生命力。
全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先描写风雨中的小白花,表达了作者的敬佩之情。
在风雨中,小白花细小的根“却稳固在纠结于土地之中”;“经过风雨的磨炼和洗礼”,小白花“仍然坚毅地绽放”。
再描写了风雨中的小鸟,振翅高空,“马声啁啾地回荡在空中。
”最后一段是本部分的小结,揭示出了作者获得的启示:人类不应惶惶度日,要像小花小鸟一样,与大自然和谐一致,融为一体。
“雨要下说下吧,风要就吹吧”,作者三次重复这一句话,目的就是要人们像小花小鸟一样坦然接受风风雨雨,不要因为有些风风雨雨,就惶恐不安,要像小鸟一样扎稳根基。
经受磨炼,顽强绽放;要像小鸟一样,振翅高飞,放声歌唱。
第二部分,作者写了春意渐浓的池水。
在简略在勾勒出池边的景色后,作者描写了这样的一幕,:人们将石头投入水中激起不同的声音。
“面对池畔各式各样的人们和各种各样的声音,有谁在事后是抱着诗人一般的情怀与感触悄然离去呢?”作者的发问表明了他的写作意图:以诗人一样的情怀与感触审视“各式各样人们和各种各样的声音”,“了悟出各种大小不同的石头,会响起各种大小不同的声音”。
“浑浑噩噩、匆匆忙忙的世界中”,人们也在浑浑噩噩、匆匆忙忙地生活,在生活的水池中,我们也在投石头,但我们投入了多大的石头。
激起了多大的声音,在浑浑噩噩、匆匆忙忙的状态下,我们并不知觉。
这一部分中,作者获得的启示是:有时,我们需要平静下思考一下我们在生活中的的付出与获得。
人教课标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 12 大自然的启示 教学设计

12*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内容:12 大自然的启示。
教学目标:1、同学们需要认识8个生字。
2、在认真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有人说大自然是一本无字的百科全书,这话不错。
如果你平时多多留心观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一定会获得很多知识,获得很多教益。
不信请读【课件出示:《大自然的启示》】这篇课文是由两篇短文组成的。
【课件出示:俩短文题目】读了这两篇课文的题目后,你一定会觉得很有意思吧。
森林里杂草丛生,荆棘密布,怎么“打扫”?什么是人类的老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1)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
(2)说一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3)提出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学习《“打扫”森林》。
【课件出示:“打扫”森林】(1)【课件出示:第1—3自然段】自读第1—3自然段,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理解“宽敞”、“洁净”、“干枯”等词)①【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说说这部分的大概内容是什么?②【课件出示:第1—3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
(2)重点探究第5、6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5、6自然段】①默读思考:使森林遭殃的原因是什么?画出能够说明这一原因的重要语句。
②小组内讨论、交流。
③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课件出示:把灌木丛砍了,把野草锄了,鸟儿飞走了,森林里的害虫就逞凶啦。
它们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树根,钻树心。
没有天敌来制服害虫,树林就渐渐给毁了。
】④说说你从这篇文章中受到了什么启发?【课件出示:不要破坏森林,要爱护花草树木,保护小动物,爱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只有维持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的联系,才能维持自然的生态平衡。
12大自然的启示

五彩的蝴蝶锦色粲然,如重月纹凤蝶,褐
脉金斑蝶等,尤其是萤光翼凤蝶,其后翅在阳 光下时而金黄,时而翠绿,有时还由紫变蓝。 科学家通过对蝴蝶色彩的研究,为军事防御带 来了极大的裨益。在二战期间,德军包围了列 宁格勒,企图用轰炸机摧毁其军事目标和其他 防御设施。苏联昆虫学家施万维奇根据当时人 们对伪装缺乏认识的情况,提出利用蝴蝶的色 彩在花丛中不易被发现的道理,在军事设施上 覆盖蝴蝶花纹般的伪装。因此,尽管德军费尽 心机,但列宁格勒的军事基地仍安然无惹,为 赢得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同样 的原理,后来人们还生产出了迷彩服,大大减 少了战斗中的伤亡。
电子蛙眼还广泛应用在机场及交通要道 上。在机场,它能监视飞机的起飞与降落, 若发现飞机将要发生碰撞,能及时发出警报。 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挥车辆的行驶,防止车 辆碰撞事故的发生
夏日里的一棵路旁的小树,在毒辣的阳 光的炙烤下,挺起笔直的躯干,伸出被晒得有 些颓废的叶子,尽管被强烈的紫外线照射着, 但是就那么笔挺地站着,愫然像一位风度翩翩 的绅士。我惊讶大自然赋予小小树木这样的忍 耐力,忍受着阳光的炙烤,饱经风吹雨打,正 因为这样的忍耐,才逾显坚强,才能在磨难中 成长。人生在世,该忍则忍,不必为鸡毛蒜皮 而斤斤计较,学会忍耐,心胸才更宽阔,才会 拥有“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的胸襟!
