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华侨银行国际经营学分析
新加坡银行发展现状

新加坡银行发展现状新加坡作为东南亚金融中心,其银行业发展现状一直具有很高的竞争力和活力。
本文将从新加坡银行的市场份额、创新能力和国际化发展等方面,对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首先,新加坡银行的市场份额较大。
新加坡拥有许多国际知名的银行,如DBS银行、星展银行和华侨银行等。
根据统计数据,这些银行合计占据了新加坡银行业总资产的大部分,市场竞争相对较为激烈。
DBS银行是新加坡最大的银行,并且在东南亚地区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其次,新加坡银行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在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环境下,新加坡银行通过引入先进的科技和创新技术,不断提升服务的便利性和效率。
例如,DBS银行推出了首个全面网络化的银行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了便利的线上银行服务。
星展银行则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智能化的金融解决方案。
这些创新举措不仅使得新加坡银行更具竞争力,也为客户提供了更好的金融服务体验。
另外,新加坡银行也在国际化发展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由于新加坡是一个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许多银行积极开展跨境业务,与其他国际金融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拓展海外市场。
例如,星展银行在亚洲地区设立了许多分行和子公司,致力于为跨国企业和个人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华侨银行则在中国设立了分行,为中国的投资者和企业提供便利的银行服务。
这些跨境合作为新加坡银行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市场,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总的来说,新加坡银行在市场份额、创新能力和国际化发展方面展现出了较好的发展现状。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金融环境的变化,新加坡银行将继续努力创新,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为国内外客户提供更加全面和便利的金融解决方案。
同时,新加坡银行也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以支持经济发展和推动金融业的进步。
新加坡华侨银行经济学家谢栋铭: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新引擎

新加坡华侨银行经济学家谢栋铭: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新引擎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对外贸易》
【年(卷),期】2014(0)6
【摘要】随着今年人民币双向波动明显加大,短期内人民币快速贬值,未来人民币国际化路线将不能再局限于升值预期。
近期人民币波动的上升以及未来走势的不可预见性,可能会让参与者短暂不适应,不排除会放缓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
在2012年3月到7月间,受欧债危机影响,人民币也曾经出现过差不多4个月的阶段性贬值,当时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存款量一度停滞不前。
【总页数】1页(P3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新加坡著名经济学家王月魂认为:中国经济不需要"着陆" [J],
2.新加坡华侨银行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 [J], 王勤
3.新加坡“华侨银行集团” [J], 王勤
4.新一轮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专访渣打银行大中华区高级经济学家刘健恒和渣打银行经济学家申岚 [J], 无;刘健恒;申岚
5.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指出:中国的利率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加坡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及其启示

新加坡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及其启示新加坡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是指在业务运作和决策过程中,将客户的需求和利益置于首位,以客户满意度为核心指标,积极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这种经营理念的启示如下: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强调要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并根据其需求设计和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
这大大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加强了客户忠诚度。
在业务运作过程中,银行应加强对客户的关注和沟通,通过市场调研、数据分析等手段了解客户的特点和需求,进而精准投放资源,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要求银行不断追求创新,提供独特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新加坡银行的案例中,该银行通过推出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如教育储蓄计划和“智慧家庭”计划,成功吸引了更多的客户并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银行需要始终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及时更新产品和服务,适应客户需求的变化。
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要求银行建立信任和良好的合作关系。
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客户对其信任度至关重要。
银行应始终保持诚信和透明,积极倾听客户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
银行还需要与客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不仅提供金融服务,还提供相关咨询和帮助,帮助客户实现财务目标。
只有建立起信任和良好的合作关系,银行才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增加客户忠诚度。
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要求银行注重客户体验。
银行应确保客户在交易过程中得到便利和舒适的体验,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便捷的渠道,如线上银行服务和移动支付等。
银行还应建立有效的客户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客户对服务的反馈和评价,并根据客户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改进。
通过提升客户体验,银行能够吸引更多的客户和市场份额。
新加坡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给其他银行以启示,即银行应深入了解客户需求,不断追求创新,建立信任和良好的合作关系,注重客户体验,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中脱颖而出。
新加坡银行经营实践的几点体会

新加坡银行经营实践的几点体会
宁长云
【期刊名称】《农业发展与金融》
【年(卷),期】2010(000)002
【摘要】@@ 2009年10月下旬,笔者参加了农发行总行在新加坡举办的银行经营管理培训班,全方位的接受了新加坡银行经营管理理念、知识和技能的熏陶和洗礼.通过学习笔者对新加坡成熟的金融体系、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手段,有以下几点体会.
