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知识点归纳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小明身高1(米)30(厘米)小明身高1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小明身高1(米)30(厘米)小明身高1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
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的知识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的知识点全面解析》1. 概述在二年级的数学课上,学生将开始接触长度单位的概念。
长度单位是衡量物体长短的标准,是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重要一步。
本文将全面解析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的知识点,让学生和家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
2. 什么是长度单位长度单位是用来衡量物体长短的标准,例如:米、厘米、分米等。
在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上,学生将学习这些基本的长度单位,并学会如何用它们来衡量物体的长度。
3. 米的概念米是衡量长度的基本单位,通常用于衡量较长的物体,比如房屋、大街等。
学生需要了解1米有多长,可以通过教室的长度或者操场的宽度来进行形象化的理解。
4. 厘米和分米的概念厘米和分米是较小的长度单位,通常用于衡量较小的物体,如书、桌子等。
学生需要学会将米换算成厘米和分米,以便在实际生活中更灵活地运用长度单位。
5. 结合实际生活在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通过量尺寸、量物体的方法来学习长度单位。
可以在教室里选择一些物体,让学生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并用所学的长度单位进行表示,以便加深他们的理解。
6. 总结与回顾通过本文的讲解,相信学生和家长对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的知识点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巩固这些知识,例如:测量物体的长度、比较不同物体之间的长度等。
只有在真正理解和应用的情况下,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这一知识。
个人观点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需要多方面的帮助和指导。
对于长度单位这一知识点,老师和家长都应该共同努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并掌握这一知识。
应该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多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并应用所学的知识。
通过本文对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的知识点的解析,相信学生和家长对这一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便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至此,全文结束。
(一)在学习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方法,还应该了解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知识要点归纳: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要点归纳: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苏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苏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鉴于数学知识点的重要性,小编为您提供了这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期望对您的数学有所关心。
1.长度单位: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差不多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差不多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
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毫米:英文缩写为mm(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2.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那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形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3.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6-22=34,6能够减去2,因此不用向高位5借位。
4.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1-22=391不能够减去2,因此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5.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
例如:28+24+23=856.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
例如:85-40-26=197.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
