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专题训练 函数的综合运用(4)(新)

合集下载

高三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4)三角函数

高三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4)三角函数

高三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系列(4)三角函数一、本章知识结构:二、高考要求1.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正确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会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表示正弦、余弦、正切。

2.掌握三角函数公式的运用(即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诱导公式、和差及倍角公式)3.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

4.会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画出正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线、并在此基础上由诱导公式画出余弦函数的图象、会用“五点法”画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及Y=Asin(ωχ+φ)的简图、理解A 、ω、 的物理意义。

5. 会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并会用符号arcsinx arccosx arctanx 表示角。

三、热点分析1.近几年高考对三角变换的考查要求有所降低,而对本章的内容的考查有逐步加强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对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考查上有所加强.2.对本章内容一般以选择、填空题形式进行考查,且难度不大,从1993年至2002年考查的内容看,大致可分为四类问题(1)与三角函数单调性有关的问题;(2)与三角函数图象有关的问题;(3)应用同角变换和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值及化简和等式证明的问题;(4)与周期有关的问题。

3.基本的解题规律为:观察差异(或角,或函数,或运算),寻找联系(借助于熟知的公式、方法或技巧),分析综合(由因导果或执果索因),实现转化.解题规律:在三角函数求值问题中的解题思路,一般是运用基本公式,将未知角变换为已知角求解;在最值问题和周期问题中,解题思路是合理运用基本公式将表达式转化为由一个三角函数表达的形式求解.4.立足课本、抓好基础.从前面叙述可知,我们已经看到近几年高考已逐步抛弃了对复杂三角变换和特殊技巧的考查,而重点转移到对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考查,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上来,所以在复习中首先要打好基础.在考查利用三角公式进行恒等变形的同时,也直接考查了三角函数的性质及图象的变换,可见高考在降低对三角函数恒等变形的要求下,加强了对三角函数性质和图象的考查力度. 四、复习建议应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任意角的概念 任意角的三角诱导公式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计算与化简 证明恒等式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和角公式 倍角公式 差角公式 弧长与扇形面积公角度制与弧度应用应用 应用应用本章内容由于公式多,且习题变换灵活等特点,建议同学们复习本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首先对现有公式自己推导一遍,通过公式推导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浙江专用)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专题四 立体几何 第1讲 空间几何体专题强化训练-人教版高三全册数学试

(浙江专用)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专题四 立体几何 第1讲 空间几何体专题强化训练-人教版高三全册数学试

第1讲空间几何体专题强化训练1.《九章算术》中,称底面为矩形而有一侧棱垂直于底面的四棱锥为阳马.设AA1是正六棱柱的一条侧棱,如图,若阳马以该正六棱柱的顶点为顶点,以AA1为底面矩形的一边,则这样的阳马的个数是( )A.4 B.8C.12 D.16解析:选D.如图,以AA1为底面矩形一边的四边形有AA1C1C、AA1B1B、AA1D1D、AA1E1E这4个,每一个面都有4个顶点,所以阳马的个数为16个.故选D.2.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棱BB1的中点(如图),用过点A,E,C1的平面截去该正方体的上半部分,则剩余几何体的正视图为( )解析:选C.过点A,E,C1的平面与棱DD1相交于点F,且F是棱DD1的中点,截去正方体的上半部分,剩余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所示,则其正视图应为选项C.3.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A .8 cm 3B .12 cm 3C .323cm 3D .403cm 3解析:选C.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由一个正方体和一个正四棱锥构成的组合体.下面是棱长为2 cm 的正方体,体积V 1=2×2×2=8(cm 3);上面是底面边长为2 cm ,高为2 cm 的正四棱锥,体积V 2=13×2×2×2=83(cm 3),所以该几何体的体积V =V 1+V 2=323(cm 3).4.(2019·某某模拟)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则该多面体最长的棱长等于( )A .34B .41C .5 2D .215解析:选C.由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的形状,可判断该几何体为三棱锥,形状如图,其中SC ⊥平面ABC ,AC ⊥AB ,所以最长的棱长为SB =5 2.5.(2019·某某十校联考)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A .15π2B .8π C.17π2D .9π解析:选B.依题意,题中的几何体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各自用一个不平行于其轴的平面去截后所得的部分拼接而成的组合体(各自截后所得的部分也完全相同),其中一个截后所得的部分的底面半径为1,最短母线长为3、最长母线长为5,将这两个截后所得的部分拼接恰好形成一个底面半径为1,母线长为5+3=8的圆柱,因此题中的几何体的体积为π×12×8=8π,选B.6.如图,圆柱内有一个直三棱柱,三棱柱的底面在圆柱底面内,且底面是正三角形.如果三棱柱的体积为123,圆柱的底面直径与母线长相等,则圆柱的侧面积为( )A .12πB .14πC .16πD .18π解析:选C.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 ,则三棱柱的底面边长为3R ,由34(3R )2·2R =123,得R =2,S 圆柱侧=2πR ·2R =16π.故选C.7.(2019·某某市第一次模拟)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网格线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 .48B .54C .64D .60解析:选D.根据三视图还原直观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S =6×3+12×6×4+2×12×3×5+12×6×5=60,故选D.8.在封闭的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内有一个体积为V 的球.若AB ⊥BC ,AB =6,BC =8,AA 1=3,则V 的最大值是( )A.4πB.9π2C.6πD.32π3解析:选B.由题意可得若V 最大,则球与直三棱柱的部分面相切,若与三个侧面都相切,可求得球的半径为2,球的直径为4,超过直三棱柱的高,所以这个球放不进去,则球可与上下底面相切,此时球的半径R =32,该球的体积最大,V max =43πR 3=4π3×278=9π2.9.(2019·某某八校联考)某几何体是直三棱柱与圆锥的组合体,其直观图和三视图如图所示,正视图为正方形,其中俯视图中椭圆的离心率为( )A.12B.24C.22 D.32解析:选C.依题意得,题中的直三棱柱的底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设其直角边长为a ,则斜边长为2a ,圆锥的底面半径为22a 、母线长为a ,因此其俯视图中椭圆的长轴长为2a 、短轴长为a ,其离心率e =1-(a2a)2=22,选C. 10.已知圆柱OO 1的底面半径为1,高为π,ABCD 是圆柱的一个轴截面.动点M 从点B 出发沿着圆柱的侧面到达点D ,其距离最短时在侧面留下的曲线Γ如图所示.现将轴截面ABCD 绕着轴OO 1逆时针旋转θ(0<θ≤π)后,边B 1C 1与曲线Γ相交于点P ,设BP 的长度为f (θ),则y =f (θ)的图象大致为( )解析:选A.将圆柱的侧面沿轴截面ABCD 展平,则曲线Γ是展开图形(即矩形)的对角线,根据题意,将轴截面ABCD 绕着轴OO 1逆时针旋转θ(0<θ≤π)后,边B 1C 1与曲线Γ相交于点P ,设BP 的长度为f (θ),则f (θ)应当是一次函数的一段,故选A.11.(2019·某某省重点中学高三12月期末热身联考)某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________;表面积是________.解析:根据三视图可得,该几何体是长方体中的四棱锥C ­BB 1D 1D ,由三视图可得:AB =2,BC =2,BB 1=4,VC ­BB 1D 1D =23×12×2×2×4=163,S C ­BB 1D 1D =12×2×2+22×4+12×2×4+12×2×4+12×22×18=16+8 2.答案:16316+8 212.(2019·某某市余姚中学期中检测)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 cm 3,表面积为________cm 2.解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由一个半球去掉14后得到的几何体.所以该几何体的体积=34×12×43×π×13=π2cm 3.表面积=34×12×4π×12+12×π×12+34×π×12=11π4 cm 2.答案:π211π413.(2019·某某省“五校联盟”质量检测)已知球O 的表面积为25π,长方体的八个顶点都在球O 的球面上,则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最大值等于________.解析:设球的半径为R ,则4πR 2=25π,所以R =52,所以球的直径为2R =5,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 、b 、c ,则长方体的表面积S =2ab +2ac +2bc ≤a 2+b 2+a 2+c 2+b 2+c 2=2(a 2+b 2+c 2)=50.答案:5014.(2019·某某省高三考前质量检测)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当xy 取得最大值时,该几何体的体积是____________.解析:分析题意可知,该几何体为如图所示的四棱锥P ­ABCD ,CD =y2,AB=y ,AC =5,CP =7,BP =x ,所以BP 2=BC 2+CP 2,即x 2=25-y 2+7,x 2+y2=32≥2xy ,则xy ≤16,当且仅当x =y =4时,等号成立.此时该几何体的体积V =13×2+42×3×7=37.答案:3715.(2019·某某市高考数学二模)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是AA 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BE 与B 1D 1所成角的余弦值等于________,若正方体棱长为1,则四面体B ­EB 1D 1的体积为________.解析:取CC 1中点F ,连接D 1F ,B 1F ,则BE 綊D 1F , 所以∠B 1D 1F 为异面直线BE 与B 1D 1所成的角.设正方体棱长为1,则B 1D 1=2,B 1F =D 1F =1+14=52.所以cos ∠B 1D 1F =12B 1D 1D 1F =2252=105. V B ­EB 1D 1=V D 1­BB 1E =13S △BB 1E ·A 1D 1=13×12×1×1×1=16.答案:1051616.已知棱长均为a 的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六个顶点都在半径为216的球面上,则a 的值为________.解析:设O 是球心,D 是等边三角形A 1B 1C 1的中心,则OA 1=216,因为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所有棱长均为a ,所以A 1D =32a ×23=33a ,OD =a 2,故A 1D 2+OD 2=⎝ ⎛⎭⎪⎫33a 2+⎝ ⎛⎭⎪⎫a 22=⎝ ⎛⎭⎪⎫2162,得712a 2=2136,即a 2=1,得a =1. 答案:117.(2019·瑞安四校联考)已知底面为正三角形的三棱柱内接于半径为1的球,则此三棱柱的体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解析:如图,设球心为O ,三棱柱的上、下底面的中心分别为O 1,O 2,底面正三角形的边长为a ,则AO 1=23×32a =33a .由已知得O 1O 2⊥底面, 在Rt △OAO 1中,由勾股定理得OO 1=12-⎝ ⎛⎭⎪⎫33a 2=3·3-a 23,所以V 三棱柱=34a 2×2×3·3-a 23=3a 4-a62,令f (a )=3a 4-a 6(0<a <2), 则f ′(a )=12a 3-6a 5=-6a 3(a 2-2),令f ′(a )=0,解得a = 2.因为当a ∈(0,2)时,f ′(a )>0;当a ∈(2,2)时,f ′(a )<0,所以函数f (a )在(0,2)上单调递增,在(2,2)上单调递减. 所以f (a )在a =2处取得极大值.因为函数f (a )在区间(0,2)上有唯一的极值点,所以a =2也是最大值点.所以(V 三棱柱)max=3×4-82=1. 答案:118.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侧面PAD 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ABCD ,AB =BC =12AD , ∠BAD =∠ABC =90°.(1)证明:直线BC ∥平面PAD ;(2)若△PCD 的面积为27,求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解:(1)证明:在平面ABCD 内,因为∠BAD =∠ABC =90°,所以BC ∥AD .又BC ⊄平面PAD ,AD ⊂平面PAD ,故BC ∥平面PAD .(2)取AD 的中点M ,连接PM ,CM .由AB =BC =12AD 及BC ∥AD ,∠ABC =90°得四边形ABCM 为正方形,则CM ⊥AD .因为侧面PAD 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ABCD ,平面PAD ∩平面ABCD =AD ,所以PM ⊥AD ,PM ⊥底面ABCD .因为CM ⊂底面ABCD ,所以PM ⊥CM .设BC =x ,则CM =x ,CD =2x ,PM =3x ,PC =PD =2x . 取CD 的中点N ,连接PN , 则PN ⊥CD ,所以PN =142x . 因为△PCD 的面积为27, 所以12×2x ×142x =27,解得x =-2(舍去)或x =2.于是AB =BC =2,AD =4,PM =2 3. 所以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V =13×2×(2+4)2×23=4 3.19.如图,在△ABC 中,∠B =π2,AB =BC =2,P 为AB 边上一动点,PD ∥BC 交AC 于点D .现将△PDA 沿PD 翻折至△PDA ′,使平面PDA ′⊥平面PBCD .(1)当棱锥A ′­PBCD 的体积最大时,求PA 的长;(2)若P 为AB 的中点,E 为A ′C 的中点,求证:A ′B ⊥DE . 解:(1)设PA =x ,则PA ′=x , 所以V A ′­PBCD =13PA ′·S 底面PBCD =13x ⎝ ⎛⎭⎪⎫2-x 22.令f (x )=13x ⎝ ⎛⎭⎪⎫2-x 22=2x 3-x36(0<x <2),则f ′(x )=23-x22.当x 变化时,f ′(x ),f (x )的变化情况如下表:x ⎝⎛⎭⎪⎫0,233233 ⎝ ⎛⎭⎪⎫233,2 f ′(x )0 f (x )单调递增极大值单调递减由上表易知,当PA =x =233时,V A ′­PBCD 取最大值.(2)证明:取A ′B 的中点F ,连接EF ,FP . 由已知,得EF 綊12BC 綊PD .所以四边形EFPD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ED ∥FP .因为△A ′P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所以A ′B ⊥PF .所以A ′B ⊥DE .。

