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语文知识及运用专题三文化常识课件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复习《文学文化常识》PPT课件

中考语文复习《文学文化常识》PPT课件
对于文学作品的分类;古代诗词曲、史传、小说、论文、杂记的特点及分类。
在中国文学历史上有影响的文学流派、文学团体、诗人作家的合称和文学运 动等等。
特别提醒
现在对文学对常识的考查越来越形式多样化, 不再拘泥于作家作品生卒年月别号,渐渐地深 入到里面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特别是主要 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典型的情节,学习时注 意拓展课本内的内容。对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 形象或名言,要特别留意那些仍“活”在我们 生活和心目中的人物形象和现今已溶在我们思 想里的“语言”。
202X
中考语文复习 专题 文学文化常识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 阐述你的观点
D 1、下面四首诗,各描写了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令的情
景。按节令的时辰,四首诗依次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无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②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③鸳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不回。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④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A.②④①③ B.④②①③ C.①②④③ D.④②③①

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故事情节一般分开端、发展、 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有些 故事还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的文“学对湖家联”是“指四范的面仲是湖淹山洞归庭眼湖,底由;这万,幅家它对忧所联乐纪我到念们心的可头” 以想到他的两句名句 是: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01
实战演练场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 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D
1、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节选自《水浒传》,作者施 耐庵。 B、《关睢》和《蒹葭》两首诗都选自《诗经》。 C、《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江城子”为词牌名。 D、《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选自《稼轩长短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 第1部分 语言知识及运用 专题3 文学文化常识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 第1部分 语言知识及运用 专题3 文学文化常识
专题三 文学、文化 常识
▪ 备考策略:
▪ 1.真题试做,把握命题要点。请认真完 成以下的“真题自测 明确考向”。
▪ 2.回归教材,强化核心知识。请先认真 背记《识记本》中的“三、统编教材重点文 学、文化常识分类盘点”,然后完成《默写 本》中的“四、统编教材重点文学、文化常 识填空”。
▪ 3.学以致用,冲刺2022年中考。请自主 完成后面的“典题训练 迎战中考”。
▪ 例:贫苦人民居住之处( 闾左 )
▪ 事情违背常理或不正派( 左道 )
▪ (1)打败了北败仗()
▪ (2)贬官左迁或降级()
▪ 7.请依据上下文对出下联。
▪ 秦观和柳永(屯田)都是苏东坡的好朋友。 秦观因为那首《满庭芳》第一句“山抹微 云”,时人便称他为“山抹微云”。柳屯田 的《破阵子》词中也有为人传颂的名句“露 花倒影”,于是时人也称他为“露花倒影”。 一次,苏东坡同秦观、柳屯田同席而饮。酒 至半酣,苏东坡诗兴大发,随口将二人名字 露花倒和影柳绰屯田号联成一副对联:山抹微云秦学士, ______________。秦柳二人一听,同声大 笑,深服东坡诙谐的捷才。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习 俗的了解和联系上下文揣摩词义的能力。根 据“万物以荣”的提示,A处选“生发”恰 当。根据“冬三月,水冰地坼”的提示,B 处选“闭藏”恰当。
▪ 【答案】 A.生发 B.闭藏
▪ ☞考例2 (2020·宜昌4题2分)请根据你对 下列成语的理解,将“斤、两、铢、钧”四 个古代重量单位按从轻到重的顺序排列。
▪ A.(时辰)“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中“漏断”指的是 天快亮时,而“是日更定矣”中“更定”指的是深夜时分。
▪ B.(酒器)“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金樽”是对酒杯的美 称,而“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白”是古人罚酒时用的酒 杯。

中考语文知识与积累 _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课件 (共57张PPT)

中考语文知识与积累 _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课件 (共57张PPT)