例如:67-25+28=708.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那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分享到:新浪微博腾讯微博QQ空间QQ好友人人网百度贴吧复制网址符号:9.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例:10(因数)(乘号)200(因数)=(等于号)2021(积)10.16的乘法口诀:11.79的乘法口诀: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专门难做到恰如其分。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一、米和厘米1、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2、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3、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4、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5、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这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6、|1米=100厘羽|100厘米二1羽.在计算长度单位时,先看单位是否相同,不同那么要先把单位化成一样的单位再加减.1米=100厘米1米-40厘米二60厘米1-40100厘米-40厘米=60厘米7、在带单位加减法中,先看单位是否一样.单位不同要先把单位化成相同单位再加减.单位相同那么直接相加减.96厘米<1米解析:做这种比拟大小的题时不能单单比拟数的大小,还要看后面的单位,先转换成相同单位后在比拟数的大小.练习:1、1米=〔〕厘米300厘米二〔〕米8米=〔〕厘米2、量比拟长的物体,可以用〔〕做单位,量比拟短的物体,可以用〔〕做单位.3、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宜的单位.一棵树高25〔〕数学书厚约7〔〕小明身高1〔〕22〔〕4、在〔〕里填上或“二〞.3米〔〕3厘米30厘米〔〕29厘米1米〔〕100厘米3米〔〕2米75厘米5、在〔〕里填上适宜的数.25米一8米二〔〕40厘米+ 26厘米=〔〕60厘米- 16厘米二〔〕30米+ 15米=〔〕1米一12厘米二〔〕6、正确的在〔〕里画错误的在〔〕里画X.〔1〕、小明今年读二年级了,他的身高是128厘米. 〔〕〔2〕、爸爸的身高有178米.〔〕7、我估计我的铅笔盒长〔〕厘米,用尺量铅笔盒的长是〔〕厘米.8、量一量.我的手掌宽约〔〕厘米. 我的一挂长〔〕厘米.我的身高是〔〕厘米. 我的一步长〔〕厘米.9、游泳池长50米,小明游了一个往返,一共游了〔〕米.二、线段1、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是可以测量出长度.2、画线段要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题目要求的数字那里.比方:要求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就从0开始,画到5结束.例题:〔1〕从刻度0到7是〔7 〕厘米,就直接用7-0二7厘米.括号就填7厘米.〔2〕2到8是〔6 〕厘米.就直接用8-2-6厘米.括号就填6厘米.3、画一条比6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就是求比6厘米短3厘米是多少6-3二3厘米.所以题目要求就是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4、例题:任意画一个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就是要求画一个三角形. 练习:1、判断:画一条6厘米长的线段,从尺子的刻度1画到6.〔〕2、一根绳子对折再对折后长2厘米,这根绳子全长〔〕厘米.3、用一把25厘米长的直尺量1米长的纸条,需要量〔〕次.4、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5、画一条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6、画一条比5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7、请你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比2厘米长比9厘米短的线段.三、角、直角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角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边〕〔顶点〕〔边〕2、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3、三角板上有3个角,其中只有1个角是直角.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4个角都是直角.4、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5、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的方法: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边.6、用三角板画直角的方法:①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出发画一条直线作直角的一条边;②用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与所画的顶点重合, 三角板的一条边与所画直线重合;③沿着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即画成一个直角.7、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直角钝角锐角比直角大或说大于直角的角叫做〔〕比直角小或说小于直角的角叫〔〕练习:1、一个角是由〔〕个顶点和〔〕条边组成的.2、三角尺上有〔〕个角,其中有〔〕个直角.③如果个位满10,要向十位进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如果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在原来的个位数字上加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3、多几、少几的问题.比谁少几,就用谁减去几;未知数比谁多几,未知数就等于谁加上几.练习:1、在()里填上适宜的数.80- ( ) =26 ( ) +13=26 ( ) -12=30 22+ ( ) =302、在.里填上“>、<、=". (21+29040 53-23053-25 51-29032 034+25 O 25+433、口里最大能填几.57- 口>30 25>18+ □4、买一台计算器要29元,一个地球仪12元,买这两样东西大约要()元, 如果有50元,大约还剩()元.5、张老师买篮球用了45元,买排球用了39元,他一共用了多少元6、一件裤子46元,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多24元,一件上衣多少元7、小华买一辆玩具汽车用了23元,买一架玩具飞机29元,买一架玩具飞机比买一辆玩具汽车多多少元8、学校买来75本图书,分给低年级25本,中年级28本,其余的分给高年级, 高年级分得多少本图书9、学校合唱队原来有42人.有9名同学毕业了,又新参加了13人.学校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10、一瓶花生油要58元,一排牛奶37元,妈妈有100元,买这两件物品,够吗11、桔园里收桔子,运走了58筐,还剩35筐.