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据结构为载体实践教学培养模式_陈桂芬
“深度学习”与“项目式学习”推动课堂习作教学方式与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深度学习”与“项目式学习”推动课堂习作教学方式与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发布时间:2021-10-26T11:59:21.88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0月中作者:陈截芬[导读]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深度学习”和“项目式学习”,改革对学生的语文习作教学方式,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中心小学陈截芬摘要: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深度学习”和“项目式学习”,改革对学生的语文习作教学方式,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研究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方法,使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促使学生语文学习健康发展。
关键词:深度学习;项目式学习;写作方式;人才培养前言: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课堂中,将“深度学习”与“项目式学习”结合到一起,创新对学生的课堂习作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自主发现、探究与解决语文写作学习问题,实现对学生语文写作学习效果的有效保证。
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进行对人才培养和教学方式的有效变革,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为学生的语文发展提供有力的教学保障。
一、以“深度学习”与“项目式学习”推动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性在以往开展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大多运用的都是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这并不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反而会使学生认为写作毫无乐趣,更无法真正理解所学的写作知识,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素质发展。
但是当教师可以通过将“深度学习”和“项目式学习”整合教学,即可创新各种趣味化与高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学习主人公,自主与深度学习语文写作知识,促使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的不断提升。
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改革意识,以有效的教学改革促使学生语文学习健康发展。
二、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习作教学策略(一)为学生布置写作任务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学生布置难度适中的项目写作任务,使学生能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公,自主研究语文写作的方法和内容,促使学生习作能力与效果的不断提升。
高职院校网络实验室设计方案探讨

高职院校网络实验室设计方案探讨
陈桂珍;王锋
【期刊名称】《职业技术教育》
【年(卷),期】2005(026)031
【摘要】高职院校建设网络实验室,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丰富经验和动手能
力的网络人才,同时作为一个网络技术和网络安全方面的实验平台,也给在校的教师提供强大的实践场所。
教师在做实验课题的同时,应充分利用硬件和软件上的优势,结合贴近社会实际情况的教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与实践动手的机会。
因此,搭建一个真正而较为全面的互联网信息管理软硬件环境和网络平台就成为网络实验室建设的重要环节。
【总页数】2页(P91-92)
【作者】陈桂珍;王锋
【作者单位】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8;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G71
【相关文献】
1.网络与通讯基础实验室设计方案探讨
2.高职院校网络实验室建设探讨
3.高职院校网络实验室建设探讨
4.探讨高职院校网络教学中的实验室实践教学体系
5.高职院
校SDN网络架构实验室技术的探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数据结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数据结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程思政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数据结构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线性结构、树形结构、图状结构、排序和查找等。
学情分析显示,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和计算机基础,但缺乏对数据结构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
因此,需要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法和案例教学法的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通过设置实际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网络和实验教学等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参与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引出数据结构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 讲授新课:通过讲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数据结构的核心知识。