北师版九年级数学下册作业课件 第二章 二次函数 专题训练(四) 二次函数的应用

北师版九年级数学下册作业课件 第二章 二次函数 专题训练(四) 二次函数的应用

(二)在区间的端点处求最值 5.某蔬菜批发商以每千克18元的价格购进一批山野菜,市场监督部门规定其售价 每千克不高于28元.经市场调查发现,山野菜的日销售量y(kg)与每千克的售价x(元) 之间满足一次函数关系,部分数据如下表: (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每千克山野菜的售价定为多少元时批发商每日销售这批山野菜所获得的利润 最大?最大利润为多少元?
润z(万元)与销售价格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z=-
1 10
x2+12x-320(2)当z=-
1 10
(x-60)2+40=17.5时,解得x1=45,x2=75,∵-
1 10
<0,∴当
z≥17.5时,45≤x≤75.又∵y=-
1 10
x+9中的-
每千克的售价x/元 日销售量y/kg
… 20 22 24 … … 66 60 54 …
12k+b=500, 解 :(1) 设 y 与 x 之 间的 函数 关系 式 为 y =kx +b , 则 14k+b=400, 解 得 k=-50, b=1 100,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y=-50x+1 100 (2)由题意,得 w=(x-10)y=(x-10)(-50x+1 100)=-50x2+1 600x-11 000= -50(x-16)2+1 800,∵12≤x≤15,且 x 为整数,∴当 x=15 时,w 最大值=-50×(15 -16)2+1 800=1 750,∴当销售单价为 15 元时每周所获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 1 750 元
(三)在分段函数中求最值 7.某商场销售一种进价为每件30元的商品,销售过程中发现月销售量y(件)与销售 单价x(元)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根据图象直接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设这种商品的月利润为W(元), 求W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这种商品的销售单价定为多少元时月利润最大? 最大月利润是多少?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二次函数综合(四)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二次函数综合(四)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二次函数综合(四)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 一、解答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21:C y x bx c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在点B 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点B 的坐标为()3,0,将直线y kx =沿y 轴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恰好经过B 、C 两点.(1)求k 的值和点C 的坐标;(2)求抛物线1C 的表达式及顶点D 的坐标;(3)已知点E 是点D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若抛物线22:2(0)C y ax a =-≠与线段AE 恰有一个公共点,结合函数的图象,求a 的取值范围.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24(0)y ax ax a =-≠与x 轴交于点,A B (A 在B 的左侧).(1)求点,A B 的坐标及抛物线的对称轴;(2)已知点(2,2),(22,5)P Q a a +,若抛物线与线段PQ 有公共点,请结合函数图象,求a 的取值范围.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的坐标为(0,4),点B 的坐标为(6,4),抛物线252y x x a =-+-的顶点为C .(1)若抛物线经过点B 时,求顶点C 的坐标;(2)若抛物线与线段AB 恰有一个公共点,结合函数图象,求a 的取值范围;(3)若满足不等式2520x x a -+-≤的x 的最大值为3,直接写出实数a 的值.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22y ax ax c =++与x 轴交于点,A B ,且4AB =.抛物线与y 轴交于点C ,将点C 向上移动1个单位得到点D .(1)求抛物线对称轴;(2)求点D 纵坐标(用含有a 的代数式表示);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ax2﹣4ax+3a与y轴交于点A.(1)求点A的坐标(用含a的式子表示);(2)求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3)已知点P(a,0),Q(0,a﹣2),如果抛物线与线段PQ恰有一个公共点,结合函数图象,求a的取值范围.y x与抛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22y x ax a的顶点为A,直线32=-+物线交于点,B C(点B在点C的左侧).(1)求点A坐标;(2)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叫做整点.记线段BC及抛物线在,B C两点之间的部分围成的封闭区域(不含边界)记为W.①当0a=时,结合函数图象,直接写出区域W内的整点个数;①如果区域W内有2个整点,请求出a的取值范围.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221(0)y mx mx m =-->与x 轴的交点为A ,B ,与y 轴交于C .(1)求抛物线的对称轴和点C 坐标;(2)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叫做整点.拋物线在点A ,B 之间的部分与线段AB 所围成的区域为图形W (不含边界).①当1m =时,求图形W 内的整点个数;①若图形W 内有2个整数点,求m 的取值范围.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二次函数223y mx mx =++的图象与x 轴交于点()30A -,,与y 轴交于点B ,将其图象在点A ,B 之间的部分(含A ,B 两点)记为F .(1)求点B 的坐标及该函数的表达式;(2)若二次函数22y x x a =++的图象与F 只有一个公共点,结合函数图象,求a 的取值范围.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抛物线()()231210y mx m x m m =--+-≠.(1)当m =3时,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2)已知点A (1,2).试说明抛物线总经过点A ;(3)已知点B (0,2),将点B 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C ,若抛物线与线段BC 只有一个公共点,求m 的取值范围.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22y ax a x c =++与y 轴交于点(0,2).(1)求c 的值;(2)当2a =时,求抛物线顶点的坐标;(3)已知点(2,0),(1,0)A B -,若抛物线22y ax a x c =++与线段AB 有两个公共点,结合函数图象,求a 的取值范围.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2+=+y x bx c 与x 轴交于点A ,B (A 在B 的左侧),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 轴交于点D ,且OB=2OD .(1)当2b =时,①写出抛物线的对称轴;①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存在垂直于x 轴的直线分别与直线l :22b y x +=+和抛物线交于点P ,Q ,且点P ,Q 均在x 轴下方,结合函数图象,求b 的取值范围.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23(0)y ax bx a a =++≠与y 轴交于点A ,与x 轴交于点B ,C (点B 在点C 左侧).直线3y x =-+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交于点(,1)D m .(1)求抛物线的对称轴;(2)直接写出点C 的坐标;(3)点M 与点A 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过点M 作x 轴的垂线l 与直线AC 交于点N ,若4MN ≥,结合函数图象,求a 的取值范围.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23y x mx =-++与x 轴交于点A 和点B (点A 在点B 左侧),(1)若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 =1,求出点A 和点B 的坐标,并画出此时函数的图象; (2)当已知点P (m ,2),Q (-m ,2m -1).若抛物线与线段PQ 恰有一个公共点,结合函数图象,求m 的取值范围.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2221y x bx b =-+++的对称轴与x 轴交于点A ,将点A 向左平移b 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3b -个单位,得到点B .(1)求点B 的坐标(用含b 的式子表示);(2)当抛物线经过点()0,2,且0b >时,求抛物线的表达式;(3)若抛物线与线段AB 恰有一个公共点,结合图象,直接写出b 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1.(1)1k =-,(0,3)C ;(2)243y x x =-+,()2,1-;(3)342a ≤< 【解析】【分析】(1)将直线y kx =沿y 轴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得到3y kx =+,并且经过点()3,0B ,代入求得k 值,且C 点为抛物线1C 与y 轴交点,则C 点坐标为()0,c ,3y kx =+也经过C 点,代入可求出C 点坐标;(2)已知B 、C 两点的坐标,根据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抛物线1C 的解析式,再根据顶点式则可求出顶点坐标;(3)将A 、E 两点的坐标分别代入抛物线2C 的解析式即可求出相应的a 值,通过观察图象,上下移动图象即可求出抛物线2C 与线段AE 有一个公共点时a 的范围.【详解】(1)解:将直线y kx =沿y 轴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得到3y kx =+,①直线3y kx =+经过点()3,0B ,①330k +=,则1k =-.C 点为抛物线1C 与y 轴交点,则C 点坐标为()0,c ,且3y x =-+经过点(0,)C c ,代入得:3c =,则C 点坐标为()0,3.