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件:专题三 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 (共34张PPT)

推进新课
问 作为立志要改革的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 题 情 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境 教 师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导致民族资产阶级 讲 的软弱与保守; 解 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的关系。 主观上:想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
推进新课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顺应时代潮流变法 材 这则材料反映了梁启超的什么主张? 变则变,不变亦变……变则通,通则久。 料 维新,才是中国的出路,才能救亡图存。 ——梁启超《变法通议》
推进新课
1854年(咸丰四年),日本翻刻了《海国图志》(60卷 本),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给日本思想界增添了无限活力。 日本思想家纷纷争读,奉之为“宝鉴”。日本面临着重蹈中国鸦
为什么说这本书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 材 片战争覆辙的危险,各界深感不安。 料 的启蒙书? 《海国图志》所着力宣传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恰于
推进新课
康有为
维新变法第一人
《孔子改制考》:康有为的重 要著作,1898年刊行。该书指出 孔子以前的历史都无据可考,孔 康有为的变法思想有什么特点? 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子遂假托尧舜等古圣先贤的言论 行事而作“六经”,其目的是为
“托古改制”。康有为把孔子奉
为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
维新变法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向西方学习
三个阶段
器物
制度
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师夷长技以制夷” 维新变法
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 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陈旭麓
必修Ⅰ: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必修Ⅱ: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必修Ⅲ: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人民版历史必修3课件:专题3 1 “顺乎世界之潮流”

下一页
教材整理 1 “睁眼看世界” 1.历史背景 (1)鸦片战争爆发前夕,清朝国势渐趋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统治者依然沉浸在“天朝上国 ”的迷梦中不能自拔。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代表人物 (1)林则徐 ①地位: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②贡献:主持编辑《四洲志》、《华事夷言》等书籍。 (2)魏源 ①贡献:编成《海国图志》,这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 史地著作,书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②意义: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1903 年 命。邹容发表《革命军 》等著作,宣传反清革命 同盟会 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定为
1905 年 政治纲领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3.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1)内容: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2)影响 ①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为民主革命的爆发做好了舆论上的准备。 ②关于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受到拥护,使许多知识分子放弃了君主 立宪的思想,投身于革命事业。
阶
阶
段
段
一
三
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
学
阶 段 二
业 分 层 测
评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学习目标: 1.重点: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和思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 想。
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2.难点:分析近代前期中国救国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 方案的特点。
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3.历史影响 (1)新思想启发人们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学习西方国家 的先进技术,以探 求强国御侮之策。 (2)19 世纪 60 年代,洋务派在其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 口号。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共43张PPT)

假设你是当时一位资产阶级爱国者, 你会为改变中国的命运做些什么?
二、维新变法 思想解放潮流
2、资产阶级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人 物核心思想(政治主思张想):主 张
康有为主P5打变张0着法维孔理子论新的,变旗并号积法宣极,扬推动维实维新行①②君1188主9958年年立“《宪公孔车子制上改,书制”考发》 介 展新工变商法运业动,。(托走古资改本制)主③义戊道戌变路法。期间。
康有为( 1858~1927)
梁启超的著作
变法之本,在育人 才,人才之兴,在 开学校;学校之立, 在变科举;而一切 要其大成,在变官 制。——梁启超 《变法通议》
梁启超诗手稿,康有为眉批
【历史现场 】 谭嗣同的“求死”
(维新变法失败后)日 本使馆派人表示可以为他 提供保护,他毅然回绝说: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 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 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 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 始。”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 伟大的思想。
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 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大国崛起》
“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
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 广书院……育才于学堂,论证于议院,君民一体,上 下一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 电线,此其用也。”——郑观应
民族资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导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变法阻力。
【历史现场】 《海国图志》的影响
左宗棠饱读魏源著作,称赞《海国图志》“非山 经海志徒恢可比”。左宗棠为了抵抗外国侵略,迫切 地希望把魏源的外交思想付诸实践,他大声疾呼: “策士之言曰:‘师其长以制之’是矣!”
李鸿章也把魏源“资取洋人长技”的思想说成是 “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历史必修Ⅲ人民版专题三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19张)