【总页数】2页(P82-83)
【作者】宁长云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稻盛哲学在巴西经营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J], 二宫邦和(著);张瑾(译)
2.商业银行经营实践的几点体会 [J], 陈小宪
3.商业银行以资本管理为核心的风险经营实践与思考 [J], 吴长路
4.借鉴新加坡先进经验推动新型城市化建设——“新加坡城市化建设专题培训班”几点体会 [J], 陈光恩
5.商业银行提升核心竞争力研究--中国工商银行宁波市分行的经营实践 [J], 中国工商银行宁波分行课题组;郁炯彦;周志芬;罗海宏;黄国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新两国金融机构简要比对及股份制行海外拓展建议

中新两国金融机构简要比对及股份制行海外拓展建议作者:包坚华来源:《中国经贸》2017年第06期前期有幸参加中新两国“青年商务大使”交流项目,在新加坡华侨银行进行为期十周的交流培训,期间重点了解华侨银行风险管理和金融市场架构及业务经验,与当地银行、中资同业、前监管官员做了沟通。
现对有关交流情况从4个方面总结:海外视角看国内股份制行、新加坡金融业基本概况、华侨银行风险管理及金融市场业务架构、其他收获及中资股份制行海外分行业务拓展建议等。
具体如下:一、从海外视角看国内股份制行1.国内股份制行自身进步显著,业务规模和收益等方面成就令人自豪。
比如,在资产收益率方面,招商银行2013年末的ROA是1.39、浦发银行是1.21、兴业银行是1.20,超过新加坡的三大行(星展银行0.91,华侨银行1.05,大华银行1.12)。
在ROE指标方面国内股份制行优势更为明显,根据2013年末数据,招商ROE是23.12、浦发ROE是21.53、兴业是22.39,而新加坡三大行中最高的大华银行仅12.3。
此外,在总资产方面,国内股份制行2008年底已经一举超过当地三大本土银行(如图所示)。
此外,国内银行在网上银行、微信银行、电子支付等新业务方面较新加坡银行更为领先。
2.新加坡银行有境内同业学习、借鉴之处。
在收入结构、风险资产占比等方面我们找到了差距,风险计量系统、业务架构设置等方面有境内股份制行可借鉴之处。
华侨银行是经营风格较为审慎,营业收入中非利息收入占比约在40%左右(2009年至2014年),有些年份甚至超过50%。
相比之下境内股份制行通过结构调整不断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但整体看占比仍相对不高(同时期基本在10%~20%)。
再是境内股份制行虽然资产规模明显高于新加坡的银行,但风险加权资产占总资产比例高于3家新加坡银行,说明我们每单位资产承担的风险相对较高。
资产质量方面,尽管金融危机时期华侨银行不良率明显高于我们,但危机之后其不良率逐年下降,至2013年底已经略低于我们。
新加坡金融机构盘点

新加坡金融机构盘点新加坡的金融机构就像那繁星点点的夜空,各有各的闪亮,个个都是金融界的“超级英雄”。
大家都知道,新加坡是个金融中心,这里的银行、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真的是琳琅满目。
走在繁华的乌节路,抬头望去,那些高楼大厦就像是金融巨人的象征,冷冰冰却又让人倍感振奋。
说到新加坡的银行,咱们得聊聊大名鼎鼎的华侨银行。
嘿,这家银行可不是闹着玩的,创立于很久很久以前,想想都觉得厉害。
它提供的服务可谓是应有尽有,从个人理财到企业贷款,样样都有,简直就是“万金油”。
如果你想买房、买车或者投资,这里简直是个宝地。
不过话说回来,有时候排队等服务也能让人等得心急如焚,真想在旁边吼一嗓子“快点呀,别磨蹭了!”再来看看大华银行,这也是个不可小觑的角色。
人们常说它是新加坡的“银行之父”,听着就有点像超级英雄的称号。
大华银行不仅在新加坡扎根深厚,它的业务遍布亚洲,甚至在全球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听说他们的在线银行服务特别棒,随时随地都能让你轻松管理账户,简直是懒人福音呀。
可有时候遇到技术故障,哎,用户们就像在等冬天的雪一样,心急如焚。
再说说新加坡的保险公司,真是让人觉得眼花缭乱。
比如新加坡的友邦保险,他们的服务口碑杠杠的。
保险种类繁多,从人寿险到医疗险,什么都有。
不过,保险这事儿啊,有些人听着就觉得像看天书,觉得复杂得不得了。
买保险就像是在选一种生活方式,得好好研究,别让自己的钱“飞”了。