(2)解:抛物线2y x bx c =++经过点()3,0B 和点()0,3C ,①23y x bx =++,①9330b ++=, 4b =-,①抛物线1C 的函数表达式为243y x x =-+,①2(2)1y x =--,①顶点D 的坐标为()2,1-.(3)解:①点E 是点D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①点E 的坐标为()2,1-.当22y ax =-经过点()2,1E -时,34a =,则2324y x =-, 当22y ax =-经过点1,0A 时,2a =,则222y x =-,结合下面图象可知a 的取值范围是342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和图像等知识点,熟练掌握函数的性质、图象及公式是解题的关键.2.(1)(0,0),(4,0)A B ,2x =;(2)32a ≥,或102a -≤<,或32a ≤- 【解析】【分析】(1)与x 轴的交点纵坐标为0,然后计算0y =时的x 值即可求出坐标;根据抛物线的对称轴为2b x a =-求解即可; (2)由抛物线的顶点坐标(2,4)a -和抛物线上两点(1,5),(5,5)M a N a -.分a >0,a <0两种情形分别求解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1)24(4)y ax ax ax x =-=-,当y=0时,(4)=0-ax x①120,4x x ==①抛物线与x 轴交于点(0,0),(4,0)A B .抛物线24y ax ax=-对称轴为直线:422axa-=-=.(2)()22244(2)4y ax ax a x x a x a=-=-=--,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2,4)a-.令5y a=,得245=0--ax ax a,(5)(1)0a x x-+=,解得1x=-,或5x=,①当5y a=时,抛物线上两点(1,5),(5,5)M a N a-.①当0a>时,抛物线开口向上,顶点位于x轴下方,且(22,5)Q a a+位于点P的右侧,如图1,当点N位于点Q左侧时,抛物线与线段PQ有公共点,此时225+≥a,解得32a≥.①当0a<时,抛物线开口向下,顶点位于x轴上方,点(22,5)Q a a+位于点P的左侧,(i)如图2,当顶点位于点P下方时,抛物线与线段PQ有公共点,此时42-≤a,解得12a≥-.(ii)如图3,当顶点位于点P上方,点M位于点Q右侧时,抛物线与线段PQ有公共点,此时221+≤-a,解得32a≤-.综上,a的取值范围是32a≥,或12a-≤<,或32a≤-.【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利用不等式解决问题,属于二次函数综合题,题目较难.3.(1)533,24⎛⎫- ⎪⎝⎭;(2)a 的取值范围是06a <或a=494;(3)8a =. 【解析】【分析】(1)将B 点坐标代入抛物线即可求出a 的值,从而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再根据顶点坐标公式即可求出顶点坐标;(2)讲A 点和B 点的坐标分别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即可求出相应的a 值,通过观察图象,上下移动图象即可知道抛物线与线段AB 有交点时a 的范围;(3)抛物线252y x x a =-+-的对称轴为5=2x ,抛物线开口向上,当52x >时,y 越来越大,则2520x x a -+-≤的x 的最大值为3,可知,当=3x 时,252=0x x a -+-,代入即可求出a 的值.【详解】解:(1)依据题意,将得点B 的坐标(6,4)代入抛物线得:436302a =-+-,解得0a =.此时,252y x x =--.所以顶点C 的坐标为533,24⎛⎫- ⎪⎝⎭. (2)当抛物线过(0,4)A 时,6a =,此时,254y x x =-+.当抛物线过(6,4)B 时,0a =,此时,252y x x =--.当抛物线顶点在线段AB 上时,a=494 .结合下面图象可知,a 的取值范围是06a <或a=494.(3)抛物线252y x x a =-+-的对称轴为5=2x ,抛物线开口向上,当52x >时,y 越来越大,则2520x x a -+-≤的x 的最大值为3,可知,当=3x 时,不等式有最大值且最大值为0,则 252=0x x a -+-,代入得23532=0a -⨯+-,解得8a =.则实数a 的值为8.【点睛】 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图象及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相关知识点,熟练掌握公式以及灵活观察图象是解题的关键.4.(1)对称轴1x =-;(2)31D y a =-+;(3)当45a ≥或1a =-时,抛物线与线段PD 只有一个交点.【解析】【分析】(1)直接根据二次函数的对称轴2b x a =-计算即可; (2)根据4AB =,对称轴1x =-可得(3,0)A -,(1,0)B ,把(1,0)代入22y ax ax c =++得20a a c ++=,则有3c a =-,可得C 点坐标为(0,3)a -,再根据平移,可得D 纵坐标; (3)分两种情况:当0a >和当0a <对抛物线的图像进行讨论即可.【详解】(1)抛物线22y ax ax c =++的对称轴为:2122b a x a a=-=-=-(2)4AB =,对称轴1x =-可得(3,0)A -,(1,0)B把(1,0)代入22y axax c =++得:20a a c ++=① 3c a =-①C 点坐标为(0,3)a -,(0,31)D a ∴-+,31D y a =-+(3)如图示,①当0a >时 将点(4,4)P -代入抛物线223y ax ax a =+-得:41683a a a =--,45a = ∴结合函数图象,可得当45a ≥时,抛物线与线段PD 只有一个交点; ①如下图示,当0a <时,抛物线的顶点为(1,4)a --,结合函数图象,可得当44a -=时,抛物线与线段PD 只有一个交点,①1a =- ,综上所述,当45a ≥或1a =-时,抛物线与线段PD 只有一个交点. 【点睛】 此题是二次函数综合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平移和二次函数图像的性质,熟悉相关性质是解题得关键.5.(1)A 的坐标为(0,3a )(2)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1,0),(3,0)(3)﹣1≤a <0或1≤a <3【解析】【分析】(1)计算x =0时,y =3a ,即可得到点A 的坐标;(2)令y =0得ax 2﹣4ax +3a =0,解方程即可;(3)分别令抛物线过点Q(0,a﹣2),抛物线过点P(a,0)讨论抛物线与线段PQ恰有一个公共点的情况,得到a的取值范围.(1)解:①抛物线y=ax2﹣4ax+3a与y轴交于点A,当x=0时,y=3a,①A的坐标为(0,3a);(2)解:当y=0时.即ax2﹣4ax+3a=0,①a(x-1)(x-3)=0,解得:x1=1,x2=3,①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1,0),(3,0);(3)解:当抛物线过点Q(0,a﹣2)时,a=﹣1,①P(﹣1,0),此时,抛物线与线段PQ有一个公共点.当抛物线过点P(a,0)时,a=1或a=3(不合题意舍去),此时,Q(0,﹣1),抛物线与线段PQ有一个公共点;综上所述,当﹣1≤a<0或1≤a<3时,抛物线与线段PQ恰有一个公共点.【点睛】此题考查了抛物线的性质,求抛物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解一元二次方程,图象交点问题,正确掌握抛物线的各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6.(1)A(a,0);(2)①4;①21a-<<-【解析】【分析】(1)根据抛物线顶点坐标求法求解即可;(2)①画出图像,根据图像以及整点的概念求解即可;①由①推出a<0,分别求出有2个整点和3个整点时a的取值,再得出取值范围.【详解】解:(1)①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222y x ax a x a=-+=-,①可得顶点坐标为:A(a,0);(2)①①a=0,①抛物线表达式为:2y x,令23x x=+,解得:x1=1132-,x2=1132+,①113212--<<-,113232+<<,①区域W内的整点有(0,1),(0,2),(1,2),(1,3)共4个整点;①由①可知当a=0时有4个整点,当a>0时,对称轴在y轴右侧,此时有更多整点,①a<0,①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222y x ax a x a =-+=-,①抛物线的顶点在x 轴,开口向上,当抛物线在直线y=x+3左侧且两者相切时,没有整点,当抛物线向右平移时,第一个整点为(-1,1),代入抛物线,()211a =--, 解得:a=-2或0(舍),第二个整点为(0,2),代入抛物线,()220a =-, 解得:a=2(舍)或2-,第三个整点为(0,1),代入抛物线,()210a =-, 解得:a=1(舍)或-1,综上:a 的取值范围是:21a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数形结合解题是关键.7.(1)抛物线的对称轴为1x =,(0,1)C -;(2)①1个;①12m <≤.【解析】【分析】(1)先根据二次函数的对称轴2b x a =-可得其对称轴,再令0x =,求出y 的值,从而可得出点C 坐标;(2)①先得出抛物线的解析式,再画出图象,结合图象和整点的定义即可得;①先将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化为顶点式,求出其顶点坐标,再结合图象,找出两个临界位置,分别求出m 的值,由此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抛物线221y mx mx =--的对称轴为212m x m-=-= 令0x =得:1y =-则点C 坐标为(0,1)C -;(2)①当1m =时2221(1)2y x x x =--=--,画出其图象如下所示:结合图象和整点的定义可得:图形W内的整点只有1个,即点(1,1)-;①将抛物线221y mx mx =--化为顶点式2(1)1y m x m =---则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1,1)m --,且图象经过定点(0,1)C -结合图象可知,若图形W 内的整点有2个,则这两个整点只能是(1,1),(1,2)--因此有两个临界点:抛物线顶点为()1,2-和抛物线顶点为()1,3-当抛物线顶点为()1,2-时,12m --=-,解得1m = 当抛物线顶点为()1,3-时,13m --=-,解得2m =则m 的取值范围为12m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较难的是题(2)①,掌握图象法,正确找出两个临界位置是解题关键.8.(1)点B 的坐标为()0,3. 223y x x =--+. (2)33a -≤<或5a =.【解析】【分析】(1)令x=0可求出y 的值,从而得到点B 的坐标;把点A 坐标代入223y mx mx =++求出m 的值即可得到结论;(2)画出函数图象,再利用图象确定a 的取值范围即可.【详解】(1)①223y mx mx =++的图象与y 轴交于点B ,①点B 的坐标为()0,3.①223y mx mx =++的图象与x 轴交于点()30A -,, ①将()30A -,代入223y mx mx =++可得9630m m -+=. ①1m =-.①该函数的表达式为223y x x =--+.