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把心安顿好》
把心安顿好

把心安顿好
周国平
【期刊名称】《民主与科学》
【年(卷),期】2012(000)001
【摘要】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我的新书《把心安顿好》,该书是我的第四本随感集,所收文字主要写于2006年至2010年间.此前的三本随感集为《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内在的从容》(曾名《碎句与短章》).下面摘登其中"内在生活"一节.1人生的道路分内外两个方面.外在方面是一个人的外部经历,它是有形的,可以简化为一张履历表,标示出了曾经的职业、地位、荣誉等等.内在方面是一个人的心路历程,它是无形的,生命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理想的追求,这些都是履历表反映不了的.
【总页数】2页(P60-61)
【作者】周国平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安顿好自己的一颗心
2.把心安顿好
3.世俗的牵绊与心灵的安顿--谈王昌龄的心隐身仕之路
4.把职工安顿好
5.把心安顿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把心安顿好读书笔记

《把心安顿好》读后感甘泉 2010133108周国平的文字吸引,在于其思想沉淀与启发。
哲学在现实生活之中还原,直抵人心,启迪人们对自身及社会的思索。
而这份心灵上的启迪,往往给予人慰藉与勇气,自省与智慧。
《把心安顿好》是周国平的最新随感集,收集于2006-2010年之间的随笔。
出于一直以来对周国平文字的欣赏,以及“把心安顿好”这五字书名,我把这本书从书店带回家,慢慢细读。
对于一个刚从大学走到工作岗位的我而言,外部环境的改变,角色定位的转变,带给我一个不一样的视角,去看待身边的事情,以及自己。
一直相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而修身,是道德修养和幸福感之间的一个平衡点,也就是有一个好的心灵,作为起始点和承载点。
拥有了起始点,齐家治国平天下才得以开端;拥有了承载点,才能以良好的心态面对路上的挫折与成功,抵达梦想。
因此,如何把心灵和心态安顿好,值得我去思考。
周国平在本书中,思考的中心便是价值观问题,他认为圆满的人生应该是这样子的: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和心灵,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
我感受到他观点的立足点,同时,也给与我启发:心之所以可安顿好,一是拥有奋斗的经历,二是拥有获取幸福感的智慧。
人生短暂,奋斗和事业让人的一生变得丰满。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禀赋和梦想,奋斗是苦也是乐,但路途中的一个个无论向上或向下的转折点,却是最深刻的记忆和最大的财富,也渐渐让自己的禀赋展露,一步步靠近梦想与目标。
正是这种自我价值的体现,让生命有了重量。
奋斗与事业并不是抽象的,能让生命增加重量的必有其蕴含的内在。
结合具体工作情况,我认为它有几个基本点:一是能谋生,带来物质上的基本满足,这是最基础最低层次的成功。
通过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进入蓬江区国税局,靠自己的努力争取到这一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对于一个应届生而言也是象征着能对自己负起经济责任的意义。
因此事业的第一个层次是能够满足的。
二是奋斗与事业能让自己具有明晰的责任感和意义感。
把心安顿好 读书笔记

把心安顿好读书笔记把心安顿好读书笔记《把心安顿好》是一本只看名字就很吸引我的书,于是想从今天开始好好研读一下,并把有用的句子记录下来,引号部分都是对周国平先生的原文摘录,后面注明了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个人拥有自己明确的、坚定的价值观,这是一个基本要求。
当然,这需要阅历和思考,并且始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然而,你终究会发现,价值观完全不是抽象的东西,当你从自己所追求和珍惜的价值中获得巨大的幸福感之时,你就知道你是对的,因而不会觉得坚持是难事。