谭嗣同
对八股很反感,曾写下“岂有此理” 誓 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 万民之恨
严复
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是翻译家 物竞天择…宜者强…不宜者弱,弱乃灭亡
《孔子改制考》:康有为的重要著作,1898 年刊行。该书指出孔子以前的历史都无据可考, 孔子遂假托尧舜等古圣先贤的言论行事而作“六 经”,其目的是为“托古改制”。康有为把孔子 奉为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
思想
五四新文化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 政府弊端彻底暴露
甲午战争,中日双方
1911年 辛亥革命
知识分子着手思 想和文化革命
世潮=先进思想
维新与守旧区别明显
结束君主专制,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主义国家。
文化专制 思想钳制
军机处
君主专制 达到顶峰
小农经济 占据主导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 商来华贸易的惟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 与外国人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 经济往来,还代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乾隆皇帝在给英王 乔治二世的信中说:
原因:①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②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
阶级登上了历史的政治舞台;
代表人物 康有为
维新变法第一人
梁启超
主张
著作和活动 共同点
从行小三接 足受鼎严立格之传制统,教则育中国“公 《 策之立孔车 划强宪子上新,法书改政计,;制考日开》可国待会,”
9岁能做千言文章,文笔犀利有号召力 变则变,不变亦变…变则通,通则久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 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 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件专题三一“顺乎世界之潮流”

3.实践: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一场维新变法运动,高潮是 “百日维新”。
4.意义 (1)提出通过维新变法的方式,挽救民族危机,充满了强烈的 _爱__国__主__义___激情。 (2)要求建立 君主立宪制 ,力图让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顺 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 (3)宣传 天赋人权 、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猛烈地冲 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4)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的传播。
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向西方学习的内容、 作用、特点
全面评价维新思想的历史意义 1.维新思想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戊戌变法运动是近代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一次爱国运动,也是一 场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开阔了知识分子的视野,提高了他 们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 2.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 革命思想的传播。
[材料三]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 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 (3)与材料二相比较,材料三中孙中山的思想较之康有为的思 想有什么显著的变化? [教你读史] 材料是孙中山的演说,把握关键词:“革命”“共和”。 [提示] 康有为主张采用温和的方式进行改良,孙中山主张进 行暴力革命;康有为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主张在 中国建立民主共和制。
[材料二] 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 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 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 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 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年6月)
[材料三]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 人,自可避祸。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三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 课件(共18张PPT)

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 必然,实行君主立宪 维新派中的激进派,批判 封建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共同点
政经 治济
::
君资
主 立 宪 制
本 主 义 工
商
业
•
1895年,甲午战争清政府惨败,听到《马
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康有为联合在京参加会试
的举人,领导了“公车上书”,使得维新思想由
林则徐 魏源
“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也;善 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夷之长技
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
法。”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
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
而作。
—<<海国图志·序>>
• 材料体师现夷的长作技者以什制么夷思想主张?
成为近代学习• 西这方一的思口想号有,什同么时重也大是意对义千?年传统 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理论转向实践。1898年,面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
国的狂潮,他第六次上书,光绪帝采纳,颁布的
《定国是诏》,设立京师大学堂,“戊戌变法”
由此开始。但因顽固势力的反对,不久便夭折,
史称“百日维新”。
思考:维新变法运动产生了什么影响?
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有
B
①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 ②发展 资本主义,顺应历史潮流 ③传播西方的学说,促 进了人民的觉醒 ④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不同:两者的方式和政体目标不同:
①维新派主张实行维护清朝统治的前提下进行改 革,实行君主立宪制。
②革命派主张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 资产阶级共和国。
集中在对清政府的态度上。
相同:主要目的相同: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共同点
政经 治济
::
君资
主 立 宪 制
本 主 义 工
商
业
•
1895年,甲午战争清政府惨败,听到《马
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康有为联合在京参加会试
的举人,领导了“公车上书”,使得维新思想由
林则徐 魏源
“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也;善 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夷之长技
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
法。”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
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
而作。
—<<海国图志·序>>
• 材料体师现夷的长作技者以什制么夷思想主张?
成为近代学习• 西这方一的思口想号有,什同么时重也大是意对义千?年传统 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理论转向实践。1898年,面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
国的狂潮,他第六次上书,光绪帝采纳,颁布的
《定国是诏》,设立京师大学堂,“戊戌变法”
由此开始。但因顽固势力的反对,不久便夭折,
史称“百日维新”。
思考:维新变法运动产生了什么影响?
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有
B
①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 ②发展 资本主义,顺应历史潮流 ③传播西方的学说,促 进了人民的觉醒 ④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不同:两者的方式和政体目标不同:
①维新派主张实行维护清朝统治的前提下进行改 革,实行君主立宪制。
②革命派主张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 资产阶级共和国。
集中在对清政府的态度上。
相同:主要目的相同: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共44张PPT)