我们创造辉煌,光明的道路。
合作愉快
得怎样的生活;要我们明白生命的真谛。
• 大自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为我们人类提供大量粮食的同时也给着
我们启示。
• 大自然是伟大的,大自然也是神奇的。只要认真观察大自然,研
究大自然,就会从中受到启迪。
• 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曾经给过我们很多启示。比如:梅花在寒
风中傲然挺立,那是让我们要勇敢面对困难;小草在冬天弯下腰, 到了春天又直起了腰,那是在教我们从哪里摔倒的就要从哪里站 起来。
四年级下语文课文12课《大自然的启示》注音

dàzìrán de qǐshì大自然的启示yìmínɡ佚名“dásǎo ”sýn lín“打扫”森林cïnɡqián,dãɡuïyǒu ɡâlín wùɡuün,ɡünɡshànɡrân,jiùxiàle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刚上任,就下了yídào mìnɡlìnɡ:bǎsýn lín “dásǎo ”ɡün jìnɡ。
一道命令:把森林“打扫”干净。
hùlín ɡōnɡrãn zhǐhǎo zhào zhe tüde mìnɡlìnɡqùzuî,bǎɡuàn mù护林工人只好照着他的命令去做,把灌木tïnɡtǒnɡkǎn ɡuünɡ,bǎzácǎo tïnɡtǒnɡchújìn,lián dìshànɡde kūzhÿ统统砍光,把杂草统统除尽,连地上的枯枝làn yâyþbúfànɡɡuî。
sýn lín miàn mào dùn shíɡǎi ɡuün le:lín zi lǐ烂叶也不放过。
森林面貌顿时改观了:林子里yîu kuün chǎnɡyîu jiãjìnɡ,lián yìɡýn zácǎo yþmãi yǒu 。
十二 大自然的启示课件

四年级下册
“打扫”森林
1.自读课文,利用字词 典读准生字词。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 件什么事? 3.画出文中感受最深的 句子,批注自己的感 受。
扫帚 腐烂 土壤 栖息 隐蔽 逞凶 菩提树 遭了殃 异想天开
交流自学所得
1.枯枝败叶的作用。 2.“打扫”森林的后果。
为什么说林务官的命令 给森林带来了灾难呢? “打扫”上面为什么要 加引号呢?
请同学谈一谈中的一切事物都是 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 的生态平衡。
人类的老师
1.自读课文,解决不认识的字,读通课 文。 2.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3.科学家从蜻蜓.鲸身上得到了什么启 示?