(2)①将二次函数223y mx mx =++的图象在点A ,B 之间的部分(含A ,B 两点)记为F ,①F 的端点为A ,B ,并经过抛物线223y mx mx =++的顶点C (其中C 点坐标为()1,4-). ①可画F 如图1所示.①二次函数22y x x a=++的图象的对称轴为1x=-,且与F只有一个公共点,①可分别把A,B,C的坐标代入解析式22y x x a=++中.①可得三个a值分别为3-,3,5.画示意图如图2所示.①结合函数图象可知:二次函数22y x x a=++的图象与F只有一个公共点时,a的取值范围是33a-≤<或5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知识的综合运用,其中(2)是本题的难点,主要通过作图的方式,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即可解决问题.9.(1)(1,2);(2)详见解析;(3)m =3或0<m <32或-3<m <0. 【解析】【分析】(1)把m =3代入解析式,化成顶点式,即可求得抛物线的顶点坐标;(2)把x =1代入解析式,y 总等于2,与m 无关,即可判断抛物线总经过点A (1,2);(3)根据题意可以得到点C 的坐标,分顶点在线段BC 上、抛物线过点B (0,2)、抛物线过点C (3,2)时三种情况讨论,画出抛物线的图象,然后根据图象和题意,即可得到a 的取值范围.【详解】(1)把m =3代入()23121y mx m x m =--+-中,得:223653(1)2y x x x =-+=-+,①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1,2); (2)当x =1时,3(1)2133212y m m m m m m =--+-=-++-=,①点A (1,2),①抛物线总经过点A ;(3)①点B (0,2),由平移得C (3,2).① 当顶点在线段BC 上,抛物线与线段BC 只有一个公共点.由(1)知,抛物线的顶点A (1,2)在线段BC 上,此时,m =3;① 当抛物线过点B (0,2)时,将点B (0,2)代入抛物线表达式,得:212m -=,①m =32>0, 此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如图1),①当0<m<32时,抛物线与线段BC只有一个公共点;①当抛物线过点C(3,2)时,将点C(3,2)代入抛物线表达式,得:()991212m m m--+-=,①30m=-<,此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如图2),①当30m-<<时,抛物线与线段BC只有一个公共点,综上,m的取值范围是m=3或0<m<32或-3<m<0.【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坐标与图形变换-平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10.(1)2;(2)顶点坐标为(1,0)-;(3)212a<+【分析】(1)把(0,2)代入解析式可得答案;(2)把2a=代入解析式,利用顶点坐标公式可得答案;(3)分情况讨论,由(2)知:抛物线与线段只有一个交点,再计算当抛物线过(2,0)-时a的值,从而根据图像可得结论.【详解】解:(1)抛物线22y ax a x c=++与y轴交于点(0,2),2c∴=.(2)当2a=时,抛物线为2242y x x=++.∴顶点坐标为(1,0)-.(3)当0a>时,①当2a=时,如图1,抛物线与线段AB只有一个公共点.①当12a=+时,如图2,抛物线与线段AB有两个公共点.结合函数图象可得212a<+.当0a<时,抛物线与线段AB只有一个或没有公共点.综上所述,a的取值范围是212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根据交点的情况判断系数的取值范围,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1.(1)①1x=-;①228=+-y x x;(2)2b<-或23b>.【解析】(1)①由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方程可得出答案;①根据题意求出B 点坐标为(2,0),代入抛物线解析式2+=+y x bx c 可得出答案;(2)求出E (-b 22+,0),点D 的坐标为(-2b ,0).①当b >0时,得出点A 的坐标为(-2b ,0),点B 的坐标为(b ,0),则-2b <-b 22+,解不等式即可;①当b <0时,点A 的坐标为(0,0),点B 的坐标为(-b ,0),则0<-b 22+,解出b <-2. 【详解】解:(1)当2b =时,2y x bx c =++化为22y x x c =++.①21221b x a =-=-=-⨯. ①①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1x =-,①点D 的坐标为(-1,0),OD=1.①OB=2OD ,① OB=2.①点A ,点B 关于直线1x =-对称,①点B 在点D 的右侧.① 点B 的坐标为(2,0).①抛物线22y x x c =++与x 轴交于点B (2,0),① 440c ++=.解得8c =-.①抛物线的表达式为228=+-y x x .(2)设直线22b y x +=+与x 轴交点为点E , 当y=0时,202+=+b x ① 2=-2+b x ① E (22b +-,0).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2b x =-,①点D的坐标为(2b-,0).①当0b>时,2bOD=.①OB=2OD,① OB=b.① 点A的坐标为(2b-,0),点B的坐标为(b,0).当2b-<22b+-时,存在垂直于x轴的直线分别与直线l:22by x+=+和抛物线交于点P,Q,且点P,Q均在x轴下方,解得23b>.①当0b<时,0b->.①2bOD=-.①OB=2OD,① OB=-b.①抛物线2+=+y x bx c与x轴交于点A,B,且A在B的左侧,① 点A的坐标为(0,0),点B的坐标为(-b,0).当0<22b+-时,存在垂直于x轴的直线分别与直线l:22by x+=+和抛物线交于点P,Q ,且点P ,Q 均在x 轴下方,解得b<-2.综上,b 的取值范围是2b <-或23b >.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及数形结合思想是解题的关键.12.(1)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2x =;(2)点C 的坐标为()3,0;(3)a 的取值范围是1a ≥或1a ≤-.【解析】【分析】(1)将点(,1)D m 代入3y x =-+,求得m ,即为对称轴;(2)由(1)知对称轴2m =,即22b a-=,得4b a =-,代入23(0)y ax bx a a =++≠,令0y =,可解得C 点坐标; (3)表示出点A ,点M 的坐标,根据//MN y 轴,得EN EG OA OC=,表示出EN ,进而得MN 长度表示,用4MN ≥,解出a 的取值范围即可.【详解】 (1)直线3y x =-+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交于点(),1D m ,2m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2x =.(2)由(1)知对称轴2m =,即22b a-=,得4b a =- ①243(0)y ax ax a a =-+≠,令0y =,则2430ax ax a -+=,即(3)(1)0a x x --=解得123,1x x ==由于点B 在点C 左侧①点C 的坐标为()3,0.(3)抛物线23y ax bx a =++与y 轴交于点A ,∴点A 的坐标为()0,3a .点M 与点A 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点M 的坐标为()4,3a .①当0a >时,如图1.//MN y 轴,EN EG OA OC ∴=,即133EN a =. EN a ∴=.①34MN a a a =+=若4MN ≥,即44a ≥,得1a ≥.①当0a <时,如图2.同理可得|3|||4MN a a a =+=-若4MN ≥,即44a -≥,得1a ≤-.综上所述,a 的取值范围是1a ≥或1a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问题,熟练掌握对称轴的表示与计算,函数图象与x 轴交点的计算,及平行于y 轴的线段长度的表示,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13.(1)点A 坐标为(-1,0),点B 坐标为(3,0),图像见解析;(2)m ≤-2 或m ≥1【解析】【分析】(1)根据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 =1可得2(1)m --=1,求出m=2,得2y x 2x 3=-++,求出与x 轴的交点坐标,根据点A 在点B 左侧即可求得点A ,点B 的坐标;(2)根据点Q 在点D 上方或与点D 重合时,抛物线与线段PQ 恰有一个公共点得22123m m -≥-+,结合图象求解即可.【详解】(1)①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 =2b a-=2(1)m --=1 ①m =2①抛物线为:2y x 2x 3=-++将y =0代入,得2023x x =-++解得:1x =-1,2x =3,①点A 在点B 左侧①点A 坐标为(-1,0),点B 坐标为(3,0),(2)m ≤-2 或m ≥1将x m =代入23y x mx =-++,得3y =①抛物线过定点C (m ,3)①点P (m ,2)①点P 在点C 下方,如图,将x m=-代入23y x mx=-++,得223y m=-+,则2(23)D m m--+,①点Q在点D上方或与点D重合时,抛物线与线段PQ恰有一个公共点①22123m m-≥-+整理得220m m+-≥设22y m m=+-,画图象如图:当y=0时,22=0m m+-,解得,1=2m-,2=1m,①抛物线22y m m=+-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2,0),(1,0)①当2m≤-或m1≥时,220m m+-≥所以,抛物线与线段PQ恰有一个公共点,m的取值范围是2m≤-或m1≥.【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二次函数y=ax2+bx+c(a≠0)系数符号由抛物线开口方向、对称轴、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个数确定.14.(1)(0,3-b 2);(2)222y x x =-++;(3)-1≤b≤1【解析】【分析】(1)先求出点A 坐标,再根据平移规律即可求出点B 坐标;(2)把(0,2)代入2221y x bx b =-+++,结合b>0即可求出b ,问题得解;(3)把B 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求出b ,分b >1,b=1,-1<b <1,b=-1,b <-1,画出函数图象,即可求解.【详解】解:(1)由题意得抛物线2221y x bx b =-+++的对称轴为22b x b =-=-, ①点A 坐标为(b ,0),①点B 坐标为(0,3-b 2)(2)把(0,2)代入2221y x bx b =-+++中,解得b=±1.①b>0,①b=1.①抛物线的表达式:222y x x =-++;(3)当抛物线过点B 时,抛物线AB 有一个公共点,①221=3b b +-①=1b ±,如图:当b >1时,抛物线与线段AB 无交点;当b=1时,抛物线与线段AB 有一个交点;当-1<b<1时,抛物线与线段AB有一个交点;当b=-1时,抛物线与线段AB有一个交点;当b<-1时,抛物线与线段AB无交点.①若抛物线与线段AB恰有一个公共点,则-1≤b≤1.【点睛】本题考查了含参数的函数解析式,难度较大,解第(3)步关键是根据题意确定关键点取值,再结合图象分类讨论.答案第24页,共24页。