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问题和任务的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数据结构的实际应用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6. 布置作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布置一些开放性和探索性的作业,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课程思政教育渗透点1. 严谨求实的精神:在讲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时,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精神。
2. 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A t o ’ S a d e s J 】n A r c l u a n v r i y C a g h n C i a 1 0 1 u h r d r s i i g i u t r l U i e s t , h n c u , h n 3 1 8
1数据结构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c r cu u . T e c u e o r d u ri l m h o rs c ve e wi el a d o pl x n l dg , S s ud n a o e di f c t o d y n c m e k ow e e O t e tS re ft n f i ul t u e tn nd rs a d. To ov r om t es p bl s a d r S t ati n e c e h e ro em , n f om i u o of da a t c ur i my s h l i t s ru t e n c oo , n t i p pe , f o hS a r r m t e e c n pr ct c , te c n c n e o d a h t a hi g a ie a hi g o t nt n at st c u s n t a hi m ho , ru t re a d e c ng et d p s ut fo wa d h r f r m as r s n p o os l , i th s ci c on e t f e c ng by x mpl t r r t e e o m e u e a d r p a S n e pe fi c t x o t a hi , e a e o s mu a e t e t i t r t n e rni g, i o d r o c e di f re l v lS f e c n , an th ti l t s ud n s n e es i l a n n r e t a hi ve f e nt e e o t a hi g d e a u l i u ti , d a e e p ri n t a ma e oo t ac ng es t . ct a s t a on et il d x e me tS h t d g d e hi r ul s K y wo d d t s r c ur e r s a a t u t e: te c ng o a hi m de: t a hi g re o m ec n fr
以农业信息化特色为导向的创新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 :T 3 P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59( 1) 7 02 2 07 9 2 1— 2— 9 O2 0 0
1 引言 创业等学生竞赛活动提供 了良好的平台。 农业 信 息化 是 指人 类在 农 业 生产活 动 和社 会 实践 中 , 以农 业特 色 为 导 向的创 新 实践教 学 培养 模式 的构建 是 通 过 普遍 地 采用 以通 讯 技术 网络 技 术和 信 息技 术等 为 主要 建 设 可 持续 发展 的 专业 化 教师 队伍 的 需要 。建 设高 素质 的
个 有机 的系统 。3 、物 联 网、 云计算 、计算 机 技术 、移 构 建 新 型农 业信 息 化高 素质 人才 培养 模 式 的需要 。培养 软 S 动 网、互 联 网等 农业 信 息技 术 是构 成农 业信 息化 的主 要手 硬 件 兼通 的农业 信 息化 创新 人才 ,满 足 社会 对农 业信 息 化
一
研 成 果转化 ,为地方 经济 发 展提 供服 务 。
() 3 多学科 交 叉融 合 , 为提 高学 生 农业 信息 化实 践创 2 以农业特色为导 向的创新实践教学培养模式 新 能力 奠 定基 础 为 了适 应 信 息社 会 的发 展 ,满足 “ 农 ” 设对 农 业信 三 建 构建 的必要 性 息 化创 新 人才 的需求 ,在 创 新实 践模 式建 设 中 ,加强 农 业 以农 业特 色 为导 向 的创 新实 践教 学 培养 模式 的 构建 , 充 分发 挥 高等 农业 院 校在 地方 农 业科 技 、人 才 、信 息等 方 与 信 息学 科 的交 叉与 融合 ,打破 信 息类 与非 信息 类之 间 、 专 业 与基 础之 间、专 业 与专业 之 间 的界 限 ,着力 培养 学 生 面所 具 有 的得 天独 厚 的优 势 ,通 过信 息化 与 农 业相 结合 , 协 同创 新 , 改善 实验 室 软硬件 环 境 ,加 速教 学 内容 、课 程 信 息集 成 技术 创 新及其 应 用 能力 。 体 系 、教 学方 法和 管 理体 制 与运 行机 制 的 改革 与创 新 ,提 ( ) 出专业 特 点 , 4 突 培养 高 素质 的农业 信 息化人 才 效 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有助于农业信息化相关成果研究,培 果 显 著 养 具 有扎 实 的农 业信 息 技术 应用 型 、复 合 型人 才 ,为 推动 坚持 “ 三农 ”精神教育 ,培养学生信息农业情怀。创 农 业信 息 化发展 提供 有 力 的保 障 。 新 实 践模 式 以“ 学信 息 、爱 农业 、服务 农 业” 为指 导 思想 , 以农业特色为导向的创新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构建有 激 发 学 生努 力 学 习 、立 志成 才 ;模 式 利 用 与农 业产 学 研 效 的进 行 教学 资源 共 享 , 提高 实验 室 利用 率 。为数学 建模 、 合 作 的优 势 ,安排 学生 到 农 田进 行 实 践 ,熟悉 农业 特 点 , 电子 竞赛 、 C 程 序 设计 、 A M 飞思 卡尔 机械 设 计和 “ 战杯 ” 感 受 信 息农 业文 化 ,培 养 学生 的热 爱农 业情 怀 。通 过组 织 挑
高校计算机类课程“数据结构”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

“课程思政”与专业课教学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 系,理工科的教师也需要通过学科建设与改革,发掘专业课 与思政课的切合点和闪光点,努力使课堂主渠道的功能实 现最大化,促进教师本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课程思 政”建设的过程也是专业课程自我升华与深入建设的过程, 此过程也是一个教师自身素质提升的过程,师资队伍建设 的过程。笔者多年从事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工作,以往的专业 课程教学过程中,自身也曾对如何将思政内容纳入到计算 机专业课程的教学环节抱有怀疑态度,但通过学习相关的 教学理论知识以及同行老教师的观摩学习,对“课程思政” 与计算机专业课程“数据结构”教学的融合有了更深入的认 同,经过一系列的实践和摸索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相融 合的思路与方法,供大家探讨与指正。 2.1 将思政教学思想纳入“数据结构”教学总纲