”——体会:现在我也许已经找到了让自己幸福的价值观,坚持很重要。
“我一向认为,人最宝贵的东西,一是生命,二是心灵,而若能享受本真的生命,拥有丰富的心灵,便是幸福。
这当然必须免去物质之忧,但并非物质越多越好,相反,毋宁说这二者的实现是以物质生活的简单为条件的。
一个人把许多精力给了物质,就没有什么闲心来照看自己的生命和心灵了。
诗意的生活一定是物质上简单的生活,这在古今中外所有伟大的诗人、哲人、圣人身上都可以得到印证。
”——体会:物质和精神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在淡化物欲的基础上找好二者的平衡点很重要。
“看见那些永远在名利场上操心操劳的人,我常常心生怜悯,我对自己说:他们因为不知道世上还有好得多的东西,所以才会把金钱、权力、名声这些次要的东西看得至高无上。
”——我身边也不乏这样的人,总是把名和利看得特别重,于是常常忿忿不平,抱怨连连,每当遇到这些人和事时,我总是尽量让自己不发表任何言论,我也对自己说:“这些事情能改变吗,不能改变的话,就接受它,抱怨等于自寻烦恼。
”“人生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一是优秀,二是幸福,而这二者都离不开智慧。
所谓智慧,就是想明白人生的根本道理。
唯有这样,才会懂得如何做人,从而成为人性意义上的真正优秀的人。
也唯有这样,才能分辨人生中各种价值的主次,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从而真正获得和感受到幸福。
”——做一个智慧的人太重要了!“人生在世,首先应当追求的是优秀,而非成功。
周国平: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圆满

周国平: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圆满周国平: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圆满周国平周国平:活着,把心安顿好周国平:上海人,著名学者,作家,1946年生于上海。
主要作品有:纪实文学《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善良丰富高贵》,随感集《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内在的从容》,学术著作《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
生命中最本质的东西新报:我们看到当学者成为父亲后,您变得无比温柔。
父亲这个角色给了您哪些对生命的全新体验?周国平:实际上自从有了孩子以后,孩子就成了这个家的核心了,就成了生活的主要内容了。
我是觉得孩子太重要了,对于人的幸福来说特别重要,就从生命的单纯来说,其实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感觉最单纯,反正小孩一来以后,我觉得特别幸福,那时候自己整个就是个动物,而平时做人做的太累了。
一个新生命来了以后,你其实就是个成年兽,他是个幼崽,整天给他换尿布、擦屁股、喂奶,这真的特别美。
那时候你就感觉到,那才是生活最本质的东西,我是很看重这些东西的。
去年我给我女儿写了小时候的事,重点写婴儿和幼儿时期,叫《宝贝,宝贝》。
新报:在《把心安顿好》一书里,我注意到您除了提到幸福和价值观,这本书里对孩子的关注角度也是非常的多。
孩子是您生活的重心了?周国平:我特别快乐,比如说喂奶,她妈妈给她哺乳,但是要补充奶粉,这个事情基本就是我来做,喂奶,我就特别陶醉,她妈妈就嘲笑我说:你不要以为你在给孩子喂奶,那个奶水就是从你身上出来的。
这些最平凡的,也许人千百万年就这么过来的,这些东西我们平时往往觉得是不重要的,好像不平凡的东西才是重要的,我就觉得这种平凡的东西实际上构成了人们生活的核心,世世代代的,都是核心,这个东西弄好了,人类的整体就是健康的,这个东西弄不好的话,人类的整体就会出毛病的。
新报:都在说溺爱孩子,您同意这点吗?周国平:任何一个孩子都决不会因为被爱得太多而变坏。
周国平《把心安顿好》之争什么

周国平《把心安顿好》之争什么1人世间的争夺,往往集中在物质财富的追求上。
物质的东西,多一些自然好,少一些也没什么,能保证基本生存就行。
对精神财富的追求,人与人之间不存在冲突,一个人的富有绝不会导致另一个人的贫困。
由此可见,人世间的东西,有一半是不值得争的,另一半是不需要争的。