6.按要求向他人推介某一部文学名著。 7.了解与文学名著有关的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诗句、名言 、成语与歇后语等。 8.品析文学名著的某个语言片段。
1. 完成下列表格。(3分)
(1)《五柳先生传》 (2)宋代 (3)罗贯中
2.下列选句出自宋代作家作品的一项是( A)(3分) A.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 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 沾湿,以此夸能。
6. 名著阅读(7分) ●运用阅读策略,理解把握作品 (1)以下是某班的名著阅读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任务。(4 分)
①长篇章回体小说塑造的人物众多,他们往往是穿插出现 ,较难理清。集中阅读有关吴用的相关章回内容,可以帮 助读者更好地梳理其发展历程,全面把握该人物形象。② 小说常见的是用第三人称写,《简·爱》却采用第一人称的 写法。这样写,一方面便于作者抒发情感,使小说亲切可 感,更具真实性。另一方面,让读者从开篇到结尾都用简· 爱的眼睛看,用简·爱的感觉去感受,更易走进她的内心世 界。
B.(宋江一行)转过马行街来,家家门前扎缚灯棚,赛悬灯火 ,照耀如同白日。正是: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 。
C.张铁臂击剑,陈和甫打哄说笑,伴着两公子的雍容尔雅 ,蘧公孙的俊俏风流,杨执中古貌古心,权勿用怪模怪样 :真乃一时胜会。
D.延弃弓绰刀,骤马上山坡来杀曹操。刺斜里闪出一将, 大叫:“休伤吾主!”视之,乃庞德也。德奋力向前,战退魏 延,保操前行。 【解析】A.本句出自《观潮》,作者是宋代的周密;B.本 句出自《水浒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C.本句出自 《儒林外史》,作者是清代的吴敬梓;D.本句出自《三国 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③《童年》是翻译作品,有条件的可以与多种译文以及原 著比较阅读,它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一部,可以拓 展阅读其他两部作品;《傅雷家书》的作者是翻译家,在 家书中多次提到他自己翻译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可以 拓展阅读这本书。

中考语文复习《文学文化常识》32页PPT

中考语文复习《文学文化常识》32页PPT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Biblioteka 中考语文复习《文学文化常识》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当勉励 ,岁月 不待人 。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中考语文复习《文学文化常识》课件

中考语文复习《文学文化常识》课件
特点
以现实生活为题材,通过典型环境中 的典型人物来反映社会生活,塑造形 象生动的人物形象,运用多种艺术手 法,注重故事情节的展开和人物形象 的刻画。
现代诗歌
代表作品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 雨巷》、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 》等。
特点
以现代汉语为表达形式,通过意象、 意境的营造,运用节奏、韵律、音乐 等艺术手法,抒发感情,表现主题, 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和象征意义。
详细描述
秦汉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作品具 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意义。秦汉文学强调对人物性格和 情感的刻画,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对中国古代文 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宋文学
总结词
唐宋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时期,出现了众多优秀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 如李白、杜甫、苏轼等。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唐宋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的巅峰时期,其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 想意义。唐宋文学涵盖了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其作品具有鲜明的 个性和独特的风格,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文化的高度发展。
元明清文学
总结词
元明清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延续和转型期,主要包括元杂剧、明清小说等文学作品和《水浒传》、《西游记》 等长篇小说。
中考语文复习《文学文化常 识》ppt课件
2023-12-11
目录
• 文学常识概述 • 古代文学常识 • 现代文学常识 • 文化常识概述 •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 中考语文复习策略与建议
01 文学常识概述
文学常识的定义
文学常识是指关于文学、文化、艺术 、历史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包括各种 文学体裁、著名作家、经典作品、文 学流派、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内容。

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 积累 专题三 文学、文化常识(共48张PPT)

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 积累 专题三 文学、文化常识(共48张PPT)

3.哀挽联 又称挽联,指的是用于吊唁亡人的对联。其内 容限于对亡人的吊唁、缅怀、评价,其风格一 般是哀痛、肃穆、深沉、庄严的。 4.行业联 是指专门为某一行业或机构创作的一种对联。 行业联要能表述该行业或机构的突出特征,让
5.名胜联 是指为某一名胜古迹撰写、镌刻的楹联,多用 于亭台楼榭、殿阁寺庙、名山大川等古迹处。 就创作手法而言,名胜联可以分为写景、咏史、 叙事、抒情、议论等。 6.题赠联 是专门指题赠给他人的对联,内容一般带有某
◆行孝百态
四、节日文化
【春节】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 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 个传统节日。按照我国历史,正月初一古称元 日、元正、元旦,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 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 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春节有贴春联、贴年 画、除夕守岁,放鞭炮、吃饺子、拜年等习俗。
3.年号纪年法,如《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 春”。 4.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 列后。如《核舟记》中“天启壬戌秋日”。
(二)纪月法 1.序数纪月法,如《记承天寺夜游》中“元丰 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2.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 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如杜甫 《草堂即事》诗:“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 “建子月”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月。
高朋、高邻 贤 贤弟、贤侄
(二)谦辞类