1.2 高校理工类专业教师普遍对专业课堂上开展思政教育 存在认识误区
当前高校教学过程中,理工类教师普遍认为即使在专 业课程中进行思政教育,其涉及的专业教师应该是与思政 教学相关的文史类教师,因为他们的教学内容可以较为容 易地与思政教育产生关联,而对于理工科的教学来言是很 难实施思政教学的,对此可以置之不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 “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
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 协同效应”。该指示的提出针对的是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教育 教学过程中思政教育形式单一,方法单调的现状。针对该问 题,如何改变现有高校思政教育的困境,已成为当前高校思 政教育改革的重点研究方向。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将思政教 育贯穿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是高校所有教师而不仅仅 是传统思政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尤其对我们专业课程教 学的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要认真考虑。
面向独立学院的《数据结构》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面向独立学院的《数据结构》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摘要:本文针对独立学院《数据结构》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实验教学内容层次化、实验方法规范化、实验过程规范化、实验报告规范化、实验考核标准化等措施,并已在瓯江学院理工分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0、2011级的学生中实施,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据结构;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实验考核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0-0063-02《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程序设计的重要理论基础,是计算机科学及其应用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
《数据结构》课程内容丰富、理论抽象且实践性强,所以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经常听到学生的反映是课堂上能听懂老师的讲解,但自己解决问题编写算法时感到困难重重,将课程的抽象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时感到无从下手、力不从心,因此加强《数据结构》课程实验课教学迫在眉睫。
笔者从事多年《数据结构》的教学工作,在《数据结构》实验课规范化建设方面作了一些初步探讨。
一、《数据结构》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数据结构》的教学中,存在着课程、教师、学生等方面的诸多问题:(1)课堂实验课时严重不足。
现在《数据结构》实验一般安排32个实验课时,加上课程设计32个实验课时,也只有64课时。
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完成课程的所有实验在时间上显得严重不够,必须突破实验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让多数实验在课外完成。
(2)实验内容单一,不能形成体系,更多地注重验证性实验,较少开设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
(3)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未能很好地协调,理论和实验不能有机地结合。
《数据结构》课程是不仅理论抽象而且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目前在教学中教师更多地是注重学生课堂理论知识的掌握,而轻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缺乏具体明确的要求和任务。
同时理论和实验在时间上存在滞后现象。
(4)学生学习能力严重不足。
《数据结构》课程较之入门的《程序设计语言》,教学内容的难度与算法的复杂程度都要大。
《数据结构》实验教学的分层次设计初探

机实验 中却不 能利 用程 序设 计语 言编写 出完整无误 的程序 , 甚至 有学生一次实验课 下来 , 还停 留在更 改所 写程 序代 码语 法错 误的 层面上 。几次实验课失 败的经历 , 便会导致这些学 生对 本课 程的 学习完全失去 了兴趣 和信 心 , 从而严重影 响学 习效果 。而另一方
化” 的情 形 。究其原 因在 于“ 数据结 构” 课 程具有较 强的实践性 , 其教 学基本上 都是在学 过一 门或几 门语 言 的基 础上进行 的。 “ 数
置 ?我们按这种方式让学生展开练习 , 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在 已有
伪码 的提示下 , 正确 写出能上机 调试通过 的 c + + 代码 ; 而通过 同
据结 构 ” 中的算 法大都 由类 P a s c a l 、 或类 C / C + + 语 言描述 而成 , 要 求学 生能够 使用一 种程序设计 语言 ( 如c + + ) 对算 法进行程 序设
计, 并且 上机调试通 过 , 但学生对程 序设计语 言掌握 的程度 往往 参差不 齐 , 在实 际教 学中不乏有 学生对算法 的原理清楚 , 但 在上
到头 1 , 2 , 3 报数 , 凡报3 的退 出…… 如此类 推 , 当剩下两 只猴 子 时, 取 这 时报 1 的为王 , 问若想 当猴王 , 请 问 当初应 占据什 么位
理地设计 实验教学框架对于学生巩 固所学理论知识 、 激发学习兴 趣 和培养 学以致用的能力至关重要 。
1 教 学 中遇 到 的 “ 两极分化” 问 题 及 其 原 因 目前在实 际的数据 结构实验教 学过程 中 , 极易 出现“ 两极分
设计 一些趣味性 的小 问题 , 让学生编写 主函数 , 使用 已通过调试 的数据结构及其基本操作来解决这个问题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金项目:吉林农业大学“十二五”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编号120101);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编号GH11161);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247、201248)。