所以,争什么!2一样东西,如果你太想要,就会把它看得很大,甚至大到成了整个世界,占据了你的全部心思。
一个人一心争利益,或者一心创事业的时候,都会出现这种情况。
我的劝告是,最后无论你是否如愿以偿,都要及时从中跳出来,如实地看清它在整个世界中的真实位置,亦即它在无限时空中的微不足道。
这样,你得到了不会忘乎所以,没有得到也不会痛不欲生。
3那人对你做了一件不义的事,你为此痛苦了,这完全可以理解,但请适可而止。
你想一想,世上有不义的人,这是你无法改变的,为你不能支配的别人的品德而痛苦是不理智的。
你还想一想,不义的人一定会做不义的事,只是这一件不义的事碰巧落在你头上罢了。
你这样想,就会超越个人恩怨的低水平,把你的遭遇当做借以认识人性和社会的材料,在与不义作斗争时你的心境也会光明磊落得多。
4用终极的眼光看,人世间的一切纷争都如此渺小,如此微不足道。
当然,在现实中,纷争的解决不会这么简单。
但是,倘若没有这样一种终极眼光,人类就会迷失方向,任何解决方式只能是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5我们都在表象中生活,有什么事情是值得计较的!6人生在世,既能站得正,又能跳得出,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在一定意义上,跳得出是站得正的前提,唯有看轻沉浮荣枯,才能不计利害得失,堂堂正正做人。
如果说站得正是做人的道德,那么,跳得出就是人生的智慧。
人为什么会堕落?往往是因为陷在尘世一个狭窄的角落里,心不明,眼不亮,不能抵挡近在眼前的诱惑。
佛教说“无明”是罪恶的根源,基督教说堕落的人生活在黑暗中,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相反,一个人倘若经常跳出来看一看人生的全景,真正看清事物的大小和价值的主次,就不太会被那些渺小的事物和次要的价值绊倒了。
周国平的《把心安顿好》读后感

周国平的《把心安顿好》读后感
优质文档你我共享 第 1 页 共 1 页 周国平的《把心安顿好》读后感
周国平的《把心安顿好》读后感父母怎样爱孩子做父母的很少有不爱孩子的,但是,怎样才是真爱孩子,却大可商榷。
现在的普遍方式是,物质上无微不至,功课上步步紧逼,精神上麻木不仁。
在我看来,这样做不但不是爱孩子,而且是在害孩子。
真爱孩子的人,一定会努力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以此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
具体怎么做,我说一说我的经验供参考。
要点有三:其一,舍得花时间和孩子游戏、闲谈、共度欢乐时光,让孩子经常享受到活生生的亲情。
其二,尽力抵制应试教育体制的危害,保护孩子天性和智力的健康生长。
其三,注意培育孩子的人生智慧和独立精神,不是给孩子准备好一个现成的未来,而是使孩子将来既能自己去争取幸福,又能承受人生必有的苦难。
读了这段话,让我感到自己在孩子的教育中是多么的无奈。
以上说的三点,第一点,还算能及格;第二点,只能说少量减少一些危害,充其量只是少让孩子去做那些重复性的作业,抵制根本就谈不上;第三点,虽然自己也一直想把孩子培养成那样,但感觉自己能力太低了,根本无法实现这个愿望。
孩子在读完周国平老师写的《宝贝,宝贝》之后,对我说啾啾好幸福。
我只能是尽我所能,边学习边成长。
希望孩子能长大成为一个“将来既能自己去争取幸福,又能承受人生必有的苦难”的人! 读后感》。
把心安顿好观后感

暑假期间读了周国平先生的随感集《把心安顿好》,这是一本周国平先生思考价值观的书,众所周知价值观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对于人是生活的态度,对于国家就是国家的发展战略问题。
周国平先生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为我们分析了我们当今社会的价值观问题。
周国平先生在书里提到了现今很流行的养生,人们没别的事可以关心了,就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养生上,保养药品、书籍等大受青睐,关心自己的身体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但过度地关心就显得有点儿病态了,对任何小事都紧张兮兮的,人生的乐趣也就少了。
周国平先生认为,最好的养生方法其实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只有自己的心态放好了,用心去感受生活,才是真正的养生。