除了传统的银行和保险公司,新加坡还有不少新兴的金融科技公司,这些小家伙们真是来势汹汹。
比如Grab Financial,它把打车和金融服务结合得天衣无缝,仿佛在说“你买车,我帮你理财”,真的是顺风顺水。
有些人觉得这家伙简直是把金融服务搞得轻松又有趣,尤其是年轻一代,纷纷成为它的忠实粉丝。
说到投资,大家一定得认识新加坡交易所。
这个地方就像是金融市场的“战场”,各种股票、基金争相上阵,谁能争夺到投资者的心,真是拼得不可开交。
每当开盘的时候,那热闹的场面简直让人像在看世界杯,紧张又刺激。
华侨银行的“西部大开发”

华侨银行的“西部大开发”
林华
【期刊名称】《远东经济画报》
【年(卷),期】2005(000)007
【摘要】5月21日,重庆市银行业协会方面透露,新加坡华侨银行将参股重庆市商业银行(简称重庆商行)。
重庆商行有望成为继西安商业银行之后,西部第二家获得外资青睐的城市商业银行(简称城商行)。
这对于一直以构筑西部金融中心为目标的重庆而言,尤为急迫。
【总页数】4页(P52-55)
【作者】林华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新加坡华侨银行经济学家谢栋铭: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新引擎 [J],
2.华侨银行的侨批业务 [J], 刘伯孳
3.基于战略投资者角度的投资对比分析\r——以华侨银行和招商银行为例 [J], 王悦
4.基于CAMEL评级体系的国内外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比较——以招商银行与华侨银行为例 [J], 张欣
5.基于战略投资者角度的投资对比分析——以华侨银行和招商银行为例 [J], 王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加坡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及其启示

新加坡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及其启示新加坡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旨在通过专注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构建长期的合作关系。
这一理念的实施对于银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可为其他企业提供有关客户关系管理的借鉴。
以客户为中心意味着要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和诉求。
新加坡银行通过投资技术和人力资源,构建了一个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该系统可以帮助银行了解每个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并根据这些需求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
这一举措对于其他企业而言,也提醒我们要重视客户的诉求,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收集客户的反馈和建议,及时调整企业的经营策略和产品定位。
以客户为中心意味着要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新加坡银行通过不断创新,开发出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与传统银行相比,新加坡银行更注重客户体验和个性化的服务。
他们通过智能手机应用程序,为客户提供全天候的金融服务,不仅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也提高了银行的运营效率。
这一做法对于其他企业来说,也提醒我们要注重产品创新和服务质量,通过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以客户为中心意味着要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新加坡银行注重客户的价值创造,通过开展互惠互利的合作,与客户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