作者简介:陈桂芬(1956-),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农业应用。
收稿日期:2012-11-22以数据结构为载体实践教学培养模式陈桂芬,曹丽英,王明泉,于合龙,司秀丽(吉林农业大学信息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118)摘要:从“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实践入手,通过改革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方式调整教学内容,以探索如何引导启发学生勤思考、多动手、能创造的算法和程序设计能力,以求解决学生接触程序与算法时被动的学习状态,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构建以提升动手能力为核心的学科基本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据结构;程序设计;创新能力;教学改革;上机实践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672-6251(2013)01-0118-02Practice Teaching Mode with Data Structure as the Carrier CHEN Guifen,CAO Liying,WANG Mingquan,YU Helong,SI Xiuli(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lin University,Jilin Changchun 130118)Abstract:In this paper,how to guide and enlighten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practice,as well as creative algorithm and program design capabilities were explored by adjusting the teaching contents through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of data structure course,based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data structure course.It aimed at solving students'passive study when facing programs and algorithms,motivating students to actively independent learning,constructing the basic subject quality with practical ability as the core,stimulating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and training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Key words:data structure;program design;innovation ability;teaching reform;computer practice农业网络信息AGRICULTURE NETWORK INFORMATION·信息教育·2013年第1期1引言高校的计算机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培养计算机研究、开发和应用高层次人才的重任,做好高教计算机教育工作对培养计算机人才、提高全体国民信息化素质起到重要作用。
“数据结构”课程是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通过程序设计的实践,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程序设计基本算法,包括线性结构、树形结构和图形结构的一些常用算法,为后续计算机软件类课程的学习和软件应用开发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从教学定位、理论讲授、实践锻炼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的程序设计基本素养,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项系统工程。
这种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每一个阶段、每一门课程都有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角度来实施教学的义务与责任。
创新的最高阶段就是完全运用新思想、新技术获得新产品的研究与发明。
要到达这样的目标,首先应该让学生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工具性知识或方法论知识以及综合性知识四类,通过自身探究问题的主动性来对已有知识的获取、改组和运用产生创新思维。
2.1注重知识传授,侧重引导启发部分教师在传授像程序设计类这种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内容过程中仍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信息量大,而且对教学环境的要求不高。
但填鸭式教育的局限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越来越突出,这种以单向信息传输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没有时间、没有条件、更没有意识做出及时的反应,在被动的学习中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习的收获仅仅停留在教师传授内容上,而没有围绕课堂内容进行有益的拓展,久而久之,学生的进取心和创新能力也会因为不断的懈怠而受到影响。
随着我国高校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师从这种教学束腹中解放思想,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优势,合理有效地拓展程序设计教学的内容,提升课程教学对学生能力成长的牵引作用,使课堂教学成为引发学生思考、探索、创新的院前。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更应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有意识地从填鸭式教学向信息时代的启发式、交流式、激励式转变,以适应现代教育平台对教学不断提升的支撑作用,使现代教育技术平台称为拓展教育效果的环境、介质,而不仅仅是工具。
2.2加强技能锻炼,提升创新能力上机实验环节是学习该课程的另外一个必要且重要的途径。