仿生荷叶不沾油和水 荷叶“出淤泥而不染”,露珠在上 面也呆不住。荷叶为什么能不沾泥土和 水?徐坚等人分析了荷叶的表面细微结 构,发现其表面有许多乳状突起,这些 肉眼看不见的小颗粒,正是“荷花自洁 效应”的成因,可以让荷叶不沾染脏东 西。于是,徐坚等人模仿了荷叶的表面 结构,研制出人工仿生荷叶。仿生荷叶 实际上是一种人造高分子薄膜,该薄膜 具有不沾水和不沾油的性质。同时,仿 生荷叶还具有类似荷叶的“自我修复” 功能,仿生表面最外层在被破坏的状况 下仍然保持了不沾水和自清洁的功能。 这项研究可用于开发新一代的仿生表面 材料和涂料。新型的“仿生荷叶薄膜” 可以用于制造防水底片等防水产品。仿 生荷叶涂料刷墙将不沾灰尘。
12大自然的启示课件

云杉
高山上的云杉长年累月都经受着狂风的 袭击,树干的底部变得又粗又大,整个树干 成了圆锥形。这种形状使云杉牢牢地挺立在 山顶之上。人们模仿云杉建立的广播电视塔, 即使遭到强台风的袭击,也不会有倒塌的危 险。
车前草
向植物取经 车前草是一种很普通的 小草,它的叶子是按螺旋形来排列的,这种 排列方式,使每片叶子都能得到充足的阳光, 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建筑师们依照车前草叶 子的形状,设计建造了螺旋状排列的楼房, 使每个房间都能享受到明亮、温暖的阳光, 避免了普通楼房在这方面的不足。
鸡蛋
建筑上的“薄壳结构” 一个人握住 一个鸡蛋使劲地捏,无论怎样用力也不能把 鸡蛋捏碎。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 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 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建筑师根据这种 “薄壳结构”特点,设计出了许多既轻便又 省料的建筑物。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以 及其他很多著名建筑,屋顶都采用了这种 “薄壳结构”。
提示: 1.从词语的意思出发:扫除;清理。 2.森林需不需要打扫。
这里的“打扫” 含有批评之意,这一 “打扫”对森林有着 致命的破坏。
学了这篇文章,你获得 了大自然的什么启示?
我们要遵循大自 然的规律,否则只会 好心办坏事。
“打扫”森林 人类的老师
怎么打扫 什么是人类的老师
1、继续学习《人类的老师》 这篇文章,想想它主要写了什么?
蛇与庄稼
几十年前,广东沿海发生了一次海啸,是台风引起的,许多田地和村庄 被海水淹没了。这场洪水过后,那儿的庄稼总得不到好收成,接连几年都是 这样,即使风调雨顺,也不见起色。后来,老农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去 外地买了一批蛇回来,把蛇放到田里。说也奇怪,那一年庄稼就获得了丰收。 大家不明白这是什么道理。老农把秘密说破了,原来那场洪水把深藏在洞里 的蛇都给淹死了,田鼠却游到树上和山坡上,保住了性命。后来洪水退了, 田鼠又回到田里糟蹋庄稼,没有蛇来捕捉它们,它们繁殖得特别快,庄稼都 让田鼠给糟蹋了。现在田里又有了蛇,大量的田鼠让蛇给吃掉了,因而庄稼 又得到了好收成。 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猫和苜蓿的故事。他说在英国的好些地方,看村子 喂的猫多还是少,就可以知道那里的苜蓿长得怎么样。苜蓿靠土蜂传播花粉, 地里田鼠太多,土蜂的活动就受到影响。村子里喂的猫多,田鼠就不能那么 放肆了。因此猫的多少,竟和苜蓿的收获有密切的关系。 天上下雨,地面就湿;太阳出来,东西就容易晒干;火会烧毁东西,水 可以灭火。这些事儿都是显而易见的,大家都知道。但是世界上的事物除了 这样简单的联系之外,还有不少复杂的联系,不是一下子能看清楚的。一个 人不讲卫生,在马路上吐一口痰,也许会使许多人得病,甚至染上肺结核。 肺结核病人躺在床上呻吟的时候,他怎么会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那个在马路 上随便吐痰的人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复杂的,咱们必须不怕麻烦,研 究它们,掌握它们的规律。这样,才能把事儿做得更合咱们的意愿。
大自然的启示发明例子15个

大自然的启示发明例子15个大自然的启示发明例子15个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她给予我们许多启示和灵感。
无数发明创造都受到了来自大自然的启示。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15个来自大自然的启示发明例子。
1. 鸟的飞行启示了飞机的设计。
人类通过观察鸟类飞行的方式和结构,进一步发展出了现代飞机。
2. 蜘蛛丝赋予了人们制造超级强韧材料的灵感。
科学家们模仿了蜘蛛丝的螺旋结构和强韧性能,成功研发出了超级强韧材料。
3. 茸毛启发了防水材料的发明。
莲花的叶子上覆盖着茸毛,使其表面能够抵御水滴,这种防水特性被应用在了衣物和建筑材料上。
4. 毛虫的运动方式启示了机器人的设计。
研究人员通过观察毛虫的爬行方式,成功开发出了具备类似运动方式的机器人。
5. 蝴蝶翅膀的颜色启示了光学材料的创造。
科学家们通过分析蝴蝶翅膀上的微观结构和颜色,成功制造出了具有同样效果的光学材料。
6. 薄冰层上的鸟足迅速演化为现代轮胎的设计。
橡胶轮胎的纹路受到了鸟足在冰上行走时的启示。
7. 圣诞树启示了人造树的设计。
人们通过观察圣诞树的形状和结构,成功制造出了各种各样的人造树。
8. 海龟的水下导航启示了水下机器人的设计。