民资产生、初步发展
洋务运动失败
2、代表: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康有为——“火山”“飓风” “距今(1984年)九十年前, 几乎中国所有赞成维新的人, 都把康有为当作自己思想上 的领袖和导师;也几乎所有 主张守旧的人,都把他骂作 洪水猛兽,乱臣贼子。”
——钟书河《走向世界:中国人考察 西方的历史》
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
一、新思想的萌发(鸦片战争前后)
1、背景:
清朝封建统治的腐朽 西方的侵略
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2、代表人物及思想
①林则徐: 《四洲志》、《华事夷言》 ——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②魏源: 《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3、影响
•先进中国人… •向西方… •维护… •局限…
4、影响
推动维新变法 爱国救亡
顺应历史潮流,进步的
思想启蒙,客观推动资级革命思想传播
&&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 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 的思想主张?
A.魏源 B.李鸿章amp;&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 以今日之见
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 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 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 国思想界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 想武器 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
《法意》——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原富》——亚当·斯密《国富论》 《群己权界论》——密尔《论自由》 《天演论》——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 及其他论文》
3、主要思想:
托古改制
康有为: 《孔子改制考》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变法通议》 激进 《天演论》等
洋务运动失败
2、代表: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康有为——“火山”“飓风” “距今(1984年)九十年前, 几乎中国所有赞成维新的人, 都把康有为当作自己思想上 的领袖和导师;也几乎所有 主张守旧的人,都把他骂作 洪水猛兽,乱臣贼子。”
——钟书河《走向世界:中国人考察 西方的历史》
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
一、新思想的萌发(鸦片战争前后)
1、背景:
清朝封建统治的腐朽 西方的侵略
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2、代表人物及思想
①林则徐: 《四洲志》、《华事夷言》 ——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②魏源: 《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3、影响
•先进中国人… •向西方… •维护… •局限…
4、影响
推动维新变法 爱国救亡
顺应历史潮流,进步的
思想启蒙,客观推动资级革命思想传播
&&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 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 的思想主张?
A.魏源 B.李鸿章amp;&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 以今日之见
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 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 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 国思想界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 想武器 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
《法意》——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原富》——亚当·斯密《国富论》 《群己权界论》——密尔《论自由》 《天演论》——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 及其他论文》
3、主要思想:
托古改制
康有为: 《孔子改制考》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变法通议》 激进 《天演论》等
人民历史必修3专题三1“顺乎世界之潮流”(共19张PPT)