舍 小 愚 拙 敝
家父、家严、家君、家母、家 慈 舍弟、舍妹 小弟、小儿、小女、小店 愚兄、愚见 拙作、拙著、拙见 敝人、敝姓、敝校
七、古代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法 (一)纪年法 1.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如《曹刿论战》中 “十年春,齐师伐我”。 2.干支纪年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 癸;

2020届语文中考总复习课件:考点三 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 (共26张PPT)

2020届语文中考总复习课件:考点三 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 (共26张PPT)

一项是( )(2分)
A.梅、鹤
B.竹、兰
C.兰、鹿
D.竹、梅
【答案】D 【解析】考查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从题目中的“显示主人 高洁、坚贞的志趣”和“与‘松’一起出现并具有固定文化内 涵”可知指的是“岁寒三友”,即松、 竹、梅。松、竹、梅傲骨迎风,挺霜而立,精神可嘉。象征常 青不老的松、象征君子之道的竹、象征冰清玉洁的梅,这三种 植物因其寒冬腊月仍能保持顽强的生命力而得名。
——徐祯稷《耻言》
C.敬则小心翼翼,事无巨细,皆不敢忽。恕则凡事留余地以 处人,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曾国藩《与鲍春霆》
【答案】(1)C (2)B (3)A 【解析】考查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根据论点和论据的关系 ,即论据要能够证明论点。按照这个思路进行分析即可。如分 论点二中的“和睦孝顺”“融洽和美的家庭观”,比照三则材 料,从B中的“事父母”“顺”“兄弟”“让”等词语可以看 出B材料可以作为该分论点的论据。材料A是我们课内学习过的 《大道之行也》中的内容,不难理解与分论点三“世界大同, 天下为公的理想观”相一致。从C中的 “敬则小心翼翼,事无巨细,皆不敢忽”对应分论点一中的“ 修身正己”;“恕则凡事留余地以处人,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6.(2019·温州)寻找“最美”对联。根据内容,给下面三个地 方选出相应的对联。(3分) (1)永嘉上塘殿戏台( ) (2)文成刘基庙( ) (3)江心屿文天祥祠( ) A.侧身天地成孤注;满目河山寄一舟。 B.占事考详,明有徵验,开国文臣第一;运筹画计,动中机 宜,渡江策士无双。 C.古往今来,多少英雄人物,功名利禄真亦假;天长地久, 却看儿女柔情,离合悲欢实还虚。
2.根据下图,推测“杳”字的意思。(2分)
【答案】杳:日在木下,表示昏暗。 【解析】考查对汉字本义的推测。解答此题,可根据“杲”来 推测“杳”的本义。“杳”与“杲”结构相同,都为上下结构 ,而且组成部分一致,都由“日”和 “木”两部分组成,唯一不同的是“日”和“木”的位置颠倒 了,故可反其意推测出“杳”的本义是“日在木下,表示昏暗 ”。

2024年山东省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三 文学文化常识课件

2024年山东省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三 文学文化常识课件
【解析】《卜算子·咏梅》是陆游的词,不是苏轼的词。
4.(2023·枣庄)下列有关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2分) A.“箫鼓追随春社近”中的“春社”指古代立春后的祭祀活动,主要 是祭祀土地神,祈求丰收。 B.“未果,寻病终”中的“寻”是古代表示时间的词语,另外还有 “少时”“俄而”“已而”“俄顷”等。 C.“而立”“不惑”“古稀”这些表示年龄称谓的词语,分别指“30 岁”“40岁”“50岁”。 D.“一食或尽粟一石.”“万钟.于我何加焉”中加点的“石”“钟”, 是古代的容量单位。 【解析】“古稀”指“70岁”,“知天命”或“半百”指“50岁”。
3.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 见称。代表作有《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4.诸葛亮,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 家、军事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5.曹植,字子建,曹操之子,谥号思,又称陈思王,三国魏诗人,建 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 《梁甫行》等。 6.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其诗多描绘田 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代表作有《饮酒》《桃花源记》等。 7.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他的《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 《与朱元思书》并称“吴均三书”,都是描写山水的名篇。 8.王勃,字子安,唐代诗人。著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
9.书即书信,又叫“尺牍”“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 情或写景。 10.文学四大样式指的是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 11.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 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12.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消息 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 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