函数的综合运用练习题

函数的综合运用练习题

函数的综合运用练习题函数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和工具,具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函数的应用,本文将通过一些综合运用的练习题来进行讲解。

1. 题目一已知函数f(x) = 2x + 3,求f(4)的值。

解析:将x = 4代入函数f(x),得到f(4) = 2(4) + 3 = 11。

2. 题目二已知函数g(x) = x^2 - 4x,求使g(x) = 0成立的x的值。

解析:将g(x) = 0,得到x^2 - 4x = 0。

可以进行因式分解,得到x(x - 4) = 0。

因此,x = 0或x = 4。

即使g(x) = 0成立的x的值为0和4。

3. 题目三已知函数h(x) = x^3 + 2x^2 - x + 1,求h(-1)的值。

解析:将x = -1代入函数h(x),得到h(-1) = (-1)^3 + 2(-1)^2 - (-1) + 1 = -1 + 2 + 1 + 1 = 3。

4. 题目四已知函数p(x) = 2x^2 + 3x - 4,求p(2) + p(-2)的值。

解析:将x = 2代入函数p(x),得到p(2) = 2(2)^2 + 3(2) - 4 = 4 + 6 - 4 = 6。

将x = -2代入函数p(x),得到p(-2) = 2(-2)^2 + 3(-2) - 4 = 8 - 6 - 4 = -2。

因此,p(2) + p(-2) = 6 + (-2) = 4。

5. 题目五已知函数q(x) = x^3 - 3x^2 + 2x + 5,求满足q(x) = 2的x的值。

解析:将q(x) = 2,得到x^3 - 3x^2 + 2x + 5 = 2。

整理可得x^3 - 3x^2 + 2x + 3 = 0。

通过试除法或二次因式定理可以找到一个解x = -1,将其代入原方程得到(-1)^3 - 3(-1)^2 + 2(-1) + 5 = -1 - 3 + (-2) + 5 = -1。

微专题2 函数图象与方程的综合+课件+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人教版(山东)

微专题2 函数图象与方程的综合+课件+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人教版(山东)
;
=2
− =
③方程mx+n=0的解为x=2;
④当x=0时,ax+b=-1.
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 B )
A.1
C.3
B.2
D.4
7
5.已知一次函数y=3x-1与y=kx(k是常数,k≠0)的图象的交点坐标是(1,2),则方程组
=
3 − = 1
=
的解是________________.
则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1)2+bx+b=-c的解是______________.
x1=-4,x2=3
12
11.(2024·临沂二模)已知二次函数y=mx2-4mx+3m.
(1)求该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
(2)若m>0,当-1≤x≤4时,y的最大值是4,求当-1≤x≤4时,y的最小值;
− = 0
= − +
= −1
6.已知关于x,y的方程组
的解是
,则直线y=-x+b与y=-3x+2的
=
= −3 + 2
(-1,5)
交点坐标为__________.
8
类型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特点 直线与抛物线交点的横坐标,需要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解
示例
抛 物 线 y=ax2+bx+c 与 直 线 y=m 两 个 交 点 C,D 的 横 坐 标 , 是 方 程
3
【针对训练】
5 1
1.(2024·济南模拟)直线l1:y= x- 与直线l2:mx+ny=5交于点(1,2),则方程组
3 3
5 − 3 = 1

专题4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4(含解析)

专题4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4(含解析)