桔园里一共有多少筐桔子12、书架上有57本书,借走29本,还剩多少本又买来20本,现在有多少本13、动物园有25只猴子,狼狗比猴子多25只,狼狗有多少只五、表内乘法1、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捷.2、写乘法算式时,可以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但读乘法算式时,只能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去读.3、乘法口诀要用汉字数字形式表示,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4、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刑相同加数X相同加数的不回或和司加数的个数义相同加数如:5+5+5+5表示:5义4在解决问题时也可以用4 X55、因数X因数二积例:一个因数是3一个因数是5,求积是多少3X5=206、例图:oooo oooo oooo ooo乘加:就是先观察图形有几个相同的图形,再加上剩下不同的图形.如:上图圆圈.就是前面3个相同都有4个O,后面还有3个O. 写成算式就是:3X4+3=15乘减:把全部图形看做都是一样多.再减去多数了的图形.<如:上图圆圈.把全部看作都是4个.写成算式就是:4X4-1=15 由于后面图形只有3个,把他看做4个.就是全都是4个圆圈.所以 减去一个lo7、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8、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9、算式各局部名称及计算公式.10、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 “几〞是指相同的数.如:[X 9=10—1 9 X 5=50—511、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乘加:先把相同的局部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局部.■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 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例:加法算式:3+3+3+3+2=14 乘加算式:3X4+2=14 乘减算式:3X5 — 1二14加法:加数+加数=和1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这个数X倍数|或阚数X这个数13、有几个相同加数,就是这个相同加数的几倍.如:3个5就是5 的3倍.14、分清:2和5相加是多少2+5、〕2与5相加是多少2+52个5相加是多少5+5、2个5相乘是多少5X52与5相乘是多少2X52和5相乘是多少2X52的5倍是多少2X5理解2的5倍也就是5个2相加,会画图15、、瓜像3X3+2这样有乘法和加法的算式,是乘加算式,像3X4-1 这样有乘法和减法的算式,是乘减算式.在计算乘加、乘减时,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练习:1、〔1〕 4个3相加,写成乘法算式是〔〕X〔〕二〔〕;其中因数是〔〕和〔〕,积是〔〕o5、6与6的积是多少6、6个4相加是多少7、一个因素是6,另一个因素是3,积是多少8、一笼装5只鸡,3笼共装了多少只9、一间屋里有5只小狗,5间屋里共有多少只小狗(2) 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是5, 积是〔)o3、 2和4相乘,写成乘法算式是〔 把下面的加+2 + 2 + 2 = ( ) X+ 5 = ( ) X ()8 +8 判断〔对的打J ,错的打X 〕1、3个4相加列式是3 + 42、4+4+4+3= 4 X3、 4和5相乘歹IJ 式是4 X 5, 4个5相加列式也是45.( 4、看图写算式. 〔10 分〕(1) OO0 0OO (2) □□an an(2)〔〕个〔 〕个〔加法算式: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有多少个 〔〕义〔 )二( 〕或〔 )X( )二(◊有多少个 〔〕X 〔)=( 〕或〔 )X( )二( ▲有多少个〔〕X 〔 )=( 〕或〔 )X( )二(10、一件衣服有6个扣子,两件衣服共有多少个扣子U、写口诀,填得数.①2X2=( )口诀®6X3=() 口诀②3义1=( )口诀⑤2X5=( ) 口诀③4X5=( )口诀®5X6=() 口诀12、有6把黄玫瑰,红玫瑰的枝数是黄玫瑰的5倍,红玫瑰有多少枝13、:以妈妈买来3 6个苹果,第一天吃了 1 6个,还剩多少个15、有两盒粉笔,第一盒有4 5枝,第二盒有3 7枝,两盒一共有多少枝16、工程对修一条长4 0米的水泥路,第一天修了 1 5米,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了9米.第二天修了多少米17、5名同学叠纸鹤,每人叠4只,一共叠了多少只18、有6盒红粉笔,白粉笔是红粉笔的7倍,有多少盒白粉笔19、车上有42人,到东门车站下了17人,又上车9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20、在一次数学比赛中,小明做对了27道题,做错了4道题,还有19道题没做,一共有多少道数学题21、参加科技组的同学一共分成6个组做,第1~5组都是6人,第6组只有4 人,参加科技组一共有多少人六、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样子不一定相同.长方体有〔6个〕面,一个面有〔4〕个直角,总共有〔24〕个直角. 正方体有〔6个〕面,一个面有〔4〕个直角,总共有〔24〕个直角. 练习:1、判断.1、长方形有4条对称轴. 〔〕2、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七、数学广角1、在排列和组合中,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才不会选重或选漏. 排数字的题:看清要求写几位数,固定一个,其他的调换.握手、搭配的题:先固定第一个分别与后边搭配;再固定第二个,分别与后边搭配;依次类推搭配钱的题:先固定最小面值,以最小面值的0张、1张、2张、3张…… 来判断有多少种路线的题:左边第一条小路,与右边小路分别搭配, 左边第二条小路与右边分别搭配,……练习:猜一猜:〔她们分别拿着苹果、梨、桔子.〕小丽:我拿的不是苹果小刚:我拿的水果它的皮是可以剥掉的小兰:我拿的不是梨小丽拿着〔〕小刚拿着〔〕小兰拿着〔〕。
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知识点归纳
1、常用的长度单位: 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 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线段
(1)线段的特点:
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2)画线段的方法: 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