很多教师在安排上机实践环节的时候,只是让学生上机调试作业程序,得到正确答案,而很少考虑在基础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创造能力。
这种做法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很多学生将显示器看成一种动态作业纸,而很少考虑编程环境、执行相率、程序鲁棒性等程序员应该考虑的基本问题。
在时间环节学生掌握基本的编程解决数学问题能力之后,教师应给其布置一些与学习生活相关的具体问题。
此外,要注重发挥上机考试的“指挥棒”作用,注重对考试内容的调整,巩固和强化上机实践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
3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改革对数据结构进行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要在课程讲授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算法的思想,更重要的是会运用算法。
在整个课程结束之后,使学生对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学习思考不是终点而是站在更高的起点,以此激发学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将已获得的知识和经验与后续课程学习相结合,从而产生更有价值的学习成果,实现从知识到能力、从创新到创业、从梦想到辉煌的人生理想。
为此,教师应扎扎实实地从理论教学过程中,采用“海量程序分类化、枯燥题海亲切化”的教学方式,推动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实现从知识积累向能力构建的跨越。
体现在实践环节,就是要牢牢抓住上机环境影响创新能力培养这个关键,推动学生将上级实践由理论验证向创新设计转变,实现从技能锻炼向素质提升的跨越。
3.1理论教学改革数据结构的重要任务就是着重培养学生面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逻辑抽象,并将抽象的问题运用计算机语言进行描述、最终通过程序找到解决方案,设计优化解决方案的能力。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列举大量的程序立体,使得学生开阔眼界。
为了提高例题的教学效果,教师在筛选例题程序的过程中,应注重挖掘例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把例题按照解题思路进行分类,在讲授过程中,每一类题型按照由浅入深、由精讲到点拨的过程,循环渐进,启发引导学生扎实地打牢基础知识,稳健地提升编程能力,大胆地尝试探索创新。
3.2实验教学改革上机实践改革的重点要放在上机环境的革新上。
通过环境的转变推动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体现在教学实施中就是要营造宽松的环境,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营造竞争的环境为学生创新探索提供可能。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温室育花,是“教”不出来的,它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种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
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一旦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编程能力,教师就应该给学生提供PK 竞争环境,让学生步入“拔苗助长”的“快车道”。
例如,每个知识模块结束,就安排一次“程序打擂”,公布一道比较有难度的题目,学生经过讨论或独立思考可以将自己设计的程序放在网上,第一个正确的程序会有平时成绩的分权,不同解决方法的程序可以继续追加,并获得相应奖励,最后选出最优解决方案也给予加分。
这种带有激励性的竞争环境对学生系统地掌握模块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技巧具有催化剂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环境在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勇气,激励学生大胆的自主加压、自主学习、自主提升。
4结束语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
如何在计算机高等教育中启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仍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体现着高校计算机学科教育的水平。
对此,学生、教师、高校都应足够重视,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和人才培养工作的要求。
(下转第130页)(上接第119页)!!!!!!!!!!!!!!!!!!!!!!!!!!!!!!!!!!!!!!!!!!!!!!!!!!!!!!!!!!!!!参考文献[1]陈文冠.对开设《计算机网络农业应用》课程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5,(15):37-38.[2]刘海英,刘建平.注重教师综合素质造就优秀教师队伍[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5,7(5):529.[3]田绪红,孙爱东,孙微微.高等农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办学特色思考[J].计算机教育,2008,(14):39-41.[4]王芳,李滨,郭兴启.农业生物学“三三式”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11):157-160.[5]张晓如,等.基于知识背景的计算学科课程内容组织[J].计算机教育,2011,(2):86-91.[6]曲继方.谈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J].教学研究,2005,28(1):1-7.[7]岳晓东.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2004,25(1):84-91.[8]李贵轩,解中宁,刘忆;突出创新教育与强化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0,(4):38-39.[9]王彦勋,任素梅,王华彪.增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路径[J].中国成人教育,2008,(15):48-49.习的唯一指标。
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比掌握知识内容更重要。
”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