他们在产品和服务上不断提升,以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并在客户关系管理上进行了大量的投资。
这一做法对于其他企业来说,也提醒我们要把握机会,与客户进行更紧密的合作,共同推动业务的发展,并通过持续提供价值,实现长期的双赢。
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需要全员参与。
新加坡银行鼓励员工通过诚信、创新和团队合作,为客户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他们重视员工的培训和发展,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励员工积极主动地服务客户。
这一做法对于其他企业来说,也提醒我们要注重员工素质的培养和队伍建设,倡导员工以客户为中心的思维方式,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论文(普通高等教育)新加坡华侨银行题目在国际经营中的成功经验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专业名称市场营销班级营销13-1组长罗铢洙组员陈浩陈慧颖刘大伟目录一、简介与发展 (3)1.基本情况 (3)2.发展历史 (3)3.发展特点 (4)1)家族特点 (4)2)经营规模与范围与日俱增 (4)3)“帮派”色彩。
(4)4.中国发展 (5)二、案例与经验 (5)1.历史收购 (5)2.收购永亨银行 (6)三、理论与总结 (6)1.华侨银行经营环境 (6)2.国际企业经济风险的规避 (7)3. 国际市场进入方式 (7)4.选择国际市场进入方式的影响因素 (7)参考文献 (8)一、简介与发展1.基本情况新加坡华侨银行是新加坡历史最为悠久的本地银行在1932年由三大华资银行合并而成,现有资产1830亿新币。
以资产规模来说,华侨银行目前是东南亚第二大的金融服务集团,也是世界上最高度评价的银行之一。
经营内容:华侨银行及其子公司向客户提供全方位专业金融和财富管理服务,包括个人业务、公司业务、投资业务、私人银行业务、交易银行业务、资金业务、保险、资产管理和股票经纪业务。
业务范围:华侨银行的主要市场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和大中国。
华侨银行在18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530个分行和代表处。
信用评级:穆迪评级( Moody’s): Aa1, 标准普尔评级(S&P): A+, 惠誉评级(Fitch): AA-市场占有率:凭借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个人业务及商业银行业务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华侨银行在新加坡的银行保险业务销售方面排名第一,在财富管理、住房抵押贷款业务、单位信托基金的分配、个人信贷、小型和中小型企业市场和新加坡币资本市场方面是市场的领先者之一。
2.发展历史1932年10月31日,华侨银行、华商银行、和丰银行3家合并,成立了华侨银行有限公司。
当时,华侨银行有限公司的资本为1000万叻元。
从19犯年银行合并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华侨银行的经营活动相当活跃,银行规模也随之扩大。
1933年华侨银行的第一家附属公司即东方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专门经营房地产业务。
1933年底华侨银行总资产为3870万叻元,净利润为62.8万叻元;1940年总资产增至7540万叻元,净利润增至150万叻元。
1938年银行扩充外汇业务,与中国邮政局签订合约,由中国邮政局递交民信汇款,为东南亚及全球华侨提供服务。
自成立起与祖国一直关系密切,增加祖国侨汇收入,通过邮政深入闽粤乡村成绩斐然。
1941-1945年日本占领新加坡时期,华侨银行被迫关闭。
1946年英军收复新加坡,银行在大多数档案损失严重、许多职员战时丧生的极端困难条件下,再度开业。
在战后经济恢复过程中,华侨银行采取了“自由与慷慨”贷款的政策,促使许多当地原有的商业得以恢复,新的商业得以建立,这项政策对战后新加坡民族经济恢复起了积极作用。