专题4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3一、单选题(共6小题)1.将抛物线y=x2向右平移两个单位,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所得抛物线是()A.y=(x+2)2+4 B.y=(x﹣2)2﹣4 C.y=(x﹣2)2+4 D.y=(x+2)2﹣42.抛物线y=3(x+1)2+1的顶点所在象限是()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3.抛物线C1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后与抛物线C2重合,若(﹣1,3)在抛物线C1上,则下列点中,一定在抛物线C2上的是()A.(3,3)B.(3,﹣1)C.(﹣1,7)D.(﹣5,3)4.如图是二次函数y=ax2+bx+c图象的一部分,其对称轴为x=﹣1,且过点(﹣3,0),下列说法:其中说法正确的是()①abc<0;②2a﹣b=0;③4a+2b+c<0;④若(﹣5,y1),(3,y2)是抛物线上两点,则y1>y2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5.已知二次函数y=﹣x2+mx+m(m为常数),当﹣2≤x≤4时,y的最大值是15,则m的值是()A.﹣10和6 B.﹣19和C.6和D.﹣19和66.定义符号min{a,b}的含义为:当a≥b时min{a,b}=b;当a<b时min{a,b}=a.如:min{1,﹣3}=﹣3,min{﹣4,﹣2}=﹣4.则min{﹣x2+1,﹣x}的最大值是()A.B.C.1 D.0二、填空题(共8小题)7.抛物线y=2x2﹣mx+3的对称轴是直线x=1,则m的值为.8.已知抛物线的对称轴是x=n,若该抛物线与x轴交于(1,0),(3,0)两点,则n的值为.9.如图,△ABC中,∠ABC=90°,AB=6,BC=8,O为AC的中点,过O作OE⊥OF,OE、OF分别交射线AB、BC于E、F,则EF的最小值为.10.如图,抛物线y=ax2+bx与直线y=mx+n相交于点A(﹣3,﹣6),B(1,﹣2),则关于x的方程ax2+bx=mx+n的解为﹣.11.若将抛物线y=﹣x2+1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则所得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为﹣﹣.12.抛物线y=ax2+bx+c(a≠0)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与x轴的一个交点坐标为(4,0),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1,下列结论:①abc>0;②2a+b=0;③方程ax2+bx+c=3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④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坐标为(﹣2,0),其中正确的结论有.13.已知抛物线y=﹣x2+bx+c经过(﹣1,a)和(3,a)两点,则a﹣c=﹣.14.如图,抛物线y=x2在第一象限内经过的整数点(横坐标、纵坐标都为整数的点)依次为A1,A2,A3…A n,将抛物线y=x2沿直线L:y=x向上平移,得到一系列抛物线,且满足下列条件:①抛物线的顶点M1,M2,M3,…M n都在直线L:y=x上;②抛物线依次经过点A1,A2,A3…A n,则顶点M2020的坐标为.三、解答题(共6小题)15.用配方法求抛物线y=2x2﹣4x﹣5的顶点坐标.16.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三个点(﹣1,0),(3,0),(1,﹣8).(1)用你认为最简便的方法求函数的解析式;(2)将图象向右平移2个单位时,求所得图象的函数解析式.17.抛物线y=ax2﹣2ax与x轴正半轴交于B、C为顶点,且点C的纵坐标为2.(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P为抛物线上一点,且△OPC是以OC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求点P的坐标.18.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中,函数y与自变量x的部分对应值如表:x…﹣10123…y…105212…(1)求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当y>5时,x的取值范围是.19.如图抛物线y=x2+bx﹣c经过直线y=x﹣3与坐标轴的两个交点A,B,与x轴交于另一点C,抛物线的顶点为D.(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求S△ACD的面积.20.已知抛物线y=x2﹣mx+c与x轴交于点A(x1,0)B(x2,0),与y轴交于点C(0,c).若△ABC为直角三角形,求c的值.专题4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3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小题)1.【分析】先确定出原抛物线的顶点坐标,然后根据向右平移横坐标加,向下平移纵坐标减求出新图象的顶点坐标,然后写出即可.【解答】解:抛物线y=x2的顶点坐标为(0,0),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后的图象的顶点坐标为(2,﹣4),所以,所得图象的解析式为y=(x﹣2)2﹣4,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函数图象的平移,根据平移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利用顶点的变化确定图形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2.【分析】根据抛物线y=3(x+1)2+1,可以写出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从而可以得到顶点在第几象限.【解答】解:∵抛物线y=3(x+1)2+1,∴该抛物线的顶点是(﹣1,1),在第二象限,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答.3.【分析】直接利用平移的性质得出(﹣1,3)平移后对应点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抛物线C1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后与抛物线C2重合,(﹣1,3)在抛物线C1上,∴当(﹣1,3)向右平移4个单位时,得到(3,3),故(3,3)一定在抛物线C2上.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与几何变换,正确掌握平移规律是解题关键.4.【分析】由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判断a与0的关系,由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判断c与0的关系,然后根据对称轴及抛物线与x轴交点情况进行推理,进而对所得结论进行判断.【解答】解:①函数对称轴在y轴右侧,则ab>0,c<0,故abc<0,正确,符合题意;②函数的对称轴x=﹣=﹣1,即b=2a,故2a﹣b=0正确,符合题意;③函数的对称轴为:x=﹣1,且过点(﹣3,0),则另外一个交点为:(1,0),故当x=2时,y=4a+2b+c>0,故原答案错误,不符合题意;④函数的对称轴为:x=﹣1,而点(﹣5,y1)和(3,y2)与对称轴等间隔,故y1=y2,故原答案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要求学生熟悉函数的基本性质,能熟练求解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及顶点的坐标等.5.【分析】根据题意和二次函数的性质,利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可以求得m的值,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解答】解:∵二次函数y=﹣x2+mx+m=﹣(x﹣)2++m,∴当<﹣2时,即m<﹣4,∵当﹣2≤x≤4时,y的最大值是15,∴当x=﹣2时,﹣(﹣2)2﹣2m+m=15,得m=﹣19;当﹣24时,即﹣4≤m≤8时,∵当﹣2≤x≤4时,y的最大值是15,∴当x=时,+m=15,得m1=﹣10(舍去),m2=6;当>4时,即m>8,∵当﹣2≤x≤4时,y的最大值是15,∴当x=4时,﹣42+4m+m=15,得m=(舍去);由上可得,m的值是﹣19或6;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的最值,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答.6.【分析】理解min{a,b}的含义就是取二者中的较小值,画出函数图象草图,利用函数图象的性质可得结论.【解答】解:在同一坐标系xOy中,画出函数二次函数y=﹣x2+1与正比例函数y=﹣x的图象,如图所示.设它们交于点A、B.令﹣x2+1=﹣x,即x2﹣x﹣1=0,解得:x=或,∴A(,),B(,).观察图象可知:①当x≤时,min{﹣x2+1,﹣x}=﹣x2+1,函数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其最大值为;②当<x<时,min{﹣x2+1,﹣x}=﹣x,函数值随x的增大而减小,其最大值为;③当x≥时,min{﹣x2+1,﹣x}=﹣x2+1,函数值随x的增大而减小,最大值为.综上所示,min{﹣x2+1,﹣x}的最大值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充分理解定义min{a,b}和掌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8小题)7.【分析】根据抛物线y=2x2﹣mx+3的对称轴是直线x=1,可以求得m的值,本题得以解决.【解答】解:∵抛物线y=2x2﹣mx+3的对称轴是直线x=1,∴1=﹣,解得,m=4,故答案为:4.【点评】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8.【分析】利用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为对称轴,从而得到抛物线的对称轴方程.【解答】解:∵抛物线与x轴交于(1,0),(3,0)两点,∴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2.即n的值为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了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把求二次函数y=ax2+bx+c(a,b,c是常数,a≠0)与x 轴的交点坐标问题转化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即可求得交点横坐标.也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9.【分析】首先过点O作OM⊥AB于点M,作ON⊥BC于点N,易得四边形OMBN是矩形,可得△AOM∽△ACB,△CON∽△CAB,又由AB=6,BC=8,O为AC的中点,可求得OM与ON的长,然后由勾股定理求得MN的长,又由垂线段最短,可得当OE与OM重合,即EF与MN重合时,EF最短,求得答案.【解答】解:过点O作OM⊥AB于点M,作ON⊥BC于点N,∵∠ABC=90°,∴四边形OMBN是矩形,∴OM∥BC,ON∥AB,∴△AOM∽△ACB,△CON∽△CAB,∴OM:BC=OA:AC,ON:AB=OC:AC,∵O为AC的中点,∴OM=BC=×8=4,ON=AB=×6=3,∴MN==5,由垂线段最短,可得当OE与OM重合,即EF与MN重合时,EF最短,∴EF的最小值为5.故答案为:5.【点评】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以及垂线段最短的知识.