——制度层面
革命派
16
[小结]顺乎世界潮流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17
林则徐 康有为
连连看 雾里看花 移花接木 昙花一现 柳暗花明
曾国藩
孙中山 18
谢谢
19
想一想:1.“亡灵”指什么? 2.这说明了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议一议: 3.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1.“亡灵”指孔子
2. 特点: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 相结合(托古改制)
3.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导致资产阶级力量
弱小;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变法阻力;
个人经历、学问素养等
——柏杨《中国人史纲》
结合材料和教材自主学习,解决学案的第一个知识点3
一、睁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学习 西方技术、器物
1、背景(原因):? 2、代表人物: 3、评价
想一想:为什么说林则 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 世界第一人”?
①《海国图志》的历史地位? ②该书核心思想是?这一思想含义、目的、 意 义?
中国户口不下四万万,果能设立议院,联络众情,如 身使臂,如臂使指,合四万万之众如一人,虽以并吞 四少无难也……故议院者,大用之则大效,小用之则 小效者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上》
没有形成完整理论,没有实施
政治上: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经济上:发展工商业,与外国人进行商战
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度 : 君 主 立 宪
胜于今”
11
练一练 以下分别是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变者天道也,……传曰:‘逝者如斯’, 故孔子系易,以变易为义。”
B.“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 理。”
C.“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 万民之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传播: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为民主革命的爆发做好了舆论上的准备。 3.实践: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辛亥革命,创建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国 方案得到初步实现。
辨析比较 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最主要的区别是实现本阶级目标的方式不同。 维新派主张利用改良的方式实现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目标,而革命派 主张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政府。两者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是 为了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
4.意义 (1)爱国性:维新派提出通过维新变法的方式,挽救民族危机,充满着 爱国主义 激情。 (2)进步性:维新派要求建立 君主立宪制 ,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历史发 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 (3)启蒙性:维新派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 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具有 启蒙 意义。 (4)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 革命思想的传播。
学习思考
2.早期维新思想比洋务派的思想有哪些突破?在政治上提出怎样的主张? 提示 突破:不仅认识到西方军事技术的先进,更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 的先进。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提示
3.右图的漫画反映了康有为思想的什么特点?其 原因是什么? 提示 特点: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的思想。 原因:儒家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封建势力强大, 借助孔子可以减少变法阻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 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
3.影响 (1)启发人们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以探求强 国御侮之策。 (2)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了洋 务运动。
思维点拨 正确认识“中体西用”思想 (1)积极性:“中体西用”思想继承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 并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使之更趋系统化、纲领化。 (2)局限性:把西学的“用”嫁接到中学的“体”上,严重削弱了推动 社会进步的作用。
(1)对封建 君主专制 政体和 纲常名教 进行
谭嗣同 维新派中的_激__进__派__ 大胆批判。 (2)谴责专制君主是“ 大盗 ”
维新理论宣传贡献 《天演论》提出“ 物竞天择 , 适者生存”;
严复
巨大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3. 实 践 : 1898 年 , 资 产 阶 级 维 新 派 发 起 维 新 变 法 运 动 , 史 称 “ 戊 戌 变 法”,但很快就失败了。
主题一 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史料 ……则宜师夷长技以制夷,夷之长技有三:①一战舰,二火器, 三养兵练兵之法。——魏源《海国图志》
今欲强中国,存②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中学为内学,西学为 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张之洞《劝学篇》 [教你读史] ①说明魏源认为西方比我们好的有三个方面,一是战舰,二是枪炮,三 是士兵训练方法。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西方学习的范围主要局限 在先进的科学技术层面。 ②“中学”是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伦理学说。
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1.掌握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
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重点) 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2.分析近代前期,中国地主阶级和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
资产阶级救国方案的特点及其影响。 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重难点)
内容索引
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 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 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
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
一、“睁眼看世界” 1.背景 (1)鸦片战争爆发前夕,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人们沉浸在“天朝上国 ”的迷梦中不能自拔。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1) 林则徐 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持编撰了《四洲志》。 (2)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一书,这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 世界史地著作,系统地阐述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迈出了近 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时空坐标
学习指导
学习本专题,一要与当时的世界形势相联系,了解列强侵华、西方先 进思想传入及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二要与当时中国的政治、 经济状况相联系,了解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发展的过程及其历史背 景;三要注意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的异同和特 点,明确“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学习思考
4.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呈现出什么特点? 提示 (1)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 不断深化的过程。 (2)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与救亡相联系,体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 侵略性质。 (3)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
提示
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
[问题思考] (1)《海国图志》体现了怎样的思想?其学习的内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 目的: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评价:积极方面,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消极 方面,对中国的落后没有充分的认识。
提示
二、维新变法 1.背景 (1)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 资本主义 的兴起。 (2)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
2.概况
代表
地位
主要思想
康有为 维新变法第一人 《孔子改制考 》,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
维新思想主要宣 梁启超
传者
(1)指出 变法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2)主张实 行君主立宪制;(3)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 废科举,变官制
学习思考
1.(教材第48页学习思考) 许多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是在西方的冲击下开始的。结合 林则徐和魏源的思想,评价一下这种说法。 提示 鸦片战争爆发前,中国封建统治日益腐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但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在与西方打交道的过程中,林 则徐、魏源等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了解西方,中国现代化首先从思想上开 始变化。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林则徐等人的思想是中国“经世致用” 思想的延续,是力图改革中国现状的探索。
提示
三、走向共和 1.民主共和思想的提出 (1)1894年, 孙中山 在“兴中会”誓词中明确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2)1903年,章太炎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发表《革命军》, 宣传革命思想。 (3)1905年,孙中山为中国同盟会制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 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