新加坡华侨银行以及其他华人银行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华人经济的发展。
19世纪华人还没有自己的银行,需要资本就得向外国银行借。
当时华人经济力量薄弱,不为英国大银行所信任只得向印度人银行借,利息高得惊人,这对华人经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由于建立了自身的银行系统,就为华人经济活动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来源。
同时,它也显示出华人经济已经由小变大,从赤手空拳逐渐积累起一定量的资本,并出现少数富翁,成为当地经济、政治和社会中的重要力量。
不论对战前新加坡的经济发展,还是对战后初期新加坡的经济恢复,华侨银行以及其他华人银行都作出了贡献。
新加坡取得政治独立后,民族资本的状况发生了重要变化。
外国资本的独占地位逐渐削弱,这就为民族资本(主要是华人资本)的发展提供了日益广阔的活动领域。
在独立以后的短短时间里,华侨银行迅速发展,无论是拥有的资产额、存款和贷款额,还是经营业务的范围和规模,都是殖民地时期所不能比拟的,并且发展成为新加坡乃至东南亚地区颇具影响的金融集团。
与此同时,华侨银行集团的业务活动已经延伸到海外,从事跨国金融经营。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华侨银行就在泰国和印尼等地设立了分支机构。
随着战后国际金融形势的巨大变化,资本日趋国际化,尤其是新加坡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这就要求银行经营业务多样化,提供更广泛的金融服务。
60年代末期,华侨银行设立国际部,并积极参与经营亚洲美元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的业务。
同时,跨国金融业务活动更为活跃。
3.发展特点新加坡华侨银行集团在1932年世界经济大危机中崛起,时至今日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
它从几家势单力薄的华人银行组成起家,发展成为拥有数百亿美元的资产,跻身于世界前列的银行集团。
综观其发展,我们可明显发现下列特点:1)家族特点它是由几个家族组成的金融集团。
1974一1976年华侨银行集团的主要股东是:李光前家族占20%,是唯一的、最大的股东;其他家族有李俊承家族占.53%、陈振传家族占.46%、黄兆洼家族占.43%、李伟南家族占 3.2%,还有陈锡九家族和陈笃生家族等。
这些家族大多数只拥有少数股份,带有浓厚的家族经营色彩。
他们推举本家族的成员组成董事会,并且通过家族所拥有的公司来代59表其家族的利益,如李伟南和陈锡九家族通过四海通银行和其他公司、黄兆挂家族通过大东方保险公司来占有华侨银行的股份。
2)经营规模与范围与日俱增殖民地时期,华侨银行的资本绝大部分靠存款形成,其经营活动带有商业性质,银行主要凭贸易契约付给短期贷款,对工业方面只能为通融的流动资本提供贷款。
由于当时市场资本缺乏,高利贷盛行,通常银行的利率是相当高的。
独立以后,华人资本活动的经济和政治条件发生了变化,华侨银行在经营的内容和形式上随之发生了变化。
3)“帮派”色彩。
它们在同族、同乡、同地方语言的银行家之间相互密切关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华侨银行前身就是由3家福建籍的银行即华商银行、和丰银行、华侨银行合并而成,它的股东、银行客户和贷款对象大都是以同乡关系来进行的。
在新加坡华人银行中,除了福建“帮”的华侨银行等外,潮州、广60府、客家等“帮”也都设有银行,只有海南“帮”没有银行,不同系统的“帮”相互排挤。
新加坡独立后致力发展工业化。
随着工业发展,引起商业资本向产业资本的转化、华人银行经营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变化。
华人银行的金融活动范围扩大了,华人银行之间的“帮派”色彩明显减弱。
4.中国发展华侨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于2007年8月1日正式成立。
总部设在上海的华侨银行(中国)是新加坡华侨银行的全资子公司。
自1925年在厦门设立第一家分行起,华侨银行一直保持在中国的持续经营。
在这89年内,华侨银行不仅没有间断过在中国的业务和服务,我们也是1949年后在中国大陆连续经营的四家外资银行之一。