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10.【分析】关于x的方程ax2+bx=mx+n的解为抛物线y=ax2+bx与直线y=mx+n交点的横坐标.【解答】解:∵抛物线y=ax2+bx与直线y=mx+n相交于点A(﹣3,﹣6),B(1,﹣2),∴关于x的方程ax2+bx=mx+n的解为x1=﹣3,x2=1.故答案为x1=﹣3,x2=1.【点评】本题考查了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把求二次函数y=ax2+bx+c(a,b,c是常数,a≠0)与x 轴的交点坐标问题转化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即可求得交点横坐标.也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11.【分析】利用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得出答案.【解答】解:∵抛物线y=﹣x2+1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平移后解析式为:y=﹣(x﹣1)2+1,∴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所得的抛物线解析式为:y=﹣(x﹣1)2+3.故答案为:y=﹣(x﹣1)2+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与几何变换,正确记忆图形平移规律是解题关键.12.【分析】由图可知a<0,由已知可得对称轴x=1=﹣,b=﹣2a>0,函数与y轴的交点c>0;①abc<0;②b+2a=0;③函数与y轴交点坐标纵坐标c>3,则方程ax2+bx+c=3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④由函数的对称性,与x轴的一个交点坐标为(4,0),另一个交点为(﹣2,0);【解答】解:由图可知a<0,∴对称轴x=1=﹣,∴b=﹣2a>0,函数与y轴的交点c>0,①∵abc<0;①错误;②b=﹣2a,∴b+2a=0;②正确;③∵函数与y轴交点c>3,∴x=1时,y>3∴直线y=3与抛物线有两个交点,∴方程ax2+bx+c=3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③正确;④由函数的对称性,与x轴的一个交点坐标为(4,0),∴另一个交点为(﹣2,0);④正确;故答案为②③④;【点评】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熟练掌握二次函数图象及性质,能够通过函数图象提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13.【分析】根据已知抛物线y=﹣x2+bx+c经过(﹣1,a)和(3,a)两点求出抛物线的对称轴,求出b的值,再把点(﹣1,a)代入,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抛物线y=﹣x2+bx+c经过(﹣1,a)和(3,a)两点,∴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1,即﹣=1,解得:b=2,即y=﹣x2+bx+c=﹣x2+2x+c,把(﹣1,a)代入得:a=﹣1﹣2+c,即a﹣c=﹣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和二次函数的性质,能根据点的坐标特点求出抛物线的对称轴是解此题的关键.14.【分析】根据抛物线的解析式结合整数点的定义,找出点A n的坐标为(n,n2),设点M n的坐标为(a,a),则以点M n为顶点的抛物线解析式为y=(x﹣a)2+a,由点A n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a值,将其代入点M n的坐标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抛物线y=x2在第一象限内经过的整数点(横坐标、纵坐标都为整数的点)依次为A1,A2,A3,…,A n,…,∴点A n的坐标为(n,n2).设点M n的坐标为(a,a),则以点M n为顶点的抛物线解析式为y=(x﹣a)2+a,∵点A n(n,n2)在抛物线y=(x﹣a)2+a上,∴n2=(n﹣a)2+a,解得:a=2n﹣1或a=0(舍去),∴M n的坐标为(2n﹣1,2n﹣1),∴M2020的坐标为(4039,4039).故答案为:(4039,4039).【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以及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根据点A n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a值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6小题)15.【分析】运用配方法把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化为顶点式,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求出抛物线的顶点坐标.【解答】解:y=2x2﹣4x﹣5=2(x﹣1)2﹣7,则抛物线y=2x2﹣4x﹣5的顶点坐标为(1,﹣7).【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的三种形式,正确运用配方法把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化为顶点式是解题的关键.16.【分析】(1)设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1)(x﹣3),然后代入(1,﹣8)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2)可根据二次函数图象左加右减,上加下减的平移规律进行解答.【解答】解:(1)设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1)(x﹣3),由于抛物线的图象经过(1,﹣8),则有:﹣8=a(1+1)(1﹣3),解得a=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2(x+1)(x﹣3)=2x2﹣4x﹣6.(2)由y=2x2﹣4x﹣6=2(x﹣1)2﹣8,图象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的函数解析式是y=2(x﹣1﹣2)2﹣8即y=2x2﹣12x+10.【点评】主要考查的是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以及函数图象的平移,用平移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直接代入函数解析式求得平移后的函数解析式.17.【分析】(1)先把y=ax2﹣2ax配成顶点式,然后根据顶点的纵坐标为2求出a的值,即可得到抛物线解析式;(2)根据抛物线上点的坐标特征设P点坐标为(x,﹣2x2+4x),再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到OP2=x2+(﹣2x2+4x)2,PC2=(x﹣1)2+(﹣2x2+4x﹣2)2,再分类讨论:当∠PCO=90°时,根据勾股定理得OC2+PC2=OP2;当∠POC=90°时,根据勾股定理OC2+PO2=CP2,然后分别得到x的一元二次方程,解方程求出x即可得到满足条件的P点坐标.【解答】解:(1)∵y=a(x﹣1)2﹣a,∴顶点C的坐标为(1,﹣a),而C的纵坐标为2,∴﹣a=2,解得a=﹣2,∴抛物线解析式为y=﹣2x2+4x;(2)设P点坐标为(x,﹣2x2+4x),而C(1,2),则OC2=12+22=5,OP2=x2+(﹣2x2+4x)2,PC2=(x﹣1)2+(﹣2x2+4x﹣2)2,当∠PCO=90°时,OC2+PC2=OP2,即5+(x﹣1)2+(﹣2x2+4x﹣2)2=x2+(﹣2x2+4x)2,整理得4x2﹣9x+5=0,解得x1=1(舍去),x2=,此时P点坐标为(,);当∠POC=90°时,OC2+PO2=CP2,即5+x2+(﹣2x2+4x)2=(x﹣1)2+(﹣2x2+4x﹣2)2,整理得4x2﹣9x=0,解得x1=0(舍去),x2=,此时P点坐标为(,﹣),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P点坐标为(,)或(,﹣).【点评】本题考查了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二次函数y=ax2+bx+c(a,b,c是常数,a≠0)的交点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根之间的关系,△=b2﹣4ac决定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个数.也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和勾股定理.18.【分析】(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求得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观察表格求出抛物线的对称轴,确定开口方向,利用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判断出x=4时,y=5,然后写出y>5时,x的取值范围即可.【解答】解:(1)由表格可知,抛物线经过(1,2)、(3,2),∴对称轴为直线x==2,∴抛物线的顶点为(2,1),设函数为y=a(x﹣2)2+1.∵函数的图象经过点(0,5),∴5=a×(﹣2)2+1.解得a=1.∴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x﹣2)2+1(或y=x2﹣4x+5);(2)由所给数据可知当x=2时,y有最小值1,∴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x=2.∴x=4时,y=5,∴当y>5时,对应的x的范围为x<0或x>4,故答案为x<0或x>4.【点评】本题考查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表中的数据.19.【分析】(1)根据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求出A、B点坐标,再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即可;(2)求出C点坐标,确定AC长,再根据抛物线解析式求出顶点D坐标,则面积可求.【解答】解:(1)当x=0时,y=x﹣3=﹣3,∴B(0,﹣3);当y=0时,x=3,∴A(3,0).∵抛物线y=x2+bx﹣c经过A、B两点,∴,解得b=﹣2.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2)根据0=x2﹣2x﹣3,解得x=﹣1或3,∴C(﹣1,0).∴AC=4.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1,﹣4),所以S△ACD的面积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抛物线与x轴交点、二次函数的性质.20.【分析】△ABC为直角三角形,则只有∠ACB一种情况,证明∠BCO=∠CAB,tan∠BCO=tan∠CAB,则OC2=OA•OB,即可求解.【解答】解:△ABC为直角三角形,则只有∠ACB一种情况,连接BC,∵∠BCO+∠ACO=90°,∠ACO+∠OAC=90°,∴∠BCO=∠CAB,tan∠BCO=tan∠CAB,则OC2=OA•OB,而OA•OB=﹣x1x2=2c=c2,解得:c=0或﹣2(舍去0),故c=﹣2.【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关键是确定∠ACB=90°,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确定OC2=OA•OB,即可求解.。