有人会问,怎么样才能把心态调整好?其实非常简单,每天都跟着自己的心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懂得协调自己的生活,用心地去享受生活。
把焦点集中在一个点上是一定会出问题的,放宽心,过的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要有一颗平常心,时刻记着自己是空手来到这里也将空手离开的,虚名浮利都是过眼云烟。
常常会有人说那些爱才之人、求名之人如何如何,但是我认为追求功名利禄其实是每个人的自由,每个人都是来这个社会上体验生活的,只要他活着开心,没有危害到别人怎么不行呢?当然,他们得牢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你可以爱财,但必须用光明正大的手段。
每个人活的方式都不同,因为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有人觉得每天可以去周游列国会让他兴奋不已,有人觉得为人民服务会让他价值提高,但其实,只要过的开心那便足够了。
有人会说,人怎么可能每天都开心?又回到刚才养生的问题上了,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的确,人不可能每天都过着自己计划中的美好日子,就算有,过多了,不也令人烦闷吗?有七个颜色的才叫彩虹,有喜怒哀乐的才是人生。
我们是来体验生活的,开心,我享受过了,很美好;难过,我也品尝过了,很苦涩;……我会说,我的人生是丰满的,我享受了生命的过程,我在这个世界上很认真地活过。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很多当代人的想法,这也是当代教育的一大问题。
把心安顿好读后感(三)

把心安顿好读后感(三)作为周国平先生的第四本老先生随感集《把心安顿好》,所收文字主要包括写于2021至2021年间。
作者在《序》中这样概括前些年他的价值观:“人最宝贵的东西是心灵和心灵,把命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
”这也是作者将这本随感集定名为《把心安顿好》的主要原因。
读周国平先生的作品,以前只是连续不断地接触。
这一次读他的《把心安顿好》可以说是比较完整地接触到了他的整部作品。
这本书从《价值观》一文导入,谈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价值观”的问题自始至终都贯串在整个作品之中。
在《价值观》一文中,作者这样写道:“把心安顿好,就是要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的生活。
”作为羽蛛属的人,更应该去追求应该精神上的欢笑。
作为哲学家的郝诒纯,在审视人生及其内涵的时候,我始终觉得他的深沉内心很淡定。
这种淡定来自于他对生活的深切感悟,来自于脚踏实地地踏踏实实把平凡的生活真正过好。
这样一位大师级的伟人,他凭借自己极其丰富的心灵、敏锐的洞察力,修复思考并复原着我们平凡的生活。
作者在《内在生活》一文中这样论述:“一个人越是珍视心灵生活,他就越容易发现外部世界的有限,因而能够以淡然从容的心态面对。
”面对变幻莫测芜杂的社会,作者的心灵是丰盈、快乐而坚定的。
把心安顿好,一个人也只有把心安顿好,才不会被形形色色的较低快乐的诱惑所沾染。
同时,他自然会凭借这种精神的快乐“定力”来抑制外在的干扰。
在评价当前人们现阶段价值观的时候,作者这样说:“真正可惊异的是,我们时代的价值观竟然来得变得如此单一,大家说着做着的都是一个字:钱!钱!钱!”钱似乎是信念的一切,人们的追求方向和目标了很大的问题,每个人必须深思,自己做主。
不要被外在的物质欲望迷惑了我们的内心世界,静下以来,认真对待平凡的生活,从经历中、情感上、感悟里去丰富内心世界,追求精神层次的人世间。
通过追求精神的内容远远超过精神的追求快乐,这才是作为万物之灵的最高人世间。
面对教育,周先生更是表达了自己的愤怒,《问责今日教育》中说道:“现行教育的尺度极其狭隘,无非是应试、升学、就业,其恶果是把孩子们培养成片面的人、功利的人,既不优秀,也不幸福,丧失了人生最要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周国平《把心安顿好》有感
• 来自亲情的感动和温暖