华侨银行(中国)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5亿元(约合新币6亿9800万元)。
目前华侨银行(中国)聘有超过800名员工,包括上海总部,华侨银行(中国)在北京、厦门、天津成都、广州、重庆、青岛和绍兴共设有16家分支机构。
至目前为止,华侨银行个人银行部位于上海和成都的分支行都已获得银监会批准经营全面人民币业务的许可。
随着人民币业务的展开,我们已经推出针对个人客户的人民币外币存款、人民币以及外币的结构性理财产品、银行保险产品、外汇买卖、代客境外理财、国内证券投资基金、网上银行、借记卡、ATM、个人贷款等产品和服务。
华侨银行企业银行利用覆盖全球网络,特别是亚洲地区的网点优势,为所有企业客户,包括中国本土企业、三资企业及台资企业、华侨银行集团的客户和房地产企业及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客户,提供存贷款、企业融资、现金管理、国际结算、投资理财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等金融服务,并开通了企业网上银行。
二、案例与经验1.历史收购1932年成立的华侨银行如今是一家旗下拥有银行、保险、资产管理和证券等的综合化金融集团。
从其官网首页上一张拼图的画面不难看出,这家机构正在东南亚市场打造更完整的金融版图,而收购是完成这个拼图的最有效工具。
从1972年完成第一笔收购开始,华侨银行便不断通过兼并收购实现自身扩张。
华侨银行在十多年里完成了十几笔收购,包括2001年全资收购吉宝资本控股、2004年6月收购大东方控股81.1%股份、2006年1月认购宁波银行12.2%股权。
即使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华侨银行仍然在2010年收购了ING亚洲私人银行及其附属机构,以拓展在新加坡和大中华地区的私人银行业务。
2003年,华侨银行推出新地平线策略,对马来西亚业务进行改革及整合,并通过在印尼与中国进行战略投资而扩大了区域网络;2006年宣布的新地平线Ⅱ,巩固了华侨银行在新马两地的市场地位,并强化了印尼与中国的业务。
收购永亨银行之举,则是跟随2011~2015年实施的新地平线Ⅲ战略,即重点扩展马来西亚、印尼和大中华区的业务。
回顾华侨银行过往的收购行为,无不是紧跟其发展战略。
秉承这样的原则,华侨银行的收购步伐将会继续。
2.收购永亨银行新加坡华侨银行以共计约384亿港元的价格向香港永亨银行提出全面收购,以扩展和加强大中华区业务。
纵观华侨银行的发展历史,正是通过不断的发起收购实现资产和业务扩张,确立了其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和大中华区四个主要市场的地位,跃升为东南亚第二大金融服务集团。
2013年12月31日,永亨银行主要股东与新加坡华侨银行签订“独家协议”,同意在1月31日前与华侨银行独家商讨出售股份协议,寻求落实有关条款。
此前的2013年9月16日,永亨银行宣布,主要股东冯氏家族成员及其关联方和相关家族信托,以及BNY International Financing Corporation(BNY)已就出售所持全部股份和独立第三方接洽。
BNY为纽约梅隆银行全资子公司。
上述主要股东所持股份合计达到45%,买家若进行收购将向永亨银行股东作出强制性全面要约收购。
这是钱乃骥2012年4月升任集团掌门人之后,华侨银行做出的一次大手笔投资。
该笔交易完成后,将再刷新香港本土家族银行被收购的价格纪录。
华侨银行看中的是永亨银行的网络、客户群和产品实力,以此来进一步拓展大中华区业务。
永亨银行的网络和业务将与华侨银行形成互补。
华侨银行目前在中国内地的网络基本上分布在环渤海湾、长三角、珠江流域和中西部,而永亨银行有12家网络在华南地区,尤其还能够通过香港与全球市场进行连接,开发新的产品和业务,使得其在中国市场的业务更为全面和完整。
对于想要重点发展大中华区市场的华侨银行来说,收购永亨银行正好能够补充其香港市场和中小企业业务。
这与侧重于发展企业银行业务的华侨银行形成互补,还为华侨银行在香港的私人银行业务提供发展机会。
任何一个收购行为,要想实现两家机构的优势互补,最重要的是收购后的有效整合。
在收购完成后,“永亨银行”的名称被保留,同时在银行标识中体现“华侨银行”的名称和品牌,以加强华侨银行在其香港及澳门的业务发展中得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