2011届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2轮浙江专用)第4课时 函数的综合利用

2011届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2轮浙江专用)第4课时 函数的综合利用

( *)
此时f ( x) = x 3 − ax + a − 1 = ( x − 1)( x 2 + x + 1 − a )经过点A (1, 0 ),
+ ( 2 )因为存在x0 ∈ (0, ∞),使f ( x0 ) > x0 ⋅ e x
3 即x0 − ax0 + a > x0 ⋅ e x0 + a,
① λ + 2 = 2m 由a = 2b,得 2 λ - cos 2 α = m + 2sin α ② λ 2 由①知,λ = 2m - 2,所以 = 2 - . m m 下面求自变量m的取值范围. 由②得(2m - 2) 2 - m = cos 2 α + 2sin α = -(sin α -1) 2 + 2. 2 因为 sin α ∈ [ -1,1],所以 - 2 ≤ 4m - 9m + 4 ≤ 2. 2 因为4m - 9m + 4 ≥ -2恒成立, 1 λ 2 由4m - 9m + 4 ≤ 2,得 ≤ m ≤ 2,所以 ∈ [ -6,1]. 4 m
π
π
m 【例2】向量a = (λ + 2,λ - cos α ),b = (m, + sin α ), 2
2 2
其中λ,m ∈ R.若a = 2b,求
λ
m
的取值范围.
利用向量关系得到λ、m、α的两个关系式, λ 所求 即可用m表示,充分应用关系式隐含的字母 m 范围(此处主要考虑sinα、cosα的值域),求出m的取 值范围即可.
1.消元是构造函数的常用方法; 2.注意挖掘等式中隐含的取值范围.
【变式训练】(2010 北京卷)已知函数 (1)当k=2时,求曲线y=f(x)在点(1,f(1))处的切 线方程; (2)求f(x)的单调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目: 数学 设计人: 徐鹏飞 审核:常云波 编号 班级 姓名
第二轮专题训练 函数的综合运用(四)
图形面积问题 一、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用函数思想分析某些图形类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练习回顾:
例1、星光中学课外活动小组准备围建一个矩形生物苗圃园.其中一边靠墙,另外三边用
长为30米的篱笆围成.已知墙长为18米(如图所示),设这个苗圃园垂直于墙的一边的长
为x 米.
(1)若平行于墙的一边的长为y 米,直接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其自变量x 的
取值范围;
(2)垂直于墙的一边的长为多少米时,这个苗圃园的面积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值;
(3)当这个苗圃园的面积不小于88平方米时,试结合函数图像,求出x 的取值范围.
2、如图,从一张长、宽分别为8和6的矩形纸较短的边上找一点E ,过这点剪下两个正
方形,它们的边长分别是AE ,DE 。

若AE 的长为x ,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为y 。

(1)求出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A B
(2)当x 为何值时,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最小?最小值为多少?
(3)当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不小于10时,试结合函数图像,求出x 的取值范围.
二次备课案
(二)拓展提高:
3、某小区为了改善居住环境,准备修建一个巨型花园ABCD,为了节约材料并种植不同花卉,决定花园一边靠墙,三边用栅栏围住,中间用一段垂直于墙的栅栏隔成两块。

已知所用栅栏的总长为60米,墙长为30米,设花园垂直于墙的一边的长为x米。

(1)若平行于墙的一边长为y米,直接写出y与x
(2)当x为何值时,这个矩形花园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多少?(栅栏占地面积忽略不计)
(3)当这个花园的面积不小于288平方米时,试结合函数图象,直接写出x的取值范围。

(三)课堂反馈
4、一块三角形废料如图所示,∠A=30°, ∠C=90°,AB=12。

用这块废料剪出一个长方形CDEF,其中点D、E、F分别在AC、AB、BC上。

若CF的长为x,长方形CDEF 的面积为y。

(1)求出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要使剪出的长方形CDEF面积最大,点E应选在何处?
6时,试结合函数图像,求出x的取值范围. (3)当长方形CDEF的面积不小于3
A
D E
C F B
5、如图,在一块三角形区域地块ABC中,∠C=90°,边AC=8,BC=6,现要在△ABC 内建造一个矩形水池DEFG,如图的设计方案是使DE在AB上。

(1)求△ABC中AB△边上AB边上的高h;
A D E
B (2)设DG=x,当x取值x何值时,水池DEFG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6、如图,在△ABC中∠B=90º,AB=12cm,BC=24cm,动点P从A开始沿AB边以2cm/s的速度向B运动,动点Q从B开始沿BC边以4cm/s的速度向C运动,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

(1)写出△PBQ的面积S与运动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2)当t为何值时,△PBQ的面积S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7、如图,在直径为AB的半圆内,画一个三角形区域,使三角形的一边为AB,顶点C在半圆圆周上,其它两边分别为6和8。

现要建造一个内接于△ABC的矩形DEFN,其中DE 在AB上,如图设计的方案是使AC=8,BC=6。

(1)求△ABC中AB边上的高h。

(2)设DN=x,当x取何值时,水池DEFN面积y最大?
(3)在实际施工时发现AB边上距B点1.85米处有一棵大树,问这棵大树是否位于最大水池的边上?如果在,为保护大树,请设计出另外的方案,
使内接于满足条件的三角形中欲建的最大矩形水池能避开
大树。

8、施工队要修建一个横断面为抛物线的公路隧道,其高度为6米,宽度OM为12米.现以O点为原点,OM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1)直接写出点M及抛物线顶点P的坐标;
(2)求出这条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
(3)施工队计划在隧道门口搭建一个矩形“脚手架”
CDAB,使A、D点在抛物线上,B、C点在地面OM
上.为了筹备材料,需求出“脚手架”三根木杆AB、
AD、DC的长度之和
....的最大值是多少?请你帮施工队
计算一下.
三、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