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海龟水下导航的方式,成功开发出了具有相似功能的水下机器人。
9. 海绵海洋生物的结构启示了过滤系统的设计。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海绵海洋生物的过滤系统,成功改进了许多过滤设备。
10. 香蕉皮启示了防滑材料的设计。
科学家们发现香蕉皮表面的微纹路具有良好的防滑特性,将其应用在了各种防滑材料上。
11. 蚂蚁的集体智慧启示了人工智能系统的设计。
研究人员通过模仿蚂蚁的集体智慧行为,提出了许多人工智能算法和系统。
12. 石头的形状启示了建筑材料的设计。
人们通过观察石头的形状和结构,成功制造出了许多耐久的建筑材料。
13. 珊瑚的形态启示了生物建筑的设计。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珊瑚的形态和结构,开发出了具有相似特性的生物建筑。
14. 蚕丝启示了可持续纺织材料的设计。
12大自然的启示.ppt

③说说你从这篇文章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不要破坏森林,要爱护花草树木,保护小动物,爱护环境,只有
维持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的联系,才能维持自然的生态平衡。
• 学习《人类的老师》
科学家从蜻蜓、鲸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 读了本文后你有语文四年级课件
字词学习
• 遭殃 土壤 机翼 栖息
菩提树 逞凶 鲸 捕食
扫帚 略重 关键
• 异想天开 机毁人亡
• 轻而易举 枯枝败叶
腐烂 繁殖
学习《“打扫”森林》
①说说这部分的大概内容。 德国一位林务官下令把森林“打扫”干净,结果让森林遭了殃。
②林务官的命令可以说是好心的,可为什么却给森林带来了灾难 呢?
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大自 然的启示”的事例呢?
37
流线型是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象水滴的形 状。具有这种形状的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所受 到的阻力最小,所以汽车、火车、飞机机身、 潜水艇等外形常做成流线型。
林务官打扫森林,结果给森林带
来了灾难;人们从蜻蜓、鲸等动物身 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可见如果我们任意破坏大自然的生态 平衡,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如果 我们拜大自然为师,虚心地向它学习, 就能从中得到启发,造福人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大自然的启示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表达方式独特,是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的。
《“打扫”森林》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
《人类的老师》短小而又充满趣味,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更好地指导我们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选编这篇课文,目的是使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案一
一课时。
一、回忆这个单元前面学过的课文,想想每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其实,自然界中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还很多。
今天我们就学习课文《大自然的启示》看看这篇文章又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二、检查预习,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学习《“打扫”森林》一文:
⑴默读课文,想想文章的主要内容。
⑵为什么题目上“打扫”两字要加引号?
⑶画出你读了本文后理解的“生态平衡”图。
(枯枝败叶与动物的生物链)
⑷从这篇文章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⑸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生态平衡”的事例?
四、学习《人类的老师》一文:
⑴自读课文,想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⑵从短文中你读懂什么了?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⑶谈谈读懂文章后的感受。
看来大自然、大自然中的生物真的是人类的老师。
你还知道相关的事例吗,讲给大家听吧。
如果读完这篇短文激发了你的探求兴趣,那就赶快再去查找相关资料,在后面的口语交际中大显身手吧。
五、感悟写法:
你们在学完这一整篇课文后,发现这篇文章与其他文章在写法上的不同吗?为什么这篇课文既有课题又有小标题?