者、作家。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 学系,先后获得哲学硕士、博士学位。 1981年9月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 研究所工作。 他既是一个学者,也是一个散文家 。出版过著作二十余种。主要代表作有 : 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安静》《生 命的品质》等。 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偶尔远行》《宝贝,宝贝》等。 随感集《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 《内在的从容》《把心安顿好》。 诗集《忧伤的情欲》等。
中国人缺少什么 学术的独立 阅读是精神生活 非职业的写作 教育即生长 教师的人格 问责今日教育 世间众生相 关于我自己 感觉和异想 小时评
中国人缺少什么 学术的独立 阅读是精神生活 非职业的写作 教育即生长 教师的人格 责今日教育 世间众生相 关于我自己 感觉和异想 小时评
老天给了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 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 把命照看好,就是要 保护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的生活。把心安顿好, 就是要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生活。 -----价值观
目录
序
价值观
平凡生活 内在生活 诗意地栖居 平常心 争什么 最合宜的位置 谋财害命别解 困惑和觉悟 人生的境遇 承受不幸 小爱和大爱 爱情的质量
两性之间 迎来小生命 父母怎样爱孩子 孩子的天性 幼儿和哲学 儿童教育 坦然面对人性 人性现象 道德的根本 信仰的核心 精神禀赋 艺术和创造 哲学的用处 如何走近哲学 东西方文化
物欲是社会刺激出来的,不是生命本身带来的, 其满足也是一种快乐,但是,与生命的快乐相比, 它太浅,与精神快乐相比,它太低。 ------价值观
人生最值得追求的 东西,一是优秀,二是 幸福,而这二者都离不 开智慧。所谓智慧,就 是想明白人生的根本道 理。唯有这样,才会懂 得如何做人,从而成为 人性意义上的真正优秀 的人。也唯有这样,才 能分辨人生中各种价值 的主次,知道自己到底 要什么,从而真正获得 和感受到幸福。
周国平------当代著名哲学家、学
-------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
《把心安顿好》是著名哲人周国平继《人与永恒》、《风 中的纸屑》、《内在的从容》之后的第四部随感集。在这部随 感集中,周国平以“价值观”为思考中心,对生命和灵魂的本 真进行了思考,对疲于奔命的现代人是很好的心灵抚慰和人生 指向。
对于忙,我始终有一种警惕。我确立了两个界限, 第一要忙得愉快,只为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忙,第二要 忙得有分寸,做多么喜欢的事也不让自己忙昏了头。 其实,正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更应该从容,心灵是清 明而活泼的,才会把事情做好,也才能享受做事的快 乐。 ------平常心
一个人越是珍视心灵生活,他就越容易发现外 部世界的有限,因而能够以从容的心态面对。相反, 对于没有内在生活的人来说,外部世界就是一切, 难免要生怕错过了什么似的急切追赶了。 -----内在生活
目录
序
价值观
平凡生活 内在生活 诗意地栖居 平常心 争什么 最合宜的位置 谋财害命别解 困惑和觉悟 人生的境遇 承受不幸 小爱和大爱 爱情的质量
两性之间 迎来小生命 父母怎样爱孩子 孩子的天性 幼儿和哲学 儿童教育 坦然面对人性 人性现象 道德的根本 信仰的核心 精神禀赋 艺术和创造 哲学的用处 如何走近哲学 东西方文化
-----价值观
我们的先辈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生活的节奏 与自然一致,日子过得忙碌而安静。现代人却忙碌 得何其不安静,充满了欲望、焦虑、争斗、烦恼。 在今天,相当一部分人的忙碌是由两件事组成的— —弄钱和花钱,而这两件事又制造出了一系列热闹, 无非纸醉金迷、灯红酒绿、声色犬马。人生任何美 好的享受都有赖于一颗澄明的心,当一颗心在低劣 的热闹中变得浑浊之后,它就既没有能力享受安静, 也没有能力享受真正的狂欢了。 -----平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