(3)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 (米) 30 (厘米) 练习本宽13 (厘米) 铅笔长17 (厘米) 黑板长2 (米) 图钉长1 (厘米) 一张床长2 (米) 口井深3(米) 学校进行100 (米) 赛跑教学楼高25 (米) 宝宝身高80(厘米) 跳绳长2 (米) 一棵树高3 (米) 一把钥匙长5(厘米) 一个文具盒长24 (厘米) 讲台高90 (厘米) 门高2 (米) 教室长12 (米) 筷子长20 (厘米)。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知识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知识点展开全文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知识点梳理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
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毫米:英文缩写为mm(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一、厘米和米都是长度单位,一般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量较长的物体用米做单位。
二、知道一厘米,一米有多长。
1、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2、人的双臂张开大约是1米;3、一拃大约有多长,一步大约有多长;三、要知道1米=100厘米,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计算。
四、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1、把尺子的零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2、从几刻度起量到几厘米,就用大数减小数,得几就是几厘米。
如果用数的方法,要注意数段数。
五、会认线段、会量线段的长度、会数线段的数量。
1、线段有两个端点,两个端点之间是一条直直的线。
线段的特征: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2、直尺上5厘米到12厘米之间长()厘米。
3、会数较复杂图形的线段数(注意数的方法)。
六、会画线段。
如:1、画一条5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8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
3、画一条比3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4、画线段标出长度。
第一单元题型:一、填合适的单位:1、我的床高60(),宽120()。
2、一根黄瓜长21()。
二、换算、计算长度单位。
3米=()厘米 400厘米=()米14厘米-8厘米=()厘米 40米 5米=()米1米-20厘米=()厘米三、一辆行车每分钟行100()A:厘米B:米数学练习本长约28()A:厘米B:米王老师的教育微店推荐。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长度单位_知识点总结

长度是我们衡量物体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小学二年级学习的长度单位有厘米、米、分米、毫米等。
在学习长度单位时,孩子们需要了解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掌握不同单位的使用方法。
下面是关于长度单位的知识点总结。
1. 厘米(cm):厘米是最常用的长度单位之一、孩子们可以用直尺、尺子等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用厘米表示。
例如,书的厚度是2厘米。
2. 分米(dm):分米是比厘米更大一些的长度单位。
1分米等于10厘米。
比如,一根铅笔的长度是20分米。
3.米(m):米是一个更大的长度单位,通常用于测量较长的距离,比如用来测量房间的长度、大街的宽度等。
1米等于100厘米。
例如,一张桌子的宽度是1米。
4. 千米(km):千米是一个很大的长度单位,通常用于测量较长的距离,比如用来测量城市之间的距离、旅行的里程等。
1千米等于1000米。
5. 毫米(mm):毫米是一个较小的长度单位,通常用于测量很小的物体的尺寸。
1毫米等于0.1厘米。
例如,一颗大米的长度是10毫米。
6.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孩子们需要学会将厘米、分米和米之间进行换算。
具体的换算规则如下:-1米=100厘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在学习长度单位的同时,孩子们还需要进行一些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计算题目练习。
1.将2米换算成厘米。
解:2米=2×100厘米=200厘米。
2.将300厘米换算成米。
解:300厘米=300÷100米=3米。
3.将5厘米换算成分米。
解:5厘米=5÷10分米=0.5分米。
除了以上知识点外,小学二年级还会涉及到长度单位的比较和排序。
孩子们需要能够根据给定的长度,进行比较大小和排序。
例如,给出三个物体的长度:15分米、1米和180厘米,孩子们应该能够判断出1米是最长的,其次是180厘米,最短的是15分米。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比较长的距离,比如体育场的大小、城市的面积等。
孩子们需要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进行一些实际问题的应用计算,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长度单位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知识点归
纳
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知识点归纳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
⑶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知识点归纳: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 练习本宽13(厘米) 铅笔长17(厘米) 黑板长2(米) 图钉长1(厘米) 一张床长2(米)
一口井深3(米) 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
宝宝身高80(厘米) 跳绳长2(米) 一棵树高3(米)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一把钥匙长5(厘米) 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 讲台高90(厘米)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
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
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门高2(米) 教室长12(米) 筷子长20(厘米)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
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