12大自然的启示
要保持大自然的神态平衡
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
教案二
一、前文迁引,导入新课
1、走进第三单元,我们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
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2、揭题:
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大自然的启示》。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需要同学们运用前面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来自读自悟。
4、同学们发现了吗?咱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其实是由两篇小文章组成的。
一篇是《“打扫”森林》,另一篇是《人类的老师》,(板书。
)看看老师写对了吗?(“打扫森林”未加引号。
)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
二、初读感知,认记字词
1、那么这两篇文章带给了我们大自然的什么启示呢?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仍理解不了的词语查查字典或向同伴请教。
2、认读生字新词,找出词语中的多音字:
扫:扫帚、打扫。
3、共同解决难理解的词语:
如:生态平衡。
三、了解内容,质疑交流
1、默读《“打扫”森林》,想想它主要讲了什么?
2、再仔细地读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可以是一个小小的问号,也可以简单地将问题写在旁边;遇到感受深的语句画下来,可以用一个词或简短的句子记下自己的感受。
3、师生共同交流,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⑴为什么说林务官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呢?
⑵“打扫”上面为什么要加引号?
4、学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大自然的什么启示?
四、迁移学法,运用巩固
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真会思考!刚才咱们通过读课文,了解了《“打扫”森林》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并通过提出问题,互相交流,得到了关于大自然的启示。
下面,我们就按刚才的方法继续学习《人类的老师》这篇文章。
1、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在感受深的语句旁写写感受:
(结合课件理解“流线型”。
)
3、重点感受“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
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前面的课文──《蝙蝠和雷达》等,大家还了解哪些事例?
4、这篇文章又带给你什么启示?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林务官打扫森林,结果给森林带来了灾难;人们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可见如果我们任意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如果我们拜大自然为师,虚心地向它学习,就能从中得到启发,造福人类。
2、其实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启示,远不止今天课文中所说的这些,希望同学们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继续探究,下节的口语交际课上,我们还要就这个话题作进一步的交流和探讨。
“打扫森林”
砍光灌木
除尽杂草森林遭殃,树林毁灭
扫净枯枝烂叶
人类的老师
蜻蜓——飞机鲸——轮船
《大自然的启示》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了解课文的内容的基础上,明白要遵守自然之道的道理,懂得尊重自然,学习自然,顺应自然的规律,并培养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收集、整理资源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科普书籍的兴趣。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表达方式独特,是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的。
《“打扫”森林》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
进一步明确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人类的老师》短小而又充满趣味,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
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更好地指导我们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依据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在课堂上我从这几方面入手:
1、放手让学生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等方式达到了读准生字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目的。
接下来我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两篇短文的大意,并启发学生《“打扫”森林》可采用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的方法,《人类的老师》可直接引用原文(即最后一自然段)的方法来归纳。
2、要学生划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在旁边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
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批划,自主理解,自主感悟,自主质疑,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3、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学习交流,组内人员相互学习和评价,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再让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我适时地加以点拨,引导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如在交流“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时,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我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食物链图示来学习就容易多了,这样学生对课文就有了更深的理解,更深入地体会到“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
4、学完课文后,我还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并课外搜集阅读有关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启发而有所发明的文章,或写一段话介绍自己从某种动物、植物的身上受到的启示,学生激情都很高。
但课后仔细想想,还是有一些不足:
1、教学用语不够凝练。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语要准确、简洁、生动。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感觉用语不够生动简洁,课件已经显示很清楚的问题,我还要反复的重复,不但自己累,还浪费宝贵的时间。
其实学生一看就懂。
2、教师放手还不够。
比如,在学习完“打扫”森林这篇小文章后,《人类的老师》这篇课文应该让学生分小组学习,然后小组汇报,教师补充的。
通过这节课,我也深深的体会到,课堂上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并灵活的从中抓住要点,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来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真正觉得有趣味,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